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國小説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國小説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説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説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國小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寫的是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一個男孩撐着小竹排順流而下,兩岸美麗的風光,讓他產生了“如在畫中游”的美好感覺。課文語言優美、生動形象,飽含着對兩岸景色的由衷讚美,洋溢着小朋友歡快舒暢的心情。學習本文,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祖國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能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這一課安排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認識12個生字,會寫2個字。認識兩個筆畫,初讀課文。第二課時,圖文結合,理解韻文內容,會寫兩個生字,感情朗讀課文。我重點説第一課時。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立足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着眼於新課程三維目標的實現,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 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兩個筆畫和3個偏旁。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瞭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 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錄音機、小黑板、 課前收集有關江南的圖片、兒歌、 、表現江南風光的民族樂曲磁帶、學生自制的生字卡片。

二、説教法

1、 採用聽讀識字法進行教學。(以情境導入,在反覆練讀和教師指導的朗讀過程中認識生字,並有效地解決低年級學生唱讀的問題。)

2、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學習生字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生字的能力。)

3、 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的`作用。(本文是一首詩歌,詩句節奏鮮明,利於學生朗讀。因此,教學中可以採用“關注興趣,創設情境”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各種形式引導學生讀和背,讓他們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説學法

生字的指導: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分析字形結構,並説説記住字形方法,初步瞭解字義進行擴詞,選詞説一個完整句。課堂集中和起來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互相交流學法。教師點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朗讀的指導:採用多種形式熟讀課文。 (師生對讀,小組讀,小組接力讀,配樂表演讀……讀出讚美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情感。)

四、説過程

根據"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思想理念,為了有效的促進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在課堂展開發展性的教學活動,讓課堂充分煥發生命活力。我本着設計新、處理活的原則,從教學內容、學生思維特點和年齡特徵考慮,嘗試對本課教學做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 談話:你們去過江南嗎?想不想去江南遊玩?今天我們就坐在竹排上和畫面上的小朋友一起去江南看看好嗎?(播放配樂動畫)説説你都看到了,聽到了什麼,有哪些感受。(隨機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到了什麼?

(精彩的導入能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儘可能地調動多種感官協同作用,將語文學習綜合化,讓學生在優美的動畫和悠揚的樂曲中感受江南的美,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

(二)品讀課文,讀中識字

新課標改革提倡採用聽讀識字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在聽説讀的過程中儘快認識並掌握生字。於是我相機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並用四步讀書法來引導他們:

a,初讀:讀準字音,感知內容。(慢速大聲讀)

b:讀:整體感知,加深印象。(速度稍快讀)

c:三讀:圈圈畫畫,識記生字。(劃本課需要認讀和書寫的生字)

d:試讀課文,鞏固生字。(能把課文比較通順流利地讀下來)

通過以上層層提高的方法,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對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為了幫助學生識記,我設計了一個 大轉盤遊戲:(自制一個大轉盤,轉盤上的指針轉到哪個詞就讀哪個詞。) 在多種形式的識字活動中,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養他們對語文學習濃厚的興趣。

(三)以讀為本,體驗情感。

1、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讀課文。

2、 前後座讀,小組讀,同座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堅持以讀為本,營造書聲朗朗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體會讀書的樂趣。同時注意發揮朗讀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出感情,感受自然的美,激發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四)指導書寫,享受快樂。

1、 出示“口、日”,指名讀。

2、 你會寫這兩個字嗎?請你當小老師教大家寫一寫。(注意筆順規則,認識新筆畫“橫折”和“橫折鈎”。)

3、 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得出寫好這兩個字的要領:口字要寫好,上大下要小。“日”字兩豎要寫直,第三筆寫在橫中線上,最後一筆的橫要和橫折鈎的鈎相連。

4、 練寫。(引導學生看清字的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後再寫,提示學生要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5、 把學生認為寫得最滿意的字向同學、老師展示,使學生體驗到識字、寫字的樂趣。

國小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

早上好!我叫 ,來自。如果用一句話表達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在不斷地期盼中等待着,在不斷地參與中感受並收穫着。今天同樣希望我的表現能得到各位老師的認可。

我説課的內容是《 》的第課時,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下面我先來説第一個板塊——教材分析中的第一個環節——説教材

《 》是人教版(浙教版)國小語文第冊第組的第篇課文,這篇課文按順序,圍繞,向我們展現了、、等幾個場面(情景),讚揚了的精神。表達了

的感情。(歌頌了……)。由此看來課文所記敍的事件年代久遠,因而我們可用多媒體課件等形象的教學手段,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此篇課文在塑造人物的形象上也很有特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的正面描寫以及環境的描寫來突出,讓形象隨着學生情感昇華而越來越高大。(具體的詞"靜靜"等)同時此篇課文語言真摯感人,適宜進行感情朗讀的訓練。

第二環節——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對國小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單元訓練要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邊讀邊想像,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等詞語的意思。

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第、段,培養學生敢於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培養,喜愛。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X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着重體會。

第二個模塊---説教學策略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像,生生評讀師生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像",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並將之內化、沉澱,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2、想像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像的閘,在研讀中,通過的換位思考,___的問題,體驗人物的內心,使人物的形像更豐滿,更高大,真正做到基於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3、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課伊始,我藉助歌曲(樂曲)、色彩鮮明的畫面、(形象、生動的課件),用充滿感染力的語言,扣住學生的心絃,引領學生搜索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研讀時,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閲讀時間,開始的閲讀思維空間,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閲讀體驗,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讓學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和薰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第三個模塊--説教學程序

1、(引領學生搜索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下文和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內心體驗帶入閲讀過程中,無拘無束地釋放自己的情感。

2、這是一個遷移性的語言練習,意在讓學生通過看圖像,進一步感悟鄉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時愛語言實踐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節奏美,積累句式,豐富語言,把課文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再現、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3、將語文課程植根於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去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

4、這一設計以圖畫的展現,音樂的渲染,將學生帶入情境,在有限的課堂裏拓展學生的想像,在無限的想像中讀出自己的體驗,在思緒飛揚中寫下自己的篇章。

5、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理解課文內容,自然而然地體驗到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同時在朗讀的時候,我作適時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6、美妙的音樂配上優美的朗讀,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境界,再次體會到了老師工作的艱辛,進一步激發了尊師愛師的情感。

7、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換位思考,使之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設身處地)

8、學生進課堂時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一定的前期生活體驗,回憶生活中問路的情景,能較快地使學生入情入境,增強學生説話的自信心,有助於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狀態。

9、教師富有激情的表演、聲情並茂的描述把學生帶入了課文,讓學生成為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説角色所説……課堂活了!學生有了最深刻的體驗,感悟語言文字不再枯燥,學習成了學生的樂事。

10、學生對語文教材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努力為他們創設學習的最佳情境,在交流、探究中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羣策羣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引"深"或拓寬。

11、教師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課文的語言,感受人物的內心,同時採用或設計,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幫助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語言,體會語言的魅力,培養對語言的感受能力,鍛鍊説寫能力,同時獲得情感的體驗,提高審美的情趣。

12、本環節的教學,以"董存瑞怎樣逼近暗堡"為引子,抓住描寫董存瑞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悟出董存瑞為了革命英雄氣概。以讀悟情,讀思蛤理,較好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13、學生在入境體驗的同時,想像和聯想得到了很好的發揮,思維得到了發散,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洪水的兇猛,老百姓處境的危難,學生對"無家可歸"這一成語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語言真正得到 了內化。

好的朗讀能傳達許多語言之外的含義,好的朗讀能喚起聽者的共鳴,當學生對洪水充滿憎恨的時候,教師抓住時機,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控訴,把握了學生情感流露的大好時機。

14、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裏,讓學生在歌曲渲染的情境中走進課文,既能激起自讀課文的興趣,又奠定了學生情感的基調,同時通過對__的介紹,接近了學生和主人公之間的距離。(在換位思考中深入)

15、教師引導學生走出書本的侷限,走向寬廣的語文天地,充分利用身邊的語文課程資源,架起了學習與生活之間的橋樑(調動學生的前期經驗)

16、生活在江南水鄉的孩子,對"水"十分熟悉。"鏡頭"闖進了學生的經驗世界,自然會喚醒儲存在腦海的"水"印象。學生一定會"情動而辭發".這時讓學生暢談所見所感,正是把握"火候",抓住契機,迎合學生的心理奢求,同時也留給學生張揚修改的空間。在學生"詞窮"時安排自由讀課文。讓學生的經驗世界與詩文意境的碰撞,與作者進行對話,與文本進行比較,體驗情感,感悟語言美。

17、通過配樂圖片(錄像)的出示,創造了與課文相通的具體可感的生動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得到屬於自己的真實感悟,這樣學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賞語言的美麗,領會語言的魅力。(感悟、體驗、領略)

(直觀的感受--轉化為情感的體驗--深化為內心的感悟。)

18、通過聯繫生活談體驗,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開啟了學生情感的閘門。這樣對__的詞語理解就深刻、鮮活起來了。

19、小組間的交流,使學生之間有機會相互幫助,有機會獲得同伴的創新的信息,促進學會多方位互動,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20、情境式表演是兒童思考、再現生活的基本方式,組織學生嘗試進行合作表演,能巧妙地使他們進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學生形成"角色意識",從而突破難點,利於學生能説會寫。

21、教師善於從學生的童趣出發,讓學生做"小導遊"介紹鳥島,在介紹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提供了機會。學生自然而然地將課文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東西,並加以運用,背誦全文這個重點也迎刃而解了。

22、課文的情境圖清新優美,可謂"畫中有詩",為學生提供了初步的視覺意象;大自然夏天的聲音更喚起了學生對充滿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可謂"先聲奪人";而教師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又引發了學生把自己融於大自然、和大自然接近的渴望。美的畫面、美的音樂、美的語言,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受到了一種美的情趣,進入了一種美的境界。這首詩對兒童心性的陶冶此時便已如春雨一般悄然無聲地滲入了學生的心田。

第四板塊: 説教學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詞語式(問題式)的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

第五板塊:説教學評價

根據以上的教學説明,我對本課時進行簡要評價:本節課,我做到以讀為主線,以展想象為散發點,以情這核心,以培養能力為目的,把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在本堂課中達到會讀會學會用。

説課完畢,謝謝!

國小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

《老師發現了什麼》是教科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安排的一項口語訓練,此單元主題為“專心致志”,在學生已經領略了幾位中外名家專心致志,一心一意的學習及做事精神後,本次口語交際又把視角轉移到了學生的身邊。教材通過龍龍和文文在寫作業時的不同表現,讓學生猜測老師在批改作業時會“發現什麼”這一情境為切入點,進而引起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思索,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本話題的特點是貼近學生生活,簡單易懂,易於表達。教材由插圖及文字兩部分構成,插圖描繪了老師批改作業的情景,文字則是對本次口語交際內容和要求的揭示。

2、學生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語言交際能力與素養,他們能説一至幾句完整的話,能在與人交流中表達自己的見解,具有主動傾聽他人發言的意識,且本次教學內容是學生熟知與感興趣的話題,相信會引起學生的發言慾望,使之積極參予其中,但受年齡特點及知識經驗的限制,孩子們在表達上可能會出現諸如語言不生動,語句不規範的現象。我將努力實現紮實訓練,爭取讓每個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為以後寫作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課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結合二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表達基礎,有強烈的表達慾望的特點,我確立如下目標:

1、圍繞話題展開訓練,在師生、生生互動的交流中繼續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清晰、有序地表達,使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口語交際素養得到提高。

2、在情境的創設及説話的訓練中,使學生知道學習要做到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懂得從小就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

3、以口語交際為憑藉,在教師評,學生自評與生生互評中提高與人交流的信心和技能。

三、教材處理

1、教學重點

在口語交際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用普通話完整、清晰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及認真傾聽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

2、教學難點

圍繞中心話題展開語言訓練,引導學生學習用具體事例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材處理

“聽”與“説”的能力發展應着眼於學生的語言實踐,因此在遵循原來教材主旨的基礎上,我又設計了幾個諸如;“你能幫龍龍找原因嗎?”“你能提醒龍龍嗎?”等問題增加訓練點,使學生經歷了大量的語言實踐,既使教學環節前後串聯,又讓思想教育目標的實現水到渠成。力求利用具體有效的情境激發學生表達慾望,使他們樂與參予,敢於表達,在參予中思想得到啟迪,在表達中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學方式

《課標》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説雙方互動過程,教學活動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因此,本節課我採用了“巧設情境—師生交流—生生互動—生生評價”的教學方式。

國小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對人物的動態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和掌握,本節課旨在通過給同樣動態的人物添加不同的環境,產生截然不同的畫面內容及視覺效果,從而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瞭解繪畫中人物和環境的關係,掌握利用環境襯托人物已達到更加完整的畫面效果的繪畫方法。提高學生的畫面掌握能力,為以後的相關學習活動打下基礎。

二、 説教學目標。

本着吃透教材,瞭解學生的基礎上,為了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我設立三維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瞭解繪畫作品中人物與環境的關係,瞭解人物動態變化特點。

2、 技能目標:能夠根據任務的動態變化想象活動內容,添加適當的背景。提高學生美術的表現力。進而發展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3、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和表現生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對想象力,加法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三、説教學重難點。

本着對新課程理念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理解,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條件下我設定了一下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並掌握表現人物動態變化的基本特徵,通過給同樣動態的人物添加不同的還擊,訓練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豐富的想象力。

難點:根據相同的人物動態,設定不同的活動內容和情節,並添加適當的環境,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四、 説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在研究教材,瞭解學生後,結合新課程理念,設定了一下教學方法:講授法,

提問法和發現法。主要採取“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要服務於學生的學,一切教法和學法的`確立都立足於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最終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 説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首先(出示)(播放-----嬰兒)一般思維下,學生會認為嬰兒的周圍應該有媽媽爸爸等,後來展示卻用了一片荒地讓學生認識到環境與人物之間密切的聯繫,進而揭示主題——《人物與環境》

在這一環節中,多媒體可以更直觀,更便捷,讓學生一目瞭然。選擇嬰兒作為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並在過程中使用了能激發興趣的猜謎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了訓練,為學生提供展示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機會,幫助他們開闊思路,豐富想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結果學生深切體會到相同主體不同背景的畫面,背景對主體的説明關係。學生興趣濃厚,寓教於樂。

(二):講授新課

1. 認識主體與背景的關係:繼續播放,出示人物,我用激將法再讓他們猜,並讓學生模仿,學生的思路大開,結果也是五花八門。通過以上對畫面的逐步認識學生已經懂得,背景並不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而是對主題的表達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本環節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欣賞比較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加透徹。

2. 動作相同,位置不同,聯想到的畫面內容不同

展示書上所提供的一對人物的圖片,是他們的位置發生變化,引導學生聯想這是我們可以通過背景的變化得到怎樣不同的畫面效果。留給學生思考時間然後提問。提問後結合書上給出的範例進行講解。

在本環節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即一切都是為學生服務,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未來服務,以學生的一生的發展為落腳點。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

3.同樣姿勢的人物通過旋轉得到的不同效果。

展示出一個跳躍的小人的圖片,讓學生思考,這個小人在幹什麼?在之前的基礎上學生會得出很多不同的答案。這是我用將這個任務旋轉不同的角度,再提問“現在你們再思考一下這個小人在幹什麼?”答案便會變得更加五花八門。欣賞學生作業引導學生得出,同一個姿勢旋轉一下角度,添加適當的環境,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這一環節中,運用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積極思考,是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自由創作教師輔導

在學生創作前,給出作業要求。讓學生有創作的大方向。

在學生的創作時,鼓勵學生髮揮想象,並走下講台,個別輔導。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

(四):作業展示、評價

作品完成後,進行評價。在此環節中,對學生的優點及時肯定,可以維持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讓其他的學生做適當的補充。鼓勵具有創意的學生作品則是為了給學生樹立榜樣,提供發展方向。

六、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識規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點,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的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

國小説課稿 篇5

一、 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圓柱的認識》一節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教材第十二冊二單元的第一小節p10-12。它包括圓柱的高、底面以及其半徑、直徑,圓柱的特徵、圓柱的側面及其展開圖。教材首先從生活中常見的圓柱實物抽象概括出它的幾何圖形,然後再研究它的特徵以及各部分的名稱,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則放在後面。

本節知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柱,深入研究並掌握研究立體圖形的方法之後呈現的,它是學生進一步研究圓柱的基礎知識。

(二)教學目標:

1、認識並能指出圓柱的底面及其半徑、直徑、高、側面。

2、認識並繪製圓柱的幾何圖形。

3、掌握圓柱的特徵、能列舉生活中的圓柱形物體,並能根據圖形名稱,再現它的表象。

4、歸納圓柱的特徵,圓柱側面圖與圓柱的'關係。

5、經歷探究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難點:

1、圓柱的特徵及各部分的名稱,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2、圓柱的特徵及側面展開圖的運用。

(四)課前準備:

教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形實物若干,製作投影片。

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盒子各一個,圓柱模型一個。

二、説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勇於表達。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採用“生疑——探究——釋疑”的方法,積極為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而解決問題。

三、説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我讓學生通過觀察、擺弄實物,並同長方體、正方體實物對比,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在本課的導入上,就抓住了兒童的這種思維特點。我先將準備好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實物放在講桌上,提問:“你們能將這些物體分類嗎?”學生會及時回答:“能。可以分成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接着我讓一名學生上前分類。這時,我不失時機地指出:“像罐頭盒、茶葉盒、藥瓶這些物體,它們的形狀都是圓柱體,我們簡稱圓柱。”然後,我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圓柱,看一看、摸一摸。初步感知圓柱的特徵。最後我根據實物抽象概括出圓柱的幾何圖形。提問:“實物與幾何圖形有什麼區別?”這樣將實物與幾何圖形對比,能幫助學生形成圓柱的概念,並加深認識。

接着,我向學生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以前我們研究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你們能自己研究圓柱有哪些特徵嗎?”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被點燃,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數學邏輯性強,教學中要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注重學生的操作實驗。在教學本節知識時,我將為學生創設一個觀察、操作、交流的空間,讓他們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學習。

1、探究圓柱 的特徵。

我先投影幾個問題:

①圓柱有幾個面?每個面有什麼特徵?

②同長方體、正方體比較,圓柱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然後,讓學生取出自己的學具,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觀方法,並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進行對比,研究圓柱的特徵。再讓同桌的兩個同學相互交流探究的結果,做到互相啟發。最後指名彙報,並完成板書。提問:“圓柱的高有幾條?”最後,讓學生畫出圓柱的底面半徑、直徑和圓柱的高,指出它的底面和側面。加深對圓柱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1、探究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我投影問題①:

將圓柱的側面沿一條高剪開,並把它展開,會得到一個什麼圖形?

先引導學生猜想,再讓學生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後指名彙報,總結。

投影問題②:

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之間有什麼關係?

先讓學生四人一組討論,操作驗證,並歸納本組討論結論。然後分組彙報結果並板書。

提問:“除了會得到長方形,還可能得到什麼圖形?

“可能得到平行四邊形嗎?”

(三)嘗試運用、激活思維。

為了讓學生對知識進一步深化,我精心設計了練習題。我在設計練習時,力爭體現出層次性,讓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1、基本練習。

①辨認圓柱的幾何圖形。

②測量圓柱實物的底面直徑和高。

③一個圓柱高5cm,底面半徑2cm,將它的側面沿高剪開,展開後得到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通過這三道題的設計,訓練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拓展練習。

①一個圓柱的高是底面直徑的π倍,那麼將其側面展開會得到一個( )形。

②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6.28cm,這個圓柱 的高和底面半徑分別是多少?

通過這兩道題的設計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3、思考題。

為了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對學習永遠保持旺盛的興趣,我在每節課上都會設計一道思考題。這節課的題目是:將一個長6.28cm,寬3.14cm的長方形硬紙片做成一個圓柱,有幾種做法,它的高和底面半徑分別是多少?(接頭不算)

此外,練習是要“講”與“評”上下功夫,重視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講解能力訓練。thank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shuokegao/8j4r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