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说课稿 >

【精选】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精选】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赶海》是任务教导课程尺度试验教材苏教版国小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期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现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课文语言活跃、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斥了童年的无限乐趣,处处洋溢出作者酷爱大海、酷爱生涯的情怀。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家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作文以歌词开始,奇妙地引出下文。“每当……便……”突出赶海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赶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次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进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哗哗往下退,只要浪花还不时回过火来,好像不忍分开似的”赋予浪花以人的神态心理,使浪花奔涌跳跃的形象跃然纸上。“我高兴极了,飞跑着追赶……”写出“我”赶海的高兴与快活。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总体写出赶海的人们的运动,又通细致节描写,写了“我”和一个小伙伴的个体运动。其中抓蟹、捉虾是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写赶海的人们在夕阳中归家,海滩也恢复了安静。既展现了薄暮大海的美景,又给人留下想象与回味的余地。作文的结尾再一次引用歌词,照顾开始,使全文浑然一体。

教学目的

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的,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巧:

(1)准确、流畅、有情绪地朗读课文,培育良好的浏览习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似”。

(3)通过接洽高低文,懂得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进程与方式: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或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情势,调动学生的生涯经验,启示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绪、态度、价值观:

懂得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酷爱大海、热爱生涯的思想情绪。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领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通过学习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初读感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背景图,在播放《大海啊,家乡》的乐曲,把学生带入情境。

、领导学生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干什么?

3、学生答复,教师归纳: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这就是——赶海。

4、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并引读。

5、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国小生的感情极易受到环境氛围的沾染而发生共识,基于这一点,我借助背景图画和乐曲等手腕营造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本,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讨自读后果,改正错音。

3、领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本上,再让学生浏览课文,弄清作者写了赶海时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虾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让学生选自己爱好的'趣事再自由朗读,教师领导学生用惊喜、好奇等适当的语气读好练习4中的句子。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整体感悟是深入领会的基本。而学生对作文的整体把握,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成果。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初次自读、再次自读的环节,让学生在重复的朗读中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本文的内容比拟浅易,同时“赶海”对本地的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非常接近生活的。教学中,我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调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等道路,领导学生感悟赶海的乐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家乡》的歌曲,借助精美的音乐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大海的憧憬和回想。

2、齐读课文,引诱学生抓住“每当……便……”句式,领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入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沾染学生。

2、领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火来,好像不忍分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海人相互迷恋、嬉戏的情趣。从“闹着”、“高兴极了”体会“我”想去赶海的迫切心境。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撒手让学生缭绕“趣”字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语句,依据课文的描写,想象运动中哪些处所是有趣的。

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议议自读的感受,互读对方觉得有趣的内容,并相互评议。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分享别的同窗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交换中去相互比拟、相互评价,既能丰盛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组织集体交换,引诱学生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像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本来……”体会小伙伴抓蟹时的专注尽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从“本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虏……”等词句中体会大虾看似威武,实则无力抗争,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在把握这些句子的进程中,渗透着对“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懂得

同时在交换过程中,相机再次出示课后练习4中的句子,接洽高低文体会并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欢乐的心境。

3、经过前面充足的交流和朗读,引诱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展开想象,说说人们赶海时还会做什么,怎样的有趣,进一步丰盛学生的体验。

[设计意图:情景表演是学生由:“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表示文本”的一个认知升华的过程,对巩固学生的理解起到非常主要的作用。]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展示夕阳西下、海鸥翱翔的情景,让学生借助图景朗读课文,想象此时海滩的安静,感受人们三三两两满载而归的喜悦心境。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再次呈现音乐与画面,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我”对大海深深的爱,懂得课文首尾呼应的特色。

板书设计

赶海

浪花回头追赶浪花

抓螃蟹捉、捞、捡捉大虾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摄影师》,欢迎各位给予指导。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力求育人功能的拓展。

《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

我与文本对话时,感受到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感受到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两者均应教学。

关于本课的目标设定,我想主要是力求凸现三维的融合。

把本课目标预设为通过语言句子的朗读以及有关情节的联想训练,感受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确定这个目标是符合新课标关于目标“三维性”要求,它蕴含有知识、情感、过程三方面要求,而且三者是相互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

全课预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全文步感知、学会生字新词。在这样基础上学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整堂课的流程预设是这样的: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是质疑明起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

课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

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 、 “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 、 “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

质疑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真实起点一个途径,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这是课堂真实化、课堂以人为本的基础。

第二步,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习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

在质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文中的高尔基、小摄影师,有了什么印象呢?”

预计学生会交流:高尔基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工作十分繁忙的一个人等等;小摄影师是一个守信、很有办法、懂礼貌的人等等。

交流后,还向学生提出要求:

同学们交流的这些体会,在课文中都有所体现,请大家再认认真真读几遍课文,这些人物印象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在这句子边上注上相应的体会词。

学生读了文章后,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因此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谈谈初读后对文中人物的印象。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边读边注的形式,使得起先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就成为了全体学生的共性理解,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很有好处。

接下来要重点走进高尔基,品读感悟高尔基的人品。

教师向学生提问: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

预计学生会说是从以下三句话体会到的:句子投影,此略。

三句中,引导学生重点感悟后面两句。

●对教学第二句的方法如下设计:

“请同学们读这句,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发现哪些词能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呢?”

交流句子,抓住关键词“吩咐”和“很久很久”。

阅读教学是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以上教学预设,完全是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词,在揣摩用词、联想情节、说话训练中,深深体味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体会第三句的教学方法:

自己读读第三句,谈谈“哪几个字的描写更能表达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预计学生会注意“很忙”与“一定”两词,再问同学:到底是“忙”还是“不忙”?通过讨论,明白高尔基很忙,但不喜欢媒体广告宣传;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满足少年儿童的愿望!

指导学生朗读,前一句要读得坚决,后一句要读得亲切。

以上一段教学,使学生对高尔基关怀少年儿童形成浓浓的气氛,在学生对词语的.品味与朗读中体会高尔基的情感是太爱少年儿童了,教师的每一句引导语、点拨语,学生读的、感受的内容都围绕高尔基的关怀,完全做到语言句子与情感熏陶合二为一。

感悟高尔基后,再来体会小摄影师的形象。

教师引导过渡:高尔基如此关怀少先队员,那么高尔基所爱的少先队员是怎样的一代儿童呢?

●首先读读纸条上的内容:

这张纸条短短几句话,但写得很有水平,同学们仔细品读,信的内容到底巧妙在哪儿呢?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个“尊敬、懂事”的一名好队员。

除了指导读好这句外,还点拨学生:“课文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写的,请大家再用心的读读全文,尤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对话。

让学生读全文,使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引起同学的关注,在真切朗读中感受文本价值,也使全课教学有了整体感。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呼应课刚开始时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进行续写,更深层次地提升人物的形象。

在最后,回到学生课始提出的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哭了,是他后悔吗?后悔什么呢?”

回答后,再让学生想想以下问题(投影句子:小摄影师最后会不会再出现?假如出现了高尔基会怎样?小摄影师想到了什么,才不去找高尔基的?假如一直没出现,高尔基又会怎样?)

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写一段话交流。

课文要求,感受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的文本价值,但适当地延伸感受小摄影师所特有的诚信、聪明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语言表达用词中、从想像“哭”的原因中,去琢磨领悟,一个活灵灵的高尚的小摄影师就会树立在学生面前,对引领学生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写,把两代人的情感又上升了。

本课设计就是想努力实现情感目标的同时,让语言能力得到切实发展。如果语文课上只是心头感动或只是习得工具,都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是应该追求的。综观整堂课的教学预设过程,都强烈体现着这点,让无情的方块文字流露出浓浓的情感,在追求情感氛围的过程中紧紧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由学生的质疑开始,从文本语言中去解疑,运用理解、体验、联想与朗读四种形式,学生对伟人高尔基、对同龄人小摄影师所具有的高尚品格,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家是什么》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极富真情,笔墨不多,却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但耐人寻味。我主要抓住“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这条主线,通过富翁有别墅却没有家,热拉尔虽然无家可归,但有女儿就有家这两个故事揭示“家”的含义,“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学的:

一、气氛渲染,调动情感

这篇课文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走进文本,设身处地的感受和理解。本文的故事简单,但真正要让学生懂却比较难。所以一开始,我通过教师讲故事,配合媒体画面音乐,使他们较快地进入故事情景中。

在课后拓展阶段,我联系了今年春运,那场大雪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考验着中国的春运。我们班也有许多外地的`小朋友,他们在春节回家的途中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加上媒体的宣传,许多学生是有感受,了解的。所以在课后拓展中,播放春节前广州火车站人山人海的场面,以及滞留旅客满怀期望的眼神,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二、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这篇课文生字只有3个,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进行了随机渗透。有几个词语也比较难理解,本课中我采用多样理解的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到达对课文的认知。如通过出示竹篱茅舍、高堂华屋的图片,使学生直观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故事讲解,引读等理解“离散丧生,悲喜交集,辗转数地”,通过提出问题理解“无家可归”。

三、反复读文,读中感悟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积累。一开始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家是什么的句子。再读读重点小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到,理解后,再进行反复诵读,回到家是什么。其实这一个句子也贯穿了我整堂语文课的教学,反复出现。加深感悟。通过理解“然而”表示转折的词语朗读带有转折及反问的句子。同时增加了读的形式,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积累语言,感悟道理。

四、发挥想象,训练说话

语文课应该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畅游在语文天地。复述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父女俩再见面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根据课文目标,让学生想象:将父女俩见面时的情景说具体。以及热拉尔冒着哪些生命危险寻找女儿,感受他为了找到家不顾生命安危。想象富翁为什么觉得自己没有家体会他的孤独等,抓住契机,进行想象和说话训练。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拉萨的天空》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写景美文。本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展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与壮丽圣洁。

教学目标定位:

学生对于“拉萨”是陌生的,学生的学习关注程度值得期待,在课前布置学生浏览、搜集有关西藏的资料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交流相关信息,他们会了解到拉萨位于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拉萨因日照时间长而成为日光城;他们会知道拉萨的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始建,是举行佛事庆典的场所,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象征。

本课总课时安排为2课时,我主要就第二课时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我预设了以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和能力目标:在图片及相关材料的帮助下,帮助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用自读的方式、议读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评价。

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部分 揭题明题。

揭示课题后读题后复习重点的词语,通过句子“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感知拉萨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第二部分 学生充分朗读,整体感知全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朗朗的书声。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读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因此,这一阶段,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画出描写天空“蓝”的句子,再与同桌交流感受。

第三部分 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在品读课文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放弃逐句教学,每点必扣的方式,用一个问题引导全篇精读:“这篇课文你最喜欢哪些词句?谈谈感受。”

这篇课文中,这几个句子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需要学生老师共同探讨。

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2、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通过“白云”和“天空”、“草地”和“天空”对比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

3、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抓住“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移开”进一步感受天空蓝得让人神往。

拉萨对学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绘拉萨天空的词语又是隽永深刻的。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在这个阶段,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欣赏一组图片,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图片欣赏)通过朗读和交流,能使在读中解疑,又在读中获得言语美感。这种美感包含在言语所指的内容上,即拉萨的天空本身就是美的;其次还表现为课文遣词造句上质朴的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在节奏上还有整齐对仗的美,“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明洁”。在手法上又用“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这湛蓝的天空就是圣地的窗帘”勾勒出简洁的美。

学生在反复吟读,解疑中,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学生口念心诵,感受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读,期待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课文的语言,也悦纳这种语言,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共鸣。

第四部分 诵读回味,拓展延伸

拉萨的天空很美,为进一步感受拉萨的美,课后让学生去收集一些关于拉萨的图片和文章,让这美丽、神圣的拉萨永驻学生心中!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国小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说教法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在教学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提问导入、品读感悟、朗读指导、创设情景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本课,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学习方法:品读感悟、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情境想象。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爱”的情感为主线,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新课开始,我和孩子们谈话交流对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然后创设情景:孩子们,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灵动的天空,为大自然划上了一道美丽的.音符。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学生情感被充分激发后,我及时谈话导航:“同学们,多可爱的小燕子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们。”自然引入新课。

然后我以“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这个问题为突破口,为学生走进文本确立探究的方向。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我首先让孩子们领会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感知文意后,再思考: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孩子们能很快找到“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这一句。品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进行探究。如谈到“长途跋涉”时,我先让孩子们想象燕子都会飞过哪些地方,然后告诉孩子们:“每年三月份,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飞五千多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一路上,它们飞过城市,飞过大海,飞过沙漠,飞过高山,每天都要飞一百多公里,此时此刻的燕子是多么的疲劳。”通过对这些重点词语的探究和交流,让学生深刻感受燕子冷、饿、累的艰难处境和濒临死亡的那份可怜与无助。

我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想象濒临死亡的小燕子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学生动情的进入角色,从而产生对燕子的同情,怜爱之心。在学生感情自然流露之时,我再加以朗读指导,读出焦急、担心的心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当学生体会到燕子的艰难处境之后,我及时引导:多可怜的小燕子啊!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燕子是不幸的,然而它们又是

幸运的。请大家用心去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他们的幸运究竟是来自谁对他的关爱呢?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研读,便很快能找到政府、居民、贝蒂这三个层面。(相机板书:政府、

居民、贝蒂)政府、居民和贝蒂救助燕子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孩子们先交流谁对燕子的关爱,我就引导研读相关的段落,然后加以点拨和朗读指导。

(1)在感悟政府爱心的时候,我围绕“呼吁”这个重点词语,创设情境:如果你是瑞士电视台的主持人或电台的播音员,你准备怎样播报这条新闻?让学生模拟当一回播音员,并给以简单的提示,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验政府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2)在感悟居民的爱心时,重点体会和想象这句话的含义: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我先出示填空让孩子们填,再交流从所填这几个词语中能体会到什么?在对重点词语的体会中感悟文本。

当孩子们说到“纷纷”时,都能体会到拯救救助燕子的人很多,我顺势引导:都有哪些人呢?孩子们会想到有老人、年轻人、小孩、政府官员们、警察等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人。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便引读:

听到消息后,老人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他们冒着——

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冒着——

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他们冒着—

这一次次的引读、接读,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读书声中,孩子们能够想象到瑞士居民不顾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动中,感受到了瑞士人民的博大爱心,从而激发孩子对瑞士人民的敬佩之情,提升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3)在感悟贝蒂的爱心时,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我抓住“一点也不在乎”这个词不放手, 从“不在乎”感受内心的“在乎”。

我以“贝蒂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只在乎( )。”的句式进行了训练。孩子们可能会填不在乎“天气的寒冷、路途的危险、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饥饿、疲劳”等,不论孩子们体会到了哪一个层面,只要言之有理,我都会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尊重每个人独特的感受。

我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孩子们观察贝蒂跪着,捧着,呼着热气的动作和表情,想象她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通过孩子们的想象,一个鲜活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小贝蒂多么珍惜手上的小生命啊,此时让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深情朗读。

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救助,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爱!

以上环节的设计,我始终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爱是一种最神奇的语言,她可以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此时此刻,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听,它们在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呢。齐读课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读完后想象你也站在送燕子的行列中,你想对远去的燕子说些什么?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只获救的燕子,你将如何向人类致谢?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理解、感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爱心编织了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我也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保护动物做些什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叙述和倾听中进一步增强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将深深触动学生心灵,在他们的心底铬下了一个字,那就是——“爱”。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形象,以爱表现文章的重点内容,突出爱这一中心,给孩子们留下鲜明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第一课时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3小节。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太阳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快乐,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二) 说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程序:

一、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太阳笑脸。师生共同谈谈对太阳的感觉。导入课题,并指板书,

生齐读课题。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图片引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谈话自然引入课文,】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 生自读。

3、 检查自读情况。

4、 这首诗歌一共有四小节,老师分别请四位同学分小节读一读,其他同学做认真的小听众,看他们是否把字音读准,诗句通顺。

【初读诗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整体感受诗歌内容。】

三、 指导精读,积淀感悟。

(一)第一小节

1、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我读第一小节。(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同学们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

2、 师范读。

3、 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评价。

4、 是呀,老师在朗读的时候,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副美丽的图画,谁也看到了?你看到了吗?

5、 你看到的居然和老师看到的一样!你是从诗句中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点击突出“朵朵白云”“红彤彤的晚霞”)

6、 跟老师一起去欣赏那洁白的云朵吧!(出示白云图)太阳让白云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瞧!(出示晚霞图)

7、 现在你理解“红彤彤”的意思了吗?(颜色特别红,红得十分艳丽)。

8、 朗读练习:多美呀,你们也像老师刚才这样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先在座位上练习。

9、 指导背诵:原来美的图画就是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也能变成美丽的图画。让我们把这一切都记在脑海里吧!

【夕阳西下的美景以其特有的魅力闯入学生的视野,刺激着学生的心理,唤醒了学生的经验,在欣赏中想象,回味。美丽的图画也能成为优美的诗句,在欣赏体会的前提下进行朗读美景自然仿佛溢于眼前。教师在学生先读的基础上范读,目的在于避免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情感的基调,后又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这样学生的朗读就有感性的基础了。】

(二)第二小节

1、 太阳落山的景色真美啊,太阳也是大家的朋友,为我们做了许多好事,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小节,想想太阳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生自读。交流并板书:鲜花 、小树、小朋友

2、 解“洒”“拔”。

全班做动作体现“洒”。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鲜花会有什么变化?她还把小树往高处拔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拔”的?(这不是说太阳把小树拔起来,而是说太阳照耀小树给她营养,使它茁壮成长。)

【诗歌的教学也要有重点词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不是要求作概念上的解释,而是领悟体会。如对“洒”“拔”等拟人化的动词的理解我就是通过做动作,想像体会等形式进行启发,使学生感受到用词的准确。】

3、 想象:就在这一洒一拔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太阳的一洒一拔中,鲜花和小树会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近每一颗小树,每一朵鲜花,听!你听到了什么?自由说。

【通过想象,是画面出现,让学生深入体会太阳带来的快乐】

4、指导朗读:高兴地读,感激地读 ,齐读。

5、教学后两句:

6、说话写话练习:太阳仅仅做了这些好事吗?你从哪看出来?(课件显示:……)太阳还做了很多好事:聪明的你想一想她还做了哪些好事?

【通过做一回小诗人,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也让学生呢感从生活中去寻找太阳所带来的好处,快乐,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内化情感。】

(三)、第三小节

1、太阳忙碌了一天,她——引读:就要从西山落啦!

你的心情怎么样?(舍不的'),读出心情。

2、她会和我们一样进入梦乡吗?她会去哪呢?请你用书中的语言深情地告诉我!指名读!

3、原来她去了另外的国家,她走向哪些国家?用“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说话

:原来太阳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深情得朗读第3小节!

【给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在朗读中发现,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合作,由老师的指导过渡到学生的自己学习,使一个能力的提升,在朗读中自然的读出了语气。】

四、 总结

五、 生字指导。

(三)、反思:

这次的教学设计参考了网上的一些东西,自己个性化设计不多。本来安排一课时把整首诗歌全部上完,但经过试教,这样的设计并不理想,有走过场的感觉。经过备课组商量后,去掉一个小节的内容,加入了小练笔的内容,让学生把前三小节学得更扎实,为第2课时教学最后一小节,理解诗意,升华情感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我想这些主要是平时的训练。在平时的课堂中,就应该建立起常规教学模式,抓基础,重实效。公开课其实是对自己平时教学的一种检查,一种反馈,可以让我认识到平时教学中哪些设计、行为是规范的,合理的,哪些是不规范的,不合理的,甚至是低效的,进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小练笔环节的设计还有待改正。课件出示“他把金光洒向( ),他把( )往高处拔”,原来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说到写,难度慢慢提高,有一个过度的过程,但实际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回答全部停留在填空上,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想象力。上完课后,我总在想如果在追问一句: “太阳还把什么带给了我们?仿照第2小节的说法说说、写写。”在作业辅导的时候,我问了一下,离开书本和课件的束缚,学生的思维打开后写出的作品非常精彩。教学有一个环节漏掉是比较遗憾的,就是让学生体会课文用“她”来称呼太阳,缺少了这样与太阳的“亲密接触”,学生们的自我体验不够,入境不深。

当然,通过上课我也发现了自身素质方面的欠缺。比如在教案设计方面还不够自主;上课时的教态还不够自然,特别是这样情感丰富的课文,明显感觉自己肢体僵硬,还不够投入;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说来说去就这几句;板书还有待提高。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能在一次次的上课、磨课后不断提高。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惊弓之鸟》是语文第五册的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先讲述了更赢射大雁的经过和结果;接着讲述了更赢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认字9个,写字7个,学习多音字“更”。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三、说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五、说教具: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1、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在设计导语时,采取了设疑导入的方式。

2、教师读目标,为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此环节我设计的是:在我读完目标后,随即问学生:“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吗?”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我认为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的。

3、学习字词。

此环节我设计的`是:先出示自学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射、郊、慢、指、翅、膀、悲”会读、会写、会组词。

(2)、认读“更、箭、猎、疑惑、弦、惨、愈、孤”,会给多音字“更”注音组词。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督促学生快速的完成任务。5分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我会指中等学生先认读,如果有错误,就请优等生来纠正,然后再请优等生多领读几次。最后请几位后进生来读一读,出现错误后,找学生来纠正。下一步是提问:哪些字容易出错?谁来提醒大家一下?对于易错的字,随即让学生在课桌上书空。最后找几位(后进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听写。听写完后找同学批改黑板上学生写的。对于绿色通道的生字,我会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反复地认读,直到读熟。然后学习多音字“更”指名给它组词。然后带领学生多读几次,以巩固记忆。

4、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一步,我同样是先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断句。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完成填空。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有序进行。小组交流完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首先指几名学生分段朗读,其余倾听并圈画错误。每个学生读完后就进行评读,及时纠正错误,会给学生加深记忆。然后我会出示一个填空题,让学生根据提示来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难度。最后找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给课文分段。有了不同意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最后大频幕展示正确的答案。

学完后我会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5、当堂检测,精炼促效。

本节课的我结合目标设计了巩固练习:

(1)在文中找近义词。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多音字“更”组词。

(4)画一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shuokegao/0g0g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