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經典詩詞鑑賞 >詩詞集 >

李頎的送別詩《送魏萬之京》賞析

李頎的送別詩《送魏萬之京》賞析

《送魏萬之京》

李頎的送別詩《送魏萬之京》賞析

唐•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賞析】

首聯為想象之辭,寫的是魏萬到京城沿途之情景。“初渡河”,把霜擬人化,烘托出深秋時節蕭瑟的氣氛,點出離別之愁緒。頷聯承上,繼續渲染氣氛:大雁南歸,飄零不定,極似羈旅之人,而云山則給人以渺茫之感,襯托中行人的孤寂淒涼。作者以自己來寫對方,表達對友人的關切之深。頸聯寫景,亦是對友人旅途中所見所聞的推想。推想之中,寄寓了作者的平生感慨,其中“催寒近”、“向晚多”六字相對,含有歲不待人、年老之意,順勢引出了結尾二句。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兩句是對行者的勸慰,懇切真摯的囑託中,寄寓了對魏萬的深情厚誼。詩人勸魏萬到了長安之後,不要只看到長安的繁華,長安雖是“行樂處”,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你不要一味沉浸在享樂的生活中,把寶貴的時光,輕易地蹉跎掉。言外之意是希望魏萬珍惜時光,抓住時機成就一番事業。“莫”字,語氣強烈,果斷堅決,“空”字,情感沉重,令人警醒。此二句,語重心長,純為長者對晚輩的殷切囑託,給人以奮發向上的力量。

擴展閲讀:李頎的簡介

李頎(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漢族,大約是東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中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其代表作品有《古意》、《古從軍行》等。

李頎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詩人皆有來往,詩名頗高。其詩內容涉及較廣,尤以邊塞詩、音樂詩獲譽於世。擅長五、七言歌行體。趙郡(今河北趙縣)人,一説東川(今四川三台一帶)人。少時家本富有,後結識富豪輕薄子弟,傾財破產。後刻苦讀書。隱居潁陽(今河北南許昌)苦讀10年,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進士,曾任新鄉縣尉。任職多年,沒有升遷,晚年仍過隱居生活。他一生交遊很廣,當時詩人王昌齡、高適、王維等都與他關係密切。李頎性格疏放超脱,厭薄世俗。他的詩以邊塞詩成就,奔放豪邁,慷慨悲涼,最的有《古從軍行》、《古意》、《塞下曲》等。李頎還善於用詩歌來描寫音樂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長歌,也擅長短詩,他的七言律詩尤為後人推崇。《全唐詩》中錄存李頎詩三卷,後人輯有《李頎詩集》。

擴展閲讀:李頎的詩歌成就

邊塞詩

如《古意》、《古從軍行》,以豪邁的語調寫塞外的景象,揭露封建帝王開邊黷武的罪惡,情調悲涼沉鬱。

描寫音樂的詩篇

如《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聽安萬善吹觱篥歌》,記述的是當時自西域傳入的新聲,可以看出唐朝文化藝術的多方面發展。

寄贈友人之作

有《送陳章甫》、《別樑鍠》、《送康洽入京進樂府歌》、《贈張旭》等,着力描敍一些不得施展懷抱的,有才能的人物。詩中刻畫人物栩栩如生,發展了古典詩歌的藝術技巧。

修道生活情趣

殷璠稱之為"頎詩發調既清,修辭也繡,雜歌鹹善,玄理最長"(《河嶽英靈集》),但有濃厚的消極思想,不能代表其主要成就。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李頎詩集1卷。今存《李頎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詩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詩》編為3卷,但仍有遺漏。如宋代洪邁《容齋隨筆》卷四"李頎詩"條提到並加以稱許的"遠客坐長夜,雨聲孤寺秋。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四句,就不見於《全唐詩》。生平事蹟見《唐才子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jingdianshi/shiciji/47807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