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作文 >

诸葛亮作文(15篇)

诸葛亮作文(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诸葛亮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诸葛亮作文(15篇)

诸葛亮作文1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很多有名的人物,有林则徐,包文正,蔺相如……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滔滔不绝的说出一大堆。但是在这么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智慧,他的忠诚,简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丞相忠贞不渝地辅佐了刘氏父子两代皇帝。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羽扇纶巾谈笑间,诸葛亮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闪光的瓦砾,虽然他在这条大河中微乎其微,但是他辅佐刘备登上皇位,他的谋略让敌军胆颤三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大战中,若不是他的谋略,杜牧的这句诗或许就会成为事实。度夏口,他纵横捭阖,侃侃而谈,在东吴诸儒的诘问中从容答对,游刃有余,终于使张昭等无言以答,说服孙权联刘抗曹;战时缺箭,可他借着闲情,谈笑风声中,带着船队入曹营,而后,满载箭矢的草船又在琴声中悠悠回岸;七星坛上,他手挥宝剑,散发赤脚,巧借东风,令周瑜心服口服,自己也安全脱身。他从容镇定,胸有成竹,他顾全大局,神机妙算,不管是在古人眼中还是在现代人眼里,他都是智慧的象征。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写尽了他的忠诚。在刘备故后,他自觉担起国家重任,辅佐后主刘禅,延续刘家基业。六出祁山出神入化,空城退敌流芳千年,七擒孟获平定南蛮,这一段段佳话,写出了他的智谋,他的胆魄。他感激刘皇叔的知遇之恩,更忘不了主公的“吾子可辅则辅,若不可,汝可自立益州之主”临终嘱托,于是,他南征北战,奋斗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忠诚的誓言。

只可惜,“星落秋风五丈原”,最终他也没有恢复汉室之隆,但是他已经尽力!他眼前又回闪出刘备三顾茅庐的情景,与主公笑谈隆中对的那一幕幕……

诸葛孔明的一生是闪亮的,他把中国这条历史长河点缀得更加璀璨!我最喜欢他——诸葛亮!

诸葛亮作文2

诸葛亮:最聪明的预言家

事绩:预言魏延有反骨自己命到期

诸葛亮不仅智慧过人,而且善于分析骨相,据说通过分析魏延的骨相预言魏延日后必反,结果,不出所料,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谋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当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击败曹操之后,曹操的势力开始北撤,刘备顺势占领了荆州,作为裨将的魏延在长沙杀了太守韩玄,并救了黄忠之后,前来投奔刘备,刘备大喜,诸葛亮却大怒,命人拖下去把他给砍了,当时的所有人都很纳闷诸葛军师为何要杀魏延,之间诸葛亮说到,魏延的后脑上长了块反骨,必定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日后必反。所谓“反骨”,也就是“枕骨”,就是后脑勺的头颅骨比较突出,一些人枕骨突起,侧面看他们的头像,就像一个刻意夸张了的问号,按照当时相骨之术的看法,这是一种不吉利的骨相。因为魏延天生反骨,诸葛亮算计日后魏延必反,所以死的时候诸葛亮吩咐了杨仪姜维,如果魏延有不轨的行动,就按照交付给他们的锦囊行事。后来魏延真的造反,让早就在魏延身边当卧底的马岱给杀了。

不过后世也有不少人认为诸葛亮仅仅凭借魏延的长有反骨而认为魏延谋反,未免有点太过于唐突。如果魏延真有反骨,刘备就不会对于魏延这么信任,让他做汉中太守,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就应该不会让他独当一面掌握兵权。后世也有人为魏延不平的,认为魏延投降刘备后,跟随刘备和诸葛亮征战各地。刘备死后,魏延多次参与北伐,在北伐之中魏延屡立奇功。魏延戎马半生,为蜀汉的江山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在死后却要背上谋反的千古骂。不过虽然魏延死的有点冤,平心而论诸葛亮杀掉魏延显然是一个聪明的决策。众所周知,魏延他智勇双全,在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也是不可多得谋士,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心高气傲,论才干,魏延不在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之下。但他的傲慢却仅次于关羽,我们知道,刘备是历史上少见的知人善任的明君,魏延当然俯首帖耳,不会产生二心;刘备死后,诸葛亮当政,魏延更是不会稍有懈怠;而诸葛亮死后,刘禅势必当政,刘禅是一个昏君,诸葛亮之下的众臣资历与魏延相比都是非常的浅,而姜维是诸葛亮信任的接班人。可当年魏延投奔刘备之时,姜维还一个黄毛小子,向诸葛亮提出奇袭子午谷的战略时姜维只不过是天水城一个小小的中郎。纵观当时的蜀营帐下,五虎大将已亡其四,只剩下老迈的赵云。如此目中无人的魏延又怎能对刘禅和姜维等人甘拜下。

诸葛亮作文3

大概所有人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都不禁为诸葛亮误派关羽据守华容道而放走曹操深感遗憾。认为如不是他一遭失算,会省去后来的许多麻烦,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但以我之见,华容道放曹却是诸葛亮有意为之,实属英明之举。

这并非“天方夜谈”,诸葛亮一生谨慎,别的不说,后来一伐中原时,怕遭埋伏而不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由小路取长安之计,宁愿兵出祁山,稳中求进就是最好的例子。要知道诸葛亮极会用人,深知亮极会用人,深知属下性格,当然更清楚云长义气深重知恩必报的脾性,经去华容道貌岸然是绝不会杀了曹操的。如果诸葛亮存必要杀曹操,只需另派赵云或张飞前去,曹操便插翅难飞。他学有那样做,可见别有用意。

有人会问,孙刘两家联合拒曹,赤壁交战之际,作为冤家对头,诸葛亮何以要放掉曹操呢?让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刘备兵不满千,尽占有江夏弹丸之地,就算华容道上杀了曹操,也根本无力一统天下,倒反而给江东孙权以极好的机会,借赤壁之胜,乘胜追击,大占便宜。加之曹操一死,群龙无首,北方已被曹操平定了诸候以及益州刘璋、汉中张鲁、江南孙权等便可乘火打劫,天下必乱!诸候纷纷混战,互相兼并,战事不休,到时候,不仅导致生灵涂炭,诸葛亮也必将成为千古罪人。

而且,如此弱肉强食之争,对实力虚弱的刘备也丝毫无益。如果放其生还,他由于赤壁新败,元气大伤,定要好好修整,伺机报仇;孙权虽胜也因忌惮,必然加紧防范,不敢妄动。这样两大诸候互相牵制,诸葛亮便能大展其才,虎距荆襄,进兵西川,取益州,夺汉中,得三分天下,谋得魏、蜀、吴三足鼎力的局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事实上,诸葛亮确实这样做了,可见他当时就高瞻远瞩,早有图谋,可谓成竹在胸了。

除了战略上的需求之外,诸葛亮之所以要借关羽之手放曹还另有用意。一则可让云长报曹操许昌的知遇之恩,成全其义;二则可使骄傲的关羽心悦诚服,从而提高自己的威望,此真是“一箭双雕,巧计连环”啊! 由此可见,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就是意在放曹,这不仅不失策,而恰恰是运筹帷幄的神机妙算。

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有如此远见卓识,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可真是当之无愧啊!

诸葛亮作文4

我对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这两本书印象最深刻。

《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与崇拜的那就要数诸葛亮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吧!

想必《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这一章大家并不陌生:周瑜借曹操之手杀了曹军水军将领蔡瑁、张允,心中十分得意。但他又担心这件事情骗的了别人,骗不了诸葛亮,于是派鲁肃前去试探。谁知诸葛亮不仅知道蒋干中计、曹操上当的事,还对鲁肃的来意也一清二楚。鲁肃回去如实向周瑜汇报。周瑜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实料事如神,一定要想法杀掉他!

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领商议军情,请诸葛亮也来参加。周瑜在会议上请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之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够了。周瑜心中暗暗高兴,心想诸葛亮这下死定了。

诸葛亮对鲁肃说:“周瑜让我三天之内造十万之箭,分明是想让我死啊,只有你才能救我一命!”诸葛亮让鲁肃帮他准备二十条船,每只船配三十个士兵,船上用青布帷幔掩盖严密,船两边各扎五六百个稻草人。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鲁肃很疑惑。诸葛亮传令让军士把船全力向北岸进发。这时,江上大雾弥漫,仿佛笼罩着一层轻纱。船队悄悄驶进曹军水寨。诸葛亮吩咐把船一字排开,就在船上擂鼓呐喊。鲁肃吓得脸都绿了,忙说:“快停!快停!曹军要是一出来,我们都没命了!”

诸葛亮笑着说:“放心!曹操虽有谋略,但疑心太重。他见如此大雾,担心有伏兵,绝不会轻易出击。”

在说曹军突然听到擂鼓和呐喊声,吓得乱作一团。曹操到江边一看,只见大雾弥漫,什么也看不见,江中长长地一只船队,似有千军万马。曹操说:“不许出击,只用乱箭射击。”于是曹军一万多将士拼命朝江中放箭,江面上万箭齐发,好像一场大雨从天而降。曹军越射越起劲,不一会,船上的稻草人身上插满了密密麻麻得箭。

东方渐渐发亮,浓雾散去,诸葛亮下令开船返回。又让船上士兵齐声呐喊:“谢谢丞相送箭!”曹操这才明白上了当,气得要死。

回去后,鲁肃向周瑜报告此事,周瑜叹息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呀!”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非常敬佩诸葛亮呢?

诸葛亮作文5

话说诸葛亮当军师已经厌烦了,决定走出隆中,到外面的世界散散心。

这一天,坐惯牛车的诸葛亮听到一种新型公车开始运营了,一大早就兴冲冲地来到公车站。等车到站,他好不容易挤走前,一瞧!果然与众不同,坐这公车竟然不用钱,只要把自己带的包提高给司机看一眼,就可以去找位置坐了。

终于轮到了诸葛亮,他摇着鹅毛扇,抬高书袋,对着司机晃了晃,乐呵呵地就径直往里走。司机一把拉住诸葛亮,怒目喊道:“你的卡呢?”

“卡?什么卡?”诸葛亮莫名其妙地望着司机。

旁边的人七嘴八舌地对诸葛亮指指点点,有人说他想坐霸王车,有人说他想蒙混过关,有人说他整一乡下人……从没被人说过什么的诸葛亮,已经从脖子红到头顶,恨不得马上挖个洞钻进去。等他弄明白上车是要出示 “公车年、月卡”时,他匆忙下车,赶紧跑到公车公司办了张年卡。

拿到公车年卡的诸葛亮舒展开笑容,再次向公车站走去……

到站了,诸葛亮一个箭步从车上跳了下来,跟着人流走进了吉之岛。

这里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诸葛亮拍拍抗议了一天的肚子,疾步来到诱人的零食区。“薯片、牛肉干、紫菜……”诸葛亮摇摇鹅毛扇,眼里尽是没营养的零食,“对了,得买瓶红牛,支持国产啊!”很快,购物车里就塞满了食物。

诸葛亮推着购物车心满意足地来到收银台。正当他要掏银子时,发现前面的人都拿着一张卡,交给收银员往一台机器上一刷,就可以走了。他喜出望外,捋着自己长长的胡须,找出公车年卡,不断地点头:“有卡真方便呐!”

轮到诸葛亮了,他洋洋得意地把公车年卡递给收银员。收银员望了眼,笑了笑,说这种卡不能付款。诸葛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好意思地问:“这不都是卡吗?”售货员耐心地解释:“你要去银行办一张银行卡才行。”

诸葛亮气呼呼地直喊:“真烦人!”说完,丢下购物车就离开了吉之岛。

办好银行卡的诸葛亮饿着肚皮,闷闷不乐的回到住宅小区,刚想进去,却发现大门紧锁,旁边贴了张告示“请各住户刷卡进入”。诸葛亮瞪大双眼直跺脚,很不耐烦的拿出银行卡,在刷卡器上过了一下。只听“滴滴”两声,可门就是不开。保安探出脑袋来说:“诸葛先生,请你使用小区业主卡,其它的卡是开不了。”

诸葛亮立马傻了眼,太复杂,太可怕了,为什么这个世界每做一件事情就要一种卡呢?在这世界无卡寸步难行呐!

大费周章才回到家的诸葛亮,迅速收拾好一切,迫不及待地回他的蜀国去了。

诸葛亮作文6

“东汉末年分三国,风火连天战不休”正是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颗明星诞生了,重新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人,将战场变成了谋略展示的舞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人,用思想与谋略,写出了三国新的篇章,诸葛亮是这颗明星,他的人格魅力与斗争精神还有雄才大略贯穿了三国--这个时期的每一部分。

诸葛亮本是一介平民,他素有大志,刘备的求贤若渴让诸葛亮离开了草庐,是他悬崖勒马,使刘备的事业出现了转机,是他点燃了刘备心目中“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是他的“隆中对策”为三国打开了新的战局。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他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他严以律己,从不文过饰非,街亭失守以后,作为一名军师,他自贬三等,因为诸葛亮的“达则廉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使他成为了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的表率,正因为他的高尚品格,使其才能“以德服人”,统一将士的思想。刘备临终时嘱咐诸葛亮,刘禅“苟不可辅,公可取之”则更好地证明了他的高尚人格,诸葛亮坚贞不渝,他深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愿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尽忠刘备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坚定自己的信念,带着希望北伐中原,力图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他挽回了汉室倾颓的结局,不仅是时机好,也不仅是实力强,而是诸葛亮战斗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诸葛亮在刘备病死白帝城以后,深入不毛之地,平定南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力图兴复汉室,是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后来,他对先帝临终前遗给诸葛亮的使命未完的抱怨与无限惆怅,强烈震撼人们的心,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智慧点燃了刘备心中的希望,是他的足智多谋给“兴复汉室”带来了一线曙光……诸葛亮提出的联吴抗曹,被历史证明是三国的高潮,正因为这条战略才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的智慧不同于曹操的智慧,后者是奸诈、耍弄权术的阴谋诡计;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于周瑜的智慧,后者是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小人计谋;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于司马懿的智慧,后者是多疑的君子计谋。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是智慧的榜样、甚至诸葛亮是智慧的结体!

诸葛亮的一生中,用他自己的人格与理想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完美的诠释,同时,用自己的使命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句号,尽管他的使命没有完成,但是他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是将智慧与高尚品格于一身的人格典范。

诸葛亮作文7

山清水秀的卧龙岗雾气环绕,音韵和谐。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你搭建了几间茅屋,背倚青山,面临绿水。你有时头戴青巾,身着布衣,躬耕垄亩;你有时抚琴吟诗;你更多的时间把注意力扎进诸子百家中,研习着天地风云,创制着手工技艺……我们看到,在你诸多才艺的结构中,一种擅长解剖自然科学密码的聪明才智渐渐凸显出来!

如果有人要将这时的你称之为自然科学家的苗子,也不无根据。

但你生不逢时。东汉末年,汉室的一统天下,在黄巾大起义的呐喊声中,在诸侯相互兼并,争夺的烽烟之中摇摇欲坠,分崩离析;动荡的气流协带着建工立业、光宗耀祖、青史留名的世风横流中原,蔓延神州。接着我们看到,你在向纵深破译自然科学的密码之时,这种能量巨大的世风向你袭来,吹进了你的脑门,吹进了你的心脏,进入了你的每一根神经。经过一阵战栗之后,你的感官发生了错觉,灵魂出现了变异。于是,你把志趣从自然科学的领域中连根拔出,开始一边研究兵家战术、治国权谋,一边全面收集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纷争变化的信息。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善于用兵,通晓政道,而且对时局了如指掌之时,你就自比前朝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乐毅,甚至姜尚、张良。身上放射出了一种“可安天下”的“王佐”之气。为了产生更大的影响,你还为自己设计了一幅名叫“卧龙”的形象广告。

我们看到,你的“卧龙”形象通过朋友的口碑,不胫而走,四处传扬其手法就像一个商人,将自己的珠宝摊放在闹市中炫耀一样。但你与那些急功近利的商人的售货方式不同:你从不向权贵们伸手去讨价还价。你的意图非常明显——你不效仿毛遂自荐,而是要在原地待价而诂,既保护“卧龙”的形象的尊严,又保住“王佐”之气的价值。不知是你的方式恰到好处,还是你的运气太好,不久,你的“王佐”之气就被志在复兴汉室而又兵微将寡的皇叔刘备嗅到。当他三次捧着“先生”的帽子进入你的茅屋之时,你便敞开了自己虚掩的心扉——你对刘备表示:“感激知恩之遇,誓为复兴汉室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这样,你告别了躬耕垄亩、破译自然科学密码的岁月,踏上了烽火连年、哀鸿遍野的征途!

诸葛亮作文8

提起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同时,人们也知道周瑜气量狭窄、不能容人,以至于英年早逝。“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广为流传,然而这一切都是出自罗贯中小说的文笔,历史上的二人真是如此吗?就《三国演义》来说吧,周瑜身为东吴大都督,统领吴国兵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下的许多将领如:黄盖、程普、韩当等,都是跟随过孙坚出生入死的老将,如他真无才能无胸襟,岂能服众?《三国演义》中第一个不服他的便是程普,可周瑜不但不气恼,不报复,反而恭敬有加,气度非凡,使程普在自传中写下了:与公瑾交,如饮佳酿,不觉令人陶醉……诸葛亮对降将魏延早有成见,平时不重用他,后来在数次伐魏战中也不听他的计策,足见他把私人偏见看得比国家大事还重,以至“统一大业”的高远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两人斗智的最高巅峰,别的不说,就说周瑜的美人计吧,刘备入赘东吴周瑜想借此机会软困,可每次使出的计谋均被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所破,人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前提是必须有了政策,才能产生对策,而人家诸葛亮却是在连周瑜还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政策是什么内容的情况下,他的对策就已经出来了,也许诸葛亮真能神机妙算吧,那么后来的挥泪斩马谡,火烧连营七百里,以及走麦城却和他的神机妙算甚不吻合呀!

鲁迅曾说过:“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难道他真是妖人?再看他的军事才能:周瑜二十岁便跟随孙策统兵打仗,三年内出兵帮孙策攻下了十余个县,孙策死后,周瑜更是重担在挑,重权在握,他先讨伐邓龙,击败来犯的曹操,攻下了南郡、夷陵后在征讨西川途中不幸病故…诸葛亮出山时二十六岁,初期,刘备得他并非是如鱼得水,而是节节败退。赤壁战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助下羽翼渐渐丰满,刘备称帝,封诸葛亮为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使后人对他的评价,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诸葛亮亲自率兵连年伐魏,却徒劳无功,最后还被司马懿拖死军中…光阴荏苒,眨眼瞬间,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长河起伏变幻,有的人被埋没了真面目,有的人被升华了真形象,有的人被霉变或发酵了其功绩,而史册则永远是斩新的,洁白的,永远,永远都是……

诸葛亮作文9

昨晚,我躺在床上,透过窗户看着美丽的夜晚。过了一会儿,我睡着了。

暮色中,我看到自己正坐在一个旧帐篷里,面前放着几本古竹书。《四宝斋》完成,左右各有18件兵器。再看看自己,穿着衬衫,带着一把剑,戴着护心器。然后我试图站起来,但我发现我的手放在膝盖上。这时我想:我可能是古代三国的刘备。我正纳闷时,一个人从帐篷外面进来了。他长得像红枣,戴着官帽,穿着绿袍,手里拿着一把120公斤重的青龙偃月刀。他说:“兄弟,现在曹贼是当代人,一只手遮天。今遣夏、曹洪为先锋,周泰、为副将,司马迁为军师,引兵四万,杀新野。他生气了。正在这时,另一个人闯了进来,却见他身形巨大,浓眉大眼,手里拿着一把150斤八尺的钢矛,用雷鸣般的声音对我说:“哥哥还给了我五千人马,要我切断曹贼的后路!“这时,我终于明白,这是三国时期。前两将是关羽、关云长、张飞,与刘备桃园结义的三兄弟中的张翼德,我是刘备、刘玄德。

明白这一切后,我用古人的口吻告诉关羽、张飞:“这件事……突然想到一件事,觉得不应该这么冲动,因为这里不是我家,是三国,要小心。所以我说:“这件事很重要,不能草率。你应该去请教诸葛军师。”然后跑来跑去(因为不知道诸葛亮在哪个帐篷里),最后在一个帐篷里找到了正在看军书的诸葛亮。我看到他长得像皇冠玉,有八英尺高。他拿着孔雀羽毛扇说:“将军,什么事?”吾曰:“今曹贼遣夏、曹洪为先锋,周泰、为副将,司徒移为军师。他正率领4万兵马杀新野。军师有什么高明的办法可以破敌?”诸葛亮说:“让关云长带领一千人埋伏在玉山右边的森林里。敌人来了,就让他去看看南方的火烧敌人的粮食和草。”张飞领兵一千,埋伏在山后密林中。当他看到南方的大火时,他放火烧了王波市原来囤积的粮食和草;连合,刘封引五百军,守在博望坡后,待至初更,见曹军来时放火;并从樊城召回赵云为前锋与曹兵作战,只输不赢。“我照诸葛亮说的做了。只见曹兵长夏侯元与赵云交战,赵云诈败。然而,他遭到伏击,烧掉了大部分干草。赵云回军杀了他,杀了个大败,杀了四万多人,只有四百人逃回。

我们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每个人都笑了。突然觉得天旋地转,好像什么都没了。我醒了。原来是梦。虽然梦已经消失了,但我仍然记得很清楚。这次神奇的梦幻之旅让我知道,我不能鲁莽冲动地做事,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诸葛亮作文10

《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中有几处写到了诸葛亮的哭与笑,颇令人深思。

周瑜三十六岁,在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数声长叹之后,终命巴丘。书中写到:“却说孔明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孙刘联盟损一大将,于曹操有利,按情理,诸葛亮应该悲才是,应该哭才对,可是,他笑了。这一笑,耐人寻味。

按下来的情节就是著名的卧龙吊孝了。诸葛亮跪读的祭文中,最令人肉麻的几句话是:“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他不仅这样读,还辅之以“伏地大哭”的动作和“泪如泉涌”“哀恸不已”的表情。他的这一番表演,不仅迷惑了东吴众将相,还打动了周瑜的接班人鲁肃。以至于众人都认为周瑜与诸葛亮不睦是假的,鲁肃认为诸葛亮多情,“公瑾量窄,自取死尔。”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哭,是真哭还是假哭呢?这是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以为,他之所以要到江东去吊孝,目的是就为了给自己正名——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自己和周瑜的关系是好的。主张孙刘联盟对抗曹操,自己是真心实意的。周瑜的死,是周瑜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他的哭,与其说是在吊孝,还不如说是在表演。

说他在表演是有根据的。孔明表演完毕,酒饱饭足之后,准备回去见刘备。不想,他明欺东吴无人的举动被庞统先生一语道破。面对这位洞察一切的智者,孔明自知瞒不下去了,“亦大笑”。他的这一番笑,和在荆州夜观天文之后的笑遥相呼应:前面的笑,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强有力的竟争对手被自己干掉之后的狂喜,而后一个笑,则是小算盘被人识破之后的厚颜无耻。

总之,这一回中孔明的一哭两笑,彻底地暴露了他冷酷无情、装腔作势、自作聪明的政客嘴脸。

诸葛亮如此的对死者不敬,他自己最后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也就不值得人同情了。

《弟子规》语云: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诸葛亮不可能穿越到清朝,所以,他至死,也不会明白这个理儿。

后人读《三国》,总以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但我从吊孝这一出戏中,看出的只有奸巧。

如果我们弘扬国粹,是断不应该让孩子们学这些的。这就是新课标将《三国演义》放在高三时才让孩子们必读的原因所在吧。这样的书读早了,读多了,是真的可以“蔽聪明,坏心志”的。

所以,对于《三国》,我们也要讲“拿来主义”。

诸葛亮作文11

行路,走到一个高爽之地,必然会驻足停步,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极目远望。这时候,只觉得天地特别开阔又特别亲近,自己也变得器宇轩昂。

前面还有一个高爽之地,远远看去云蒸霞蔚,很想快速抵达,但是,低头一看,中间隔着一片丛林。丛林间一定有大量丘壑、沼泽、烟瘴、虎啸、狼嚎吧?让人心生畏怯。然而,对于勇敢的行路者来说,这反而是最想深入的地方。不仅仅是为了穿越它而抵达另一个高爽之地,它本身就蕴藏着无限美丽。

我很想借着这种旅行感受,来说一说历史。

汉代和唐代显然都是历史的高爽之地。我们有时喜欢把中华文明说成是“汉唐文明”,实在是声势夺人。但是,不要忘了,在汉代和唐代这两个历史高爽地之间,也夹着一个历史的丛林地带,那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这个历史的丛林地带,没有天高地阔的一致,没有俯瞰一切的开朗,处处都是混乱和争逐,时时都是逃奔和死亡。每一个角落都是一重权谋,每一个身影都是一串故事。然而,即便把这一切乱象加在一起,也并不令人沮丧。因为,乱象的缝隙间还有一些闪闪烁烁的图景。你看——何处麻袍一闪,年长的华佗还在行医;夜间炉火点点,炼丹师葛洪分明已经成为一位杰出的原始化学家;中原飘来啸吟,这是“竹林七贤”在清谈和饮酒;南方也笑声隐隐,那是王羲之和朋友们在聚会,眼间《兰亭序》墨色淋漓;大画家顾恺之的《女使箴图》刚刚画完,数学家祖冲之已经造出了指南车、编出了《大明历》、算出了圆周率,而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则正好写了一半……

正是这一切,让我们喜欢上了那个乱世。

文化在乱世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魅力。它不再纯净,而总是以黑暗为背景,以邪恶为邻居,以不安为表情。大多正邪相生、黑白相间,甚至像波德莱尔所说的,是“恶之花”。

再也没有比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丛林地带,更能体现这种文化魅力的了。

说到这里,我们的目光已经瞟向云霭底下那个被人褒贬不一的权势门庭。

一个父亲,两个儿子,丛林边的那一家。

曹家。

诸葛亮作文12

诸葛亮忠勤智勇,不贪财色,原本应是得道多助,却是少有朋友。往往是他以一人之智苦撑危局,累死五丈原却未见他人能全力延续他的事业。三国鼎立,蜀汉先亡,且速亡于诸葛亮死后仅二十余年。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友。

是否是诸葛亮太聪明了,观人皆不可用,致使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呢?是亦不是。诸葛亮的确才智过人,最早发现天下三分之可能,并定下东联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天下三分大战略确定下来,就要看战术实施水平了。诸葛亮人格缺陷或操盘能力,或许在出山之前就显露出来,可惜刘备求贤心切,未加防备。诸葛亮16岁丧父后,从山东迁居襄阳,十余年间,迅速从荆襄一带享有盛名,可见其抱负与雄心。但其欲出仕而又躲闪,扬才学而又矜持,似有不洒脱之嫌。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不见真人,第三次这后生佯装大睡不醒,有意考量刘关张三人诚意,就有些较劲了。刘备拱立草堂阶下,见先生仰卧于几席之上。

立久不见动静,张飞大怒,嚷着要放火烧草房。张飞乃是一声怒吼破敌胆的猛将,嗓门之大可想而知,这番动静孔明焉能不觉?先生翻身双睡,乃是再与刘关张较劲。又过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呤一诗必是全醒吧,再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再激刘关张。孔明就是这等做派,而这等恃才傲人的做派伴随一生。为打压傲慢的关羽,孔明激其立下军令状,带后守华容道,料其必定释放曹操,使其有大过而恕其罪以服关羽之心。文武不知自古有之,蔺相如忍让才有真正的将相和。孔明弃蜀汉集团的巨大利益以显个人才智,看来,孔明在别人对他服不服气的问题上很较真。东吴是蜀汉战略盟友,盟友间有合作有矛盾属正常。

周瑜使美人计欲扣留刘备,刘备依孔明之计逃出孙吴便是胜利,而孔明得胜之后令众军士齐声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便是显摆才气,胜之不武。此后,孔明三气周瑜致其死。气死周瑜后孔明又假意吊丧,真是欺负东吴无人。吴蜀之怨从此成了死结,后来东吴坐视蜀亡而不救,或始于此。一个人若强到是他人为玩物,谁还跟你玩?

诸葛亮作文13

最近,我迷上了读《三国》,学习之余,哪怕再忙,我也要忙里偷闲、见缝插针,捧起这本名著,沉浸在一千多年前三国的传说之中。

虽然,厚厚的《三国演义》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物,但我认为整个一部演义,仿佛是为诸葛亮一个人所写。因为他就像一个神,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关于他的故事,贯穿了整个一本书,随手一拈,像什么草船借箭呀、空城退敌呀、七擒七纵孟获呀,数不胜数。

我们先来说一说空城退敌的故事吧。当时由于马谡在街亭失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司马懿大军直指诸葛亮所在的城池,诸葛亮却巧妙地使用空城计。按理说,没有智慧的人这个时候,一定只能仓促迎战或弃城逃走,结果当然是全军覆没、城池失守。然而,诸葛亮却不同,面对敌军压境,他从容应对,镇定自若地在城楼上弹琴,还大开城门,命人装扮成百姓打扫卫生。这不禁引起了司马懿的怀疑,使他不敢妄动,最后撤军而走,从而使诸葛亮兵不厌诈的智慧,得到了尽情的展现。

再来说说草船借箭的典故吧。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前去江东,曹操进兵三江口,被周瑜大败。周瑜令诸葛亮三日内造10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乘夜黑、借东风,硬是找曹军"借"来了10万支箭。同理,如果没有智慧的人,我想一定是每天加班加点,夜晚不睡觉,埋头苦干,这样不仅自己累,还不见得能完成得了任务。诸葛亮却巧借外力,让对手曹军拱手将箭送给自己,可见他有多聪明啊。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七擒七纵孟获。诸葛亮北伐期间,蜀国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头领孟获,率领部下奋力反抗。没有智慧的人,我想大概只会使用武力强迫对方臣服,但这种方式一定不会长久。而诸葛亮却采取"攻心术",七擒七纵,让孟获心服口服。这样的服从才能真正维持的久远。

于是我就想,我们平常做人做事,何尝又不需要智慧呢?面对困难,我们从容不迫,镇定自若;面对学习,我们不仅要苦干,还要巧干,只有这样,才会节省时间,获得成功。对了,我还想对所有的爸爸妈妈们说一句,当遇到孩子不听话时,可不可以不要非用强制的手段,让他被迫的服从,为什么就不能采取一些令人感动的方式,让他自愿接受呢?

诸葛亮作文14

“哒哒哒,哒哒哒……”马车在凹凸不平的路上缓慢的行驶,我端坐在马车里,怀揣着《三十六计》和《梁父吟》,手里拿着诸葛亮先生同款的鹅毛扇轻轻地扇着,借以缓解我此时心里的紧张和期待。没错,我现在正是在去往我仰慕已久的诸葛亮先生茅庐的路上,那天当我收到诸葛先生的飞鸽传书,约我去他家的时候,我心里就再也没有平静过,那可是我的人生偶像啊,如果顺利的话,我真的很想拜他为师。

一个时辰过去了,终于抵达隆中山畔后坡的茅庐前,我放眼望去,茅庐呈六角形,修建的简朴整洁,亭中上刻有苍劲端庄的两个大字“草庐”,我脑海里突然闪过一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概只有像诸葛先生这样聪明睿智的人才能有如此的境界。我再次整了整了衣冠,深呼吸一口气,大步向前,“咚咚咚”敲了三下,门“吱”地一声打开了,一个古灵精怪的小书童打开了门,把我引进了茅庐。

我双手抱拳鞠躬拜见诸葛先生:“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属学生之幸事。”

诸葛先生摇着手中的鹅毛扇,细细地打量我,或许他已知我此行的目的,于是让书童引我入座并说道:“世人皆知我投奔了刘备,刘备弃新野走樊城,无容身之地,此事,你有何见解。”

我想了想答道:“虽然暂时有些困难,但刘备对战士对百姓非常好,水能覆舟也能载舟,总会有东山再起时”。

诸葛先生听了没有说什么,我心中不由得忐忑不安。

接着先生带我参观了他的书房,途中还考了我对当下天下一分为三的理解及看法,我认真地参观,小心翼翼地作答,并送上了我带着的藏书。

很快,就到了傍晚时分,我拜别了诸葛先生,转身离去,快到门口时,突然,背后传来了先生的声音:“等一下,过三天你再来我这,我见你略有些小聪明,暂时收你为徒。”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可以,我真的可以拜诸葛亮先生为师,我激动的转身:“谢谢先生,我一定会准时到,一定会跟您好好学习,不辱没师名。”

就这样,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访,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去,这一趟茅庐之行真是太入我心了!

诸葛亮作文15

你读过《出师表》吗?你听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吗?你领略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魄吗?那你一定认识诸葛亮吧!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才学,够让你羡慕的吧!

我趴在做桌上,幻想着我与诸葛先生交往的情节。突然,书桌上的镜子发出一阵金光,我便晕了过去。

“小姑娘,小姑娘!”一个男人,摇着羽毛扇轻轻的叫我。我睁开眼睛。羽毛扇?莫非此人是诸葛亮?“不知先生大名是?”我小心翼翼的问道。“哦,吾冒失了,竟忘了自我介绍,本人姓诸葛,名亮,汝可唤吾孔明。”真是诸葛亮!我大惊,不禁咽了咽口水。诸葛先生也没理会我,径直走向书桌,皱着眉头,苦苦思考起来。“先生,您正为何事愁心呢?”我冒昧的问道。“这几日,不知谁走漏了风声,周瑜正想法子要灭了我呢!”诸葛亮抬抬头,似乎在观察星象。这不会就是草船借箭的原因吧,周瑜这个小人,嫉妒别人的才能竟能做出这种事来。我恨的牙痒痒,便把周瑜会怎么做先告诉了他。哈,这都在现实生活中是我爱看《三国演义》的好处哇。

果不其然,诸葛先生真的被周瑜唤去了,他让诸葛先生十日内造好十万支箭,还偷偷让下面的人不要供应材料给他。可诸葛先生便言三日便够。还立下军令状。看来,先生对此事早就成竹在胸了。怪不得他这几日总望着星空,手也不停的计算着什么。

三日后,周瑜来“收货”,你可以想象,他的嘴张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塞个鸵鸟蛋兴许都没问题。周瑜也只好自叹不如了。

我深深地为先生的才智所折服,睿智,兴许一辈子我们都学不来。我望着他的背影,由生一种敬慕之情。

我想,我该回去了,诸葛先生握着我的手,反复嘱咐着要我好好学习。然后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我揉揉眼,发现妈妈正扬着巴掌站在桌边:“写作业都能睡着,瞧瞧你那懒虫样,活像你爸!”我咧嘴笑,这架势把妈吓了一跳,我也没多理会,捧起书,回味着诸葛先生的话。满怀欣喜投入在学习当中。

诸葛亮,真希望你做我的朋友。你的事迹,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奋发向上。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zuowen/oglx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