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作文 >

你的和我的作文11篇

你的和我的作文11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你的和我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你的和我的作文11篇

你的和我的作文1

曾經,這樂聲像一道牆隔開了你和我,如今這樂聲卻變成了鑰匙,打開了我的心扉。

假期清晨,和煦的陽光撫著我的面龐,街道兩旁高大的梧桐樹搖晃著自己的樹枝,枝頭鳥兒的悅耳歌唱喚醒了我,真是令人愉快的一天。

帶著愉悅的心情,我打開了最近常聽的歌,邊聽邊哼,正高興呢!一陣樂聲傳來,刺激著耳膜,原來是外公正在隔壁拉二胡。一首《二泉映月》,被他拉得是如泣如訴。悲涼的音樂將我心中的溫暖驅趕,彷彿窗外不是麻雀的歡唱,而是杜鵑啼血,猿猴哀鳴。我忍無可忍,去敲外公的房門,希望他能夠消停一會兒。可能是因為他年紀大耳朵不好,門始終都沒有開。我十分掃興,暫停了正在聽的歌。

那一天,外公去公園裡拉二胡,傍晚時分,媽媽讓我叫外公回家吃飯。於是,我哼著小曲兒,踩著一地枯黃落葉,迎著搖搖欲墜的夕陽,走進了公園。外公就在湖邊的那個小亭子裡拿著一把二胡,像是古代的俠客劍士,被許多老人圍在中間。不好意思打斷他們,我在旁邊靜靜地等待著。只見外公坐正身子,將二胡架在左腿上,右手握琴弓。

琴弓在琴絃上一躍而過,一陣悠長的綠色琴音流淌出來,時而又像是蜻蜓點水一般在弦跳動。樂聲在外公的`指尖下傾瀉而出,絲絲縷縷的感傷緩緩地滲進人們的心間。不知不覺之中,我好像明白了什麼。有什麼東西,在我心中被悄然打開了。不知何時一曲終了,最後一聲悄然在湖面鋪開,化成圈圈漣漪。

我想,“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說得大概就是外公琴聲裡的景象吧!掌聲響了起來,外公看著我,拿起二胡,說:“走吧,回家吧。”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外公一路上都在聊著關於二胡的事情。原來,外公很小的時候就很喜歡二胡。只是當時沒條件學,現在有了時間、精力,一直在堅持練習。現在,已經能熟練拉很多的曲子了。

通過和外公聊天,我也漸漸瞭解一些關於二胡的知識,對二胡產生了興趣。如果外公需要我的幫助,我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愛搭不理了。還會積極地幫著他在網上查資料,能多學點東西,令人高興。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中華歷史文化長河當中,民樂文化是耀眼的明珠,二胡的曲調韻味悠長,我十分喜歡,也希望能跟著外公一起學習。

悠揚的樂聲連線著你和我,這樂聲也讓我成長。

你的和我的作文2

在做事上,我和爺爺有著截然不同的理念。

爺爺是一個十分節儉的人,一張紙要是可以繼續用,就不會扔掉要是自己可以做飯,就一定不會下館子。不光是平常,就算是在節假日,也是儘量省。我對此表示非常不屑:這是你的思想,是舊時代的古董了,而不是我的時代的思想。

而我是一個現代主義者,一件事可以只花10分鐘,就決不會去花15分鐘,而且只要成本不太高,就不去考慮這些帶來的影響。

每當去稍遠的地方回家時,我和爺爺便經常在如何回家這件事上鬥起嘴來。不行,要坐計程車,公交車太久了!我雙手叉腰,振聲說道。算了算了,還是坐公交車吧,車來了。爺爺不給我反駁的時間,便把我拉上車了。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不要把你的思想強加在我的'上。我對爺爺抱怨。

直到那次。

這次遊學機會難得,是歷屆以來最精彩,最有價值的一次講臺上的老師眉飛色舞地推銷著這次的遊學,平常早已對這些東西不感冒了的我竟意外地被這次的行程吸引住了,心中頗為激動。

回到家中,我與爸爸媽媽提起了這件事,遊學,出外學習,長長知識是好事,但是這次的費用未免也太高了,2萬多呢,往年都沒這麼貴,我感覺有些不值。媽媽面色嚴肅。

可是,這次我開口,欲再爭辯什麼。

別可是了,這次就是太貴了,要是以前的話,還有可能讓你去的。爸爸顯得有些不耐煩,擺擺手,出言打斷。

我我欲言又止,想要再爭辯什麼卻沒有其他理由,只好憤懣不平地走回房間,關上房門呢。

此時已接近9點,天色早已暗了下來,但是街道卻是亮堂著,而在我看來,除了路燈和店鋪那一點零星而又微弱的亮光之外,就是一片黑暗。黑,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我有些悲觀地想著。

嘎吱這時候門發出了聲響,有人進來了。

我回頭一看,是爺爺,他面帶微笑,他神神祕祕地拿著什麼東西,讓我猜猜。而我心中卻滿是失落與不甘,一言不發。

爺爺見狀,便迅速地把一張紙塞到我的懷裡,我低頭一看,心中的陰霾瞬間消散,替代的是欣喜與疑惑:這這這,爺爺,這是從哪,哪來的?我已經激動的有些結巴了。

當然是我給你報的名啊。

可是爺爺你的錢從哪裡來啊?

爺爺沒有說話,只是繼續微笑。

我愣住了。

後來,我一直在想,你的,和我的,究竟是不是真的有優劣之分,還是說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也許如此吧,我們應該廣納思想,反省自己,互相吸取,才能在緊急時刻擁有不慌不忙的姿態

你的和我的作文3

人間隔輩分外親,幾重寵愛集一身,常思祖上有後續,好把此情澤王孫。

——題記

看著桌上還熱氣騰騰的綠豆糕,想想剛才說過的氣話,“這是你喜歡的,不是我喜歡的”,我不由心生懊悔,眼前漸漸模糊起來。

小時候,我一直跟著奶奶,圍著奶奶轉前轉後,大家都說我是奶奶的“小跟屁蟲”。那時,奶奶家所有的好東好西,都是我的,我想怎樣就怎樣。我要天上的月亮,奶奶就是爬梯子也會摘給我的。

有一次,端午節快到了,奶奶在陽臺上包粽子,只見奶奶將四片粽葉依次排好,然後將粽葉圍成鬥狀,再往裡倒些洗好的糯米,放上一塊肉或蜜棗,把糯米再往上鋪些,之後,將粽葉一個個纏住,用線把粽葉包好,一個粽寶寶便大功告成!

我見那葉子滑溜溜的,糯米白花花的,很是新奇,便吵著自己也要包。

奶奶便放下手中的活兒,耐心地教起我來。只見奶奶邊教我邊給我解說著,一遍看不懂,再來一遍。有時我學著學著,便玩起身前的糯米,或是把手放在泡粽葉的水裡拼命划動。奶奶見了也不惱,笑著邊包邊看著我玩。

之後我漸漸長大了。有一次,奶奶接我放學時,去糕點房買麵包當第二天的早餐,見我趴在冷櫃旁看著什麼,就問我:“寶寶,你要吃什麼?”我一聽,指著冰櫃裡的綠豆糕說:“這個”!奶奶聽了毫不猶豫地買給我吃。

回家後我只吃了幾塊,便不想再吃了,可奶奶卻一直惦記著。每年的端午節前一個月,便會去超市選綠豆,做綠豆糕,生怕麵包房的不乾淨或加了新增劑。今天,她忙前忙後地做好了送來,我卻

想到這裡,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了,像斷線的珠子,一顆接著一顆“吧嗒,吧嗒”滴在地上。

我也太可惡了吧?竟對奶奶說了這麼傷人的話!突然擔心起來:奶奶該不會一個人騎著車默默地流淚吧?我心裡堵得慌,坐在桌旁,拿起一塊綠豆糕,細細地品嚐。那綠豆糕甜在嘴裡,苦在心裡啊!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多想靠近你”

電視裡滿文軍的《懂你》聽得我熱淚紛飛,是呀,奶奶把最好的都給了我。我決定,明天見到奶奶,一定要對她說:“奶奶,你做的'綠豆糕真好吃,真甜!”

家人的愛是最真誠、最無私、最熱烈的,不存在什麼你的,我的,他的。而且它無處不在,忽視它,遙不可及;珍惜它,近在咫尺。正如有句話所說:“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顆星星永遠閃亮,那便是親情。”

終於明白了:奶奶,您親手做的綠豆糕,永遠都是我最喜歡的;我喜歡的,永遠都是您最擅長的!

你的和我的作文4

燈光耀眼,繁星閃爍,走在街上,觀賞著你的"年"和我的"年"。

除夕當天,我從床上蹦了下來,滿臉興奮地走來走去。

我穿上外套,拿著春聯走到門前,手忙腳亂地貼好了春聯,這時爸爸走了過來,看著歪歪扭扭的春聯,感嘆道:"你都貼了三四年了,還是沒有長進,我來!"爸爸搶過我手裡的"福"字,我站在一旁,笑著,看著爸爸扭曲的模樣,不禁暗自嘲諷道:都貼了好幾年了,姿勢還那麼難看。

不久,親戚們都聚集在我們的家裡,熱鬧非凡,我來到廚房,看見他們在包餃子,我大喊道:"我也要包!"以往他們都會把我給打發走,可今年不一樣,媽媽讓我留下來和他們一起包,雖然包餃子的過程很艱辛,但我很開心,因為我體會到了他們的"年"。

餃子出鍋後,我迫不及待地走到鍋前,拿起一個就往嘴裡塞,忍著"赴湯蹈火"的熱吃了下去,那些大人們看著我都笑了,雖然那個餃子很燙,但是,那個餃子又香又甜,因為它是我用心包出來的`,終於體會到了"只有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麵包吃起來才香甜”。

深夜,一家九口下樓放鞭炮,逛夜景,爸爸和舅舅捧著數不勝數的鞭炮來到了樓下,我呆滯地站在那裡,表妹戳了戳我,我扭過頭,目光依舊在那一大堆鞭炮上,"姐姐,你說過年的時候為什麼要放鞭炮啊?"她忽然問道。我把眼球轉了過來,"啊?你說什麼?""為什麼要放鞭炮啊?"表妹清澈的眼睛透著濃濃的期待,閃出光芒,我俯視著比我小一頭的她,回答道:"一種習俗,長大你就明白了。""哦。"光芒漸漸地消失了。"砰一"爆炸聲震耳欲聾,我瞠目結舌地站在那裡,鞭炮聲結束之後,那個聲音不絕於耳,仍然在我耳邊迴盪,扭過頭髮現表妹不見了,連忙四處眺望,看見表妹拿著手持煙花向我跑來,她遞給我一根,說到:"姐姐,這個燒起來很漂亮,你試一下。"我點了點頭,看著她的小辮子在月色中一蹦一跳地,彷彿這就是我去年的樣子。

在一年又一年中我長大了,收穫了很多,站在煙花的中央,細細品味著你的"年"和我的"年"。

你的和我的作文5

我是一個零零後,思想中的東西自然是最跟得上時代的;而我爸一個“七八十年代”的“不惑”人物,在某些觀點上和我的差異可不是一點兒。

“丫頭啊,這個問題我講了多少遍了。這個劉海,你就讓它長長了,然後扎到馬尾裡去;要麼,你就多放下來幾根,弄個齊劉海;不然,你這薄薄的一層像什麼樣子?”

我知道是我的“老”父親,又在苦口婆心了。明白他本意是為我好,但我實在沒法答應。我眼睛眯起,壞笑著說:“我親愛的‘老’父親,你懂什麼?”我停頓了一下,觀察著他的神情,確定他沒有生氣,又說,“你不讓我留劉海,等於要我半條命;你又讓我剪齊劉海,那個造型真的適合嗎?”我眉毛一皺,用“鄙夷”的眼神斜視著他。

他也將眉毛微皺,認真地說,“女兒,你要相信為父的審美,你——”我兩手一攤,打斷他的話,說:“停!就是因為我太瞭解你的審美了,所以——”我嘴角上揚,微笑著說,“我是不會相信你的!”

就這樣,我與父親舌戰兩回合,最終以我的完勝而結尾,內心不禁感到有些“喜羊羊”。

我看著父親嘆著氣,轉身走開,心中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我與父親相差三十歲。雖是親父女,但在很多方面那是真沒默契。

比如買過年新衣,我們一家喜歡上街逛。他說“長衣服保暖還顯得優雅”,我就會回他“短衣服俏皮,還顯得人英氣”;他又說“黑色高挑又耐穿”,我又回“白色素淨,還亮堂”……就這樣爭執半天未果,只好換下家店。走了幾個小時,一雙腿都快沒知覺了。爸爸沒耐心了,最終都會說一句,“咱倆究竟誰付錢?”這樣的理由,我竟無法反駁。

我委屈地眨巴著眼睛,最後卻是爸爸拉著我回到原始的那家店,把那件短的`白色羽絨服買下來。

爸爸,我不得不說你的審美和我的審美差異很大,但你的寵愛和我的任性卻又如此融洽,你的不是我的,可我的全部來源於你的。

你的頭上已經長了些許根白髮,這讓我有些難過。我總覺得我還沒有長大,可是你怎麼已經快老了呢?真希望我們之間的舌戰不會迎來截止日期。

願,我的父親,永遠安康!

你的和我的作文6

從坐上車,我就一直不說話,躺在後排座位上睡覺。我要和爸爸媽媽回老家過端午,可我腦子裡湧現的卻是各種各樣的作業。“不就是吃頓飯嗎,有這個必要嗎?”我想。

昨天,媽媽說:“明天端午節我們回老家過節啊。”我說:“你們回去吧,我不回去。”“那不行,”媽媽說,節日得全家在一起。”“有這個必要嗎?馬上就會考了。再說,這個節日也只是你們的節日。”我質問媽媽,“去年萬聖節怎麼就不陪我過了?”媽媽聽了,愣了一下,沒有說話。

不知過了多久,媽媽叫醒了我:“快起來,我們到家了!”我睜開惺忪的睡眼,眼裡滿是熟悉又陌生的景緻,柴草垛旁一棵細細的棗樹,樹旁站著兩個笑眯眯的老人。

我無精打采地跟在爸媽後面,奶奶笑著迎上來,抓起我的手,朝我笑道:“快跟我來!看給你留了什麼!”

在奶奶的房間裡,我看見一對彩色的絲線,一隻繡花的小香包。奶奶拿起絲線理了理,要給我紮在脖子上,我連忙阻止:“不要,我的衣服沒領子,會過敏的!”“那拴手上吧。”我想阻止,但看見奶奶滿臉期盼的神情,還是忍住了。

正難受著呢,奶奶又拿過一隻更加醜陋的“香包”,布料上的褶皺有了不少磨損,泛著舊痕。“還認得嗎?”奶奶問。“不記得了。”我說。“這是你五歲時做給奶奶的,前幾天偶然翻到了,你從小就跟奶奶親……”

奶奶的“絮叨”讓我心裡突然一動,一些小時候的記憶魚兒般遊進腦海裡:端午節,奶奶總會用五彩線給我做香囊,爺爺會做一桌子我愛吃的'菜,爸爸媽媽也會從城裡趕回來團圓……

飯桌上,擺滿了菜,我一坐下,爺爺就把我愛吃的全移到我面前。我說:“爺爺,我夠得著。”爺爺說:“我知道,知道。”可還是移著,臉上全是滿足的笑。我知道,我吃的絕對不止是“飯”了。爸爸舉起酒杯:“爸媽,節日快樂,祝你們永遠康健!”媽媽忙把紅包遞了過去。爺爺說:“這酒得先祝孩子會考考得好!”奶奶接過紅包,卻伸手往我口袋裡放:“這個是考試的獎勵。你不是想要個航模嗎?買去!”

我大為驚訝,他們怎麼知道?我心裡很是感動,那是我去年萬聖節的願望。我忙站了起來,舉起了飲料,說:“爺爺奶奶,謝謝你們!祝你們端午安康,福壽延年!”

說的時候,我竟然有點哽咽,我覺得我真的是在過節,端午就是我的節日。

你的和我的作文7

當這個作文題目從老師的嘴裡“蹦”出來時,我不禁頓了頓,思緒回到從前,在家鄉時度過的那個美好的童年……

那時的我只有5歲,可印象卻十分深刻。

那時的我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倍受爺爺奶奶的排擠,可卻倍受她的疼愛。

那時的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而她,只比我大兩歲。她,就是我的堂姐,那時最疼我的'堂姐。

一次,爺爺天未亮就起床,奶奶因為害怕爺爺,也不得不跟著起床。起床後,感覺起灶做飯。我由於年齡較小,起的較晚,所以並不知道有好吃的我錯過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堂姐偷偷地幫我也拿了一個肉夾饃。要知道,在那個時候,能吃上一個肉夾饃是不敢想象的。

可是,事情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順利。因為我的另一個堂姐發現了,並告訴了爺爺,爺爺得知後,放下手中的活,來到正在草坪上玩耍的堂姐面前,把她扯到我的面前,竹鞭子無情地抽打在她的身上。我由於年齡小,害怕地哭起來,可是無情的鞭子仍然打在她的身上,堂姐忍者痛說:“妹妹,別哭,姐不疼,姐不後悔。”

待爺爺打累離開後,我趕緊上前看她的身體,根本沒有一塊好肉,我哭著對她說:“姐姐,對不起,都怪我,要不是因為我,你也不會捱打了,嗚――”堂姐急忙說:“不怪妹妹,不怪妹妹,姐姐捱打一點也不疼。”

過了幾天,爺爺一大早便去逢圩了。到了午飯時分,他就身背一大袋東西回來了。我知道那是零食,可我不敢也不能去要。姐姐似乎讀懂了我的心,想方設法地去拿吃的。儘管我拉住了她。“吃飯了!”母親站在門口,叫我回去吃飯。我以為姐姐放棄了“偷食物”的想法,便一蹦一跳地回去吃飯了。

吃完飯後,不只是習慣還是怎的,立馬就困了。這時,我看見堂姐站在門口向我招手,我跑出門外,跟著姐姐跑向屋後的小山林裡。進入山林後,姐姐從口袋裡掏出一包零食和幾個橘子,對我說:“妹妹,給,快吃。”

我接過零食,把它開啟,遞給姐姐,可她卻說:“我不吃,妹妹多吃點,你的就是我的,你吃了,我就吃了……”頓時,我熱淚盈眶……

你的和我的作文8

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尋。

我總覺得母親喜歡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她熱衷於購買一些在我看來並不必要的東西,鮮花、飾品、一些昂貴的節日食品。

我並不喜歡花,我不喜歡過分濃郁和刺鼻的香氣。她在家中放置了許多的花瓶,總是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天去挑選鮮花,然後將枯萎糜爛了的換成嬌豔的光澤,讓家中的每個人在每個月的開頭便能有映入眼簾的愉悅。

儘管如此,她的行為在我見來依舊是一種浪費。我繼承了祖輩們節儉到極致的性格,從小就接受生命哲學的訓練: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哪些是應當花的錢,哪些是名副其實的浪費。

儘管現在看來那樣的我可笑至極,明明還是個孩子,卻總是作出一副有主見有思想的大人模樣來教導母親,也同樣因為這些陳舊的宛若來自上個世紀的思想,讓我們之間區分了“我的”和“你的”。

我年紀並不大的時候,就已經萌生了不過生日的想法,固執地認為生日是一種鋪張浪費,是不夠節儉的行為。但她卻總是一面應著我的反對,一面又悄悄給我買來生日蛋糕。

蛋糕的樣式似乎是隨著我審美的改變而改變,但我卻從未給過她所期待的驚喜的目光,在她捧出蛋糕之時,我所給予的只有抱怨,“以後這種東西就不用買了啊。”她會尷尬地笑笑,然後招呼著全家一起分蛋糕。

有一個夜晚,我詢問父親,為什麼母親這麼熱衷於生日蛋糕。父親思索了一會,笑著回答我,因為她覺得生活需要一點儀式感。

我心下震動了一秒,豁然明朗。這是屬於她的儀式感,她的華麗,她的生活方式,她愛我的方式。而我卻從未感受到她的`心意,只是一心一意又盲目閉塞地蜷縮在屬於自己的眼界和領域裡。

我追悔莫及,我錯過了那麼多,我錯過了她帶來的花香和歌聲,我錯過了她試圖用來緩解生活苦澀的香甜,我錯過了她在逆境中也依舊開朗的笑,我錯過了

我錯過了她的愛。

但還來得及,因為那份愛在我心中從未離開。

她曾日日攜著鮮花來叩我門,只是我從來將鮮花看作討好的工具,從未給她開過門。

那晚,當她再次提著裝滿鮮花的袋子進門時,我接過了她的負擔,笑著說,我們一起插花吧。她訝異著詢問原因,我說,這是你的花,你的快樂,也是我的。

春花終將消融冰雪。

你的和我的作文9

端午節,奶奶從老家來,給我送來她愛吃的綠豆糕。我拒絕吃,毫不客氣地回她:“這是你喜歡的,不是我喜歡的。”

每年過端午,她老人家都非要這麼隆重不可。其實,不止端午,像立夏要吃煮雞蛋啦,中秋要吃月餅啦,冬至日要吃湯圓啦,她老人家都是一步不落一絲不苟地遵從著。且讓我們幾個小輩,也要亦步亦趨地跟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出生的奶奶,真的活得像個老古董。

我卻有我的新天地,新喜好。我不愛吃這些甜的黏的東西,天生不愛。我也不太知道一些節氣的儀式。我要知道了做什麼呢?哪一天不是過日子?如果我想快樂,再壞的日子,我也會快樂。如果我不想快樂,再好的日子,我也不會快樂。總而言之一句話,我的日子,我做主。吃什麼,不愛吃什麼。要走什麼樣的路,將走向哪裡去,都是由我說了算的。你喜歡的,不代表我所喜歡的。你走的路,不代表我要走的路。

我並不知我的拒絕,讓奶奶很受傷,她甚至為此掉了眼淚。——這些,是我爸後來告訴我的。我爸說,那些糕啊粽子的,都是你奶奶親自弄的,她為做這些,很是忙碌了一陣子的。

我爸沒有責怪我什麼。他是個開明的好爸爸,一直尊重我的個性,讓我有自己的喜好和選擇。但我爸背轉過身去,一聲不經意的嘆息,卻落在我的心上,如石頭一般沉沉地壓著我。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你的和我的,到底是不是該涇渭分明?

我想起,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媽買了古箏,送我去學。我學了一些日子,實在不喜歡,卻對畫畫情有獨鍾。我媽最後尊重了我,讓價錢不菲的古箏蒙了塵。念中學時,同學間出現了出國讀書熱,我爸也想送我去國外,我不願意。我的願望不大,將來,就在國內讀個一般性的大學,畢業了,自己開家小畫室,每天畫上一幅插畫,換點零錢,餘下的時間就是看看天,賞賞花草,做個自由的'閒人。我爸也選擇了尊重我。在我,我的歡喜就是我的歡喜。在他們,我的歡喜,也是他們的歡喜。對我,他們從來沒有你的我的之分,他們用愛,把你的我的,完全融合到一起。

我對奶奶,突然覺得好抱歉。她對傳統風俗如此珍重,親自動手做這做那,無非是想讓我們的日子變得厚重而有意義,讓我們學會珍惜、感恩、期待和包容。

這個星期,我要回老家去,只想跟奶奶說一句,奶奶,你做的綠豆糕還有嗎?給我一塊吧。

以後每年的端午,我都會吃的。

你的和我的作文10

前幾天,奶奶從遙遠的四川老家到重慶來看望我們。奶奶身體很瘦弱又矮又瘦,走路十分緩慢,似乎一陣風就能把她吹倒似的。她天天都在吃藥,但是每天還是要咳嗽、吐痰,只要聽到咳咳的聲音,我準知道是奶奶來了。她眼睛不好聽力也差,大概是因為培養四個兒子,太辛苦了吧。奶奶生了四個都是兒子,其中我爸爸是大兒子。二爸、三爸、四爸生的都是兒子,只有我是女兒,加上我最小,所以奶奶對我特別偏愛。可是這種偏愛卻令我越來越煩奶奶,覺得她越來越羅嗦了!

今天一大早,媽媽就去上班了。我早早地起床了,在床上看課外書,不知不覺中已經十一點了。咳咳!奶奶來了,她緩緩推開門,輕聲說道:詩琦,起來吃飯了吧!嗯!我心裡很不情願:我正看到興頭上呢,真煩!可是我也沒辦法,只好聽從。

詩琦,媽媽叫你洗頭,自己能洗嗎?要不我來幫你洗!奶奶說。不不不,我自己能洗!我急忙說,要是奶奶幫我洗,何年何月才洗得完呀?拿洗髮露沒有?洗臉帕在我這兒!來,我幫你把衣領捲起瞧,她又嘮叨開了。我臉上露出難為情的表情,還暗地裡跺了跺腳。但是我怕奶奶發現,會心灰意冷。我心想:奶奶呀奶奶,我知道您是為了我好,但是您的.方式不好!我又不是三歲小孩,洗頭又不是頭有一回,該拿什麼,該怎麼洗,我又不是不知道!不勞您費心了!

開始洗頭了,奶奶一直在我身後站著,有時幫我抹抹洗髮露,有時幫我把弄溼了的衣領捲起來,有時又嘮叨幾句。奶奶站在那兒,令我十分拘束,全身像被繩子捆住了似的,好不自在!奶奶呀奶奶,能不能你該幹什麼幹什麼去,你不在,我也能活呀!

終於把頭洗完了,我像完成了一項艱鉅的任務似的,長長地吐了一口。要是天天這樣洗頭,我非窒息不可!為了躲避奶奶的再次襲擊,我偷偷地溜進了自己的房間用乾毛巾揩頭。哪知道才過兩分鐘,又傳來咳咳的聲音。詩琦,來,坐下,我來用電吹風給你吹頭!啊,原來這兩分鐘奶奶是去拿電吹風了呀?我只好坐了下來,奶奶插好插頭,輕輕地給我吹頭。突然,我的頭髮像被誰扯了一下,生疼生疼的,一定是電吹風離頭髮太近,頭髮絞在電吹風裡了!啊,好疼!我揉了揉頭髮,奶奶卻全然不知,繼續給我吹頭髮。我的火一下子就衝了上來,用生硬的語氣說:奶奶,我自己吹!沒等奶奶回答,我就奪過奶奶手上的電吹風,自己吹起來。但是,奶奶的嘴一直沒消停過:左邊,左邊很溼,後面也是!最後,奶奶終於忍不住了,拿過我手中的電吹風給我吹起來。

望著奶奶專注的神情,我心裡不禁內疚起來。

你的和我的作文11

“這個我喜歡,我的了。”“這個太醜了,給你吧。”這是幾句每個人都會說的話,我不例外。

別人給爺爺送來了水果,因為好吃,是我的了;奶奶為她買了條褲子,因為好看,也是我的了。我的永遠是我的,而你的有時也是我的。

那是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和外婆所乘的車輛有多種選擇,這時從遠處開來一輛9號公交車,我看著,回過神時,人群早已擠成一團,恨不得把中間的人壓碎。我呆著,忽地,外婆用她的大手使勁把我一拉,我也成了擠公交的一員了,轉視看著外婆,她用全身之力把我往前推,我便在人群中扭動著,那是不服氣的滋味,一點也不好受。我停住了,聽到“幹嘛呀!快上車呀!”的大喊,我壓著氣,紅著臉,用只有外婆一個人聽見的口氣說:“不,擠公交不禮貌,你不懂嗎?我不擠!有這麼多的公交要來,我們幹嘛非要上這輛?”外婆愣住了幾秒,又恢復原樣說:“快呀!要做作業呀!”語未盡時,我的怒火如沖天般叫道:“不!你去擠吧!我是有禮貌的!下一輛不行嗎?”外婆自然聽出來了,我在說她無禮貌,幾秒,她說:“行,坐下一輛吧!”

少時,下一輛車來了,我們上了車,我默默走上車,想著。外婆的尊嚴不要,為了守護我上車,外婆上車後的座位也不要,為了讓我休息一會兒。外婆的壞處總是因為我的好處,不知何時,外婆似乎成為了我的發瀉物,所有的不盡興全會散到外婆的'身上,難道我的長輩為我的分擔,為我們著想是理所應當嗎?

不!永遠不!

媽媽生下了我,他們一起撫養我長大,一起給我最好的,一起接受我的報怨,不應該容忍我的他們從小的時候把我撫養到現在,已經數不盡有多少利給我,多少弊給他們了。

原來,他們的好總是我的,他們的壞還給他們,我的好永遠是我的,我的壞也給他們。

這在世界的天秤上永不相等,以後,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不要再把我關入溫馨的巷灣,放手吧,總有一天我須要面對一切,帶上我們的東西遠走高飛,那時,我們的所有就會融合在一起,發出一道不可抹滅的金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zuowen/x1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