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說課稿 >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七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七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七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三課《荷花》是一篇寫景記敘文,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讓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作為一篇文質兼美的經典課文,這篇課文的教學應該指導學生朗讀和發現語言的美,進行美的教育。

根據新課標要求,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挨挨擠擠”、“冒”等詞語

3、抓住不同姿態的荷花,展開想象,欣賞荷花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體會課文詞句之美

教學難點:展開想象,體會荷花之美

二、說教法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以讀代講法:展示一個以讀為主線的課堂,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2、情境教學法:採用視訊、演示等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年級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並且喜歡直觀、形象的畫面,讓他們動動

手,動動口的'活動更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指導學生運用“看、讀、演”等學習方法來培養自身的語文能力,並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培養敢於發言,樂於交流的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在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謎語匯入,引發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的開始我會以謎語形式匯入,我會對同學們說:“同學們,老師今天提一個謎語來考一考你們,看誰能最快猜出謎底: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心,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在謎語的牽引之下,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順利過渡到課文。

(二)通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通讀課文,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

在學生自讀、自學生詞後,老師抽查學生的認讀情況,隨後讓學生字發現哪些字詞容易讀錯寫錯,教師作適當的提醒,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

(三)品讀課文,感悟語言美

讓學生初讀課文,談讀後對荷花的印象,感知荷花的美和多,然後再讀課文第二、三段,找出具體描寫荷花美的句子,反覆誦讀,並讓同桌間交流讀後感受。最後於全班發表見解。通過上述兩個環節,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也定會產生一定的疑惑,這時教師隨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句子,在讀中理解,並展示圖片,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荷花的美。

(會話是協作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環節。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會話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計劃。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學習成果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演繹荷花,加深印象美

在體會語言美之後,為了加深印象,請學生用手勢演繹課文中合適各樣的荷花。

(建構主義認為,情境創設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考慮到教學目標,讓學生進入情境,演繹荷花,有利於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

然後採取齊背、小組比賽,個人挑戰等形式嘗試背誦第二自然段。在學生有一定攝入認識的時候打鐵趁熱,及時背誦,減輕課後學習負擔。

(五)播放視訊,欣賞荷花美

播放相關荷花視訊,讓學生回憶課文中相關句子,讓學生直觀認識白荷花的美,再現荷花的情境美。

最後由學生髮言小結今天的學習內容。

(獲得知識的多少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而取決於學生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小結今天的學習內容可以方便教師檢驗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情況,方便教師在下一課時做適當的強調和補充)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一組的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是著名作家葉聖陶以一個小朋友的口吻寫的。這篇精讀課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按看荷花的順序描述了公園裡的一池美麗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時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針對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10個生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感情朗讀的能力,閱讀想象能力;會背課文;養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為了順利達成目標,我分2課時教學。我著重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學習課文1至3自然段。

理解白荷花開放的種種姿態是教學的重點,想象這一池荷花為什麼像“一大幅活的畫”是教學的難點。

二、設計理念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

三、教法學法

我主要採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讓學生伴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解決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我是緊扣“美”字,以“情”為線,分四個環節進行設計的:

(一)猜謎賞圖,悄然入情

為了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選用了猜謎語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綠船上”學生答出是荷花後,馬上追問:你見過荷花嗎?在哪裡看見的?說說你見過的荷花是什麼樣的?隨後我出示幾幅荷花圖,和學生一起欣賞,(展示課件)欣賞後,讓學生再次用積累的詞語描繪剛剛看到的荷花。

作者在看過荷花後,也跟我們一樣被荷花的美麗給迷住了,陶醉了,還寫下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荷花》。而後請學生初讀課文。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麼?學生自由交流閱讀所得。

如此激情匯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積極的狀態。

(二)細讀美文,逐步動情

課文第二段具體而生動的展現了荷花的形態美,我就採用直奔重點段的方法引入第二段的教學。

作者筆下的荷花是多麼美麗啊,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看看?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肯定會齊聲回答:想!我適時播放課件: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開放的樣子。通過欣賞畫面,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又是怎樣把這麼美的荷花寫生動的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

學生再讀課文後,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品味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一句?為什麼?”在這裡改變了教師牽著學生走的慣例,而是教師跟著學生走,抓住時機解決重難點。

有學生會說:“我喜歡描寫荷花的句子。”我就用課件出示,每句話都配以與之相對應的圖片,圖文對照, “你最喜歡哪一種形態的荷花呢?為什麼?”有學生可能會說:我喜歡完全開放的荷花,因為花瓣全展開了。我就和學生看圖理解“展開”的意思,抓住“展開”指導朗讀。也有學生會說,我喜歡花骨朵,因為“飽脹”可以看出荷花馬上就要開了,充滿了希望,我就抓住“飽脹”讓學生感悟,指導朗讀。然後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把荷花的美讀出來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賽讀。還採用表演的形式,請三個同學扮演三種不同姿態的荷花,分讀三句話,加深對詞句的理解。

也有學生會說:“我喜歡描寫荷葉的句子。”我也出示這句話,並配有圖片,抓住“挨挨擠擠”和“大圓盤”,觀察畫面,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出這一句話就寫出了荷葉的“多”、“大”、“圓”三個特點。最後感情朗讀寫荷葉的句子。

還有的學生可能會說:“我喜歡‘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緊緊抓住“冒”字進行教學,想象荷花是怎樣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中長出來的。引導學生給“冒”換個字,體會和原句相比較,哪句好?好在哪裡?指導學生讀出白荷花的生機盎然。

作者寫得太精彩了,老師也忍不住

要和同學們一起讀一讀。最後師生一起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此刻,師生情感與作者情感形成共鳴,融為一體。

(三)品味美句,巧妙移情

荷花的形態引人入勝,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作者看到這滿池姿態各異的荷花,是什麼感受呢?引入第三段的學習。

課文第三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內化語言,巧妙遷移:“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它們都是什麼樣的姿勢,除了文中講到的,還有別的什麼不同的姿勢?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學習。也用“有的……有的……有的……”這樣的句式來練習說話,發展語言。

2、“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在這裡我運用課件來突破這個難點。讓學生看圖,觀察並思考:作者為什麼把這一池荷花看作是“活的畫”呢?想象你看到一幅怎樣的圖畫?讓學生抓住“活”字,體會是陽光,是雨露的`滋養,才有荷花蓬勃生長,婀娜多姿,隨風擺動。然後進一步思考:畫出這幅畫的畫家是誰?學生這時就很容易明白是大自然這位神奇的畫家創造了這麼美的荷花。最後引導學生體會用這麼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對荷花,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

這樣的設計,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的感情與文字的感情融為一體,使學生和作者一樣對荷花,對大自然產生強烈的喜愛之情。

讓我們也用讚美的語氣來讀讀這一段,讀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想象美景,盡興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激活了,定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此時,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抒發情感,我設計瞭如下環節:作者筆下的荷花栩栩如生,(課件)看到滿池姿態各異的荷花,此時此刻,你最想做些什麼?學生會七嘴八舌地說:“我想把眼前這一池荷花畫下來。”“我想朗誦一首與荷花有關的古詩。”“我想背誦一下課文。”……我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畫畫,或寫文章,或朗誦古詩,或背誦課文,表達對荷花,對大自然的熱愛。

板書設計

荷 花

聞清香

荷葉 挨挨擠擠像大圓盤

荷花 半開全開含苞

想變荷花

板書設計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點詞語的方法,設計了新穎的板書,既理清文章脈絡,又一目瞭然。有助於學生迅速對課文建立框架結構認識,對整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這節課我抓住以下幾點設計教學過程:

1.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文嚼字,反覆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落筆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2.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手段。因為文章的“美”是學生通過多種讀法品味出來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裡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3.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立體式”展開。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整個教學過程在師生的平等對話中進行。

4.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使學生在欣賞美的過程中,感悟美,享受美,進而達到去創造美。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尚老師執教的讀書彙報交流課——《夏洛的網》,給我如何上好這種型別閱讀課指引了方向,讓我受益匪淺。

一、主要優點:

1、通過視訊、歌曲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而且內容與書的內容相符,生動形象。

2、尚老師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學習的氛圍。出示文中插圖,讓學生用簡練的話語概括出內容。教給學生一種讀書的好方法——藉助插圖概括一本書的主要內容。

3、抓住夏洛的“我救你”,讓學生體會夏洛的可貴品質,進而引出夏洛為威爾伯織的'四次網。通過學生的交流說說夏洛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4、教會學生讀書學習的方法,抓故事情節,品人物形象。通過學習一個故事,然後讓學生自由運用所學方法,讓學生學以致用。

5、孩子的素質高,對於自己的見解能夠侃侃而談。

二、存在的問題:

回答問題的學生只侷限在幾個孩子身上。

三、建議:

1、加大回答問題的學生面。

2、背景音樂可適當調低聲音。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內容說明

全文共有8個自然段。這是一篇講述了利用網際網路跨越國界救人的感人故事,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芬蘭女孩蘇珊在與美國男孩桑恩網上聊天時突發疾病,危在旦夕,桑恩利用網際網路在一個多小時後成功救助了她。學習本文,我們會深切地感受到正是網際網路的方便、快捷,才能為人們的愛心救助、為蘇珊戰勝病魔贏得寶貴的時間,同時我們也會為網際網路創造的奇蹟而感嘆。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根據《課標》要求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寫“網、蘇”等10個字,

2、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

3、 情感目標: 通過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精神,感受現代科技的神奇,激發學生關注現代科技發展的熱情。

教學重點:

1、 學習生字新詞。

2、 通過讀讓學生了解整個事件發展的來龍去脈,感受當時緊急的情形。

教學難點:

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精神。

(三)教具準備:

課件

(四)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兩課時。

二、說教法

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學中,我抓住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連同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內容以致課堂氣氛,構成一個廣闊的心理磁場,作用於兒童的心理,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整個學習活動,,達到兒童主動發展的目的。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抓住時間這條主線,牢牢掣住“呼”與“救”這個關鍵,把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整個事件發展過程、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互助精神融為一體。利用多媒體課件、有感情地朗讀再現場景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既感受了網路的快速與便捷,又領悟了網路故事折射出的人性光輝。

三、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通過自學、同桌交流、小組討論、上臺表演或單獨發言等方法,在全體學生的朗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1-4自然段,瞭解事件發生的背景。這裡我重點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1、 設定懸念匯入

在第二課開課時,我繪聲繪色地描述了1—4自然段內容,課件顯示時間:將近6點。提出:“桑恩看到蘇珊的求助語,會怎樣做呢?”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內容形成了積極的閱讀期待。

2、緊抓重點詞句

教學第5自然段時,我先請學生自讀,弄清蘇珊打出救助語後桑恩的反應,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從桑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體會他的心理活動。如“凝視”是怎樣看?請學生上臺表演出來,接著指導朗讀句子“你在什麼地方?”,體會並讀出桑恩想知道蘇珊在哪裡的急切心情。從“吃驚”一詞瞭解美國與芬蘭間距離一萬五千公里,面對面實施急救是來不及的;藉助“商量”一詞揣摩桑恩和媽媽的對話,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最後齊讀全段,指導好學生朗讀的節奏,讀出桑恩心情的急促。

3、訓練合作學習

教學第6自然段時,文中出現了省略提示語的對話,為使學生不至於將艾眉、桑恩的話混淆了,我先請學生默讀本段,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劃出兩人的話語,然後同桌分角色朗讀,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練習朗讀、糾正剛才劃線時出現的錯誤。最後指名分角色讀、男女生分角色讀。此時課件顯示6點14分,連線美國急救中心。

4、體會重點情境

如果把本文比作一首歌,那麼第7自然段無疑是這首歌的高潮部分,鼓點越來越密集,氣氛也越來越緊張。蘇珊命懸一線,艾眉吩咐桑恩,叫蘇珊把當地緊急救援中心的電話號碼傳過來,桑恩照辦了。艾眉是如何吩咐、桑恩又是怎樣照辦的?我請學生模擬當時的.情景和對話,意在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吩咐”“照辦”。

葉聖陶先生說過:“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讀書要能悟出文章中傳神的字字句句。此處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充分體會到桑恩的兩個“粗體大字”“挺住”猶如兩隻強有力的大手及時給了蘇珊以支撐和安慰。

本段的幾句對白“我感到眩暈。”、“我們已經打了電話去求助。”、蘇珊好久才回答出的“痛,痛得更厲害了。”及桑恩最後喊出的“她在學校裡。”顯示出隨著時間的流逝,蘇珊的病情越來越重,桑恩的心情也越來越焦急。眩暈是什麼感覺?學生通過回想、描述,體會蘇珊的困境,嘗試讀出她的痛苦和桑恩的安慰語氣:《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指導讀“痛,痛得越來越厲害了。”和 “她在學校裡。”兩句時我請幾位學生嘗試讀,對學生的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停頓的處理等不作硬性的規定,讓學生自己品味和評論,重視對學生閱讀過程中感受、體驗和理解的評價,並適時地進行範讀,因此學生彷彿就置身於那十萬火急的情境之中,朗讀興趣受到了充分的激發,讀好課文的信心更強,對課文的理解也更深入。

在齊讀第八自然段後,課件分別顯示十分鐘後連線芬蘭急救中心和幾十分鐘後蘇珊獲救。這樣的設計使事件的發展過程根據時間順序得到顯示,使網際網路的方便和快捷得到了更直觀的體現。

5、拓展思維練習

在教學的最後,學生體會到國際網際網路以其特有的方便和快捷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哪怕遠隔千山萬水,也彷彿近在咫尺。蘇珊的被救體現了人與人之間可貴的互助精神。網際網路不僅拉近了人們的空間距離,也拉近了人們心與心的距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種精神多麼感人!正當學生感嘆之時,我提出“我們還可以利用網際網路做些什麼?”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激勵他們課下繼續探尋新知。

6、自主學習生字

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重點指導半包圍結構的“厲”字,裡面的“萬”字的橫劃稍長,要寫得半藏半露。

板書設計:

網上呼救

網 絡

蘇 珊(呼 ) 桑 恩(救 )

芬蘭急救中心 美國急救中心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國小的喜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

教學過程:

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匯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國小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急需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發現民族國小的美和課文的美。

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著這部分課文,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b.學生讀後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後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評點後再指名練習。

d.師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當,噹噹!當,噹噹!”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國小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後交流。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隻小鳥、蝴蝶或者一隻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麼認真,課文朗讀得這麼動聽,你會怎麼做?

反覆朗讀這幾句話。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麼?操場會是怎麼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這所民族國小留給你什麼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國小,瞭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麼美麗的民族國小,多麼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第一課時

蘇教版國標本國小語文第六冊《狼和鹿》這是一篇關於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森林裡的鹿群,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

課文富自然知識於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資料,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絡,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著重體現“碰撞”二字。

首先,在啟發談話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看到狼和鹿,你們會聯想到哪些詞語或成語?學生在詞語交流中不難發現人們對這兩種動物的態度。然後學生通過默讀找出作者的觀點,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發生碰撞,不由讓人情不自禁地發問:作者為什麼會這樣說?

接著,在初讀課文後,組織學生討論:作者為什麼這樣說?你有沒有新的看法?

這是學生看法與作者觀點發生的碰撞。學生在一次比一次深刻的“碰撞”中激起學習、探究的興趣,不斷迸發思維的火花。新課標中強調: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一種憑藉。如何憑藉教材這一媒介來組織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老師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是學生髮展思維,實踐語言文字的一個重要陣地。碰撞的過程是學生和文字對話的過程,是學生親歷體驗的過程。這樣的“碰撞”中,也許有錯誤,也許有爭論,但這卻是學生的獨特體驗,這正是他們學習語文的最佳時機。

除此之外,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我還注意了詞語的理解,積累,應用,包括寫字的指導,因為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寫字能力的訓練還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我執教《狼和鹿》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時的一些思考和嘗試。

第二課時

如果說在執教《狼和鹿》這篇課文時我的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體現“碰撞”二字,那麼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了力求體現“發現”二字。

怎麼發現?

(一)在朗讀感悟中發現

森林一片蔥綠多麼美麗而一片枯黃又多麼會令人心痛!這是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的,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發現了森林面貌的巨大變化及變化的原因。

(二)在“比較”中發現

鹿的數量迅速發生變化,由4000只一下子增加到十萬只,而兩年後又聚減到8000只。學生在前後對照的讀書中,比較這些數字,發現了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鏈的關係。

(三)在語言實踐中發現

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讓學生從狼、鹿和人這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複述這個故事,複述要以第一人稱進行,加上自己的想法。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看這個數量,發現了人們當初犯下的錯誤:貌似護鹿,實在害鹿。狼看上去在害鹿,其實也保護了鹿和森林。

(四)在拓展閱讀中發現

課後的作業是讓學生讀一個故事《獵狗和狼》,用故事中的道理來深層感悟課文中的道理:為什麼說鹿是毀滅自己的禍首?

拓展的文章補充了課文中沒說出來的道理:鹿沒有了天敵,安逸的狀態讓它們的生存能力衰退,這也是鹿毀滅自己的原因之一。

這樣的教學設計有感於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語文教育有三個離不開:道德、情感、智慧。沒有道德的語文教育是危險的,沒有情感的語文教育是蒼白的,沒有智慧的語文教育是缺乏創造力的。學生在不斷的發現中體驗情感,培養情操,生成智慧,從小小的課堂走向廣闊的語文天地。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從人們肆意殺狼,貌似護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初步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直奔重點: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朋友。 映示狼和鹿

小朋友,看到它們,你會聯想到哪些詞語呢?

你們說的這些詞語,其實表明了人們的態度。人們喜歡誰?討厭誰?

這兩種動物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可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中,作者卻提出了與眾不同的看法。是什麼看法?開啟書,默讀課文,把表達作者看法的句子劃下來。

·映示句子:

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誰來讀一讀?

·你能讀懂嗎,在這兩句話中,誰是“功臣”?誰是“禍首”?

“功臣”是什麼意思?狼是功臣,這是人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從哪個詞看出?(居然)能讀出這種語氣來嗎?

“禍首”又是什麼意思?鹿在什麼樣情況下成為禍首?“一旦”是什麼意思,能換個詞嗎?

·為什麼這樣說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請輕輕讀讀課文,把生字讀準,把課文讀流利。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誰來讀給大家聽,你喜歡讀哪個小節就讀哪個小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

2、評價:讀得太好了,很流利,其他同學的表情告訴我,你們聽得也很認真。

3、學習詞語。

課文中有一些詞語,誰來讀一讀。

蔥綠 提防 傳染 血泊 貪婪

青煙嫋嫋 哀嚎 凱巴伯森林 蔓延 糟蹋

·這裡有兩個多音字,注意讀音。

·能用上這些詞語,說說課文有關內容嗎?

4、作者認為狼是功臣,而鹿是禍首,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回,我們先自己讀讀,想想,然後把你們的想法和小組裡的同學交流一下,也可以提出新的觀點,你們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呆會兒每個小組推選一個同學做彙報員。

5、小組合作學習。

6、學生交流(充分交流)。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不發表自己的看法,可引導他們從課文中找依據。

7、小結:老師要對你們豎起大拇指,我覺得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你們用心地讀書,積極動腦發現問題,這樣的讀書,才會有收穫!

三、學習生字:

討論我們告一段落,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現在,我們來把課後的生字讀一讀、寫一寫。

映示生字:

讀一讀(組組詞)

鬧:可以組哪些詞?書上說的是鬧什麼?鬧是什麼意思呢?

寫一寫: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上一節課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大家根據作者的觀點,也談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怎麼樣,大家都談到了狼、鹿和森林之間的關係,談到了狼、鹿、森林的變化。現在,我們就先來看看森林的變化:

1、出示填空:

①100多年前,凱巴伯森林 , 。……後來,整個森林像 一樣, , 。

讀一讀書上寫森林變化的內容,做做填空。

2、請學生填空。

3、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是怎樣的呢?誰來讀一讀?

4、學生朗讀。

5、師:聽了你的朗讀,我們好象看到了凱巴伯森林到處是蔥綠的樹木,小鳥在唱歌,小鹿在散步,同學們想象一下,我們還看到了什麼?

6、看到這樣生機勃勃的美景,我們真想來誦讀一番,來,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小節讀一讀。

7、後來凱巴伯森林變了樣,我們看書中是怎樣寫的。(指名讀)

8、你為什麼這樣讀?……師:這個填空寫的'是凱巴伯森林的變化。我們都喜歡充滿生命的綠色,喜歡生機勃勃的森林,不喜歡這樣蕭條、荒蕪的情景。

9、那麼這中間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呢?誰來補充呢?書上是怎麼寫的,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二小節,第三小節)

10、師:其實同學們讀了兩種原因,人的原因和鹿的原因。請男同學來讀人的原因,女同學來讀鹿造成的原因。

11、人們本來是出於善意來捕殺狼,可是狼被捕殺後,鹿的生存狀態怎樣呢?請你們讀讀課文,像剛才那樣,讀讀前面,找找後面。前後對照起來讀。

②出示填空:

凱巴伯森林原來生活著大約 只鹿,狼在被殺了之後,鹿的總數超過了 只,到了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 只病鹿。

12、同學們,你們發現沒有,我們填的都是數字。看了這一組數字,你想說什麼?

13、這些數字多有說服力!從這些數字背後,我們都可以感受到狼和鹿數量的變化與森林的命運息息相關的。

出示填空:狼( ),鹿( ),森林( )。

板書:狼(吃)鹿 狼(保護)森林 鹿(破壞)森林

這正是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鏈,一旦食物鏈被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也隨著打破。

14、這樣的結局是人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我們一起讀文章最後一節。

(1)自己讀讀,說說為什麼狼是“功臣”?用書上的語言。

(2)為什麼說鹿是“禍首”?

(3)上節課上,有的同學說人才是真正的“禍首”,這種說法也很有道理,作者為什麼不這樣說呢?

(4)對呀,故事發生在100多年前,人們當時根本沒有想到狼和鹿與森林之間的關係。

(5)如果人們早一點想到……(引讀最後一節)

二、複述課文:

1、今天我們的課堂好像再現了凱巴伯森林毀滅的一幕。你願意把這個故事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師:複述課文不是把原文背下來,我們要用自己的話來說,還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老師提供你三個角色(1)狼(2)鹿(3)人,你願意從哪個角度來說就從哪個角度來說。

2、先自己練一練。

3、交流。

4、評價:講得太好了,很有創造性。聽了你們講的故事,我們彷彿聽見了慘遭捕殺的狼的哀號,看到了鹿的加速滅亡,看到了森林被破壞的荒涼情景。

三、拓展:

1、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獵狗和狼》,這個故事講了什麼道理呢?(學生自讀、交流)

2、我們再來想想課文,沒有了狼——鹿的天敵,鹿為什麼反而在減少呢?

剛才文章說的道理能不能給你啟示?

(沒有了狼,鹿減少了生存危機,不用奔跑,體力下降,……)

3、你們看,你們從課內走到課外,不僅理解了課文中說的道理,還悟出了課文中沒說出來的道理,這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四、作業:

學習了《狼和鹿》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有很多話要說,請聯絡生活實際,把學了課文後的感想寫出來。

第一課時

狼是凶殘的,鹿是溫和的,這兩種生性截然相反的動物,在人們的印象中早有定論,然而《狼和鹿》這篇課文的作者卻將狼作為“功臣”,鹿作為“大壞蛋”來描寫,初讀課文,確實讓人難以接受。教者在第一教時中就利用這一矛盾設計教法。

一、設定懸念,激情引趣。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揭示“狼和鹿”這個課題後,教者首先提問,看到它們你會聯想到哪些詞語?學生說出的描寫狼和鹿的詞語、成語是截然相反的一貶一褒,而讀過課文後,作者的觀點又怎樣?作為歌頌的“功臣”卻是狼,作為遣責的“禍首”卻又是鹿,那又為什麼?這一懸念的設定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急於去書中找答案。

二、尊重個性,指導朗讀。

學生帶著懸念進入文字,教師在指導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時,充分尊重學生個性,你喜歡讀哪個小節就讀哪個小節,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時在理解“功臣”和“禍首”意思的基礎上找出敘述作者觀點的句子,為下一環引導學生的看法與作者的看法發生思維碰撞作準備,這就做到了讀既有明確要求又尊重個性。

三、尊重主體,各抒己見。

課標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一點在這一堂課上有充分的體現,當學生讀了課文後,教者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與課文作者不同的意見,究竟誰是功臣,誰是禍首,學生讀後眾說紛紜,有人意見與作者相同,說狼是功臣,鹿是禍首,也有同學的意思與作者相悖,說鹿是功臣,狼是禍首,更有同學認為狼和鹿都不是禍首,禍首應是人,因為狼是死在人的槍口下的,學生的思維與文字,與作者,相互之間產生了碰撞,正如教者所說這樣的碰撞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但這卻是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師做到了尊重主體,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第二課時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新聞記者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狼和鹿》第二教時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教者利用文字,引導探究,拓展思維,學有所得的理念,但整堂課自始至終教師都沒有放棄主導作用。

一、在尊重“主體”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閱讀教學是有一定目標、指向的閱讀活動,不是無目的的消遣性閱讀,需要教師的引導。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沒有放棄主導作用,而“主導”的形式又不是教師的泛泛而談,而是用幾道與文字內容緊密聯絡的填空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練有所得。如從第一道填空題中學生髮現了由於對狼的捕殺而造成森林遭到破壞,而破壞森林的“禍首”是誰?學生又從第二道填空題鹿的數量的增加以及最後的減少中發現是“鹿”。鹿不僅破壞了森林,也殃及到自己,第三道填空題讓學生明確了狼和鹿數量的變化與森林的命運之間密切的關係,從而水到渠成地讓學生明確自然界的生物總是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因此必須保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二、拓展思維,促進表達,引導學生實現自我建構。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檢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字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習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在《狼和鹿》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教者在引導學生潛心讀書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創造性地複述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再現凱巴伯森林毀滅的一幕,因此,在複述中有的學生從“狼”的身份複述,有的學生以“鹿”的身份複述,有的學生以“獵人”的身份複述,這就充分運用了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技術讓學生閱讀課文後對所理解的內容進行回味和再思考,並用自己的經驗和積累形成新的觀點,對閱讀內容進行評判,達到深層次辨析閱讀材料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特色。

三、適當延伸,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在這堂課的最後一環,教者讓學生運用課堂上學得的方法,擴讀了《獵狗和狼》這篇文章,從課內走到課外,並以此作為課文的補充,這正如新課標中指出的“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課時

學習目標

①能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把香港稱為“東方之珠”的原因。

③讓學生蒐集資料,瞭解香港的歷史與今天。

教學重難點:瞭解香港的歷史與今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①板書課題。看了課題,你知道課文講的是什麼地方嗎?(香港)

②香港,她為什麼被稱為“東方之珠”呢?今天我們就去遊覽一下,具體感受這顆璀璨無比的'“東方之珠”。

二、整體感知

①指名讀閱讀提示,找出閱讀要求:說說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香港的。

②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

③交流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板書:萬國市場 美食天堂 旅遊勝地 燈的海洋

三、誦讀體驗

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自己特別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讀懂了什麼,還有哪兒沒有讀懂。

②交流展示。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語段,說說從課文中瞭解到了什麼,提出不懂的問題。

③師生共同釋疑。

四、拓展活動

舉行“香港的昨天與今天”釋出會。

學生自由交流蒐集到的資料,也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讀了課文後的感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shuokegao/v5jm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