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說課稿 >

關於高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關於高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高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化學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恆定律》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恆的原因及其應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恆定律是國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貫穿於整個中學化學。本節教材在國中化學裡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教材的編寫意圖、本節的特點、九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以及守恆的原因,學會運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和解決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及分析,培養學生利用實驗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與質量守恆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了解研究化學問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善於合作、勇於探索、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對學生進行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如何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的原因,從

而達到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4、對教材的改進

課本P88活動與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較高:因為玻璃管灼熱後既要迅速插入到錐形瓶中,又要恰好與瓶中的白磷接觸,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這樣的疑問:在插入過程中,瓶內外的氣體是否發生了交換?為此,我作了如下調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氣球套緊瓶口,再將錐形瓶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至白磷自發燃燒完全。

課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給學生造成疑問,水分會不會蒸發,空氣會不會溶解在液體中等。對此,我將小燒杯換成了錐形瓶,同樣在瓶口套上一隻氣球,使學生看清反應前後瓶內外物質無交換,從而使實驗操作過程更嚴密、更科學,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實驗結論。

二、說教法

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對於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瞭解都屬於啟蒙階段,若探究過程不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於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本節課我採用的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瞭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瞭解尚處於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於比較興奮、好奇狀態,我緊緊抓住這一點。

2.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學會在科學探究中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2、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先由蠟燭燃燒,引出問題一“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會有什麼變化呢?”接著介紹三位化學家對此進行的研究,並著重介紹拉瓦錫的研究實驗原理。進而提出問題二“是否所有化學反應反應物質量總和都等於生成物質量總和呢?”提出兩個探究實驗①測定蠟燭燃燒前後的質量變化和探究實驗②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後的質量變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探究實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去親歷實驗並感悟質量變化的關係,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問題三“由此你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變化關係得到了哪些結論?”學生可能有三種猜想:①化學反應後總質量變小;②化學反應後總質量變大;③化學反應後總質量保持不變。“確實如此嗎?”進入第二流程。

(2)實驗探究、引導發現

①確定探究內容

為了減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導學生確定探究內容。

探究實驗一: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前後質量變化情況

探究實驗二:鐵釘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質量變化情況

②設計實驗方案

由於學生對這兩個探究實驗的化學反應原理都不瞭解,因而首先講解其原理。然後向學生提供以下實驗儀器和藥品,讓學生自主選擇,分組設計探究實驗方案。

③分組實驗、分析討論

實驗儀器和藥品:

探究實驗一:天平、250mL錐形瓶、250mL燒杯、酒精燈、鑷子、三角架、石棉網、氣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學生對探究實驗一設計的方案可能主要有兩種型別:主要區別在於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學生對兩種方案分別實驗後發現,第一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變大;第二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不變。“究竟哪一種方案的結論正確?”讓學生對方案展開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引發學生的思維衝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既可強化其設計興趣,又調動了學生主動思維。

經討論得出:第一種方案有缺陷,因為沒有考慮白磷燃燒後重新進入敞口容器的空氣質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質量變大的結論是不準確的`;第二種方案在密閉條件下進行,整個操作

過程中容器內外沒有物質的交換,實驗過程嚴密科學,結論令人信服。

探究實驗二:天平、錐形瓶、氣球、鐵釘、硫酸銅溶液。

學生對探究實驗二設計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兩種型別:主要區別也就在於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兩種方案的結果都是生成物質量不變。通過討論得出:在常溫下反應水分蒸發帶來的質量誤差可忽略不計。

剛才兩個探究實驗的共同結果是——反應前後質量不變。“為什麼呢?”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於是我利用動畫模擬突破難點,即進入第三流程。

(3)動畫模擬、突破難點

用動畫模擬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直觀形象地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目和質量肯定不變,至此得出,所有化學反應都遵循的規律——質量守恆定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設計併成功的嘗試實驗,獲得結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了科學實驗需要嚴謹,主動建構了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

接著提問“為什麼蠟燭在空氣中燃燒後質量變小,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後質量變大呢?”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用質量守恆定律分析化學反應時,切記不要忽略反應中進入的或出去的氣體這類隱含的物質。

(4)聯絡實際、學以致用

①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質量等於200g,這是否符合質量守恆定律?為什麼?

②高錳酸鉀在空氣中加熱後,固體質量減少了,有人說這個事實不符合質量守恆定律,你說對嗎?為什麼?

③已知12g木炭與32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g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餘______:______g,為什麼?

第1題意在突出質量守恆定律只適用於化學反應中;第2題再次凸顯守恆的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第3題意在讓學生髮現質量守恆定律中“參加”兩字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使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得以強化,也鍛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懂得了什麼樣的化學學習方法?

五、教學設計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採用教師引導,學生為主,師生協作,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著重了兩個體現、四個突出。

1.兩個體現

(1)體現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

(2)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2.四個突出

(1)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現;

(2)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

(3)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4)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研究氛圍。

六.板書設計

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恆定律

一、質量守恆定律: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二、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本質——三不變

原子的種類不變;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

三、應用

紙張燃燒完後灰燼質量小於原來紙張,為什麼?

鎂帶燃燒完後白色生成物質量大於鎂帶,為什麼?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和學生分析:

在設計教學之初,我首先對教材和學生進行了分析。苯酚在生活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有機物,在工業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用途,這體現著苯酚作為一種重要原料的社會價值,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酚是人教版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第三單元——《烴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一節的內容,在必修2中,學生已經學習過了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質。而酚對於學生來說是嶄新的'教學內容,教材將酚和醇安排在同一節,旨在通過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結構和性質上的對比,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並通過代表物質苯酚,遷移認識其他酚類化合物。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分析考慮,我制定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掌握苯酚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 和 化學性質 ,加深理解“基團相互影響”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實驗探究能力。

(2)過程與方法方面

通過對苯酚性質的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推理、判斷的能力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一、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B,通過對結構決定性質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教育。

C,培養學生關注化學與環境,化學與健康,化學與生活的意識。

考慮到本節課要有利於學生的終生髮展,因此我從樹立苯酚與人類的生活生產是密切相關的價值觀和培養學生對比的思維方法做了重點突破。

三,教學設計:

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1)第一個環節-生活中的酚類物質

我首先為學生展示幾張生活中常見的含酚類物質的圖片,給出結構式,讓學生找出苯酚部分。使學生用分類的思想,有序的認識物質。於是我引入新課:苯酚就是最簡單的酚類。

(2)第二個環節- 苯酚的用途

苯酚在工業中有著重要的用途,如生產酚醛樹脂用來製作廚房用的防火板和電器插座,生產錦綸製作登山服,還可以用作醫藥、染料、農藥的重要原料。有人評價說苯酚改變了世界,外科之父 李斯特用苯酚消毒,減少了細菌感染,塑料之父貝克蘭合成酚醛樹脂,讓生活變得更加舒適。 可見,工業上對於苯酚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高速公路上經常會有大貨車在運輸苯酚。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新聞。化學與生產聯絡, 我從生活走向化學 , 從而達成本節課的情感目標。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新課程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人教版)第三章《烴的衍生物》第一節《醇、酚》第二課時,依據課程標準要求,並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實際能力,體現化學新課程“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新理念,貫徹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等精神,我將從以下五方面設計這節課:

一、說教材

1.內容和地位

本節內容從知識結構上看,可分為四部分,即苯酚的分子組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它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從教材整體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學化學裡面,教材只著重介紹兩種物質——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簡單的芳香烴;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烴衍生物,又是酚類物質的代表。可見,《苯酚》在高中有機化學裡面也處於較重要的地位。從教材結構上看,本節內容是安排在《乙醇》後,學生在學習乙醇的過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團對有機物主要性質的決定性作用,對乙醇中官能團羥基的性質也已有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這一基礎上緊接著安排苯酚知識的學習有其獨特的作用,既能聯絡前面已學過的知識,又能為後面烴的衍生物的學習提供方法,作好鋪墊。而苯酚的結構與乙醇結構中都含羥基,因此,苯酚和乙醇的性質有相似之處,但事實上苯酚性質與乙醇性質又有不同之處,本節內容安排在此還有對比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對比學習,使學生對酚羥基和醇羥基的性質將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理解官能團的性質與所處的化學環境有一定的相互影響,從而學會全面的看待問題,更深層次的掌握知識。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和認知特徵並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a、認識酚類物質,能夠識別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和主要用途

c、理解苯環和羥基的相互影響

(2)過程與方法方面

通過對苯酚性質的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推理、判斷的能力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a、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b、通過對結構決定性質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教育。

c、培養學生關注化學與環境、化學與健康、化學與生活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苯酚的化學性質。

難點:官能團的性質與所處的化學環境的相互影響。

二、說教法

學情分析:

本節課前,學生已學完了烴和烴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內容,對有機化合物的學習特別是有機分子中的官能團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之間的相互聯絡有一定的認識,能掌握常見的有機反應型別,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通過對外界資訊的感知加工建構知識體系,在該過程中,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知識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苯酚結構與乙醇結構的相同點(都有羥基)為學生對苯酚性質的探究提供了基礎;苯酚結構中與乙醇的不同點(羥基與苯基相連)又為學生的進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間。因此,我將該節的內容設計成探究式教學模式。主要採用通過創設情景——探究實驗——理論推導——反思應用等教學方法,並充分利用實物感知、演示實驗和現代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的機會,體現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

三、說學法

圍繞本節課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採用類比類推,以舊促新和實驗探究等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情景一】新課引入

我利用生活中的化學來引入新課,先展示藥皂、苯酚軟膏以及苯酚軟膏的說明書,讓學生閱讀苯酚軟膏說明書,提問:從化學的角度分析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質?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徵,引導學生初識苯酚,組織學生觀察苯酚的顏色、狀態,指導學生動手做探究實驗一,根據苯酚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自主探究苯酚的溶解性。在此過程中,學生很容易主動的獲取苯酚物理性質的知識,傳統的教學一般是把物質的物理性質直接傳遞給學生,顯然,這些知識通過學生主動建構比老師將知識簡單地傳遞更易接受和掌握。

【情景二】初識苯酚

【探究實驗一】物理性質

學生實驗:(1)組織學生觀察苯酚的色、態,並小心的聞它的氣味。

(2)溶解性實驗(溶劑分別為冷水、熱水和乙醇)

重點歸納出苯酚的色、態、味和溶解性。

(3)、產生疑問:在苯酚藥膏說明書中還提到了“色澤變紅”、“不能與鹼性藥物並用”那麼,色澤變紅的原因是什麼?不能與鹼性藥物並用說明苯酚可能具有什麼化學性質?

【情景三】結構特點

結構分析:觀察分子模型,類比醇、酚、酸中羥基的性質

【情景四】極弱酸性

【探究實驗二】苯酚溶液是否有酸性?

學生觀察到渾濁的苯酚溶液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後變澄清,說明苯酚顯酸性,因此,苯酚又名石碳酸,聯絡已學過的知識: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劑,溶液會變紅,那麼,苯酚溶液也顯酸性,向苯酚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是否也有此現象呢?通過演示實驗,發現苯酚中滴加紫色石蕊後並不顯紅色,學生產生了疑問,苯酚的水溶液為什麼不能是石蕊變紅呢?引導學生分析該現象產生的原因是苯酚酸性太弱,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呢?提起了學生的興趣,這樣自然的過渡到二氧化碳與苯酚鈉的反應,指導學生動口向苯酚鈉溶液中吹入二氧化碳,此時學生既興奮又有很濃厚的興趣,這樣設計既是課堂生動活潑,又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實驗學生對苯酚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已經完全掌握。

【情景五】三元取代

【探究實驗三】取代反應

接著組織學生討論:乙醇和苯酚同樣含有羥基,但為什麼乙醇不呈酸性,而苯酚呈弱酸性?這說明什麼問題?點撥學生:由乙醇和苯酚的結構上分析,並展示他們的分子結構以幫助理解,得出是苯環對羥基的影響,使羥基具有 一定的特性 ,這同時也更進步加深化學環境對官能團性質的影響,突破了難點。繼續設疑,那羥基對苯基是否也有影響?

聯絡前面已學的知識:苯與液溴的反應,推測:將濃溴水加入苯酚中會發生什麼反應呢?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實驗三,根據已有知識學生很容易得出是取代反應,那麼,是幾元取代呢?引導學生回憶甲苯與濃硝酸反應的產物,類比類推苯酚與溴水反應的產物是三元取代。接著,我請學生回憶苯和液溴發生取代反應的條件和產物現象,並與該反應對比,哪個取代反應更容易?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苯酚更易取代,為了加深理解苯酚更易取代這個事實,我從苯和苯酚的結構上對比說明,由於羥基對苯環的影響,使得苯酚中苯環上羥基鄰、對位碳原子上的氫原子易被取代。因而苯酚中苯環的性質與苯的性質有了差異,加深對難點官能團對所處的化學環境有影響的理解。

【情景六】顯色、氧化

回顧情景一,學生們通過分析色澤變紅可能是苯酚與空氣中某些成分反應了,不能與鹼性藥物並用可能是苯酚具有酸性,這兩點包含了苯酚的主要化學性質,也就緊扣這節課的重點,以下就圍繞這兩點來展開,首先,我引導學生們分析空氣的成分,得出最有可能與苯酚發生反應的物質是水和氧氣,設問:苯酚是與水反應而色澤變紅的嗎?根據剛才的探究實驗一,學生很容易判斷出苯酚變紅不是與水反應造成的,既然不是與水反應造成的那就可能是與氧氣反應造成的,因此,在這個猜想下,我做演示實驗一,很快同學們觀察到苯酚液變紅了,該實驗證明了苯酚確實因與氧氣反應變紅,學生們推斷出苯酚具有還原性,接著我就追問:既然苯酚具有還原性,那麼,除了能與典型氧化劑氧氣反應外,還能否與其他氧化劑反應呢?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我們學過的氧化劑,從學生羅列的氧化劑中我選擇了兩種:溴水和三氯化鐵,這樣的教學設計使溴水與三氯化鐵在本節的出現顯得很自然,

性質小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應用途

【情景七】苯酚用途

五、總結反思: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帶著剛才的思考、討論的結果再次梳理思路,從整體上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最後用一道習題來運用本節課的知識。

六、反饋練習:

(1)苯酚與濃硝酸反應可生成一種烈性炸藥,請寫出化學方程式。

(2)選擇合適的試劑和儀器,除去苯中的苯酚。

七、課外探究

設計實驗證明葡萄和葡萄飲料中含有酚類物質。通過這個生活小常識和一個課後實驗,加強學生對酚類物質的辯證的認識。

八、說板書

(一)、物理性質:

1、無色、特殊氣味的針狀晶體;

2、常溫下,微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

(二)、分子結構:

(三)、化學性質:

1、極弱酸性:

2、三元取代:

3、顯色反應:遇FeCl3溶液顯紫色(檢驗苯酚)

4、易被氧化:

(四)、用途: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4

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本節課設計的教學活動力求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活動,通過科學探究完成一系列的學習任務,以幫助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最終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基於這樣的理念,充分的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學習的視角來考慮,設立學習任務和設計學習活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選擇於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這一節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烴作為一切有機物的母體,而甲烷又是最簡單的有機物,學生對甲烷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今後對各種有機物的理解。

2、教材的功能與價值

提高公民的基本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有機物學習方法。學會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學,再用化學知識服務於生活。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甲烷的結構特點和取代反應。

難點:建立甲烷的立體結構模型,從化學鍵的層面認識甲烷的結構和性質。

二、學情分析

1、知能儲備

知道甲烷是一種化石燃料,能從組成上認識燃燒產物;不能從結構角度認識甲烷的性質;儲備了物質結構和化學鍵知識,具備了學習甲烷的理論基礎。

2、學習方式

喜歡從熟悉的事物入手學習新知,對圖片、實物等感興趣,喜歡自己動手。

3、認知方式

缺乏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究和建構。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甲烷的結構特點和取代反應,掌握甲烷的化學性質。以甲烷的結構為例,認識有機物分子的立體結構,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建立有機物“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係。

2、過程與方法

運用模型製作、實驗探究、觀察、交流討論等手段,結合多媒體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運用能力和形成有機化學的學習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能源危機及可燃冰開發情況的瞭解,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科學與生產和社會發展的密切聯絡,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並體驗科學探究的喜悅。

四、教法與學法

1、教學方法

“以問題為索引,學生為主體”的科學探究,並與實驗探究、多媒體有機的結合,營造出師生互動和諧的課堂。

2、學習方法

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充分的進行探究和討論、交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特點。

五、教學思路

採用板塊教學,分為四個學習板塊。即:板塊一:甲烷的物理性質;板塊二:甲烷的結構探究;板塊三:甲烷的氧化反應;板塊四:甲烷的取代反應。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評價,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並幫助學生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體現用途”的認知關係。其流程圖如下:

六、教學環節

板塊一:自主建構物理性質。通過展示“可燃冰”的圖片,播放西氣東輸視訊來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再向學生講述為了合理開發並利用這些新能源,就有必要研究天然氣主要成分甲烷的結構和性質。展示一瓶甲烷氣體,請學生通過觀察、閱讀教材,完成表格內容,然後彙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能源危機、通過對可燃冰貯量和開發介紹,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對西氣東輸工程的瞭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發學習興趣,並引出《甲烷》課題。同時學生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掌握物理性質學習的一般方法。

板塊二:甲烷的結構探究。學生自主學習並完成甲烷的分子式、電子式和結

構簡式的書寫。老師評價後提出問題甲烷究竟有著怎樣的結構,學生開始猜想。然後老師提供素材組織活動,同學們分小組進行實踐活動,然後再收集並展示大家的作品,進行相互交流。

引導資訊:

1、甲烷分子中的4條c—H鍵完全等同。

2、H與c之間的距離和每個夾角也完全相同。學生再重新思考自己作品的正誤,根據科學資訊進行交流和討論後,主要認為甲烷存在正四邊形或正四面體這兩種結構。在學生產生疑惑時,老師再給出第三條資訊:如果把甲烷中的兩個氫原子換成兩個氯原子後也只有一種結構,學生分小組再次動手進行實踐活動,再結合科學資訊得出甲烷是正四面體的立體結構。用電腦製作出正四面體的立體結構,以便學生直觀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按照教材要求進行手工製做,在實踐活動中再次建構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甲烷結構的研究,學會科學的質疑和能根據科學資訊進行有效的實踐活動,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表象能力。通過對甲烷的模型觀察,正確認識了甲烷的分子結構,為甲烷的性質學習打下了基礎。

板塊三:甲烷的氧化反應。創設情境,展示甲烷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學生根據結構猜想其性質。分別將甲烷分別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加有石蕊試液的強鹼溶液中。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探究,交流和總結。得出結論:甲烷的性質在通常情況下穩定,但在點燃條件下就會燃燒。展示sTs素材讓學生感知甲烷是一種清潔燃料。

拓展知識:通過提供資料卡片和礦難圖片進行安全教育。引導學生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化學物質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利與弊。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用實驗方法研究甲烷的性質,體驗了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有機思想。sTs素材的呈現,提高了公民的基本素養,加深了學生對甲烷的認識。

板塊四:甲烷的取代反應

在兩支試管中都按比例收集好甲烷和氯氣,一支用紙包好避光,另外一支用點燃的鎂條照射進行對比試驗。學生觀察並思考以下兩個問題:①實驗中得到哪些資訊。②從所得資訊中你能獲得哪些啟示。然後小組內交流和小組間彙報,得出結論甲烷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生了反應。

組織學生,用球棍模型製作出其可能的產物。學生再次動手實踐運用甲烷的結構探究其性質,展示同學們的作品,用電腦模擬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幫助學生從化學鍵的角度瞭解取代反應的本質。完成方程式書寫,老師再分析和評價,並介紹取代產物的用途。

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思維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從物質的微粒觀來分析化學反應的本質過程,透過現象看本質,明白實驗手段是檢驗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並從中體驗探究性學習的過程。

然後學生通過簡潔工整,知識層次清晰的板書設計,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和總結。完成課堂反饋(設計這兩道試題的目的是從結構和性質兩個角度檢驗“教”和“學”的效果,有助於下節課的教學實施。),再將所學的化學知識聯絡到生活中去,並上網瞭解沼氣的使用知識,然後給周圍的農戶推廣,做一名節能減排的倡導者。

設計意圖:理論聯絡實際,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並指導生活。

七、教學評價

對於本節課的重點甲烷的結構和甲烷的性質都是由老師提出了問題,然後學生的觀點發生碰撞,然後師生一起分析提升,老師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以促成學生認識的轉變和產生情感的共鳴,最終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

本節課的教學貫穿了兩條線索,即:生活線和知識線。從天然氣的利用到甲烷的氧化反應體現其可做燃料,甲烷的取代產物在生活中的運用,以及沼氣的推廣使用,西氣東輸工程等都體現了甲烷的社會價值。從物理性質開始瞭解甲烷,再從結構去了解化學性質,甲烷的氧化反應和取代反應,這些性質也體現了甲烷的用途,是一種很好的化工原料,體現了甲烷的學科價值。也幫助學生建立了結構決定性質,性質體現用途的認識關係。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了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學,用化學的知識走進生活。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

國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充套件。對於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係,在學生了解了水汙染產生的嚴重後果和防止水源汙染的重要意義之後,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後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瞭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係,並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2)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巨集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汙染的錄影,增強環保意識。

3.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2)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巨集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 以問題匯入新課,簡潔明瞭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絡實際的問題,然後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後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於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後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於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課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後,接著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巨集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 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 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汙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採用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織,並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螢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於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麼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後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巨集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徵的求知慾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資訊量的優化處理,

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佈和水的汙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汙染”的錄影,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最佳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徵:(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2)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放在金屬和非金屬的之後構成氧化還原與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氧化—還原原理對本節課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本節課在國中的基礎上,對硫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的性質作進一步的認識。作為三大強酸之一的硫酸,從性質上來說,不但具有酸的通性,還具有自己的特性,這就讓學生在已往知識的基礎上對酸的性質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同時也深刻的體會到了普遍性與特殊性間的關係。另外,硫酸的通性和特性,尤其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為接下來HNo3性質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本節課的重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3、本節課的難點

本節課的難點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4、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複習已知的硫酸的性質;掌握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2)能力目標:分為以下三點:

①、通過濃硫酸性質的探究實驗,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理論問題實驗探究,實驗現象迴歸理論的良好化學學習習慣。

③、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掌握濃硫酸和稀硫酸性質的差異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幫助學生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並從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原有認知情況:對酸的通性比較瞭解,瞭解濃硫酸的脫水性和稀釋的方法。但在課堂上對濃硫酸的化學性質無接觸。

2、學生認知特點:對物質的性質停留在表面的識記,未養成通過實驗、邏輯思維分析物質性質的習慣。

3、探究能力:在前期的學習中做過幾個探究實驗,有一定的經驗。

三、教法和學法:

1、教法設計: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為此,我採用了學生實驗探究為主、老師引導為輔的教學模式,分為創設問題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歸納結論五個階段,進行開放式教學,在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等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和主動探索意識,順著學生的思路走,以激發學生主題性學習的興趣,開拓思維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知和探索新知,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學法指導:讓學生通過思考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獲得新知,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發展新知,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達到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培養實事求是、勇於探索的獨創精神。

四、教學設計:

1、時事新聞匯出問題:

①播放宜昌硫酸洩露事故新聞

②觀看錄象後提出問題:

A、為什麼現場煙霧騰騰?

B、為什麼濃硫酸會造成人員傷亡?

C、為什麼濃硫酸會造成空氣汙染?現場刺鼻的氣味是由什麼物質引起的?

D、為什麼消防隊員要用水稀釋濃硫酸?

2、解決問題複習性質

①解決問題A並複習濃硫酸的稀釋方法。

②解決問題B並複習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

過渡: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三個問題,濃硫酸為什麼會造成空氣汙染呢?

3、進行假設展開探究

①探究實驗

A、目的:濃硫酸洩漏造成空氣汙染的原因。

B、硬體:燒杯、試管、試管夾、酒精燈、濃硫酸、PH試紙、品紅試紙、鐵釘、銅片、氧化銅、水泥路面碎塊。

C、由學生進行假設,邊假設邊討論驗證假設的方案:

(A)濃硫酸是一種揮發性酸,揮發出硫酸氣體。

(B)硫酸和路面上覆雜的物質發生反應產生了一種。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可能是:

講解:可見濃度的變化,有時也會引起性質的變化。

過渡:那有的同學可能有疑問了,既然濃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強。那為什麼稀硫酸常溫下可以和鐵發生反應,而濃硫酸和鐵在常溫下混合卻沒有明顯現象呢?

5、引出問題繼續探究

①目的:濃硫酸和鐵釘混合後無明顯現象的原因;

②歸納的出鈍化,及濃硫酸的儲存和運輸。

6、總結性質引出用途

①總結濃硫酸的性質,引導學生回答問題D;

②性質決定用途,通過性質的複習引出濃硫酸的多種用途,並用投影展示濃硫酸的用途。

7、思考鞏固

①演示蔗糖和濃硫酸的反應;

②問下面幾個問題:

A、蔗糖和濃硫酸的反應體現了濃硫酸的什麼性質?

B、為什麼反應中蔗糖的體積會膨脹?

C、請設計實驗驗證蔗糖和濃硫酸反應後的產物(裝置圖以及涉及的反應方程式)?

8、佈置作業

五、板書設計:

硫酸

一、濃硫酸的性質

1、溶於水放熱;

2、吸水性可用作乾燥劑;

3、脫水性按2:1奪取有機物中的H、o使有機物碳化;

4、氧化性。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式設計四個方面對本節課作如下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 ,第 章,第 節,第 課時的內容。這一

節 ,而這一節的學習會使學生 。因此教好 ,不僅能直接幫助學生掌握好本章中的 ,而且也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有關的計算打下基礎。所以,教學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2.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

B、

(2)過程與方法目標:

A、

B、提高邏輯推理、抽象概括以及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3)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A、通過學習概念的推導及應用,形成相信科學、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思想。

B、養成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及不斷進取、創新的優良品質。

C、培養學生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的辯證邏輯能力;

D、培養學生抽象、聯想、想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3.教材的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通過仔細鑽研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A、

B、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A、

B、 難點的依據: 較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

教育學理論認為,選擇和採用教學方法時,不僅要根據學科的特點,而且要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認識特點選用。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離開了實驗,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本節課主要採用了實驗探究法,再結合問題探討法、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法等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我還在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便於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

(2)

三. 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對於化學課的學習,高 學生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需要老師將一個知識點多次講練以強化其理解與記憶,因為學生對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較慢,遺忘速度快。由於 這一節的 ,限於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理解透徹。因此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2.學法指導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內容之一。對學生而言,一定的學習方法實際上是能力與素質的表現形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是具有對知識的學習能力、選擇能力和創造能力,是一種素質。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授人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思考的習慣,並學會運用觀察、比較、歸納等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針對本節課,我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有:

四.說教學程式設計:

1、回憶引入新課:

2、問題教學法

3、邊演示邊講解

4、鞏固練習,理解內化

適當的課堂練習一方面是學生對本節課學習情況的反饋,另一方面,能夠鞏固加深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使學習得到正遷移。

5、課堂小結

請同學進行課堂小結,適當的課堂小結是必要的,它不僅僅是本節教學知識的回放,還可將本節知識貫穿聯絡起來,同時還鍛鍊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6、佈置作業 作業:習題中相應作業。

7、板書設計

板書不僅是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使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因此十分重要。好的板書體現一個好老師的教學水平,也能夠幫助學生消化吸收課堂教學內容,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shuokegao/z5g3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