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作文 >

記憶中的年味作文參考

記憶中的年味作文參考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憶中的年味作文參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憶中的年味作文參考

記憶中的年味作文參考1

好多年沒吃過母親做的臘八粥了。參加工作後,就很少能碰到臘八節時休息回家看望母親了。等我們姊妹幾個都長大離家後,家裡就母親和父親兩人了。每次打電話回去問他們,做臘八粥了沒?父親都說,你們不回來,你母親都懶得做了。偶爾回家碰上臘八節,母親要做。我怕麻煩,也怕母親累,不讓她做,就說不想吃。記得那時的臘八粥,母親前晚就泡好紅小豆,黃豆,黑豆,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熬玉米粥,把豆子放進去一起熬,再擀點麵條,放些青菜豆腐,還有前一晚炒好的大肉臊子。臘八粥的香味把貪睡得我們早早勾引起來,每次吃飯挑食的我,都會吃兩碗還不放手。臘八粥講究吃剩,所以家家都會做多,熱著吃一天。等到中午,玩瘋了的我們,就在夥伴家吃了,吃完還不忘品評下誰家的好吃。

後來看書,才明白,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看來這個節日由來已久。而各地的.臘八粥的材料也也五花八門了。現在,超市裡各式的甜味臘八粥,吃起來,還是沒有了兒時那碗鹹香的臘八粥好吃。母親說,你們現在就是“劉秀喝豆子麥仁“,好的吃多了,不覺得香了。這個典故,母親講了好多次了。說的是,劉秀當年起兵打仗時,有天行軍一日,粒米未進,又渴又餓時,來到一位老婦人家,老婦人用家裡僅存的一點麥仁和豆子,煮了一鍋麥仁粥。劉秀吃了後,覺得真是天下美味。後來劉秀當了皇帝,天天好吃好喝的,覺得吃啥都不香了。一天猛然想起那碗美味的麥仁粥,就讓宮裡的御廚做,劉秀吃了,覺得太難吃了,就換人做,還是難吃,一氣之下,殺了幾個御廚。有大臣就建議皇帝,把老婦人找來。老婦人找來後,老婦人做了一碗,劉秀吃了口,覺得難吃。老婦人就對他說,”你當年覺得好吃,是因為你當時又餓又累。現在,你做了皇帝,每日山珍海味,就體味不到美味了。“劉秀聽了,慚愧不已,派人送老婦人回家。我想,現在的我們,覺得食之無味,也是如此吧,天天如過年,自然就體味不出食物的美味了,也體驗不到以前那些濃濃的年味了。

記憶中的年味作文參考2

到了正月十四晚上,就開始打燈籠了。村裡的十二歲以下的小孩,提著舅舅家送的各式各樣的燈籠,在村子裡到處跑。到了正月十六夜,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後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燬。有時,鎮上會放煙火,那時,十里八鄉的人,趕到鎮上,人山人海的,看放煙花。記得第一次看煙花時,被絢麗的煙花深深震撼,覺得那是世界上看到的最美的。現在,社群裡每年元宵節的煙花,都很少去看了。

耍社會,是春節裡最後的節目了,也是最熱鬧的。大姨的村子裡是鎮上社火耍的最好的,年年到縣裡表演。因此幾個表妹以前都表演過,每次表演完,會發錢,還有一捆麻花,那時很是羨慕表妹。後來,沒人組織;了,就再也看不到社火表演了。現在的孩子,已經不知道社火為何物了?

鬧完了元宵,年也就過完了。有心急的的人家,已經開始收拾農具,忙開農活了。過年時的走親訪友,收穫了不少的資訊,這時也開始謀劃一年的計劃了。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播秋收,辛勤的農人,期望來年有個好的收成,過一個好年了。

當現在的人們,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時,卻體會不到當初不富裕時,那份簡單和快樂。當我們住進高樓,開上小車,吃著豪華的年夜飯時,那些當初的吃一頓餃子也過年的快樂卻找不見了。連走親訪友,也因為有了汽車,而變得快捷方便,城裡的表妹說,一天開車走了五六家了。記得小時候,沒有車,我和父親走路去姑婆家。下大雪,踩著積雪,到了姑婆家,脫掉鞋子,坐在熱炕上,真是享受啊,深切地體會到苦盡甘來。姑婆的手擀麵,勁道,切得勻稱,如韭菜葉子般款,做的肉臊子面,湯煎,面旺,飄著黃的雞蛋皮,紅的紅蘿蔔丁,色香味俱佳。姑婆已經去世多年。和父親說起,父親也對姑婆做的面念念不忘呢。

不知何時,年味在人們追求利益的時候變得越來越淡了,人情味也在走上富裕之路上變味了。那些記憶中的年味也不知消失在何處去了

記憶中的年味作文參考3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過小年,就要祭灶。記得小時候,奶奶都要做一個花饃,蒸好好,擺放到灶神旁,上一柱香,拜一下。母親不信這個,所以分家後,家裡也不祭灶神了。過了小年,大人們就開始為過年準備了。每年的冬天,會裁縫的母親都是最忙的。村子裡的左鄰右舍,這個給孩子做件外套,那家做條褲子。母親都會答應。每晚,踩著縫紉機做到半夜。母親說,以前我們小時,家裡經濟緊張,做衣服給家裡補貼家用。後來,日子好了,礙於鄰里情面,還是要幫忙做的。每年,我們姊妹幾個的衣服,母親都是忙到年三十夜裡才給我們趕製出來。

相對母親的忙碌,我們可是悠閒多了。常常幾個小夥伴相約,走上2里路,去鎮上看大戲。那時還是公社,在鎮裡建了戲園子。平日裡是鎮上開大會,或者審判會時用。臘月裡,就開始唱大戲了。小孩子,對秦腔的熱愛,源於可以順理成章的向家裡人要幾角零花錢,買一毛錢的瓜子,或者一個米花糖。那時,興高采烈的我們,在戲園子玩夠了,拿一角錢,從小販手裡接過用舊書卷起的一小筒瓜子,站在臺子地下,一顆一顆放進嘴裡,砸吧一會,再吐掉皮。一把瓜子,慢慢地吃,等戲散了,還有一多半,有時就帶回家給家裡笑的弟弟妹妹吃。我對秦腔的瞭解,也就從那時開始吧,記憶中最深刻的秦腔名曲,《周仁回府》,《鍘美案》,就是那時深植於記憶中。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戲院就荒蕪了,記得國中的學校就在戲院旁邊,每日放學都會看到孤零零矗立在那裡的舞臺,臺下空落落的,幾個小孩在玩耍。而戲臺上那些,紅臉的關公,黑臉的包公,藍臉的.道爾頓,那被遺棄的秦香蓮,那驕橫的公主,成了永遠的記憶。後來,戲園子也拆掉了。前段時間回家,路過鎮上,以前戲園子的地方,開發成了家屬區,蓋起了高樓。年味,就在人們追逐好生活的路上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zuowen/d9qd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