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十七的大全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 ○嚴武郭英乂崔寧(弟寬從孫蠡蠡子蕘從孫黯)嚴震嚴礪嚴武,中書侍郎挺之子也。神氣雋爽,敏於聞見。幼有成人之風,讀書不究精義,涉獵而已。弱冠以門蔭策名,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奏充判官,遷侍御史。至德初,肅宗興師靖難,大收才傑,武杖節赴行在。宰相房琯以武名臣之子,素重之,及是,首薦才略可...
  • 22038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 ◎忠義一從古忠臣義士,為國捐生,節炳一時,名垂百世,歷代以來,備極表章,尚已。明太祖創業江左,首褒餘闕、福壽,以作忠義之氣。至從龍將士,或功未就而身亡,若豫章、康郎山兩廟及溪籠山功臣廟所祀諸人,爵贈公侯,血食俎豆,侑享太廟,恤錄子孫,所以褒厲精忠,激揚義烈,意至遠也。建文之變,群臣不憚...
  • 3749
《南史》卷十七 列傳第七
  • 《南史》卷十七 列傳第七

  • 劉敬宣劉懷肅(弟懷敬懷慎)劉粹(族弟損)孫處蒯恩向靖(子柳)劉鍾虞丘進孟懷玉(弟龍符)胡藩劉康祖(伯父簡之簡之弟謙之簡之子道產道產子延孫)劉敬宣,字萬壽,彭城人也。父牢之,晉鎮北將軍。敬宣八歲喪母,晝夜號泣,中表異之。輔國將軍桓序鎮蕪湖,牢之參序軍事。四月八日,敬宣見眾人灌...
  • 9473
《舊唐書》卷十七上 本紀第十七上
  • 《舊唐書》卷十七上 本紀第十七上

  • ◎敬宗文宗上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諱湛,穆宗長子,母曰恭僖太后王氏。元和四年六月七日,生於東內之別殿。長慶元年三月,封景王。二年十二月,立為皇太子。四年正月壬申,穆宗崩。癸酉,皇太子即位柩前,時年十六。甲戌,左僕射韓皋卒。丙子,群臣準遺詔奏皇帝寶冊禮畢,詔賞神策諸軍士人絹十匹...
  • 4024
謎語:十七史從何說起(打一人名)
《新元史》卷十七·本紀第十七
  • 《新元史》卷十七·本紀第十七

  • ○仁宗下延祐元年春正月丁亥,授前中書右丞劉正平章政事、商議中書省事。庚子,江浙行省左丞高珪為中書參知政事。丁未,詔曰:惟天惟祖宗眷佑有國,朕自即位於今四年。比者,陰陽失和,災異屢見,豈朕修協之未至歟?抑官吏未選,而政令之或乖歟?思以迴天心、召和氣,側身修行。實切朕衷。庸敕有...
  • 28544
《明史》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 《明史》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 ◎兵三○邊防海防(江防民壯士兵鄉兵)元人北歸,屢謀興復。永樂遷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統以後,敵患日多。故終明之世,邊防甚重。東起鴨綠,西抵嘉峪,綿亙萬里,分地守禦。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而太原總兵治偏頭,三邊制府駐固原,亦稱二鎮,是為九邊。初,洪...
  • 20595
《清史稿》卷三百三十 列傳一百十七
  • 《清史稿》卷三百三十 列傳一百十七

  • 福康安孫士毅明亮福康安,字瑤林,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傅恆子也。初以雲騎尉世職授三等侍衛。再遷頭等侍衛。擢戶部侍郎、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師徵金川,以溫福為定邊將軍,阿桂、豐升額為副將軍,高宗命福康安齎印往授之,即授領隊大臣。乾隆三十八年夏,至軍,阿桂方攻當噶爾拉山,留...
  • 7697
《唐會要》唐會要卷十七
  • 《唐會要》唐會要卷十七

  • 祭器議永徽二年。禮部尚書許敬宗議籩豆之數曰。謹按光祿式。祭天地日月嶽鎮海瀆先蠶等。籩豆各四。宗廟。籩豆各十二。社稷先農等。籩豆各九。風師雨師等。籩豆各二。尋此式文。事實乖戾。社稷多於天地。似不貴多。風雨少於日月。又不貴少。且先農先蠶。俱為中祀。或四或...
  • 14904
《清史稿》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
  • 《清史稿》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

  • ◎職官四武職藩部土司各官公侯伯子男額駙侍衛處鑾輿衛驍騎營八旗都統前鋒營護軍營統領景運門直班八旗內務府三旗護軍營總統三旗包衣驍騎營三旗包衣護軍營步軍統領火器健銳神機虎槍諸營鄉導處、上虞備用處、善撲營王公府屬各官公主府長史陵寢駐防各官各省駐防將軍等官提督...
  • 30664
《新元史》卷一百·志第六十七
  • 《新元史》卷一百·志第六十七

  • ○兵三△馬政蒙古,遊牧之國,札木合稱太祖之強曰,有騸馬七十二匹。王罕飲青馬乳,太祖尤慕羨之。蓋國俗如此。世祖混一之後,牧馬之地,東越耽羅,北逾火裡禿麻,西逾甘蕭,南暨雲南。又大都、上都及玉你伯牙、折連怯呆兒,週迴萬里,皆監牧之野。在朝置太僕寺典御馬,及供宗廟影堂山陵祭祀,與玉...
  • 3928
《通典》卷三十五 職官十七
  • 《通典》卷三十五 職官十七

  • 俸祿○祿秩(幹力白直仗身庶僕親事帳內執衣防閤邑士士力門夫等並附○周漢後漢宋齊樑北齊後周隋大唐)周班爵祿之制,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大國君十卿祿,卿祿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
  • 8911
《舊五代史》卷十七(梁書)列傳七
  • 《舊五代史》卷十七(梁書)列傳七

  • 成汭,淮西人。少年任俠,乘醉殺人,為仇家所捕,因落髮為僧,冒姓郭氏。(《新唐書》雲:入蔡賊中,為賊帥假子,更姓名為郭禹。)亡匿久之,及貴,方複本姓。唐僖宗朝,為蔡州軍校,領本郡兵戍荊南,帥以其凶暴,欲害之,遂棄本軍奔於秭歸。一夕,巨蛇繞其身,幾至於殞,乃祝曰:“苟有所負,死生惟命。”逡巡,蛇亦解...
  • 14881
《樂府詩集》卷七十七 雜曲歌辭十七
  • 《樂府詩集》卷七十七 雜曲歌辭十七

  • 【春江行】樑·簡文帝唐郭元振曰:“《春江》,巴女曲也。”齋客行祇念路,相爭渡京口。誰知堤上人,拭淚空搖手。主【春江曲】唐·郭元振江水春沈沈,上有雙竹林。竹葉壞水色,郎亦壞人心。古【同前】張籍春江無雲潮水平,蒲心出水鳧雛鳴。長幹夫婿愛遠行,自染春衣縫已成。妾身生長金陵...
  • 22992
《舊唐書》卷十七下 本紀第十七下
  • 《舊唐書》卷十七下 本紀第十七下

  • ◎文宗下大和四年春正月丙子朔。辛卯,武昌軍節度使牛僧孺來朝。丙戌,以左神策軍大將軍丘直方為鄜坊節度使。戊子,詔封長男永為魯王。辛卯,以武昌節度使、鄂嶽蘄黃安申等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平章事、上柱國、奇章郡開國公牛僧孺為兵部尚書、同...
  • 12823
《周書》卷十七 列傳第九
  • 《周書》卷十七 列傳第九

  • ◎樑御若干惠怡峰劉亮王德樑御,字善通,其先安定人也。後因官北邊,遂家於武川,改姓為紇豆陵氏。高祖俟力提,從魏太祖征討,位至揚武將軍、定陽侯。御少好學,進趨詳雅。及長,更好弓馬。爾朱天光西討,知御有志略,引為左右,授宣威將軍、都將。共平關右,除鎮西將軍、東益州刺史、第一領民酋...
  • 21906
一部《十七史》歇後語
2015新春十七字對聯精選
  • 2015新春十七字對聯精選

  • 傳情達意弘揚美好河山社會主義主旋律,潑墨揮毫歌頌嶄新世紀中華民族時代風八秩鑄豐碑河山披錦繡九州春色來天地,六中開盛景黨政競輝煌萬里風光入畫圖展青春風采做四有新人努力遵循三代表,跨世紀征程懷九天壯志齊心建設兩文明心銘三代表獻赤子丹心跟黨齊奔開富路,力創兩文明展...
  • 24191
《大唐西域記》卷十 十七國
  • 《大唐西域記》卷十 十七國

  • ○伊爛拿缽伐多國伊爛拿缽伐多國週三千餘里,國大都城北臨殑伽河,週二十餘里。稼穡滋植,花果具繁。氣序和暢,風俗淳質。伽藍十餘所,僧徒四千餘人,多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二十餘所,異道雜居。近有鄰王廢其國君,以大都城持施眾僧,於此城中建二伽藍,各減千僧,並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一、...
  • 30053
《明史》卷三百十七 列傳第二百五
  • 《明史》卷三百十七 列傳第二百五

  • ◎廣西土司廣西瑤、僮居多,盤萬嶺之中,當三江之險,六十三山倚為巢穴,三十六源踞其腹心,其散佈於桂林、柳州、慶遠、平樂諸郡縣者,所在蔓衍。而田州、泗城之屬,尤稱強悍。種類滋繁,莫可列舉。蠻勢之眾,與滇為埒。今就其尤著者列於篇。觀其叛服不常,沿革殊致,可以覘中國之德威,知夷情之...
  • 3997
《清史稿》卷五百十七 列傳三百四
  • 《清史稿》卷五百十七 列傳三百四

  • ◎土司六○甘肅甘肅,明時屬於陝西。西番諸衛、河州、洮州、岷州、番族土官,明史歸西域傳,不入土司傳。實則指揮同知、宣慰司、土千戶、土百戶,皆予世襲,均土司也。清改甘肅為省,各土司仍其舊,有捍衛之勞,無悖叛之事。楊應琚曰:“按西寧土司計十六家,皆自明洪武時授以世職,安置於西、...
  • 13603
《明史》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七
  • 《明史》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七

  • ◎西域三○烏斯藏大寶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闡化王贊善王護教王闡教王輔教王西天阿難功德國西天尼八剌國朵甘烏斯藏行都指揮使司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董卜韓胡宣慰司烏斯藏,在雲南西徼外,去雲南麗江府千餘里,四川馬湖府千五百餘里,陝西西寧衛五千餘里。其地多僧,無城郭。群居大...
  • 22970
《北史》卷十七 列傳第五
  • 《北史》卷十七 列傳第五

  • 景穆十二王上景穆皇帝十四男:恭皇后生文成皇帝;袁椒房生陽平幽王新成;尉椒房生京兆康王子推、濟陰王小新成;陽椒房生汝陰靈王天賜;樂良厲王萬壽、廣平殤王洛侯母並闕。孟椒房生任城康王雲;劉椒房生南安惠王楨、城陽康王長壽。慕容椒房生章武敬王太洛;尉椒房生樂陵康王胡兒;孟椒房...
  • 10994
十七字詩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十七字詩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十七字詩【意思解釋】1.誹諧詩體。全詩共三句十七言,以前三句五言,末一句二言組成。末句二字點明詩的主題,多含譏諷之意。相傳始於宋代山東張山人壽,流行於元佑紹聖間。...
  • 11041
《通典》卷十七 選舉五
  • 《通典》卷十七 選舉五

  • 雜議論中大唐貞觀八年三月,詔進士讀一部經史。二十二年九月,考功員外郎王師明知貢舉,時冀州進士張昌齡、王公理並有俊才,聲振京邑,而師明考其文策全下,舉朝不知所以。及奏等第,太宗怪無昌齡等名,因召師明問之,對曰:"此輩誠有詞華,然其體輕薄,文章浮豔,必不成令器。臣若擢之,恐後生相仿...
  • 24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