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心得體會 >

教育培訓會心得體會9篇

教育培訓會心得體會9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培訓會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培訓會心得體會9篇

教育培訓會心得體會 篇1

新鄭市歷史研討活動於9月20日在苑陵中學舉行,我參加了本次活動。本次教研活動大致流程:一是,教研員趙老師介紹了本期的教研活動計劃,二是,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效率。

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但歷史教學的樂趣是無窮無盡的,需要我們和學生共同挖掘。為此,我對如何開展國中歷史教學進行了反思。

結合這次教研活動和平時的教學實踐我發現:歷史課常被學生被視作“副”課,他們認為學歷史是難記難背難思維、枯燥無味的,很多學生寧可多做一道數理化題目,也不願意花時間在歷史學習上。其實歷史的故事性,趣味性,可讀性較強,但學生卻對對學歷史心生厭倦,興趣索然。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育的功利性,一方面學生覺得歷史學科只有50分,不及語數外重要;另一方面,教師為了會考而講,只講考點,這就割裂了歷史的連續性,整體性,湮沒了歷史的趣味性,使歷史成為片段式的索然無味的知識點。所以要開展好歷史教學工作,教師首先就要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起來。我認為應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探討歷史

既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重心是關注學習過程,促進學生髮展。每節課給自己定下三問:課程要達到什麼目標?通過什麼途徑達到目標?最大限度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了嗎?從設計課程開始注重過程,精心構思,巧妙設計。

二、組織有意義的課堂活動。

課堂教學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設計,學習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與歷史對話,師生共同探討,互動學習。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可以營造出一種能夠使學生心情愉快、無憂無慮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可體會到角色的轉換,還能培養學習興趣。置身於課堂,學生不僅不會感到緊張、沉悶,反而會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特別是對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在這種融洽的學習環境中,可以增強他們學習和克服困難的信心,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大膽嘗試,從而有效促進能力的發展。

三、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1、教材內容的問題化

國中生有著好奇的心理,因此我們可以“順水推舟”,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將各知識點轉化成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嘗試探索、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找出答案,並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

2、教材內容的結構化

很多學生認為歷史知識比較繁,導致學生厭學歷史,這就需要我們對教材進行重組,將歷史知識簡單化、直觀化,因此教師要儘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某一課或某一單元歷史知識教學時,要注意“瞻前顧後”和“左顧右盼”。要實現教材結構化,教師可以提出教材內容的“綱要訊號”,也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框架。

教育培訓會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9月22日,我有幸參加了xx省組織的中國小生閱讀素養教育研討會,整天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對閱讀這個概念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最注重的就是興趣,當一個人對閱讀有了興趣,那麼他就會無時無刻不在閱讀。孩子、學生、成人、老人,每個人都需要閱讀,都需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全民閱讀,提高國民素質,建設學習型社會,這是我們未來要努力的目標。

讀書需要興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閱讀,縱觀國外的大小圖書館,每天都是人聲鼎沸,來看書的人絡繹不絕,光憑這一點就值得讓我們國人深深的思考。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利用自己的親身體驗,給我們講述了他的特殊的'家庭閱讀教育。校長的兒子是一個理科生,對語文沒有太濃厚的興趣,因此校長一家三口制定了一份寒假計劃——每天背誦一篇古詩詞。剛開始校長的兒子對這個計劃沒有什麼興趣,後來在校長的引導下,他們把讀古詩慢慢地演變成了誦讀,再把誦讀慢慢的變成了朗誦,古詩的每字每句就在這個男孩的嘴裡,鏗鏘有力的讀出來,讓人聽了感覺是一種美的享受,最後校長三口人決定利用錄製視訊的形式配樂朗誦古詩詞來評選出家庭中完成最好的那位成員。這樣就讓我們看到了一份非常專業的家庭閱讀作業。這個例子向我們詮釋了家庭閱讀需要一定的氛圍,更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才能夠愛上閱讀,養成喜歡閱讀的好習慣。對於現代的國小生來說,他們的閱讀並不是為了考試那麼簡單,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把讀書的目的搞得更加寬泛一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個人素質!

教育培訓會心得體會 篇3

XX年3月8日下午,作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會議室聽取了一小呂銀普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彙報,對我來說,雖從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淺。淺談幾點收穫。

一、在課堂上,學習習慣最重要

1、關注書包文化。學生天天背書包上課,銀普老師從關注學生的書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書包文化”,值得借鑑。

2、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老師在強調書寫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協調運作,步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

3、教師要不斷積累良好的學習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學校這個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養學生尊師。看到學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揚,產生轟動效應,此時教師因勢利導,使他意識到老師對他的關注,感覺到教師的偉大,進而影響到班務工作的執行。

2、助人的習慣。通過典型事例,教師大肆渲染,烘托氛圍,使學生學會友善,意識到幫助他人同時也快樂自己的理念。

3、學會寬容培養自信。遇到學生之間不和諧的問題,教師要把握實質,通過事例教育他們學會寬容、不糾結。對待差生,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點撥表彰,使他覺得我也行,不斷增強他的自信。

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1、在班務活動中,通過有秩序地擺放學習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2、遇到紛繁瑣碎事情,指導學生換位思考,培養其積極主動性。

3、多讓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給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覺悟。

教育培訓會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我們數學組進行了,關於暑假八月十八日《新教育》的培訓的心得體會交流。其中我們組上的成員都積極的進行了討論。學習海門的課堂實際以後,我們覺得我們在教學上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很多!

在這次活動中,我親眼目睹,親耳聆聽,親身感受,收穫了曾未有過的.豐盈和充實: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不斷的更新,我的視野得到極大的開拓,我的內心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聽海門教師學習之前,我感覺新教育的確不錯,可以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可以使學校提升教育品質;可以使學校成為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可以使學校成為“新教育共同體”的“精神家園”和共同成長的“理想村落”,真好!可是內心深處卻又感覺新教育離自己很遙遠,高不可及,不過是頻頻出現在書本上和報道中的名詞而已,跟自己好像沒有多大的聯絡,但是經過這幾天不斷地學習(聆聽報告和觀摩課堂教學),我的認識有了很大的轉變,原本那些既專業又深奧的文字也彷彿都有了靈性,一下子變得親切、生動、豐盈起來。於是我對“讀千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忽然間,如醍醐灌頂,新教育原來是如此精彩,如此充滿魅力,足以讓你不顧一切愛上她,矢志不渝追隨她。這就是你啊,新教育!

儘管經過八個多小時酷熱中的聽課,我卻沒有想象中的疲勞,因為我已經與我日思夜想的“新教育”見面了,心中滿是歡喜,期盼儘快看到那個全新的世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會讓我感到耳目為之一新,精神為之一振,心靈為之一顫的,去真切體會做教師的那種美妙感覺,走近自己為之不斷追尋的教育生活,想到這裡,我心中積鬱已久的苦悶消失了,我看到了前方的光明,明確了行進的方向,眼前頓時豁然開朗起來。

教育培訓會心得體會 篇5

今年10月14日——18日有幸參加了在xxxx舉辦的生本教育研討班,對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如何讓“生本”的理念深入到我們的課堂中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經過這次學習,在這裡簡單談一下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決心要嘗試上“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總感覺一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少說,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學生、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通過看了幾節生本教育觀摩課,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會令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回來後在一股衝勁的驅使下上了幾節生本課(不徹底的生本課),效果一般。一些意料之中的問題表現的淋漓盡致: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學生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通過學習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教育培訓會心得體會 篇6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暑假教師集中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時間,但在這短暫的時間裡讓我過的很充實!聆聽縣級骨幹教師的講座,使自己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師德修養等方面都受益匪淺,下面談談自己收穫最大的幾點。

一、教師的專業發展

通過潘正琴等幾位老師的授課,我認識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瞭解到“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等。作為教師,我們的專業發展曲折而漫長,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面對挫折困難,我們必須要樹立自主發展意識。我們是專業發展的主人,成長永遠是我們自己的事,我們不該怨天尤人、推諉扯皮,自己的成敗得失、喜怒哀樂都應該由自己去擔當。

二、師德修養

唐涿權、劉秋豔、李樹芬等老師給我們傳授了師德修養的存在問題及對策;教師職業道德的心理健康;師生交往中的師德等,使我更深地理解到師德修養的內在含意。唐涿權老師在談到“愛生奉獻”時,我才真正認識到“愛生奉獻”是師德之魂,是師德的.永恆主題。愛生是從事教師職業的前提,只有愛自己的學生,才會樂意的去奉獻。愛是一種為之付出百備感欣慰的幸福體驗。

三、感悟過程,真誠付出

培訓結束了,我會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把這份珍貴的經歷銘記在心,開始我教學生涯新的征程,我會努力把學到的理念、方法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之中,不辜負領導、老師們的希望,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給大家。

教育培訓會心得體會 篇7

我於-05-15和胡主任、高老師一行去日照實驗國小參加了日照市新教育實驗跟進校培訓會——市實驗一小現場會,我領略到了新教育專家的風采,感受到了新教育所散發出的無窮魅力,彷彿整個人也起了質的變化,對學生、對課堂、對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認識。

一、觀看了晨誦展示課。(執教:歷菲)從《當清晨來到》這一首小詩開始晨誦課開始,回顧了《一天只有一次清晨》這首小詩,以《跌倒》為主題課進行了晨誦演示,進行了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展示;

二、讀寫繪課展示。執教教師焦春燕,以《小老鼠分果果》的故事,分析講述了整個過程,聲情並茂,繪聲繪色,童真童趣,並在整個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幫助別人,感謝別人,我很快樂;

三、《狼王夢》的讀書交流活動,介紹了作者,總結出有夢想才有實現,有夢想才有目標;

四、以《生命,生命》為課例“構築理想課堂”吸納有效框架精髓,匡正我們的課堂,藉助有效教學框架提高教學效率為主,以一條魚的結構為框架。隨著學習的深入,有效框架的輪廓逐漸清晰起來,課堂三大核心要素,教材、教師、學生三者在框架中得以突現。用教材教什麼,即你為這節課制訂怎樣的目標;圍繞核心目標教師安排哪些策略,即教師的教學板塊組成;學生在每個板塊中的個體表現,即學生的學習清單。我們的課堂即圍繞“有效”二字做xx,課堂有效,這節課就是成功的;課堂無效,這節課就是失敗的。

五、午讀展示活動《走近劉娜老師的“小葵花”中隊》,從教師到學生,給了我全新的展示。

六、教育敘事《就這樣悄悄地愛上了你》教師專業閱讀,促進專業成長。在學習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實驗一小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好讀書,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並將讀到的悟到的實踐於自己的課堂,反覆磨練。而每一個老師要取得成功,獲得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名師是目標是方向,名師的成名祕訣更是學習的指路航燈。深厚的文化底蘊來自讀書,來自不斷地學習實踐。只有引導教師明確讀書是永久的真正意義的備課,實踐反思與讀書相結合,才能幫助教師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張和思路,教師專業才能發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看到,有的老師雖然會教書,但不喜歡讀書,“沒有時間!”這是很多教師給出的不閱讀理由,他們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傳道、授業、解惑;有的教師迫於考試壓力和業績考核,只關注教參,而排斥其他讀物。由此帶來的是教師教學的程式化,教師人文與科學素養的低迷以及愈來愈嚴重的職業倦怠現象,日益成為教育質量提升的“瓶頸”。

七、參觀了《星河展覽館》,材料檔案的存放,學生老師的作品展示,讓我耳目一新。

我認為,新教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知道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他注重的是教師這樣一個鮮活的成長。

教育培訓會心得體會 篇8

對培訓中的遊戲環節,我有點滴感悟,分享給各位。

現在很多培訓師考慮到成年人學習的特點,在成年人的課程設計中,花費心機,其中,體驗式遊戲,就是常用的方式之一。

1、遊戲反映真實,學員在遊戲中的表現,反映他真實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在成年人的培訓中,在遊戲中領悟道理,是非常好的方式。而遊戲的最大好處是,反映真實,也就是說,學員在遊戲中所暴露的問題,非常真實地反映他在實際工作中的思維和行為模式,這很有利於真實瞭解參訓人員的內在的心智模式和行為特點。以便企業瞭解員工,有針對性的調整。培訓師也要在遊戲後的學員分享和老師點評時,給學員照鏡子,讓他看到平時自己注意不到的盲點,讓他有所醒悟。

2、遊戲的精彩,在於點評,否則,為遊戲而遊戲,只能浪費時間:多年的培訓中,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企業方在培訓前提醒我,在培訓中少做遊戲,多做講解,認為做遊戲太浪費時間。我理解企業方的意思,他們只是希望在短暫的培訓時間裡,讓學員更有收穫更有效。那遊戲到底浪不浪費時間呢?如果只為遊戲而遊戲,缺乏分享和點評,確實是浪費時間的,最多是娛樂了氣氛,大家從遊戲中學到的東西會很少。所以,真正優秀的培訓師,是很會利用學員分享和老師點評這個環節,大做xx的,讓學員領悟到通過其他培訓方式很難看到的東西,所以,好的培訓師讓遊戲成為學員感悟最深的環節,差的`培訓師,只讓遊戲起到了活躍氣氛的一個方式。

在xxxx的這場培訓中,我們從遊戲中看到了學員的負責任狀況,對完成任務的意願度,及時糾偏的能力,等等。

經驗告訴我,成人培訓中必須運用體驗式遊戲這種方式,既能反映真實,深挖模式,也能娛樂氣氛。我經常會接到幾年前接受過我培訓的學員的電話,他們說,當年培訓中,給他印象最深,和一直以來影響他行為的,就是曾經的那個遊戲,那個遊戲後老師給他的點評。我聽了,非常欣慰。也許,這就是“師者”的快樂吧。

教育培訓會心得體會 篇9

8月2號和號參加了日照市暑假培訓之新教育。做講座的老師分別有zz市北郊王校長和她帶領的兩位一線教師、徐所長和上海復旦大學的陳國安教授。

給我印象最深,留給我深深思索的報告要數南方美女校長王燕校長的講座。她妙語連珠,把他們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如何“浸潤”於學生日常活動中的,用理論聯絡的方法實際講得透徹明白,真實清晰。

王校長的講座題目是《德育改革,教育質量提升的力量》。王校長自始至終面帶微笑介紹著他們學校的辦學思考與經驗,充滿著一個南方女人的睿智與敏捷,她的講座引發我強烈的共鳴:

一、關於班主任

班主任不要大包大攬,其他任課教師都是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要會用這些力量,班務部也是分解班主任重任的一大力量,要學會大膽放手,只要有相應的機制,就大膽放手。班主任要機智地學會不要被繁瑣的事物和糟糕的心情所勞累。

二、關於老師的愛

老師的愛要被學生接受,我們不希望看到大多數學生只是服從和循規蹈矩,要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所以老師不要有語言暴力。如果老師的語言霸權太重,管理上又採用控制與懲罰,那麼這樣的孩子不會是善良寬容的,不會是心胸寬廣的人。師生關係式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力量。

三、關於教育

教育是什麼?這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教育不是培養我們的'對立面,不是讓孩子們怕我麼,恨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人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加幸福。

所以,教育不是培養高智商的人,而是培養區別於任何其他生物的高階生物。所以,德育應位列教育首位。

四、關於班級管理與班級建設

看待問題有時候換一個角度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從“班級管理”到“班級建設”的轉變讓我深切感受到,很多時候,稍微改變一下由來已久的,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常規,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業績的背後是團隊,團隊的背後是文化,文化的背後是環境。這可真是應了那句“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是最大的教育力量!”

五、關於班級文化

他們學校最大亮點就是班班有特色鮮明的班級文化,這個班級文化不是專門指展現在人們視野內的牆壁文化,而是每個孩子心目中那份神聖的責任感和巨大的凝聚力。從選擇班級文化主題形成共同願景開始,到設計班級文化標誌、重建班級組織架構、設計班級自治制度、設計班級有效活動再到開發班級微型課程,他們有章不紊地進行著,開展得紮紮實實,追求實效,孩子們得到了最好的發展。

王校長的講座還告訴了我:一個學校,無論是校長還是教師,都要用“心”。用心去發現,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實踐。從浪費時間的“班主任會”到使用有效的“班主任論壇”的轉變,從“班級管理”到“班級建設”的改變,從能用一個電子通知就能完成的任務安排就不要再開會的舉動,讓我們感受到的是“變與不變”就在於我們的心是不是一顆善於思考的心。

由此可見,學校發生變革必須發端於內部改革;學校內部改革必須首先抵及學校德育;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知道我們身在何處,而是要知道我們朝何處去。

最後用一句我喜歡的話來鞭策自己:當一個人懷抱著某種使命,並運用智慧努力去實現這種使命的時候,平凡的人就更精彩起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xindetihui/8jql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