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说课稿 >

关于说课稿汇编五篇

关于说课稿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说课稿汇编五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习用代数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发展符号感。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感悟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属于“程序性知识”,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具体实施方法是情境体验法。即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2、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方法属于“陈述性知识”,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由学生自学简写规则,然后在运用中加强理解与认识。

学习方式多样: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概括,应用与反思等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的理解。

说教学设计过程:

本节课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所有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让学生自己写出来。每个例题都为学生写式子留出了空位。可以说,没有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是教材告诉学生的。

本节课分为4个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对整节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让学生怀着良好的心情和好奇心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在这个环节中不是让学生懂得怎样用字母表示数,而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表示?让他们体会到符号化的语言在应用中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课堂上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先通过活动引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字母可以表示数,并在一定的情境中,字母表示的是特定的数。

环节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或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简单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预设四个活动,层层推进,一个活动就是一个不同层次的体验。

(一)、探究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变化的数。

例一:编儿歌

1、问题:一个人有几张嘴?两个人呢?三个呢?出示

2、编儿歌:一个人呀一张嘴,两个人呀两张嘴……(出示)

3、自由读:指名学生说一说读到哪。(同桌互相说)

4、小组讨论:如果让你一直读下去,你能读完吗?这是一首永远读不完又有规律的儿歌,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就把它说完吗?

5、交流方法:你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呢?(图形、文字和字母等)

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字母表示数。”(板书:字母表示数)

7、你还用什么字母表示?(任意的一个字母都可以表示数)

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大家齐读一遍。我真为你们感到自豪!把一首读不完的儿歌,通过用字母的表示,结果一句话就可以读完了。

8、提出问题:当n=1怎样读儿歌呢? n=100呢?这里的字母n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小结: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任意的数。

提问:用字母b表示三角形的个数,所用小棒根数可以怎样表示?

7.小结:看来这字母表示数真好,使问题既简单又明确。同时字母表示数是有一定范围的。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特定的数,更重要、更优越的是用字母还可以表示变化的数。

说课稿 篇2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综观历年以来的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的数学试卷,解析几何综合题为必考题,20xx年开始求轨迹问题成为单招大学联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是许多同学由于对求解这类问题不懂章法”,往往无从下手。面对这一状况,我们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轨迹方程问题的求解策略,顺利突破这一难关,为解决整个问题铺平道路。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求轨迹问题的常规方法并能选好相应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轨迹方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求轨迹问题的常规方法并能选好相应的解题策略。

2、能够综合运用解决轨迹问题的常用方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

3、树立从运动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加强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投影重、难点。在学生给出轨迹方程后,通过观察方程,检查其中是否有多余或遗漏的条件。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体现数学的严密性。 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五、说教学对象

单招班的学生由于客观原因,是临时组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学生对解析

几何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不太深刻,对轨迹问题的求解方法更是不熟练。针对以上情况,我采取学案导复的模式,让学生在完成课前尝试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预复习情况。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课前尝试

在学案的课前尝试部分,第一要求学生能过预习知道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并且在书上划出四种方法的步骤,并能有感性认识。同时回顾了圆锥曲线的轨迹定义,要求学生能熟记。为讲解求轨迹方程的定义法作准备。第二设计了部分简单的`求轨迹的题目,让学生课前练习,对求轨迹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二)课堂探究

针对性地选用三个例题,教师引导学生用定义法、直接法和代入法求解。并归纳解题步骤。并结合计算机作出轨迹,让学生直观感受轨迹的形成。在教学设计时,我调换顺序,将定义法放在第一个,把直接法放第二个,设计意图是在刚刚复习完圆锥曲线,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比较熟悉,而且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在单招考试中也是一个重点,在这儿再次强调可以加深印象。同时利用定义直接可以得出轨迹方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直观性,增强学习的兴趣。

1、定义法

若动点轨迹满足已知曲线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以直接根据定义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1:已知动圆经过点且与定直线x=-1相切,求动圆的圆心M的轨迹方程。

引导学生联系抛物线的定义,关键是圆心M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相等,满足抛物线的定义,即可得轨迹方程。

本题的设计意图,要求学生能很熟练地说出圆锥曲线的定义,而且对于图形特征要很明确,这样才能很快地确定是否可以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变式练习:ABC,已知A(-2,0),B(2,0),|AC||AB||BC|成等差数列,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 )

2、直接法

直接法是求轨迹方程最基本的方法(类似于求曲线方程的五步法),它直接通过建立

动点坐标x,y之间的关系,构造F(x,y)=0。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为:(1)建系(2)设点(3)列方程(4)化简(5)证明。一般情况下(5)可以省略。

2:(20xx年单招试题)已知动点P到定直线lx=-3与定点M(1,0)的距离相等,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3、代入法(相关点法)

当互相联系着的两动点、中的一个动点在定曲线上运动时,求另一动点的轨迹方程时,可用相关点法。其具体做法是:建立用表示的式子,而后代入定曲线方程,可得的轨迹方程。

3:已知点P是圆上的一个动点,Ax轴上的定点,坐标为(12,0),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线段PA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参数法也是求轨迹方程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而且参数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考虑到学生实际,一堂课接受四种方法有困难,所以准备放在第二课时进行。

(三)当堂检测

有针对性地选择三个练习,让学生巩固三种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在学生的反馈练习中强调解题步骤,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当的方法。

(四)课后拓展

学生学习的特点是,课上听得懂,但一到课后就糊里糊涂了,不练更是等于白学。而且学生的实际情况是练习的难度还不能太大,和课上的例题类型差不多才能依葫芦画瓢。所以我还是针对例题对应地设计了相关的练习,真正让学生能动手做,并达到记住解题步骤的作用,并能初步会根据情况选择方法。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文学活动《快乐的夏天》。下面,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设计思路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学习最关键的时期。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与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同步发展的。随着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中班的孩子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大量的生活物品,积累了一定的语言运用基础,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具备了辨别少数 物与物之音具有一定的关系的思维能力。在情感发展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出现了初步的关心、同情认知反应,友好、助人、合作行为趋向明显。

《快乐的夏天》这个活动是建立在中班年龄段幼儿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创作的一篇内容简单却很有意义的童话,情节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教育,体验故事中所表现的美好意境,从而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到现实。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偏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事情粗心大意;幼儿喜欢模仿小动物,对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满求知欲,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词汇贫乏,往往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说什么等,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学习根据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体验夏天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意境

3.知道防暑的一些基本的方法、以及关于夏天的一些相关知识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的内容,完成活动目标,我将会提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准备:蟋蟀的指偶、关于夏天的图片。

2.知识经验的准备:让幼儿知道夏季有哪些植物盛开及夏季天气炎热的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法是因为6岁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情境表演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 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情境表演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角色扮演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二)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 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对夏天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中班下册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观看情境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入:教师出示蟋蟀指偶

教师:(展示夏天一些意境很美的图片)嗨、夏天。青蛙在‘呱呱“的叫着。一阵徐风吹过,哇、可真凉快呀·在这么美好的一天里,我们的蟋蟀先生可不想浪费一天的时间在家里呆着,他要出门找他的朋友去玩啦,看、他见到了谁?(在本环节中暗示孩子夏天是美好的,不要浪费时间在家里,外面很很多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呢)

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提问故事主线:

教师:蟋蟀要找他的好朋友,他一次见到了谁?他们一起做了什么?

进行三层次的提问,促进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出游戏内容,并再次观看表演。

★ 1、蟋蟀带了什么礼物去找好朋友的?(提醒幼儿翻书,用手指指出所走的路线,锻炼幼儿看图讲故事的连贯性)、

★ 在遇到蝉先生之后遇到了谁?

★ 她告诉蟋蟀蝉先生在什么地方?

★ 遇到蟋蟀先生之后他们一起做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 离开蝉先生之后天气变得怎么样啦?

★ 他们躲在了哪儿?

★ 青蛙请蟋蟀吃了什么?

★ 吃完晚饭之后他们躲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

★ 天这么黑了,萤火虫是怎样送蟋蟀回家的?

(三)活动延伸,内化故事内容

教师:我们故事的名字叫“快乐的夏天”,小朋友喜欢夏天吗?(在故事环节中、联系现实情况,引发的幼儿的思考。)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推选代表回答问题。

★ 青蛙请蟋蟀吃冰棒,夏天还可以吃什么冰凉的东西?应该注意什么?

★ 夏天吃冰凉的东西可以防暑,小青蛙躲在荷叶下面防暑,我们还可以怎样进行防暑?(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在幼儿园活动的时候老师是怎么要求的,在小组自由讨论回答中,现实中做好防暑工作)

★ 卫生方面的知识传授,例如:勤洗手、洗澡、换衣等等(联系近期情况如换季时幼儿易得的一些疾病:手口足、猪流感等等来引发幼儿的重视)

延伸部分:幼儿绘画“我心中的夏天”折成纸扇在展示区展示(可在区角游戏的美工区让孩子完成)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启蒙学读物。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适合当代儿童学习。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适合于口传相授。所选的章节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意义深远,发人深省。这十则精选语录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构思

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含义,理解每则语录的意蕴。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建构,并且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学任务,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顺利地背诵下来。

为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罔、殆、矣、诲、”等字音、字形。

2、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4、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过程和方法:

诵读理解、质疑交流、积累拓展。

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

1、 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4、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

5.采用电教平台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课时:2课时 《论语》十则一文的教学安排,主要分两课时,前一课时学习前五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放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这就是孔子。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

芒四射。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千年的时空,与先贤们一起畅谈求学做人,感受先贤们伟大的光辉思想。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孔子所著的《〈论语〉十则》。

一、 导语:(放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这就是孔子。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千年的`时空,与先贤们一起畅谈求学做人,感受先贤们伟大的光辉思想。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孔子所著的《〈论语〉十则》。

二、 人物简介与作品简介:(见幻灯片)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把握《论语》的内容、结构、表述的特色,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论语》及孔子地位的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外主动深入地研读《论语》。

2、教师引导,学法探讨。

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把握文言文学习的要点,整理归纳。学

习要点包括(1)读准字音;(2)注意句读;(3)把握句意;(4)提出疑问;(5)朗读背诵;(6)联系实际,把握主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该怎么学。

3、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慢读前五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成生字、词的音义,并疏通文意。在明确学习要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然后学生分四人小组,逐一讨论,合作探究,互相质疑释疑。教师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4、由学生通译一下,圈出疑难之处,对问题进行汇总,老师点拨,师生共同完成,尤其是有些重点词句落实下来。

、 5、概述每段段意。

四、研讨与思考

A、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谈学习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 谈修身做人的:(吾日三省吾身)

D、课堂练习: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下面题目,展开竞赛

用来表达对朋友来临而喜悦的句子:

讲知识继承和创新的句子:

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

强调学习中要有实事求是态度的句子:

五、 课堂延伸

1、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例一: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

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为什么?

讨论之后,回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解释意思。

2、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格言或警句。

六.总结延伸

我们学习完《论语十则》这门课,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 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七、 尝试当堂背诵,进行抽查。

八、 要求学生回家复习并预习,布置作业。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桦川县第四中学的语文教师刘丹,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版国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教后反思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简介

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⑴ 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⑵ 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⑵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⑶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国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标签: 说课稿 五篇 汇编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shuokegao/296o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