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貞觀的大全

《貞觀政要》卷九 征伐第三十五 凡十三章
  • 《貞觀政要》卷九 征伐第三十五 凡十三章

  • 武德九年冬,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以其眾二十萬,至渭水便橋之北,遣酋帥執矢思力,入朝為覘,自張聲勢雲:"二可汗總兵百萬,今已至矣。"乃請返命。太宗謂曰:"我與突厥面自和親,汝則背之,我無所愧。何輒將兵入我畿縣,自誇強盛,我當先戮爾矣!"思力懼而請命。蕭瑀、封德彝等,請禮而遣之。太...
  • 3239
《貞觀政要》卷三 封建第八 凡二章
  • 《貞觀政要》卷三 封建第八 凡二章

  • 貞觀元年,封中書令房玄齡為邗國公,兵部尚書杜如晦為蔡國公,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為齊國公,併為第一等,食邑實封一千三百戶。皇從父淮安王神通上言:"義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齡等刀筆之人,功居第一,臣竊不服。"太宗曰:"國家大事,惟賞與罰。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鹹懼。則...
  • 17248
《貞觀政要》卷五 仁義第十三 凡四章
  • 《貞觀政要》卷五 仁義第十三 凡四章

  • 貞觀元年,太宗曰:"朕看古來帝王以仁義為治者,國祚延長,任法御人者,雖救弊於一時,敗亡亦促。既見前王成事,足是元龜,今欲專以仁義誠信為治,望革近代之澆薄也。"黃門侍郎王珪對曰:"天下彫喪日久,陛下承其餘弊,弘道移風,萬代之福。但非賢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賢之情,豈舍夢寐!"...
  • 16203
《貞觀政要》卷四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凡四章
  • 《貞觀政要》卷四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凡四章

  • 貞觀七年,授吳王恪齊州都督。太宗謂侍臣曰:"父子之情,豈不欲常相見耶!但家國事殊,須出作藩屏。且令其早有定分,絕覬覦之心,我百年後,使其兄弟無危亡之患也。"貞觀十一年,侍御史馬週上疏曰:"漢、晉以來,諸王皆為樹置失宜,不預立定分,以至於滅亡。人主熟知其然,但溺於私愛,故前車既覆而...
  • 21479
《貞觀政要》卷六 奢縱第二十五 凡一章
  • 《貞觀政要》卷六 奢縱第二十五 凡一章

  • 貞觀十一年,侍御史馬週上疏陳時政曰:臣歷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漢氏之有天下,傳祚相繼,多者八百餘年,少者猶四五百年,皆為積德累業,恩結於人心。豈無僻王,賴前然哲以免爾!自魏、晉已還,降及周、隋,多者不過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良由創業之君不務廣恩化,當時僅能自守,後無遺德可思...
  • 3752
《貞觀政要》卷九 安邊第三十六 凡二章
  • 《貞觀政要》卷九 安邊第三十六 凡二章

  • 貞觀四年,李靖擊突厥頡利,敗之,其部落多來歸降者。詔議安邊之策,中書令溫彥博議:"請於河南處之。準漢建武時,置降匈奴於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為捍蔽,又不離其土俗,因而撫之,一則實空虛之地,二則示無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太宗從之。祕書監魏徵曰:"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之破敗,此是上...
  • 28187
《貞觀政要》卷三 君臣鑑戒第六 凡七章
  • 《貞觀政要》卷三 君臣鑑戒第六 凡七章

  • 貞觀三年,太宗謂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亂,共安危,若主納忠諫,臣進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來所重。若君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前事不遠,朕與卿等可得不慎,無為後所嗤!"貞觀四年,太宗論...
  • 18951
《貞觀政要》卷六 貪鄙第二十六 凡六章
  • 《貞觀政要》卷六 貪鄙第二十六 凡六章

  •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況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即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群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榮,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實可為笑。帝王...
  • 30991
謎語:貞觀盛世(打一人名)
《貞觀政要》卷五 公平第十六 凡八章
  • 《貞觀政要》卷五 公平第十六 凡八章

  •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秦府舊左右未得官者,並怨前宮及齊府左右處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誅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為公,無私於物。昔諸葛孔明,小國之相,猶曰'吾心如稱,不能為人作輕重',況我今...
  • 5011
《貞觀政要》卷六 杜讒邪第二十三 凡七章
  • 《貞觀政要》卷六 杜讒邪第二十三 凡七章

  •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朕觀前代讒佞之徒,皆國之蟊賊也。或巧言令色,朋黨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故叢蘭欲茂,秋風敗之;王者欲明,讒人蔽之。此事著於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齊、隋間讒譖事,耳目所接者,略與公等言之。斛律明月,齊朝良將,威震敵國,周家每歲斫汾河...
  • 14474
《貞觀政要》卷六 仁惻第二十 凡四章
  • 《貞觀政要》卷六 仁惻第二十 凡四章

  •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婦人幽閉深宮,情實可愍。隋氏末年,求採無已,至於離宮別館,非幸御之所,多聚宮人。此皆竭人財力,朕所不取。且灑掃之餘,更何所用?今將出之,任求伉儷,非獨以省費,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性。"於是後宮及掖庭前後所出三千餘人。貞觀二年,關中旱,大飢。太宗謂侍臣曰:"水...
  • 10785
《貞觀政要》卷五 孝友第十五 凡五章
  • 《貞觀政要》卷五 孝友第十五 凡五章

  • 司空房玄齡事繼母,能以色養,恭謹過人。其母病,請醫人至門,必迎拜垂泣。及居喪,尤甚柴毀。太宗命散騎常侍劉洎就加寬譬,遺寢床、粥食、鹽菜。虞世南,初仕隋,歷起居舍人,宇文化及殺逆之際,其兄世基時為內史侍郎,將被誅,世南抱持號泣,請以身代死,化及竟不納。世南自此哀毀骨立者數載,時人稱...
  • 5873
顧貞觀的七夕詩詞《步蟾宮·閏六月七夕》鑑賞
  • 顧貞觀的七夕詩詞《步蟾宮·閏六月七夕》鑑賞

  • 步蟾宮·閏六月七夕清代:顧貞觀玉纖暗數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無端、添葉與青梧,倒減卻、黃楊一寸。天公定亦憐嬌俊,念兒女,經年愁損。早收回、溽暑換清商,翻借作,蘭秋重閏。註釋玉纖:指女子之手。“添葉”句:梧桐秋日落葉,有“一葉知秋”之說。今遇閏六月,則使梧桐落葉延遲,故...
  • 7552
《貞觀政要》卷八 刑法第三十一 凡八章
  • 《貞觀政要》卷八 刑法第三十一 凡八章

  • 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務在寬簡。古人云,鬻棺者,欲歲之疫,非疾於人,利於棺售故耳。今法司核理一獄,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課。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諫議大夫王珪進曰:"但選公直良善人,斷獄允當者,增秩賜金,即奸偽自息。"詔從之。太宗又曰:"古者斷獄,必訊於三槐、九棘之...
  • 6092
《貞觀政要》卷二 納諫第五 凡十章
  • 《貞觀政要》卷二 納諫第五 凡十章

  • 貞觀初,太宗與黃門侍郎王珪宴語,時有美人侍側,本廬江王瑗之姬也,瑗敗,籍沒入宮。太宗指示珪曰:"廬江不道,賊殺其夫而納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廬江取之為是邪,為非邪?"太宗曰:"安有殺人而取其妻,卿乃問朕是非,何也?"珪對曰:"臣聞於《管子》曰:'齊桓公之郭國...
  • 24209
《貞觀政要》卷一 君道第一 凡五章
  • 《貞觀政要》卷一 君道第一 凡五章

  •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慾以成其禍。若躭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且復出一非理之言,萬姓為之解體,怨...
  • 8250
左貞觀個人資料
  • 左貞觀個人資料

  • 左貞觀.華裔“俄羅斯功勳藝術家”他是第一位榮獲“俄羅斯功勳藝術家”稱號的中國人。在他的身上,融合了兩個偉大民族的血液;在他的音樂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中,凝結了兩個偉大民族的文化與藝術。俄羅斯,孕育音樂家的搖籃,一位位世人熟知的音樂大師從那裡走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這裡...
  • 9162
顧貞觀的優秀詩詞賞析
  • 顧貞觀的優秀詩詞賞析

  • 顧貞觀的優秀詩詞篇一《金縷曲詞二首》作者:顧貞觀原文: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旋久。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
  • 12789
《貞觀政要》卷六 儉約第十八 凡八章
  • 《貞觀政要》卷六 儉約第十八 凡八章

  • 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興造,必須貴順物情。昔大禹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極廣,而無怨讟者,物情所欲,而眾所共有故也。始皇營建宮室,而人多謗議者,為徇其私慾,不與眾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遠想秦皇之事,遂不復作也。古人云:'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見可欲,使民心不...
  • 2480
《貞觀政要》卷四 規諫太子第十二 凡四章
  • 《貞觀政要》卷四 規諫太子第十二 凡四章

  • 貞觀五年,李百藥為太子右庶子。時太子承乾頗留意典墳,然閒宴之後,嬉戲過度。百藥作《讚道賦》以諷焉,其詞曰:下臣側聞先聖之格言,嘗覽載籍之遺則。伊天地之玄造,洎皇王之建國。曰人紀與人綱,資立言與立德。履之則率性成道,違之則罔唸作忒。望興廢如從鈞,視吉凶如紏纆。至乃受圖膺籙...
  • 7283
《貞觀政要》卷五 誠信第十七 凡四章
  • 《貞觀政要》卷五 誠信第十七 凡四章

  • 貞觀初,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謂曰:"朕之所任,皆以為賢,卿知佞者誰耶?"對曰:"臣居草澤,不的知佞者,請陛下佯怒以試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進諫,則是正人,順情阿旨,則是佞人。"太宗謂封德彝曰:"流水清濁,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猶水,君自為詐,欲臣下行直,是猶源濁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
  • 7457
《貞觀政要》卷七 禮樂第二十九 凡十二章
  • 《貞觀政要》卷七 禮樂第二十九 凡十二章

  • 太宗初即位,謂侍臣曰:"準《禮》,名,終將諱之,前古帝王,亦不生諱其名,故周文王名昌,《周詩》雲:'克昌厥後。'春秋時魯莊公名同,十六年《經》書:'齊侯、宋公同盟於幽。'唯近代諸帝,妄為節制,特令生避其諱,理非通允,宜有改張。"因詔曰:"依《禮》,二名義不偏諱,尼父達聖,非無前指。近世以...
  • 23037
謎語:貞觀之寶(打一人名)
《貞觀政要》原序
  • 《貞觀政要》原序

  • 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陽公、中書令河東公,以時逢聖明,位居宰輔,寅亮帝道,弼諧王政,恐一物之乖所,慮四維之不張,每克己勵精,緬懷故實,未嘗有乏。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振古而來,未之有也。至於垂世立教之美,典謨諫奏之詞,可以弘闡大猷,增崇至道者,爰命不才,備加甄錄,體制大略,鹹發成規。於是綴集所...
  • 1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