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经典诗词鉴赏 >诗词集 >

邵谒的诗词《金谷园怀古》赏析

邵谒的诗词《金谷园怀古》赏析

《金谷园怀古》

邵谒的诗词《金谷园怀古》赏析

唐•邵谒

在富莫骄奢,骄奢多自亡。

为女莫骋容,骋容多自伤。

如何金谷园,郁郁椒兰房。

昨夜绮罗列,今日池馆荒。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馀香。

美人抱义死,千载名犹彰。

娇歌无遗音,明月留清光。

浮云易改色,衰草难重芳。

不学韩侯妇,衔冤报宋王。

【赏析】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馀香”二句,以青竹至死而竹节不变,落红坠地而余香犹存,比喻仁人志士至死不渝的高尚气节。竹子坚贞,有宁折不弯的骨气,它挺拔刚劲,四季青翠,虚心有节,为那些宁折不弯之人所喜爱。落红满地,虽混于泥土,却不改其幽香,正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正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此二句借物性以喻人理,体现出诗人自己的品格与追求。现可用来赞美一个人具有坚贞不移的品性、高贵美好的德行;也可用以追悼为正义、和平、真善美而献身的英雄烈士,赞美其斯人虽逝,风骨永存。

扩展阅读:邵谒的人物生平

少为县厅吏。有客仓猝至,令怒其不搘床迎待,逐去之。谒遂截髻挂县门上,发愤读书。隐居离县十余里之某湖,环室皆水。平居如里中未冠儿,鬅髺野服。遂工于诗。累应举,年三十,犹未得第。咸通七年,(公元866年)至京师,为国子生。时温庭筠为主试,颇悯寒苦,乃榜谒诗30首,广为誉扬。释褐后赴官,不知所终。谒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晚唐时期,邵谒在翁源县衙任小吏。一日,有客至,县令指使其铺床接待,邵谒不应,县令怒而斥之,邵谒不服,奋然拔刀截其发悬于县门,并发誓曰:“学苛不成有于发”,之后匆匆离去。邵后来到罗江水(即今翁江)河心小岛上隐居攻读,苦读三年,学业大进,于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赴长安入国子监,得诗人温庭筠赏识并力举,诗名大振,后登进士第。邵谒有诗32首选入《全唐诗》。温庭筠称其诗“识略精微,堪裨教化,声词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明代进士黄佐赞邵谒曰:“五岭以南,当开元盛时,以诗文鸣者,独谒与曲江公(张九龄)巍然并存。”后来为何邵谒默默无闻?想必是其诗多抨击时事,敢为被压迫者鸣不平,故不得当政者的赏识。如邵谒诗《岁丰》曰:“皇天降丰年,本忧贫士食,贫士无粮畴,安能得稼穑。工佣输富家,日落长太息。为供豪者粮,设尽匹夫力。天地莫施恩,施恩强者得。”另有《自叹》、《寒女行》等篇,都反映了他的疾世的思想。

扩展阅读:人物影响

温庭筠称其诗“识略精微,堪裨教化,声词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黄佐则赞邵谒曰:“五岭以南,当开元盛时,以诗文鸣者,独谒与曲江公(张九龄)巍然并存。”

邵谒自咸通八年离开家乡后,一直未再归故里,然而家乡人一直怀念他。相传有一年乡里人降巫,巫公自称邵先辈回来了,念诗一首:“青山山下少年郎,失意当年别故乡。惆怅不堪回首处,隔溪遥见旧书堂。”

从那以后,翁源百姓便把他当作神化了的先辈,在书堂石旁建造庙宇供奉。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翁源县知县朱景运特意将邵谒塑像移置堂前正座,并提一联曰:“青山半壁疑黑髻;明月中流尚读书。”

邵谒的数十篇诗今犹在,虽然,在整个唐朝收进《全唐诗》的有近五万首诗,诗人多达二千多人,邵谒及其诗作只能算是满天星斗中一颗闪亮的星星。但是,从现仅存的诗作中可以看到,早在唐代,粤北偏僻客家山村里出了一位勇于正视现实,敢于抨击统治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是难能可贵的。

如今,书堂石的古墙屋迹仍然存在。石山附近,青山对峙,草木丛生。翁江河流经书堂石山脚,一泻而下,数里之内犹可闻哗哗水声,宛如阵阵读书声,又似“日暮啼鹧鸪,芳草萋萋绿。缅想古贤迹,为鼓琴一曲”。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jingdianshi/shiciji/edj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