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勵志 >勵志故事 >

哲理歷史勵志小故事

哲理歷史勵志小故事

歷史上也有很多的哲理小故事,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哲理歷史勵志小故事,供大家參閱!

哲理歷史勵志小故事

哲理歷史勵志小故事:高歡散財結客

北齊神武帝高歡,從洛陽城回家之後,就將家財全部散盡來結交四方的朋友。

他的一些親戚故舊們見到這樣,都很奇怪,問他道:“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高歡回答說:“我到了洛陽,看到京師的侍衛軍士,成群結隊地去焚燒將軍張彝的住宅,朝廷害怕動亂,竟然不聞不問。國家政事到了如此地步,未來的情勢可想而知,錢財怎麼可能永遠守得住呢?”

從此以後,高歡就立下了澄清天下的大志,後來成為東魏的丞相,位極人臣。

哲理點撥:天下許多壞事,都因為捨不得錢而發生;天下許多好事,都因為捨得錢而做成。要成大事者,就不要吝嗇錢財,今朝施予,以後收穫的更多。

哲理歷史勵志小故事:屠羊說拒賞

春秋時期,楚昭王喪失了國土,逃亡在外,屠羊說也跟著他一起逃亡。後來,楚昭王返回楚國,要獎賞當時跟隨他一起逃亡的人,賞賜到屠羊說時,他說:“當年大王喪失了國土,我也失去了殺羊的工作,現在大王返國,我也可以繼續殺羊。那我的爵祿已經恢復了,又有什麼可獎賞的呢?”

昭王聽說後,就傳令手下:“強制他接受!”

屠羊說卻回覆說:“大王失去楚國,不是我的過失,所以我不該接受懲罰;大王返回楚國,也不是我的功勞,所以我也不敢接受獎賞。”

於是昭王對手下說:“那麼,讓他來見我。”

屠羊說又說:“楚國的法律規定,必定要有重賞大功的人才得覲見,現在我的才智不足以保護國家,勇敢也不足以消滅敵人。吳國軍隊入侵郢都,我畏懼危難而躲避敵人,並不是有意追隨大王。現在大王要廢毀法約來召見我,這並不是我所希望傳聞於天下的事情。”

昭王對楚國將軍司馬子綦說:“屠羊說的地位雖然很卑賤,但他所說的義理卻很高深,你替我將他請來擔任三公的職位。”

屠羊說知道後說:“三公的職位,我知道比殺羊的鋪子高貴;萬鐘的俸祿,我知道比屠羊的報酬豐厚;但是,我怎麼可以貪圖爵位俸祿,而使我的國君得到濫賜的惡名呢!我不敢接受,希望回到我殺羊的鋪子裡去。”

屠羊說終究還是拒不接受封賞。

哲理點撥:若人人都覬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那必然形成亂源,只有安分守己才能安定人心。

哲理歷史勵志小故事:私恩與公法

漢順帝某年,蘇章被任命為冀州刺史,他在審理積案的時候,發現收受賄賂的清河太守,正是他以前最要好的朋友。

一天晚上,蘇章備下酒菜,請來那位老朋友。兩人一邊喝酒,一邊暢敘舊情,十分歡樂

這位清河太守的心裡,原來是15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摸不透蘇章對自己犯罪採取什麼態度,這下好像石頭落了地,他長噓一口氣,得意地說:“人家頭上只有一頂青天,獨獨我頭上有兩頂青天啊!”

蘇章正色說:“今晚我蘇孺文請你喝酒,是聊盡私人舊誼,明天冀州刺史開堂審案,卻是執行公理正法。”

第二天,蘇章正式開堂,果然對這個清河太守按刑進行了論處。

哲理點撥:在友情與正義之間發生矛盾時,要以維持正義為第一原則。

哲理歷史勵志小故事:剛正不阿的吳良

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吳良,剛開始的時候在地方上當一個很小的官吏

有一年,過春節時,他和他的一些同僚一起去給太守拜年,其中有個叫王望的人,對太守極盡諂媚之言,說:“在我們這兒,多年來一直受到盜賊的騷擾,長期聽不到雞鳴犬吠的聲音。但自從你來到這個地方上任以後。五年以來,開闢了很多的土地,盜賊也都絕跡了,百姓每年都五穀豐登,這些都是您治理有方的結果,所以在過年的時候,我們大家都來給你拜年。”聽了他的話,同去的很多官吏都應聲附和。

只有吳良例外。他突然站起來對太守說:“王望是個奸佞小人,他說的全是諂媚之言,沒有一點根據,我們這個地方現在仍有不少的盜賊,老百姓生活貧困疲憊,完全不是王望所說的那樣!”

本來聽了王望的話,太守很高興,現在經吳良這麼一說,就立即收斂起笑容,覺得吳良說得有道理,賜給他禮物,後來又升了吳良的官。

有個叫王蒼的人,很敬重吳良的為人,就向當朝皇帝推薦他,說:“國家最重要的是得到治國之才,臣子最重要的也就是向國君推薦人才,吳良這個人敦厚固執,工作正直,為人廉潔,謹慎而恭敬,做什麼事都事必親躬,節儉而又安於貧窮,不貪財,不求利。正是國家所需要的啊!”

果然,直到晚年,吳良仍然堅持著一貫到底的氣節。

哲理點撥:做人要有氣節,吳良就是這樣一個有氣節的人,並且直到晚年仍然堅持不渝。平時,人們痛恨那些逢迎拍馬、諂媚弄權之人,所以,對於那些剛正不阿,一身正氣的人,就有了很大的敬意。

哲理歷史勵志小故事:晉獻公滅虞

春秋時期,晉獻公向虞國送上寶玉名馬,請求向虞國借路去討伐虢國。

虞國的大夫宮之奇對國君說:“俗話說,‘脣亡則齒寒’,虢國和虞國互為屏障,相互依存,並不是能互相把對方當成禮品送給別人。晉國現在可以從我們這裡借道把虢國滅掉,不久以後就可以把我們滅掉。”

虞國的國君卻說:“我與晉國是本家宗親,它是不會害我的。”

宮之奇解釋說:“本家宗親的關係是靠不住的。按理來說,晉國與虢國的關係比我們還要親近,但是結果怎麼樣呢?晉國還不是照樣要去消滅它!”

可是虞國國君還是聽不進去,他說:“我供給鬼神的祭品一向很豐富。我會得到鬼神的保佑的。”

宮之奇說:“鬼神並不完全滿足人的慾望,它是有所選擇與有所憑藉的,這種選擇與憑藉就是看一個人是否有德,然後才決定是否來保佑他。一個無德的人,神怎麼會來保佑他呢?沒有了德,百姓不會和睦,鬼神也不會接受他的供品。所以說,鬼神所憑藉的就是看人是否有德。進一步來說,晉國取得了虞國與虢國,他們推行德政,以此來祭祀鬼神。難道鬼神會不接受嗎?”

固執的虞公最後仍然沒有聽他的勸告,堅持給晉國借路。晉滅掉虢國後,回來時就順道攻打虞國,虞國國君只好牽著名馬、抱著玉璧前去投降。

哲理點撥:國家的長治久安,是需要統治者實行德政的,對於個人來說,也是如此。而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不是修身養性,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而是通過歪門邪道,甚至是求神拜佛來辦事,結果常常是事與願違。

標籤: 勵志 哲理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lizhi/gushi/eqxl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