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經部 >國學小說 >

讀西遊記有感(集錦15篇)

讀西遊記有感(集錦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西遊記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西遊記有感(集錦15篇)

讀西遊記有感1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每每想到這首詩,便情不自禁的想開啟這本百看不膩的《西遊記》,回憶起從前天天晚上,坐在床邊抱著書津津有味的欣賞著那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為其師徒被困險境而憂,為其師徒衝破險阻而喜,似乎與其共磨難。最後,就在這一個個故事的放映中入睡了。

可以說《西遊記》是我們每個人童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元素,更像是影響著我們以後步入社會的感觸。它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

孫悟空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了,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反抗的精神,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鬥,他敢鬥,不畏強敵,是每位男孩子心中的英雄,豬八戒是一個生動的喜劇形象,好佔小便宜,還好吃,但他憨厚老實,雖然缺點多多,但反倒並不讓人有多討厭他,倒是十分可愛。師傅心地善良,沙僧任勞任怨。

這四個人形象各有特點,性格也各不相同,但卻一心一意有一個目標,就是去西天取經,普渡眾生。可這一目標,其艱險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師徒四人就像鐵鏈一般,共迎磨難,永不言棄。

想到這裡,我不禁心頭一震,從前的閱讀都不過只是為了故事的精彩,有趣,從未有過更深的思考,但是現在,我好象看見了那閃光的東西,那是一種力量,是團結,是不畏艱苦齊心協力的典範。

在當今社會中,成功的企業,成功的.人們,一切的成功,背後何不存在一個忠誠的團隊,他們共同披荊斬棘,同甘共苦,才迎來這樣的成功,唐僧他們不也是這樣嗎?這對於我們也是一種提醒,雖不在社會,但在學習上,在課堂上,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老師與同學,同學與老師,還與同學與同學這之間都是合作,合作必不可少。

另一點要敢於面對艱苦,人生何時沒有艱苦,可是有的人敢於直視它,不畏懼,就如孫悟空一樣,不屈不撓,即使失敗了,這還是成功,就算你無懼他,但你退後了,還是失敗,是心理與精神上的失敗。

艱苦,合作,這並非是兩個詞語,而是一個,在唐僧他們師徒四人身上深刻的體現出來。

瞭解了,領悟了,閉上眼,回想起那首詩,又忍不住開啟《西遊記》,但所呈現在眼前的已不僅僅是那精彩的打鬥場面了,而是另一種精彩,是艱苦團結的精彩。領悟了這些,我想,比小時候會睡得更香……

讀西遊記有感2

《西遊記》是一部神魔小說,主要講了唐僧師徒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的故事。我讀完這部小說後深有感觸,腦海裡浮現了孫悟空與妖怪們打鬥的場景。

在取經的`路程中,第一號人物當然是領導人一一唐僧。他心地善良,但他有時候也太過仁慈了,總是被妖怪們的障眼法矇蔽了雙眼,只要沒有徒弟連口飯都吃不上。

第二號人物就是戰鬥主力一一孫悟空。他機智勇敢,明辨是非,憑著一根金箍棒在路程上斬妖除魔,他的火眼金睛能看透一切。

第三號人物非豬八戒莫屬了,他經常好吃懶做,有時還會耍點小聰明,曾經有過天蓬元帥之稱,和孫悟空是一對歡喜冤家。

第四號人物也是不可缺少的-——沙僧。他總是冒充和事老,只要孫悟空和豬八戒吵架,他就會勸說調解。

為什麼妖怪們總是吃不到唐僧肉呢?我總結了一下:

第一:妖怪們太愛乾淨。每次把唐僧抓起來,總要洗一洗,泡一泡,甚至要餓上三天三夜,把裡外洗乾淨才能吃,這就為孫悟空的營救時間擴大了。

第二:妖怪們太貪心了。把唐僧抓回來還不夠,連他的徒弟也要抓起來一併吃掉,來個滿漢全席。甚至還要討論蒸著吃,還是煮著吃,一個個妖怪都要變成美食家了。

第三:因為妖怪們太講義氣了,一個人吃好不夠,還要邀請別人跟自己一起吃,這就給孫悟空鑽了空子。

看起來做人有的規矩,做妖有做妖的規矩。我們應該多學一點別人的長處,減少自己的短處。

讀西遊記有感3

自小就開始看電視劇版的《西遊記》,第一版到第三版,我是一集不落。長大後再看,覺得第一版雖然武打場面不正,但其蘊含的哲理被演員表現了出來。接下來的第二、第三版,武打場面真了,可情節卻少了,還自行添加了許多無聊的情節,其蘊含的哲理更是讓人無處可尋。我想,射陽山人是不願後人將他著作所表達的情感拿來褻瀆的吧!因而在這個暑假,我拿起了原版的《西遊記》細細品讀。

石猴出生東勝神洲的花果山,剛一出世就顯出非凡神力。目射金光入天庭,單進瀑布見洞天。後拜菩提為師,勤學苦練,加上他的天生聰慧,學了不少法術。會法術前,以禮待人,會了以後,回山滅魔王,索神棒,消死籍,鬧天庭,攪的三界動盪。這也反映了他具有掃平一切障礙,來為自己爭奪生存空間的大無畏氣概。同時得道後的.反抗與之前的順從形成了強烈對比。我個人認為,這是作者想說,在那個時代,每個人都想成為孫悟空那樣,反抗壓迫。

八戒或許是取經路上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物了,他有人的七情六慾,更是悟空降妖除魔不可或缺的一位好幫手。

沙僧,不用多說,他是取經路上最任勞任怨的成員了,他武功不高,但也是最忠心於師傅的。在大師兄與二師兄吵架時,總是充當和事佬。

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一路上的那些妖怪,有主的,都被各自的主收了去;沒主的,盡被悟空掃平了。我想,吳承恩生活的時代亦是如此:有後臺的惡霸,受包庇活得好好的,沒後臺的,就被人民打倒了。

不知下一版《西遊記》又會讓人游到哪兒去!

讀西遊記有感4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吳承恩爺爺寫的《西遊記》,讓我受益匪淺,他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優秀的神話小說。《西遊記》這本書我雖然只看了一遍,但這部電視劇不知看過多少遍了,每年暑假必看,是我暑假生活的一道“大餐”,總是讓人百看不厭!

《西遊記》這本書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師徒四人一路斬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回真經的故事。本書以豐富的想象,栩栩如生的描繪出四個不朽的經典人物形象,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老實厚道的沙僧和一心向佛的唐僧。

書中我最喜歡的是了不起的大英雄——孫悟空,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他機智勇敢,對師傅忠心耿耿;他火眼金睛,會七十二變;他有著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奉承話的缺點。孫悟空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妖魔鬼怪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怪;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鬥,愣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困難鬥,困難面前決不退縮。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

書中師徒四人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也正是我們少年兒童身上所缺少的東西,在困難面前我們應勇敢的去面對,那麼任何困難都難不倒我們!記得小時候,爸媽帶我去登山,爬到半山腰,我抬頭望了望山頂,還有這麼高呀,我乾脆坐在半山腰的亭子裡打起了退堂鼓,死活不願上去了。後來,在爸媽的哄勸和不斷鼓勵下,我堅持爬到了山頂。站在山頂,我激動萬分,向遠處眺望,簡直就像人間仙境……差點因為我的放棄,錯過了如此美的人間仙境,與目標擦肩而過。同學們,堅持就是勝利!

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前進的道路上也會遇到挫折,但在挫折面前,我們應不低頭,不退縮,鼓起勇氣,勇往直前,只要堅持,就會勝利。我們做任何事情要像故事中的師徒四人一樣,不要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正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執著的朝自己的目標前進,相信未來的一天,我們都能取得“真經”!

讀西遊記有感5

讀完了《西遊記》,我對唐僧師徒四人有了重新的認識。唐僧是屬於“牆頭草”一派中的拉拉藤,因為他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一路上全都靠著孫行者和那根鐵棒,但是十分守清規,三規四戒,從未越過雷池一步,那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景仰的。孫悟空可以說是不服輸過了頭成了賴皮,但對師父是絕對的忠心耿耿,被趕走了心裡還默默掂記著師父的安危。對於豬八戒,那評價可要一落千丈,好吃懶惰,既好色又存私房錢,實屬詐騙類,每次都是他慫勇師父念《舊話兒經》,讓行者生不如死。沙悟淨嘛,做人誠肯,雖然只會些“三腳貓”功夫,但幾乎刻刻不離師父。

這四個人雖然性格各不相同,但志向一樣:保唐僧取得真經,超度亡魂。在這部書中,他們意志堅定(豬八戒可能有一點出格),最終得到了如來的認可,成了佛。這就像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難題一樣,只要意志堅定,就一定能挺過去。

如果用比喻的話,唐僧就像我們平時依賴父母的一面,悟空像我們平時要強好勝的一面,八戒像我們平時懶惰的一面,而沙僧像我們平時過於老實的一面。這樣一個人乍看上去真的很像我們,但如果各取一點來彌補不足就是這樣一個人:如果在需要之時藉助父母的幫助,困難時不服輸,勤於做好事,懶於做壞事,對那心靈已經經受不住打擊的人撒一個美麗的謊言,那麼一個人將多麼完美!但也許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不過,沒關係,我們還可以學習悟空不斷改錯的精神,他以前總愛殺人,遇到如來菩薩也不跪拜,但現在改過來了,多麼好呀!不斷犯錯是小,但不改事就大了。舉個例子,有一個殺人放火販毒品的勞改犯,原本被判死刑執行緩刑期時改正了,獲得了減刑的機會,雖然漫長,但是幾乎改掉了一個不能改掉的錯誤。由此可見,改錯是多們重要。

《西遊記》與《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並稱為明代的四大奇書,是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部經典作品。它不僅在中國史上影響巨大,在全世界也享有盛名。它的外譯本,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十數個語種之多。

另外,這本書的.作者小吳(吳承恩)強化了神話的現實批評性,所謂“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時紀人間變異,亦微有鑑寓焉”(《禹鼎志序》)。也因為有了鮮明的現實性,其能不涉於怪誕。封建迷信,而具有深邃的思想內涵。

《西遊記》的現實批評意義,固然表現在其“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更在其通過人間國度的描寫,批判諷刺了嘉靖朝廷的荒淫腐敗,昏庸失政。所以說,《西遊記》絕對配得上為明代“四大奇書之一”的稱號。

讀西遊記有感6

明朝的文字裡留存的一筆神話,是世代傳承的精華。茫茫渺渺的路上,持金棒,駕層雲,戰妖魔,讓靈魂在飛昇與跌落中昇華。

——序言

朗月下,我沿著歷史的痕跡,順著文字的江水,試著解讀你的前生今世,試著追尋令我深深迷戀的那山、那路、那猴。

混沌未分天地,靈根孕育仙猴。你這猴子本是那座山上的一塊靈石,吸天地之精華,取草木之瑰露,變化成為一隻與眾不同的猴子,“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可正因為如此,造就了你頑劣的品性。面對天庭森嚴的等級、庸碌的君臣,你勇於反抗、追求自由,卻又屢次觸犯天條。從私改生死薄,到不滿官封弼馬溫,再到大鬧蟠桃會,你的機靈頑皮不禁讓我莞爾,更讓我擔心你的無法無天。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不能奈你何,反而煉就了你的一雙火眼金睛,可如來佛祖的神掌你註定不能逃出,五行山重重地、狠狠地壓在你的身上、心上。當渴望自由的潮流遇上了禮法權威的利刃,是戛然而止,還是兀自垂嘆,亦或是衝破禁錮?寒來暑往,不知不覺中幾度春來幾度秋,直到唐僧的出現。無奈命運弄人,你成了緊箍下的“囚”猴……凡事都應該有個度,不是嗎?就像過度的保護是包庇,過度的'關愛是溺愛,過度的放鬆是放縱,任何人都不得越這“雷池”半步,否則將會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靈猴知邪正,竭忠為乾坤。你在心中豎著一面“替天行道”的旗幟,愛憎分明,鋤強扶弱,對妖魔從不手下留情,以免給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留下禍患,而對師傅、師弟卻關愛有加,拳拳忠心天地可鑑。你總在危急時挺身而出,出謀劃策,可一旁,膽小絕望的豬八戒已經開始整理自己的行李,與沙悟淨商量著要分家。這一路,你走得踉踉蹌蹌,兩次被師傅誤解,趕回了花果山,可我知道,你的心已經牢牢拴在了師傅和師弟的身上,“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取經路上,你喜歡捉弄憨厚的豬八戒,卻總不乏善意,督促他改掉一身的臭毛病;對師傅,你更無一絲懈怠,牽馬、化緣、探路……再鐵石心腸的人都會被你感動吧。

心猿歸正,滿道歸根。我崇拜你具有非凡的智慧,具有清醒的頭腦,具有識破一切偽裝的火眼金睛;我羨慕你學會了七十二變,駕著筋斗雲自由來去,而能大能小、堅固無比的金箍棒對你而言,更是如虎添翼,層出不窮的制敵妙招常常令妖怪們防不勝防。從東土到西天,你孫大聖一根金箍棒打通了取經的道路,那些小妖們一聽見你的大名,便立即聞風喪膽。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你這頑猴也修成了正果,無愧於“鬥戰勝佛”的稱號,不過比起這金光耀眼的名字,我更願意稱你為齊天大聖,透著一股靈氣、一股堅韌、一股霸氣。你能感受到這種敬仰嗎?

大聖呵,世人將會記住你,記住你的憤世嫉俗,你的傲岸不屈,你的竭忠盡心,你的機智靈敏,更會記住你從藐視一切的叛逆到皈依佛門的博愛,從迷失自我到幡然悔悟,從放縱到奮鬥……千載過後,那些功名利祿都湮埋在歷史的塵埃中,而這些精神的精華,卻將世代傳承。

墨香裡,那山是巍峨的五行山,那路是妖魔橫行的取經之路;現實中,那山是數不盡的挫折,那路是需努力奮鬥的青春之路。青春的路是在不斷跌倒、再爬起來的過程中前進的。怎樣走好這段路是一門重要的學問,一開始就明白的人將青春定義為奮鬥,而等到時光飛逝才試圖抓住它的尾巴的人,他的青春被定義為不完整。你呢?

光影交替,我仍佇立在歷史的邊緣,久久回味那千古絕唱遺留的震撼與感慨。

那山、那路、那猴,早已融入我的血液,讓我不能自已,唸了千年。

讀西遊記有感7

《西遊記》這本神魔小說人人皆知。它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臻於第一流的偉大作品,也是明代長篇小說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小說的代表作。《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不僅奠定了中國神魔小說的基礎,而且開拓了中國長篇小說的表現內容,首次描繪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西遊記》前七回介紹孫悟空的出身,其餘九十三回,演述唐僧、孫悟空師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經的故事。全書描繪孫悟空皈依佛門,與豬八戒、沙和尚一起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戰勝了各種妖魔鬼怪,終於取到了真經,他們自己也修成“正果’.

孫悟空幾乎人人喜愛。他樂觀、聰明、頑皮、靈活、熱愛自由、除惡務盡、好勇鬥狠,但脾氣暴躁。取經成功後得到一個“鬥戰勝佛”的稱號。毛澤東曾精闢地道出他的`本質特點: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孫悟空是中國人心目中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

豬八戒雖然好吃貪睡,愛佔便宜,嫉妒心強,喜歡挑弄是非,膽小怕事;但是他憨厚純樸,沒有害人之心。最終被封為“淨壇使者”。

沙僧是不可缺少的配角。他沉默踏實,剛毅木訥,善於調解矛盾。最終被封為“金身羅漢”。

唐僧是個複雜的人物。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堅定,明知到西天去必然會碰到許多艱難險阻,但仍然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另一方面,他相當窩囊無能,並且太糊塗,太慈悲。最終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本書告訴我們為了實現某一崇高的目的,人們必須艱苦奮鬥,長期堅持,勇敢的戰勝一切敵人。真正的領袖從來都是在實踐中鍛鍊成長,最後由公眾推舉出來的。

讀西遊記有感8

今年暑假,我在爸爸的工地上與他一起讀了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一書,我們還觀看了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對我的啟示有三點。

一、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人的一生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做成一件事情,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只有克服這些困難,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就像《西遊記》裡面,唐僧師徒四人取經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而且走了十四年,才最終取到了真經。

二、我們要勇敢地戰勝困難。我們國小生學習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學習沒有捷徑,只能靠自己勤奮刻苦、努力付出才能戰勝困難,達到勝利的彼岸。孫悟空就是我們的榜樣,他從不怕妖魔鬼怪,一路拼殺,終於到達了西天,並被封為“鬥戰勝佛”。

三、壞人最終是會被打敗的。取經途中,唐僧師徒遇到了很多的妖怪。這些妖怪有的本領很大,法力高強,但最終都被打死、收歸,壞人是戰勝不了好人的。我們國小生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善於幫助別人,以“慈悲為懷”,才能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取得輝煌的成就。

我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我要向孫悟空學習勇敢前進的精神,樂於助人、尊敬師長,爭當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這就是我讀了《西遊記》得到的啟示。

讀西遊記有感9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這是暑假裡,我讀完《西遊記》後最深的感受。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吳承恩著。書中以孫悟空的出世開始寫起,生動地寫出了孫悟空大鬧天宮、偷吃金丹等,一直寫到唐僧師徒的結識、信任,最後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過程,形象地寫出了唐僧的'善良,沙僧的忠誠與勇敢,豬八戒的懶惰、憨厚以及孫悟空的機智、頑強與疾惡如仇。

當我讀到唐僧師徒一次又一次打敗了那些妖魔鬼怪時,不禁想起了自己幹一些事時沒有恆心,一件事還沒幹完就去幹另一件事時,不由得慚愧起來。

但是,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孫悟空他們三打白骨精勇救唐僧的那一章。唐僧被妖精抓起來了,孫悟空可以回花果山,豬八戒可以回高老莊,沙僧可以迴流沙河。他們都可以放棄取經,各奔東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幹自己想幹的事,可他們沒有;他們本可以和妖精聯手,一起消滅唐僧,合夥吃了他,可他們沒有。因為他們明白,只要堅持到底,就能勝利!所以,他們三次白骨精,救出了師傅。

來吧,讓我們幹好每一件事情,堅持著!因為——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讀西遊記有感10

雖然我對《西遊記》中的許多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但真正捧起這本名著認真閱讀,是這個假期才開始。本書的作者是明朝的吳承恩,書中為我們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掃盡取經路上的.妖魔鬼怪,取回真經的故事。

書中師徒四人性格各異: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豬八戒貪財好色,但也不缺乏善良;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不僅僅是因為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和神通廣大,更因他的明辨是非、正義大膽。

師徒四人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主要講述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後幻變成少女、老嫗與老翁,接二連三欺騙唐僧。可唐僧善惡不分,一再上當,多虧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妖怪的詭計。可唐僧卻執迷不悟,以孫悟空罔顧人性命,數次念緊箍咒懲罰,最終竟將孫悟空趕走。讀到這裡,我覺得唐僧真是善惡不分,更為孫悟空感到委屈。但轉念一想,唐僧畢竟是凡胎肉眼,又一直心存善念,不能識破妖怪詭計,也是情有可原。但是,他怎麼能不相信自己的徒弟呢?這讓我又無法原諒他。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不畏強權、樂觀頑強,這些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讀這本書,我還有個最大的收穫,那就是每一次成功的取得都不是輕而易舉,而是經歷了無數磨難。正如歌曲中所唱“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

讀西遊記有感11

一向不愛看古文的我,在這個夏季裡“被迫”捧起了這本厚厚的《西遊記》,當我逐字逐句地讀著,慢慢地,我發覺自己完全沉浸在了那跌宕起伏的情節當中無法自拔。讀完這本書,我有了一種和看電視劇完全不同的感受,彷彿切身體會了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吳承恩用他絕妙的文筆在書中構建了一個凡人無法逾越的神話世界,這是造詣再高超的導演也達不到的境界。

《西遊記》中,有很多豐滿立體的藝術形象,作者用他那浪漫的、不拘一格的想象,賦予了這些角色人的思想和性格,卻又有動物的特徵。而在整部《西遊記》中最出彩的莫過於孫悟空了。他熱愛自由,熱愛那廣袤的天地,不受束縛且敢於反抗黑暗的現實,體現著對人性最真實的渴望;但同時,他又神通廣大,變幻無窮,寫出了人們的自由幻想和豐富想象,而他的活潑好動,調皮搗蛋,則是將猴子的典型特徵與人性相結合,塑造出了一個個性十足的孫悟空。豬八戒的形象則不像孫悟空一般過於理想化,他更具有真實性,更切合實際,使人頓覺親切。

《西遊記》雖然是一部傳奇的神話小說,但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所說,《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它實際上表現了豐富的社會內容。以神話世界中的黑暗折射出明代社會的黑暗,有明顯的現實批判意味。在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凶狠殘暴的妖魔鬼怪,他們幾乎都是天庭神仙的坐騎。每當孫悟空打敗妖魔鬼怪準備砍殺時,這時妖魔的主人總會前來說情,並及時的救起他們。由此,我們便能看出在當時的明代社會,有勢力的宦官庇護他們的手下胡作非為,貪贓枉法的影子。而一向在民眾心中很神聖的形象在《西遊記》中也給人很惡劣的印象,連玉帝也要敬重幾分的如來佛祖,是天界最德高望重的神仙,竟貪圖小利,向唐僧一行人索要賄賂,最後連唐僧飲水用的紫金缽也要了去才放他們走。這些細節描寫都鮮明的折射當時當權者的所作所為,有著很強的諷刺意味。

讀了一本《西遊記》,我感慨萬千,吳承恩嘔心瀝血,創造出這樣一部偉大的神話小說,讓我們學到了許多。

讀西遊記有感12

微風從耳邊吹過,聽著滴滴答答的雨聲輕聲響起,摘下眼鏡開始一場讀書之旅吧!就在前幾分鐘讀完了《西遊記》這一本書,讀完後,我深深地受到了啟發,令我在生活中有了“堅持”這一信念。

這天是發成績的一天。當我拿到成績單的那一刻,我猶如晴天霹靂般呆在原地,向窗外看去雲淡風清的天氣,瞬間變得雷雨交加,似乎連老天爺也十分討厭我,我有成千上萬次想放棄我自己,可是書中的內容不禁飄到了,我的大腦中。《西遊記》中,“師徒四人行了十萬八千里路,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經成功了。”這是為什麼唐僧可以取經成功嗎?因為——唐僧憑著自己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一個人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收穫。唐僧師徒四人可以成功取經,那麼我可以得到優秀的成績。

雨滴停了,風兒走了,讀書之旅也到此為止,把眼鏡戴上,調整好狀態,就去刷試卷了。

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強者,但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夢想,還有一顆實現夢想韌勁——堅持不懈。因為堅持不懈方可取得人生的成功。

讀西遊記有感13

《西遊記》,我的第一部經典名著。

——題記

《西遊記》在我心中有著特殊地位。翻開小時閱讀的《西遊記》,一陣老舊書籍的氣息撲面而來。書頁早已泛黃且佈滿灰塵。書中的圖畫今天看來有些粗糙。隨著一頁頁紙張的翻動,《西遊記》中一幕幕難忘場景映入眼簾,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時代。

孫悟空三借芭蕉扇,豬八戒大戰流沙河……篇篇經典故事是我童年的最愛。記得還不識字時,總是一遍一遍仔細地看書上的插畫,大概瞭解了故事的梗概,為唐僧被抓而傷心落淚,悶悶不樂;為孫悟空救出唐僧,打得妖怪們四散奔逃而欣喜若狂,歡呼雀躍。識了些字後,我便迫不及待地用稚嫩的聲音讀起了書上的文字。小小的黑色符號在我讀出口時,早已在我的.大腦裡呈現出遠比插畫精美,細緻的場景,彷彿我就在現場親耳聽到他們的對話,親眼看到看他們在打鬥。

如此生動的場景讓我欲罷不能。當我讀完《西遊記》,總感覺還沒過癮。於是我便拿起一本本書籍,體會那種身臨其境,完全投入到故事中去的樂趣,我的閱讀之旅也由此啟程。可以說,《西遊記》是第一本讓我真正體會到閱讀樂趣的書,是我閱讀上的“啟蒙老師”。

《西遊記》在我心中佔有一席之地不僅因為它寄託著我的童年,還因為它具有獨特的東方魅力。在這部奇幻小說中,沒有巫師,沒有巨龍,沒有西方奇幻故事的影子。它不同於《哈利?波特》,《魔戒》,它是東方的故事,它有自己獨特的美,久經歷史長河的沖刷,依舊閃耀著燦爛的光輝。

《西遊記》,一部經典。

《西遊記》,我的童年。

讀西遊記有感14

知識是每個人需要汲取的養分,而書則是這一切養分的供應者。書是能量的海洋;是炙熱的太陽;是芳香的鮮花……然而我們就像海中的一個貝殼;太陽照射下的樹苗;留戀與鮮花芬芳中的蜜蜂。

每每歌聲“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西天取經上大路,一走就是幾萬裡……”都縈繞在我的耳畔,然而這本名著更是讓我如痴如醉。眾所周知,《西遊記》乃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可想而知,它的文學價值是非常高的,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對自己國家的文學精華不瞭解一點那怎麼行。為此,我特地趁著暑假好好品讀了一下。

當我將這本厚厚的“經典”的最後一頁合上時,腦袋裡還真是有很多感觸哩!就比如說孫悟空,他就是我最崇拜的偶像。文章開頭的"大鬧天宮",或許有人會認為他無事生非,愛挑釁“權威”,甚至妄想做“玉帝”,但我卻認為這突出了他的熱愛自由,勇於反抗以及這個時代所提倡的“有能者當居之”,不過如果真讓孫悟空當玉帝,恐怕連天都會被捅出個窟窿來。至於在西天取經的路上他他已不再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個頭戴緊箍,身穿虎皮裙,專為人間解除魔難的英雄。在重重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機,西天途中更是盡心盡力保護唐僧,他的見惡必除,除惡必盡的精神就彷彿是在為那個時代帶去了一位“神”。不過孫悟空的缺點也不少呢!就是有時太鹵莽了,像“三打白骨精”,雖說他的火眼金睛是把那妖怪看出了,不過他太急性子,二話不說先給“人”來一棍,又碰上唐僧這麼個“慈悲為懷”的聖僧,其結果便是唐僧的“解僱書”——“你走吧!

每個人物都是個性鮮明,下面再來看看慈悲為懷的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讚歎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最終他修成正果。不過有時他也有點“腐朽古板”,人妖不分,還多次冤枉大徒弟,以至於到最後還得讓豬八戒去花果山請大師兄。我對他的這種行為實在沒什麼好印象,但念在他不辭萬里赴西天取經,自然也是功過相抵了。

提起豬八戒,人們總是將他與“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好聽的詞彙聯絡在一起。的確,豬八戒也幹過“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但在為師父西去取經的曲折道路上,雖然沒有孫悟空神通廣大的超常本領,卻也立下了不少戰功。他雖然有著許多的缺點,但我一點兒也不覺得他醜陋和厭惡。相反地,在他的這些缺點背後,透露出來的憨厚老實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沙僧是唐僧取經途中的一個忠誠衛士,也是讓師父操心最少的一個徒兒。肩挑千里重擔,沒有半句怨言。師兄鬧矛盾時,他從中調停和解;師父遇難時,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儘管平時少言寡語,但在保護師父的戰鬥中衝鋒陷陣,英勇無比。

讀了這本書,我從每個人物身上學會很多,看!它真不愧是一顆璀璨的奇葩,陪伴我們每一代人成長。

讀西遊記有感15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就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我對《西遊記》這本古典小說仰慕甚久,今年暑假,我終於有幸拜讀了《西遊記》,讀後我感受頗深。

《西遊記》這本書中有許多生動傳神的故事,但令我記憶猶新的故事要數《收服百眼魔》了。

話說唐僧、豬八戒,沙僧都被毒紅棗毒暈了,孫悟空一怒之下,把七個女妖精全殺了。而後,孫悟空的眼睛被百眼魔射傷,但他不畏艱辛,靠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成功地找到了毗藍婆,最後終於把百眼魔收服了。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爸爸。

我是一個從外省來皖打工者的孩子,家庭條件並不富裕,但爸爸為了讓我和弟弟吃好喝好穿好住好,每天堅持工作,無論是烈日當頭的盛夏,還是冰天雪地的寒冬,都在努力工作。即使爸爸有時身體不舒服,也從來沒有聽爸爸抱怨過一句,更不要說休息了。

記得有一次,我興高采烈地回到家。一踏進家門。我就看見爸爸在往胳膊上貼膏藥,我便走過去詢問爸爸,一開始,爸爸還不肯告訴我,可在我的再三追問下,爸爸終於說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爸爸的胳膊在以前幹活時受過重傷,落下舊疾,如果過於勞累,胳膊就會疼痛。我勸爸爸休息,爸爸也滿口答應了。可第二天補習回家,卻看見爸爸仍在幹活,額頭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滴著……

看到爸爸,我忽然覺得在我眼前的是一位活生生的“孫悟空”。爸爸無論怎麼辛苦,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都會堅持到底,從不放棄,這多麼像孫悟空那種不屈不饒的精神啊!而他們這種可貴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去學習啊!

《西遊記》中的許多故事都蘊含著很深奧的大道理,而這些道理又 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所以我要再讀《西遊記》,求得更多的知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jingbu/zhishixiaoshuo/jn3n1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