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演講稿 >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通用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通用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公益的演講稿通用,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通用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通用1

很多人都會想,幸福是什麼呢?難道活著就是幸福?快樂就是幸福?幸福就是生活嗎?其實每個人的幸福都不一樣,但是幸福的方法卻都是一樣的。只要你珍惜眼前的,只要你注意了每一個別人沒有注意到的鏡頭,那你已經是最幸福的。幸福就像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幸福是內心的一種感覺,相信自己是幸福的,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羨慕那些已經無法追逐或者註定要失去的,珍惜此刻的,知道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可能給你帶來快樂的。那就是幸福。而我的幸福很簡單,那就是做一名志願者。

有人會問什麼是志願者?志願者起源於歐洲,是一個沒有國界的名稱,指不受私人利益驅使、不受法律強制,基於某種道義、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責任感,為改進社會而提供服務、貢獻個人的時間、才能及精神,而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人或人群。志願服務是為了促進社會進步、服務他人需要,自願且不圖物質報酬地貢獻個人時間、財物及其它資源,參與各類服務活動的公益事業。志願者是為社會和他人提供志願服務的人。我國對志願精神的'表述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聯合國祕書長科菲·安南指出:志願精神的核心是服務、團結和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信念。志願是一種學習、休閒、交際、修煉的手段;是一種奉獻、務實、進取、合作的精神;是一種大愛、快樂、忘我、超越的境界。

做志願者是幸福的,每當我們看到服務物件給予我們一個微笑,看到服務物件給予我們一聲謝謝。我們的心是多麼地開心,我們是多麼地幸福,因為我們得到了他人的認可,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頓時我們是多麼地幸福啊。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通用2

現在,讓我們用記憶,一起來回想一張照片。它的色調以黑色和灰色為主,主角是一名正在課桌前溫習的小女孩。在女孩整齊的流海下,有一雙特別吸引人的大眼睛——明亮、聰慧。膠片將畫面定格在了女孩與鏡頭凝視的瞬間,她的眼神純淨不含雜念,卻讓看過的人難以遺忘——這就是希望工程一張真實的宣傳照。1991年,中國青年報的記者解海龍,在安徽省一個偏僻的鄉鎮國小裡偶然捕捉到女孩的眼神,然,從此,這張簡約卻不簡單的照片就與希望工程的事業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

曾經,“失學兒童”是我們每個關心兒童成長問題的人的痛處,但“希望工程”的誕生和發展,給他們帶來了築夢的空間和圓夢的機會。可是,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許多比“失學兒童”更嚴峻的`問題正一點一點地浮現在人們眼前。

近幾年,有一個詞兒,在社會各個階層裡廣泛流傳著,它描述的,是那些被外出務工的父母留在農村的孩子。正是根據這樣的現象,這些孩子被統稱為“留守兒童”。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x萬的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的佔86.5%。這種現像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去年春節期間,有12名留守兒童在某新聞媒體的幫助下,從全國各地來到烏魯木齊,和分離了許多年的爸爸媽媽見了面,吃上了一頓久違的團圓飯。只是,當孩子面對這麼長時間以來父母第一次的擁抱,竟然顯得有些淡漠和被動。同樣的,這頓看似平常的團圓飯,也因為時間的痕跡,夾雜著百般滋味。

一名四川的孩子對記者說,在得知自己能夠去xx見到分開了8年的父母的時候,心裡很激動,但是又有點膽怯。在見到父母的那一刻,竟然還有點兒不知所措的感覺。這些,我們都能夠理解。父母給孩子的感覺,本來應該很近,可是在沒有父母陪伴的8年裡,彷彿是顯得那麼遠。

河南駐馬店的小王博說,每每當他看見同學和爸爸媽媽走在一起的時候,心頭時常會不由自主地酸上好一陣子。“我想有個家”,小王博曾這樣不止一次地在心底呼喊。他說,雖然爸爸媽媽會給他寄來錢、和衣服,但他總覺得自己像個沒人要的娃……

家是什麼?在這些留守兒童的眼中,家,不只是戶口本;家,不只是房子。家——只要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地方,就是家!

偶爾,我也會到農村去。那裡不乏留守兒童的身影,在當地人的眼中,留守兒童比不上那些有母親時時帶著的孩子漂亮,也不如那些在父親的督促下練習寫字的孩子可愛。也許,當留守兒童在為捍衛自己的尊嚴和別人打罵的時候,還會有過路的人指著他們說,“瞧,這都是些沒人管的野孩子”。這樣一句話,足以刺傷一顆小小的心靈。夜幕下的留守兒童,避開了喧鬧人群的他們,唯有對這漫天星空訴說滿腔的委屈。

在今天繁忙的社會裡,我們應該嘗試著放慢腳步,會看出我們身邊留守兒童的脆弱和無助,如果能在傷害來臨之前幫助他們,至少,會帶給他們一些依靠。不計較得失,因為我是一名志願者;不在乎小小的付出,因為我代表陽光灑下溫暖。其實,假如每一個人在生活裡都做一個有心的人,就會發現社會會因為你存在,變得流光溢彩。

生命中,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出發,那是夢與夢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抵達,是愛與愛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拉近,是心與心的距離!讓我們向留守兒童刺傷一顆小小的心靈。夜幕下的留守兒童,避開了喧鬧人群的他們,唯有對這漫天星空訴說滿腔的委屈。

在今天繁忙的社會裡,我們應該嘗試著放慢腳步,會看出我們身邊留守兒童的脆弱和無助,如果能在傷害來臨之前幫助他們,至少,會帶給他們一些依靠。不計較得失,因為我是一名志願者;不在乎小小的付出,因為我代表陽光灑下溫暖。其實,假如每一個人在生活裡都做一個有心的人,就會發現社會會因為你存在,變得流光溢彩。

生命中,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出發,那是夢與夢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抵達,是愛與愛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拉近,是心與心的距離!讓我們向留守兒童伸出雙手,用我們自己的方式給他們帶去光和熱,用多一點點的愛去開啟那些緊閉的心扉,用多一點點的行動牽著他們快樂成長!

愛心牽手,共享陽光。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在行走的途中看到留守兒童的身影,請不要只是從他們身邊淡漠地走過,試著給他們一個微笑、一聲問候,只要點亮了孩子心中昏暗的那盞燈,心的溫度,會把希望點燃;愛的光芒,會把奇蹟創造!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通用3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一個山村國小,有一位從大城市裡來的女教師,她經常到離學校不遠的一個農家去買雞蛋。賣主是個年過花甲的老太太,她叫女老師說個價,女老師便定了5毛錢一個,其實,女老師暗中提高了5分錢,女老師家鄉的雞蛋4角5分要多少有多少。女老師看老人可憐,沒兒沒女,只靠幾隻雞養活自己,於是每個蛋多給5分錢,這個老太太可憐,女老師心想:就做一個小施主吧!奇怪的是老太太既不討價,也不還價,這樁買賣就這麼定了。

買過一段時間,女老師覺得老太太實在可憐,便單方面又提高了5分錢,一個雞蛋5角5分。這回老太太作聲了,堅持不肯提價,但女老師堅持要單方面提價,僵持了很久,老太太終於接受了。那天,女老師照舊去老太太那兒買蛋。正碰上一個蛋販子跟老太太講價,蛋販子出6角一個的價要把蛋全收走,老太太不肯。蛋販子說,這個價夠高了,山裡都是這個價。老太太說,不是因為這個價,而是這些蛋要賣給那位老師,人家那麼遠來我們這裡教書,孩子們需要她。

老師頓時呆了,原以為自己是個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老太太無私地、默默無聞地為別人付出一切而不求回報——這就是慈善,這就是愛。

羅素說過:“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當今社會,各類名人積極投身慈善與公益事業,紛紛建立自己的基金會,為貧困山區、殘疾人、受著病痛折磨的人奉獻出自己的愛心。有人說這是炒作,是為了沽名釣譽;也有人說現代人滿眼功名利祿;還有人說人心不古,可經歷汶川、青海玉樹地震後,全世界上下踴躍捐款,慷慨解囊,誰又能否認天災無情人有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yanjianggao/erne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