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設計的説課稿

設計的説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的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的説課稿

設計的説課稿 篇1

一、課引:喚醒學生對風箏的直接體驗

1、師:同學們,你們放過風箏嗎?看到天上五顏六色的風箏有什麼感受呢?

生雜:很高興,很快樂,想和風箏一起飛。

師:總之,同學們看到風箏的感受是愉快的,可是有一個人看到風箏,湧起的感覺卻和我們完全不一樣,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翻開課文風箏,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原因。

二、感知課文、學習詞語

1、請同學們自由的把課文讀一遍,讀的過程中做兩件事:畫出魯迅先生和我們不一樣感受的詞語;畫出你認為重要的或者是你不會讀的或者是你不懂的詞語。

2、劃出你覺得重要的詞語,或你覺得不會讀不會寫的生字是哪些?讀完後自由寫到黑板上去。在生字詞下加點。不懂的詞語打問號。

(生自由讀書,5分鐘後六七個學生自由到黑板上寫生字詞。有以下這些生字詞,老師重點給加點字正音。)

瑟縮發見苦心孤詣嫌惡憔悴肅殺?丫杈

師:“肅殺”是什麼意思?

生1:很冷

師:聯繫課文句子理解。

生2:形容秋冬天氣寒冷。

師:這位同學能很快的解決生字詞很好啊。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三、把握情感基調

3、師:剛才大家通過主動的努力,把自己不會地學會了,很好。接下來我們來思考一下中年的魯迅看到放風箏時的感受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生1:嫌惡

師:那是他小時候的感受。那中年以後呢?(在北京的空中看到風箏的感受)

生2:驚異和悲哀

4、師:他看到風箏為什麼“驚異”?誰能告訴我?

生1:因為做了對不起弟弟的事。

師:那是因為弟弟的原因。

生2:因為弟弟很喜歡風箏,而我又不許他放,看到風箏感到驚異

生3:在北京的冬季看到風箏

師:故鄉的風箏是在春二月時放的,而北京在冬季就放風箏了,感到驚異。(好的,這個問題我們先談到這裏)

5、師:那麼“悲哀”從何而來呢?

生1:小兄弟嚮往風箏,而我卻不許他放,將風箏折斷了,扔在地上,後來知道了玩是兒童最正當遊戲。

師:事情緣於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具體的事件是什麼?

生2:小時候踩壞了弟弟的風箏。

6、師:我們具體來看一下小時候這件事。課文應該在③④兩段。弟弟喜歡風箏嗎?哪些詞語寫出了弟弟是很喜歡風箏的,抓住詞語説。

生1:幾乎、跳躍

生2:呆看

生3:小半日

(可以將這幾句話朗讀一下)

7、師:弟弟對風箏不只是喜歡,而且是入迷了。那麼我喜歡風箏嗎?

生齊:不喜歡。

師:從哪裏看出來。

生1:我不但不愛,而且嫌惡。

師:“嫌惡”是什麼意思?

生2:討厭,厭惡

師:他為什麼嫌惡風箏?

生3:他認為這是沒出息孩子玩的。

師:在我看來,有出息的孩子應該做什麼?

生4:愛學習,有知識

生5:將讀書和玩樂相結合才好。

生6:將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

師:做風箏不是體力和腦力勞動結合的嗎?

生6:讀書和玩樂要兩不誤

生7:半天讀書,半天玩。

師:這是小時候魯迅的想法嗎?

生:不是,

師:這對中年以後的魯迅來説就合適了。小時候的魯迅則認為玩風箏是不是有出息孩子該做的事呢?

生齊:不是。

8、師:在他看來,這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應該去做有意義的事。所以他發現弟弟做風箏時,他是怎麼做的?

生1:毫不猶豫的踩破了。

師:他抓斷了風箏的翅骨,踏扁了風箏。做這件事時他的神態是怎樣的?

生齊:憤努的。

師:你對“憤怒”是怎麼理解的?

生2:哥哥你這樣弄壞了我的風箏,……????

師:哦,你用了情景式來回答,很好,那現在我們換一種説法:想像下哥哥在踩風箏的時候邊踩會邊怎麼説?

生3:你揹着我做這樣的事,氣死我了。

生4:你這個沒出息的孩子,不好好讀書,竟在這裏做這玩意。

師:是啊,哥哥對弟弟是滿懷希望的,希望弟弟有出息,可弟弟竟揹着他做風箏。他很憤怒。應該説他當時是為弟弟好。這種憤怒你能理解嗎?有時我們爸爸媽媽也會因我們的什麼事生氣,甚至打我們,其實也是為我們好,你們能理解嗎?

9、師:哥哥推門而入,粗暴地將風箏踩扁,弟弟的神態是怎麼樣的?

生雜:驚惶、失了色瑟縮着、絕望

師:此時站在弟弟的角度,弟弟會怎麼説?用合適的表情,語氣説説看。

師:哥哥你真壞,為什麼踩壞我的風箏?(口氣很憤怒)是不是這樣?

生雜:不是

生1:你為什麼弄壞我的風箏?

生2:下次不敢放了。、

生:哥哥,對不起,我再也不敢了。

師:我知道錯了。

生3:我已入迷了,讓我做一次吧。

師:祈求哥哥。

生4:今後我一定好好讀書,再也不敢做了。

師:弟弟的反抗有沒有。

生雜:沒有

師:祈求有沒有?(學生思考)

生5:他以後想也不敢想了。

師:沒有乞求,更加沒有反抗,弟弟知錯了。哥哥認為自己做對了,得到了完全的勝利,而留給弟弟的是絕望。做風箏這種想法被哥哥給……我們用文中的一個詞語説。

生6:肅殺

師:應該是……

生雜:是“虐殺“

10、師:弟弟知錯了,哥哥自以為正確的得到了完全的勝利,那麼這件事到底誰對誰錯呢?二十年後再來看一下風箏之事,他還憤怒嗎?

生1:是悲哀,他知錯了。

生2:是懊悔

師:誰告訴他的?他怎麼知道錯了?書上哪個句子?

生齊:“遊戲是兒童……”

師:看到一本外國的書,知道自己錯了。他便想起了自己做的那件事是對弟弟的精神虐殺。

所以他想補過,設想了哪兩種補過的方法,可能實現嗎、

生3:送他風箏和他一起放風箏。

師:可能嗎?

生齊:不可能。

師:是啊,不可能了,因為我們都已經人到中年了,那第二種辦法呢?

生4:請求他寬恕。

師:行嗎?

生4:不行,弟弟説忘了。

師:哥哥知道自己做錯了,總是想着補過,弟弟卻已經不記得了。

11、師:哥哥其實是希望弟弟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這件事的?

生1:希望他毫不怪他。

師:是希望他記得這件事還是希望他忘了這件事呢?

生:希望他記得這件事。

師:為什麼希望弟弟記得呢?

生2:非常慚愧,對不起弟弟,弟弟罵他打他,他也會舒服些。

生3:弟弟説不記得了,他心裏的石頭就一直放不下。

生4:如果他記得的話,他就能教育他的孩子。

師:(在玩這件事上)弟弟會用什麼態度對待他的孩子呢?

生5:他不會讓孩子玩了。(可追問為什麼?因為他也從哥哥的行為裏知道了,風箏是最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是笑柄,是可鄙的)

師:如果他還記得又會怎樣?

生6:他就會讓孩子玩

師:是啊,他是多麼希望弟弟能記得這件事,即便是記恨他,責怪他也沒有關係。可是現在弟弟是全然忘卻了,假如他以後又發現他的孩子做這樣的事,他會怎樣呢?

生雜:不許他放。

師:哥哥為了愛不讓弟弟放風箏,二十年後知道自己錯了,哥哥醒悟了,對哥哥來説弟弟醒悟了嗎?

生雜:沒有

師:哥哥的感受怎樣?

生:我的心一直沉着,沉着

師:沉着可以換一個什麼詞呢?

生7:難受,感到悲哀

12、師:我悲哀的是什麼呢?

生1:因為我對不起弟弟,他卻忘了,感到悲哀。

師:為誰而悲哀?

生2:為弟弟而悲哀,為弟弟的不醒悟而悲哀。

生3:為弟弟的小時候感到悲哀。

師:為弟弟小時候的沒有反抗感到悲哀。

生4:為小時候自己弄壞了風箏感到悲哀

師:為自己的年幼無知感到悲哀。

生5:沒有正確理解“遊戲是兒童……”而悲哀。

生6:為小時候我把錯誤的觀念傳給了弟弟而悲哀。

13、師:認為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這種認識是與生俱來的嗎?是不是一生下來他就這麼認為的呢?

生1:是大人教給他的

生2:是父母教給他的。

生3:也許有光玩而荒廢了沉重的人身上啟發的。

師:有這麼些人光玩而沒有處理好玩和學習的關係

生4:是他看書知道的。

師:(什麼書?是中國的書還是外國的書?)書上的知識是怎麼來的?

生:是前人經驗的積累和總結

師:恩,書上的知識是前人經驗的總結,一直傳到我這裏都認為玩風箏是沒出息的。如果我不覺醒,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有多少孩子的天性會被扼殺啊!這種錯誤的想法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在這樣接受的,整個社會推而廣之。不醒悟的是不是隻有我弟弟呢?(整個社會都這麼沉浸在錯誤的認識中,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啊)。

生:不是,是全社會很多的人

師:本文小故事卻提示了一個大道理。為堅持錯誤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人感到悲哀,還有很多人還沒有覺悟,很多人還沒有覺醒,只有魯迅覺醒了。(寫下了這篇文章,以喚醒他人)

師:下面我們看課文。“……我的心從此也寬鬆了吧。”讀一讀這個句子,感受一下,想一想,假如弟弟寬恕了他,他的心寬鬆得了嗎?

生雜:寬鬆不了

師:所以在文章結尾他説:“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把“四面”兩個字划起來。這裏的“四面”指的是什麼?

生雜:是整個社會

師:“寒威和冷氣”呢?

生:指的也就是無盡的悲哀。

師:我除了為弟弟悲哀,為自己悲哀外,他還為什麼悲哀呢?

生:為整個社會中不覺悟的人悲哀。

師:我們每個家庭都有親情,可有時我們會因為“愛”而做了一些傷害別人的事,(甚至是自己的親人)。有時候我們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理解他們,雖然有時候他們也會想錯,做錯,但我們不能把錯誤的認識一代一代傳下去,我們要反思他們行為。我們的父母也很愛我們,(有時也會和我們產生矛盾),一方面我們要理解父母(因為愛是不需要理由的),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反思父母的行為。找機會和父母溝通。這就是這節課我們得到的啟示。

進教室之前我沒想到課會上的如此順利,但走出教室後我很欣慰,在短短的45分鐘的時間裏,我帶着學生感受到了魯迅那如父親般的兄長之愛,也體會到了他作為一個清醒者對國民麻木性的批判和感傷,可以説,無論是愛的主題還是對國民麻木性的揭露,在本課中都達到了,回過頭去再來審視這堂課,我覺的課堂目標的達成得益於對小時候踩壞風箏事件的精細分析,正是有了對那件事深入細緻的分析,所以後面的一切都完成的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另外,即時敏鋭的'抓住課堂生成也是本課得以完成的關鍵,我感覺本文處理的較好的生成資源有如下幾處:當要求學生回答對“憤怒”的理解時,有個學生採用了情景式來回答,我馬上就調整了我的問題,讓學生進入情景來回答;第二處是在回答“魯迅是希望弟弟忘記這件事還是希望他記得這件事”時,有學生説“如果他記得的話,他就能教育他的孩子。”我一想,對啊!何不拿他的孩子説事呢?他記得與不記得這件事,反映在他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就是兩種不同的思想嗎?而且這還和教育思想的代代相傳有關係呢,所以就抓住這個細節做了一點文章,最終學生也明白了錯誤思想代代相傳的可怕性。③還有探究錯誤的教育觀念是怎麼來的問題,也是課堂生成的,就感覺課上到了那裏,順理成章的就出來了這個問題,必須要去追究一下根源,而學生的反應看起來並沒有什麼障礙,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這是從大人們那裏學來的,然後再聯繫前面的孩子,代代相傳的可怕再次得到了重複印證。學生對於作者的“悲哀”也就能夠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認同了。

一直以來,我包括還有很多的老師可能都責怪過編寫文章的那些專家,把〈風箏〉編進七年級的課文不是難為我們這些做老師的嗎?可是現在當我順利的上完這篇文章後才發現,其實這樣的內容學生能接受,只不過是教師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帶着學生去理解和接受,過去的課堂失敗是因為我並沒有象現在這樣深思熟慮的來思考過課堂設計,也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什麼樣的問題是學生容易理解的。真的就是那句話,因為害怕,連腦子都笨了。

明知山有虎偏想虎山行,如果我們的語文老師能象這次對待〈風箏〉一樣,對有難度和有爭議的文章多一些討論和爭議,多一些想法和嘗試,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象春天一樣,百花齊放,爭奇鬥豔。

設計的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在學習這一章前,很多學生還沒有接觸過程序,他們往往會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以為只要把問題原封不動的交給計算機,計算機就會解決問題了。計算機之所以能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事先給計算機設定了解決問題的步驟。因此,當我們拿到一個問題後,首先要搞清楚做什麼,再設計好一步一步怎麼做,也就是設計解決這個問題的算法,最後選擇一種適合的計算機語言編寫程序,使計算機工作,得到正確結果。所以,解決任何問題,都必須設計算法、編寫程序。

本章中所涉及的題目都不復雜,算法也比較簡單。“解決問題的算法設計”這一節中所涉及到的算法和流程圖的知識點很多老師都認為內容難、枯燥、學生難以理解。所以經常把這一節教學內容省略或者放在後面簡單的講講。這樣就造成學生拿到題目後,往往不認真考慮算法,一開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語言的語法規則和語句上。學習程序設計,如果只知道計算機語言的語法規則不知道解決問題的算法,就不能編出好的程序。於是我在學生剛開始學習程序設計時先強調算法設計,讓學生們體驗算法思想,瞭解算法在程序設計中的地位,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語言只是工具,算法才是設計的靈魂。只要算法正確,流程圖無誤,就可以用任何一種語言編寫程序。本節內容難而且枯燥我就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多舉實踐中的例子,多結合數學、物理等學科知識,引導學生注意尋找、發現身邊的實踐問題,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而設計出算法。雖然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些常見的、簡單的例子,但是算法仍然是學生較難理解掌握的內容。本節的教學只是開始、只是啟蒙,對學生的要求不能過高。通過不斷深入的學習,學生的理解會逐步加深。不要急於求成,應該循序漸進。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瞭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算法的表示方法;能用流程圖描述算法。

2、 瞭解算法和計算機程序的基本概念,瞭解計算機程序執行的基本過程。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分析問題、理解和熟悉用自然語言等清晰描述解決問題的過程,確立算法的概念。

2、 通過利用流程圖描述算法過程,掌握利用流程圖描述算法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知道算法對於問題解決、程序設計的作用和意義。

2、 通過算法描述,鍛鍊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嚴謹的思維習慣。

3) 分析重、難點

學習內容:瞭解什麼是算法,掌握流程圖描述算法的方法。

學習重點:

l 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化;

l 如何用算法描述問題的解決;

l 流程圖描述算法的方法。

學習難點:

1. 表述解決問題的步驟,即算法的描述及表示;

2. 流程圖描述算法的方法;

3. 程序結構的表示、關鍵性條件的確定以及在流程圖中的體現。

二、 説教法

1) 藉助多媒體的手段,形象地給同學們演示一些算法,激發他們的興趣。

2) 教師只講解一個相對簡單的例子,而在站中每一種程序結構都提供了相應的例子,可以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 説學法

1) 算法是學生們較難理解和掌握的內容,而且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多。我想如果讓學生單兵作戰去理解這些內容的話比較困難。因此我就想能不能利用同學們集體的智慧,在競爭的氛圍中團結協作,更好的激起每個同學的智慧火花。於是課前我將全班35人分為7個小組,課堂中以小組為單位參與討論和思考。7個小組互相競爭,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對於他組的成果懂得鑑別和欣賞。通過這種上課形式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團隊意識、競爭意識以及尊重他人、相互欣賞的素質。

2)由學生自己選擇完成的題目,因為學生對自己的水平最瞭解,又要考慮到小組的積分,所以每位同學都會選擇自己最有把握而且分值較高的題目,這樣就達到了每位同學都能夠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掌握本節課的知識的目的。

四、説教學過程

1) 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

l 引入:渡河方案的確定

l 算法的概念

l 算法的描述:

u教師講解流程圖的常用符號及三種程序結構的表示方法,並以“輸出兩個數中的較小值”為例演示流程圖的繪製方法。

u學生自選兩道題,完成流程圖。

u分析三道題的流程圖。

l 算法的擇優

2) 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l 多媒體演示動畫,展示渡河方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

l 動態教學網站,整節課的支撐平台,可以發佈任務,上傳作業等。

3)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的算法設計

一、算法的概念: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

二、算法的描述:自然語言、偽代碼、流程圖、框圖

三、算法的擇優:

設計的説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小數加法和減法》第47、48頁。

一、説教材:

本節課主要通過在簡單的購物情境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加減法以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在今後的生活及進一步學習中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掌握這部分內容為學生以後學習及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特點以及本節課的地位和要求,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自我探究、討論交流,讓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並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成功的樂趣。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和計算法則。

三、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是一堂計算教學課,我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現狀採用了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性和主動性。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髮現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並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二、自主探索,發現方法;

三、深化認識,實踐應用;四、歸納總結,提高認識。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圖

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説説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據剛才觀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然後根據問題列出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相關問題及相應的算式

2、再讓學生根據上面的算式,討論交流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這時相機揭示課題,並板書(小數加法和減法)。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數學思想。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二、自主探索,發現方法

1.在教學例1的第(1)問小數加法時。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嘗試用豎式計算。然後讓學生在小組裏相互説説各自是怎樣列式?為什麼這樣列式?

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算法,選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讓全班交流討論,重點討論為什麼要小數點對齊列式計算。最終得出結論: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一樣,也要數位對齊,而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可以做到相同數位對齊。

2.在教學例1的第(2)問小數減法時。我把探究知識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已發現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能學習,愛學習的目的。

(設計理念:數學活動中,老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在例題教學中,我力求體現由扶到放的思想,讓學生通過討論、判斷、分析等方法進行列豎式、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等學習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能力。)

3、"試一試"的.練習讓學生計算後説説自己的做法,然後把計算結果化簡,着重讓學生説一説化簡的結果和依據。使學生知道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要根據小數的性質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進行化簡。

4.最後進行總結和歸納。先在小組説一説,()然後全班交流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麼相同點嗎?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麼?

(設計理念: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實現遷移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生自由總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回憶自己在進行小數計算時先做了什麼(列豎式);列豎式時應注意什麼(小數點對齊);對於計算的結果,當小數末尾有0時,是怎麼處理的(去掉末尾的0)。這樣,不但幫助學生總結了小數加減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學生懂得總結、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認識,實踐應用

練習是數學學習中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對法則的應用,更好的領會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以便學生掌握知識並能熟練應用。

1.基礎性練習:完成"練一練"第1題和第2題。

做"練一練"第1題可以直接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説一説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24加9.9是整數加小數,也應該把小數點對齊着算。7.56減4.56的差的小數部分是0,可以讓學生説一説,差應該怎樣化簡?差是多少。

做"練一練"第2題時,先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找出每道題中的錯誤,再分別改正,並組織交流。

2.應用性練習: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央視兩名青年歌手的綜合成績進行比較(

相關數據的對比),看誰的表現較好!"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歸納總結,提高認識

引導學生小結所學知識,並談談今天的學習收穫。

通過這樣的歸納與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再次進行系統地整理與鞏固,突出本課的重點,構建了知識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認識。

縱觀整節課的設計,突出了讓學生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學習,這樣,既體現的新課程的理念,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設計的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人教版中職規劃教材語文(基礎版)第一冊第三單元首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是説明文單元。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在國中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如何抓住特徵説明事物,使學生體會到只有抓住特徵,才能有可能將事物説明白。那麼《南州六月荔枝丹》作為説明文單元的起始課,它除了具有一般説明文的特點外,還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紹科學常識的文藝性説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對後面的説明文教學有着領啟、示範作用。

2、教學重點:

根據本單元的特點和本文自身的特點,我將第一教時的教學重點定為以下兩點:

①通過認真閲讀,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

②理清本文説明順序和結構。

本文屬科學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講析時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學生的實際和大綱要求出發,有取有舍,突出重點。

3、教學難點: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水平,確立本教時的難點是:

理清本文説明順序和結構。(也是教學重點②)

本文善於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荔枝的特徵作具體的説明,內容較多,通過理清順序和結構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明確本文的學習思路。

4、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和本文的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瞭解文中介紹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

B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抓住特徵説明事物的寫法。

C掌握課文先主後次,由表及裏的説明順序。

(2)能力目標

① 訓練學生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習慣。

②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閲讀説明文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德育目標

瞭解作者仔細地科學研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專業的感情。

二、説學情

我認為制約職專一年級學生學習本文的'兩點不利因素是:

①客觀因素:學生普遍反映不喜歡上説明文課,認為説明文是一種枯燥無味的文體。

②主觀因素:“荔枝”對閩南地區的學生來説,已經太不新鮮了。三、説教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更好的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説明文的積極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一)教法的選擇

1、自主與合作探究法:自主與合作學習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學習過程由制導向自主和自由學習拓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文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有利於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同時還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2、點撥法:根據教學重、難點教師設計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回答,後教師點撥,讓學生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可以説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火花,提高學習效率最佳方法。

3、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

《南州六月荔枝丹》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系,開闊學生的視野。

(二)選擇以上幾種教法的依據

1、依據現代教育學理論:根據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打破教師以教為中心,單向灌輸的陳舊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上幾種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學生讀寫聽説能力的提高。

2、依據教材自身的特點:本文是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富有詩意的科學小品,又是説明文單元的首篇,利用直觀教學法使學生享受説明文教學帶來的樂趣,達到認知水平提高與情操品德教育雙重目的。

3、依據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這一年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渴望被人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儘可能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創設寬鬆的民主氛圍,把學生擺在主動探求者的位置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所以自主與合作討究法是新世紀語文教學的必然選擇。

三、説學法

學法指導:

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在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技能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到“會了”。現代教學論提出要轉變教學觀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強調學生自主的主體意識。在職專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要始終體現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

1、觀察法或課外閲讀法:課前佈置學生認真觀察荔枝或時令水果的構造或者查閲有關荔枝資料的書籍。

2、朗讀體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詩文、資料,通過反覆朗讀,仔細品味本文富有詩意的語言風格,

設計的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無標點詩歌,篇幅不長,但要學生完全理解有一定難度。詩歌共三小節。其中2、3兩節,描寫了風像個小孩子似的調皮搗蛋:一會兒把晾在竹竿上的衣服吹得鼓鼓的,露出各種怪模樣,像在試穿;一會兒吹走了毛巾、手絹,還吹走了圓帽子;語言清新活潑。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小作者對風的喜愛之情,風就像是一位好朋友在與我們盡情地嬉戲玩耍。教學中,要通過各種目標明確而又形式多樣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並能結合畫面展開想像,邊想邊記憶。

學情簡析

通過一年的學習,在識字方面,學生們都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積累了一些識字方法,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不必手把手地逐字教學,可鼓勵他們自主識字,讓他們來做小老師落實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

在閲讀方面,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有些基礎好的學生還能讀出句子的語氣。這篇課文的語言富有童趣,比較兒童化,而且篇幅也不長,預習時大部分同學都能讀通。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認識本課生字8個,積累有關詞語,認真描摹4個左右結構的生字。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我們可以將這8個生字分散在整個閲讀教學中,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教學,且每一個生字教學的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強調的是讀音,如後鼻音“繩”;三拼音“絹、環”;有的是結合書寫,重在筆順、部首,如“此、褲”。這樣的識字教學就體現了層次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目標二: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頓讀;並積累描寫風調皮的詞語、句子。本篇課文是以兒童的語言寫生活,語言活潑、畫面形象,所以教師可以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學生們產生強烈的讀文渴望。讓孩子學得愉快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期望。老師要努力在課堂中創設輕鬆、活潑、愉快的學習氛圍,

如挑戰讀,同桌分角色讀等讓學生的朗讀更富有生氣。並在此基礎上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感受到風的調皮可愛,進一步體會小作者對風的喜愛之情。

目標三:説的練習,讓學生説説風還像什麼。語文教學是開放的,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內容可以是多元化的,但必須要求用規範的語言表達。

目標四:描摹“褲、此、汗、鐵”。複習左右結構的書寫順序,擺好左右結構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左窄右寬。老師要重點關注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通過之前對學生的寫字訓練,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筆順規則及在田字格中將字描寫好的方法。所以在這堂課上,教師沒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個字的筆順。而放手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教師起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設計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學目標後,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激發學生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教學時,適時地運用一些小遊戲有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在課堂教學一開始即出示一個關於“風”的謎語,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情緒自然就被調動起來。而且通過閲讀謎面又使學生初步瞭解“風”的特點,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為後面理解詞句,練習讀文,埋下伏筆,可謂省時高效。

二、自主識字,合作互動,重點反饋

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和識字能力,對大部分學生已能認讀的生字只要在讀文中鞏固即可,其餘生字則分散在課文教學中。教師在指導時要抓重點,如反饋自學情況時,要結合生字音、形、義的不同側重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指導。如“此、褲”重在字形,“此”的筆順需要指導;“褲”的部首要加以強調,可以再積累一些同是“衣字旁”的字,並指導學生寫一寫,為後面在田字格中描寫打下基礎;讀文反饋時,關注“繩子、彼此”的讀音,這兩個詞語比較容易讀錯,可以多請幾位學生練一練。詞義理解可採取多種形式,“彼此”可讓學生查查字典,一些表現“風”調皮的動詞可讓學生做做動作,或看看媒體、圖片加以理解。

三、反覆讀文,讀中感悟

教學中,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以讀為本,肯定學生,賞識學生。學生在讀書實踐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讀中提高語言感受能力,在評讀中獲得方法,提高朗讀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把學生的學習、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調動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

本篇課文篇幅不長,語言清新活潑,學生要讀通並非難事,難的是要體會“風”的調皮可愛、感悟小作者對“風”的喜愛之情。要突破這一難點必須要以反覆讀文為載體。每次訓練讀文都必須有明確的`要求,這樣的朗讀才是有效的。如教學第3節時,先自由讀文,找找圈圈表現“風”調皮的詞語;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播放媒體,進一步加深對這些動詞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讀文,最後可以小組形式讀讀、演演。為避免機械訓練,朗讀形式要多樣,自由讀、男女生分節讀,表演讀,比賽讀,老師引讀等,激勵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閲讀情緒,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讀有所悟、學有所得。

四、發揮想像,訓練説話

教學中圍繞課文內容,注意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如讓學生説説風還像什麼。這部分説話練習要引導學生打開思路,不必侷限於一種風。可以按不同季節的風來説,如:“柔和的春風;刺骨的寒風;涼爽的秋風”。也可以按不同的地點來説,如“森林、草原、大海等處的風”;不僅如此,還可以讓學生畫畫説説、演演説説,或是模仿課文的某一小節説。學生通過這樣的語言實踐活動,既展開豐富想象,又訓練了規範説話。從而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的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美術教材第四單元《校園藝術節》中活動三的內容《面具設計與製作》。我的説課將從六個方面展開,一、説教材;二、教學目標;三、説教法、學法;四、説教學程序;五、説教學理念;六、説課後反思。

一、我對教材的理解:

面具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在藝術發展進程中有它獨特的藝術內涵和價值,可以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口等綜合能力,為學生大膽想象、勇於創新、標新立異、展現自我創造了條件。同時可以加強熱愛民間傳統藝術的思想感情併產生傳承這一藝術形式思想。從整體來看,我認為面具在課型上屬於綜合、探索領域,綜合性很強,所以在實際教學中一改以往單純以繪畫為教學內容的做法,讓面具設計多元化,突出綜合與探索的特點,符合創新教育的要求。使學生在掌握一定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領域、認知過程)同時,親身參與藝術欣賞、設計,製作與表演(拓展領域、聯想過程)來表現、評價、創造藝術作品,從而獲得審美體驗(研究領域、創造過程)。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面具設計與製作》一課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依據現代教育觀念、以創新理論為指導思想,根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要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幫助他們學習和成長。教材選擇上是注重趣味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動手能力、和勇於創新的能力。以此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讓學生體驗集體制作的樂趣,學會交流,懂得合作與分工。認識和體會面具的藝術美感。

(2)認知目標:欣賞面具藝術,認識面具的來歷與演變,從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認識面具藝術的文化內涵。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質特徵,瞭解面具的設計特點和造型方法。

(3)技能目標:通過面具藝術的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選用恰當材料,運用剪、刻、粘貼、彩繪等多種技法,設計出具有新意、藝術效果獨特並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徵的面具。舉辦面具表演活動,增進表演能力。

三、説教法與學法

怎樣引導教學目標與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熱情,是本節課設計時首要考慮的問題。首先是緊盯目標,創設情境,引發興趣,興趣是本節課的關健,有了興趣,才有嘗試去做的動機;然後是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針對創新,循序漸進,真正體驗。主要採用欣賞法、講解法、示範法和表演法,欣賞與提高興趣並重、啟發講解與直觀演示相結合、討論與嘗試操作相交融,突出美術學科的特點,增強內容的直觀性、形象性、系統性。啟發學生思考和問答,師生在互相交流中啟動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動手實踐環節,對學生的困惑給予啟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台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發現新知,探索新知,參與知識形成,能力形成的全過程。

四、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説明

導學階段

感受

體驗

研究

拓展

課堂活動

展示評價

課堂小結

一、情景導入

用視頻播放一段校園藝術節中的面具校園劇表演。(激發學生興趣)

導入課題《面具的設計與製作》

二、感受體驗、自主探究

1、欣賞一組外國面具

2、欣賞一組中國面具

三、反思拓展:

討論:1、中國的京戲臉譜是不是面具?

特別推介:京戲臉譜

2、臉譜的色彩

3、現代面具的作用

四、課堂活動

1、探討面具的製作方法

A、手繪法

b、材料粘貼法

2、大家動手製作面具(學生製作,師巡迴指導)

請幾個學生上台介紹自己的面具,同時也讓其他同學評評他的面具。

每一小組的同學選派代表參加表演,其他同學在表演結束後將對除自己小組外的其他小組的面具以及表演作出評價。

面具做好後,播放《幸福拍手歌》,讓全體同學參加假面舞會,一起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很高興在這裏和同學們一起度過愉快的時間。今天我們做出了這麼美的面具,回去之後我們還可以再動動腦筋,用簡單的材料做出更美的藝術品,為我們即將開始的校園藝術節增添光彩。讓我們一起用智慧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

直接感受和體驗面具

讓學生了解面具的文化,總結中西方面具的不同特色。

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小組分工協作討論主題,動手製作

①自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評價

②互評;學生之間互相欣賞,點評作品

③學生表演

營造一個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和創作熱情

師生進行對話交流

主體參與、師生互動、交流問題、發表見解、活躍思維

探究性學習,通過學生分組的研究討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相互交流和互動。

評價與總結。

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總結加強認識,同時鼓舞學生做好下次課的準備

五、説教學理念:

新課程美術課標提倡:在教學中注重弘揚我國民族民間藝術的優秀傳統,注重地方特色,增強現代設計意識,內容豐富,貼近生活,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面具一課符合這一理念。美術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方面有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文化的多元性使得美術教學富於創造性,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終達到全面發展,適應未來所需要,面具一課的教學正是順應了這一要求。

六、課後反思:

面具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沿襲至今,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今天的這一節課上的非常輕鬆,學生配合默契,情緒高漲,尤其後面的表演節目,把課堂氣氛推到了高潮,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整堂課的設計集中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路,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輕鬆愉快的完成了教與學的任務。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綜述,當然教學設想,理想與現實總會存在許多差距,欠缺部分敬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設計的説課稿 篇7

大綱指出: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通過學習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識過程。國小生的認識過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鞏固、運用四個基本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

《跳水》是人教版第十冊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記敍了在一艘外國帆船上發生的事:一隻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杆頂端最高的橫木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全文按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劃分為四段,分兩課時教學。本節課着重理解課文第三、四段的內容和事物之間的聯繫,使學生受到教育,明白道理。

根據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注意事物的聯繫”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①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②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③能用“模仿”“顯然”造句;

④朗讀課文。教學重點是理解事物的發展是由於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繫而產生、發展、變化的。難點是理解船長為什麼要叫孩子跳水。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我運用板書、板畫激趣引學;錄音、錄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讀、議、説、練”四環節讀書法和“粗、精、品”三讀的閲讀方法,讀懂課文內容,落實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程序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板書畫——激趣引學;

二、讀片斷——體會險境;(感受)

三、議方法——發散思維;(理解)

四、説聯繫——落實目標;(鞏固)

五、練語言——鞏固發展。(運用)

具體的操作過程是這樣的:

一、板書畫——激趣引學

這一環節是為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教師邊板畫邊敍述:在碧藍的大海上,風平浪靜,有一艘外國帆船完成了環球旅行,正往回航行。人們的心情愉快,聚在甲板上玩樂,這時,發生了什麼事呢?讓學生回答,老師繼續板畫。緊接着問:課文的第一、第二段分別講了什麼?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起因) 水手 追 猴子

(發展) 猴子 逗 孩子

以教師的敍述和板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緊接着讓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既複習了上一節課的內容,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又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二、讀片斷——體會險境

這是本節課的主要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粗、精、品”三讀的閲讀方法,結合課後“思考·練習”第一題,學習課文的第三、四段。分兩步進行:

放開、走上

第一步,學習課文第三段。先讓學生提出學習這一段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再進行概括、歸納:

(1)孩子為什麼會走到桅杆頂端的橫木上去?

(2)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處境十分危險?讓學生帶着問題看錄像,聽錄音,粗讀課文,自己動腦筋找出答案,對課文的內容有個整體的感知。然後引導學生通過精讀重點句子,理解文中描寫猴子戲弄孩子的兩個句子,通過讀議,體會孩子“氣極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頂端橫木的原因;再抓住描寫孩子走上橫木的動詞:“放開、走上、搖晃、發抖”以及描寫水手錶情變化的詞語:“嚇呆了,大叫一聲”和“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迴轉身來。”(用幻燈打出)這兩組描寫孩子所處位置的複句,讓學生品味,(利用板畫幫助理解),使學生知道孩子遇險,面臨生死的險境,情節達到高潮。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如下:

(高潮)猴子 逗 孩子 搖晃、發抖 險

第二步:指導學生小結出學習第三段的方法——“粗、精、品”三讀閲讀法,進行學法遷移,學習課文第四段。通過“三讀”,使學生知道:在危急的時刻,船長是怎麼做的,他為什麼這樣做。並讓學生把第四段內容歸納出來,模仿老師的板書,進行板書。

(結果)船長 命令 孩子 跳水 脱險

根據兒童心理學有關理論:“國小生的感知覺和有意注意還正在發展,情緒性仍很明顯,學習過程中,常受到當時情緒和興趣的影響……”為了增強直觀性,使學生更清楚地瞭解孩子所處的險境及孩子與猴子之間的聯繫,在以上兩個環節的教學程序中,我運用板書,板畫,同時運用錄像、錄音等電教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綜合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並注意指導學生運用“粗、精、品”三讀的閲讀方法進行閲讀,使學生學會讀書。“粗讀”能大概瞭解文章的內容;精讀是能用“點、圈、勾”等記號畫出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詞。

三、議方法——發散思維

人的創造力主要是依x求異思維,它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求異思維要求學生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探求知識,多方面、等角度,創造性地解決疑問。依據這一理論,我設計了這一環節,讓學生設身處地探討搶救孩子的妙法,老師問: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員,你準備採取什麼辦法使孩子脱險?讓學生暢所欲言,但暫不論辦法可否。再組織學生討論:孩子從高高的橫木上跳到水裏,同樣有危險,船長為什麼要命令孩子跳水呢?你的辦法和船長的辦法相比,哪一個的辦法好?採用小組討論的辦法,讓學生各抒己見。它既為每個學生參與學習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又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引起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在和諧、熱烈氣氛的學習活動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認知結構、個性品質得到積極發展,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多向性、靈活性和創造性。教師指導學生認真閲讀有關語句,進行種種假設、推理、分析、比較得出:船長果斷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兒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辦法,從而懂得課文以“跳水”為題的深刻含義及船長的沉着、機智、果斷,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採用啟發、對比、議論、交流等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揮主體作用,體現“主體轉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精神,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單向信息傳遞的束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

四、説聯繫——落實目標

依據國小生好動、愛玩、有旺盛的求知慾的特點,我設計這一環節,使學生充分地動腦、動口、動手,把所有的感官調動起來。指導學生看着板書、板畫,説出孩子、猴子、船長、水手之間以及環境等的聯繫,以幫助學生理解事物之間是怎樣聯繫的,懂得這個故事就是在事物的聯繫中發生、發展、結束的,並讓學生用簡單的圖示進行板畫。看板書、板畫來説、來畫,既充分發揮了板書、板畫的直觀性,邏輯性等作用,又使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及語言能力得到訓練。

在説、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讓學生暢所欲言,從學法上和思想上進行指導,使學生學文以明理,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體現語文教材的知識性和教育性,落實教學目標。

五、練語言——鞏固發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有語言的訓練,這一環節只是相對集中地進行語言訓練,以求得到鞏固發展。語言主要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由於教學時間的限制,課堂上着重於口頭語言的訓練,書面語言的訓練可留在課後進行。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道練習題:

(1)理解“模仿、顯然”並口頭造句。

(2)在你熟悉的事物中舉例説説事物之間的聯繫。通過適當的練習,使學生把前面學到的東西加以運用,在運用之中,逐步地鞏固、熟練,形成能力,使學生學會分析事物和邏輯推理的方法,以利於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的同步發展。

最後讓學生質疑。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地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時間、機會,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長期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教法學法的採用和教學程序的設計,既貫徹了教學大綱的精神,又符合國小生的認識規律,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素質,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附:板書設計:

12.跳水

(起因) 一、水手 追 猴子

(發展) 二、猴子 逗 孩子

放開、走上

(高潮) 三、猴子 逗 孩子 搖晃、發抖 險

(結果) 四、船長 命令孩子 跳水 脱險

設計的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選自幼兒園大班上冊《學前幼兒陽光早教整體課程》中的認識10以內的相鄰數,是幼兒上學期學習的重要教學內容。我們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們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所以我將一系列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説教學目標

1、用情景導入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並能説出相鄰數是多1或少1的關係。

4、發展孩子們的比較能力、思維的靈活性和動手操作能力等發麪的發展。

三、説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數的簡單關係,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或少1。難點:用語言説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鄰數的含義。

教學用具:卡片

四、教法

針對幼兒教學,為了充分讓孩子們發表想法,我將採用遊戲問答,儘可能多的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學到知識,同時採用情景引入法、操作法、提問法進行教學。

五、學法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掌握住10以內相鄰的各數,所以調動孩子們的多種感官,讓孩子們在聽一聽、説一説、玩一玩、做一做的過程中融入到學習中,獲得知識經驗和能力。

六、教學過程

1、引入

出示屋子卡片,讓小朋友説一説小明家的鄰居是誰,小花家的鄰居是誰,初步讓孩子們理解相鄰關係。

2、在黑板上畫出3×3的9個方格,中間分別畫上7個月亮、9個星星、2個西瓜,讓小朋友

們動腦筋想一想7個月亮前面、後面的方格應該畫什麼。同上9個星星、2個西瓜前面、後面的方格應該畫什麼。

3、在黑板上貼上打亂的10個數字,請小朋友們為數字搬家,將10個數字重新排列好,找一找某一個數字的鄰居。從而實現由實體物到抽象數字的`轉化過程,並總結出相鄰數:某一個自然數比它多1和比它少1的數字都是它的相鄰數。

七、鞏固練習

畫出3×3的9個方格,第一列分別畫出7支鉛筆、4朵花、6個梨,第三列分別畫出9支鉛筆、6多花、8個梨,讓小朋友們動腦想想第二列應該畫出什麼圖案。〔該題是在上邊第二題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檢查孩子們的學習情況,進行新知識的鞏固。〕

設計的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畫家和牧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生動的兒童故畫,講述了唐代時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故事。讚揚了牧童率直不盲從,實畫求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品德以信戴嵩敢於面對錯誤,虛心謹慎,勇於接受批評的優秀品質。故事情節曲折,人物角色鮮明。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圍觀人的表現與小牧童進行對比,在讀,議,演,評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質在。

二,學情分析

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內容,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教師可佈置學生收集戴嵩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認識到大畫家與小牧童之間差距懸殊,從而為學文做好鋪墊。另外還應抓住情節上的曲折變化,組織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加深對內容和人物品質的深刻體驗,從而受到文中人物優秀品質的影響和啟迪。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2,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有關誇讚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中畫家面對錯誤,謙虛謹慎,牧童實事求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優秀品質。同時積累課文中誇讚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插圖展開想像,讓學生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積累有關誇讚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難點:結合插圖展開想像,引導學生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五,教學方法:

1,説教法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全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了本課的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和學生談話,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教學法:課堂中逐步引導學生,逐漸深入課文。

3,點拔教學法: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2,説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具體學法如下:

1,勾畫學習法:勤動筆,積極讀書。

2,觀察學習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展開想像。

3, 探討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探討,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

4,表演學習法:學生通過角色的表演,理解課文人物的優秀品質。

六,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和課文插圖。

課外收集大畫家戴嵩的和生平介紹,繪畫作品等相關資料。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朋友們,你們喜歡畫畫嗎 你們喜歡畫什麼呢

2,大家喜歡的東西各不相同,有一位畫家特別愛畫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欣賞他的兩幅畫吧。出示《三牛圖》和《歸牧圖》。

3,看了這兩幅畫你想説些什麼呢

4,這位技藝高超的畫家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畫家戴嵩。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個關於他畫牛的故事。板書課題:《畫家和牧童》畫家寫的大,牧童寫的小,學生齊讀。

二,比較發現,導入新課

1,你有什麼發現 你能猜猜我為什麼這樣寫嗎

2,本領如此高超的大畫家和一個小小的牧童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三,激發興趣,朗讀感悟

1,請小朋友輕輕打開課本,自己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答案。

學生自由讀課文。

2,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來説説,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畫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畫的鬥牛圖畫錯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

3,大家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你從課文哪裏知道呢 請你再默讀課文,用筆劃出來。

4,學生默讀課文。

5,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我從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讚的,有錢人還爭着花大價錢購買。

A,找到了這句話的小朋友請舉手,請大家自己讀一讀,找一找,你從哪個字詞中感受到他的高超本領。

B,如果你是一位欣賞的觀眾,看見戴嵩的畫掛出來了,你會怎麼招呼別人也來欣賞 如果你是唐朝的有錢人,你會怎麼説,怎麼做

C,可見,戴嵩的畫技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畫也很受歡迎。你們能用朗讀來表現人們對戴嵩畫的喜愛嗎 (個別讀,評價,分組賽讀)

D,是呀,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你能不能也用上一,,,,,就説一個句子。

E,小朋友的句子説得這麼好,真了不起,我們再讀這句話相信會讀的更好了。

F,你還從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

我從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知道戴嵩畫畫得很快。

1,讀一讀,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想到了什麼 (理解沉思片刻)

2,請我們班的小畫家也來濃墨塗抹,輕筆細描。

3,看畫:哪個地方是用濃墨塗抹來畫的,哪個地方是用輕筆細描來畫的。

4,指導朗讀:畫的方法不一樣,我們讀的也要不一樣,誰來讀讀。個別讀,齊讀)

5,你能用上一會兒……一會兒……來説一句話嗎

6,戴嵩的畫很快畫成了,圍觀的人是怎麼誇讚的 請大家讀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

7,出示句子,你想學着誰的樣子誇一誇呢 自己試着讀一讀。(指生讀――評價――齊讀)

8,分角色朗讀並加上動作。

9,圍觀的人只有商人和教書先生在誇讚嗎

不是,還有很多人。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誇讚什麼呢

這麼多人,你一言,我一語就是課文説的紛紛誇讚。

10,正在大家紛紛誇獎之時,你聽到了什麼了 看到了什麼

人們都誇獎戴嵩的畫畫的好,可是一個小小的牧童卻大聲地説:畫錯了畫錯了,這聲音是多麼的與從不同。真像一聲炸雷,把人們驚呆了。圍觀的人聽了小牧童話,有什麼表情 請看圖,他們又會對小牧童説些什麼

11,假如你是圍觀的人,你在想什麼呢

12,假如你是戴嵩呢 你又會在想什麼

13,真正的戴嵩是怎麼説怎麼做的呢 請同桌互相讀讀戴嵩和牧童的對話。

誰能讀出和藹的語氣

指名讀。(學生臉帶微笑,向前稍傾做問)男,女賽讀。這説明戴嵩怎樣 (説明戴嵩很虛心,很能接受別人的見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14,牧童又是怎樣解釋的 指名讀小牧童為什麼敢指出 (因為他經常放牛,平時注意觀察,對鬥牛的情形記得清清楚楚)指導學生練讀牧童的話,讀出對話的語氣,讀出小牧童那種直率,勇敢的語氣

15,還從哪裏知道戴嵩是個虛心的人。(戴嵩連連拱手道,一般什麼情況下拱手,你能做做拱手的動作嗎 )戴嵩為什麼感到慚愧

生:因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他的畫卻被一個小孩看出來是錯的,所以心裏很不好受。

師:你能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真好。看,慚愧兩字都有什麼旁

(豎心旁)慚愧就是心裏不好受。誰來讀好戴嵩的話 (指名讀,自由讀。)

16,小朋友喜歡這篇課文嗎 (喜歡)你想怎樣來把整篇課文讀一遍呢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願意讀戴嵩的舉手,,,,,,,,,

四,拓展

學習了課文你想對課文裏的人物説什麼呢

四人小組討論

生:我想對牧童説,我真佩服你,敢向大畫家提出意見,真了不起!我要想你學習!

生:我想對牧童説,你觀察生活真仔細。我還想對圍觀的人説,你們要向牧童學習,觀察生活,不要不懂裝懂。

生:我想對戴嵩説,戴嵩你不愧是個著名的畫家,能虛心地聽取小牧童的意見,我相信你能畫出更好的畫的。

師:除了課文裏的人物,你還想對誰説

生:我還想對所有的畫家説,你們都要認真觀察才能畫出更好的畫。

生:我想對我們班的同學説,我們都應該向牧童學習,敢於指出不足。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知道了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他能虛心地聽取牧童的意見,小牧童敢地向大畫家提出意見,真大膽。

設計的説課稿 篇10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大家早上好!我是大朗崇文國小教師,。今天我為大家説課的內容是《19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下面我根據這節課的內容分以下幾點説課:

一、説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敍述了作者巴迪七、八歲的時候,寫了第一首詩,媽媽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爸爸的評價是“糟糕透了”。父母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使他在鼓勵中,在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位著名作家。也讓巴迪明白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都藴含着共同點,那就是愛,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

這篇課文,是前四個單元訓練重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複習和鞏固。這篇課文語言平實,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與學生的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中一些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教學本文,要重視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聯系生活實際體會。

二、根據文章要求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定下了教學目標:

1、研讀15—17自然段,抓文章的重點詞句,讓學生感悟父母兩種不同的評價都深藏着對“我”的愛。

2、聯繫實際,父母對我們的評價使我們在成長中起到怎麼樣的作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抓文章的重點詞句,讓學生感悟父母兩種不同的評價都深藏着對“我”的愛。

三、説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四、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導—讀—悟—練—拓”的教學模式。學生用“明確目標要求—重點部分精讀細品多思—辯論之中悟情明理—綜合實踐鍛鍊能力”的方法來學習本課。

五、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9課,齊讀課題,請同學們翻開課本101頁,快速瀏覽課文

回想課文主要內容。

2、小時候的巴迪理解父母兩種不同的評價嗎?長大之後,巴迪理解了嗎?當巴迪長大之後,如何看待父母的愛呢?請同學們默讀15—17自然段。

【這一環節設計從整體出發,讓學生站在總攬全局的高度,俯視全文,把整篇文章主要內容裝在心中。達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並直奔本節教學重難點】

(二)精讀15—17自然段,以讀悟情

1、出示自學提示

(1)巴迪長大後,如何看待父母的愛?劃出有關的句子,再讀一讀,並把體會寫在書上。

(2)小組交流討論。

【讓學生帶着有價值的問題認真地讀書,讓學生在讀中自我發現、自我感悟,處處與文體進行對話,通過小組合作方式,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彙報,隨機出示句子

(1)感悟以下重點句:

a、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麼幸運。我有個慈祥的母親,她常常對我説:“巴迪,這是你寫的嗎?精彩極了。”我還有個嚴厲的父親,他總是皺着眉頭,説:“這個糟糕透了。”

b、一個作家,應該説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但是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c、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

d、我從心底裏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尊重學生個性選擇,教師給予引導學生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抓住關聯詞語理解並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讓學生領悟到“精彩極了”是一種慈祥的愛,鼓勵式的愛,“糟糕透了”是一種嚴厲的'愛,警告式的愛。這兩種愛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這樣學生就在讀、悟、議、聯繫生活的過程中解決重難點。最後,通過多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求解,讀中品味,讀中明理。】

3、小結(出示巴迪資料)

【通過出示巴迪成就資料,加深學生理解兩種不同的評價對巴迪的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影響,讓學生受到薰陶,情感受到昇華。】

(三)聯繫實際,情感昇華

在生活中,除了父母給我們鼓勵和警告之外,還有誰也會給我們鼓勵和警告?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也會遇到過類似的事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請同學們把它寫下來,然後再説一説。(出示小練筆)

【課標要求,注重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現實,因為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真正實現“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標。在教學本環節時,我通過讀寫結合,讓學生從教材延伸到生活中,進一步增進體驗。】

(四)拓展閲讀,課外延伸

1、:《父愛,就在拐彎處》

2、好書推薦:《愛的教育》

【向學生推薦美文,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平台,達到互相啟發、活躍思維目的。】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個微型教案,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在板書的過程中,我通過用線段把關鍵詞相連,總結課文內容,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也讓人一目瞭然,從而有利於激起學生樂學情緒,強化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做符合板書設計的目的性原則、直觀性原則。】

附板書:

19.“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 ↓

慈祥 嚴厲

(鼓勵)(警告、提醒)

K L

設計的説課稿 篇11

一:活動目的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力以及創造性思維,使之得以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它與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語文活動共同構成“五指活動”,互相連接成一個整體。繪畫是幼兒表達行為的第二種語言。幼兒美術是根據幼兒教育的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各種美術活動來感染幼兒,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幼兒對美術的創造,並體驗美術過程帶來的快樂,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學習和掌握簡單的美術活動知識、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表現力,使幼兒萌發審美情趣。”是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基本目標。掌握一定的美術知識、技能只是一種促進幼兒發展的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術作為幼兒表現自我,表現自己對客觀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能有可能通過美術教育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重要性,表現最為突出的一點,便是創造性地發展幼兒智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美術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章的總目標,確定本課題的目標為:

知識目標:通過了解幼兒美術活動的特點,掌握幼兒美術教育方法,初步嘗試不同美術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針對實踐教學可以靈活運用。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通過線條、形體、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並喜愛周圍環境和美術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內容美。

情感目標: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體驗美術創造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幼兒繪畫中的特殊表現。

制定重點的依據是:學生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認知特點理解有限,所以只有瞭解幼兒繪畫的年齡特點及特殊表現,才能進行美術指導。

四、教學難點

本節的教學難點是:幼兒美術教育活動設計的常用方法;突破學科本位,建立美術、音樂、文學問的彼此聯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制定難點的依據是:我認為美術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所以如何巧妙的把情感教育與單調的技能技巧相融合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難題。

五、教學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有兩個方面。

1.生活經驗準備:讓學生觀察3~6歲幼兒如何進行繪畫的

2.教材教具準備:兩組美術作品

有關3~6歲幼兒繪畫作品

繪畫工具和材料

六、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並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在美術學習方法中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見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

學生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的討論,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七、教學程序

(一)以繪畫作品導入課題,引導學生細緻觀察

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展示出兩組作品,請學生仔細觀察,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畫家米羅的作品《人投鳥一石子》。我先簡單介紹畫家的情況後,請學生自己説説看到了什麼,有意識地將有關顏色和線條等造型元素的探討引入學生的視線,讓他們説説對畫中一些顏色和線條的感受。這時,我啟發學生了解畫家運用的是一種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並請學生各抒己見,説説自己對這兩幅畫的整體感受,同時引出美術的相關基礎知識。

(二)展示3~6歲幼兒的繪畫作品,分析掌握幼兒繪畫中的特殊表現

這個環節為本節重點,我採取的突破策略是:

通過學生收集3~6歲幼兒的繪畫作品,先作出比較,得出最初結果。作品所展現出來的是在用色,筆調方面比較凌亂、抽象;把從外面看不到的而裏面有的東西也畫出來;有的畫桌子把四條腿都畫上而且一樣長;給花畫上眼睛;人的胳膊會很長很長等等。學生往往嘲笑幼兒的塗鴉作品。老師再展示相關圖片,與學生一起再進行綜合探討分析,幼兒由於年齡、心理、情感、經驗的原因其繪畫一般都非常簡單、抽象,帶有強烈的主觀傾向性。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技能的提高,幼兒繪畫上的抽象性會逐漸減弱,他們會畫的愈來愈具體、生動、形象。探討中不僅要開闊他們的思維,還要幫助他們歸納找出最主要的、最貼近主題的內容。

在探討中主要通過啟發性提問歸納結論:

3~6歲幼兒的年齡、心理髮育都要什麼樣的特點?

作品都有怎樣的特徵?

每個年齡段都有怎樣的變化?

總之,逐步加深學生對幼兒繪畫特點的理解。

(三)通過講述法對繪畫所需材料、形式及種類這些基本常識進行講解。

結合繪畫工具和使用的材料講述正確的使用方法,對繪畫的形式和種類進行簡單的瞭解。

(四)幼兒美術教育常用的方法

這個環節為本節難點,我採取的突破策略是:

採用示範講解法對每一種方法的基本要點展開説明,然後鼓勵學生自己體驗,這樣每個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長處,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體驗,老師作為引導者,如果學生髮生困難,有作不下去的情況,可根據作品稍加啟發與提示。在學習繪畫方法中老師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老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繪畫作品的不同。

如,學習觀察法,我引導學生對範畫的色彩、線條、造型、大小進行深入的有意識的觀察。讓學生學會從無目的,無順序,片面的觀察到有目的,有序的,全面的多角度觀察。繪畫的手段也採取開放式的:可以採用動物羽毛,貝殼,植物的葉和果實,廢棄物等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操作中學生可以選擇身邊的材料:同學,窗外的景物,最熟悉的事物等,進行先觀察——繪畫——再觀察——再繪畫。

另外,如何使單調的學習方法被幼兒接受呢?我們可根據幼兒好玩好動的特點,力求繪畫活動遊戲化。

如,吹畫遊戲,吹畫即把顏色滴到紙面上,讓幼兒用嘴把水滴吹散或流淌,根據偶然效果,產生奇特的圖案,然後再讓幼兒添畫。這樣,每個幼兒的作品就各具特色,極富創造性。再如,實物拓印,許多物品的剖面都有有趣的形狀,用這些物品蘸顏色壓印在紙面上,別有一番意味,如玩具小車的齒輪,可以滾印出各種圖案,也可以用海綿、瓶蓋、玻璃球、樹葉蘸顏色拓印在紙面上,這些材料可以展示豐富多彩的圖案世界。

(五)教學延伸

將學生作品貼於展板,讓學生互相欣賞,互相交流畫完畫後的感受,同時利用這些作品回顧複習所學的知識。

請同學們感受周圍的藝術、文化氣氛,參觀博物館、參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現代建築、家鄉風貌等,在生活中學會用美的眼光欣賞一切,感受生活和勞動傳達出來的強烈的、炙熱的感情。

擴展閲讀

説課的基本形式是“四大模塊”模式,它由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構成。按照這種基本模式要求的框架去進行説課,能夠有效地避免教學中存在的隨意課、盲目課和單純的傳授課等不規範、教法陳舊的教學形式,逐漸形成符合教學規律,利於學生成長的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於初登講台、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或雖然有教學經驗但初次接觸説課的教師來説,是一種全面把握教材,宏觀感受教學全過程,快速規範教學行為的好方法,便於教師逐漸提高研究層面,取得更大收益。“四大模塊”的具體操作如下:第一,説教材。這一板塊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要説清這一課在整個教材的位置,又要説清在這本書以及本單元的位置。只有既清楚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又清楚學生後續學習內容,才能定位準確。內容確定,目標從三維角度即可確定,勿需多説。第二,説教法與學法。針對內容,針對學生情況,找準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實現以上目標,如何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第三,説教學程序。上面兩個板塊的內容搞清楚以後,下面就是如何實施的問題,採用何種方式導入,如何突顯重點,突破難點,要説出具體的方式方法等,將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情況進行預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都可一一説明。第四,説板書設計。這一板塊如有,可説明其作用,如無,不用贅述。其中第二、第三板塊是説課中的亮點,它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風格以及教師的整體素養。説課就如一篇論文,體現了是什麼(教學內容)、為什麼(教法與學法的設計)、怎麼樣(教學過程的實施)三方面的問題。

設計的説課稿 篇1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制國中化學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本節教材分成: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和氧氣的用途三部分。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於物質的性質。氧氣是學生在國中化學學習中系統地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我採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的順序,並逐步使學生學會掌握物質(單質和化合物)概念的.一個系統模式。為以後探索別的物質如氫氣、二氧化碳等做鋪墊,教給學生認識物質性質的程序。

(二)、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1、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瞭解氧氣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瞭解氧化反應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用途又體現性質的辨證關係。

基本能力目標: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極其變化規律的

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係。

2、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度。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化合反應的概念。

難點:通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四)、教學用具

演示實驗: [實驗2-2]至[實驗2-5]

多媒體課件:(1)氧氣的物理性質動畫,(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3)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

二、説教法:

1、探究式實驗教學法 該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設疑—觀察(實驗)—思考—總結—應用。根據目標設疑,引導學生動手實驗,體驗實驗的過程。教給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得出科學結論的學習方法。

2、互動式教學法 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有學生的猜想、討論、搶答,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有教師的指導、答疑。師生之間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有助於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3、知識競賽法 這符合國中生爭強好勝、集體感和榮譽感強的特點。在搶答競賽中,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高,有利於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

4、質疑釋疑 通過質疑釋疑,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

設計的説課稿 篇13

一、説教材

《桂林山水》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文章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對灕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兩個方面作了具體描繪。文章最後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1、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組訓練的重點,我設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 瀾、暇”等8個生字;理解“波瀾壯闊、無暇”等18個詞語的意思。

(4)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2、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列提綱背誦是教學的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3、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二、三、四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桂林山水》

二、説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3.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三、説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我緊扣“課標要求”,針對教材內容,採用講讀法、討論法、多讀多想、從扶到放等方法,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出示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猜:這是哪呢?上課一開始,教師就用各種美麗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讓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竹筏帶你漂在這樣清澈的水面上,該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再用充滿激情的導語邀請學生一起遊覽桂林,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大綱指出:聽、説、讀、寫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必須的語文素質。我讓學生邊看圖邊思考:桂林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和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緊扣重點,教給方法。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重點分析第2自然段:

先讓學生邊讀邊圈出灕江水特點的詞語,並用波浪線畫出具體描寫的句子,邊讀邊想象桂林水的美。這樣學生對灕江水有了大體的印象,於是我趁熱追擊:作者寫灕江水之前為什麼要寫到大海和西湖呢?它們各有什麼特點?(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這時我在課件上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兩個詞語。

接着我們來分析描寫灕江水特點的三個分句:並提問,這每個分句各寫出了水的什麼特點(學生回答靜、清、綠),再次品讀“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在朗讀中更真切地感受水靜、清的特點。然後我接着提問:你們平常見到的水都是什麼樣子的?此時學生便會議論開來,兩種水一對比見明顯地感受出桂林水靜和清的特點。

再分析“綠”的特點,先讓學生齊讀這個句子,師拋出問題:無暇的翡翠是什麼意思? 怎麼理解?(學生答無暇是沒有瑕疵),師出示翡翠的圖片,用翡翠比喻灕江水的特點,可見灕江水之綠。

3、仿句子寫句子:

а、池塘裏的荷花花真美呀,美得……

ь、教室裏真靜啊,靜得……

及時運用了課堂上剛剛學習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識的遷移,使課內和課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通過本段的學習,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靜、清、綠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圖文對照,彷彿自己正置身於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對桂林充滿愛?怎能不對祖國山河的秀麗表示讚歎?同時又學到了讀段的方法。

4.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5.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6.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將理解語言和積累語言的訓練融為一體,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本課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時,用了許多優美的語句,這些語句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和讚美,朗讀時讓學生把這種感情讀出來,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達出來……通過這種有感情地朗讀,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桂林的愛,對祖國河山的讚美,激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濃縮了課文內容的精華,我設計的板書文字簡潔,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的落實了教學重點,加上直觀新穎的簡筆畫.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結束語:

這節課,我和孩子們一起走進了語言文字,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我們又一起走出了語言文字,帶着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走向了生活。設計教學時,我努力做到,讓學生課前有所期待,課堂有所滿足,課後有所回味,品味語言文字,品味真摯情感,讓我們的語文課更有語文味兒。

設計的説課稿 篇1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 “設計活動方案”第90頁。

教材分析:

《設計活動方案》這一專題內容主要有三個部分:一是提出設計方案的要求,在學生學習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礎上,提出讓學生自主設計活動方案。其目的是:一方面進一步鞏固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創造性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符合實際的活動方案,以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

學情分析:

國小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和好奇心強,喜歡通過動手實踐來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是在愉悦的情境中學習更為投入,並且在知識系統上,已經學習了認識客觀事物可能性的大小,瞭解與相關條件的密切聯繫,認識了等可能性和分數表示可能性等知識。因此,學生在已積累的可能性知識的基礎上,去探索新知識的願望更強烈,並會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自主地設計一些活動方案。

2、對實際生活中的事件與現象,能運用可能性的知識進行合理的解釋。

(二)過程與方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活動學會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設計一些活動方案。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自主設計一些活動方案。

教學難點:

能按指定可能性的大小設計相關的方案。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工具:

PPT,鱷魚玩具,紅、黃、藍若干個小球,自制小正方體,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有一些遊戲既好玩,裏面又有許多小祕密,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摸鱷魚牙”的遊戲。

2、介紹“大鱷魚”的玩具,並説明遊戲規則。

3、找兩名同學到前面來“摸鱷魚牙”,鱷魚有13顆牙齒,按到其中某一顆,鱷魚嘴會合上,咬住手指。同學、老師參與遊戲,其它同學通過遊戲想一想,發生鱷魚咬住手指的可能性是多少?

4、遊戲結束後,讓大家説一説,鱷魚咬住手指的可能性是多少?彙報可能性是1/13,並説明理由。

5、教師導入,在遊戲中我們運用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鱷魚咬手指的可能性是1/13,像這樣好玩有趣的遊戲你能設計嗎?那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個小設計師。

板書——設計活動方案。

[通過遊戲環節的`創設,有利於學生進入數學學習的積極情境,也點明瞭本課的目的:用實踐的方法鞏固、探討數學知識,簡短的談話形成了切入教學明快而強烈的吸引力的教學效果。]

二、實踐驗證,探索新知。

1、教師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三種顏色的小球,你們看,有紅色的、黃色的,還有藍色的。那老師接到了數學王國的一份訂單,讓我們來看一看。

2、出示訂單要求:要在袋子中裝入若干個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小球,要求從袋中摸到紅球的可能性為1/6。

3、老師接到定單後,想到同學們一定能幫老師想出一個好辦法。那讓我們用學習過的知識,在小組內按定單要求,試着來設計一個裝配小球的方法,看一看哪組同學能合作默契,互相幫助,互相啟發。

4、學生在小組內合作,然後,藉助實物進行動手實踐,獨立思考,最後小組內互相交流,寫出設計的方案。教師相機巡視指導。

[對於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1/6這個問題,要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在活動中自己去理解、體會、實踐、驗證、領悟的。這樣設計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有效的讓學生在開放性的氛圍,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且小組合作學習,拓寬了學習的時間與空間,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

5、學生在充分實驗交流的基礎上,彙報設計出的各種與眾不同的方案。

6、在交流各組彙報設計的想法,對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方案,不急於否定,而是結合他們的想法加以引導。

7、交流彙報後,把每一種方案的設計均用分數的形式表示出來。

8、引導學生觀察各種不同的方案的總數,紅球數量等,找出各種不同方案的共同點,從中發現設計的基本特點。

9、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提升設計的基本特點。

[像 “可能性”這一類教學內容,不能簡單地把它作為一個知識點來教學。不應在教師帶領下僅為獲一個結論而教學,而應思考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思考與探索的機會,教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教學中對教材進行再創造,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思維的火花跳躍出來,讓他們的靈性無拘無束的展示出來,促進他們在交流、探索、爭辯、歸納、提升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技能。]

三、再次實踐、深入理解

1、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小正方體和水彩筆,在正方體的6個面上分別標上數字,使得正方體擲出後,“3”朝上的可能性為1/2。

2、學生獨立設計活動方案,有困難的同學可以互相補充,交流看法。

3、全班同學共同來交流,彙報你的設計方案。

4、教師展示學生的設計方法,相機引導學生對設計的理解和設計方法的依據。

5、從兩個活動中你有什麼發現或心得嗎?

6、學生彙報自己設計的方法,深化知識點。

[在學生初步體會到了設計活動方案的方法後,再讓學生進行“做一做”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了合理設計的方法,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驗證,又激活了學生學習的潛能。]

四、聯繫生活,鞏固延伸。

1、期末快到了,在緊張的學習中,我們班要開展一次有意義的“摸獎”活動。如果要使每個同學中獎的可能性達到1/2,你準備怎樣設計活動方案呢?請你把設計過程簡單地寫下來。(快快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吧!)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合理設計,對設計結果開展交流。

[及時必要的鞏固練習,有利於學生及時地內化知識。題目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小結提升,課外實踐。

1、本節課你有什麼發現、收穫?

2、出示課後實踐題,建議以小組為單位,課後活動。

設計的説課稿 篇15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孩子的快樂成長,離不開安全的維護。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6萬名學生非正常死亡,也就是每天有40多名學生因種種原因而死亡。這些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學生的安全不容忽視。因此,在國小課堂中開展安全教育就如同在孩子們的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種子。只有安全做保障,孩子們才能快樂成長。今天我有幸和大家一起探討國小生安全教育的教學,談談我對低年級學生關注安全,處處注意安全方面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等4個方面來説説我對本課的理解和認識。

一、 説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選自《國小生安全教育讀本》《我的安全我知道》(1-3年級適用)中第四章和第五章中的一部分,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珍愛自己與他人生命的思想,喚醒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體驗、成長、進步。並養成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及校規校紀的行為。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新課標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瞭解簡單的交通法規,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

懂得在社會,家庭及學校內存在的安全知識,養成文明行為,

提高安全防患意識。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導入—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學以致用—總結昇華先進水平5個層面達成教學目標。

(3) 情感與價值觀

清楚遵守各項法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樹立“杜絕隱患從我做起,珍愛生命從規範做起”的安全意識,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掌握在日常生活和突發性事件到來時的正確應對方法。

3、 教學重、難點

為了達成制定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防患能力,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簡單的交通法規及交通標識,知道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

的一些安全小知識。

難點: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自覺遵守各項法規的行為與能力,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

二、 説教學

本課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建構,注重學生的參與與交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主動探究。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 情境導入,直觀演示法

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個放學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案例的視頻,一些簡單的道路交通行駛標誌,及校園內應注意的安全問題圖片等,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用事實説明道理。

2、 提問競賽法、親身演繹法

通過有獎問答的形式,讓學生分析探究(在校園內我們注意的安全事項?)並和學生一起出演《不要和陌生人講話》情景劇,分析可能出現的多種情景,引導學生在討論、分析、交流中獲取知識。

3、 歸納總結法

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對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出現的安全問題有一個更系統的認識。 三、 説學法

改變以住“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我主採用了“思考問答法”“案例分析法”“親身體驗法”及“自主探究法”。 四、説教學過程

1、課件演示案例,激趣導入

通過小在放學路上看見同學在路上踢足球而發生交通事故的案例,讓學生產生心靈的震撼(一個小小的足球,送上一條腿真不值!),激發學生隨時注意交通安全。

2、設疑提問,自主探究

通過提問(在校園內應注意哪些安全?)的答題競賽形式,讓學生自由回答,自主選擇判斷各種行為的對錯,該如何預防等,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並學會自我保護的一些方法。

3、親身體驗,處處防患

通過表演小明獨自在家,有陌生人來敲門的現場模擬,從學生的.實際入手,再現學生日常生活中可能發生的案例,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切實感受到,危險就在向在身邊,提高學生的安全防患意識及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從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學以致用。

4、 迴歸生活,消除隱患

通過捉住了壞人,歡慶放煙花的場景,引出消防安全知識,拓展到家庭用電及發生火災時的應對方法?(及時修理及撥打火警電話119等),提醒學生只要我們處處小心,注意安全,掌握一些自救的知識,機智、勇敢的處理遇到的各種異常情況和危險,就能健康成長。

5、警名誦讀,總結昇華

國小生,上學校,走路要走人行道, 過馬路,別亂跑,十字路口看信號; 上下樓梯不擁擠,集體活動守紀律; 家用電器和煤氣,使用時要注意, 閲讀説明再開啟;

發生火災不要慌,快叫大人來幫忙; 放學回家快快走,回家晚了爸媽愁; 遇上騙子多琢磨,抓住機會趕快溜; 一人在家關好門,與人説話要謹慎; 發現壞人來撬門,趕快撥打110。

各位老師,本節課我根據教學目標、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採用了以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力求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安全的旗幟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的説課完畢,不足之處請批評批正!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shuokegao/3rl33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