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有关校释的大全

《老子校释》第七十五章
  • 《老子校释》第七十五章

  •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嚴可均曰:“民之飢”,御注作“人之”。羅振玉曰:御注本、敦煌辛本諸“民”字均作“人”。“饑”,諸本均作“飢”,下同。謙之案:景福、慶陽、樓正、柰卷、河上、顧、趙、諸王本均作“民”,遂州、邢玄、嚴及後漢書郎顗傳引並作“人”,傅、范本“飢”下...
  • 24722
《老子校释》第七章
  • 《老子校释》第七章

  •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嚴可均曰:“長久者”,河上、王弼“長”下有“且”字。謙之案:傅、范本同。遂州碑作“天地長久”。又“天長地久”,蓋古有此語,此引而釋之耳。故能長久。謙之案:“故”字碑本磨滅不明。“長久”,各本作“長生”。嚴可均曰:“王氏萃編引邢州本...
  • 30858
《老子校释》第三十三章
  • 《老子校释》第三十三章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謙之案:傅、範本首句起,每句末並有“也”字。范應元曰:“古本每句下有‘也'字,文意雍容,世本並無‘也'字,至‘不失其所者久',若無‘也'字,則文意不足,今依古本。”案:範說非也。老子古本有詳略各本不同,此蓋由南北朝以來,河北與江南各地風俗言語之影響不同。顏...
  • 16718
《老子校释》第六十六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六章

  •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嚴可均曰:“百谷王”,各本“王”下有“者”字。“以其善下之”,河上無“其”字。謙之案:治要引無“者”字,御覽地部引有。又傅、趙本“之”下有“也”字,御覽地部、皇王部引同。唯地部引無“之”字,高翿本同。柰卷作“以其善下之故”...
  • 12839
《老子校释》第十七章
  • 《老子校释》第十七章

  • 太上,下知有之;謙之案:禮記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鄭注:“太上,帝皇之世,其民施而不惟報。”老子所雲,正指太古至治之極,以道在宥天下,而未嘗治之,民相忘于無為,不知有其上也。“下知有之”,紀昀曰:“‘下',永樂大典作‘不',吳澄本亦作‘不'。”今按焦竑老子翼從吳澄本。又王注舊...
  • 4954
《老子校释》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
  • 《老子校释》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

  • 錢大昕曰:案河上公注本“道可道”以下為道經卷上,“上德不德”以下為德經卷下。晁說之跋王弼注本,謂其不析道德而上下之,猶近於古。不知陸德明所撰釋文,正用輔嗣本,題云“道經卷上”,“德經卷下”,與河上本不異。晁氏所見者,特宋時轉寫之本,而翻以為近古,亦未之考矣。予家藏石刻道德...
  • 24026
《老子校释》第二十七章
  • 《老子校释》第二十七章

  • 善行,無轍跡;羅振玉曰:景福本“行”下有“者”字,“善言”、“善教”、“善閉”、“善結”下並同。廣明本同。謙之案:室町本亦同。嚴可均曰:“轍跡”,河上作“徹跡”,王弼作“徹跡”。梁簡文云:“應‘車'邊,今作‘彳'邊者,古字少也。”吳雲曰:“轍”,傅本作“徹”。盧氏抱經釋文考異...
  • 15105
《老子校释》第七十七章
  • 《老子校释》第七十七章

  • 天之道,其猶張弓!嚴可均曰:“張弓”,御注、河上作“張弓乎”,王弼作“張弓與”。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與”字。御注、景福、敦煌庚本“與”作“乎”。謙之案:遂州、嚴本亦無“與”字。傅、范本“弓”下作“者歟”。邢玄、慶陽、磻溪、樓正、柰卷、高翿、顧、彭並作“...
  • 26365
《老子校释》第五十二章
  • 《老子校释》第五十二章

  •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謙之案:傅奕本作“可以為天下母”,諸本無“可”字,惟道藏王本此句下注:“善始之,則善養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則可以為天下母矣。”道藏宋張太守彙刻四家注與藏本同,殿本誤脫此二十二字。案注文“可以為天下母”,與傅奕本同。既知其母,又知其子。嚴可均曰:“又知其...
  • 17031
《老子校释》第二十三章
  • 《老子校释》第二十三章

  •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囗終日。謙之案:“雨”下“不”字泐,當據他本補之。“希”,諸本並同,傅本作“稀”。“終”,傅、範並作“崇”。“飄風”上,王、傅、範本有“故”字。羅振玉曰:景龍、廣明、景福、英倫諸本均無“故”字。又館本“驟”作“□”,範本作“暴”。馬敘倫曰:“崇...
  • 15677
校释的意思和解释是什么
《老子校释》第六十八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八章

  • 古之善為士者不武,嚴可均曰:“古之善為士者”,各本無“古之”。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句首均有“古之”二字。武內義雄曰:敦、遂、景三本句首有“古之”二字,王弼本亦然。謙之案:諸王本均無“古之”二字,惟明和刻老子王注冠以考異云:“古本作‘古之善為士者不武也’。”此蓋指...
  • 10833
《老子校释》第四十六章
  • 《老子校释》第四十六章

  •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羅振玉曰:“糞”,敦煌本作“□”,乃“糞”之別構。謙之案:碑本同。又羅卷“戎”誤作“我”,羅失校。“糞”,傅本作“播”。畢沅曰:“‘糞’‘播’古字通用。”玉篇:“播,種也。”疑老子此處或有播種之義。彭耜曰:“朱文公本‘糞’下有‘車’...
  • 3178
《老子校释》第八章
  • 《老子校释》第八章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嚴可均曰:“又不”,河上、王弼作“而不”。謙之案:御覽五十八引無“善”字,“萬”作“万”。“又不爭”,敦煌、遂州、御注、樓正、司馬光、曹道沖、強思齊、李榮、室町本皆如此。傳、范本作“而不爭”,與王本同。又案古代道家言,往往以水喻道。管子...
  • 30646
《老子校释》第四十五章
  • 《老子校释》第四十五章

  • 大成若?,其用不弊。謙之案:“?”,各本作“缺”,意林卷一引經及河上公注均作“鈌”,宋刊河上本作“?”。馬敘倫曰:“‘鈌’‘?’並‘缺’之訛,六朝俗書‘缶’旁與‘垂’旁往往相亂。‘缶’寫成‘□’,因復誤為‘金’也。”“弊”字,傅奕、彭、趙及韓詩外傳九均作“敝”。韻會小補曰...
  • 28938
《老子校释》後記
  • 《老子校释》後記

  • (一)本書在選本方面,以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為主,次取敦煌寫本與遂州碑本參訂。石本於御注、廣明、景福以外,更參考樓正、邢玄、慶陽、磻溪、高翿、趙孟頫諸本。鈔本參考柰卷及室町時代鈔本。刻本王本除用明和宇惠本外,更參考道藏本、范應元引王本,與道藏宋張太守彙刻四家注本...
  • 7877
《老子校释》附錄老子韻例
  • 《老子校释》附錄老子韻例

  • 昔孔廣森作詩聲分例,其言曰:“今之詩主乎文,古詩主歌。歌有疾徐之節,清濁之和,或長言之,詠嘆之,絫數句而無以韻為;或繫音促節,至於句有韻,字有韻,而莫厭其多。”余以為道德五千言,古之哲學詩也。既曰詩,即必可以歌,可以誦;其疾徐之節,清濁之和,雖不必盡同於三百篇,而或韻或否,則固有合於詩之...
  • 6582
《老子校释》第四十八章
  • 《老子校释》第四十八章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謙之案:傅、范本二“日”上並有“者”字。范曰:“傅奕、嚴遵與古本有‘者’字。”按今怡蘭堂校刊嚴本無。“為學日益”與二十章“絕學無憂”,皆指學禮而言。莊子知北遊篇:“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也,故曰:‘為道者日損。’”又後漢書六十六范升傳,升奏議引:‘顏淵曰...
  • 16157
《老子校释》第五章
  • 《老子校释》第五章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嚴可均曰:“□□”,別體字。羅振玉曰:景龍、廣明二本作“□”,敦煌本作“□”,均“芻”之別構。謙之案:河上、王弼、傅、范並作“芻狗”。釋文、群書治要及遂州本“芻”作“?”。李文仲字鑑曰:“‘芻’,說文:‘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
  • 4770
《老子校释》第三十二章
  • 《老子校释》第三十二章

  •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嚴可均曰:“樸雖小”,禦注作“撲”,王弼作“樸”。“天下不敢臣”,王弼作“天下莫能臣也”。羅振玉曰:景龍、禦注、敦煌、英倫諸本“莫能”作“不敢”,景福本作“莫敢”,又均無“也”字。謙之案:道藏王本脫“樸雖小”三字。“天下不敢臣”,謂道尊,可名...
  • 11108
《老子校释》第九章
  • 《老子校释》第九章

  •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嚴可均曰:“不若其以”,各本作“不如其已”,古字通。謙之案:後漢書申屠剛對策曰:“持滿之戒,老氏所慎。”“持滿”即“持盈”也。史記樂書:“滿而不損則溢,盈而不持則傾。”此作“持而盈之”,於義為優。荀子宥坐篇:“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弟子挹水而注之...
  • 14855
《老子校释》第十三章
  • 《老子校释》第十三章

  •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辱為下。嚴可均曰:“何謂寵辱?辱為下”,王弼、傅奕作“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羅振玉曰:河上、景龍、禦注、景福、敦煌丙諸本均無“若驚”二字。景龍本“辱為下”,景福本作“寵為上,辱為下”。李道純曰:“寵為上,辱為下”,或雲“寵為下”,不合經義。俞...
  • 6883
《老子校释》第十一章
  • 《老子校释》第十一章

  •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羅振玉曰:敦煌乙、丙本、景龍、廣明本均作“卅”。謙之案:景龍作“三十”,敦煌、廣明作“卅”,羅誤校。又室町本亦作“卅”。吳雲曰:“卅,諸本作三十。”是也。玉篇:“卅,先闔切,三十也。”又“輻”字,疑本或作“輹”。易小畜“輿,脫輻”,釋文:“‘輻',本...
  • 9924
《老子校释》第二十二章
  • 《老子校释》第二十二章

  • 曲則全,枉則正;嚴可均曰:“枉則正”,傅奕與此同,諸本作“則直”。謙之案:遂州本、館本、范應元本均作“正”。範曰:“‘正'字,王弼同古本,一作‘直'。”武內義雄曰:“景、遂二本‘直'作‘正',與淮南子道應訓所引合。”今案道應訓引上二句作“直”,武內誤校。又案“曲則全”即莊子...
  • 15827
《老子校释》第四十九章
  • 《老子校释》第四十九章

  • 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謙之案:各本“無”下均有“常”字,敦煌本、顧歡本無。又北堂書鈔七引“姓”下無“心”字,御覽四百一引“姓”下有“之”字。案此言聖人不師心自用,唯以百姓之心為心而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嚴可均曰:“得善...
  • 9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