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心得體會 >

光盤行動心得(精選7篇)

光盤行動心得(精選7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光盤行動心得(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光盤行動心得(精選7篇)

光盤行動心得1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盡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的社會裏,更顯得意義深長。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節約要從小處着手,從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節約終究不只是小事,現在的社會有時候變得很陌生,有些時候,節約成了小氣被人笑話,更有些時候,節儉卻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在全社會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傳統和良好美德。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們的節約意識卻反差很大。回想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白天亮着的電燈;衞生間水龍頭嘩嘩流水、地上到處灑落的糧食……其實稍加註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我想,在家裏我們肯定能做到隨手關燈、關水;為什麼我們卻忽略了這些細節?關鍵是我們沒有將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並形成一種觀念。

節約,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更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節約是一種遠見,一種態度,一種智慧。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所以今天,我們應該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約,我們才能節約資源,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這樣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

光盤行動心得2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常聽人們説:“浪費可恥,節約光榮。”不錯,因為地球上不是每種能源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水資源等,如果沒有了這些資源,後果會很嚴重,而且會對人類造成很大的威脅。

據我所知,地球上的水資源並不是特別充足。地球儲水總量13.7億立方公里,而淡水卻只佔其中的.2.5%,淡水的68.7%又封存於兩極和高山永久性積雪之中,而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可利用淡水。可想而知,地球上僅有不到1%的可利用淡水,那麼我們中國的淡水資源又佔其中的多少呢?不用説,地球上有這麼多的國家,而我們中國的淡水資源可能只佔其中的百分之幾或千分之幾吧!

同學們,行動起來。地球上的水都這麼少,而我們中國的淡水資源簡直更是微不足道了,既然我們中國就只有這麼一點淡水資源,那豈不是更要節約了嗎?只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比如用淘米的水洗菜,洗菜後還可以用來擦地板,然後用來沖廁所。洗手時用一個盆子打水,免得流走浪費了,手洗乾淨了用剩下的水洗腳,然後用其餘的水澆澆花或拖拖地板。還有就是無論在任何地方如果發現水龍頭沒關緊,都要把水龍頭關緊了才走。發現有人浪費水或有意污染水,應該立刻前去阻止或給予勸告。最重要的是——不能浪費“一滴水”,如果全世界每人每天浪費一滴水,那地球該要損失多少水呀!我此時想對全國人民説:“節約能源,從小事做起!”

我深深地知道,如果我們浪費或污染水,水不但會很難過,而且還會傷心地哭泣,我更瞭解,當它哭啞嗓子的那一天,就是人類即將滅絕的日子——“世界末日”。

光盤行動心得3

泱泱大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造就出了一個美食大國!人們都説中國是“舌尖上的中國”,天下美味儘可囊括。可誰又知道,在這耀眼的光環之後,中國現在又在製造是“舌尖上的浪費”。

暫且不説富人,現在就連普通老百姓在餐飲方面浪費問題也是極其嚴重的。

先説吃:許多人們去小餐館吃飯,常常“死要面子,錢受罪”,把吃不完的飯菜丟弄在盤子內,而不打包帶回家。還有親朋好友的結婚酒席和農村的白事,大量的飯菜因顧客吃不完而倒掉,這是多麼大的浪費啊!

再説穿:隨着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時代的交遷,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物質生活,將不穿的'衣物拋入垃圾筐中,不是因為衣服的破舊不堪而丟棄,而是滿足他們“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標準”而丟棄。是的,這就是傳説中的“中國式浪費”。

據統計,我國一年倒掉的食物約為兩億多噸,這個數字也正是英法德三個國家的人一年的食物。與此同時,全球每6秒就會有一個兒童因飢餓而死去,這是比h7n9病毒更可怕的殺手啊!這個“殺手”正悄悄地嚮往我們逼近。因此,網上吹來了“光盤”一族的熱潮。

2016年,北京一家民間公益組織發起了一場歷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光盤”行動。這場行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些網友還用手機拍攝自己吃淨的盤子和剩菜曬在自己的微博中並以此為榮。而國外也有着這樣類似的飯店,顧客去吃飯,必須吃完,不然會在原來成本上多加錢,反而給吃淨盤子的顧客進行打折優惠,這大大減少了浪費的行為。

資產過億的富翁們也踐行着勤儉節約,如比爾蓋茨、史主柱等名人,他們不因為擁有大量的財富而去浪費。我們提倡節約,杜絕浪費,並不只是嘴裏喊的口號,而是要靠自身行動,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父母做的飯,吃完不剩;外出就餐點的菜,吃完不剩。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要從現在做起,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刻不容緩!

光盤行動心得4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流行詞,如“油菜花”譯為“有才華”;“果取關”譯為“果斷取消關注”;“高大上”譯為“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最近我聽到了一個更有趣的,“光盤行動”。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向哥哥詢問什麼是“光盤行動”。哥哥説:“所謂的‘光盤行動’,就是把飯菜吃的乾乾淨淨,不浪費。”我明白地點點頭,心裏想,原來這就是“光盤行動”啊!

第二天,我去國小給妹妹送東西時,恰好碰上他們吃早飯,我看見六(1)班的老師拿饃沒拿好,掉了一個。瞬間,“白胖子”變成了“非洲胖子”。本以為老師會撿起來扔進垃圾桶,沒想到老師把髒的饃皮撕掉後,留給自己吃,把好的留給了學生。

事後,我跑去問老師:“為什麼當時不扔掉呢?”老師説:“你知道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嗎?”我説:“知道。”老師説:“那你懂它的意思嗎?”我説:“懂啊。它讓我們珍惜糧食。”老師笑着説:“既然知道,我們就要去做啊!你想想農民伯伯們種糧食多辛苦啊,常常頂着烈日炎炎幹活,他們要是看到我們如此浪費糧食必定會很傷心啊!”我茅塞頓開的點點頭,真不知道我們平時把半碗半碗的.飯倒掉是怎麼想的。老師還説:“別看我們豐衣足食,但是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的人們一飢餓而死。”我説:“謝謝老師,我懂了。”便跟老師再見後回家了。

我決定以後一定要珍惜糧食,加入“光盤行動”,爭做節約使者。告訴大家“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而且對它的理解不僅是掛在嘴上更是要用行動來體現。

節約糧食,珍惜糧食,愛惜糧食不浪費這些都是“光盤行動”該做的事,這些事不必要做的多偉大,但從小事做起。“光盤行動”,從我做起!

光盤行動心得5

“節約”,這個詞人人都知道,也人人都明白它的意思,可是,真正能做到“節約”的,又有多少個人呢?尤其是“舌尖上的浪費”頗為嚴重,因此,“光盤”行動也就此展開。我們家也開始了“光盤行動”。

週末,爸爸帶我們一家人去了一家餐館吃飯。那家餐館裏的人很多,都是前來享受美食的。我們挑了一個通風的`好位置坐下。爸爸點了許多菜,菜上桌後,我們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爸爸今天怎麼會帶我們來下館子呢?我不禁問了爸爸。原來是因為爸爸今天發工資了,心情十分好,帶我們出來吃。

一餐過後,我們都吃飽了,可是餐桌上依然剩着許多美味的佳餚。爸爸媽媽剛想起來離開,就被我叫住了:“爸爸媽媽,等一下!我們最近在舉行‘光盤行動’。我們點了這麼多菜,卻沒有吃乾淨,你們不覺得很浪費嗎?”爸爸媽媽覺得很有道理,我接着説道:“我們把這些菜打包帶回家去吧,家裏留着,我們慢慢吃。”爸爸媽媽考慮了一下,也覺得浪費是可恥的,就答應了我的意見,把這些剩菜打好包帶回了家。爸爸媽媽也決定開始執行“光盤行動”。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説的是:一粥一飯,應當想到得來是不容易的;一絲一線,應常想到,這些東西生產出來是很艱難的。正如這句話所説的,這些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不可以去浪費它們。

與其擺出闊氣,大吃大喝,最後浪費,不如吃得飽,根據自己食量確定飯菜數量,做到不挑食就行。糧食是農民伯伯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不應去浪費,浪費是可恥的,我們應該好好的體會那些農民伯伯的艱辛。

光盤行動心得6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作為新時期的愛國主義學生,我們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社會,就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做一些我們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

我們學校有食堂,每天中午我都會在學校的食堂吃飯。當我吃飯的時候我就會發現,每次食堂的阿姨在收拾桌子,收拾飯菜的時候,總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剩菜、剩飯。我們食堂是4個人一起吃飯,有的同學會把菜吃得很乾淨,有的同學盤子裏有的'就會剩下一半多,或者饅頭剩下一半多,一整個饅頭沒有吃完。剩下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同學是比較挑食,不愛吃那道菜,有的同學是因為饅頭吃到一半吃不下去了,還有的同學就是吃飯的時候,有故意浪費的發生。

看到這些情況,我的內心是非常悲傷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吃到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種出來的。我們學校也在時時刻刻教導我們要節約糧食。我們老師也説,吃飯不怕你們吃的多,關鍵是不要剩。吃的多不可惜,剩下才可惜。學校在食堂上也貼了一些節約糧食的標語。並且推出了“光盤行動”。就是你吃飯的時候,就是吃多少盛多少。一個饅頭如果吃不了的話,要把這個饅頭的一半分給另一個同學。然後會組織同學專門的進行檢查,看看哪一位同學在浪費,並進行現場的教育。經過一段時間的檢查以後,基本沒有浪費情況的發生。整個學校也形成了一個節約的意識。

梁啟超曾經説過,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希望。只有我們少年兒童有一個愛國、節約的意識,國家才會更好。

光盤行動心得7

説起“光盤”,很多人都以為是VCD碟片。而我所説的“光盤”其實是指珍惜糧食,把飯菜吃完,杜絕浪費。

“光盤”行動是去年由網友發起的。一時間,“光盤行動,從我做起”的“光盤”行動就像一股清風,吹遍了整個中國,當然也刮到了我們學校。這不,食堂牆壁上張貼了“珍惜糧食”“節約光榮”等標語,負責分飯菜的阿姨們小心翼翼地盛着飯菜,每個班裏還專設了“光盤”行動管理員。

“這不是存心為難我嗎?為什麼要開展這樣的活動呀?”我望着盤子裏的肉串和白菜抱怨着。因為學校裏的飯菜沒有一樣是我喜歡吃的。於是,我想偷偷倒掉。我端起飯菜正想離開,忽然,腦海中閃過在電視上看到的非洲孩子那飢餓而瘦弱的樣子。他們每天只有很少的糧食可以吃,有的甚至吃草根和樹皮,經常餓肚子。和他們相比,我是多麼的幸福啊!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看着食堂牆壁上張貼了的'標語,我又不禁想起了一幅反映湘西農村國小生生活的畫面:冒着炊煙的廚房邊,扎小辮的女孩高興地説:“我有午飯吃了”……孩子們對午餐的熱盼,折射出“光盤行動”的現實意義:我國仍有超過1億的貧困人口,全世界飢餓人口超過10億!每年因飢餓死亡的人數達1000萬,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飢餓而死亡。看來,“舌尖上的浪費”理當再少些。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外婆教我的第一首詩,小時候我也幫助父母做過一些農活,可是哪裏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如今長大了,就應該自覺成為一名“光盤族”了……讓我們都拒絕浪費,懂得珍惜。

我為“光盤行動”叫好,也不禁由此深思:拒絕浪費並不難,只需從吃飯開始。那種“浪費點不算什麼”的觀念只有及時改變,餐桌上的文明才能形成。

“光盤行動”之所以引來廣泛共鳴,正因為它承載着現代公民的責任擔當。從這個角度看,吃光盤中餐,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

一粒糧食,一滴汗水,浪費的是糧食,丟掉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讓我們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光盤”,從我做起!

古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也説: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儉是一個人應有的修養,也是治理國家的重要原則。這不,為了提倡節儉,我們家就來了個“節儉總動員”行動。快和我一起來體驗一下吧!

節儉準則一:節約用水。

早上,我們就開始了節儉行動。爸爸剛往杯裏裝滿水準備刷牙,就被我阻止了。“爸爸,注意要節約用水哦!”我一本正經地説,“您的牙杯裏裝滿了水,稍微一搖晃就撒出水,以後水不能裝太滿,不能超過八分滿!”“是是是,我一定改。”爸爸一邊趕緊認錯一邊將水往洗手盆裏倒。“停停停!”我突然大叫,“您這樣還是會浪費水,您還是把水倒進桶裏擦地板用吧!”節儉第一戰:節約用水成功!我暗暗想道。

節儉準則二:節約糧食。

吃飯了。我和爸爸剛走出衞生間,媽媽就做了滿滿一桌香噴噴的早餐。“媽媽,您可要節約糧食啊!雖然飯菜美味,但實在太多吃不完,以後可要注意!”我又開啟了“説教”模式。媽媽聽了,不以為然地撇撇嘴:“那就把一半飯菜留到中午唄……”“到了中午,飯菜可就不新鮮了,這樣對身體也不好啊!”爸爸也來“增援”了。“好吧好吧,我知道了!”媽媽只好投降。嘿嘿,既然要節儉,咱們可不能放過任何“浪費蟲”哦!好啦,跟着我繼續為節儉而戰吧!

節儉準則三:節約錢財。

這節約錢財就比較難辦,畢竟有很多東西都要用錢買才有。不過,我這裏提倡:儘量少花錢,不亂花,花不該花的錢。每買一樣東西前都該想想:真的需要買嗎?買了值得嗎?

這時,我正在街上買東西。走着走着,我看到了我一直都想要的編繩。漂亮的編繩在我眼中閃閃發光,但轉念一想:真的要買嗎?我一想到大家一直倡導的節儉,咬咬牙,不買!我自己控制了自己,真正落實了節儉,雖説沒有得到編繩,但我卻十分滿足。

經過大家的互相提醒和自我管理,“節儉”得到了很好地落實。會想到今天的一場場“節儉戰”,我感到愉快和滿足。節儉是一種清新的綠,讓人感到美好;節儉是一種有益的美德,讓人回味無窮;節儉對我們來説,重要而不可失去。我為節儉喝彩,為節儉,加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xindetihui/nnqv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