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說課稿 >

【必備】說課稿模板彙編5篇

【必備】說課稿模板彙編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說課稿模板彙編5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

(一) 教學目的

針對文章特點,本組課文訓練重點及課文在本組中的安排,確定本課的教學目的為: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精彩、糟糕、謄寫、溼潤、一篇、出版、謹慎、引入歧途。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

3、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對父母評價的理解。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是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的。

基於此,確定第一課時的教學目的為:

1、讀準生字字音,正確認讀下列詞語:精彩、糟糕、謄寫、溼潤、一篇、出版、謹慎、引入歧途。

2、正確、流利、比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感悟父母的不同評價。

確定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及難點為:引導學生感悟父母的不同評價。

二、說教法

新頒佈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形式的形成。”前蘇聯教育家列.符.贊科夫也曾指出:“讓學生們自己提出目標,擬定行動計劃,可產生一種強有力的動機,使他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務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基於此,結合教學要求、教材特點,在本課時教學中,從看題目質疑入手匯入新課,以親切、平等的談話引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激勵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力求建立起開放而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三、說學法

1、課前:回憶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對你做過的一件事,父母卻有截然相反的評價。如果有這樣的經歷,請寫在日記裡。這一環節的安排,既為新課的學習打下伏筆,又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做好鋪墊.

2、課上:自主、合作、探究。具體表現在自主選擇讀的方式;在一定範圍內自主選擇合作伙伴;自主選擇探究的方式。通過讀、思、議、寫學習課文。

3、課後:自學生字。

四、說教學程式設計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下面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式設計:

(一)直接板書課題,生看題目質疑。

在這一環節,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學生的好奇心就越強,興趣就越濃,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維就越活躍,學生也從一個接受者的角色轉化為一個探究者。並且,為學生初讀課文指明方向,激起學生探究課文的興趣。

教師對有價值的問題及時予以肯定並過渡到下一環節: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說明你們很愛動腦。那麼這些問題的答案到哪裡去尋找呢?

(二)帶著質疑時所提問題初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1、學生以各自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小聲讀,也可以默讀、站起來讀。

讀的方式的自主選擇給了學生寬鬆的自讀自悟的空間,而且有效緩解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情緒。

2、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讀後的收穫。教師相機點撥。

3、小結,引出本課時重難點,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通過自讀課文,我們瞭解到面對孩子的詩,父母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一個說“精彩極了”,一個說“糟糕透了”。此時,你的腦中又產生了什麼疑問呢?(生答)是呀,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嗎?

這第二次質疑,進一步激發起學生探究課文的興趣,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說課稿 篇2

一、指導思想

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在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下,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嘗試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我嘗試、討論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

二、教材分析

《分數與除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是被除數小於、等於、大於除數,也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這樣可以加深和擴充套件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講解假分數以及把假分數化為整數或帶分數做好了準備。本節課比較抽象,學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計算,但是理解計算結果比較困難一些。

三、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實際,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教材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2)能力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良好學習慣的養成

(3)情感與態度目標:

結合學生認知規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以及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4、教學難點

理解用分數可以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四、說教法、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學生雖然知道了分數的意義,但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節課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嘗試教學法,利用學具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大膽嘗試,通過動手操作,觀察發現,引導歸納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學生的學法與教師的教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嘗試探究、動手操作、發現問題、整理歸納貫穿於整節課。

總之,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在積極的數學思維狀態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五、說教學程式

針對以上思想,我說一下教學流程中的每一步設計意圖:

(一)、複習匯入 點明課題

因為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讓學生加深對分數的意義理解,明確本節課要幹什麼。開門見山出示課題。

(二)、 探究新知

1、喚起生成,由6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怎樣列式得出除法,然後根據除法的意義順勢引導1張餅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樣列式,然後多媒體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演示,讓學生理解分數可以寫成除法。給學生以表象的認識。

2、嘗試探究,

首先提出問題: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幾張?然後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分一分,討論交流,並讓學生展示分的過程,把課堂還給學生。同時根據學生的彙報多媒體展示分的過程。使學生明確三張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張的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張。

這時,當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馬上進行補充事實,舉一反三

2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幾張?3張餅平均分給5個人,每人分幾張?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的遷移知識,得出2/4與3/5。

3、歸納概括

通過以上的動手嘗試探究,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放手讓學生觀察發現分數與除法有什麼關係,得出結論。同時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

(三)嘗試練習

接著,就是學生進入當堂練習中,設計有層次的、題型多樣的練習,及時的鞏固新知,達到當堂學,當堂清的效果。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本節課所學內容。

六、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是被除數小於、等於、大於除數,也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

從總體來看,本節課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興趣比較濃厚,而且學生動手分的情況也比較好,也能大膽的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我感受到數學的動手操作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途經。但還存在許多細節問題:

1、在課堂結構安排上有點前鬆後緊。

2、學生展示分的過程時沒有點到位,有點亂,不太突出。

3、總結歸納時沒有充分放手學生,而且比較急匆匆而過。

4、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比較欠缺。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儘量克服這些困難,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中國古代史燦爛輝煌,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本主題是對古代文化成就的彙總。《卓越的工程》就是中國燦爛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先秦至南北朝這一歷史時期卓越工程的集中展現。此課與秦國商鞅變法和秦朝的.統一有密切關係。同時本課中有我們熟知的都江堰,兩千多年來她一如既往的滋養著成都平原的天府兒女,還有中國文明象徵的長城,這又與我們實際生活密切相關。

二、學情分析:

教學物件為七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對歷史有較強的好奇心,學習興趣濃厚。七年級學生情感體驗強烈,自主意識開始增強,表現欲也很旺盛。加之本課內容對成都地區學生來說也較為熟悉學習熱情更高。但現階段學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及空間想象能力較弱,又由於地處農村,實地參觀了都江堰和長城的學生極少甚至沒有,缺乏對其的感性認識,瞭解其歷史也更少了。,這些都是本課教學中應考慮的學情。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歷史課程標準,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及教育規律,和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特將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一)、知識目標:

1、記住都江堰和鄭國渠兩大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和修建時代,記住秦長城的東西兩端。

2、理解都江堰的功效和秦長城的價值。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讀圖,提高學生把握歷史現象發生的空間的能力。

2、通過想象都江堰、長城等重大工程的修建情況,培養和提高學生歷史想象能力。

3、通過對都江堰工程示意圖的剖析研究,學習和初步掌握評價工程效益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卓越的工程,認識和體會我國古代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創造力,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進行愛家鄉和愛祖國的情感教育。

2、通過都江堰特點的學習,認識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初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教學重點:

都江堰和秦長城。首先二者是古代文化卓越工程的突出代表,其次都江堰是我們家鄉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長城又是中華文明的象徵,瞭解它們也是必須的。所以將二者確定為重點。

教學難點:

都江堰選址和設計的科學性。七年級學生缺乏相關的工程建築知識,理解水平也有差異,在分析和探討中容易出現理解上的困難。因而將其列為難點。

四、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法

根據新課標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主導,針對歷史學科特點、本課內容和現階段學生身心狀況,採取了情境烘托、設疑討論和分組導學的方法,藉助多媒體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思考,從而圓滿完成導學任務。

1、引導法:儘量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從而引導學生髮揮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啟發式教學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思考,激發學生興趣。

3、設問法: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領悟,提高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

學法

1、問題法

為了進一步使學生了解都江堰相關知識,讓學生主動發問於“小導遊”,激發學生進一步深入探討都江堰的興趣,實現生生互動,在此過程中不僅增長了知識,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善學好思良好學習習慣。

2、分組討論法:

在秦長城的學習中,讓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用一句話評價秦長城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既明確了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

3、自主學習法:

在秦長城基本知識學習中,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內容。在學習鄭國渠時,用提問法,培養學生自主篩選歷史有效資訊的能力。

五、教學活動設計:

(一)、匯入

首先,聯絡時事“5.12”地震,用設問法,匯入新課:

“5.12”特大地震,至今仍讓我們心有餘悸,它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四川許多景區受到嚴重破壞。但有一項地處重災區、有20xx多年曆史的著名水利工程卻安然無恙,仍一如既往的發揮著滋養成都平原,造福天府兒女的功效,你知道這項神奇的工程是什麼嗎?

明確:學習內容為都江堰。

同時用多媒體展示都江堰市區震後的慘狀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無損的場面做對比,匯入今天的學習主題1——都江堰。

再瞭解哪些學生實地參觀過都江堰。然後,讓1-2名學生以“小導遊”的身份帶領大家開展一次“震後都江堰一日遊”的活動。正式進入新課教授。

【此環節聯絡了,同時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切實體現了歷史教學與現實的聯絡,此設計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本課興趣。】

(二)、新授課

1、都江堰與鄭國渠

環節一:教師先請小導遊介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況,在講述過程中,教師展示都江堰圖片。

通過學生的講述,教師讓同學們對都江堰的地理位置和修建時代等基本情況有了明確瞭解。同時,又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以上就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1和能力目標1。

環節二:運用問題法,教師組織學生向“小導遊”主動提問,此中有“導遊”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教師加以輔助。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1、都江堰為什麼要建在岷江上?

2、寶瓶口的作用是什麼?

3、飛沙堰的作用是什麼?

4、都江堰兩千多年來仍牢固使用,它是用什麼方法修建的?

【此環節是針對都江堰這一重難點,採用學生主動提問,共同解決問題這樣一種“生生互動”的方式,既進一步明確知識,又培養學生善於提問、樂於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以上就完成了知識目標2和能力目標2的要求。】

環節三:首先教師用設問法向學生提出問題,並用多媒體展示問題。

1、請歸納都江堰的特點。

2、都江堰對“天府之國”有何作用?

3、都江堰能沿用至今的原因?同時給我們以什麼啟示?

4、除都江堰外,秦國還在何處修建了哪一項水利工程?

接著讓學生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四人為一小組,推選小組長為發言人,一個組員做記錄,組員輪流發言,再全班交流,由小組長代表小組發言。

對鄭國渠這個知識點的處理是納入第三環節的第四小問題,一筆帶過。

【此環節針對學生可能涉及不到的問題和疑難問題設問,以此突破難點,並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能力、學習探究能力。】

2、秦長城

基於學生沒去過北方長城,卻對龍泉金龍長城非常熟悉的情況,做了以下設計:

環節一:用比較法,並藉助多媒體學習秦長城相關內容。先由教師提出學生身邊的景區——金龍長城,並講解其基本情況(現代人以發展旅遊為目的,效仿北方長城而修建的。)接著,立刻請學生閱讀109頁,插入多媒體提示秦長城修建的原因、起止點,讓學生思考二者的區別,再請個別學生髮言。

環節二:用小組討論法,代表發言,用一句話評價長城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以上環節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使之區分現代旅遊景點和歷史古蹟,進一步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突出秦長城這一重點。】

3、靈渠

靈渠這一部分屬於學生自學,此節內容可以讓學生運用剛才所學方法在課後自行完成。此處就不進行教授,這樣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總結

師生一起利用板書總結本課主要內容,意在使學生對本課知識有一整體認識,巨集觀上把握全課內容。

【通過以上對中國古代卓越工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了中國文化的突出代表,同時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為祖國而驕傲的情感。】

(四)、作業設計:

1、做多媒體上的達標訓練

2.為參觀奧運會的外賓,介紹中國古代卓越的工程。

3、舉出中國當代1-2項卓越的工程。

【作業設計的意圖在於使學生在關注歷史的同時,也要關心當今社會的發展,達到昇華本課主題的目的。也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還拓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擁有收穫的喜悅。】

六、板書設計

特點

都江堰 作用

水利 鄭國渠

卓越的工程

原因

防禦----秦長城 起止點

地位

【本板書設計緊扣教學目標,側重於知識性和提示性,它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強調突出作用,明確寫出主要內容,一目瞭然。】

以上是我這次說課的內容,我相信通過這節課,可以使學生真正的瞭解中國卓越的工程,更加熱愛家鄉和祖國。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筍芽兒》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這一課是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運用朗讀技巧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兩課的訓練,加上這一課內容豐富有趣,貼近兒童生活,語言表達生動優美,情感基調較易定位,所以,在課堂上,我著重引導學生讀課文,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為第二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

在上這一課時,我結合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認14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初讀、精讀、賞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朗讀,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激發學生讀科學童話故事的興趣,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練習朗讀。難點是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並從中體會到筍芽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關心和愛護,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確定了以下教法與學法。

1、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來。

2、根據低年級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3、倡導自主嘗試,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

4、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

初讀、精讀、賞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質。

【說教學程式】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上課開始,我首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常見的竹林圖片(畫面),讓他們說說竹子是怎樣長成的。接著出示“筍芽兒”圖片(畫面),讓學生從圖中認識“筍芽兒”是什麼樣兒的。然後,啟發學生:小小的筍芽兒不到兩個月就能長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麼奇妙啊,想知道筍芽兒是怎麼一天天長大的嗎?隨機揭示課題,引導學生好奇地進入文字角色。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這一階段共分二個環節:

1、第一個環節: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我讓學生讀讀課文;

然後,讓他們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此時,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讀完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第二個環節:

學習生字,掃清閱讀障礙:

先讓學生自由讀文,強調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字劃出來,多讀幾遍。

接著,同桌互讀互聽,互相幫助識記生字。

然後,小組討論交流識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在交流過程中,重點強調:

平舌音的字“筍、鑽、滋”和翹舌音的字“揉、潤”;區分鼻音字“扭”和邊音字“嘮”。字形方面,重點交流 “漆、辮”的識記。

最後,播放多媒體課件中的“生字學習”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組認讀,全班擴詞練習(畫面)。

三、多元閱讀,以讀代講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培養語感。

1、指名讀文,啟發思考:

首先,指名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

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很快就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2、精讀課文,深入理解;嘗試朗讀,體會情感:

首先,我啟發學生:

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筍芽兒的生長過程的呢?請你細讀課文,劃出相關詞句,反覆讀一讀。

學生彙報後,再全班討論交流,通過聯絡實際,啟發學生讀出“撒嬌、高興、自豪”時的不同語氣。再通過同類詞對比,瞭解“鑽”這個字所包含的意思。

然後,讓學生說說:你從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體會到了什麼?激發他們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最後,讓學生再默讀課文,看看文中除了寫筍芽兒,還寫了哪些“人物”,他們是怎樣對待筍芽兒的?啟發學生聯絡周圍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在這裡,教師不去作過多的講解和要求,只要學生能大膽嘗試,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都給予肯定和鼓勵。

3、角色朗讀,入情入境:

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後,讓學習小組分角色表演讀課文,再通過小組推薦,請四位同學上臺帶頭飾表演春雨姑娘、筍芽兒、雷公公、竹媽媽之間的對話。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文字中的角色,更能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了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4、配樂齊讀,感悟語言:

學生經過嘗試、指導、表演後,朗讀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此時再讓他們在背景音樂中展開想象,自由發揮,張揚個性,實現情感與內

容的統一,進而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

四、疑難生字,指導書寫

指導書寫時,我採取了“一看,二寫,三對照”的方法:

1、一看:

學生髮現在本課九個會寫的生字中,有三個帶口字旁的字,那麼,帶口字旁的字該怎樣書寫呢?針對學生的這個問題,我重點指導了“喚”字。讓學生認真觀察字形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寫得太大。“喚”右邊第六筆“撇”,要上下貫通,不能寫成豎、撇。

2、二寫:

學生認真觀察後,讓學生在田字格中寫一遍這個字。

3、三對照:

寫完後,把自己寫的字和書上的字進行對照,找到不足之後進行修改,再寫一個。在寫字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三個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五、積累語言,課外實踐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能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因此,在課後,我設計了以下兩項實踐活動:

1、摘抄課文中和課外讀物中描寫美好春光的詞語和句子,熟讀成誦。

2、到大自然中實現觀察竹筍,畫一組竹筍系列畫,或拍一組筍芽生長過程的照片。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採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指名讀,分角色朗讀,配樂讀等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質,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由於水平有限,以上設計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說課稿 篇5

一、 說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師始終“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在課堂教學中引用了“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在本堂課中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模式。

二、說設計思路

1、說教材

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學還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連除的簡便計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是學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條運算定律及減法的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有關整數四則運算的一些簡便運算。教材主要著眼於通過不同解法的比較,使學生認識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材的編排意圖主要是通過典型的、緊密聯絡現實生活的例子,引導學生根據運算特點 和資料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

教材的最大特點是將簡便運算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問題的解決策略的多樣化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融為一體。這樣既能讓實際問題的生活背景成為學生理解簡便計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經驗支撐,又能使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計算能力的培養相互促進,同步提高。

2.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理念及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的幾種常用演算法。並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簡便。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索發現的方法,對連除簡便運算進行教與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理選擇演算法的能力。

標籤: 說課稿 模板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shuokegao/x1nx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