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心得體會 >

【實用】學習培訓心得體會範文合集6篇

【實用】學習培訓心得體會範文合集6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習培訓心得體會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學習培訓心得體會範文合集6篇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1

9月初,本人有幸參加了北京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舉辦的領導幹部培訓班。在短短8天的學習中,我與其他學員一起學習了《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社會管理》、《領導幹部素質建設》、《領導智謀與謀略》、《現代企業管理》、《事業單位改革》、《勞動合同法案例分析》、《礦產資源管理》等內容,學習期間還參觀了清華大學校園,聆聽了清華大學校史。我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上課期間專心聽講,跟隨講師的授課思路用心思考,認真做好筆記。通過學習我感觸較深,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領導高度重視、培訓必要及時。當今社會知識更新、折舊日益加快,競爭變成了掌握、運用先進知識,塑造自身核心競爭力的競爭,“快魚吃慢魚”取代了“大魚吃小魚”。一個單位,一個個人,要儘快適應和及時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唯一的辦法就是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局黨委組織領導幹部在清華大學進行學習培訓非常及時、十分必要,這充分體現了局黨委對幹部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為我局領導幹部強化政治理論知識、提高隊伍素質、拓展工作思路搭建一個平台,開闢了一個新渠道,對於局幹部隊伍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領略名師風采、徜徉知識殿堂。學習重在理解,貴在應用。在短暫的學習過程中,學院根據參培人員的學習需求,利用清華大學優質的教育資源,安排了十一位著名教授進行授課,教授們思維

活躍、睿智幽默的教學風格,讓在座的每一位學員都真切感受到名師的激情及魅力。教授們精湛的語言,敏捷的思維,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院所安排每個培訓專題都有很強的理論性,教授們深刻細緻的剖析、耐心繫統的講解,使參加培訓的學員很快掌握了每門課程的重點,通過參與課堂學習、討論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對參培學員的具有一定的啟迪,不僅豐富了學員的各項理論知識,同時也為學員自身知識的積累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開闊學員視野、拓寬工作思路。管理出質量,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保證單位有序發展一個永恆的主題。加強培訓與學習,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瞭解和掌握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負重參與競爭,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教授們對於課程黨史、國史、領導幹部素質建設等課程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大家受益匪淺,尤其是《現代企業管理》、《領導者智慧與謀略》這兩門課程的生動講解,對於領導幹部正確把握角色定位、深刻理解管理原理、靈活運用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發揮管理藝術魅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對於在今後的工作中想問題,做決策都有一定的啟迪和幫助。

四、培養危機意識、強化學習理念。知識在更新,學習無止境,不及時補充新知識就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不學習終究會被時代所淘汰。現代人才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蓄電池理論”,認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電的時代已經過去,只有成為一塊高效蓄電池,進行不間斷的、持續的充電,才能不間斷地、持續地釋放能量。作為單位決策

者的領導幹部及時把握社會的發展趨勢,必須樹立“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地提高自身知識素養和能力水平,才會有利於單位的長遠發展。

五、感受名校氛圍、品味清華校訓。漫步在學術聖地,體味悠久的歷史,水木清華的幽靜閒雅,景區夏天荷花滿湖,整體建築的西方式古典風格,更是值得細細品味。百年清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在這裏彙集了多少知識淵博的賢者、善於研究的智者、講究藝術的能者和心中有愛的仁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更是含義深邃、韻味深長,精闢地概括了中國文化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係的深刻認識與辯證的處理方法。以其生生不息的活力鼓舞着莘莘學子與時俱進創造輝煌。

短暫的學習生活結束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將銘刻在我們每個人心中,不斷地激勵着我們認真學習、努力工作。此次清華之行,不僅目睹了名校風采,領略了名師魅力,還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思考,留下了深刻的回憶,我要把學習成果應用到工作之中,盡職盡責的幹好本職工作。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2

5月10號,我有幸參加了縣教研室舉行的國中數學教師培訓會。培訓會上午聽了來自興福中學的韓翠華老師和來自實驗中學韓冰老師的兩節課,下午進行了評課活動和兩個學校的教研工作彙報,最後劉克光老師説了試題培訓的事情並且做了最後的總結。

通過這次培訓會的聽課、評課等活動,我收穫了很多,也有很多體會。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很多,通過一系列的這樣的培訓能夠使得我們從很多方面得到啟發:

一、數學中基礎知識點的重要性。就像劉克光老師説的:“基礎知識是根,基礎知識是本。”只有首先掌握好了基礎之後,才能夠在此基礎上往上攀登。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要先從基礎知識入手,讓學生把基礎打牢。

二、培訓中還有一點印象很深刻就是要以問題為載體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劉老師教了我們複習的一種方法:先出示問題再聯繫知識點最後解決問題,要多題一解。我認為這種解題方法非常好,不僅聯繫了知識點而且教會了學生解題的一些方法。

三、教學過程中要降低難度,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知識還要温故而知新;抓住“味精”和“大餐”的關係;在做解答題時,教師先做一遍讓學生抓住解體框架等等這些知識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

總之,通過培訓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一定多應用學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得學生更好更多的掌握知識!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今年6月25 日至6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區進修學校和區教研室組織的全區中學教導主任培訓活動。這次培訓節奏安排的十分緊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上級領導對這次培訓工作的高度重視,開班典禮上,教育局金書記、蘇主任;進修學校薛校長、張主任就此次培訓的意義、目的和建議做了重要講話,要求我們在這次培訓中認真學習、勤于思考、善於反思、遵守培訓紀律,通過這次培訓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走上教導主任工作崗位以來參加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培訓,這還是第一次。我和很多參訓的教導主任一樣,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希望通過此次學習,不辜負上級領導對我們的信任與囑託,認真學習、勤于思考,並且學以致用,更好地開展好我們的教學管理工作。在這次培訓學習中,通過聆聽專家的講座、教研室領導的經驗介紹以及觀看課堂實錄等,視野變開闊了,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可行的做法,收穫之大是歷次培訓所未有的,我感覺自己在今後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還有許多事要做,還有許多地方有待完善,同時也對自己以後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

我的思考

三天的培訓時間總覺得太短,一位位專家精彩的講座可謂旁徵博引,觀點清新雋永、思維的觸角縱橫騰躍。無論是詮釋“教研活動的意藴”,還是研討“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常規管理”,無論是思考“課後反思教學”,還是關注“人文管理”……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猶如春天的甘露滋潤我乾枯的心田,帶給我一些思考。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才能當好教導主任?靜下心來,展望自己往後的工作,我覺得,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我們的工作:

(一)、教學管理的切入點——教學觀念的轉變。

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活動、教學手段、教學質量評價等的轉變,就要求教導主任自己要做到:

1、走出去聽。走入老師、學生和家長中去聽他們對工作的看法。

2、靜下來讀。每天應該安排一段時間讀書。

3、坐下來研。自己要帶頭搞教學研究。

4、潛下心寫。要勤於動筆總結自己的工作心得,及時反思,及時應用到新的教學。

(二)、教學管理的關鍵——教學過程的管理。

1、明確教學常規基本要求;

備課 :腦中有綱、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數、手中有法。

上課:以興趣為動力,以習慣為目標,以思維為核心,兼顧情意發展。關鍵在於教師要激發學生思考、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要做到三講三精。三講:講重難點;講易混、易錯點;講方法。三精:精確、精練、精彩。探究有效:

教學反思:

(1)課前反思——做好充分準備;

(2)課中反思——及時調整教學行為;

(3)課後反思——發現新的教學契機。

作業的佈置與批改:作業內容精選、量適當、形式多樣。批改講科學重實效。

2、堅持有效地聽課與評課。

(1)聽課前要充分準備,瞭解老師教學特點、瞭解聽課班級學生情況、瞭解教材編排體系和知識內在聯繫及教學內容的重難點;(2)聽課中翔實記錄,積極推敲,要聽看結合,既關注教師的“教”也關注學生的“學”。

評課做到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指導,要發現閃光點,找出存在問題。

(三)教學管理的策略——管理藝術。

努力增強七種意識,強力提升個人素質:榜樣意識、管理意識、服務意識、協調意識、教研意識、奉獻意識、創新意識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義情懷;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態創造性工作;;教育需要恆心,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發展。教育教學管理是一項高智能的活動,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導主任要心中有愛,肩上有擔,腹中有墨;才能做一個合格的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踐行者,引領者。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4

9月14日在學校領導的精心安排下,我們有幸聆聽了杜志強院長培訓的微課。感慨萬千,受益匪淺。特別是《微課》的學習,從幾個微課片段,就讓我們學習到了語言描寫的方法,神態描寫的方法,神態描寫的含義等,讓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它具有以下特點:

1.“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不同於常態教學研究活動。可以在辦公室或其他場所進行,它觀察、研究對象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生的狀態只能作出猜測。活動的目標主要在於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

2.“微課”的規模小、時間短、參與性強。

教師在學科組內參加活動。每人上“課”、被評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聽“課”者由其他參加者(同組教師和專業人員)組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登台上“課”,展示自己對某堂課的準備情況,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向同事、向專業人員學習,並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課前備課,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3.“微課”的反饋及時、客觀、針對性強。

由於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於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蔘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5

時間像流水一樣飛快的流淌着,轉眼間,本學期已接近尾聲。人文素養講座的上課時間已經結束,但是,人文精神沒有結束,在繼續着。餘老師精彩的講解,使我懂得個人的人文素養的質量是個人健康發展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素養質量是一個社會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積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會文明”的尺度,也是“社會文明”的標誌。

餘老師在這學期講座當中談到,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來對物質、科學、技術的頂禮,對競爭的膜拜,導致不平等的存在,隨之而來的是以往上爬,成為“成功者”為目標的精英教育,實利主義、實用主義、消費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泛濫,從而形成生態環境的危機,精神、道德的危機,教育的危機,有可能導致整個人類文明的腐蝕與毀滅。餘老師還提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來自儒、釋、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長生不死,重養生。儒家重修身,講修齊治平,其思想對於提升道德水準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調適心理、培養人生智慧方面具有豐富而深刻思想資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對於提升當下人們的人文素養多有助益。對於傳統儒家的思想,張岱年先生把它概括為四個方面,即: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剛健有為,貴和尚中。這個概括大體上説是對的,但我覺得還可以把它系統化或體系化。因為儒家思想實際上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這個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人”,其邏輯演進可以歸結為:一,何為人;二,怎樣做人;三,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記得餘老師講過佛家的“智慧”,在這節課中拓寬了我們對佛教與其他宗教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佛教特別注重智慧,智慧甚至可以説是佛法的第一要素。佛教傳到中國,逐漸被中國化,這種中國化的最大特點就是儒學化、心性化,印度佛教的般若智慧逐漸轉變為中國佛教的“心法智慧”。而這種心法智慧對於調整心態、化解心結、提升心境,培養一種健康的心理,從而實現一種智慧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禪宗思想是這種心法智慧的體現者。禪宗典籍裏有許多故事和詩偈,句句直指人心,頗能啟迪心智。有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一般人經常會把不必要的事情堆在心裏,壓的自己喘不過氣,偈中説的就是讓我們把不必要的事情放下,不必庸人自擾,要有平常心。

我們要學習和體悟人文知識,養成“清風亮節”和“超然物外”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不僅是隻有中國幾大家的思想及體系,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識是與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相對應的一種知識類型,是人類總體知識構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語言的方式對人文世界的把握、體驗、解釋和表達。人文知識是一個人優良的知識結構必需之要素,是一個人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必備之條件,是人文素養的前提和基礎。古往今來,真正稱得上“大家”或“大師”的人,無不具有廣博的人文知識。在這些包括語言、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等豐富的人文知識的學習和領悟中,人們會思考“人的本質是什麼?”、“我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我的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的價值體現在何處”等無確定答案但卻有重大意義的問題;才能知道什麼是人類的.幸福、什麼是人類的痛苦,怎麼樣化痛苦為幸福;才懂得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與自然和諧共生。

我們的人文素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和環境的薰陶,校園文化折射體現着一所學校的內在精神和行為風範,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很大影響。創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校園濃厚的人文氛圍是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各高校一方面可以通過校園文化節、讀書沙龍、詩會、報社、表演團等形式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在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交流情感、學習互動,通過一定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人文情懷;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學校硬件設施,挖掘環境育人資源,如建設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美化校園環境,提高學校文化品位,在不知不覺中昇華精神,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

隨着中國成為繼美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影響,其他國家與我國的交流日趨頻繁多樣,必須與時俱進,完善我們大學生的心智、培養我們高尚情操、塑造我們的崇高品格,使自己能多方面理解社會,健康地發展自己,追求人類永恆的終極價值,成為有信仰有靈魂的人,這是時代在新時期對我們的要求,更使我們的使命。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6

首先感謝大武口教體局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的平台,讓我有幸到南京師範大學這所具有東方魅力的高校去學習培訓。在培訓期間,每位講師都以鮮活的實例、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打動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煥發了激情,燃起了鬥志,確實感到受益非淺。

在培訓中,通過聽講座、師生互動、看視頻等新穎、豐富的形式,為參訓教師打開了一扇學科理念、理論、實踐活動的窗口,增強了培訓的實效性。課程內容實在,培訓檔次高,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培訓內容對我們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特別有針對性,南京名校的各位專家的講解使我對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使得我們從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課程與理論專業學科帶頭人楊啟亮教授的《考試競爭與素質教育評價》、譚頂良教授的《教師心理健康與專業發展》等精彩的講座,使我們在學科課程專家和指導教師引領下,積極展開展學科教學案例分析和問題研討,實現了教師與課程專家的面對面交流,既利於課程專家的專業引領,更利於調動廣大教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其培訓主體的作用,將理論指導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專家與教師的互動交流,解決了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本次培訓大大拓寬了我的視野,在培訓中,我隨即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陳舊僵化的理念,那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我們培養的學生是完整的社會人,不僅僅是接受知識,還需要我們瞭解學生成長需求,創造各種有利於學生成長的條件。培訓使我更進一步地明白了走進新課程的教師也不再是充當“傳道、授業、解惑”的單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研究者”、“開發者”、“協作者”、“參與者”、“學習者”等多元角色。為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以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教師應自覺成為教學的研究者、終生的學習者、教學實踐的反思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xindetihui/ld0ww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