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经典诗词鉴赏 >诗词集 >

杜甫的爱国诗词《哀江头》阅读

杜甫的爱国诗词《哀江头》阅读

《哀江头》

杜甫的爱国诗词《哀江头》阅读

唐•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赏析】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两句写景抒情,景是曲江春景,情是国破家亡的怨恨。曲江本来是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每至春天,“曲江翠幕排银牓”,“拂水低回舞袖翻”,有说不尽的繁华,数不尽的风流。如今呢?作者再游曲江的反应是“少陵野老吞声哭”,他忍不住呜咽,不敢放声大哭。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可见相见。作者看到的景象是“江头宫殿锁千门”,宫殿的千门万户都被紧锁,哪里还有翠幕与翻飞的舞袖呢?真是人事全非啊。“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表明了昔日的繁华;“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萧条构成了今昔对比。既然这里已经如此荒凉,没有游人来欣赏了,如果草木有情,得知国家沦陷,应该也不会绿了吧。可是草木无知,它们还是绿了,作者忍不住责问:“细柳新蒲为谁绿?”作者的心情是伤痛的,可是眼前的景物却被描写的十分美丽。鲜嫩柔软的柳条依旧在风中飘荡,水中的芦苇新鲜嫩绿,充满勃勃生机。作者不禁质问:那嫩绿的柳条,新生的蒲苇,你们长得如此美丽,没有人前来欣赏,你们为何还要这么翠绿?既然国家都已经破亡了,人世不幸,自然界也应该不幸,可是那些草木却视而不见,当真是无情之至啊。“为谁绿”三字情感色彩极浓,以乐景反衬哀恸。作者杜甫是感性与理性兼长的诗人,从诗的前几句就可以看出来。

以上四句写的都是悲哀,到“忆昔”句忽然一转,写的是唐朝从前的盛世;从“明眸”句以下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诗人流露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当他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时候,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全篇表现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词成就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杜甫律诗的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扩展阅读:杜甫的后世影响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在世时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jingdianshi/shiciji/6e7n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