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週記 >

關於端午節週記範文彙編十篇

關於端午節週記範文彙編十篇

愉快又充實的一週又告一段落了,我們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事情,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週記。怎樣寫好週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週記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端午節週記範文彙編十篇

端午節週記 篇1

今天是星期日,但是我們因為要給端午節放假,所以今天還得上課。

下午媽媽接我放學以後,媽媽帶我到了一個特別好玩兒的地方玩兒,那兒的.水因為下了雨積了好多好多水,我和媽媽都穿著涼鞋所以我們在水裡玩兒了個痛快!把腳踩在雨水了可冰涼了,但是有的地方的水是溫的,我覺得很奇怪?

下雨原來可以這麼好玩兒,假如再下一場大雨,我就和媽媽再來這裡玩兒,今天我玩兒的特別特別開心!

端午節週記 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在這陣陣兒歌聲中,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要問端午節的來歷,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給大家講其中一個吧: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邊做官。昏君的楚王總是聽信那些奸臣、小人讒言,不聽屈原的忠言。後來楚王竟把屈原削職流放了。在流放的過程中,屈原看見楚國都城被敵軍佔領,百姓遭殃,慘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憤,於是跳江自殺。人們非常傷心,划船找屈原的屍體,還包粽子給魚蝦吃,希望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體。於是,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就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用包粽子、賽龍舟的形式表達對屈原的緬懷之心。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呢!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粽子幾乎是每家每戶過節必不可少的物品,姥姥在包粽子前,總是要先把粽葉泡上很長時間,再煮上一天。裹粽子時是先取三片煮好的粽葉,圍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往裡面放些糯米,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新增不同的餡料,例如有:糯米、花生米、紅豆、肉、蜜棗等等。再用棉線捆起來,一個錐形的粽子就誕生了。但現在還不能吃,還要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我們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開一個熱騰騰的粽子,香噴噴的.香味撲鼻而來,而粽子活像個老爺舒服地躺在粽葉裡。糯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金銀剔透,就像一顆顆璀璨的鑽石。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草葉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顧不上燙,咬了一口,含在嘴裡,越嚼越有滋味,真的是人間美味啊!

今年的端午節裡,我不僅學到了很多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和典故,還品嚐了美味的粽子。這真是個幸福且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3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雖然它沒有春節那麼隆重的氣氛,但它卻寄託了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五月初五那天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著糯米,投到汨羅江裡,我們家鄉端午節主要風俗是包粽子和插艾葉。

到了端午節就開始包粽子了,姥姥拿了幾片事先泡好的粽葉,把粽葉捲成圓錐體,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幾顆蜜棗,一會一個粽子就包成了,姥姥包的可好看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包好後,把粽子放進鍋裡煮,一鍋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清香四溢。

在媽媽包粽子的'時候,我和爸爸都忙個不停,那就是在門口時插艾葉,我把艾葉用紅毛線捆好,爸爸把捆好的艾葉插在屋門上,傳說這樣可以辟邪福,什麼妖魔鬼怪都不敢靠近。艾葉還可以做藥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時候,奶奶用艾葉燒一大盆熱水,給我泡澡,可以治療面板病。

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也喜歡我的家鄉。

端午節週記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古代端午節與春節、元宵節、中秋節並列為四大節日,深受人們的.喜愛。

在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家就早早起床,梳洗完畢就往奶奶家趕去。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著瓢潑大雨,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心情。我多麼想快點到奶奶家,與他們團聚。一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到了奶奶家,小狗“汪汪”地叫著,跑出來咬著我的褲腳,好像是迎接我們回家。我拿起一根小棍子逗它,它被我逗得更起勁了,叫聲也更大了,有時還蹦起來,非常的快活。爺爺奶奶看到我們回家,非常高興,趕緊忙著準備團圓飯。

快到中午雨停了,我們來到了外婆家,弟弟、妹妹早已經去到了,我們幾個便一起到外婆家門前的水池裡捉魚,水池裡的魚游來游去,非常靈活,很難捉到它們。後來,我找來一個簸箕,直接水裡撈,這回容易多了,不一會兒,就捉到了十來條小魚,我和弟弟妹妹帶著“戰利品”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外婆家,外婆準備了各種好吃的東西招待我們。

今天,因為我不僅和親人團聚了,還玩得特別開心。

端午節週記 篇5

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大家都開始忙活起來了。媽媽和奶奶先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接著開始清洗乾淨粽子葉,便準備開始做粽子了。

“媽,我還不會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粽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你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粽子葉捆成一個圓錐形;記住,一定要捆的很緊,這樣才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粽子,也可以在裡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一起煮。接著再用一片粽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著用一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粽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說。

不知道為什麼,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皮蛋”了,不管怎麼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一頓。最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起來並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給我帶上了五線繩,並囑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下了,才可以摘下來。據說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後,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早上,我們全家一大早的就起了床,然後去給姐姐拔牙。到了上午,我跟姐姐和媽媽去了超市,買了好吃的粽子、玉米、肉、冷盤......到了中午,媽媽把飯做好了,我們家就坐在一塊開始吃飯。今天的主食就是粽子,我們把粽子的皮撕開,那清香的氣味就開始變濃,咬一口下去,軟軟的,特別好吃!

吃完飯,我和媽媽午休了一個小時,就開著車出發博物館了!因為博物館有一個端午節的活動,所以幾天前,媽媽就報名參加了!

到了那裡,我們簽了到,然後就找位置坐了下來。老師先給我們沒人發了一顆鹹鴨蛋,看到這鴨蛋,我一下就想到了端午節的習俗之一,花鴨蛋。然後又發了水彩筆。然後就開始了,我拿起水彩筆,二話沒說的.就畫了起來,我先拿深藍色打了個底,然後我想起了梵高的《星夜月》,就按著我腦海裡的樣子,把它畫了出來,可是畫的有點慢,我就沒拍上照,但是沒關係。但我見許多同學畫完之後都把鴨蛋吃了,看他們吃的樣子,我都想吃,但一看這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就沒吃。隨後,老師又給每個人發了五彩繩,來驅蚊避邪。

然後我們就去參觀瓷器了,可是誰知道,我在參觀時,肚子咕咕的叫了起來,想想媽媽也沒帶吃的,我手裡也就這一個蛋,我的肚子卻好餓,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在垃圾桶旁邊,把這個蛋解決了,現在想想,我都想笑!

參觀完之後,我們就回家了!今天真是充實的一個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7

今天是個快樂的端午,媽媽和奶奶帶我出去玩。我們的`目的地是去大福源,我們先來到買吃的地方,媽媽和奶奶買了許多我愛吃的東西:桃子、香蕉、果凍、蝦條、沙琪瑪、各種口味的粽子、魚頭、雞腿等等,我可高興了!

然後,媽媽和奶奶帶我去世宇娛樂城裡玩遊戲機,我玩了賽車、和田咚的打鼓、幸運機等,我們還得了許多票。玩完以後,媽媽和奶奶帶我去吃飯。我吃了一些小菜、雞腿、米飯、木瓜生魚湯,我吃得很飽,還喝了一些蔬菜汁和橙子汁,就更飽了。最後,媽媽、奶奶和我就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我覺得:今天可真是個特別開心又非常難忘的端午啊!

端午節週記 篇8

端午節就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就是賽龍舟。此時這時,媽媽對我說:“你明白賽龍舟、吃粽子的來歷嗎?”我說:“明白呀!此時相傳龍舟競賽就是為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就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說:“你們明白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此時這倒就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齊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此時我都念著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此時就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著念著,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端午節週記 篇9

大家知道端午要幹什麼嗎?知道要包粽子,賽龍舟,今天我給大家講講我在家包粽子的情景吧!

這天是端午,我們準備好了糯米,粽葉,豬肉,蜜棗。我們說完:“一二三”立刻把自己要的食材拿走了。我拿走的有豬肉:豬肉,大米,粽葉。開做了,我先用3個粽葉包成像花束的樣子,再把大米舀一半進去,然後把適當多的肉放在米上,再將剩餘的糯米放滿,一個粽子就這樣誕生了。當然,根據口味,我們可以將豬肉放入料酒,醬油裡醃製一段時間。

等所有粽子包好了,就可以放入鍋中蒸了,不一會兒,米香就瀰漫了整間房間,香味撲鼻,我都迫不及待想要嚐嚐鮮了。這就是我的`包粽子的過程,有趣而又富有意義。

端午節週記 篇10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俗。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粽子。雖然商店裡的粽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家裡包的粽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左右媽媽就會把包粽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去準備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裡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裡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zhouji/5gd50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