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作文 >

【推荐】诸葛亮作文

【推荐】诸葛亮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诸葛亮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诸葛亮作文

诸葛亮作文1

英才之众,莫盛于三国:三国英才,莫过于诸葛。

在这群雄并起、战火连天的时代,你如一条伏龙高卧于卧龙冈之上,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审度着天下大势,未出茅庐便已知天下三分。我知道,你并非苟全性命于乱世,你是在等待一位仁君,等待一个时机,因为你有自己的高尚追求和远大抱负。

于是,你等到了刘备。初出茅庐的你面对着无数的轻视和讥讽,空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无法一展身手。终于,你迎来了博望坡之战。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你安然自若,井井有条地布置着对敌良策,一把大火烧得曹军片甲不留。初试身手便大捷而归,你却一笑了之。我知道,对你来说,这不过是雕虫小技,你的抱负是成霸业、兴汉室。

曹操率兵百万顺江而下,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你前往东吴欲结成孙刘联盟,共拒曹贼。走进东吴的.大殿,面对群臣的侮辱、鄙视和挑衅,你仍然面不改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厉声呵斥着他们的贪生怕死、胆小如鼠。以寡敌众,舌战群儒,你那尖锐的目光和激烈的言辞,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进他们的胸膛。你挥舞着手中的羽扇,泰然自若,众人不觉一惊,面面相觑,尽皆失色,无言以对。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你再也不是一个小小的谋士,如今的你已是蜀汉的丞相。身居高位的你仍然一丝不苟,事无大小,都亲自主持。你是治国之能臣,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正因为你这样公正严明地依法治国,才使得吏治清明,两川人民,才祈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举国上下,无不称道。

先主的逝世无疑是对你的沉重打击,已年过半百的你,为了完成先主遗命,毅然决定挥师北上,平定中原,临走前只留下一篇感人肺腑的《出师表》。你通天文,识地理,知奇门,晓阴阳,看阵图,明兵事。这时的你,终于可以大展军事才能:在安定,你智取三城;在祁山,你骂死王朗;在西城,你以空城吓退司马懿……六伐中原,鞠躬尽瘁,一心只为匡扶汉室。你终于盼来了上方谷之战,眼看胜利在望,怎奈天降大雨,只能仰天长啸:“苍天助曹不助汉哪!”

此情此景,何等悲壮!呕心沥血几十年,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年躬耕南阳、意气风发的少年,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隆中的远大理想,也随之破灭。你带着无限的悲哀、痛苦、愤恨和无奈,永远地离开了。好一个“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好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几千年来,你倍受景仰,你的智,你的忠,你的义,将永驻我心。

文已至此,吾已潸然泪下——孔明啊,“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共存盛德,应叹古今无!”惜哉,惜哉!

诸葛亮作文2

千年的古风未老,氤氲出一双睿智的眼,诉说着他的情,他的志……

——题记

江山如画,左右了古今多少豪杰。犹记天下三分,他一双锐利的眼,洞悉了一切。自信如他,一抹英气由眉间漾开,指点着天下江山……

卧一间草庐,品一杯清茗,躲避乱世,抑或是在苍茫人海中等待知遇知己。依稀望见刘皇叔时,他那平淡如水的眸子,霎时似若有了星光点点,直觉告诉他,这便是一生都要追随的人。面对皇叔的真挚、虔诚,不免心生一丝犹怜,一缕感动,一份坚定,羽扇轻摇,淹尽了眸中的百感交集。他的瞳仁,像碧蓝的湖水般,深邃而平静,令人永远捉摸不透;最终的坚定,恰似阳光洒满了湖波点点,从此,三顾频烦天下计。

卧龙先生,你的眼睛告诉我,你感念三顾之诚,你无悔,无悔走出这个田园。

江畔,雾弥漫。江水间,徘徊着战鼓的`铿锵。江岸上,灯火通明,万箭齐发。他着一身青衫,执一把羽扇,持一杯美酒,言笑晏晏间,早已借的数十万箭,那响彻天寰的“谢将年箭”,荡漾了对手多少的自信与倨傲!黑夜,浓雾,他的眸子,似璀璨的星,虽然无奇,却装点了天空,无尽的英明与智慧,尽敛其间。

孔明先生,你的眼睛告诉我,你的志向,你要成就一番伟业。

弹一曲古筝,饮一壶浊酒,慵散地坐子危城之间,谈笑风生中,眼望面前十分雄兵,眸中,仍旧是平淡如水,波澜不惊,更添了几分自信,几分得意。嘴角略微勾起的一条孤痕,此时恰恰幻化作一把无形的利剑,将对手的来势汹汹,刺得体无完肤,任再多十万精兵,也不能震动这座空城半分。有谁曾望见那平静如湖水的眸中。多了一份释然,一份从容,恰似一颗小石子打入水中,漾起阵阵绿的涟漪。

诸葛丞相,你的眼睛告诉我,你的无奈,你无奈七年北伐,终不能踏入中原半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双睫微垂,神色黯淡,清泪潸然而下,浸染了满卷斑驳。此时,他的双眸中,万分纠结:先主的崩,天下的鼎立,臣子的无奈,出师与否的进退两难,令人顿生万般感触。想起先主的恩惠,他的双眸顿时放出了光芒,坚定,再坚定,一颗炽热的心,挥动三军,为攮除奸凶,兴复汉室,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知在风餐夜宿的红军途中,在月明星稀的中秋之夜,遥望蜀川大地,眼中是期盼,还是惆怅,最终都付之于一声心酸的叹息。

有谁曾见七擒七纵的欣赏与渴望?

有谁曾见挥泪斩马谡的无奈与恼恨?

有谁曾见六出祁山的睿智与叹息?

秋风吹打着梧桐,亮如明昼的营帐中,他的双眸依旧不减少年时的英智,自知大势已去,那双眸竟没有丝毫的痛苦与生死的忧伤,在一生的最后一刻,他有哪一分打算是为了自己?朝思暮想,殚精竭虑的是刘阿斗的江山,是纸醉金迷,笙歌燕舞的刘阿斗啊!抑或是,先主的知遇之恩,点燃了他一生迈往终点的明灯。

这就是爱国主义的真谛。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抬望眼,他的眸中依旧似湖水般平静,波澜不惊……

诸葛亮作文3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然有神仙之概。”他手摇羽扇,缓缓走来,月光撒落于他的眉眼之间,清明而透亮,浑然见“有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的孤傲。然而,手挥羽扇谈笑风生之间,千军万马灰飞烟灭。恍然之间,我读懂了诸葛亮。

在才智上,我读懂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与学富五车。在我的印像里,他富有传奇色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满腹经纶,饱读诗书。未出隆中,他一番宏论谈尽天下三分之势,初露锋芒,令刘备露出惊慕之色。火烧曹营,又助刘备于赤壁中大败曹操。奉命入川,直激黄忠,斩杀夏侯渊,夺取汉中,为汉业之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七擒孟获,则彰显了他宽广的心胸与聪明机智。

在谋略中,我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足够自信。书中最让我拍手叫绝的莫过于“空城计”了:当诸葛亮错用马稷,因此失去街亭,只好驻守西城县时,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来夺取城池。诸葛亮身旁的众文官、士兵都慌了神,一个个哭丧着脸,却又将希望全寄托在诸葛亮的身上,此时全城生死皆握在诸葛亮的一念之间,而诸葛孔明却毫不慌张,依旧面色如一,摇着羽扇,思考半晌,才说出对策,众将领像吃在定心丸,这才舒了一口气。然而,司马懿率领众兵停与城下,看见城门大开,烟雾缭绕,只有二十几个百姓在清扫街道,而城楼上,诸葛亮焚香抚琴,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司马懿心中疑虑,但又不感贸然前进,谨慎多疑的他终是没有攻打,反而将率领众兵返回。在千钧一发之时,两方都不能确保,所以都不敢贸然行动,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很多,但诸葛亮却深知司马懿的猜忌多变的性格。他用他的'自信在赌,不可否认地说,诸葛亮的眼中,洋溢着智慧与谋略的寒光。

在为人中,我读懂了诸葛亮的高尚品性与忠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他对自己儿子的谆谆教诲,教导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才能成就大事。不仅对儿子要求严格,对自己亦是如此。曾记否,先帝涕哭:“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的声音依旧在耳畔回响回,而诸葛亮却坚定地回答:“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死乎!”他说到就做到,尽管刘禅平庸无志,但他依旧竭尽全力辅佐后主,至死不渝,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让他对知遇之恩涌泉相报。他双肩担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被寄予兴复汉室的厚望。出师伐魏前,他怕一去无回,于是将点点心血化为文字,真情流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写成《出师表》,为后人传颂。

汉末三国,群星灿烂,但我相信诸葛亮一定是最耀眼的一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英雄之风,山高水长,其光泽事迹,必将

永垂不朽,和天地共存,和日月同光。我辈少年郎,更应以此为榜样,于这繁华盛世中,志存高远,报效国家。

诸葛亮作文4

1800年前,一位头戴纶巾,手摇羽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东方智者,穿越历史的风尘,款款走向舞台的中心。从此,人们无不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为他的聪明才智而倾倒。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故事连同他的名字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他“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却偏偏遇上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出师未捷身先死”,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慨叹和唏嘘,无限的崇敬和思考。

纵观他传奇的一生,既有“隆中对”对天下局势的远见卓识;又有“舌战群儒”对东吴谋士的磅礴气势;有“草船借箭”对天气及曹操洞若观火的预测和揣摩;更有“火烧赤壁”对战事的胸有成竹……

初出茅庐,他“火烧新野”,即使是曹操手下“八”之首的夏侯惇也落得个狼狈而逃;他巧借大雾草船借箭,七星台上巧借东风,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周瑜陷害他的美梦破灭;他六出歧山,屡战屡胜,使魏军帐中首屈一指的司马懿也闻风丧胆;面对兵临城下的15万大军,他依然笑容满面,在一座空城上悠闲地弹琴……

为了孙刘联盟,他泰然入吴,虽然明知那里有百般刁难,甚至是生命危险;葭萌关下,他毅然决定冒刀光剑影,前去说服马超投降。他从未有过私心,一心一意追随主公刘备,为蜀汉大业呕心沥血,为民为国死而后已。

白帝城托孤,刘备将子刘禅托付于他,并称如若其子不才,即可自立为蜀汉之主。但他并没有被飞黄腾达与金钱名利所迷惑,身体力行表明了自己的耿耿忠心,回馈了皇叔当年“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刘备死后,他“安居平五路”退去曹丕四路军马,没有让魏国乘人之危而灭蜀的计谋得逞;在其后的九年中,他开始计划和准备北伐。先是以德服人地“七擒孟获”,解除了蜀汉的南部之忧;而后六出祁山(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北伐中挥泪斩马谡,大摆空城计,正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元234年,54岁的他积劳成疾,不久便与世长辞。五丈原,成了他生前最后一个战场,也成了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他这一生,为了战争拼搏了二十多年,从隆中对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将一生托付给战场。他能言善辩,却从不油嘴滑舌;他威信极高,却从不张扬个性;他神机妙算,却从未孤傲轻敌。诚如散文大家梁衡所言:“1800年前,他输给了曹魏,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

在历史的风霜里,他羽扇纶巾,缓缓从历史中走来,手中的扇子微微一抖,嘴角的表情微微一扬,金戈铁马止步于千里之外,浩浩敌军殒命于埋伏之中。他,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一个有超人胆略和杰出军事才能的三国英雄,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伟人!

诸葛亮作文5

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是一颗耀眼的明珠。是他辅佐刘备创建了西蜀政权,杰出的他功勋无量。但诸葛亮真的是完美的?明珠就是无暇的吗?

诸葛亮的确才华横溢,刚出茅庐在新野一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又在赤壁之战中,联合东吴把北魏打得损兵折将,使曹操统一中国的计划搁浅。随后诸葛亮凭借自己超凡的智慧,又夺取荆州,建立了蜀汉的第一个根据地。最后取西川,建立蜀国。但诸葛亮在用人上,实在令人难以折服。

诸葛亮做事谨小慎微,事必躬亲。在街亭一战中,就是因为诸葛亮太过于自负,起用根红苗正、世代将门之子、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导致街亭战役失败。

诸葛亮在用人方面十分挑剔。以道德第一来衡量一个人,让人才不能尽其用,只能被机械化地指挥。诸葛亮不给别人一丝创造、发挥的机会,因此,他的部下只能是唯命是从、像似任人搬弄的滚木礌石。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是诸葛亮太自负,有些飘飘然,认为自己的眼光是没错的,最后失去街亭,不得已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才得以活命。

魏延是蜀国后期的大将军。在五虎上将先后故去后,和北魏对抗的大将只有魏延。出祁山,北伐中原,魏延提出由子午谷小路出兵,偷袭长安。诸葛亮不听,认为是冒险。由此以后,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没有一次成功。诸葛亮认为魏延狂妄自大,脑后有“反骨”,总是不大重用魏延。这和毛爷爷相比,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在延安时,许世友拿着枪逼问毛爷爷。误会解除后,许世友成为毛爷爷手下的一员只可信赖的战将。

后来司马懿对部将说:“若诸葛亮采纳魏延的建议,长安必失。”魏延天天积怨在胸,终于在诸葛亮刚刚踏上命赴黄泉的路上,就造反了。

以上的事例可以说明,诸葛亮不太会用人。一个押粮官进不进粮食,都得请示诸葛亮,说明诸葛亮手下也有不少庸才官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典故用在诸葛亮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蜀汉政权的`建立,诸葛亮功不可没。西蜀灭国,诸葛亮债责难逃。

和诸葛亮相比,北魏自曹操起,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魏国至此时止,人才济济,必然导致魏强蜀弱。继诸葛亮之后,蜀国大将姜维九伐中原时,以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此时的廖化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和北魏相比较,西蜀将才匮乏到已捉襟见肘程度。这和诸葛亮培养人才方面的失误不无关系。

综上所述,诸葛亮给我们的教训是,用人不能求全责备,要唯才是举,要发现每个人的最最闪光的点。

诸葛亮作文6

夜,已深。

烛光照亮了帅帐。他吃力地转了个身,拿起铜镜,想看看自己的容貌。

泪,在眼中渐渐形成一个晶亮的环。朦胧中,他看到在隆中的自己,意气风发地指点江山。泪,滑过苍老的脸庞,烛光摇曳的镜子里,他看到的不是自己的脸,而是那颗被揉碎的心。

白发,如病毒一般,蔓延在他乌黑的头发中,今天,似乎看不到黑色的发丝了。

他用手轻轻地敲了敲床檐,低声说:“传姜维。”

一位身披线红铠甲,迈着方步, 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走到床前,跪下来,双手抱拳:“丞相请指示。”

在姜维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想到这儿,他嘴角上扬,理了理散乱的长发,脸上也有了几分血色。

姜维有些不知所措,把头压得更低。

“伯约,把我扶起来,巡营。”

姜维愣住了,他以为自己听错了。

“巡营。”他深邃的眼眸中多了几分光彩,又有几分坚定,更多的,则是一种决心。

他很清楚现在是什时候,司马懿与他两军对峙,准备放手一搏,而且这个同样精明的人也猜出他现在的情况。那一句:“你家丞相小吾六岁,若撑不住,便是输了。”想到这儿,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刚走出营帐,一阵寒意袭来,他迎着萧萧寒风一步一步艰难前行,没走多远,便觉吃力,视线也越来越模糊。但他内心一直有个声音:“不能倒下,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么多年了:先帝走了,关、张走了,士元走了,孝直走了,子龙也走了。现在,自己便是孤身寡人了。

他走上车楼,拿起那热悉的羽扇,挺直了腰板,面对四万大军,完成了人生中最后的演讲。

在演讲中,他忍着痛苦,保持着平稳的声音,鼓舞士气。

那一刻,所有人的心中都相信:白衣羽扇的丞相又回来了,他们依然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河对岸,司马懿军营中忽然灯火通明。魏军将土心头的恐惧被释放了出来。司马懿又想起了鲁城之败,对诸葛亮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回营后,诸葛亮一头栽下去,不省人事。

昏迷后醒来,他看见一干武将跪在地上拭泪,他努力撑着床檐,坐起身,他双眼凹陷,发白的脸消瘦得只剩皮包骨,花白的头发在烛光下也黯淡无光。

他缓缓拿起白羽扇,抚摸着玉八卦图,把它贴在脸上,此刻,他感觉它们都在呼应自己,道着别,他贴着这个陪伴自己一生的扇子,任泪肆意横流,内心稍稍平息后把羽扇递给费祎。

“文伟,交给月英。”

所有人都知道,诀别的时刻到了。

他艰难地下了床,向西跪下:“臣有负于先帝嘱托,我到地下再向您谢罪!”他整顿衣冠,坐上帅椅,眼睛里的光一点点消失。

忽然,一颗红红的东西落入溪中,乃是一颗陨石,姜维一遍遍念到:“天石落了,丞相走了……”

时隔千年,每当我在背诵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想到那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心中就涌起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

诸葛亮,已在我心中活成了一束光,永不陨落。

诸葛亮作文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看这词就知道是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

它讲述的是东汉末年蜀、魏、吴三国之间的事。书上一共有39个故事。其中有3个故事我很感兴趣分别是:孔明草船巧借箭、空城巧计退仲达和死孔明吓活仲达。诸葛亮的智慧让我佩服,使我钦佩。

孔明草船巧借箭主要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聪明,甚至想除掉他。但必须要找一个好借口才可以。他想了很长时间,于是他请来诸葛亮说:“我们和操曹的水战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水中弓箭是最厉害的'武器,可我们的箭不够,你十天之内要造出十万支箭,不然就要斩首。”诸葛亮告诉他三天就可以了。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又让士兵在每条船上扎了多个稻草人在船的两边。第三天晚上雾很大,诸葛亮让二十条船向北岸曹军的营地划去,接近操营时诸葛亮让士兵擂响战鼓,曹操以为周瑜来了,可雾大看不清,他就让士兵射箭。不一会稻草人的身上就有了很多箭,远远不止十万支。我真佩服诸葛亮,他知天文地理,能把这些运用到在现实中。

空城巧计退仲达主要讲了:诸葛亮下令全军退回汉中。然后带着五千士兵来西城搬草粮。可刚到西城,司马懿领了十五万大军进攻西城!诸葛亮登上城楼,看见魏军往西城杀来,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让把城门全打开,每个城门前要有二十个士兵扫地。他带了两个童子上楼悠闲自得的弹琴,司马懿来到城下看见诸葛亮在城上弹琴,自己来了也没反应,他深知诸葛亮行事谨慎,认为城里有埋伏:“让我进去,我才不上当呢!”于是他带着军队退了回去。看见魏军走了,诸葛亮终于舒了一口气。这点我们要向诸葛亮学习遇事不惊慌。

死孔明吓活仲达主要讲了: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听说后,高兴极了,急忙带着军队追杀蜀军。魏军刚进入蜀军的营地,就听见四周一阵鼓声,蜀军把魏军包围了。司马懿惊慌是错时看见“诸葛亮来了”。司马懿吓惨了,原来诸葛亮没死,又中了他的计。他赶紧跑出了蜀军的包围圈,逃走了。其实一切都是诸葛亮生前的计策,刚才的诸葛亮是木头做的。所以说诸葛亮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死诸葛吓跑活仲达,一直传到今天。死人用生前的智慧吓跑了活人,太了不起了!

书里面还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好多有趣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三国时期政治、军事斗争及各类社会矛盾。书中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的形象。众多个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我看这些书时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就好像来到书中的世界一样。同他们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起紧张、一起舒口气……猛一抬头,才知道自己没在故事中,而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

诸葛亮作文8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写的人物十分精彩,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诸葛亮的“智”,这些描写栩栩如生,为这部名著增色不少。

我认为诸葛亮的`“智”最令人佩服。在赤壁之战中就把他的智写得津津乐道。赤壁之战,曹操拥兵百余万余,将士二千余人,而刘备拥兵不到六万,将士不到十人。孙权的兵虽比刘备多些,但和曹操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两军称得上是鸡蛋碰石头。孙权手下的谋士大多要投降曹操,在这种场面下,诸葛亮舌战群儒,使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峻、程德枢等人哑口无言。

诸葛亮又使孙权坚定了抗曹之心。他道:“刘备虽新败,然关羽还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也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刘备,轻骑一日能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今将军诚能与刘备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曹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有力,而鼎足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这样一席话说得孙权心悦诚服,同意与刘备一起灭曹。周瑜是孙权帐下的一号大将,文武全才,两人又有亲戚关系,周瑜对孙权影响极大,所以必须说服周瑜。诸葛亮说:“曹操之子曹植曾写一赋,名为《铜雀台赋》。

赋中之意是:他家成为天子,势得二乔。”周瑜听后,怒不可遏年,原来这大乔是孙权之妻,二乔就是他的妻子。可曹植所写的二乔是指两座大桥,诸葛亮就这样激得周瑜坚定了抗曹之心。诸葛亮舌战群儒,怒激周瑜,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促成了孙权、刘备相连抗曹的形成,充分展现了其“辩”功。不久,周瑜以造箭为理,要诸葛亮三天造好10万支箭,诸葛亮不费一钱一铁,一兵一卒,就让曹军乖乖送上15万支箭,其智慧真可谓高超无比。素以足智而著称的周瑜,面对曹操大军束手无策,几乎生病。鲁肃找来诸葛亮,诸葛亮对周瑜说:“欲破曹军,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他又说:“我自己曾遇异人,可以呼风唤雨。”果然,诸葛亮说借东风,就借东风,周瑜就利用东南风火烧曹军之船。鬼神一说,作为我们现代人是不应相信的,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借来东风呢?

可以知道他非常精通天文地理,他夜观星象,知道近几日会有东风来。曹操败走后,诸葛亮算准曹操会走华容道,他叫关羽在小路烧烟放火,曹操就会走小路。果然不出所料,关羽生擒了曹操,但是关羽太讲义气,又把曹操放了回去。但这也是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诸葛亮的智谋在赤壁之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智谋造就了赤壁之战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众多历史名人歌颂过这场战役,直到现在,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被人津津乐道。

罗贯中对诸葛亮“智”的描写,让他似乎摆脱了“人”而成为“神”了。

诸葛亮作文9

我一直认为,小说是精神产品,给人带来知识、趣味。

从下笔的那一刻起,我小说中的诸葛亮,一定要闪耀出“智慧的化身”这个角色。

诸葛亮的聪明,在于他把各种军事思想领悟得比较深。在这个书中,这个“战场”扩大化了,但诸葛亮的聪明依然淋漓尽致地表现。

小说中的爱情,必然是让人感动肺腑的,对主人翁的情感,力图刻划得深刻。

为了给读者更多的感受,我不得不精心构建我的故事情节,如果读者满意了,这就代表着我的成功;如果读者不满意,说明我做得不够好。

传统中的`诸葛亮,一直是一个儒将风范,在我的小说中,诸葛亮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材力勇捷”。

小说中的魔族中人,大多都是一些自持强大,肆意屠杀之辈。这些人,浑然不知“冥冥之中,自有公道。”诸葛亮的聪明,是他服从了这些客观规律。诸葛亮靠着他的善良与纯真,最终他打败了这些人,也是顺从了天理。

书中,一些人文的思想,定会闪耀出来的,小说中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关心与友爱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欺压与杀戮。故事中的人物小白,小说中表现了她与诸葛亮纯真的恋,另一方面,表现了她作为一个爱心大使的形象,树立于读者心中。

小说来源于现实社会,现实社会中所有的怨怒、不平,通过小说中的人物,作者将尽力地表现出来。

对于小说中的战斗场面,传统中声势浩大的兵战,本小说中是与诸葛亮熟练运用军队是连在一起的。最吸引读者的是,本小说引用《诸葛亮兵法》的诸多名句,让读者亲身领略这位杰出的军事家的才能。

对于书中女主人翁,黄子香,她是一个善解人意而又温柔多情的女子,他对诸葛亮体贴倍置,显得很成熟。

子香打心眼里佩服主人翁的才能,能爱上她,是自己的福气。

关健时刻,子香会上阵,他会帮诸葛亮一把。子香在小说故事中展现了她温柔多情,而又勇猛的一面。与诸葛亮的爱,没有太多的坎坷,有的竟是浪漫与温馨。对于与诸葛亮相爱的场面,作者力图用各种温馨的情调进行渲染,展现给读者的,是不一样的感觉,不知不觉中,读者会领略到它的美。

爱情、争斗、智慧、在这里,一起尽情地展现,每一篇,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顿丰盛的晚餐。

读者从中不仅可以得到乐趣,还能获得许多丰富的知识。面对这样的小说,你还得等什么,千万别错过哦!

当你在生活中匆忙地过着,当你心情郁闷,觉得没有什么让你心动的,打开这部小说,你会觉得世界是多么可爱!原来生活是有很多乐趣的,只是你没有发现。

最后要说的,本书的作者曾是商务类专业毕业的,其中会插入商战方面的描写,是值得现代经商阶层去看的。

当一本好书,已悄悄地在你面前打开,赶紧找开吧,悄悄地进入这个世界。

诸葛亮作文10

昨天夜晚,我躺在床上隔着窗户欣赏着美丽的夜色,不一会儿,我睡着了。

朦胧之中,我看见我正坐在一个古老的帐篷里,前面摆着一些古代的竹卷书,文房四宝样样齐全,左右摆着十八般兵器。再看看我自己,身穿战袍,佩着双股剑,带着护心甲,然后我试着站起来,这一站倒无妨,居然发现我双手过双膝,这时我想:我可能是古代三国中的刘备。我正琢磨着,忽然从帐篷外进来了一个人,此人面如红枣,头戴官帽,身披绿袍,手还提着一百二十斤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只见他说:“兄长,如今曹贼当代,一手遮天,现他竟派夏侯渊、曹洪为先锋,周泰、徐晃为副将,司徒迁为军师领四万兵马杀向新野,怒不可恕,请兄长给我一万五千人马,去截住曹贼!”正说着又一个人闯了进来,只见他身体庞大,面色沉重,手中还提着一百五十斤八丈钢矛,以火雷般的声音和我说:“兄长也给我五千人马去截曹贼后路!”这时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这里是三国时代,前面的两位将军是和刘备桃园结义三兄弟中的'关羽关云长还有张飞张翼德,而我便是刘备刘玄德。

等我明白这一切后,我便用古代人的语气和关羽张飞讲:“此事……。”忽然我想到了什么,我觉得我不应该这么冲动,因为这里不是我家,而是三国,我应该小心行事。所以我又说:“此事事关重大,不能草率,应请教一下诸葛军师。”然后我东跑西窜(因为我不知道诸葛亮在哪个帐篷里),终于在一个帐篷里找到了正在读兵书的诸葛亮,只见他面如冠玉,身高八尺,拿着孔雀毛扇说:“将军有何事?”我说:“如今曹贼派夏侯渊、曹洪为先锋,周泰、徐晃为副将,司徒迁为军师,正领四万兵马杀向新野,军师有何妙计可破敌?”诸葛亮说:“让关云长领一千人马埋伏于豫山右边树林,等敌来时,放他过去,看见南面火起,烧敌人粮草;张飞领一千人马埋伏于山后树林,看见南面火起,就到博望城原囤积粮草处放火;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与博望坡后面等候,等到初更,见曹军来就放火;并从樊城召回赵云为前锋和曹兵交战,只许输不许赢。”我就照着诸葛亮的话去做了。只见曹兵主将夏侯渊和赵云交战,赵云诈败,曹兵乘势追杀,谁知中了埋伏,被烧了大半粮草,赵云回军追杀,把曹军杀个大败,四万人被杀了大半,只有四百余人逃回去了。

我们大获全胜,众人都笑了起来。忽然我觉得天旋地转,好像一切都已经不存在了,我醒来了,原来这是一场梦,虽然梦已经消失了,但我还是记忆犹新。这一场神奇的梦之旅让我知道做事不能草率,冲动,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诸葛亮作文11

炎热的下午。原本清凉宜人的天气,不想却在近一段时间里忽地就变得热起来了。明晃晃的阳光,伴着过高气温,炙烤着行人。5月1日,我们乘火车赶往武侯祠。

那天天气很炎热,坐在火车上,由于开着空调,感觉不到丝毫的热。望着窗外,铁路两边翠绿的树,只觉得一颗又一颗的映入眼帘,然后又飞快的从眼中飞过。

走进大门,重重殿宇庄严肃穆。一条在很多古建筑中都很常见的中轴线一直向里延伸,不见尽头。偌大的院子,植满柏树,绿荫是有的',但“森森”却谈不上。杜甫笔下的那些柏树,只能成为一种记忆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选择了一个时间和家人武侯祠访古。汉中武侯祠号称“三国圣地”,得天独厚,“诸葛大名垂宇宙”和“三国正统”的儒家思想,所有这些,皆不可或缺。

“武侯祠”匾下,印着郭沫若的手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如“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等等。诸葛亮在静远堂中塑置,大殿门口有一幅对联曰“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徜徉在武侯祠的堂前殿后,仍然无以为解。就这样行走在丹桂掩映、楼临荷池、茂林修竹、红墙曲径之中,心却又飘向那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感叹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壮情怀

来到正殿,那便是诸葛亮的雕像了,那金身塑像的诸葛亮端坐正中,纶巾羽扇,双目凝思,神态自若,仿佛胸有百万雄兵,妙计千条。望着塑像,有关他的种种事迹和传说,那样熟悉,那样清晰。

“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一桩桩,一件件,千古流传,让人们百听不厌,百谈不倦。而他的旁边正是两位蜀国大将,也是和他一起为了蜀国的事业打拼的忠臣。关羽,这位在三国演义里被罗贯中称为“战神”的英雄,气宇端庄的立在那里,右手拿着与他征战多年的宝刀,左手捋着自己的胡须。张飞,他的雕像和关羽比起来则逊色许多,瞪着眼睛,凶神恶煞的样子,左手拿着丈八点钢矛,像是一直在为诸葛亮守卫。

在诸葛亮被后主强令回到成都后,知道自己离西去之日不远,便托付姜维为自己的徒弟,让姜维待自己死后,支持大局,具三国记载,姜维的才能在当时只能算二流,诸葛亮在无奈之下才选择了做自己的接班人。当时蜀国已无良将才子,只因为诸葛亮在世期间,不知道挖掘人才,用人只用自己觉得满足自己要求的人。导致在危难时刻,没有能担当大任的人。此乃诸葛亮的第二个遗憾。

武侯祠,将一个人的精神和人格,把老百姓的追求和向往,浓缩在了一个古朴的庭院里,向世人昭示着。

盘桓在武侯祠,仿佛荡悠在1500多年前的历史长河之中,心中无限感慨。忆当年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代臣君并肩闯下江山,到头来只留下翠柏红墙。

诸葛亮作文12

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可见,诸葛亮让子孙生活俭朴,是为了使他们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说“超俗”远大!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诸葛亮作文13

有一天,诸葛亮正在花园里散步,走了一会儿,他说:“现在世界和平了,一点意思都没有,如果能穿越到未来看看,那该多好呀!”说着说着,一位诸葛亮的下士对他说:“孔明先生,我研究出可以穿越时空的锤子,你想穿越到什么地方都可以。”这时,那位下士不小心跌倒了,锤子正好砸在诸葛亮头上,诸葛亮马上失去了知觉……

等诸葛亮醒来,发现四周都变了样,他忐忑地说道:“这是什么地方啊?”随后,房间里又传来一阵回音,他又慌忙地后退了几步。这时,呆在房间做作业的我隐约听到了人的声音,可我想:“妈妈不是出差了吗?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啊!难道是强盗?”我走进房间一看,惊呆了,怎么诸葛亮在我的家里?诸葛亮看了一眼我,就说:“你怎么穿着这么奇怪的`衣服呢,小孩儿。”过了好久,我们都呆若木鸡,难以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诸葛亮先生,你既然穿越到了现代,那就赶快换件衣服,不要太引人注目!”换好衣服后,他对我说:“这到底是哪里?”“诸葛先生,这可是成都呀,好几百年后的成都!”没等诸葛亮反应过来,我已把他带到了繁华的街上。

我带他到了一个饮料店,诸葛亮又开始发问了,“这是什么地方,是大本营吗?”我把手指放在嘴前,小声地说:“别那么大声。还有,这可是现代的饮料店!”“那什么是饮料店呢?”我心想:“算了,算了,给你这古代人讲不清,可以说是卖白开水的店。”他并没打算就此罢休,一直问个不停,把我弄得晕头转向的。

为了感谢我,他爽快地说:“俺来结帐!”于是,他走了上去,给了收银员5个古币,大声地说:“给俺两瓶白开水。”收银员傻了眼,吞吞吐吐地对老板说:“这……怎……么……算……帐……啊!老板。”老板也惊呆了,他继续对服务员说:“来两瓶白开水,外壳的瓶子要用黄金做!”半晌,服务员才回过神来,给了他两瓶外壳是银色的白开水。

买完后,我对诸葛亮说:“以后别用这钱买水了,太惊人了!”他纳闷:“为什么?”不等我把话说完,他跑向了一个游戏厅,我进去一看,哇!是超级大脑比赛区,原来诸葛亮也想试试身手,报名参加了!

果然,不愧是诸葛亮,直接进入了决赛:爱因斯坦pk诸葛亮。裁判宣布:“下面来出最后一道题,请听题:一支枪的射程为100米,为什么可以打到两百米外的狼?”最终诸葛亮答对了,因枪长100米,还拿了奖杯和金牌。他转过头对我说:“现代社会虽好,但终究不属于我。”我要走了,这金牌给你留作纪念吧!

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对诸葛亮先生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虽然对他依依不舍,但想到他毕竟不是现代人,他是属于古代的,他在那个年代才能施展他的才华,千古留名。于是,我笑着对他说:“想我了就来找我玩哦!”

这时诸葛亮回到了古代,对下士们说:“未来世界真好玩,下次,我们一起穿越吧!”

诸葛亮作文14

他,神机妙算、才华横溢,但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也因此成为了世人皆知的卧龙——诸葛亮。

即使已经过去几千年了,但他的事迹,却被流传至今,成为人们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故事。“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不仅如此,诸葛亮还是一个智勇超群、忠贞不渝的人。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孟获,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为世人永远展现出他那圣洁的光辉!

诸葛亮作文1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雨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每当我捧起三国演义,它的开头临江仙便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在这本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还是他。

他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出山帮助刘备;他在后来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总是能利用敌人的弱点出奇制胜;他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震八方;他知恩图报,鞠躬尽瘁,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看到这儿,你应该知道他是谁了吧?没错!他就是家喻户晓,大名鼎鼎——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故事中,最令我惊叹的还是草船借箭了。

那是,曹操在公元208年秋天率兵30万席卷江东,直逼东吴,孙权与刘备便联合起来,组成了孙刘联军。周瑜在与刘备派遣的诸葛亮多次接触下,自知比不过诸葛亮,转而起来嫉妒之心,便想设计陷害诸葛亮。

周瑜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想用造箭的借口来除掉诸葛亮这个心头之患。本想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并在材料不齐全的情况下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不料诸葛亮却说:“曹军随时都有进攻的可能,如果用十天的时间来造箭,恐怕会误我军大事,我只需三天时间,就能为都督献上十万只箭!”周瑜听了诸葛亮这出人意料的回答,心中暗喜,自认为这次杀害诸葛亮是十拿九稳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诸葛亮头两天竟然没有丝毫动静。直到底三天诸葛亮才和鲁肃私自拨动快船20艘,每船30余人,并插上许许多多的草人,前往曹营“取”

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料定曹操在大雾之中必然不敢轻出。果不奇然,曹操真的没有出兵,而是在岸边向这些“不速之客”放箭,结果可想而知,诸葛亮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万多只箭,不仅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而且还为孙刘联军提供了大量的装备,巩固了后方的军事力量,这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草船借箭。着实让人钦佩啊!

在生活中,我们不也可以像诸葛亮灵活多变吗?

记得在我国小三年级的时候,我正在做一道“鸡兔同笼”的奥数题,怎么做也做不出来,没办法,我只能去请教老师了。老师看了看题目对我说“做题不能从单方面去想,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回到教室,仔细地读题,换另外一种思维方式,终于做出来了!

再看诸葛亮,他灵活多变,足智多谋,总能找到对方的弱点,全归功于他不拘一格,善于思考的好品质!无论是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不停地思考和寻找,就一定能找到那扇开启大门的金钥匙!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zuowen/edrj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