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读后感 >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心得》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1

读于丹论语,让人领略到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德行,读后确有感触。

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第一个态度是,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现在的英语教学结果应该说对我校的英语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每一名英语老师都在尽力,都很认真负责,但一次次的考试有些同学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总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可以说在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要有一段时间心情是很郁闷的。读完这一部分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缺憾是我们必须面对,也许还要有很长时间需要面对的,我们要从抱怨学生的懒惰,抱怨家长的不配合等中跳出来,因为这样做,除了给自己添堵外,我们得不到一点好处。反之,我们要积极思考,班级有好学生,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完全失败的,至少在求精,求尖方面我们做到了,我们需要反思或者在以后加强的是如何找到并实施更好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困生的各项能力,将缺憾降低到最小化,直至消失。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2

手中的《于丹的《论语》心得》勿勿看完了,合上书,再看看本上摘抄的合乎自己心境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想想以前自己总觉得《论语》有点高深,或是有点枯燥。读过这本书后,我也认为《论语》确如于丹老师所讲,不是高不可及的,而是用一种简单的道理,传授给我们生活的态度和智慧。《论语》中的句子,经于丹老师讲解,更加易懂而适用了。有些是点悟了思想中的困惑;有些激励了自己求学的动力;有些则告诉我们要如何提高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真谛,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关于学习,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于丹老师也告诉我们,真正尊崇学问的人,学习是为了人类的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国小了到老。由此我也想到了尹建莉老师教育书籍中写到的`,关于学习古诗应有的态度。她说让孩子背诵古诗,不是让她在人前炫耀,而是让她能体会诗中的韵味,诗中的美好意境。这段时间,我和女儿正在一起学习背诵《国小生必背古诗八十首》,虽然我没让女儿在人前炫耀,可有时我也会看看自己背了多少首诗,我想我不该去究其量,而应该求其质。

书中更多讲叙的是关于提高自身修养,生活的智慧,每一处于丹老师都有很精彩的见解。我想要再次的阅读,去体会那其中的智慧。也因于丹老师的讲叙,让我也想去学习《论语》,学习其中的智慧,这些会让增加我的学习动力,也会让我的思想有新的认识。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3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上国中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

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

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吧!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4

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能够赢得民众的掌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没有把重点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处事之道都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人们从于丹的讲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教导,以帮助自己求得心灵的平安,帮助自己为人处事、帮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当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以及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人们更有对内心平安的追求,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的确能给人某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感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于丹的心得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在于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心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的美丽!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5

说实话,看《于丹论语心得》之前,我是怀着走形式应付的心情。没想到开卷有益,越看越想看,这本书仿佛有一种魔力引人入胜,所以我也就下决心要读好这本书。于是手捧该书,我都觉得自己好像高大了许多,仿佛自己变得有学问了。读后虽不能大彻大悟,但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

感悟之一,比如:“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这是于丹给我们讲述《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如果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后的遗憾,将使你错过弥补遗憾的最好时机。承认现实的不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感悟之二: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你的整个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可以看到他内心的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是好朋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是坏朋友。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朋友的人格可以映照、校验你的人格,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大多数时候是一种美德,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和批评,都不如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堪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修养,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诱导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6

我要跟大家品谈的是一道心灵鸡汤。读过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朋友们,或许都有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认真工作着,面对繁忙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早已把烦躁变成无奈,把无奈变成习惯,总是多了几分负重,少了几分快乐,因而也经常把“郁闷”当作自己的口头禅。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论语心得》,竟然让我感觉自己豁然开朗,虽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也深深触动心灵。我的心似乎能更柔和些,平静些,包容些,仁爱些。

我原本是不喜欢《论语》的,更准确地说是我不喜欢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还记得上中学那会儿,老师给我们讲解论语的开篇“学而第一”时,我就表现了厌烦情绪。那时,我就在想,孔圣人早已死了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的人类,别说区区几句话,即使再精华的东西,也会被几千年的历史车轮碾的灰飞烟灭,我就不信他还能在几千年前指导影响现代的人类社会?于现在想来,是非常羞愧的,缘于我对文化的理解,对个人的修养,以及对学习的态度。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灵。她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就像易中天老师在该书序言中所写“实际上,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性。”我想这也就是孔老夫子为什么能在几千年后仍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原因吧!

书中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您内心的安宁。

书中谈到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艰苦的'生活对于别人来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自得其乐,于丹老师说,颜回真正令人佩服的,并不是它能忍受贫困,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贫而乐,富而好礼者”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这是于丹老师品位的另一心语。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在家看《济公新传》,济公在途中遇到一位晴天、雨天,天天都哭哭啼啼的老婆婆,便上前搭问原因。原来老婆婆有两个女婿,一个是卖雨伞的,一个是卖鞋的,晴天时,老婆婆担心卖雨伞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伤心哭泣;雨天时,老婆婆又担心卖鞋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也伤心哭泣。道济师傅开导她说:“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一想呢?如果你想晴天的时候,卖鞋的女婿来了生意,赚到了钱;雨天的时候,卖伞的女婿又来了生意,赚到了钱,你是不是应该为他们高兴才对呀?一个简单的换位思考,让老婆婆喜笑颜开。快乐如此简单,活佛如此渡人,让我释然之后想到了更多。

工作中,把个人的无名火撒向无数人,把上班的无名火带到下班,把单位的无名火带给老公,这是我常干的事儿,我想也是大多数人常有的事。我们颠倒了生活的本质,之所以工作,正是为了更快乐的生活。有人问佛主:什么是佛?佛主说“无忧是佛”。快乐的生活就是人生的目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上班时尽心,下班时开心,我们就会在平衡中快乐地生活。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那份安宁。

如果说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那么于丹的《论语心得》,章章都会散发浓香。读罢之后所感悟到的,绝不仅仅是写下的这些,写下的也好,未写的也罢,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愿我们都能为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一个出路,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初衷吧!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7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回顾自己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也会经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与家人因琐事产生分歧、和家人闹矛盾,工作中与同事有时会产生摩擦,与家长产生摩擦,面对不如意的学生会生气…看过《论语》心得让我明白了自己给别人带来烦恼的同时自己也很苦恼。让我找到了克服生活中不愉快的好方法。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8

于丹的《论语心得》一书,最早风靡一时的时候,我便想拜读了。可书一买回来,趁着热劲,读了不到一半,便搁置了下来。

忽一日在电视上看到于丹,又想到了她的书。便又翻出书想静静的品读一下。读书的过程是一种心灵净化的过程。论语向我们展示了中华五前年的传统美德和个人修养的魅力所在。主要以教化人的品质道德为主,里面还掺入了一些佛家的禅论。教人要"仁",即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世间万物和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终须要得以见天日。一个人要行的端,坐的正,做一个正人君子,你也就不会被烦恼所困扰。另外孔子还崇尚修身养性,即把自己隐居起来,与世无争,经常要反省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坦荡荡,从这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局限性。把凶残的狼圈起来,就能轻易的改变它的本性,变成善良的羊吗?儒家思想里存在的一些说教的东西过多,而且有些脱离现实,可能是时间上的差异,国情上区别所制,儒家思想精华的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但不能全盘接收,奉为“守则”,一律照章执行,是不可取的。我们推崇孔子的"仁",即真、善、美,做一个真正的人,对人对事要真,要有付出,用自己的善去打动别人,用自己的个性美赢得别人的尊敬,就像歌词里讲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想说,只要人人都能自正吾身,世界将会是一片光明。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9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

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10

最近,我又拿起《论语》心得这本书,《论语》心得读后感。记得《论语》心得幼儿园曾每人都发一本,让我们拜读,去好好体会书中的精华,我也曾粗粗去看了几张,没有好好的去思考。上次听了金丽菊老师的《论语》的读书报告后我就决定仔细地看看直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去体会一下孔子的儒家理论。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读后感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读后感《《论语》心得读后感》。

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

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像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吧!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11

进入读书会大概有一年多了,读书之旅如其坎坷,轮到我所主讲的篇目时,读书会的各位成员也只能在这片云课堂上齐聚一堂了。无奈现实中疫情肆虐,回顾之前所度过的课堂,就让我来讲述一下我的收获吧!

刚开始星期五下午的小课堂,会有些许困倦,但是团团围坐的大家,和未曾读过的千古金句难免使人感到新奇,勾起了不少求知欲。每个星期五的'围坐一堂总让人感到有些温馨,下午三点的暖阳射进教室,打开了这片知识殿堂。

起初,我以为《论语》读书会只是为了读懂里面的话语,读懂古人的思想,不过后来我渐渐发现,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读通读懂,而是要把所学到的知识渗透于生活中,运用到生活里去,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地改善自己,这才叫真正的收获。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帮助我改掉了那个平日性格暴躁的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以哉!”告诉我不该虚度光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教导我知错能改……

轮到我做主讲时,因为篇目最长,也为此准备了不少时间,但是太过紧张,反复修改措辞甚至口误,有些知识点并没有清晰地表达出来。在准备过程中,为了理解一篇对话,还要花费时间查询历史,明白一些复杂的字词。但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准备工作,我才真正理解了孔夫子心中的所思所想和主讲人的不易,才发觉了《论语》中流出的浓厚的历史墨香。

很荣幸能加入这次的《论语》读书会,我的收获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这次的参与让我尝试了许多以前不敢触碰的东西,让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也让我有机会走进那个我们遥不可及的历史百家,更是上了一堂沉重的人生哲思课。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12

我们都知道,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富强,不能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更要看每一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觉得安全吗?他快乐吗?他对他的生活真正有认同吗?据抽样统计调查中国人的幸福指数,80年代只有64%,1991年幸福指数提升了到了73%左右,这得益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实施;1996年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又大大提升了,但幸福指数却下跌到了68%。所以说明,人们对生活是否幸福的感受与物质生活基础有很大的联系,但不一定一直呈正相关,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的繁荣之后,心灵困惑依然存在甚至加剧。

我觉得于丹的《论语心得》出来的很及时,它帮助我们看懂《论语》,它让我们知道,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简单生活才是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明显在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因为周围有钱人太多,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太多。有一个现象:有一百个人从你身边走过,其中只有一个人比你富有,你只记住了这个人而其他的99个人你都忽略了,这样看了很长时间,你觉得人家都比你强,觉得自己很失败很不快乐。于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其实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那么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我从《论语》中学到了两个字:

一、恕。即宽容。

孔子曰:“其恕乎!”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那是真君子。我们都是成年人,面对不喜欢的人或事,首先想到的是忍,但心中的结总是存在的,久而久之,心中一个又一个的结就会变成身体的疾病(弗洛伊德曾说过,心中的不愉快会转化为身体的不健康)。

作为老师,过去我们总是因为学生的`种种过错,而寝食难安折磨自己,而忍不住批评学生,现在知道那是这个老师没有达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应该像孔夫子这样,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有一种泰然平和的力量,真诚地跟学生沟通。我认为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可以被培养的,是向善的、向上的。

二、施。即给予。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于丹曾说过一则托尔斯泰的小寓言,说有一个国王每天都在思考三个最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满朝大臣,没人能够回答得出来。他很苦闷。

后来有一天,出去微服私访,走到一个很偏远的地方,投宿到一个陌生的老汉家。半夜里,他被一阵喧闹声惊醒,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进老汉家。那个人说,后面有人追我。老汉说,那你就在我这儿避一避吧。就把他藏起来了。国王吓得不敢睡,一会儿看见追兵来了。追兵问老汉,有没有看到一个人跑过来?老头说,不知道,我家里没有别人。后来追兵走了,那个被追捕的人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也走了。老汉关上门继续睡觉。第二天国王问老汉说,你为什么敢收留那个人?你就不怕惹上杀身之祸?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你怎么不问他是谁呢? 老汉淡淡地跟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那个国王恍然大悟,他那三个久思不解的哲学问题,一下都解决了。

现在的世界,物欲横流,诱惑太多,人们匆匆忙忙地追求,但真正能够长存的东西不多,读了《论语心得》,知道了其实生活很简单,要把眼前的事做好,要锻炼身体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顾别人,要选择对的事去做,要做对选择的事,不该操心的事不去操心,舍得舍得,学会舍弃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努力学习完善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活在当下,快快乐乐!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13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和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首先在做人方面,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论语》提出做人要正直磊落,重视仁德,重视个人修养和人的的全面发展。在人格塑造方面,第一:孔子提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像器物一样只具备某一方面的用途,君子应以道义作为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他,用忠诚来完成它;第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第三:孔子认为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第四: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见的差别还在于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学习方面,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这对于我国如今的教育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次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还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在学习目的上,孔子明确指出要学以致用,为国家和人民做实事。

在教育上,孔子的教育指导思想是:有教无类,即受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在教育的基本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在教育的目的上,孔子看来,进行教育的目的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为当时的社会服务。

对于治国之道,孔子的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属于封建社会的产物,对于当今社会发展无多大借鉴意义。孔子还指出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要严于律己,端正自己本身,以此来带动下级,使之产生上行下效的效果。孔子认为处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人才,同时要重视富国富民,教育人民,注重立法规范人们的行为物。

《论语》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其中有不少至理名言值得我们借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发展。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14

拜读《论语》时,发现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做人道理真的好多好多。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其中,他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内心的安宁。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确实,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理想的心理状态应该是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

教师的工作是一件繁琐、劳心的工作,如何在一种清贫的生活世界中寻找快乐,让那种快乐既不会被清贫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被富足的生活所蛊惑,努力地在清贫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心里开出一片乐土,追求自我的完美。那么首先就要意识到: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需要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正像陶知行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为了夯实自己的知识功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就需要有一种不断学习的精神,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个知识宝库、一本活的教科书、一个“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人。在从事这项极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的同时,认识到生命的每一时刻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将为你带来极大的快乐。其次不忘: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师职业需要有一种探索精神,探索即寻找科学的真谛,不满足已有的结论,向未来挑战。教学时把自己当作自由的研究主体,把激活课堂作为优化教学的切入口,不囿于既定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建立在教与学双向主体积极性基础上的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这样,师生通过合作和创造性劳动,就会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从研究中共同获得一种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发展的快乐。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最需要优秀和出色的教师。让我们一起在这份职业中寻找我们的快乐吧!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15

(1)讲孔子主张仁德政治,实行政德管理,百姓就会像众星围绕北斗一样,而天子就能垂拱而治天下。

(2)讲孔子认为诗经三百来篇,用一句话把它概括起来,就是思想没有邪念。(就是诗经是可读可学的。)

(3)讲孔子认为统治者靠政令和刑罚来统治,人民将会集中精力去避免政令与法律的处罚,而将变得没有道德和厚颜无耻,如果用仁德来加以引志,那么人民就会懂得羞耻,而使自己的人格符合道德原则,使自的行为完合符合正义的规范。

(4)孔子讲述了自己实践道德人生的历程。

三十而立,孔子说他十五岁的时候便立志建立自己的'学说,到了三十岁就建立了,就是道德礼仪。

四十不惑,经过十年对学说的传播教化,已不疑惑了。

五十而知天命,再经过十年,就知天命之始终。

六十而顺耳,再经过十年,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就是顺耳了。

七十而从心所欲,再经过十年,能够从心所欲,无非法,即不违背规矩。

(5)孔子对孝涵义的回答,回答孟孙,就是违背,回答樊迟说不违背就是:父母活着,按照礼仪孝敬父母,死后,按照礼仪安葬父母,祭祀父母。

(6)讲孔子回答孟武伯请教孝道,对父母,只担心他们的疾病。(共也方面不要管得太多)

(7)讲孔子回答子游请教孝道,现在奉行孝道的人,只是能够奉养,如只讲奉养,就同犬马畜生没有区别了。

(8)讲孔子回答子夏请教孝道,(学生对老师应尽的责任),孔子认为这是一个令许多人迷惑难解的问题,有了事学生多替他们操劳,有了酒水饭食给老师,难道认为这是行孝了吗?

(9)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好像愚钝,其实并不是愚蠢。

(10)讲孔子认为,审视他们的所作所为,观注他们的所从所来,考察他的所安所居,人那里能隐藏呢。

(11)讲孔子认为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就能领会新的知识,也就可以作为师长了。(温故知新是一个很的句子)

(12)孔子认为贤人君子不是一个器物。凡是器物都是具有一定的用途,而真正的君子不执着一用,而是无所不用,无所不通,才能应用无穷。

(13)讲孔子回答子贡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的话,成就以后,再去讲说。为什么孔子这么回答,因为人类在交往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言一行两种,真正的君子应是言行一致。

(14)孔子讲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互相勾结人。

(15)孔子讲学与思的关系,他说,学习但却不去思考就会迷惘。(不思就不知其义)思考但去不去学习,就会疲殆。(不学没有内容。)

(16)讲孔子反对异端邪说。因为人们都来攻击异端邪说对他人思想行为所造成的有害影响也就可以结束了。

(17)孔子讲诚实得知慧。孔对子路的教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真正的智慧就在这里。可见达到智慧的途径很简单,就是一个诚实。

(18)孔子教子张学习怎样去求得禄位,多听道理,保留疑问,谨慎谈论其他的话,就会减少过错,多看情况不干险事,谨慎去做其他的事,就会减少后悔,说话很少过错,做事很少后悔,禄位就在这里。

(19)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怎样去做,百姓才会信服?孔子答,要举用正直置于邪曲之上,反之百姓就会不服。

(20)季康子向孔子请教,要怎么做才能使百姓恭敬忠诚而又上进?孔子答,能庄重地对待他们,就会恭敬,教敬慈善,就会忠诚,表彰先进然后教会能力差的,就会上进。

(21)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去从政做官?孔子答:尚书说过,孝敬,只有孝敬才能友爱兄长小弟,施行在家政之中,这也是治理政事,何必一定要去从政做官。

(22)孔子讲信用,他说一个人没有信用他是怎样的?这正如大车小车没有具有行走所必要的工具怎么能正常运行一样。

(23)子张请教孔子,十个世代可以知道吗?孔子答,即使百个世代,也可以知道。(要懂历史)

(24)孔子认为,不是自己的祖先去祭祀,是谄媚,见到大义而不去做,是没有勇气。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duhougan/nr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