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關於幼兒園科學説課稿集錦五篇

關於幼兒園科學説課稿集錦五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科學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幼兒園科學説課稿集錦五篇

幼兒園科學説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

2--3歲的幼兒由於大腦神經發育得還不完全,手腳協調能力較差,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對幼兒這方面能力的培養。經觀察,我發現我班幼兒對爬比較感興趣 ,在平時的活動中,他們也很喜歡爬.根據幼兒的這些年齡特點,結合本階段的"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活動,運用螞蟻爬着行走的特點,讓幼兒學習螞蟻爬的動作,我選用了"螞蟻運糧"的遊戲活動.通過螞蟻學"找食"的本領,練習幼兒的手膝着地爬和跨的動作."螞蟻"這一形象,幼兒比較熟悉,也非常的喜歡,在活動設計中,我以"螞蟻"爸爸的身份參與活動,並創設一種螞蟻爸爸和寶寶一起找食物的情景,這非常符合託班幼兒對母親的依戀情感,師生間能更好的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也更有利於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這個活動中鍛鍊幼兒的四肢協調動作,激發幼兒積極嘗試活動的興趣,體驗體育遊戲的快樂。

二.教學目標:

1.發展幼兒雙手雙膝着地爬,跨的能力.

2.激發幼兒積極嘗試活動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練習幼兒雙手雙膝着地爬的能力.

教學難點:能跨過10釐米的障礙物.

四:設計亮點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託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以看老師示範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而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 兒積極思維。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學技能。

2.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通過觀看教師示範直接獲得印象。讓幼兒在遊戲中,練習雙手,雙膝着地爬和跨的技能,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

五.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

1.教學準備:螞蟻頭飾若干.糖果若干.輪胎若干.磁帶.

2.做操

小螞蟻們你們好,今天的天氣真好,和爸爸一起來做做操,出來鍛鍊一下身體好嗎?我們出來的時候要先跨過家門檻,跨的時候要把腳抬高點,小心別摔交.

3.引出主題

我的寶寶們真能幹,做的可真好,現在我們的肚子都餓了,媽媽帶你們去找東西吃好嗎?

(二)基本部分

1.講解示範

我們到那邊的地上去找好嗎?爸爸要爬着到那邊去,先看爸爸是怎麼做的,把2個膝蓋着地,然後2個手也按在地上,爬啊爬的去找東西吃,找到好吃的東西后再爬回來,爬到家門口,然後再跨過門檻,帶着糖在家裏休息會.看懂媽媽是怎麼找東西了嗎?

2.幼兒操作

1.講解示範

A請個別幼兒遊戲

下面媽媽請一個能幹的寶寶來找找看,爸爸看他學會了沒有.教師在旁指導

B請全體幼兒遊戲

下面媽媽請寶寶們跟着爸爸一起去找東西,寶寶們要跟着爸爸爬,不能爬遠了,懂了嗎?

(三).結束部分 寶寶們找東西找的全身都是泥.現在我們來洗洗澡吧.爸爸請寶寶們帶着糖到那邊去曬曬太陽,休息下好嗎?

幼兒園科學説課稿 篇2

1、製作紙飛機

和孩子們一起製作紙飛機,可以教給他們一些基本的製作方法,然後每個人去自己製作,並嘗試着將它們飛起來。將孩子們帶到户外,讓每個孩子將自己製作的飛機飛起來,看誰能將飛機飛得遠些。

向孩子提一些問題:如:你注意飛機是怎樣飛得嗎?幫助一些孩子調整自己製作的飛機,使其能飛起來,並飛得遠些。

設定一個目標,看誰的飛機能到達那個目標。

2、高處向下拋物體

收集不同形狀、重量、大小的小物品,如羽毛、小石頭、橡皮擦、皮球等一些不太重,不會掉下來造成傷害的物品。

向孩子們提問:這些東西會怎樣從空中落地?是直接落地還是飄着落地?是很快地落地還是很慢地落地?

如果孩子們喜歡一些其它東西試驗,也可讓他們進行選擇,但一定要保證安全。

針對以上的一些問題,在嘗試每種物品落地時,可以讓孩子們先猜想一下可能的結果。

3、讓球在管子裏滾動

收集各種長度的PVC管子,或是用捲紙中間的紙管子,將它們連接起來。儘可能使這些管子在一條線上,使其能讓一個球通過。

讓孩子們儘可能設計自己的小球通道,儘可能地將管子做得長一些。

怎樣才能使小球通過設計的管子而不停下來呢?

4、滑動物體

如果是在冬季,外面的地面結冰,人走在上面不小心是會滑倒的。孩子們有這樣的經歷一定會對滑動有經驗。

可以設計幾種斜坡,斜坡可以考慮用不同的材料,光滑的和不光滑的,從而使在上面的物體下滑的速度不同。

和孩子們一起嘗試在這些不同的斜坡上滑動某些物體,看它們在不同的斜坡上下滑的快或慢。

還可以在同樣的斜坡上採用不同的物體,看同樣的斜坡上,哪些物體下滑的快或慢。

每一種實驗都要和孩子進行必要的討論,談他們的發現,歸納他們看到的結果。

幼兒園科學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並使他們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教師應成為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行為,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的契機,為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創造寬鬆的探究環境。

中班幼兒會對水本身感興趣,但他們的興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學活動《水不見了》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本次活動要求幼兒瞭解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東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東西在吸飽水後(飽和後)也就不能吸水了。一般來説,孩子對理論知識較難明白,但如果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往往比老師的講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1、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東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東西在吸飽水後(飽和後)也就不能吸水了。2、嘗試用獲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二、 教學準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們根據《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記錄科學的能力,注重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為此,我們準備了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1、每位幼兒一個杯子,記錄表一張。2、每桌上有一盆水、餐巾紙、海棉、石頭、泡沫材料若干,兩個空籮筐讓幼兒分類用。3、大記錄表一張。

三、教法學法

這一活動的對象是中班的幼兒,他們的年齡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根據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悦,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悦感。同時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講述法、啟發聯想法、參與法、討論法、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老師之間都可以暢所欲言,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四、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們主要分為以下個部分: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入——實驗、觀察、交流區分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發現能吸水的東西的飽和現象——用學到的東西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第一部分: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首先創設了一個變魔術的情景,通過一個神奇的寶瓶,不僅吸引住了幼兒的注意力,更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慾望。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它不僅能提高幼兒認知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知活動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幼兒在強烈探究慾望的趨使下,主動地去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

第二部分:幼兒實驗,區分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現有些東西能吸水,有些東西不能吸水,幼兒自主參與,探索新知識 這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注重培養他們的觀察、比較能力。

第三部分:發現能吸水的東西的飽和現象

在此我故意向幼兒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老師剛才在你們做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你們説毛巾(海綿)能吸水嗎?(能)可是為什麼我發現這個杯子裏的水沒有被毛巾(海綿)吸掉呢?

這這個部分我們運用了討論法、講述法來讓幼兒瞭解飽和現象。

擴散經驗,這樣讓幼兒學習環境從課堂轉移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來,以達到讓幼兒主動去觀察瞭解自然物的目標。

幼兒園科學説課稿 篇4

《美麗的公雞》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通過“公雞”與“啄木鳥”“蜜蜂”“青蛙”三個小動物比美遭到拒絕,最後在“老馬”的幫助下懂得“美不美不光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幫人們做事”的道理。塑造了三個愛勞動的小動物和一個愛比美無事可幹的公雞以及語重心長的長者老馬的形象。故事中角色對話簡潔明快,並且結構和語言多次重複,是與幼兒理解和記憶,從而使幼兒產生模仿的慾望。

為了更好的同幼兒一起進入角色,我採用了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教師與幼兒的問答中想象,猜測故事的發展,從而達到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我從以下三方面具體説説我的設計思路:

一、出示角色形象,吸引幼兒進入故事。

教學伊始,我和幼兒一起做手指操《大公雞》並問幼兒:今天大公雞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歡迎嗎?(出示公雞圖片)小朋友大家好!你們看我美麗嗎?哪美麗?你能用語言誇誇我嗎?從而引導幼兒從“冠子”“羽毛”“腳”等方面來形容公雞的美麗。

有的幼兒説“冠子紅紅的,大大的”有的説“身上的羽毛五顏六色的”有的説“腳是黃顏色的”等孩子描述完大公雞,我有模仿公雞説:“我還為自己編了首兒歌,你們想聽嗎?”孩子們高息的説:“想聽。”“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金黃的腳,要比漂亮我第一。”讓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一個整體印象,為下文的猜測故事打下基礎。

二、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預測故事的發展,和幼兒一同講故事。

待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了感性認知後,我開始講述故事的開頭,當講到公雞得意洋洋地唱完歌,問孩子:“請你猜想一下這隻公雞要幹什麼去?”由於幼兒聽了兩遍兒歌很容易回答出“比美去”“比漂亮去”。接着出示“樹林”讓幼兒自由觀察思考:公雞來到了哪?看見了誰在幹什麼?它會説什麼?“啄木鳥”會和它比美嗎?讓幼兒真正進入到故事情境中來,猜測它們會説些什麼。

因為幼兒知道公雞要和別人比美所以很容易猜出:“啄木鳥,咱們比比誰美?”“啄木鳥正忙着給大樹捉蟲子,會和它比美嗎?”我又把問題拋給了孩子,他們一直認為不會,從而猜出啄木鳥的話。在此引導幼兒用得意洋洋的語氣説公雞的話,用冷冷的語氣説啄木鳥的話,師幼共同分角色進行對話。放手讓幼兒根據第一幅圖講述“果園”和“稻田”中比美的圖片,幼兒能按原有經驗進行講述。

最後引導幼兒思考:為什麼它們不和公雞比美?有的幼兒説“它們不願意和公雞比美”,

有的説“它們正忙着呢”在回家的路上公雞遇到了誰?老馬會給它滿意的答案嗎?聽了老馬的話公雞會怎麼做?幼兒很輕鬆的猜出了故事的結尾,整篇故事都給幼兒留下了廣闊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三、完整的觀看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中藴含的道理。

幼兒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內容後,讓幼兒觀看碟片,在頭腦中進一步建立表象,為下節課的複述故事和表演故事做好準備。同時故事中優美的語言,對於豐富幼兒詞彙,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看完故事後引導幼兒明白:美不美比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為人們做事。進而建立從小愛勞動的美德。本來在教學中還設計了談話“你能為別人做什麼事?”讓幼兒懂得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進而師幼共同演唱《勞動最光榮》可由於時間關係沒完成預設任務,有一點遺憾。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只有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思考,才能不斷地進步。

在此遊戲活動中,我始終要體現的是,幼兒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與引導者,是環境的創設者,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充分、更有利的條件。

一、説教材

1.設計思路:託班上學期的(2歲半)幼兒正是自我意識萌芽期,已經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能區別自己和他人,對於自己的身體有着很大的興趣,並對五官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認識,手部動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手指的精細動作還不是很協調,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一個跟老師念兒歌並跟着老師一起做動作、從而加深對手指的認識的遊戲活動。這個遊戲活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通過這個活動能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得到發展,體驗活動的快樂。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最終的結果,對活動和教師的教學起着引導的作用。以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確立了認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訓練手部肌肉羣,手指的協調能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雙手能很靈活的做各種動作。

培養幼兒喜歡遊戲,積極的運用想象力,去創編手指動作。

3.活動準備:a、空間準備:一個寬敞、明亮、乾淨的教室裏。b、幼兒經驗的準備:對手部的各個手指的名稱已有了初步的認識。

4.説重點和難點

重點:訓練手部肌肉羣,手指的協調能力。

難點:雙手能靈活的做各種手指的動作。

二、説教法學法

整個遊戲活動結合了各類教育功能,把語言、科學、音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發展手部的協調能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體驗遊戲活動的快樂。

示範法:此遊戲活動的示範為教師完整的示範一次,然後再和幼兒一起作。

遊戲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遊戲法。“有趣的小手”遊戲,動作示範、重點練習、難點解決全部放在遊戲中進行,讓幼兒在自由自在的、愉快的、充滿幻想的、充滿創造的遊戲中去掌握知識、感知快樂的情緒,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三、遊戲活動過程

1.引起動機,激發幼兒興趣(歡迎訪問零二七範文網,範文大全)。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首先叫幼兒伸出小手,並提問“你們知道你們自己的小手的每個手指叫什麼名字嗎?那小手可以做遊戲嗎?”一開始以遊戲方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為下面要展開的遊戲做準備。

2.老師先做一次完整的示範。

3.教師面向全體幼兒坐好,把兩隻手放在胸前五指張開,手心面向幼兒。教師問:誰的小手最乾淨?幼兒同樣把兩隻小手在胸前五指張開一邊念着兒歌一邊做動作,教師問:誰的小手最乾淨?幼兒同樣把兩隻小手在胸前五指張開,説:我的小手最乾淨。然後,幼兒和教師一起邊説兒歌,邊做動作:

十個巧寶寶,(幼兒兩隻小手伸出在胸前,五指張開,手心向前,然後轉向後。)

團結又友好;(兩手相握。)

生活在一起,(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尖依次相對。)

誰都離不了。(兩手交叉相握。)

白天做事情,(兩手五指伸開,手心相對。)

晚上休息好。(雙手交叉放在肩上。)

大拇指睡了,(雙手手心向外,大拇指彎曲。)

食指睡了,(食指彎曲。)

中指睡了,(中指彎曲。)

無名指睡了,(無名指彎曲。)

你睡了,我也睡了。(小指彎曲,兩拳相對。)大家都睡了。(兩拳互相有節奏地對擊二次。接着,幼兒兩拳相對,放在臉的一側,幼兒閉上雙眼作睡覺狀。)

叮鈴鈴,叮鈴鈴,天亮了,起牀了。(幼兒睜開眼睛,兩拳相對的放在胸前。)

小指醒了,(小指伸開。)

無名指醒了,(無名指伸開。)

中指醒了,(中指伸開。)

食指醒了,(食指伸開。)

你醒了,我也醒了,大家都醒了。(拇指伸開。伸伸手,做剛睡醒的樣子)

十個好兄弟,(兩手心相對。)

團結一條心。(有節奏的拍手三下。)

4.結束。讓幼兒自己再做一次,然後叫幼兒回家記得做給家人看,並和家人一起做此遊戲。

在此遊戲活動中,我始終要體現的是,幼兒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與引導者,是環境的創設者,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充分、更有利的條件。

幼兒園科學説課稿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常識活動中,瞭解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

2、培養中班幼兒熱愛科學,樂於嘗試的精神。

活動準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蘋果,一缸米內有桔子)。每組一份白糖、鹽、沙、黃豆、石子、果珍。

2、人手一條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課題

1、請幼兒猜一猜:水裏、米里有什麼東西?

2、師:小朋友看看老師前面有兩個金魚缸,一個缸裏裝着水,一個缸裏裝着米。你們知道水裏、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講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見;米不透明,看不見)

二、讓幼兒動手操作

1、請小朋友用米籮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米籮和有洞的塑料袋,請你們用它們來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來?為什麼?(請幼兒講出結果,使幼兒明白水是會流動的)

2.請幼兒把桌上的白糖、鹽等物品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從桌上選幾樣東西放在杯子裏,然後告訴大家你放了哪些東西?(請部分幼兒回答)

3.請幼兒用小棍攪拌,看看結果怎樣。

師:請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裏攪一攪,看看會怎樣?

4.請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師: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裏還能看到幾樣東西,還有幾樣東西到哪裏去了?(引導幼兒講出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5.擴散性思維: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東西會被水溶解。

6.請幼兒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魚缸裏。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過幾天,水裏的東西會怎樣?水又會怎樣?(引導幼兒講出豆子會腐爛,會發芽,水會變黑變臭)

、教師總結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把自己杯裏的水全倒進了金魚缸裏,水立刻變渾了,過幾天,水還會變臭,我們就説水被污染了。以後我們小朋友出去玩的時候就記住了,千萬不要把東西扔進河裏,不要污染我們的小河,我們要學會保護環境,好嗎?

中班常識活動“有趣的水”充分體現了嘗試教學的精髓“先練後講”,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活動開始請幼兒猜謎,充分地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由此引導幼兒認識到水是透明的這一特徵。

嘗試1:

提供給幼兒米籮,有洞的塑料袋,幼兒通過嘗試,發現水會流出來,米籮和有洞的塑料袋盛不起水來,由此得出結論:水是會流動的。

嘗試2:

提供給幼兒半杯水、小棍及各種物品,幼兒通過放物品攪拌、觀察,發現石子、沙還在,而糖、鹽不見了。引起幼兒探索、嘗試的興趣,理解什麼叫溶解,並讓幼兒利用生活經驗來進行講述還有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活動結束:

讓幼兒將杯中的水倒入魚缸,結果水變渾,幼兒理解到水是如何被污染的,激發了幼兒保護環境的情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shuokegao/qjzz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