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散文精選 >優美文章 >

端午節美文

端午節美文

端午節美文1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煮蛋、包粽子、划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端午節美文

又是一年端午節,按我們這裡的習俗,要在遷移個月左右醃一批鴨蛋,帶到端午是在拿出來享用,而醃蛋用的泥經過我舅媽的改良,加入了一些補血補氣的藥材,這樣醃出的鴨蛋不僅有營養,而且蛋黃還會有一股清香,吃起來既醇厚又適口。

而端午節有一個重頭戲—包粽子,我們全家也毫不含糊。包粽用的糯米是“老上金”的砍價手,我的外婆選出的精良的糯米,價格低廉不說,顆顆飽滿圓潤,蒸出的粽子甭提多香了。但是包粽子不能光有米沒餡兒啊!於是餡料就決定了一個粽子的好吃與否:甜香的豆沙餡;鹹香的鹹蛋餡;濃香的棗餡…….花樣繁多的餡料讓粽子的味道變化無窮。想想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端坐在桌前,吃著粽子,這該是多麼愜意的事啊!

談完了吃,我們再談談我們這的划龍舟,龍舟是將一艘船船頭裝上“龍頭,船尾安上”龍尾“,船身則用顏料彩繪龍鱗。划行時一名船手擊鼓,若干名船手划船,還有一位隊長在船頭前看方向,併為隊員吶喊助威。比賽時兩船相爭,不僅具有觀賞性,還有著濃厚的歷史價值。

我們這照慣例還要在門上貼上劍蘭,斬斷一切不好的事物。這一切的一切都表現出了我們這的人對端午節的尊重和重視。

端午節美文2

小時候過端午,真有一種過節的味道,不像現在生活好了,平時什麼好吃的都能買得到,過年過節的氣氛也就淡化了。

小時候最盼望過節,首先是春節,其次就是端午節了。因為端午節又戲稱“撐傷節”,因為好吃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小孩子又控制不了,所以就容易多吃,多吃就撐傷了。

記得端午節的前一天,母親總會買來艾葉和蒿枝掛在門上,據民間風俗的說法是為了辟邪,還買來粽葉和糯米包粽子。我們姐妹倆首先將帶著清香味的粽葉一張一張地洗乾淨,粽葉細長細長的,上面有可愛的白點點花,白點點花越多的粽葉就越香,洗乾淨後我們把粽葉用毛巾擦乾,放在桶裡備用。每到端午,母親總要買兩種彩色的植物染料“紅飯葉”和“楊咪咪花”來熬湯染糯米,一是為了好看,二是為了增添植物的清香味。母親將糯米淘洗乾淨,把糯米分別放入這兩種彩色的染料中浸泡,浸泡半個小時左右,白色的糯米就變成了紫色的和黃色的,並且還帶著植物的清香味,看著就養眼。

然後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只見母親用靈巧的雙手把粽葉做成一個圓錐形的模樣,然後把彩色的糯米放在裡邊,用粽葉杆戳戳,戳實了把粽葉蓋下來壓緊,左手緊緊地捏住粽子捏出四隻角,右手把粽葉蓋在上面捏緊向右一折,用麻線栓緊,一個美麗的粽子就包好了。然後再包一個緊挨著第一個,再包一個緊挨著第二個……不一會兒,一串粽子就包好了,栓在一起就成了一串,看著一個個飽滿的粽子,像一個個胖胖的娃娃,可愛極了!

我們躍躍欲試,也想試試。母親就手把手地用心指導,可笨拙的我們卻怎麼也學不會,在母親手裡聽話的粽子在我們手裡怎麼也不聽話。弄了半天不是米撒了就是底漏了,要不就包扁了,怎麼捏也只有三隻角,捏不出飽滿的四隻角。我們急得滿頭大汗還是學不會。可我們不氣餒,經過反覆實踐,我們終於勉強包成了四隻角的粽子,雖然樣子難看,但米總算沒有撒出來,我們長舒了一口氣,終於學會了一項生活技能,我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母親還會用棕葉編織成提籃的樣子,裝上糯米,一個個可愛的小提籃就做成了,這是我們女孩子的最愛。

粽子包好後,用涼水泡上一晚上,第二天端午節的早晨,母親很早就起來煮粽子了,煮上一個小時左右,清香可口的粽子就煮好了。我們兄弟姊妹幾個一人手裡提著一串,再帶上一小包白糖,就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下課時,開啟香噴噴的粽子,蘸上白糖,吃到嘴裡,軟糯順滑、香甜可口、回味無窮。同學們在一起還交換著吃粽子,有肉餡的、有大棗餡的、有不包餡的,各種味道,好吃極了!

放學回家,母親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東西,有包子、餃子、卷粉、米線、雞蛋麵等。我們又有機會學包餃子了,我們首先將肥瘦適中的肉剁好,拌上韭菜,放上作料,餡就做好了,我們把皮拿在手裡,將餡放在皮上,笨拙地捏著,怎麼捏也不好看,一不小心餡還露了出來,但我們還是很認真地包著、學著。調皮的我們有時會將洗好的硬幣包在餃子裡,誰吃到就是誰的福氣。餃子下鍋後,不一會兒就漂了起來,像一群小白鵝,胖胖的、圓圓的,咬一口下去,一股肉香飄了出來,令人垂涎欲滴。一下子看到這麼多好吃的東西,我們忍不住大吃特吃,一不小心就吃撐了。

吃完飯提著一串粽子,抓上一把煮熟的蠶豆芽我們就出去了,約上幾個小夥伴去爬山。沿著崎嶇的山路,登上縣城的城子山,山上樹木鬱鬱蔥蔥,空氣清新,有幾個紅色的小亭子。我們幾個小夥伴比賽爬山,只聽到一個人喊:“預備,開始!”我們就像小兔子一樣蹭蹭蹭往上爬,爬上山頂,我們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小臉蛋紅撲撲的。往山下一看,小城的風貌盡收眼底。我們在山上大喊大叫、嬉戲打鬧,在亭子裡吃東西,童年的樂趣就在放飛在這節日的氛圍裡。

晚飯更加豐盛,有雞肉、炒瘦肉,炒豬肝等。對於生活在物質匱乏年代的我們來說真像過年一樣。我們又是一頓飽餐,心想這個節日太好了,可以隨心所欲地吃到好吃的東西。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母親不停地給我們夾菜,吃著好吃的飯菜,我們兄弟姐妹幾個爭著搶著吃得很香,濃濃的親情飄蕩在圓圓的飯桌上。

童年的端午節,留給我們的是幸福快樂的記憶!

端午節美文3

(1)樓道里散發出淡淡的香味,那是煮粽子發出的清香,端午節到了。

端午節是個傳統的節日,這天人們都要吃粽子,香賽龍舟、掛香包--人們用各種形式來歡度這個節日。

但是今年卻不一樣,看不到人們喜悅的臉寵,聽不到愉快的歌聲,汶川大地震把人們的心變沉重了。他們都在牽掛著災區的人們,想到有多少個幸福的家庭再也不能一起看賽龍舟,有多少個孩子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

他們都有共同的想法,去幫助關愛這些受災的人們。

你看,捐款處的隊伍排得像條長龍,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捧著壓歲錢罐的孩子。一個老漢走來,他的衣服又髒又破,走路顫顫巍巍。當他從口袋裡掏出錢時,人們驚呆了。一枚枚硬幣,一張張破皺的紙幣,一共一百零五元。他是一個乞討者,這錢不知他攢了多長時間。這錢他完全可以在飢餓時買個饅頭充充飢,這時他也可以在嚴寒買件衣服來抵擋。可他卻毫不猶豫全部捐了出來,也許這是他的全部家當。

在這個大地震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這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部分。

災難雖然無情,卻打不垮我們,我們被愛這巨大的力量緊緊團結在一起,希望就在前方。

(2)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張燈結綵的元宵節,但我最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每逢到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粽子,吃粽子,聽說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因為愛國投江死去,人們為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屍體,把米團扔進江裡,用這種方法來紀念屈原。

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粽子葉洗得乾乾淨淨,左手託著粽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裡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乾等。放在鍋裡,煮出來粽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一切準備好後,我和家人出去踏青,聽說端午節那天早上出去踏青,還可以治病呢!回到家裡我急忙拿出一個大粽子,輕輕的扒開粽葉,裡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裡鑽,好吃極了!時間過得真快呀!

終於到了開飯的時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著香甜的粽子,品嚐著美味大餐,說說笑笑!開心極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掛著香荷包,手裡拎著大葫蘆,滿屋子跑!高興極了!

啊!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3)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裡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和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也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裡,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床,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裡,院子裡頓時都瀰漫著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薰艾蒿,我們這裡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裡點燃薰一下,至於薰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說是薰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薰五毒吧。帶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裡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裡拔“聖草”了。這裡說的聖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說的。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裡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裡。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製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矇矇亮,我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著蒙著神祕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聖使命。農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臺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裡,多少歡悅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採。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採回家,這樣那些神祕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祕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覆原貌的神祕。

又要端午節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裡藏著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端午節美文4

輕盈的時間,消失在指尖隙縫裡,空留剎那間的模糊的背影,蔓朔了我佇立的張望的季節。

些許的悵惘,些許的蜜意,交織在淡藍日漸依稀可辨的紫陌。紛至沓來的是,荷韻的清涼,蠶豆的淡甜,粽子的飄香。

而你,踏著深深淺淺的夢行,飄香四溢行歌,裹著碧綠的心事,永恆不變的五月的涉水的相逢,於端午節邂逅而牽念。滿嘴的香溢於脣齒相依,盈滿開來。不知不覺,走進了不管是屈原的記憶,抑或是伍子胥悲壯的歷史,與此同時民間加以豐富而傳奇,些許期盼驅邪些許警示,無不共同燦爛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蘊含。期待中沐浴了,去年剛成為法定的國家休息日。翹首,以湖北‘端午申遺’取得初步進展,雖然比韓國“江陵端午祭”整整晚了四年,但是,同樣說明了我們中國對待非遺的進一步的重視。

告別了一月的梅弄,二月的鐵梗海棠含苞待放了,於是大團大團的櫻花迫不及待爛漫了三月。暮春的落紅,寂寞了四月,然而,一抹芳香,縈繞於煙波的江南,徜徉在你我的記憶深處,守望中滑入了夏的荷韻。在經年的十指路口,彷徨地張望,不忍心的回首,驀然。相識,相知,珍惜,內疚參差不齊。忘不了飄香搖曳的約定,如是用永恆的遙遠跋涉生命的長河。

知道麼,我們不需要人生的跨季,就如你淺淺的來,淡淡的釋放五月的陽光,呼吸潮溼的乾燥空氣。漣漪了層層疊疊折射憂鬱的藍色,只是去懷想六月飛雪的疼痛,在疼痛中學會用藍色,挽留,彌補缺陷的完美。

其實,五月是溫馨的,隨手掬得的陽光,如你的心情漾漫,穿過了歲月的枝搖葉蔓,倒映守望的繁華,情親的牽掛,解讀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蘊涵。

於是,五月也是浪漫,即使暖和的風,風的背後也篆刻了溫柔的背影,拂拭著你容顏的滄桑。別忘了,只是讓我們別忘了,曾經的美麗,曾經的那些牽手的相約,點點滴滴稀稀疏疏的日子。依然,一分悸動,心跳的聲音需要我們去聆聽,知道麼?心瓣的律動,如詩的平仄,傾瀉在笨拙的指尖,與你收拾。

我們,也許知道,五月初五丈量不了了你我的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知道,用心走過的五月,一直記錄著你我的生命每一撇,每一捺,不管,你在我夢裡,還是在夢外,同樣值得我們回味。

或許如此,嘴角揚起的笑容,會閱讀滄桑的相濡以沫;果真如此,眼角晶瑩的淚珠,不僅僅是疼痛,更,抑或是幸福的抒寫,相約的美麗。

端午節美文5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唐·文秀)

一位文人,一份誓死的情懷;一條江河,流淌千年。

一個節日,一種紀念的文化;一腔眷戀,流傳人間。

龍舟競技,伴隨著熱鬧的吶喊,穿過幽幽的掛滿艾草的街頭巷尾。端午節,古老而傳統的節日與活動,連同一份樸素的情愫和純潔的思想,全都融入了濃濃的端午粽香。這縷端午的粽香啊,悠悠飄散,飄了千年。

端午節,“端”字有“初始”之意,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為如今的“端午”。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最受人們認可的便是紀念屈原。

20xx年百度端午節logo正是以愛國詩人屈原為主題元素。詩人屈原,戰國時期的楚國大夫,他忠貞愛國,為滿朝奸邪所不容,楚懷王不辨忠佞,將屈原貶至南方荒蠻之地。終於在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聽聞悲憤交加,心如刀割,自知報國無望,於五月初五,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便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死後,江邊百姓紛紛引舟競渡,打撈屈原,並將粽子拋灑在汩羅江中,以免江中魚蝦啃食他的身體。逐漸地,每逢五月初五,人們就養成了龍舟競渡、吃粽子、辦詩會、喝雄黃酒的習俗,以此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化名人,他才華橫溢,獨創了“騷體詩”;他品行高潔,遺世獨立,堅貞不渝的愛國情懷為我們世代所敬仰。時至今日,紀念屈原的端午節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並於20xx年5月20日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老人言:粽子分明的稜角,象徵著屈原剛正不阿的性格;雪白的糯米,代表著他出淤泥不染的品質‘而那顆紅棗,正是屈原對楚國的一顆赤子之心。“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端午的歌謠響徹在屈原的故鄉。

悲壯的傳說、留香的艾草、飛渡的龍舟、甜美的粽子……端午節的每一個元素都無不讓人感到文化的厚重的積澱與傳承,讓我們在向幸福前進之時也不要忘記秉持中國的傳統文化,時時回望先人,遙寄哀思。

端午節美文6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為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於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閒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著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麼痕跡。大夥很傷心,把竹筒子裡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裡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了,後來他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賽龍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啊!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嗎?

端午節美文7

古往今來,關於“端午”的傳說很多。我翻了一下書,大約有紀念伍子胥的,有紀念屈原的,有紀念孝女曹娥的,有紀念女詩人秋瑾的,但主要還是紀念屈原的。

屈原何許人也?屈平(約前340年_約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為屈原;羋姓屈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大大增強。後來,屈原因政治鬥爭,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他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的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的傳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的《荊楚歲時記》。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百姓們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他的屍體。他投江時,正是農曆5月5日,其後人們每年都在這一天煮粽子來紀念他,這就有了端午的來歷。關於這一傳說,可以用唐代文秀的《端午》詩為證,詩云:“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對於屈原的遭遇,歷代文人感慨萬千,寫了不少詩詞歌賦。如唐朝盧肇的《競渡詩》、宋朝梅堯臣的《五月五日》、宋朝蘇軾的《浣溪沙》、宋朝歐陽修的《漁家傲》、老舍先生的《七律。端午》等等,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或寓古於今,或憑弔,或追思,或喟嘆,都是難得的作品。但我更看重一個無名氏做的《滿江紅·端陽前作》。這闋詞的原文是:“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萬戶家中纏米粽,三閭廟外吟君賦。祭聖賢,忠義蕩乾坤,傷君去。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嘆家亡國破,汨羅歸處。志潔行廉爭日月,辭微文約傳千古。子沉江,鶴駕淚淫淫,何其苦。”這闋詞既寫景,也寫人,情景交融,如訴如泣,是一闋膾炙人口的佳作。

其實,無論抱負,無論秉性,無論才華,無論修為,屈大夫都是我們所追尋的目標。因仰慕屈原,今年4月份,我與幾個朋友遊覽三峽,到了屈原的故里秭歸,探訪了屈原的遺蹟,傾聽了屈原的傳說,加入了紀念屈原的龍舟競渡,感受了紀念屈原的民俗歌舞。身臨其境,才感覺“神矣絕矣,歎為觀止矣”。

又逢端午,吃著粽子,想著屈原,寫下這些文字。

端午節美文8

抹去塵封的往事,老家過端午節的情景歷歷在目。那時候,我年紀還小,清寒的歲月因為端午節顯得豐富熱鬧,而端午節則因我的童趣變得格外親切,格外深刻動人。

在老家,房子一間連著一間,破舊的古屋歷經了久遠的時光,滄桑而厚重。老家的人蝸居在一起,雖然擁擠簡陋,卻分外和諧,彼此客客氣氣。十幾戶人家即使有時有一些小吵小鬧,但是,大部分時候卻很是和藹可親。人與人見面時,臉上掛著親近的笑容,熟悉的表情,話家長裡短,問寒噓暖。

小時候,端午節隨清風吹送,風度翩翩地來了。林家的老屋頓時沸騰起來。每一戶人家都會買一些肉,更重要的是,大人們一起包粽子。家裡居然能煎、炸、燉、炒,一個個廚房裡的香味傳來,令人垂涎欲滴,神清氣爽,沁人心脾。

傳統的節日裡,粽子卻很樸素,料子就簡單純一色一樣的糯米。心靈手巧的老家的親人們,一邊有說有笑,一邊手裡忙個不停,藝術般的手,爐火純青地包著粽子。寬大的竹葉,經過細心地清洗,折成特別的形狀,包著平時難得一見的糯米。棕樹的細長的葉子做牢固的“線”,捆綁著弄好的稜角分明的棕葉,恰當到極點。粽子,經過較長時間的水煮,一個個分外迷人。吃在嘴裡,香在心頭,妙在竹葉包裝裡的獨特的形狀。

我迫不及待地剪開粗線,剝開竹葉,張開大嘴,用鋒利的牙齒,吃著有嚼勁的粽子,內心自然非常喜歡。那種特別的滋味在小時候猛烈地刺激著我的舌尖。於是,每一年的端午節,吃粽子成為一種渴望,一種等待,一種難得的記憶。

我思想裡最深刻的是和妹妹一起,在母親的帶領下,先去摘採必備的艾草。端午節前,艾草在屋後,在田野岸邊,在山坡上,長得生機勃勃,鬱鬱蔥蔥。青青的外貌,翠綠如抹。柔柔的葉子,氣味濃濃,香味悠長。我們摘採完,興致勃勃地捧回家裡。

母親笑意融融,把插艾草的事讓我們去做。我們拿著一些有特殊氣味的艾草,去完成我們的光榮任務。艾草摘下來時,一棵棵精神抖擻,面目清秀。我取到一小捆艾草,特意聞一下那久違了一年的氣味。純真的妹妹靠近用力聞一次,捏捏鼻子,搖搖頭,不喜歡艾草的氣味。我連說帶笑,說艾草會給我們帶來好運,能抗菌驅邪。這是親愛的母親告訴我的。妹妹睜著大大的眼睛,點點可愛的頭,十分相信我的言語。

我拿下一株,態度極是認真,小心翼翼地插在門框的小孔裡。每一個門都掛上了艾草,顯得格外耀眼。艾草親和力彷彿極強,在我們的努力下,連豬圈,鴨圈等都插上了艾草,那會保佑豬鴨等牲畜興旺,健康成長。我樂滋滋地,享受插艾草帶來的樂趣。

那個時候,我還會端著一盆略帶紅色的“雲紅”水。我先取一個乾淨的臉盆,放上潔淨的水,開啟一小包紅色的粉末狀的藥粉。那就是我們閩南語說的“雲紅”。在臉盆裡撒上一小包“雲紅”,水裡形成了一些微小的顆粒“雲紅”,懸浮在水裡的這裡那裡,上下左右,前前後後。

母親有時還讓我們喝幾口,說是藥水清清,對人有益。我毫不猶豫地喝了一大口。然後,熱情高漲,用小手一次次潑出“雲紅”藥水,灑在每一個房間裡,還有天井裡,床底下,土灶口,煤灶上等等,一一灑上。我們甚至走進豬圈,不顧臭味熏天,灑脫地揮灑“雲紅”藥水,把熟睡的豬嚇得站立起來,哼哼地叫著,心虛地走著。

端午節,那種風味,那種節日的氣氛,博得滔滔不絕的親切感。那樣子,足以寫下吟詠不絕的詩句,寫在我記憶的紙上,也能成為一段段思念綿長的故事。端午節,因為母親笑吟吟的面貌,讓我倍加想念。愛上端午節,更是思念愛意無邊的母親。

端午節美文9

美好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一個特別隆重的日子,聽我那“書呆子”爸爸說:“端午節是由屈原引起的。屈原是楚國時代的人。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他更是一個為國家社稷日思夜想的好大臣,可是因為楚王死了,楚王的兒子繼承皇位。這個皇帝昏庸無能,不聽屈原的建議。造成了不堪設想的後果,秦王將楚國打敗了。屈原知道了楚國被打敗了,悲痛欲絕。就傷心的投湖自殺了。當地的人民怕屈原的屍體被江裡的魚吃掉。就用筍葉將糯米飯包起來,稱為粽子。丟入江中,使江裡的魚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因為屈原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大臣,所以要用龍舟將屈原送上天堂。”所以過端午節要吃粽子還要划龍舟。

在這莊重和喜慶的日子裡。我穿著節日的盛裝,踏著有節奏的步伐,和母親去市場買筍葉和糯米。買完了“重要的戰地武器”,就回到家裡做粽子。開始我自信滿滿的對父母說:“呵呵,包粽子小意思了啦。”其實我根本都不會做只是吹一下牛。誰知母親反倒一句:“那我今天要看一看大廚的手藝了。”我有點不知所措了。可是男子漢大丈夫一言既出四馬難追。我連忙點頭,還悄悄地哼了一下。我將紅豆放在糯米里面攪。然後就將糯米捏成一團放在粽葉裡,結果米沒有那凝固全都灑在了地上。母親哈哈大笑說:“我的傻兒子,你的糯米沒有放在水裡面泡呀。”我羞澀的笑著。將糯米洗了一遍,再做一次果然凝固了。我驕傲的笑著。然後將棕葉緊緊的包住糯米,在用繩子在粽葉的周圍捆上。就這樣我包好了一個粽子。雖然這是一個沒有味道的粽子但是我懂得了做粽子的技巧。後來我又做了許多的粽子,分為兩類。一類是有肉鹹的粽子。一類是有紅豆甜的粽子。我將他們放在電磁爐裡面蒸。過了一會就煮熟了。

我和家人吃完了好吃可口的粽子。就跟著父親和母親去看划龍舟。我們到了目的地,看起了精彩的划龍舟。我在聚精會神的看著划龍舟。只見“書呆子”父親正在朗誦者屈原那偉大的詩人的著名詩《離騷》。我便也湊了一下熱鬧和父親一起朗誦。......

這真是一次過的最好的端午節呀!明年的端午節會更好!美好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一個特別隆重的日子,聽我那“書呆子”爸爸說:“端午節是由屈原引起的。屈原是楚國時代的人。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他更是一個為國家社稷日思夜想的好大臣,可是因為楚王死了,楚王的兒子繼承皇位。這個皇帝昏庸無能,不聽屈原的建議。造成了不堪設想的後果,秦王將楚國打敗了。屈原知道了楚國被打敗了,悲痛欲絕。就傷心的投湖自殺了。當地的人民怕屈原的屍體被江裡的魚吃掉。就用筍葉將糯米飯包起來,稱為粽子。丟入江中,使江裡的魚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因為屈原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大臣,所以要用龍舟將屈原送上天堂。”所以過端午節要吃粽子還要划龍舟。

在這莊重和喜慶的日子裡。我穿著節日的盛裝,踏著有節奏的步伐,和母親去市場買筍葉和糯米。買完了“重要的戰地武器”,就回到家裡做粽子。開始我自信滿滿的對父母說:“呵呵,包粽子小意思了啦。”其實我根本都不會做只是吹一下牛。誰知母親反倒一句:“那我今天要看一看大廚的手藝了。”我有點不知所措了。可是男子漢大丈夫一言既出四馬難追。我連忙點頭,還悄悄地哼了一下。我將紅豆放在糯米里面攪。然後就將糯米捏成一團放在粽葉裡,結果米沒有那凝固全都灑在了地上。母親哈哈大笑說:“我的傻兒子,你的糯米沒有放在水裡面泡呀。”我羞澀的笑著。將糯米洗了一遍,再做一次果然凝固了。我驕傲的笑著。然後將棕葉緊緊的包住糯米,在用繩子在粽葉的周圍捆上。就這樣我包好了一個粽子。雖然這是一個沒有味道的粽子但是我懂得了做粽子的技巧。後來我又做了許多的粽子,分為兩類。一類是有肉鹹的粽子。一類是有紅豆甜的粽子。我將他們放在電磁爐裡面蒸。過了一會就煮熟了。

我和家人吃完了好吃可口的粽子。就跟著父親和母親去看划龍舟。我們到了目的地,看起了精彩的划龍舟。我在聚精會神的看著划龍舟。只見“書呆子”父親正在朗誦者屈原那偉大的詩人的著名詩《離騷》。我便也湊了一下熱鬧和父親一起朗誦。......

這真是一次過的最好的端午節呀!明年的端午節會更好!

端午節美文10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灑雄黃酒,佩香囊……在家鄉,端午不僅僅是因為要紀念屈原了,還有包粽子的樂趣,吃粽子的甜蜜,賽龍舟的振奮……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準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豆沙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淨葉片,並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洗了,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壓就緊了,拿出餡兒按入米里面,隨後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糰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裡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要去買那些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今天,每家每戶的門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實,懸掛艾草,還可以驅蟲蟻。用完餐,媽媽會燒那艾草給我們洗洗,聽說它有去寒溼消炎等作用。這時候,滿屋都是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輕氣爽。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可是爸爸說我們這已經好久沒劃了。於是他給我們講往年的龍舟競渡。“端陽的下午,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著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說什麼。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

在這天,人們可以放肆地歡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過年一樣擔心明年,也不用考慮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個平民的節日,一個沒有約束的日子。

端午節美文11

每逢端午節,就會放一天假,家家會包粽子,看賽龍舟比賽。可是,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過端午節又為什麼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原來,端午節起源於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楚國王室貴族,可因為楚王身邊遍佈奸佞,屈原屢次被流放。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接到了楚都淪陷的訊息,他萬念俱灰,來到汨羅江邊,跳江自盡。沿江的百姓知道這個噩耗,紛紛駕船來到江心,將一筒筒米倒進江裡面餵魚,以防魚吃掉屈原的遺體。後來,劃小舟演變為賽龍舟,竹筒倒米演變成包粽子。農曆五月初五成了中國人民為紀念屈原而特定的節日——端午節。

今年的端午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吃粽子。剛一進屋,一陣清香就撲鼻而來,是粽子的香味,誘人的香味把我肚子中的小饞蟲一下子就勾了出來,攪得我一個勁兒流口水,畢竟一年吃不了幾回粽子。開飯了,看著餐桌上的魚和炒土豆,我和小弟弟誰也沒動筷子,我們都在等那香噴噴的粽子。粽子來了,小弟弟馬上就搶了一個用黃線捆的粽子(奶奶說捆黃線的粽子是豆沙餡的),可包開粽子一看,是個蜜棗的。於是,他又迫不及待地包開了第二個、第三個……直到第六個才包到豆沙餡的。小弟弟一邊埋怨奶奶騙人,一邊大口大口地吃著可口的粽子。一會兒,他的小臉上、鼻子上就灑滿了白米粒。那滑稽的花臉兒,逗得我忍俊不禁。伴著好吃的粽子,涼涼的糯米帶著粽子葉清香,讓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可現在很多人更喜歡過外國的情人節、聖誕節,外國節日反倒比我們的傳統節日過得更紅火,真讓人不舒服。我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蘊含著那麼深刻的含義,又有可口的美食解饞,我們還是應該讓我們的傳統節日越過越紅火,讓端午節的習俗一代一代流傳下去。

端午節美文12

端午的詩情遠不止這些,這個節日是為一位偉大的詩人而設,全中國的百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懷念屈原,但龍舟競渡在有水的地方倒是不分南北的一致。我曾在漢江上游的安康觀看過盛大的龍舟節。“扒龍船”(福州話)是為了尋找那位為理想投江的詩人——結果成就了一項驚天動地、萬民同樂的競技;包粽子,據說是給溺水的詩人送食物的,結果成就了一方傳統美食。全中國的人們都在這天包粽子紀念詩人,但全中國的人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包。廣西的枕頭粽,浙江的火腿粽,廈門和泉州的肉粽堪稱粽中極致,最為富麗堂皇——它是鹹肉粽:火腿、雞、松花、花生——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味囊括其中。

在福州,母親包的粽子非常結實,她總是把專用的草繩固定在一處,一頭用牙咬著繩子的另一端,拼全力把粽子勒得緊緊的——母親此時有一種驚人的爆發力——因為母親的緣故,到了北方之後,常常感嘆他們包的粽子總鬆鬆垮垮的,好像總在敷衍,比母親的手藝差多了。福州粽子大體用花生或赤豆和著糯米做材料,不鹹也不甜,糯米加上很重的鹼(這是福州粽子的特色),橙黃色深到發暗,糯米鹼面的香氣,加上竹葉的香氣,非常的迷人。吃時蘸糖,與別處的粽子不同,它靠的是本色的味道。

閩都端午活動的重心是龍舟競渡。閩江流過城市中心,是極佳的競賽場所。競渡之前來自四鄉的龍舟分別在閩江各處整裝待發,龍潭角、鴨姆洲、倉霞洲各處都有健兒的身影。當然正式的比賽是在江面開闊處,萬壽橋下是中心,龍舟從上渡方向順流而下,到了中洲,正是衝刺的時節,此時鑼鼓喧天千舟齊發,氣勢極為雄偉。當日我家住倉前山程浦頭,離江甚遠,也還是冒著夏日的苦暑前往觀戰。這時候熱辣辣的太陽直接照射著,毫無遮攔,即使如此,也不能減去我們的熱情。清代一首榕城竹枝詞:“涼船過處水生風,鰲鼓聲喧萬槳同。若個錦標先奪得,蒲葵扇系手巾紅。”(董平章)寫的就是這個場面。

龍舟賽事緣起於悲苦的尋覓,而終於化成了民間的節日喜樂。漸至今日,不僅中國,遍及世界各處,成為一項體育專案。這是中國人偉大的創造。正如我在關於清明的那篇文字說的,我們的祖先能夠化解人間的苦難,將悲愴轉化為現世的享樂。清明如此,端午也如此。端午是一年節慶中詩意非常濃郁的節日:香香的端午,它的芬香來自五月的田野,更來自歷史的人文積澱,是自然界的芬香,也是詩歌的芬香、文化的芬香。

端午節美文13

這個週末很熱鬧,星期六端午節,星期日父親節。

推銷粽子的廣告早已出籠,粽子體積一年比一年縮小,就如月餅,已縮小成迷你月餅。近年市面已有一口粽子售賣,名副其實,一口一稞,袖珍可愛。傳統食品由大變小,眾所周知,是因為大家的健康意識膨脹,聞三高喪膽,又怕發胖,食品商為迎合大勢,縮小傳統食品殺出血路。

一位經營食肆的朋友,每年都會送來自家出品著名的上海粽子,今年請她不要送,因大頭(兒子)出外升學,家中沒人吃粽子。其實小時候,我跟大頭一樣,愛吃所有傳統食品,包括年糕、月餅和粽子,當作早午晚三餐主食。隨著年紀增長,筋骨勞損,經常肩頸疼痛,中醫師告誡,糯米制品有損筋骨,要戒吃,自此便成傳統食品絕緣體。

對於傳統節日的意識,也如戒掉傳統食物般,逐年減低。端午節正日,見河畔道路封了,不準汽車通過,才想起河道會舉行龍舟競渡。最近為一位九十多歲名人寫回憶錄,他年輕時經營船隊,憶述典故,透露在五、六十年代,龍舟競渡是年度盛事,各大船公司視為一場爭霸戰,都會派隊出賽。老闆們十分重視,包括開設有船公司的富商霍英東,會從員工中挑戰賽龍舟好手,勤加訓練出戰,為公司爭光。所有老闆會坐在自己的大木船甲板中央一張升高的偌大“龍椅”上觀戰,船上插滿彩旗在風中飄揚,架勢十足,所有老闆船分排列賽道兩旁,氣勢磅礴,有如打擂臺, 鑼鼓聲響起,咚鏘咚鏘,吶喊助威聲震天,場面震撼。

我念國小時,電視臺仍會現場轉播龍舟競渡,電視臺亦會派藝員組成龍舟隊參賽借勢宣傳,以示旗下藝人投入社會、形象健康。為隆重其事,頒獎嘉賓是在任港督,後轉為香港小姐。漸漸因新一代興趣不大,龍舟競渡關注度大減。

大頭剛學會走路時,專程帶他到海邊去看龍舟競渡,因天氣酷熱,加上鑼鼓聲震耳,很快他便嚷著離開,只此一次,一家人再提不起興趣看賽龍舟。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為母親節,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過去一星期,酒樓食肆的晚飯市都很旺,因不少子女提早慶祝父親節,請爸爸吃一頓豐富晚餐。不少店鋪以父親節為名貨品減價推銷,餐廳酒樓都推出父親節套餐吸客,娛樂版以大篇幅報導各星爸的育兒經及如何歡渡父親節的新聞應節。

一直以來,父親們都認為外界“重母輕父",母親節子女會送花送禮物、甚至送蛋糕給媽媽,但父親節不會送花給爸爸,也不一定會送禮物和蛋糕。在我們家則不會有此厚此薄彼現象。

由於家父家母是舊式父母,對父親節、母親節沒多大感覺,反由我和妹妹介紹這兩個節日給他們知道。他們常掛在口邊的話是,過得開心的話,每天都是生日,每天都是父親節、母親節。這正是我一直嚮往的目標。

端午節美文14

五月初五,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荊楚大地的屈原記念日。

時下,離端午節還有好些日,可城市的天空裡早已瀰漫起藉機促銷的滾滾硝煙。商家們各顯神通――或通過媒體、或天女散花般地遍撒宣傳單、或文藝搭臺經濟唱戲……總之,惠利打折是個幌子,藉端午節便利,商家們肯定又要賺個盆滿缽滿。超市裡,顯眼位置的空間裡,擺放出各式風味的粽子讓人眼饞,嚐鮮的慾望驅使得熙熙攘攘的人們欲罷不能。

啊,年復一年的端午節,家家吃粽子;難得有文化韻味的家庭裡,能聽得到端午的歷史淵源;家家戶戶門前掛上些菖蒲或是一大束艾蒿,人們是在藉此方式祈求平安祥和,敬仰祭祀不屈的忠魂。

年少時,我那難以磨滅的記憶裡,七十年代初的雲夢澤的一個端午節。

那是個生活相當困苦的年代,父母親含辛茹苦地養育著我們兄姐弟五人。可想而知,我們當時的生存狀態是個什麼樣,幾乎難得吃上一頓飽飯,難得穿上一件像樣的衣裳。儘管如此,那年的端午節,母親還是想著法兒讓我們過了一個還蠻高興的端午節。父親不知從哪裡採擷來一些茭白的葉片,只是葉面有些黃枯的顏色,但這已經是很不錯了。在那個青黃不接的歲月裡,難得有更多的青綠的野生植物能正常生長,因為能吃的東西,都被求生存的人們果腹充飢了。母親將有些枯黃的茭白葉片洗淨後泡在水盆裡。不多時,母親從裡屋端出一個搪瓷盆。盆裡盛有白的粳稻米,黃的粟米,黑的蕎麥米,還有淡紅的高粱米,它們混在一起還蠻好看,估摸有二三碗的份量。

母親忙碌著,哥哥姐姐幫著母親。我們小的三兄弟,當時的心情真的特興奮,因為很快就有香甜的粽子吃了,可以能吃上一頓飽飯了,我們手舞足蹈地哼啊唱啊,清苦困頓的家哦,難得有這麼一次歡樂過節的氛圍。

清爽甘醇的氣息,很快地溢滿整個居屋。我吮吸著迷醉人的濃香,心胸倏地湧起一泓清泉,沁入心脾。好久好久沒有過的幸福哦,我們一家子圍坐在飯桌旁,甜甜美美地吃上端午的棕子。只是,粽子的味道是鹹的,因為當時家中沒有糖,當時的家庭狀況也不可能為吃一餐粽子而去特別地買一包紅糖回來。

到如今,我還老是想起那次吃粽子的滋味,鹹味的有些糙口的多色彩餡的粽子,我是吃得多麼地滿足愜意,多麼地幸福啊!那用綠白黑黃紅的棕皮棕餡包裹起的粽子,拿到現在可是絕對的環保健康。如若母親再按當時的原樣,復原出同樣的粽子,我不知道,我們是否還能咽得下那鹹澀的還有些微苦微酸的粽子?

吃完粽子,已是傍晚時分。母親引領著我們到不遠處的楹傭岸邊,大哥一路上,手提著自家做的紙質的燈籠,照亮著我們前行的路。站立在大堤上,我們隱約可見楹恿槳叮來往的人影很多。這是個端午節的傍晚,來楹鈾裡放逐水燈的人確實有些多。那個時候的家鄉,每年的端午節,總有人們來河流裡順水放逐水燈的習俗:或是紙紮的船塢,或是陶瓷的碗盅,或是搪瓷金屬的碟盤,它們承載上點燃火苗的蠟燭,輕緩地置放入河水裡,順風順水地漂流向遠方,帶上人們虔誠的祈福,祭祀遠古不屈的魂靈。

楹影侗擼放逐水燈的人越來越多。祈禱聲、祝福聲、還有偶而燃放的炮仗聲,強烈地交織在一起,奏響起人們慶典端午的傳統序曲。母親要求我們面向河裡面,依次跪在河水邊的沙地上。她自己從隨身帶來的竹籃裡,拿出來早已做好的五個紙船,讓我們兄姐弟五人,每人拿上一個紙船,在紙船中間位置安放好蠟燭,一個接著一個地燃亮蠟燭,輕輕地置放入水裡。承載著蠟燭光亮的紙船,緩慢地在水中漂啊漂,漂流到光亮集中一片的地方。遠遠近近的楹永錚蠟燭的光亮一處處一片片,閃閃爍爍熠熠生輝地飄向很遠很遠。它承載著人們期盼美好幸福的心願,也捎帶去人們對遠古先人不屈靈魂的哀思。

母親哦,一直口中唸唸有詞,她在心中不停地為我們祈福,祈願我們能永遠平安快樂地成長。操勞一生的母親哦,心中永遠只有我們兒女的健康和快樂。感謝母親,感謝母親給予我們那個難以忘懷的端午節!

再過些天,又是一年的端午節。

我不知道,家鄉的端午節,是否還是從前的那個傳統過法?或是淡化了或是加入進時尚的新元素?

我哦,將永遠銘記母親給予我們的那個貧困年代的端午節!

端午節美文15

臨近端午節前夕,孩子們聽到要過節都高興的發出了歡快的笑聲,幼小的孩子們都等著大人們包粽子,講故事。而我們也將人世塵俗拋擲腦後,投入到節日的歡樂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節,我很想念屈原前輩。屈原是誰你們可能不知道,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

楚王時期有一個人叫屈原,那時他懷著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薦,可卻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絕和抹殺,最後,楚王因不耐煩將他逐到邊疆,後來,屈原覺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鍾愛國家可沒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羅江。那個地方的人覺得他很偉大,為了紀念他,他們不想讓屈原的屍體被江裡的魚吃掉,就投了很多粽子,意思是魚吃粽子別吃屈原的屍體,後來稱這一天為端午節。這一天便有了吃粽子的習俗,你們聽了故事一定很感動吧!其實我也感動的一塌糊塗呢!

可是聽了這個故事,我雖然敬佩他,但我覺得,他不應該就這麼結束自己,是個人就會有不足之點,他肯定也會有不足之點,他應該繼續學習和改正他的不足之點,從而改變的更好,而不應該因為一點挫折就當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這點而不去投江的話,他將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說起粽子的口味,每個地域的傳統各異,每個家庭的習慣不同,每個人的喜好也各有千秋。有的人喜歡吃白白的鹼粽,沾上濃郁的蜂蜜,一口咬下去純純的美味;有的人喜歡黑黑的肉粽,裝滿蓮子、香菇、雞蛋、滷肉,豐富的口感讓人心滿意足。這還僅僅是粽子界最常見的兩種口味,市面上還有五穀粽、蜜棗粽、桂圓粽、蛋黃粽、豆沙粽,甚至現在還有香芒粽、榴蓮粽、泡椒牛肉粽。當然,不管是甜的糯的,鹹的Q的,還是重口味的,都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jingxuan/youmei/wlwx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