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子部 >兵家 >

《虎鈐經》賞析

《虎鈐經》賞析

《虎鈐經》

《虎鈐經》賞析

中國宋代著名兵書。北宋吳郡(今江蘇吳縣)人許洞,歷四年於景德元年(1004)撰成,凡20卷,210篇,共論210個問題。許洞曾任雄武軍推官、 均州參軍等職。該書現存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庫全書》等刊刻本。

《虎鈐經》以上言人謀,中言地利,下言天時為主旨,兼及風角占候、人馬醫護等內容。許洞認為天、地、人三者的關係應是“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虎鈐經》,明刊本,下同),重視人(主要是將帥)在戰爭中的作用。要求將帥應“觀彼動靜”而靈活用兵,做到“以虛含變應敵”。儘管天時有吉凶,地形有險易,戰勢有利害,如能吉中見凶、凶中見吉,易中見險、險中見易,利中見害、害中見利,就能用兵盡其變。他還認為,要取勝須“以糧儲為本,謀略為器”。未戰之前要“先謀”:欲謀用兵,先謀安民;欲謀攻敵,先謀通糧;欲謀疏陳,先謀地利;欲謀勝敵,先謀人和;欲謀守據,先謀儲蓄;欲謀強兵,先謀賞罰等。既戰之後,一要善於“奪恃”:奪氣、奪隘、奪勇等;二要善於“襲虛”:以佯動、誘敵擊其虛;三要“任勢”:乘機擊敵懈怠,設伏擊敵不意,乘勝擴張戰果等。還強調“逆用古法”,“利在變通之機”。該書在體例上,分類編排,按類闡述,彙集的與軍事有關的天文、曆法、記時及識別方位等知識,有許多為過去兵書所少有。此外,還彙集了不少陣法,並創造了諸如飛鶚、長虹等陣。但書中天人感應等荒誕迷信之談,則不可取。

“虎”為“虎符”,即“兵符”,“鈐”即“鎖鑰”,《虎鈐經》即為開啟兵符鎖鑰之書,掌兵權者應備之經。許洞撰。共二十卷、二百一十論。該書始撰於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完成於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現存有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庫全書》等刊刻本。

《虎鈐經》吸收了《孫子》和《太白陰經》的精華,使之更加通俗易懂;根據天時人事的變化加以推衍,既祖述古人,又有作者的見解。其中奇謀詭道,凡適於兵家需要,就廣為蒐羅,不受“六經”的束縛。該書上言人謀,中言地利,下言天時,兼及風角占候、人馬醫護等內容。

許洞認為天、地、人三者的關係應是“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首先強調人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將帥應“觀彼動靜”而靈活用兵,做到“以虛、含、變應敵”。他指出,儘管天時有吉凶,地形有險易,戰勢有利害,如能吉中見凶,凶中見吉;易中見險,險中見易;利中見害,害中見利,就能用兵盡其變。他還認為,戰爭要以“糧為本,謀略為器”。謀略的運用必須在一定物質基礎之上,而謀略的運用本身就包括對軍用的謀劃等廣泛的內容:欲謀用兵,先謀安民;欲謀攻敵,先謀通糧;欲謀疏陣,先謀地利;欲謀勝敵,先謀人和;欲謀守據,先謀儲蓄;欲謀強兵,先謀賞罰等。在作戰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善於“奪恃”,包括奪氣、奪隘、奪勇等,即創造壓倒敵人的有利條件;要善於“襲虛”,即以佯動等手段,造成敵人的錯覺,使敵人失去主動,從而保證自己能主動採取行動。要善於“任勢”,乘敵懈怠攻擊;乘敵不意攻擊;乘勢擴張戰果等。許洞還主張要善於逆用戰法,不要把兵法原則看成僵死的教條,這樣才能收到出其不意之效,該書前五卷理論性較強,以後各卷均為具體戰法和古代行軍作戰的事宜,還包括天文、曆法、記時及方位識別等知識,都是其他兵書所罕見的。書中還記載了“六壬遁甲”、“風雲氣候”、“星辰日月”等迷信的東西,作者雖然也認為這些“遠於人事”,但世有流傳,也“不敢遺漏”,這是不足取的。

《虎鈐經》共有下列版本:明覆宋刻本、李盛鐸明刻本、明抄本、《範氏奇書》叢本、《四庫全書》叢本和《粵雅堂叢書》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zibu/bingjia/r1zo6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