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作文 >

玉海樓作文

玉海樓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玉海樓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玉海樓作文

玉海樓作文1

在瑞安這個歷史悠久的小城裡,佇立著一座富有文化底蘊的藏書閣,名曰玉海樓,它亦曾是瑞安名人孫詒讓的文化故居。

與海樓這個具有浙南特色的建築,由玉海藏書樓、孫詒讓故居和百晉陶齋組成,分別坐落在南北方向的三條縱軸線上,總佔地面積約為8000平方米。

玉海樓三面環河,走過一座石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嵌在莊重的臺門上的清朝禮部侍郎李文田書寫的“玉海樓書藏”石額。左右石聯“玉成桃李,海湧波瀾”為郭沫若所題。孫詒讓故居的臺門取名的“百晉精廬”,兩旁的對聯,“頤園鬆菊,玉海圖書”,是孫詒讓先生的手跡。

穿過臺門,向南進入天井,迎面矗立的就是玉海樓。玉海樓為清代江南居民式的兩層建築,上間大廳前,兩根粗大的'立柱託著寬敞的前廊。精巧古樸的門窗均是木質方格式,近年來雖然經過修繕,但仍保持著清代風韻。如一層和頂層的出簷深遠,簷口均飾有漂亮的瓦當,飛簷斗拱,獨具一格。

出玉海樓,向東便是後院。後院的主樓與西院的玉海樓主人孫詒讓故居相連,兩院之間夾有一小院,名曰“百晉陶齋”,那裡是孫詒讓收藏金石碑帖的地方。百晉陶齋前面有個花園,叫“頤園”。園內種植四季花木,古樹蔥翠,是少有的清幽之處。園中鑿荷花池種植白蓮,至今常年盛開不衰。

孫詒讓故居的正樓是仿四合院結構建造的,前後是樓房,左右是廂房,樓頂龍鳳獸,獨具浙南大戶人家的建築風格。

在這樹木蒼翠,花香鳥獸的玉海樓中如同經歷了一次人生的洗禮。心靈得到淨化,思想愈加豐富。孫詒讓留給後人的豈止僅僅是一座玉海樓!

玉海樓作文2

建築之所以留存下來,因為它是藝術,因為它超越實用。

北京有長城,西安有大雁塔,曲阜有孔廟,瑞安有玉海樓。

玉海樓帶有濃濃的書卷氣,生來就該待在清雅的江南。她的古樸、她的深幽、她的神祕,無不吸引著每一位文人墨客。

青石板、灰瓦磚,似乎就是為一個朦朧的雨天而存在,清脆細碎的雨聲,落在玉海樓裡,一下一下,叩著這座古老藏書樓的大門。它們守衛著悠久的文化,樸素而又優雅,如此不起眼的牆和磚,正是因為這濃濃書香,才得以長存。

江南是水做的,玉海樓也是。她三面環水,彷彿是依偎在水的懷裡。水是那麼安靜,沉靜得聽不到一絲水聲,而又不顯得多麼死氣沉沉。它是緩慢地、輕盈地在流淌,悄無聲息,也許是怕驚擾了沉眠於此的珍籍善本。水是沒有表情的,可來往的人總能看見他們倒映在水的臉,或愁苦或愉悅。也許就便是此地無聲勝有聲吧,這一彎流水如同玉海樓成長的見證者,用那水流,串起玉海樓的歷史。

玉海樓還有蓮。它在這裡有多久了?一年一年,盛開不衰。純潔、高雅,蓮是那樣無暇的存在。就如同這樓、這人。蓮也生在水裡,也跟流水一樣澄澈,它就像那優雅的精靈仙女,點綴於樓間,使她不僅有書卷的古板,更添生命的活力。

無論風雨,無論晝夜。

玉海樓一直都在發光,她的心臟一直都在跳動。光芒彷彿都有意彙集到她身上,照亮深藏其中的美好。再龐大的時間也改變不了她,此刻,她即是永恆。

她絕不只是一座藏書樓而已,她已經有了靈魂。

那不只是她的擁有者所賦予的,而是更多人,更多像這樣熱愛她的人給予的。正因為如此,她才那麼靈動。她有風雨後的滄桑,有磨難後的耀眼,有痛苦後的深沉。

她就是那樣的存在啊。

她的意義絕不只是停留在物質上的,她給我們帶來的一切,都是無價的財寶。

玉海樓作文3

今天,我來到浙江四大藏書樓之一的玉海樓。

大門口,門框上的對聯十分醒目,“頤園鬆菊,玉海圖書。”橫批:百晉精廬。這副對聯的底色遠看雖然是白的,走近後卻能看到淡淡的紅色。歲月滄桑,洗去了原來鮮亮的色彩,這淡淡的痕跡像是一把鑰匙,留給後人去開啟這座藏書樓的歷史。

走進正門,清末大儒孫詒讓先生的畫像赫然映入眼簾。先生戴著瓜皮帽子,鼻上架著一副小圓眼鏡,目光炯炯,留著短胡,儼然就是《論語》中“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描述的模樣,讓人肅然起敬。瞻仰了先生的畫像,看過他的生平簡介,往右拐,從幾棵茂密的樹木下穿過,就來到了藏書樓的門前。門兩邊又是一幅對聯:“玉成桃李,海湧波瀾”,這是大文豪郭沫若的手筆。藏書樓是一座兩層樓房,樓上是用來藏書的,樓下是印書的地方。聽說孫詒讓先生與他的父親共藏書八、九萬卷,現有一、二萬卷儲存在瑞安市博物館裡。若要評書香家庭,他們家必定是狀元。

在藏書樓和百晉陶齋之間有一個小荷池。池塘裡,荷葉緊緊地挨著,像摩肩接踵的人群,異常擁擠。在古色古香的院子裡,有這麼一片碧荷,頓覺生機盎然。

百晉陶齋再往裡走,就是孫詒讓先生的故居了。臥室裡擺放著床、櫃子等傢俱,床上刻著不同的圖案,塗金飾銀,年代雖遠,依然可見當日的豪華。來到廚房,裡邊的廚具被木欄杆圍著,白白的灶臺,黑黑的鍋,還有柴堆,都是原來的樣子。這廚房,已經有好多年沒開火做飯了。

在玉海樓旁邊有一個放生池,池裡有許多小魚在那兒悠閒地來回遊蕩。這時,我彷彿看到了孫詒讓先生忙碌後來到這裡賞魚的情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zuowen/r14m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