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散文精選 >優美文章 >

秋去冬來美文欣賞

秋去冬來美文欣賞

秋去冬來美文欣賞1

昨日是寒露,老話說: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也就是說,在這個節氣裡,秋意還只能是漸濃,離冬天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在北方,隨著環境的變化,冬天已經顯得越來越長,而且也來得越來越早。

秋去冬來美文欣賞

國慶長假一過,天氣就開始急劇變化。上班第一天,彷彿變化得還不算太明顯,畢竟前兩天的氣溫一向很高,午後的時候尚有二十五六度的樣貌。但風勢漸猛,等到下午的時候,氣溫就已經下降了很多。到了晚上的時候,一出門就感覺到陣陣涼意,再穿原先的那些衣服出去,明顯感到有些冷了。

昨日晚上看天氣預報,隨著冷空氣的大面積來襲,不但溫度會繼續下降,而且還會伴隨著雨雪的來臨。昨日預報說,這天的氣溫最低已經突破零度,進入冰點期。而這天晚上看天氣預報,今夜到明天,還會有雨夾雪,溫度最高也但是十多度。

天氣變化劇烈,給人的感覺就一個字:冷。像這兩天,人們走在一齊,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關於“冷”的問題。看來這節氣真是靈驗,到什麼節氣就會有很明顯的`變化。看來,秋去冬來真的不再是一句空話,它已經實實在在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一想到嚴冬,這身上也禁不住地就要打個寒噤。

說實話,今年的氣溫已經比往年溫暖多了。記得前年的時候,剛進入九月(農曆),就下了大雪,把當地的百姓打了個措手不及,致使許多莊稼還沒來得及收穫就被大雪給捂到了地裡。而且,那年的大雪是一場之後一場,再也沒給人們機會將糧食從地裡取出來,因而讓許多人透過慘痛的教訓增長了經驗,再到秋收的時候都加快了速度,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

這兩天,溫度下降得很快,而且始終伴隨著五六級的北風,走到外面,即使覺得穿了不少的衣服,也被風給吹透了,禁不住便會打個寒噤。早晚出門的時候,更會讓人有一種冰涼如水的感覺。好在還沒下雨或雪,否則的話相信那種冷颼颼的感覺會更強烈。

這個時候,是住樓房相對最難過的時候,當然也很短暫了。我們那裡在本月的十五日便會供暖,許多朋友也都在問為什麼我們那裡的取暖期會那麼長。原因很簡單,就是此刻的冬天實在是太長了,幾乎沒有多少春天的時光,彷彿一晃似的,就由冬天過渡到夏天了。因此,長達半年的取暖期,才會讓我們感覺稍微好受一些。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讓忙碌了一年的人們能夠享受到豐收的喜悅;同時,萬物凋零,氣溫下降,又會讓人們從內心當中生出一分悲涼。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呼嘯,充分讓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嚴與殺傷力。秋去冬來,寒暑易節,本是再平常但是的事情,但真要立刻就能適應下來,卻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做到的事情。

天氣變化,自然就會影響情緒的變化。但還是那句話,生活在這個大自然當中,我們也只有學會不斷地適應和改變自己,才能更好地應對每一天的風吹草動,讓自己能夠更好地適應來臨的一切。適者生存,永久是不變的生存法則。

秋去冬來美文欣賞2

昨日還是熱如炎夏,冷風一吹,早晨起來,冷意如水漫漫,似乎搖一搖身,就成秋天,又搖一搖,就是冬了——幾天前的電視說,立冬到了。

對於季節的變換,我沒感覺,很遲鈍。林徽因說:“十一月的日子我最消化不了,聽聽風,明白楓葉又凋零得不堪,只想哭。”(《致沈從文》)在物候變化時,人的情緒為之波動,以至於黯然神傷,潸然淚下,不是我所能做到的。

幾天前教何其芳的《秋天》,佈置一個作業,回去寫一首詩,要和季節有點關係的。學生們都歡呼雀躍,我明白,他們的高興,不是因為“青春年華都是詩”,而是作為家庭作業的日記能夠少寫幾個字了——原本規定不少於500的,寫詩就沒有這個限制了。但從我那裡想,覺得其實是不值得高興的,叫我去寫幾句詩,也是不能夠的。就像初次喝茶,味覺敏感,苦得難以下嚥,喝得多了,就不苦了,味覺遲鈍了,也適應了,苦中作樂,別有滋味。季節給我的感覺,也慢慢地喪失了原初,奪去了驚喜,趕走了恐懼,沒有什麼不安了。彷彿是天經地義一般,秋到自然涼,冬來自然冷。身體受刺激,冷到徹骨,也覺得是自然而然的。覺得是該受到的,就毫無怨言,也全無疼痛之感。

老子說“道法自然”,我以為是對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高中時讀這些文字時,不怎樣能理解。之後讀到彭德懷的傳記,就懂了。毛說好,就是好,毛說不好,就不好了。無論彭有多大功勞,有多少誠心厚意,都是沒有用的。晚景淒涼,遭到非人待遇,人生自由和人的尊嚴也被剝奪了。這時,你就明白,上天就這樣,不為誰而有惻隱之心的,就像自然那樣,決不會因為誰而不地震,不水災,不刮颱風,不起霧霾的。毛其實也一樣的,一樣逃不了歷史的評價,一樣免不了被歷史遺忘。

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其實也是對的。就像有人掛出名言條幅說“天下最聰明的人就是最誠實的人”,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習習秋風過後,落葉紛飛,之後是嚴寒,是冷如冰凍一般的風,裹挾著你,你有什麼想法呢?沒有什麼想法,就覺得季節總是那樣的,既然有溫暖如春的享受,也免不了要有寒到徹骨的遭受。就像你明白,世界是詐偽的,可總也有好人存在,總有善良的人存在,你明白誠實是沒有用的,可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不夠聰明,至少還需要誠實,不想天道報應如何,但總覺得做人該有一點底線,做善人總比做惡人要好,做誠實一點的事情總比欺世盜名要好,不為別的,內心踏實,不相信善惡有報,但明白“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有那麼一點脈脈溫情在,人性的光輝閃耀在歷史的天空,給人以慰藉和溫暖。

汪曾祺說:“要恢復對在上者的信任,甚至輕信,恢復年輕時的天真的熱情,恐怕是很難了”,“對世事看淡了,看透了,對現實多多少少是疏離的。受過傷的心總是有璺的。”(《隨遇而安》)那裡面的關鍵是因為年紀,因為經歷,明白了人世的面目和社會的本質。就像對自然和季節一樣,沒有好怕的,也沒什麼好爭的,不為別的,因為經歷多了,明白了清楚了,就不該去計較,不需要敏感,也不抱什麼期望,不存什麼奢望。任他雲起飛揚,隨他“你方唱罷我登場”,由他“成則為王敗作寇”,管他“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我隨遇而安,自守著一個角落,看點書碼點字教點書,聊以卒歲,聊以為生,秋風起微涼,“又得浮生一日閒”,冬風作凜冽,寒風吹徹,雪花翻飛,也不覺得意外,“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不是嗎?

秋去冬來,又是一個新的季節來臨,很快又將迎來新的一年。日月如梭,風景不常,花開花落兩由之,豈有豪情似舊時!

秋去冬來美文欣賞3

在這秋冬季節裡,滿地金黃的落葉,常言說:“秋風掃落葉”,不論在長城上還是在巾山上,都能夠看到好多綠蔭的樹木,葉片枯黃被上金黃的新裝。如今秋天已遠去,等待明年再來。

嚴寒的冬天隨之而來,冬天的氣候就像嬰兒的臉,時時都在變化,忽冷忽熱,冷時0下2一一5度,上街買菜時菜葉片上都是霜,到梅園去鍛鍊時草地上都是霜,路上有水都結成了冰,街頭行人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裝,但是,有時候溫度攝氏18一一22度,讓人難以適應,個性是老年人,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很容易復發,在此我提醒老年朋友們,要保護好自己身體,早晚新增衣服,適當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注意休息,飲食清淡,多喝開水,持續體液平衡,少生病或不生病,讓我們老年朋友們一齊度過嚴寒的冬天,期盼未來,健健康康,安度晚年。

秋去冬來美文欣賞4

秋雨連綿,總覺寒意絲絲,白露結霜,秋風颯颯掃葉,黃葉殘花敗柳隨風逍遙,漫山遍野楓林層層盡染,荒郊衰草敗落水瘦山寒,歲月輪迴不曾停息腳步,晚秋霜降冬已悄然來襲。

一指蒼茫處,淡淡流年香,回眸遠眺,倚窗而思,深秋白露為霜,已是初冬相伴,千山萬嶺,獨立寒秋,楓林似火,紅遍山川,歲月安好,只是瞬間眨眼而過,時間如白駒過隙,就像這逝水流年,只是在不經意間與我們失之交臂,擦肩而過,讓你不曾挽留,來不及珍惜,卻多了些許對流失年輪的傷感,對浮躁酷熱夏季的追憶,忘不了對深秋豐滿碩果的垂涎欲滴。

秋風瑟瑟,綿綿秋雨,天高雲淡,秋高氣爽,落葉歸根,這就是深秋風景如畫的曼妙寫照,朝夕日落,不管時光的變遷,時常喜歡一人獨坐,聽一首歌、沏一杯茶、一人獨守靜寂時光,靈動於旋律飛舞的境界,任思緒自由飛揚,伏案走筆,用靈感見地,寫下那心之一隅的感悟,孤芳自賞筆墨下扯不斷的情景交融,人情世故,風雨人生和割捨不斷的親情思念,彷彿這景、這情、這份對生活的片片頓悟,彼此起伏,渲染與字裡行間,心裡也感覺愜意、舒坦了許多,渲染於紙,外洩於表,有了一份如秋果豐收的喜悅,盪漾於心間。

漫步以前洋洋灑灑記憶的章節,翻閱已深藏的片段,文字間總有那份細膩的情感,淡淡的憂傷,親人的懷念,故鄉的眷戀,父輩的辛酸和對孩子的期盼,生活的辛酸不易,幾分歡喜,幾分寥落,幾許憂愁,在心裡多了斑斑點點的回味,總是那麼難捨難棄,只想用這文字記錄下對生活的點點滴滴和人生所思、所悟。

秋風掠過臉頰,涼意習習,零星的枯葉婆娑搖曳,不曾告別根的孕育,已悄悄然魂歸大地;略帶風寒的秋雨,也不吝嗇,回報滋潤著萬物精靈,撫拍著即將凋零歸宿的黃葉,不免讓人,多了幾分對季節的留戀不捨;殘花落盡,失去了往日的奼紫嫣紅,唯等秋菊盛開,來把深秋裝扮,梅花點綴,為寒冬留下餘香;一抹抹記憶中的花香,一片片飄落的花瓣,豐滿翠綠欲滴的綠葉,都留在了逝去的年輪裡,字字句句行間都有著悲涼與哀傷,掬一捧流年中的是是非非,細數生活的箇中滋味,一路走來也是朝陽,雖有失落彷徨,不盡人意,自感成就滿滿,浮華世界裡,卻也不曾屈服,堅持著、忍耐著、進步著、收穫著,不免也是心生愉悅,喜上門楣,愜意歡暢一番。

有時候總覺得,步入不惑之年,不是看淡了一切,不是自己心事重了,也不太爭了,不去計較了,只是看淡了得失,平心靜氣,不愛說那麼多了;塵世人情的多變、浮躁,讓我學會了沉默,承受,忍讓、遷就、忍耐,對親人的操心牽掛,一份家的溫暖和職責,內心也變得安然無恙,慢慢去適應繁華中多變的人情冷暖。

眼看秋去冬來,秋景美色還沒來得及一覽,這一路,走得仍是不緊不慢,眼前,縱有萬般風景,心中,卻只守望屬於自己的美妙畫卷。看著落葉凋零,感受醉人晚秋,似乎還在綿綿不斷訴說著往日樹與葉的情絲纏綿,哀傷而別,而初冬,已坐在歲月的年輪上,悄然經過風雨的柔腸,微雨黃昏裡,晚秋一曲初冬上,樂聲耳畔輕輕繞,陣陣秋風細雨,穿過初冬的.指尖,落成微涼嗖嗖,唯美了濃墨相宜的筆調,獨在秋冬交替的路口,任由思緒肆意放逐,收斂眼前秋冬交替的美景,留住晚秋的醉,迎來初冬的美。

這,山區的季節說變就變,反覆無常,初冬,迎來了遠郊曠野薄如雪白蟬翼的第一場冬雪,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初雪中香山紅葉映襯下的鬼斧神工、自然美景、老區照金白雪覆蓋下的群山素裹、福地湖上綠水楓葉下的山水畫面,多想登高遠望,讓這山川美景盡收眼底。一壺香茶,一縷繚繞的輕輕紫煙,看長著素衣寬頻,聽木魚聲聲入耳,梵音禪語不覺眠,林中鳥鳴翻飛不斷,把自己從繁雜的思緒中解脫出來,一身靜心簡單,應對這眼前,冬雪中,陽光下的秀麗世界,盡情的陶醉於自然地淨土中,享受這難得的安逸瞬間。

都市生活總讓人煩心、厭倦,人世間的交往過際,不是逃避,不是不想去適應,只是覺得就應換個環境,舒緩自己,喜歡在繁雜塵世中去尋找一種自然愜意的寧靜,讓心靈迴歸。寧靜的自然,恬靜優美;寧靜的心靈,淡泊安然。寧靜,是心靈的聖地,無需喧譁,默默裡珍藏著喜怒哀樂,將一些過往沉澱成流年的逝水沉香,這不也是一種歸真,一種淡泊,一種過往人事的沉澱嗎?

流年無恙,浮世無常,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堅強,無人的時候,才會卸下疲憊的行囊;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快樂,回過頭,卻剋制不住無名的憂傷;有時候覺得自己很無助,卻也適應了人間的蒼茫。

一場秋雨,一場寒,深秋初冬緊相連,一花一葉菩提樹,一筆一墨一說心語,總是喜歡閒暇,習慣地翻閱流年記憶的餘香,讓淺淺的思緒從指尖滑過,在默默得回味中溫暖了過去的片片瑣事。經歷了世故的心,有了成熟與穩重的結伴;經歷了滄桑的夢,深沉而又恬靜了許多;經歷了不惑的年齡,淡定從容不再迷茫。平平淡淡中,生活不可能事事順心,總會有溝坎需要跨越;歲月的流失,總要有許多遺憾需要彌補;生命的漫長裡,仍然有許多迷茫需要領悟。生活著追求者,痛並快樂著,思索並追尋著,一路的行程中,找一個適合自己的高度,擺正自己位置,不管四季的輪迴,歲月的變遷,只要對準自己喜歡的焦點,去欣賞屬於自己的風景,經歷了,爭取了,也就不會留下太多的遺憾。

生活中,磨難也好,曲折也好,學會調整心態,給自己一份堅強,靜聽歲月低吟淺唱;給自己一份灑脫,笑看流年雲捲雲舒,簡單生活,隨心隨緣,順其自然,生活其實就是一種心態,就看自己如何去把握,學會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恬淡,從容於自己的方寸之間,以一顆樂觀豁達的心,行走塵世,以一份寵辱不驚的意,笑對浮生,知足,是一種心態,一種感恩,一種領悟,更是一種財富。

沮喪無奈的時候,不妨學會微笑,那是對自己的一種支援;無助聊到的時候,不妨微笑,那是對自己的一種鼓勵;成功得意的時候,不妨微笑,那是對自己的一種回報。微笑是一種自信、一種釋懷,一種對命運的挑戰。偶爾回憶,珍藏溫暖;試著微笑,讓心陽光,心快樂了,幸福就簡單了,生活,原本是苦辣酸甜,累了,不妨靠岸歇歇腳,淡去浮華,靜品淺藏,以安寧清靜的心去傾聽心靈的聲音,用純淨的心觀塵世的一切,生活才會平淡安然。

四季的交替,時間的輪迴,何須不捨,不必憂傷,雖是秋已落幕,初冬登場,生命的過程仍在延續,寒冬的腳步來臨,春的序曲不會遙遠,下一個輪迴將會風景依然,生活的瑣瑣碎碎仍將有屬於自己的風景。

秋去冬來美文欣賞5

颳起了西風,那是吹散樹葉的風。風起後,葉飛了,一切都證明秋去了,冬天就要來了。

塔城的秋天總是過得很快,總是讓人還沒來得及享受秋高氣爽的感覺,寒冷的冬天就已經來臨了,而冬天是漫長的。

塔城的冬天很冷。每一年都有秋去冬來,而每一年的感覺也都不同,因為每一次的秋去冬來都意味我將要再長大一歲。

氣溫最近下降得厲害,初冬的.風裹著絲絲寒意,路邊的花木瑟瑟發抖,偶爾有幾片殘留黃葉無奈地從枝頭跌落。

居民們忙著做好漫長冬季取暖前的準備。大多數住平房的居民早早地準備好取暖的煤炭,等待著冬天的來到。枝頭落下的枯葉越來越多。此情此景,不由得心生感慨。在這個季節裡,我總會用心與匆匆的歲月交談,同飄零的落葉傾訴,同自己的悲歡對話。感悟生命,領略生命的卑微,也領略生命的偉大。

冬天的風和雪花,就像一杯老酒讓我感受到完全不同的風土人情,享受著冬的樂趣,有的時候真的很想能和心愛的人一齊分享這樣的美景,但現實總是讓人不願去想,我唯一能夠做的,是善待自己,等待春天的到來。

清晨醒來,看到水結了薄薄的一層冰,地面上有厚厚的白霜,頭一次結冰都是冬的黎明,自這時起冬天就算真的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jingxuan/youmei/jjer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