當前位置:言語館 >

經典詩詞鑑賞 >宋詞三百首 >

《瑞鶴仙·悄郊原帶郭》宋詞賞析

《瑞鶴仙·悄郊原帶郭》宋詞賞析

《瑞鶴仙·悄郊原帶郭》

《瑞鶴仙·悄郊原帶郭》宋詞賞析

悄郊原帶郭,行路永,客去車塵漠漠。

斜陽映山落,斂餘紅、猶戀孤城闌角。

凌波步弱,過短亭、何用素約。

有流鶯勸我,重解繡鞍,緩引春酌。

不記歸時早暮,上馬誰扶,醒眠朱閣。

驚飆動幕,扶殘醉,繞紅藥。

歎西園、已是花深無地,東風何事又惡?

任流光過卻,猶喜洞天自樂。

古詩簡介

《瑞鶴仙·悄郊原帶郭》由周邦彥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詞描寫作者偶遇舊時相知的傷感之情。表現詞人嚮往神仙自在境界的意緒。此詞據周邦彥説是“夢中得句”,並將此詞與方臘起義聯繫起來。當時詞人為躲避起義,東奔西避,但詞中並無一語對起義的微詞,尾句竟唱出“任流光過卻,猶喜洞天自樂”的輕快之調,反映詞人晚年對朝廷時局的不滿與出世之願。

譯文

城郭連着郊外的平原。長路漫漫,客人的車馬越去越遠,一片寂靜冷落,只剩下一溜塵煙。斜陽向山下沉沒,漸漸收攏它的光線。殘餘的晚霞還在徘徊留戀,映照着孤城角上的欄杆。凌波般步態輕盈、嬌軟。過短亭,邂逅一面,何必有約在先。她用流鶯般甜美的話語將我勸,重新解掉繡鞍,慢慢酌酒留戀。

記不得歸時的早晚,也不知是誰將我扶上馬鞍。醒來時發現睡在紅樓裏,一切往事如同夢幻。狂風吹動幕簾,我帶着殘醉來到庭院,圍着紅芍藥花悵惘感歎。如今的西園也是落花滿地,春風為何如此兇殘?唉,任憑時光隨意流去,可喜的是我心裏自樂自閒,因為自己還有一個小小的福地洞天。

註釋

①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輕盈的樣子。

②素約:平日就約好。

③驚飆(biāo):暴風。

④洞天:道家稱神仙所居的洞府。

賞析/鑑賞

這首詞從時間上説是記昨日黃昏到今日清晨的事。是送別復有所遇,醉眠朱閣,驚風醒人,再看落花,再歎身世,聊以自解之狀。一“悄”字,刻畫靜態。郊原廣闊,圍城如帶,而路長車行揚塵,漠漠茫茫,模糊不見,意中含情。“斜陽”句,美極,寫夕陽映山,餘光斜照城角,有大自然景色,也有建築姿容。寫景寓情,斜陽猶戀孤城闌角,人今別後,怎不相思?意在景中。“凌波”句忽插入邂逅相逢之趣,非約而遇,喜出望外,再加以“流鶯勸我”,解鞍引酌,又有多少歡晤。這裏是挑起波瀾,而又鋪敍開來,急煞而止。換頭似別開生面,實際上是從上片的“凌波”事引來的,寫的是今朝事了。“醒眠朱閣”語略而事豐,實際上是由於醒來才知道昨宵是身眠朱閣,而如何到此來,則不記得何時、何人把自己送到這裏的了。“驚飆動幕”再掀波瀾。狂風吹來,花事堪慮。於是“扶殘醉,繞紅藥”,護花費盡精神。然而如何呢?“歎西園、已是花深無地”。極具體,極形象,較泛言花落之多,沉重萬分。然而還不夠,再加上“東風何事又惡”,這裏斥東風,又是不明言落花,而痛恨那吹落花的東風。真是大開大闔,馳騁縱橫。末兩句急下,無可如何,不了了之,求自得這樂。是“任流光過卻,猶喜洞天自樂。”自我解脱,這世界只有求仙成道最好,實寓隱逸之思罷了。

這首詞,在章法上確實直敍中有波瀾,而又都有跡象可尋,真是“結構精奇,金針度盡。”(賙濟《宋四家詞選》)友人羅忼烈教授稱“此詞當是暮年避地睦州時紀事之作。……然其時花石綱擾民愈甚。……‘歎西園已是花深無地,東風何事又惡。’弦外之音,或刺民窮財盡而猶橫徵暴斂也。”(《周邦彥清真詞箋·瑞鶴仙附記》)這對讀者認識這首詞的思想意義,是有很大幫助的。周邦彥詞,慣用比興手法,香草美人,均有所指。其胸次高、書卷多,有感而發,發而必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jingdianshi/songci/md6v7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