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經典詩詞鑑賞 >詩詞集 >

皮日休中秋賞桂的詩詞《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中秋賞桂的詩詞《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中秋賞桂的詩詞《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賞析】

這是一首中秋賞桂的詩作。前兩句“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運用比喻的手法,描寫夜景,將飄落的沾著露珠的桂花,比喻成從月亮中散落下來的玉珠,描繪了一個空靈幽靜的“夜賞月桂圖”,富有動感,夢幻迷離,宛若仙境。首句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來似的場景,意境十分幽美,奠定了全詩輕鬆愉悅的基調。次句寫詩人撿起殿前的桂花,而這桂花被詩人認為是月宮中墜下來的,那必定是不同尋常的。同時,作者的這一舉動有“月中折桂”的意味,表明詩人此時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風順的。

後兩句由寫實轉入神話傳說,言不知月宮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些桂花應該是廣寒宮中的嫦娥灑下凡間的吧。語言質樸,活潑俏皮,想象奇特,配合所寫之景,將詩人的閒適心境體現出來,透露詩人對桂花的憐愛,展示了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擴充套件閱讀:皮日休的簡介

皮日休(約838—約883),晚唐文學家。字襲美,一字逸少,漢族,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曾居住在鹿門山,道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詩人、文學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鹹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後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後不知所終。

皮日休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被魯迅讚譽為唐末“一塌糊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芒”。《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皮日休是唐代文學家,對於社會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擴充套件閱讀:皮日休的成就

他曾經編纂自己的著作《文藪》。他曾經中過進士,當過太常博士官,後來參加黃巢起義,任翰林學士。因此,新舊《唐書》不為他立傳。

關於他的死有不同說法。有的說黃巢懷疑他作的賦文譏諷自己,遂殺害了他(見《全唐詩小說》);有的說黃巢兵敗,他被唐室殺害;有的說他死於吳越之地,並未參加黃巢起義(見陸游《老學庵筆記》)等等。

他的遣作有《皮子文藪》,內收其文200篇,詩1卷。他的不少著作反映了晚唐的社會現實,暴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剝削和壓迫。有學者認為皮日休是“一位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是一位善於思考的思想家”。魯迅評價皮日休“是一塌糊塗的泥塘裡的光輝的鋒芒”。

現存皮日休詩文均作於他參加黃巢起義軍以前,《憂賦》、《河橋賦》、《霍山賦》、《桃花賦》、《九諷》、《十原》、《鹿門隱書》等,為有所為而作。他的詩有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傳統,以《正樂府》十首為代表;另一種走韓愈逞奇鬥險之路,以在蘇州時與陸龜蒙唱和描寫吳中山水之作為代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jingdianshi/shiciji/d1m7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