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心得體會 >

教師讀書的心得彙編15篇

教師讀書的心得彙編1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裡,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的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讀書的心得彙編15篇

教師讀書的心得1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不到兩年的英語教師,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專業水平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讀書既能夠提升個人的修養,也能促進一名英語教師各方面的發展。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想要讓自我的學生變得優秀,首先就要讓自我變得更優秀!但是,我感覺自我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又不明白從何學起。自從加入名師工作室之後,感覺有一盞明燈指引這我並且讓我在教師道路上有了前進的方向。為了讓自我成為一名更合格甚至優秀的教師,我利用將近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來給自我衝電,我看了一些關於《新教育》、《新課程標準》和《給教師的推薦》等書籍,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推薦》是一本十分好的指導教育它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推薦,並且每一條推薦都談到一個老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結合,加上精闢的想要進步教師的好書。比如,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讓我從中真的學到很多,雖未親身經歷,但卻受益匪淺。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推薦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養,就務必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就應要不斷培養自我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資料深入地思考。“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句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這話固然有道課的時候,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只是有課本上的知識,肚子裡還就應裝有其他的知識。這樣,即使不喜歡英語的學生也會因為喜歡你而喜歡上英語。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

讀書,讀那些教育專著,從而不斷地補充自我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我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在現實生活中,我瞭解到許多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認為自我對所教資料已爛熟於心,沒必要再認真努力地學什麼新東西。我是很不認同有這種想法的老師。首先,我覺得一名老師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資料就越生動搞笑,而學生的思維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師;其次,隨著資訊時代的不斷進步,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最後但不只是只有這一點,就是教師在不斷學習和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同時才能更加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與學生實際的相貼合的對策。總之,教師永遠沒有讀中實現。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透過《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我們教師,尤其是年輕的教師更要堅持不懈地讀書,讀教育名家的書,吸納各家思想之所長,為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而努力。

教師讀書的心得2

有些活動課的設計離學生生活實際太遠,或與學生的認知水平距離太大;還有些活動課的設計中思考閱讀的內容較多,落實到筆頭的內容太少(我們在教學時可把教材中的一些習題完成就可以了);個別章節沒有充分考慮一線教師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在使用起來有些困難(如西雙版納的圖很多,比較雜亂)

此次的教材培訓對一線教師來說是很重要的,解決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指出了教材中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方法,但我們認為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沈老師是鄭州市人,在培訓時只能結合自己的地域特徵進行釋疑。我們在實際教學時只能是借鑑,不能照搬;又如參加的人數少,全省有許多一線教師,但參加培訓的教師比例太小,影響了整體素質的提高。

隨後的活動中,我們聽了長春市第48中學的教師的2節公開課,以及吉林大學歐偉老師的關於有效教學的講座。

這兩節課給我的感促很深:

1、在硬體教學上我們的差距又拉大了,人家在使用新的換代產品的投影裝置,手中持著電子筆在大螢幕上隨心所欲地控制著教學節奏。

2、在挖掘教材深度和廣度上,能拓寬教材內容所涉獵的知識體系,並發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3、在控制教學過程的能力上,給人一種輕車熟路之感,做到了"一條主線,突出重點,學者輕鬆,聽者愉快"。

然而,教學過程中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重要資訊:兩節公開課,第一節課可謂是一節生動活潑的一課,第二節就不那麼順利了,一開始就出現了機器故障,老師沒能及時處理好,草草講過,等到別人處理好後才進入正題,給全體成員發放的"南人與北人"的資料也就是教師草草讀過,並沒有發揮真正作用,對教材挖掘的深度夠,然而在對學生參與教學上沒有到位,課堂氣氛不活,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雖然動用了現代化的教學裝置,雖然深刻挖掘了教材內容,雖然變換了多種教學手段,有說有唱有欣賞,但就是沒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留給我們的思考:

1、教學過程中角色的'互換是多麼的重要。

2、沒有多媒體,我們只用粉筆+黑板,運用科學了,師生情感融合了,教學激情激發出來了,學生都要講話了,那你的這節課也一定能折射出光茫。

3、有了多媒體,我們必須得會用,"好劍要落英雄手",那也得對教材深入挖掘,處理教材結構。

4、大膽裁舍教材不合理內容,補充新的資源,置換教材資訊,對每一章每一節內容都要有一個自己認為合理的教學設計。

5、高中地理乃至大學地理對國中地理內容有一種前瞻性和輻射作用,學習系統的地理對教材資源的開發和創生是很有利的,而且這種隨著社會發展和教材改革,知識體系也在不斷更新,教師要不斷學習,特別是現代教學媒體的學習更為重要。

最後是歐偉老師的講座,聽完後也同樣具有新的感悟。不再多敘。

以上是我這次培訓的紀實性材料,也是一種感想和心得,這樣的學習機會不多,上級領導和學校領導給我這樣的學習機會,我得珍惜,也發自內心地感謝他們,體會他們的良苦用心,以後的路還很長,我必執著進取,永不言敗。

教師讀書的心得3

今年暑假期間,我讀了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感動。我被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師的敬業精神、教育機智和靈活性所打動。大師書中字裡行間充盈著的、流露溢位的是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這是一本獻給教師的心靈之書,這也是一本緩釋教師心理壓力,啟發教師生活與教學智慧的書,它用溫情、智慧和愛意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它用一首首教育詩篇禮讚教師工作的神聖。用一個個真實而平凡的故事,撫慰我們的心靈。

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愛孩子,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這一點,對於我們音樂教師尤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因為每個學生最初都是以張空白的試卷。我們每一筆書寫,都是未來的答案.愛學生就是要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賞識教育,事實上,當孩子們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孩子。身為音樂教師,我們更應該利用所任學科的特點,賞識那些後進或處於困境中的學生,賞識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所獨有的情感藝術中得到薰陶。由此可見我們愛學生、賞識學生,其根本目的就在於讓學生用同樣善良,真誠之心去愛他們、愛集體、愛社會,從而的達到受教育的目的。

真正的'教育離不開教師的滴滴雨露,離不開教師的心靈!是教師與兒童生命的對話才使教育發出高山流水之聲。那兒童呢?每一顆心都是一個未知的世界。他們渴望成功的體驗和快樂的滿足,他們祈盼教師用智慧的睿語解開他們心靈的密碼。是教師的理智之愛,使兒童的現實生活充滿意義;是兒童如水的清純,給教師帶來生命的滿足。真正的教育始終是教師與學生合奏的樂章。尊重是一縷精神陽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兒童,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為一個教師,要想得到更多孩子們的愛戴,就應該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給他們信心,這應該是對所有孩子而言的。對一個靦腆的孩子、對一個木訥的孩子、對一個經常是表現平平的孩子,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稱讚的話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小動作,就會溫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給他們信心,同時也亮麗了自己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

讀《把心靈獻給孩子》,我最大的收穫是我懂得了教育是一件雕刻心靈的工作。我們的物件是一群有著靈魂和理想的人,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次行動,每一次喜怒哀樂,都是在孩子心靈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靈的扉頁上寫下了濃濃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筆下去,寫下的是正義還是邪惡,是美德還是醜惡,是真理還是謬誤,不在孩子的心靈是什麼,全在於我們教師是什麼!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義才能書寫正義,唯有真理才能傳播真理,我們自己是什麼,才可能塑造什麼,換言之,我們希望我們塑造的物件成為什麼,你自己必須首先成為什麼。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種完全空洞的塑造,單憑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隻能唯心主義的幻想,心手合一不僅僅對於雕刻家是這樣,對於教育家更是這樣。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不在於給孩子傳授多少知識,而恰恰在於豐富自己的靈魂,提高自身的修養,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一塊寶石,那樣孩子天天看著這塊寶石,捏著這塊寶石,聽著這塊寶石,耳濡目染,他們也就具有了寶石的特質。教育的真諦不在於說教,而在於薰陶,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心靈。孩子最終能不能夠成為一件藝術珍品,全在於雕刻家的品質。

教師讀書的心得4

教育是一種智慧,需要教師運用自己所有的力量為學生提供進步的機會與空間。最近拜讀了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國小教師》一書,這本書是寫給教師的,閱讀之後,不由感到很感動,也明白了作者對教育的執著與情感,對基礎教育的瞭解與重視。作者是充滿智慧的,以自己的智慧向讀者展現了教師在教育中智慧的體現,使人受益匪淺。

第一次看到《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國小教師》這本書,就有著一種特別的感覺,墨綠色的書名點綴著乳白色的封面,簡單、乾淨,不摻差任何別的東西,給人一種寧靜,而封底上三句平實而樸素的話語:我們從事同一個職業,教育學生;我們熱愛同一個事業,塑造靈魂;我們擁有同一個心願,當好人師。讓人震撼,熱血沸騰!確實,這就像教師的職業,簡單卻充滿生命力,這就像教師的智慧,理智而又有大愛!

這本書是寫給教師的,諸如《教育漫話》、《給教師的建議》等。初讀之,“教育的智慧”使人感動,感動在作者提供的基礎教育“操作指南”如此實在,感動在作者對中國基礎教育強烈而持久的特殊情節,感動在先生“豁達”、“勤奮”的學者風範;反覆翻閱這本書,再次咀嚼作者流暢而充滿智慧的文字,我感到手中的書越來越重。因為書中的每一個文字都凝聚了一個有良知的教育者對中國教育的反思與探索。

為什麼《教育的智慧》有如此大的“威力”呢?這是由此書的學術內涵和鮮明特色所決定的。一是立足研究,求實創新,科學性強。這部書以作者主持完成的多項國家級或部委級科研專案為立足點,綜合反映了“七五”、“八五”、“九五”國家重點專案的研究成果,客觀分析了在實踐中和實驗中的第一手材料,提出了教師在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中的具體做法。可以說,這是心理學研究對學校教育實踐的一個重要貢獻。二是內容新穎,系統全面,富有真知灼見。《教育的智慧》一書從教師職業的價值、教師的素質、學生的特點、智育與德育、建構各種學科能力、探索德育中品德形成的機制、班主任工作、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做學生的保健醫、全面發展和學有特色以及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去等諸多方面,向我們展示了新世紀教師的必備素質。三是深入淺出,有的放矢,可操作性強。書中,作者對教師成長與發展的熱點問題,以創新的意識、嚴密的邏輯、源於教改實踐的科學性,以及生動流暢的文筆,通俗易懂的事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高度上,對此進行了詳細討論,回答了教師們普遍關心的許多重要問題。

我們常常說,教育需要智慧。何謂智慧?如果說教育的智慧之源來自於可教的信念,那麼,教師智慧的表現則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學去影響學生。因此,我覺得教育的智慧實際上就是教師的智慧,而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首先得擁有師德師魂,要敬業愛崗、熱愛學生、嚴謹治學、為人師表。正如林教授在書中所講到,如果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失去了對學生的愛,教師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樂趣。因此,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師,首先應該把整個心靈給學生並堅持一視同仁,將神聖的師愛均勻地撒向每一個學生,以感染他們、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造就他們。

除了這種大愛,我也特別認同書中所提到的教師教育觀——我的學生一定能成才。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有這樣的自信:“我一定能教好學生;我的學生一定會進步,會成才。”這也是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有有這樣的教育信念,才能支撐我們去克服一切困難,堅持不懈地鼓勵學生獲取學習的信心,爭取學習的成功。

在教育中,教師是教育的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識以及教育的.智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獲得發展。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徵以及心理意向,明白學生需要的是什麼,要怎樣才能更容易使學生接受所學。在教育中,教師既要關注總體,又要關注個體,要保證學生在大方面的一致性,同時關注個別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是每個學生獲得適合自己發展。關注學困生,瞭解其發展的困難及原因,並積極促進其進步,使之能獲得適當的發展。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我們既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與賞識學生。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曾經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是呀,學生是一個活潑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與追求,他們比大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與賞識。沒有愛就沒有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賞識可以改變甚至影響人的一生。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

拿著這本書,慢慢回味,咀嚼,其實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師的智慧。他需要教師的因材施教,需要教師廣博的知識,更需要教師的師德去感染、去薰陶每一個學生。因此作為教師,惟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的努力才能領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瞭望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教育的智慧》,教師的智慧,智慧的老師。

教師讀書的心得5

最近讀《閱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些話雖然不是第一次讀到,但仍舊有很多共鳴。正如本書裡所說的,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看完本書後,更是同樣的感受。現摘錄幾點感受與心得:

一、瞭解是教育的前提。

沒有了解,就沒有有效溝通,沒有有效溝通,就沒有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教育。用柔軟的眼睛看待孩子,願意為了孩子而改變,找出任何一種和他深層對話的可能,那麼你會發現你身邊的孩子,正在開始學會微笑,那潛藏在內心的熱情,也即將會大大地發光,大大地發熱。教師和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互相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成人只有放下架子,懷一顆真誠的心,才能走進孩子,瞭解孩子,理解孩子。教師蹲下身子,就像一堵牆,為學生遮擋風雨;教師彎下腰來,就像一座橋,引領學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師挺直腰板兒,就像一把梯子,引導學生攀登科學高峰。

二、將教師和學生凝聚在一起的,就是信任!

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不是能力有問題,而是尚未培養出思想上的韌性,以及孜孜不倦、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常常將學生成績的不盡人意歸結於學生的無能,事實上,這些孩子並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最主要的取決於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培養應該成為學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急功急利的教育忽視了對孩子情商的關注與培養。

三、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只有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無論是整個學期的教學,還是每節課的學習,在開始之前老師都要給學生一張清晰的“地圖”,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裡,要達到的位置在那裡。學科教學應該有巨集觀目標與規劃和微觀的課堂設計與活動。每學年、每學期、每節課,學生都應該明確知道本學科對自己的預期目標是什麼。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習為中心的。匯入部分,不僅要喚醒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讓他們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也應該激發對新知的學習慾望,明確自己要去什麼地方。

四、別讓童年在資訊時代消逝。

身在教育前線的教師會發現,兒童正逐漸丟失羞恥心,變得無所畏懼。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鋪天蓋地、氾濫成災的資訊資源佔據了兒童的時間,良莠不齊的知識進入他們的大腦,兒童成人化日趨嚴重。沒有羞恥心和敬畏感、沒有思考力,兒童犯罪屢見不鮮。若干年後,今日的兒童將會成為世界的公民,可想而知那時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在物慾膨脹、信仰缺失的時代,社會呼籲道德重建、教育轉型、尊重個性。讓孩子遠離輕浮喧囂的環境,家庭和學校應該有所作為。

我們要給自己閱讀的時間,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個閱讀是深度的。只有深層的閱讀,讓靈魂完全與哲人對話,精神交融,而非功利性的閱讀,這樣的閱讀是精神的滋養與洗禮。

教師讀書的心得6

學習是一個人不斷進步的前提。在最近我讀了幾本書,通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將來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教師教育行為細節

育人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的教育行為要發揮理想的效果,必須擺脫枯燥與乏味的單一說教,關注自身行為的細節,從細小之處來影響學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與不經意間的一個細節。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學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一次無意的非言語行為失誤,一句脫口而出的傷人之語,則有可能疏遠師生之間的關係,使教育產生的真實影響與預期的目標背道而馳。

二、教師教學行為細節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基本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能夠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這些行為也體現了教師個人的基本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表現出來的行為細節,不管是言語行為,還是非言語行為,不管是有意表現出來的行為,還是無意流露出來的行為,都可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乃至日常生活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三、教師學習行為細節

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知識激增的當代,作為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的教師,需要抓住各種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養,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所以,不管參加有組織的學習活動還是自我學習,教師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為細節,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教師管理行為細節

在學校教育世界裡,教師經常承擔著管理者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課堂管理或者教學管理;在課餘與學生的互動中,要進行學生管理。教師在管理課堂、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細節,努力從細節之處做好管理工作。教師與學生打交道比較多,要注意自己的細節行為。

五、教師日常行為細節

在學校,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教師即是為人師表。在校園之中的日常行為,也要時時注意細節,以免給學生傳遞不良資訊。在很多時候,教師日常的行為細節,就是對學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這種教育比“”言教更具影響力。

教師讀書的心得7

我最近閱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建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做的事》,深切感受到在當前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就此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給以學生適當的引導,畢竟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深刻,思想還不夠成熟。那麼應該培養學生喜歡做哪些事呢?這裡我有幾點體會。

一、如何建立師生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

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他們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我認為這些看法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暱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

二、平等、民主地與學生相處

記得自己上學時,對老師必恭必敬,對老師說的話也是惟命是從,不敢有半點不敬和懷疑。可現在的學生卻不同,他們和老師有說有笑,有時,老師不對的地方他們敢當面挑刺,和老師說話也總以一種同輩人的語氣,似乎老師在他們眼裡算不了什麼。

一開始有點接受不了學生的這種態度,但讀了此書,受到啟發:雖然學生是未成年人,認識問題有不可克服的侷限,但發揚民主卻是對學生權利的尊重。

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體現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在商量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價值。教師在建立民主的氛圍中,需要特別注意對話的平等,這是所謂商量的意義所在。民主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和基本追求,也是社會理性的重要標誌。

三、閱讀

我們可以看出,在書中眾多的.建議裡,不止一次提到閱讀,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作者提到:“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

因此,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四、引導

應當引導每個學生去接近的學好的發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別喜歡一門學科,然後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從而確立起自己的愛好,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還是大有可為的。反問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的這門學科了嗎?

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對待差生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有耐心,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於思考,相信學生在你的手下會越來越進步。

教師讀書的心得8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學生,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

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教師的崇高,來自學生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學生來信近60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2來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師魂!

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

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

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

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今年我又細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民主與教育》,體會特別深刻。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同仁共勉: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永遠都是我們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師讀書的心得9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裡?”“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後,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教師讀書的心得10

作為一名從教二十多年的教師,自知讀書甚少,尤其是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更是很少涉獵。今年暑假,在學校要求下,耐下性子開始閱讀常生龍先生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不想無心之舉卻收穫頗豐。下面僅就我感觸最深的兩點談一談。

 一、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

雖然素質教育已提倡了多年,但是考試製度仍讓我對分數看得很重,對於考試經常出現的題目我會反覆講,多次練,即便這樣仍然有不少學生記不住,考試丟分,我也因此常常責怪學生不認真,不用心。

讀了《怎樣讓學生愛上學習》一篇,我才明白原來是大腦的自我係統在作怪。得不到學生自我係統的關注,無論老師講的怎麼賣力,知識如何重要,老師的講解卻根本無法進入他的認知系統。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而良好的師生關係和充滿情趣的講課方式比教材內容更重要。

二、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習慣於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的我,很想轉變為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雖然也多方嘗試,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閱讀了常先生《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一文後,我有所頓悟。首先要讓學生對每節課充滿期待;其次將課堂上的`話語權讓位給學生,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再者讓坐在教室裡的每個學生都充分的互動交流,而教師要善於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參與的氛圍和課堂文化上來,讓學生與手頭的學習內容活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常生龍先生的這本書將精髓提煉、昇華,並融入了自己的思考與實踐,讓閱讀與工作的有機結合。我會繼續認真研讀,用其中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教師讀書的心得11

寒假中,我認真拜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著作《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國小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為什麼,學會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於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餘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為是否與說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說: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說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為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範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為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著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為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老師們,讓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教師讀書的心得1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著名作家林語堂曾經說過:“讀書能讓人得新知,增學問,養性靈。”一本好書可以讓人們不斷地發現自己,檢查自己,提升自己,讀過《一個都不能落》,讓我對我今後所要從事的教育事業有了一個新的理解,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只是一名澆花匠。 西方有這樣一句諺語:你想幸福一生,請你熱愛你自己的職業!我深深地愛著教師這一職業。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他們像園丁一樣把雨露灑滿大地,把幼苗辛勤哺育,但是,看過《一個都不能落》後我常常問自己,我真的就要像園丁一樣嗎?園丁的工作是修剪樹木,讓樹木花草按照圖紙上的設計成長,稍有偏差就進行修飾,最後讓人們欣賞到美麗的風景。如果說從辛勤培育、細心呵護角度理解,教師是園丁;如果說學生有錯誤,教師要幫助他整改,教師是園丁,可是花草雖然有生命但卻沒有意識,學生則是有意識有靈魂的,如果教師真的完全像園丁一樣去“修剪”學生的話,那便是一千個讀者,一個哈姆雷特,教育便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一個都不能落》讓我堅定了我的信念:我不是園丁,我只是一名澆花匠!

日常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層次不一,有學優生也有學困生,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一些學生能夠在知識的海洋裡如魚得水,而在他們享受著學習所帶來的快樂的時候,另一些學生卻難以融入其中,對所學的知識仍然是一團迷霧。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教學中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也不會讓課堂成為任何一個人心頭難言的傷痛。我的教育目的並不是讓學生千篇一律的學會同一個知識,應用同一個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而是適時地在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予以幫助,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能力,形成自己特有的處理問題的方法。《一個都不能落》這本書總結了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為教學提供了參考,例如書中提到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過度貪玩兒,課堂上違反紀律,課後不按時完成作業,有時甚至因為攤貪玩而逃課。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學生如此貪玩兒?怎樣才能轉化這些貪玩兒的學生呢?對於剛入職半年的我,這確實是一個難題,但是《一個都不能落》給了我答案與幫助。

有些學生貪玩兒是由於自身因素造成的,他們有些人自制力不足、基礎過差或者是注意力差;有些學生貪玩兒是由於一些外界因素造成的,學習強度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教師的填鴨式教學,家長的.疏於管理等等。教學中我們能忽視他們嗎?我們應該以學優生的標準約束他們嗎?答案當然都是否定的,我們要做的,首先是不要讓學習強度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要耐心的教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快樂的學習,嚐到成功的滋味;要循循善誘的進行教導,同時還要善抓反覆、確保轉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因材施教。

當老師最開心的就是能夠看到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搏擊,健康成長,但是,老師不能為學生做一切事情,需要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學習,不要忘了,我們不再是園丁,而是一名澆花匠!我們要用赤誠的愛喚醒迷茫,點燃青春,讓希望這片沃土開滿燦爛的個性之花!

教師讀書的心得13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說此刻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著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義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我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我自我也正嘗試按照老卡爾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兒,雖然此刻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資料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書中的第九章《什麼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讓我感觸最深,一向以來怎樣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讓我很困惑。我們固然很愛我們的學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為愛就放縱他們,也不能以嚴格為藉口就過於苛刻的對待他們,這個度很難把握。書中的這個章節寫了老卡爾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爾的嚴格完全取決於道理。他說:“縱容只會使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將兒子在花園舞劍時不留意將一束花砍倒後如何處理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導的過程在書中寫得詳詳細細。老卡爾的.做法讓每一位讀者欽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師把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理解為專制,不知不覺中把自我變成暴君,把孩子變成唯命是從的懦夫。他們以為孩子不聽話就就應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這種做法的後果不但不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我,反而使孩子對父母、老師甚至對於所有人產生怨恨,使性格與人格產生扭曲。

邊讀這本書邊對照自我教育學生的過程和方法,感受頗深。夏曦尊說:教育不是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裡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覺得教育學生,教育自我的孩子就應給像老卡爾教育孩子那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給孩子最博大的愛,用智慧和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爾並不是一味的嚴厲,讓我感受更多的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嚴與愛不一樣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帶女兒的這段時間裡自我就有這樣的感受。

剛把女兒從丈母孃家接回來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讓我感到職責很重大,女兒跟自我已經快3年沒有生活在一齊了,很多時候在想自我虧欠女兒的太多了。長輩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擔心女兒此刻是不是已經有了很多壞習慣。因此在開始的幾天自我都十分嚴格的按照自我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女兒的行為,幾天以後我感覺到女兒都不敢正眼應對自我,跟我講話的時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來正遇上春節的幾天我就妥協了,什麼事情都放任著她,結果所有的問題又開始暴露起來了,變的嬌氣任性一不開心就嚎啕大哭,大人們都要圍著她轉由著她就開心了。在春節過後我開始嘗試自我獨立跟女兒相處,跟老婆商量要漸漸的培養她自我的獨立性,她自我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我獨立完成,該嚴厲的時候就嚴厲,該表揚的時候表揚,漸漸的感覺在很多時候她自我也願意理解這一切,也變得更加懂事了。

當我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時,對怎樣從愛出發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孩子是不一樣的,只要身為教師的我們用心去感受,並付出真心地關心和愛護,用自身去影響他們,這才是教育和愛的本質所在!

教師讀書的心得14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什麼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幸福在哪裡?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特別是每天面對一群可愛的孩子有時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著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著教育、體驗著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型的幸福觀詮釋著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特別是我們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其次,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

會離幸福更遠。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教師讀書的心得15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讀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恐怕也算不上一位真正的教師。

這本書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根據自己三十多年的從教經驗以及切身感受得出的一系列教育智慧。這是一本對一線教師極具幫助的書,開啟書本,與以往的章節式不同,密密麻麻的100條“貨真價實”的建議整齊的`排列在一起,這些建議可謂是非常全面,不僅有生動形象的事例,也有科學的理論分析。他不僅關注教師、關注課堂,更關注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一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具有不同的身體和心理髮展狀況,所以他在書中不止一次的提醒我們要關注差異。

他在第一章提到:為什麼一些一年級就落伍或者不及格的學生到了二三年級會變得越來越可怕。是因為這些學生從一開始就沒有被關注到與其他孩子腦力發展的差距,這也是班級授課的一種缺陷。我們照顧到的永遠是集體,而總是忽視一些個體。正是這樣的一些個體,才是我們教育者最應該去關注的。

本書有多條建議都關注到了對後進生的教育。何為“後進生”,大眾眼裡的“差生”,而教育專家們是不容許有“差生”這個概念的。

就如蘇霍姆林斯基在開篇所說,他們不是“差”,只是與他人存在一些差異。教師要在這些差異中尋求解決的方法。導致後進生學習有困難的原因較多。不僅是孩子本身的一些差異,也取決於教師的後天作用。為什麼同意是一位學生,在不同老師的課堂中會有不同的表現呢?成績為什麼也會有差別呢?這也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課堂、評價方式、與學生的溝通模式、對作業的反饋等。

而在蘇霍姆林斯基親身的經歷中,他遇到過不少的後進生,也舉了一個關於“費同學”真實的例子。後進生比起別人,在學習的時候遇到的障礙更多,那麼掃除障礙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是閱讀。閱讀能教會他們思考,能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的多了,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更敏銳。

而對於教師來說,想要翻閱在教育生涯中的種種障礙,解決種種難題,閱讀也是一種最有效的手段。教師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才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知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xindetihui/957e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