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说课稿 >

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说课稿 篇1

《上将与下士》记叙的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一个小故事,通过华盛顿帮士兵们顶住巨大石块的事。表现了华盛顿作为伟大人物的不平凡之处。课文内容很浅显。学生一读就懂。因此,我将放手让学生阅读,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从上将与下士的不同表现中体会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真正伟大的人决不会强迫别人尊重自己。在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下士面前,华盛顿仍然表现得诚实热情,像普通人一样,他的行为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以此为信条,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在伟人与凡人之间其实没有差距,真正的伟人决不会强迫别人尊重自己,学习乔治华盛顿平等待人的高贵品质。

重难点:抓住上将与下士的不同表现感悟人生道理

前置性作业:

1、课前让学生搜集华盛顿的资料

2、熟读课文

说教学过程

预设

一、 导入:本单元我们接触了两位伟大的人物毛主席和周总理,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伟人——乔治华盛顿

二、 生介绍乔治华盛顿的资料

三、 走进课文,体会交流

1、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 出示句子

真正的伟人决不会强迫别人尊重自己

(1) 谁被称为“伟大的人”

(2) 下士在伟人面前算一个怎样的人?

(3) 小组讨论:

这是一个________的上将

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下士

四、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明理:

真正的伟人决不会强迫别人尊重自己他们总是__________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瓦房店市职教中心的日语教师——xx。我说课的题目是《スミスさんはピアノを弾くことができます》。本课内容出自《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第20课。我将从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取教法与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课后总结与反思这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教材分析:《标准日本语》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日本光村图书株式会社合作编写。它的特点是:1.充分考虑中国人学习日语的需要,既注重打好基础也不忽视实用性。2.在选材方面反映时代发展,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3.注重实际沟通,旨在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学习标准日语。

课程分析:本课的标题是《スミスさんはピアノを弾くことができます》。教学内容以语法知识为主,主要的语法知识点是动词的基本形及其用法。由此我确定这节课的类型是语法教学课。根据教材内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技能——认识动词基本形并了解其用法

过程方法——能够把动词的ます形变换成动词基本形,掌握由动词基本形所构成的两个句型的实际应用

情感态度——在探求新知-练习-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去克服困难、培养意志力和自信力

课程地位和作用:本课在标准日本语初级的地位非常重要,在20课之前,谓语动词都是以ます形结束句子,而本课学习了动词基本形、21课学习了动词た形之后,22课开始学习简体句子( 简体主要由基本形及た形结束句子),所以本课程有着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地位。它的作用是可以对前面所学的动词ます形进行终结和比较,又为将来学习句子的敬体向简体过渡打下语法基础。 学情分析:授课班级是二年级日语专业,对学习有兴趣、有基础、也有动力,但意志力薄弱,思维力差,学习态度较端正。为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学有所得,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制作了PPT教学课件,将每个教学环节直观立体的展示给学生,重点可以反复训练难点可以多次强调;同时注重学法指导与因材施教——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我预设的目标是能够完成动词基本形的转换;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是能使用句型造出符合语法的句子;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达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尝试应用语言进行交流。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把动词ます形变换成动词基本形。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和使用动词基本形及其所构成的'两个句型。结合课程的地位,我把教学的关键确定为认知动词基本形、理解形式名词こと的语法作用。如此才能巧妙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二、选取教法与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教法的选择上体现两个原则: 一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促发思考,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二是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日语的基本方法(动词活用/句型替换),培养逻辑思维和自学习惯,力求做到叶圣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在授课过程中,具体采用了提问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分组合作法。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得当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可采取:1、自主探究:把教学资料展示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留出足够的思考和练习时间,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思考-讨论-发问的习惯。2、分组合作:有助于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

三、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上次课给同学们布置的学习任务是什么?(预习教材237页动词基本形) 你完成了吗? 什么是动词的基本形,你如何理解“基本”这个词? 谁能举例子说说动词基本形是什么样的? 我们之前学习的动词都是以?ます形式出现的,那么这节课学习的动词基本形和ます形之间如何转换呢?

激活学生的思考力和理解力,讨论、发言贯穿其中,之后教师引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基本形”是动词的基本形式,词典中的词条都使用这一形式。基本形和ます形之间的转换规则是? 一类动词:ます形去掉ます后,把い段假名变为う段。二类动词? 三类动词? 我们据此规则来完成下面动词的转换训练。 学生作答,

教师操作鼠标显示正确答案,如果不符则点击返回重新作答??(进展顺利的话还可以请同学来操作)

我们学习了动词的基本形,那它们都用在什么地方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由动词基本形构成的句型“?ことができます”。它的构成、接续和意义分别是怎样的?构成和接续由教师对照课件内容叙述讲解;意义请同学看着逐渐显示的文字大声读出来,此处采取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抓住叙述的要点,正确理解该句型的意义。然后是练习和巩固。请你应用句型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训练表达能力,教师点击鼠标显示正确答案,如果不符则点击返回重新作答??

同样方法学习第二个句型“~は???ことです”

播放20课课文对话的情景剧,请同学们去体会动词基本形在实际应用中的表达习惯。

最后,补充说明一点: <动词基本型+こと>起到和名词相同的作用,因此,也可以用<名词或者名词短语>来代替。请看以下例句:

小野さんは 車を運転すること ができません

小野さんは <車の運転> ができません

私の趣味は 切手を集める ことです

私の趣味は <切手の集まり> ことです

环节三:知识延伸

我们参考以上练习的例句,想一想,以前我们也学习过如何表达能力和喜好,那是在第几课呢?点击鼠标,在屏幕上依次展示出11课学习的相关句型及例句表达——知识迁移、有关〈~ができます/すきです/きらいです〉的表达 ? 私は日本語がわかります

李さんはコンピューターができます

私は音楽が好きです

这是在11课学习的有关能力/喜好的表达方法,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ことができます”、“~は???ことです”也可以用于表达能力以及爱好 环节四:应用拓展训练

和你的同桌一起谈论一下自己的能力与爱好。注意要用到这节课的句型及例句。教师可给予及时的启发、点拨。

环节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动词基本形,它的转换规则是什么?又学习了两个句型来表达能力或爱好,分别是什么?

环节六:布置家庭作业

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为,布置了由简单到复杂的三项任务,学

生可选择性完成。

1.基础题 - 239页练习题第4题-将ます形变为基本形;

2.巩固题 - 第5题-仿照例句练习会话谈论爱好;

3.加强题 - 学过了动词的几种形式?预习21课动词た形。

板书设计:基本型的变换规则

“ことができます”的构成、接续和意义

“~はことです”的构成、接续和意义

时间分配:导入新课 2分钟

讲授新课 25分钟

知识延伸 5分钟

应用拓展训练 8分钟

课堂小结 2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 2分钟

四、课后总结与反思

总结:完成了预定目标,全体学生能运用变换规则说出动词基本形;大部分能造出符合语法的句子;基础好的经过教师的点拨可以运用两个句型自由表达能力与爱好。师生都获得了满足与喜悦的心理体验,并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制定得明确合理,符合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授课过程条理清晰,教与学步调一致;课件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兼具逻辑性和操作性,可在今后推广使用。不足之处在于,这堂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没有体现学生丰富自由的个性、激发创新与探索,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呆板。而现代课程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思想却是好的课程要致力于学生的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今后的教学设计应注意。

成功经验:1.语法教学要抓住重点夯实基础,把普遍适用的规则用准确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在精讲多练的原则下抓准点拨的时机,才能实现有效的语法教学。

2.教材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编排的,每学习一项新知识都有必要回顾一下相关的旧知识,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再合理地加以利用,可以更高效的使用教材。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找骆驼 》它是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五册第4单元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下面,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预设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有关学情分析,将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一)本文是这单元训练提出的不懂的问题的第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以后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能力起到铺垫作用,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商人寻找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课文共11自然段,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第一自然段——找骆驼2-10自然段——找到骆驼11自然段”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2、预设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识字、阅读、的要求。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班共学生46人,外地务工子女多,因此,一部分孩子基础知识较差,虽然有些字会认但拼音却掌握不好,因此,自学能力较差,而另一部分孩子思维活跃,领悟能力高,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为了顾及后进生的学习发展,实际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主动学会本课中几个生字,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9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别“走失和丢失,详细和仔细”的不同意思,,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3、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语文能力体系中,读占鳌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代讲。以读引导想象。背诵老人说的一段话。

(3)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特别是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

1、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2、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新课标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那么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必然要求教师要形成“弹性化”方案,要适当 “留白”。随时调整,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需要 。

因此预设本课采用地教法如下:

1以读代讲法:在语文能力体系中, “读”占鳌头 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得重中之重。因为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读,尽情地读,力求读出对课文的独特感悟。2、质疑问难法 陶行知先生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可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十分重要。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2、情境教学法 我班孩子共有的特点就是有好奇强、爱探索、易感染,爱表演。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本文教学中以图文结合、多媒体教学、表演等方法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三、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这个特点,在本文教学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在读读 划划 议议 中整体触摸文本,养成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学习方式,学会倾听,在共同交流中,披文、入情 入镜 构建新知。

四、说程序

新课标提出了,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教材、处理教材,因此为了把目标落到实处,我预设安排3课时实施教学,下面我说一下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第1课时,指导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全文,整体把握内容,第2课时,研读全文,理解老人说的话,第3课时,朗读、背诵课文,进行词句训练。

下面我详细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预设,共分3个大板块进行学习:第一大板块: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第二大板块:在多元朗读中感知课文,第三板块:在反复练说中训练思维

第一大板块: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

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并出示问题:老人没看见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为什么对骆驼的情况知道得这么详细?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去读懂课文,读好课文。这板块的设计目的是回顾旧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使教学前后衔接,同时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再同桌合作交流,预计学生会学的有目的,学的有兴趣。

第二大板块:在多元朗读中感知课文。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了更好的解决本文的主要问题,我让学生先学习2-9自然段,这几段是商人与老人的对话,讲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况,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导学生去读,多媒体出示句子 ,首先 让学生自由练,然后指名读,教师随即问,你刚才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读的?为什么要这样的,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并随即理解 “忿忿”的意思 ,以及当时商人的想法,让学生想象说话。如此步步引导 把朗读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把 “读”和“说”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由点到面,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体会到文章的感情色彩。

接着 通过分角色读、、以及同桌表演读 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 ,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商人的情感,从着急到高兴再到万分高兴,最后转喜为怒、忿忿的。并在读中体会老人的冷静沉着。然后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追问:从商人与老人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回答并板书:左脚有点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一颗牙。这板块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原则。

第三板块:在反复练说中训练思维。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预设通过,读读、划划、议议、画画等手段,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预计教学思路如下:1、师过渡:老人知道了那么多,他是怎么知道的?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学有所了解了,现在请读读第10段,划出那几句是写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特点的。

2、交流:并板书 看见…又看见…还看见

3、进行因果句说话训练, 出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老人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那是因为-----------。让学生先自由准备说,在指名说,师生对话,齐说。并换个句式用 因为…所以…来说。( 读是内化吸收,说是外化表达,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内化吸收了的课文语言,再重新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并能够在说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了老人的思维过程,也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

4、质疑,讨论:让学生针对老人说的话提出心中的疑问,组织讨论,帮助解决,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a,为什么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一下,跛脚人走路的姿势,感受一下双脚用力的不同,通过学生亲身体验,问题便会迎刃而解,2、b、学生可能还会问: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是怎样的?教师借助简笔画,让学生选择哪一张叶子是骆驼啃过的?并说明理由。然后指导朗读老人的话,升华情感。通过读、说、议、以及辨认,使学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的准确判断的依据,让学生和老人一起经历着思维的过程,进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静,观察仔细,认真思考的思维品质。

5、第11自然段仅两句话,告诉学生事情的结果,我预设先齐读,再抓“果然”一词,追问:从“果然” 一词你读懂了什么?再次体会老人的思维品质,自然学生谈谈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说说理由,也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五、在深读课文后抒发感想。

1、让学生结合板书,再说一说老人没看见商人走失的骆驼,,为什么对骆驼的情况知道的这么详细。自由说——指名说。对课文进行整体回顾。

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又什么感想?或收获?并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2、(,这节课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再由问题的解决结束这堂课,使整堂成为一个不可分割读整体,同时让学生来总结,抒发感想,说说收获,由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并让认真观察、冷静思考的处事理念深入学生心中。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六、说板书

本文板书力图直观形象的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用简洁的文字,勾勒老人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教育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13、找骆驼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看见 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有点跛

又看见 路边左有蜜右有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啃过的树叶留下 缺了一颗牙齿

了牙齿印

本课教学我努力想体现“以读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将语文课上成知识、语言、思维等能力培养综合训练课。谢谢!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国小五年级第10册色彩的认识》一课中,关于纯度对比的评讲一课时。

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色彩理论知识和明度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总复习。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并掌握色彩的纯度对比的运用方法,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色彩纯度的过程中, 体会色彩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美术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色彩的纯度对比联系中要注意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美化自己的作品。

二、说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观察比较: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 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色彩的纯度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 总结。

(一) 复习导入

(评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 探索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三个教学环节:

(评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自己作品中的问题,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实践应用

(评价: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 反馈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学设计的更新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学前研究调查该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并据此设计制作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并在教学中加以使用;

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口语表达、写作、音乐欣赏甚至表演能力等等。

二说:课改理念的贯穿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所有环节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并在

[情景再现]环节中担任了主持人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处于主导地位,在

[情景再现]环节中甚至可以把主导暂时交给学生,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选择和处理

本文的教学主要分为四个板块来实现,分别是⑴;⑵;⑶;⑷。每个板块还包含相应的子板块,贯彻着不只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

学习随着故事情节发展逐渐升华的爱心(重点)

从教材内容分析,《七颗钻石》一文突出了本课课文内容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不断出现变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为之感动。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学生还处于发展阶段的身心都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导读、课文分析、表演、音乐欣赏等等)来丰富和完成。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点)

从教改理念贯穿和对学生未来的关注出发,我把问题留给学生,通过

[妙想天开]想象作文片段练习、[情景再现]课本剧在教师的简单点拨下即排即演、[课文分析]等等环节来培养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联想的能力(难点)

从大语文教学观的角度来看,语文课固然应该少些语文味,

但必须基于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而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联想的能力是这堂课的重点但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接受能力不同,这个环节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因此,在学生进行以上活动[贯穿于课文分析、拓展练习等环节]时,我着重关注教师小结语言的总结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四说:实际教学的收效

实际教学的收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彰显,具体表现在:

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积极主动,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除了外,学生还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中的[奇思巧解][情景再现]两个环节表现出对课文理解准确到位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学生在中的[妙想天开]环节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锻炼写作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能维系和发展原文风格,把爱心这个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共产党员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

四、说教法

1.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文本的价值,体会语言的魅力,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媒介,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感性资料,尽可能多的把课堂交给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

2.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探究文本思想美。

五、说学法

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思考,探究等方法体会洪水的凶猛与无情。

六、说课前准备

准备洪水暴发的图片及重点句子的课件。

七、说课时安排

我准备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抓住文中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课时 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八、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视频资料)。

看完资料,同学们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预设:我想到了洪水是多么可怕,洪水又是多么的无情啊。

2.出示课件(板书:16 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在洪水袭来时人们自救的文章。

二、自学生字词。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划出新词。

2.交流汇报。

三、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学生回答。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3.集体朗读。

四、再读课文,感受洪水的凶猛。

1.轻声朗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雨水和山洪凶猛的句子。

出示课件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雨水非常大?谁来读一读?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指导朗读,读出洪水的凶猛与可怕。

3.出示课件观察画面。

这就是当时洪水袭来的情景。看了这幅画面,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吗?

4.出示课件引导:当洪水突然袭来的时候,村庄里发生了什么?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

5.引导:人们找到生路了吗?是什么?

预设:找到了,是一座窄窄的木桥。

6.引导:桥是一座窄窄的桥,人是一百多号人,水已没到了腰部,如果人们毫无秩序地抢着过桥,会造成什么后果?

预设:(桥毁人亡)。

7.引导:然而惨剧有没有发生?(没有)是谁扭转了局面?是谁挽救了大家的性命?

指名回答: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五、品读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1.出示课件,提问:年迈的老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呢?请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面临危机时,老汉的神情是怎样的?(沉着镇静)谁能读出老汉的沉着镇静和威严来?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指导朗读。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的词。(冲、揪、吼)

B.你从这些动词看出老汉当时的心情怎样?

C.你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出来吗?

问:从“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这句话看出老汉怎样的神情与品质?

你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领悟了《桥》这篇课文中洪水的凶猛和无情,更加体会到了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伟大人格。

七、思维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或者你想用怎样的语言去赞美老汉?

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点

这篇文章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等等。

2、选择这篇课文作为课外读物的目的:

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说学情】

这个班级经过去年一年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他们有一定的情感积累,但由于他们大多数家庭的文化素养不高,家中没有较多的藏书,所以没有多少课外阅读量,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通过这节课的共同学习,他们能够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对读书或者某一本书产生阅读兴趣就可以了。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圈划描写心理活动、动作的语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主人公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圈划并有感情的朗读窃读时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体味窃读的滋味。

2、难点: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说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散读、默读,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说学法】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心到、手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描写的细节重点。

2、朗读法: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由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格言进入题目解读,由“窃读记”意思进入文本学习。

(同学们,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孩童时代那奇特的“窃读”生活吧。首先,看看题目,窃字的原意是指什么?窃读又是什么意思?连起来,窃读记可以解释为……)

设计意图:从读书的氛围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二、整体感知(8分钟)

快速默读全文,找找“我”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窃读”的,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过渡语:好的,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找看“我”究竟是怎样窃读的呢?并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四人小组交流)

假装问价钱来窃读。

贴在大人身边来窃读。

下雨天窃读。

饥肠辘辘的窃读。

三、品读赏析(18分钟)

(过渡:通过刚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想出了许多方法来“窃读”。那么有谁能很快找出课文中集中体现作者窃读时心情的语句呢?“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圈划出描写窃读时心理活动、动作等词语或语句,并简单谈谈你的体会。

追问:作者又是如何表现他的快乐和恐惧的?请大家从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两方面入手圈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在学生比较准确的说出自己的体会之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shuokegao/7orw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