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經典詩詞鑑賞 >詩詞集 >

趙翼的詩詞有哪些呢?

趙翼的詩詞有哪些呢?

趙翼的詩詞篇一

趙翼的詩詞有哪些呢?

《野步》

作者:趙翼

原文: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遊。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野步》譯文及註釋

譯文:

料峭的寒風催著換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區原野去遊玩。秋風最愛多管閒事了,它一來,不但把楓葉變紅,還把人的頭髮變白了。

註釋:

峭寒:料峭

紅他楓葉白人頭:這是名句。意思是:(秋風)把楓葉變紅,卻把人的頭髮變白了。更是感嘆時間不饒人。

《野步》鑑賞

絕句就是“截句”,從律詩中截出兩聯,單獨成詩,可以把不必要的部分刪去,只突出精華的內容。由於形式適合,有相當一部分絕句是著眼於奇想巧思的,前兩句交代,後兩句用奇,此詩即如此。

“峭寒催換木棉裘”,寥寥數字,勾勒出了較長一段時間裡詩人的心理狀態。“催”者,催促,催逼,彷彿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詩人換上棉襖。在這裡,詩人賦予了峭寒一個獨立的人格,它想用寒冷逼迫詩人換衣,詩人不肯,它便更添寒冷,詩人仍不肯,它便一冷再冷,再冷,再冷,詩人不得已,只好屈服。實際上,峭寒是沒有人格的,更不可能故意與詩人作對,詩人這樣寫,是把自身的感情外施於物,通過自己與峭寒的交鋒表現內心複雜的情感。詩人為什麼不肯換上棉襖呢?可能有多種原因,但結合後文來看,最可能的就是詩人認為多穿衣服是年老體衰的表現,他不肯服老,所以不願聽任峭寒擺佈,但最終還是無奈投降了。“倚杖郊原作近遊。”“倚杖”是說腿腳不便,“近”是指無力走遠。那麼,大冷的天,詩人為什麼要去野步呢?他在秋風蕭瑟中,又將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詩人筆下的秋風,彷彿成了一個討人厭的傢伙,它蕭蕭地吹,不停地吹,吹紅了湛湛青楓,吹白了滿頭烏髮,詩人對這秋風,不禁發出一句“管閒事”的牢騷來。如果說前面的“催”字還不是那麼明顯的話,那麼這裡的移情於物就十分突出了。本來秋風沒有感情,也不好管閒事,楓葉之紅、青絲之白,都與秋風沒半點關係,詩人發此怪怨,實屬無理。但越是無理,越是有情,詩人自入秋以來,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傷之情就從沒斷過,此刻他看到瑟瑟作響的紅葉,一腔悲懷再也把持不住,便衝秋風抱怨道:“你怎麼這麼好事!”這裡的秋風,實際上已經超出它本身的含義,成為了整個秋天、甚至永遠無情地流逝著的時間的代表,正是無情的歲月逼紅了楓葉,也催老了詩人。詩人此處將自己的感情外化為原本無辜的秋風,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讓衰涼之感直達讀者心靈深處,彷彿讀者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步履蹣跚的老者,在秋風中不禁灑淚。

綜合全詩來看,最核心的無疑是後兩句,但前兩句也不應忽視。應該說,如果沒有前面兩句的交代和鋪墊,後面的感情不可能抒發得那麼充分。全詩表現了詩人對年華逝去的感傷之情。

趙翼的詩詞篇二

《題遺山詩》

作者:趙翼

原文:

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

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題遺山詩》註釋

①元遺山集:金末元初元好問之詩文集。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事蹟見本書作家小傳。詩中評論元好問入元后輯存金代文獻之志節與詩作之成功,知人論世,切中肯綮。

②身閱興亡:言元好問曾經歷金元易代之變。浩劫空:大災難,破壞嚴重。佛家謂世界由成、住到壞、空為四劫,空指世界毀滅。後遂以“劫”指災難。

③“兩朝”句:謂元好問集兩朝文獻於一身。金亡於哀宗天興二年(1233),元好問已四十餘歲,此後近三十年,致力於蒐集整理金代文獻,編有《壬辰雜編》、《中州集》,並作有大量詩文,為一代文宗。

④“無官”句:元好問在金為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入元不仕,無損大節。周粟,周武王滅商後,殷商貴族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不食周粟,最後餓死。(參看《史記·伯夷列傳》)元好問雖未如伯夷、叔齊之餓死,但卻未仕元,故曰“未害”。

⑤“有史”句:謂元好問擔心有金一代文獻之遺亡。失楚弓,據《孔子家語》載:楚共王出遊,遺失一良弓,從人要尋找,他說:“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認為楚共王心胸還不大,說:“人遺之,人得之,何楚也。”這裡以“楚弓”喻金代文獻。

⑥“行殿”二句:擬想金亡後宮殿淒涼,抒亡國之悲。行殿,行宮,指金之南京汴梁。作者《汴京雜詠》中詠金亡事一首有“幽蘭軒已火光紅”句,幽蘭似為金汴京行宮軒名。夜火,鬼火。故都,指金中都燕京。金遷汴梁前之京都。喬木,高大樹木,多用以喻故國、故里。《文選》顏延之《還至樑城作》:“故國多喬木。”李善注:“《論衡》曰:‘觀喬木,知舊都。’”

⑦“國家”二句:作者《甌北詩話》卷八評元好問:“值金源亡國,以社稷丘墟之感。發為慷慨悲歌,有不求工而自工者。此固地為之也,時為之也。”這裡即用其意。賦,吟詠、描寫。滄桑,滄海桑田之省文,此指金之易代。

擴充套件閱讀:趙翼的文學成就

趙翼論詩重“性靈”,主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傾向,也不滿王士禛、沈德潛的“神韻說”與“格調說”。他說:“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閒居讀書作六首》之五)“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論詩》)所著《甌北詩話》又名《甌北詩鈔》,系統地評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啟、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他重視詩家的創新,立論比較全面、允當。

趙翼存詩4800多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如《古詩十九首》、《閒居讀書六首》、《雜題八首》、《偶得十一首》、《後園居詩》等,或嘲諷理學,或隱寓對社會的批評,或闡述一些生活哲理,頗有新穎思想。七古如《將至朗州作》、《憂旱》、《五人墓》,七律如《過文信國祠同舫庵作》、《黃天蕩懷古》、《赤壁》等,都獨具特色,並在造句、對仗方面見出功力。另外,造語淺近流暢,也是一大優點。其詩的缺點,是有時議論過多,過於散文化,形象性較差。趙翼的文學著作有詩集53卷及《甌北詩鈔》。趙翼與袁枚、張問陶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

趙翼史學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記》、《陔餘叢考》、《簷曝雜記》、《皇朝武功紀盛》、《甌北詩鈔》等。由於《二十二史札記》把《舊唐書》、《舊五代史》羅織在內,實際為廿四史。他單披閱廿四史就達3200卷,加上正文和夾註中引用的稗史筆記4000多種,工作量浩瀚。趙翼從40多歲動筆,到1796年方完成。成書時他已經是七旬老翁了。

《廿二史札記》一書考證史籍著述體例的演變和歷史事實的真相,顯示出特有的經世意識和對大量歷史問題的深刻見解,堪稱是乾嘉樸學時代創造性思維的出色成果。趙翼生前史學著作因與時風不同而未受重視。死後多年,卻聲名大漲,梁啟超以為趙翼“用歸納法比較研究,以觀盛衰治亂之原”。《二十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三大史學名著。

標籤: 趙翼 詩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jingdianshi/shiciji/l1j6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