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經部 >歷史演義 >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1篇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1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11篇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1

中華文明輝煌璀璨,無數部經典文學作品像夜空中閃爍的星星,點綴著歷史的銀河。其中我最喜歡讀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一本歷史演義小說,其中不止有豐富的歷史知識,還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呢。比如三國奇人左慈,能變化成羊;進曹營的徐庶,甚至有傳聞他至今活在世上;神醫華佗,刮骨療傷,臨終燒燬《青囊經》;諸葛武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華容道關羽義釋曹孟德等等,簡直比看科幻小說還要過癮。我們現在不少耳熟能詳的俗語都是出自《三國演義》,比如肚子餓了被說成肚子唱起“空城計”;形容人粗魯莽撞叫“莽張飛”;有人聰明伶俐,智慧超群被稱為“小諸葛”……不少電影、戲曲都有專門的三國背景的作品,人們口口相傳,婦孺皆知。

作為一部名著,《三國演義》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戰爭的`殺伐,更多的是展現給我們團結的力量。就在這個春天是新冠肺炎肆虐的日子,但全國上下凝聚一心最終戰勝了病毒,看著身邊無數抗疫戰士勇敢逆行,大家精誠團結,不斷奮戰,我不禁想起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場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向來是公認的三國第一高手,一杆方天畫戟縱橫捭闔,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人人聞風喪膽。但在虎牢關,劉關張三兄弟攜手並肩,力戰溫侯,且不落下風,在默契的配合下,張飛的丈八蛇矛將呂布發冠挑下,成就了一世英名。

這次抗疫不也是這樣嗎?面對來源未知的病毒,我們是弱小的,但萬眾一心的團結,力量是巨大的。多少勇士不怕犧牲,臨危請纓,和病毒短兵相接,用生命守護生命,終於將這邪惡的病毒遏制,帶領全國人民步入美麗的春天,沐浴明媚的春光。經過這次疫情抗爭,我們一定要堅定一個信念:團結就是力量。家庭團結,社會團結,人民團結。當我們擁有了團結的力量,再大的風浪也能從容面對,再陡峭的山崖也能攀到頂峰;再遙遠的目標也能到達,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為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加油!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句話正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此時此刻,我心中頓時熱血澎湃,眼前展現的是那一幕幕感人的故事。而我尤其被書中關羽的故事而感動。

關羽兵敗,退走麥城。途中被東吳兵所擒。吳王收買關羽,卻因關羽內心頑強不屈,直到臨死,他也神態從容,英勇赴死。他那堅強不屈的精神讓我無比感動。

讀完這一章節,我體會到了關羽的堅定。他的意志堅不可催,他沒有低頭折節,沒有逆來順受。他的心是堅定的,是高尚的,是美好的,他就像那些革命烈士一樣,毫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把國家放在首位,這是一種多麼崇高的品質啊!正是他那不投降的精神,喚醒了我的`勇氣。有人曾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有的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死得卻比羽毛還輕。”我認為關羽就死得比泰山還重!

在中國革命也有許多與關羽一樣堅強不屈的人。如"劉胡蘭,她被敵人抓住,她寧可葬身火海,也不願意暴露了重要的訊息。

有人說:”現在我們太小,不能像這些戰士一樣,但是卻在我們的身邊,也能做到堅定不移:比如說解難提,許多人想了一會兒就打推堂鼓,但是如果堅持就能解出,這就是堅定啊!”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人生的路上,面對困難,我們也可以像關羽一樣,堅強不屈,不在困難面前低頭,退縮!

關羽的精神與他的尊嚴,使我一輩子受用不盡!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3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俗話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對呀,只要有合作精神,能團結一致,讓大家合作做好一件事情,那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嘛!今天,我一口氣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深刻明白“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含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寫了蜀、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的鬥爭,最後三國歸於晉朝的`故事。書中眾多故事體現出了團結就是力量,如:“三英戰呂布”、“苦肉計”等等。“三英戰呂布”中,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團結一致,共同對付猛將呂布,這才戰勝了呂布,這也說明了團結的重要性。

想到這裡,我又回憶起“三個和尚”這個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正因為三個和尚的不團結,所以導致他們都沒有水喝。螞蟻搬食物的情景也體現出了團結就是力量。一隻螞蟻發現了自己搬不動的食物,它便會回洞裡搬救兵。很快,一批螞蟻就會齊心協力地把食物搬回洞裡。我相信,小小的螞蟻肯定懂得“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含義,它們也知道團結的重要性!

一根筷子折的斷,一把筷子折不斷!一個巴掌拍不響,萬人鼓掌聲震天!“團結就是力量”,這個連小小的螞蟻都懂得道理,我們人類怎麼有理由不懂?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4

這個暑假裡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故事。書中寫的張飛、呂布、袁術、劉璋,劉禪,周瑜,魯肅,袁紹、劉表、許褚、典韋等等人物給我的印象深刻,讓我對裡面的歷史典故也有深切的體會,例如草船借箭、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三英戰呂布等。總之,整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我最喜歡書小說裡面的人物是司馬懿,因為他有大智慧、機智過人、是曹操後期最有能力的謀士,最終輔助曹丕打敗蜀國和吳國,雖然裡面羅貫中寫的很多故事是貶司馬懿的',表現出司馬懿的才智不如諸葛亮,例如諸葛亮擺的空城計,我看過相關的解釋,是說司馬懿早就知道是空城了,但是還是選擇退兵,是因為當時他在朝廷的地位還不穩,如果一舉滅了諸葛亮,那他就沒有對手了,也就再無用武之地了,曹魏就不會再重用他。

三國演義裡面最威風的就屬諸葛亮了,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講仁義。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七星燈,以空城計退司馬懿,以錦囊妙計殺魏延,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典故,讓人印象深刻。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反面,把他寫成是生性多疑,亂殺無辜,挾天子以令諸侯獨斷專權,但是他手下卻有很多很多猛將,從反面說明了他識人才,重人才,會用人,厚待關羽,放關羽就是一個例子。周瑜留下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既生瑜何生亮,小說裡面主要寫了周瑜和劉備聯手用火攻打贏了赤壁之戰,他跟諸葛亮的鬥智也很精彩,但最後卻真被諸葛亮氣死了著實讓人可惜。蜀國的劉備麾下擁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個個威猛善戰,他們各自都有很著名的歷史典故。

讀完三國演義讓我學到什麼了呢?首先我學會了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曹操赤壁之戰的失敗歸咎於次,其次做人要重情重義,要說話算話,關羽是裡面最講義氣的人,一心只為蜀國,千里走單騎護送劉備家眷,最後呢,做人做事要有大局觀,要能夠把事情看的更長遠一點,不要只顧眼前,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

讀書是為了學習怎樣做人做事,學習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每本經典都有很多值得反覆去讀,每次讀都會有新的發現,我期待著能從下一遍讀書中學習到新的東西。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5

一本《三國演義》使我愛不釋手,因為裡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奸詐狡猾的曹操;求賢若渴的劉備。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最著名的戰役要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三大戰役。

官渡之戰主要是由於袁紹不聽別人的好心相勸,才打敗,而在這場戰役中,袁紹的兵力多,佔優勢,失敗是因為袁紹不善於用人的結果。就連曹操也說過:“如果袁紹善於用人,我對冀州連正眼都不看。”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中,曹操和劉備兵力都是佔優勢的,可是最後還敗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劉備也被陸遜火燒連營攻破。相比之下,劉備不如曹操樂觀,曹操在危難中還大笑三次,還說:“北方還是我的。”而劉備兵敗後竟自己覺得無顏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

《三國演義》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雖然他很奸詐狡猾,也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但是他善於用人,曾經頒發過好幾道《招賢令》引得無數豪傑來投靠他,曹操那裡才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似海”的局面;他的五良將之首張遼,曾經差點活捉孫權。就連吳國的小孩只要聽見“張遼”這兩個字,都嚇得不敢哭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以為自己很厲害,永遠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重演。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6

話說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於恆、靈二帝昏庸無道,各地的英雄豪傑都紛紛起義。下面我來介紹這些英雄豪傑。

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字孔明,全稱諸葛孔明。是劉備的軍師,他足智多謀,隨機應變。可算得上幫了劉備許多大忙,還把周瑜氣死了。可所謂真是神機妙算,人傑地靈!

其次是我最佩服的人其就是關羽,字雲長,全稱關雲長,也有人叫關公,他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之一,他英勇善戰,是軍中猛虎,他手持青龍偃月刀,可謂是血性男兒,鐵血精英啊!在曹操的.威逼利誘下他依舊義字當頭呀!

接下來,是我覺得最好玩的人物,他是張飛。說起長相也好玩,胖胖的,粗鬍子,大臉,居然還睜著眼睛睡覺。張飛他字翼德,全稱張翼德。

群雄紛爭,逐鹿中原,充滿豪邁,也造就了英雄。但老百*卻因戰爭生活朝不保夕,使我更加珍惜我們現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7

我讀了這本《三國演義》小說,這部書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喜歡的就是其中的兩位英雄――劉備和諸葛亮。

先說說劉備吧,他受將軍、百姓的'愛戴。劉備的能力總是體現在用人上,拜訪水鏡先生司馬微,進而幸得忠實的徐庶,最後受此二人指點風雪中三顧茅廬,成功請出天下奇才諸葛亮,而後又收服數位博學多才的謀士助他抗東吳,戰曹操。他愛民如子,寧失性命也絕不丟棄漢室百姓,愛將勝子,看著趙子龍大將抱著阿斗殺出曹軍的重圍,心疼得將親生骨肉棄之於地。一個做草鞋的能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一,正是因為這些高尚而善良的品質贏得了百姓們的愛戴和將士們的中心。

諸葛亮他不僅善於用計,而且用兵如神。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的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星燈,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但書中描繪的諸葛亮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作所為給大家一個很深的印象。

讀完了這本小說,使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8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收穫頗多。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小說家羅貫中。小說講述了東漢末年三國鼎立,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戰爭與興亡的故事,其間包含了許多精彩的故事,人物也各有特點,讀了這本書我從中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也相信其中的智慧會知道我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書中有知人善用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勇俠義的關羽、勇猛過人的張飛、驍勇善戰的趙雲、陰險狡詐的曹操、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的孫權、恃才放曠的楊修……這些人物都是那麼鮮活,那麼充滿個性。

我最喜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聰明絕世的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退敵”、“赤壁之戰”都能體現諸葛亮的有勇有謀。就拿“草船借箭”來說吧,周瑜想為難諸葛亮,讓他十日內造出十萬支箭,面對這不可完成的任務,諸葛亮卻說只需三日。他向魯肅借來二十條船,每船士兵三十人,各立滿草人分佈兩邊,趁江上夜黑霧濃向曹營駛去,曹操以為是敵人偷襲,下令弓箭手放箭,數萬支箭齊齊射向草船,待天明霧散,二十條船“滿載而歸”,曹操才知中計,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萬支箭,他利用了曹操的多疑,也讓自己的才智得到了周瑜的敬佩。

其實,書中還有一個很聰明的人,他是楊修,他學識淵博,才華過人、但是鋒芒太露,喜歡賣弄才華,甚至不顧曹操的威嚴,最後為曹操所殺。楊修和諸葛亮都有不凡的`才華,但楊修的才華外露和諸葛亮的內斂城府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告訴我們,賣弄小聰明,無所顧忌,凡事不考慮厲害得失,任意為之,不是明智之舉。

《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經典的人物和故事,劉備“三顧茅廬”招賢納士,正因為有了諸葛亮,有了關羽、趙雲,他才有了取得天下,成就霸業的信心,從而告訴我們,任何LD只有任人唯賢,有合作精神,才能長久地生存和發展。趙雲“單騎救主”,以一人之力衝出重圍救出阿斗,忠肝義膽,從而告訴我們,成功的人都要有浩然的氣概和過人的本領,才能幹出一番事業。

《三國演義》這本書每看一次,都會有新的收穫,它不愧為我國文學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結晶,我還要不斷地去閱讀它、理解它、學習它。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9

三國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其中每個人物的神態特點都寫得淋漓盡致,我最喜歡其中的蜀中五虎將——關、張、趙、馬、黃:關雲長是一個:紅臉、丹鳳眼、臥蠶眉的大將軍(漢壽亭侯),他的出場是溫酒斬華雄,後斬袁紹名將顏良、文丑,令眾諸侯聽得其名都聞風喪膽,後來不幸被曹操俘虜,但後來一得知舊主劉備在袁紹部,立即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來跟隨劉備打遍天下。

張飛,字翼德,黑臉,落腮鬍子,他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前一聲吼,喝退曹軍近百萬,在戰鬥中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他雖然是個大老粗,但也有細的時候,在瓦隘口用巧計捉住蜀中名將嚴顏,並用誠心降服了他。說到趙雲,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單騎救主,在曹操百萬軍中衝來殺去,如入無人之境,救出了劉備之子劉禪和劉備之妻甘夫人,砍死敵將五十多名,砍倒大旗兩面,並幫助劉備恢復漢室,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真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說到馬超,他可謂是忠、孝、勇兼備,他一聽說自己的父親馬騰被曹操殺了,十分惱怒,立即率領西涼軍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後忠於張魯,雖受其懷疑,但仍和張飛大戰,最終萬般無奈,投降了劉備。說到黃忠,曾經和五虎將之首關羽大戰過,他不但刀法揮舞如風,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關羽頭盔上的紅纓,關羽大吃一驚,折馬便回。後來,真心投奔劉備,後又被諸葛亮用激將法,一舉就奪下了定軍山、天蕩山,大敗魏軍,真是人老刀不老啊!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寫得十分細膩,而寫計謀卻比它還略勝一籌。在官渡大戰中,一開始形勢對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糧缺,而袁紹兵精糧足,雖然打了幾次小敗仗,但實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戰,正當曹操只有幾天糧草時,袁紹降士許攸獻策率三千輕騎直襲袁紹的糧倉——烏巢,曹操用此計果然打敗袁紹,威名遠揚,滅袁紹二子後,終於統一了北方。在赤壁大戰中,水軍都督周瑜和諸葛亮都知要火攻,這是江東名士龐統到了曹軍中故意獻上了連環計,諸葛亮預測到傍晚會有東南風,可一舉攻破曹軍,但必須有一個人去詐降,這是老將黃蓋甘願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將曹軍大敗於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在諸葛亮的一次北伐中軍事要地——街亭失守諸葛亮聞訊大吃一驚,這是西北角魏軍已經殺過來了,諸葛亮立即將城中旗幟放倒,大門敞開,自己在樓上彈琴。

司馬懿來後大驚,沒過一會兒就退兵了。這就是歷有名的空城計。《三國演義》在每一場戰鬥中,用盡了各種各樣的謀略,浮現出一個個驍勇的武將,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辯士,在一起鬥志鬥勇,將每個人物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三國演義》中如果將一個個謀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過是打打殺殺,如果將一個個人物的神情、話語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沒勁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們在三國演義中的分量是多大了。

我從這裡還學會了許多寫人的方法,我們平時的寫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話語,而忽略了另一個寫作要素——神情,在三國演義中往往只要用一個人的某一個神情就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而且讓我們學會了描寫人物要有典型性。特別是在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上,比如說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作者把諸葛亮描寫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許多史料記載中,諸葛亮並不象《三國演義》中那麼厲害。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10

閱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很好,而且人也十分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劉備的妻子糜夫人和甘夫人,因此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位嫂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

在山下遇見二位嫂嫂,他也不忘把二位嫂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身在曹營心在漢、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之後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一樣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毒險。

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隱姓埋名的單福:徐庶、姜維、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神算。

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堅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列舉的人吧!因此,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應對一切!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篇11

通過讀《三國演義》,使我知道了諸葛亮字孔明,南陽人氏,人稱臥龍先生。劉備“三顧茅廬” 將他請出山後,他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輔佐劉備最終建立蜀國。在我心中,諸葛亮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人,我非常敬佩他。

諸葛亮這所以在我心中佔有這麼大的.位置,是因為他是一個足智多謀的軍事家。草船借箭和空城計,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以少勝多的軍事才能。

諸葛亮不僅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為農民更方便省力地灌溉農田,發明了腳踏水車。為了解決軍糧運輸的困難,他發明了木牛流馬。

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最先向劉備提出“三分天下”的政治建議,並通過他的聯吳攻魏等策略,最終輔佐劉備最終建立蜀國。他又採取“撫民生息”的方針,讓蜀國一步步走向強盛。

諸葛亮,這位有著輝煌成就的軍事家、發明家、政治家、文學家,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jingbu/lishiyanyi/lzol6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