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說課稿 >

關於說課稿範文集合9篇

關於說課稿範文集合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說課稿範文集合9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這一單元以祖國為主題,選編了五篇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從各個角度表現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民熱愛祖國、發憤圖強的美好情操。《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敘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賞,辭官還家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本詩為樂府民歌,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是國中語文課本中優秀的篇章,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典型。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以前的語文學習中,學過一些文言詩詞,但畢竟很少,對《木蘭詩》中一些特殊的字詞、詩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生活在和平安泰的年代,而且生活經歷短暫,所以對《木蘭詩》的思想內涵的感悟也存在困難。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計教學過程,精心指導學習內容,力求做到凸顯個性,兼顧全。

三、教學目標

1、依據

新課標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國中古詩文的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體並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詞句知識。通過誦讀、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2、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記文中的字詞,

2.瞭解《樂府詩集》、《木蘭詩》的文學常識。

3.學習“互文”等修辭手法

4.背誦詩歌。

能力目標:

1.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準確、完整地複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的.寫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從木蘭的形象中感悟學習熱愛祖國、孝敬父母的美德。

教學重點:

1.誦讀、背誦古詩。

2.研讀刻畫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法與學法

依據“三有利”原則,主要採用①誦讀法、②複述法、③鑑賞法、④討論探究法、⑤競賽法等方法學習課文。

2、教學手段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裝置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擬用2課時完成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匯入。

由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花木蘭的圖片、資料,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瞭解。然後匯入新課。

 第二環節:朗讀詩歌,感受音韻美。

首先師示範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讀完之後糾正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易讀錯字)機杼可汗燕山鞍韉鳴濺濺撲朔迷離金柝

接著,讓學生齊讀詩歌。這一環節主要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節奏明快的語言特點,並初步感悟花木蘭的英雄氣概。

教師點名朗讀或學生自薦,要求其餘學生注意體會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比如用較慢的語速讀出開篇的憂愁,歡快的節奏讀出歸家喜悅。

 第三環節:掃清障礙,理解詩意。

學生小組合作,疏通文意。教師帶領學生掌握幾個重點詞的解釋,培養學生自學簡易文言文的能力。需要砸實的重點語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第四環節:複述詩歌,整體情節。

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這首詩情節具有傳奇性,用“講故事”的方式再現,比較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先小組內講講,讓學生有點準備時間,再小組推薦選同學複述本詩的故事情節。其餘同學或補充或評點。這個過程的最低要求是流暢、完整;我們期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放飛想象力,加上合理的想象。

第五環節:合作探究,賞析形象。

請同學用一句話“我從——中看出木蘭是一個﹍﹍的人”來概括木蘭的形象,並且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這一環節採用集體討論的方法,然後舉手發言。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而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主要是培養學生深入文字、感悟文字的能力和習慣。

學生可能分析木蘭的形象: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等。用學生分析的詞語生成板書。例:

木蘭

勤勞

善良

勇敢

淡泊名利

熱愛生活

可以在學生說不出的時候給個示例導一下,不在一開始就示範。學生回答程度好的話,不必提。

示例:我從“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中看出木蘭是一個勇敢、孝順的人,她不怕戰場上的凶險環境,這也是她愛國精神的體現。她也很體貼父親,否則不會承擔父親的責任。

賞析之後請學生試讀。比如示例就應讀得果敢堅決,體現出木蘭的勇敢。

總之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討論、賞析、品讀結合,在讀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有效解決教學重點。

 第六環節:競背。選擇你喜歡的段落,在3分鐘內看誰背的最快最準。

 第七環節:佈置作業-----背誦《木蘭詩》。

第二課時:

 第一環節:複習齊背這首詩,回憶: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木蘭在你心中的形象?

意在複習人物形象與鍛鍊概括能力。

 第二環節:學習本詩中結構安排的詳略、繁簡,運用點撥法,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並能理解這樣安排的用意。

看一段趙薇版的《花木蘭》的視訊,一分鐘。其中多是巨集大戰爭場面的渲染。這個視訊承接上節課的形象分析,又可由此生髮出詳略的安排問題。

①《木蘭詩》裡有沒有刀光劍影的戰爭場景?寫的是什麼?

明確: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寫木蘭奔赴戰場,速度極快,像飛一樣的。用了誇張的修辭。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寫的是邊疆的夜景。這裡有很大想象空間。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寫的是戰爭的殘酷,徵人歸來。

思考②為什麼刻畫一個戰鬥英雄,卻沒有戰場上的詳細描寫,詳寫的是什麼內容呢?學生討論

學生可能提到的有:跟父母的對話、出發前的準備、木蘭歸來的情形。

總之,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

點撥:繁簡詳略跟作品要表現的形象,表現的主題有關。

給學生時間思考討論發言。

師總結:這首詩不是要塑造一個雄赳赳的武夫形象,而是要突出她身上種種優秀品質。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板書)

女兒情懷英雄形象

(詳)↓(略)

熱愛和平的傑出巾幗英雄

學習寫作手法,不僅是為了研究本詩的佈局謀篇,也是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

 第三環節:瞭解本詩作為民歌的語言特色。

我設計的過渡是:這首詩能流傳千古一方面是因為木蘭這個形象惹人喜愛,另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就是它的語言特色。

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問答、排比、重疊等形式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語言豐富多彩,有口語,有整齊的律句,句型有長有短,讀起來節奏明快,聲韻鏗鏘,富有音樂感。教師適時舉例說明。

然後完成課後題“互文”“排比”“頂針”的用法

 第四環節:比較閱讀。

提供一段同題材的散文,初步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少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裡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餘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①《木蘭詩》中與上文“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意思大致相同的幾句是:

②文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1以木蘭的口吻給父母寫家書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感受文字後木蘭細膩的女兒情感。

2默寫《木蘭詩》

總之,我認為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情,採取誦讀、討論、品析、寫作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走入文字,走入木蘭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的概括、想象、賞析、寫作等多種能力。

說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二冊第五單元 “認識人民幣”的第一課時,認識一元以內的人民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能力目標:通過對人民幣知識的系統整理,能對人民幣清晰的識別,並以識別過程為載體,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模擬購物等活動,在簡單的換錢、算錢、付錢的過程中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處理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瞭解人民幣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絡,感受人民幣的價值,培養愛護錢幣,節約用錢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學難點]: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係。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讓生活進入課堂

1、出示例題第一幅圖:商場。

2、提問:這是哪裡呀?你們想去嗎?

在商品玲琅滿目的商場裡,用什麼才能買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呢?有了錢能買到哪些東西呢?

談話:錢的作用可真大,那小朋友們知道現在我們中國人用的錢叫什麼嗎?

3、揭示課題:認識人民幣。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從生活情境出發,喚起學生生活中自己使用人民幣的例子。學生感知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習興趣,突出知識的生長點。]

(二)探索新知,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1. 認識1元人民幣

①認識1元紙幣

你們認識人民幣嗎?請你從盒子裡找出認識的人民幣,介紹給本組的小朋友聽。也可以找出不認識的問問同學,分組活動。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出示:1元紙幣。

提問:這是多少錢呀?

請學生上前交流。說說是怎麼看出這是1元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出1元人民幣上有個大寫的數字1,邊上還有它的單位:元。

讓學生仔細看螢幕上的1元人民幣,說說自己在上面還看到了些什麼。

當學生指出國徽時,指出:國徽代表著我們偉大的祖國,小朋友們愛我們的祖國嗎?那我們也要愛護人民幣。並讓學生說說怎麼做才是愛護人民幣。

並對人民幣上的盲文進行解釋。

看完正面,再仔細觀察反面,指出少數民族的文字。

根據學生對1元人民幣的認識,讓學生在小信封中找出1元人民幣,並舉起。

②認識1元硬幣

發現有的學生舉起的是1元的硬幣。此時課件出示1元硬幣。提問:這是1元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說出1元的硬幣證明寫著1、元。

此時提問:同樣是1元人民幣。(指1元紙幣)這是什麼做成的?

指出:紙做的人民幣我們可以叫他紙幣。

(指1元硬幣)那這個金屬做成的硬硬的人民幣,我們就可以叫他硬幣。

③課件出示舊版1元,這是1元嗎?說說你是怎麼看的。

介紹:這也是1元,不過這是舊版的1元紙幣,我們現在很少用了。

2.認識1角

提問:小朋友,看,這裡還有一張1元紙幣(出示1角紙幣)

哦?有不同意見?

師:這裡也有1啊,怎麼不是1元呢?

引導學生說出單位是角。

根據學生的回答介紹:原來這是1角啊,角也是人民幣的單位。(板書:角)

同樣有數字1,單位不同,差的可就遠了。

所以我們在觀察人民幣的時候不但要看數字,還要看看他的單位是多少。

(課件展示1角硬幣)談話:剛才我們認識了1角的紙幣,瞧,這是1角的硬幣,上面寫著一個很大的數字1,邊上還有它的單位:角。

3.認識其他人民幣

談話:剛才,我們在課件聽了一首歌叫做:一分錢。那你們能在剛才的粉色信封裡找出1分錢嗎?找到的請舉起來。

師:請一位學生到講臺上指指哪個是一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圈出一分的“分”,介紹:分也是人民幣的單位。

(指1分)這是一分,那這是多少?(指2分)這個呢?(指5分)圈出三枚分幣。這三枚硬幣的單位都是分。

下面誰來做小老師,給我們介紹介紹其他的各是多少錢?(學生上臺指出)。

4.分一分

談話:這麼多不同的人民幣,你能給這些人民幣分分類呢?

開始分類之前請小朋友們聽清要求:兩人為一組,還是拿剛才粉色信封裡面的人民幣,自己分分類,同桌兩個人可以輕聲的討論。開始吧!

巡視分類情況。請學生說說是按照什麼標準分的。課件出示學生分類情況。

[設計意圖: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人民幣機會較多,通過分組找出認識的人民幣,介紹給本組的小朋友聽,或找出不認識的問問同學,這一活動。並組織交流:說說自己認識哪些人民幣,是怎樣看出來的?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介紹,人民幣的認識建立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重點介紹1元的紙幣和硬幣,並講述人民幣的一面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代表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護人民幣。規範對人民幣的認識,明確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三種,在確定人民幣的面值的時候,不但要看數字,也要注意它的單位。在學生認識了1元和1角的基礎上,讓學生用看數字和單位的方法,自主認識其餘了1元以內的人民幣。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相互學習、觀察等諸多能力。]

4.探索元、角、分之間的關係

①元和角之間的關係

師:出示課件

認識了這麼多的人民幣,現在老師帶你們去文具超市逛逛,好嗎?瞧這裡有很多小朋友在買文具呢!

他們啊想買一本練習本,小朋友幫他們找找,一本練習本多少錢呢?

請小朋友聽仔細了:小紅買一本1元的練習本,只付了一張紙幣。

小明買一本1元的練習本,卻付了10張紙幣。

這是怎麼回事?

10角能買到一本1元的練習本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出示等量關係:1元=10角。

老師這有個小練習考考大家?

(出示:1元= 角,2元= 角,10角= 元,40角= 元)

②角和分之間的關係

我們知道了1元=10角,那1角等於幾分呢?猜測

一起來數一數(課件出示)

明確:1角=10分

談話:知道了元角分之間的關係,我們來玩一個換錢遊戲。

聽好遊戲規則:老師拿出一些錢,你們看看剛才的小信封裡的錢哪個可以和老師換,交換的條件是你和老師兩個人都不吃虧。

課件出示:兩張五角。談話:用什麼和老師交換呢,請你舉起來。說說為什麼?(出示兩枚5分,五張2角,五枚2分,十枚1角。)

換錢遊戲結束了,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個比賽:請同桌兩個人,左邊的同學拿信封,右邊的同學把錢放進信封裡,比比哪組同桌裝的最快。

總結:剛才在換錢的時候,我們只要湊滿10角發現就能換1元了,湊滿10分就是1角。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在認識人民幣和人民幣的單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元角分之間的關係,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通過創設幾個小朋友買一本1元的練習本的不同付法,讓學生思考,幾種方法是否都可以,從而明確1元=10角,兩個五角是10角,10角就是一元。在學生了解元和角之間的關係時,不免會想到,角和分之間應該也存在一定的關係,通過讓學生先進行猜測,再集體數,加深映像。通過這一環節的組織教學,使學生加深對人民幣單位的認識,進一步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並能進行簡單的兌換,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5.出示小青的儲蓄罐。

平時爸爸媽媽會給你們零花錢嗎?

有了零花錢,我們可不能亂花,瞧,這個小朋友小青,她就把零花錢存進了豬豬儲蓄罐裡面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儲蓄罐裡有多少錢。

第一次小青存入了4枚硬幣:(出示5角、1角、1角、1角)你知道小青第一次存進了多少錢嗎?說說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第二次小青又存入了一枚硬幣:(課件出示1元)第二次存進了多少錢?

那你知道小青兩次一共存進了多少錢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出:當我們發現答案既有元又有角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成幾元幾角。

那如果第二次小青存入的不是1元的硬幣,而是兩張五角的紙幣,那你知道她兩次存入了多少錢嗎?

如果第二次存入的是10張一角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到今天認識的人民幣,組合起來能組成很多面值,並且讓學生學會說既有元又有角的時候,要說成幾元幾角。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幣的組合,讓學生替換組合的多樣性,拓展學生的思路,同時也激發學生的節約用錢的意識。】

(三)實踐應用,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①買郵票

小華上了一年級,非常想念他幼兒園時的好朋友,所以他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好朋友,信寄出去之前,我們都知道要貼上郵票。

小華要買一張1元2角的郵票,這可把他難住了,1元2角怎麼付呢?你能幫幫他嗎?

請小朋友把信封2中的人民幣擺一擺。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最後課件展示總結四種不同擺法。

師:你們幫助了小華解決了一個難題。小華現在終於可以把信寄給他的好朋友。,真是要謝謝你們呢。

②為了獎勵你們,老師帶你們去文具超市購物了,想去嗎?

看文具超市有那麼多的文具。

老師給你們每人1元錢,要你們每人買兩樣東西,正好用完。

說說你們想買哪些東西?

[設計意圖:這些問題的提出也有兩個目的:一是繼續提供付幣練習的機會,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案付幣,體現策略的多樣化。二是藉此引出用1元買兩樣東西正好用完的問題。學生利用已有的認知,通過同桌討論,很快地用角幣擺出了多種付1元2角的方法。通過不同組合,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在活動中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得生動、輕鬆、愉快,學到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的、有價值的數學。同時,這裡充分利用題目內涵,增多練習的機會,延伸找錢問題,讓學生學會人民幣的簡單加、減計算,提高購物能力。】

(四)全課總結

出示不同國家的錢幣,使學生知道,除了人民幣之外,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有自己的錢幣,拓展學生視野。

讓學生說說這節課認識了哪些人民幣,說說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之間的關係。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課文內容:

本文是美國作家狄斯尼的一篇小說。它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時發生的一個故事。一個美國傘兵被誤投到了敵佔區,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國農婦求救。德軍發現法國農婦救助了那位美國傘兵就槍殺了她的丈夫。美國傘兵被俘後設法逃了出來,奔向樹林。德軍立即圍追他。走投無路時,美國傘兵“振作”起來,“押了這一注”,他折身回跑,再次向法國農婦求救。法國農婦毫不猶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三天後,諾曼底地區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隊。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文中生字詞;

2、能力目標:(1)瞭解文章的情節,能用精煉的語言進行表述。

(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勇氣的內涵,體味幸福的深意。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說教學重點:作為小說,主要特徵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敘述故事情節,描寫環境來反映現實生活,而本文的情節較為簡單,學生容易理解。據此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別是法國婦女的形象。

2、說教學難點:我認為這一節的難點主要有兩個,一是文中是如何刻畫法國婦女的形象的;二是如何理解文末將軍的話。

二、說學情

在說學情方面,我分兩方面來談:

一是教學情況分析。本單元的主題是慷慨正氣,所收入的文章都是表現愛國主題的文學作品。本篇是一篇自讀課文,小說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抓住這一點,相信學生較容易進入角色,能較好理解課文。

二是學生情況分析。備課中,除了備教材是重要一環,但也不能忘記備學生。我這次所面對的是農村中學的學生,有一點是不可迴避的.事實:大部分學生的基礎較為薄弱,語文功底相對較差,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不敢大膽發言。因此,在課堂中除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外,老師的主導作用也絲毫不能降低。首先要以敏銳的眼光發現一兩位反映敏捷的學生,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讓這一兩位同學帶動全班。這樣做可能會造成淡忘差生,使課堂活動不充分,也可能會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拖堂。應適時而動,盡力避免。

三、說教法

要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關鍵是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板塊教學模式。這篇小說情節容易理解,知識點和重難點都比較集中。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問題意識不強,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鑑於以上幾種因素,我決定採用板塊教學模式。

2、問題導讀法。我在這篇文章採用了問題導讀法,所設計的幾個問題,都是為了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其實也就是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

3、合作探究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麼怎樣體現學生的主體,我想小組討論是一個較好的方法。

四、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也就是說教師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逐步學會圈點勾畫法,主要是運用在人物分析上。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心目中最佩服和最讚賞的勇氣。這樣既能順勢匯入,也能活躍課堂的緊張氣氛)

二、介紹故事背景

1939年德、意、日和英、美、法兩個帝國主義集團為爭奪世界霸權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很快蔓延全球,短短6個星期之後,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就宣佈投降。但具有革命傳統的法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嚮往和平的反法西斯的人民一起英勇鬥爭。1944年6月6日晨,盟軍三個傘兵師在德軍防線後方空降,本文的故事就是在此時發生了。

三、朗讀——說感知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

1.標註出生字詞。(小組間解決,或留待解決)

2.用精煉的語句概述故事內容。

設計這一環節,目的很明顯,就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瞭解程度,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尋讀——說理解

1課文寫了美國傘兵和法國女人兩種勇氣,分別指怎樣的勇氣?你更先讚賞哪一種,為什麼?

2.就文中對法國婦女描寫的語句做批註,寫出自己的理解或提出自己的疑惑。

設計這一環節目的一是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勇氣的含義,二是引導學生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特別是法國婦女的形象。

五、品讀——說感悟

法國婦女遭受了失去丈夫的不幸,為什麼將軍卻說“她是一個幸福的女人”?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幸福的理解。

在這一環節中,有兩個目的:一是將軍的話學生較難理解,教師在學生回答後應做適當的補充。二是讓學生體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輝。

六、小結

鼓勵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要有勇氣。

七、板書設計

勇氣

狄斯妮

法國女人 美國傘兵

有堅定的信仰 沉著

愛和平 有正義 機智勇敢

讚頌了為了正義和和平而產生的勇氣和信仰

說課稿 篇4

勉縣逸夫國小 吳 菲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單三元《時間的測量》的第六課時《擺的研究》。

這課是在學生研究了《機械擺鐘》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其實已對影響擺每分鐘擺多少次的因素有自己的初步認識,但有不少學生認為擺的快慢是與擺的重量及擺角的大小有關係。本課我將帶領學生就擺的快慢與什麼因數即擺的重量、擺繩的長短等因數展開探究。通過探究活動幫助學生修正自己的想法,認識影響擺快慢的因素是擺繩的長短。體會實驗反覆性的'意義,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並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感覺是會出錯的,深刻理解重複精確實驗的價值 ;感受探究單擺的快樂。

【教學重點】

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並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教學難點】

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並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教學準備】

學生材料:學生自帶計時錶(小組)、單擺裝置一個(鐵架臺、帶掛鉤棉線、銅棒組裝而成)、大小相同螺帽各三個、記錄本。

教師材料:學生材料一套、不同的單擺兩個、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5分鐘)(課前寫好課題:擺的研究)

1、師:(師出示上節課的三個單擺)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擺”,這是我們用過的其中三個擺,我們通過實驗知道了擺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誰來幫大家回憶一下?(等時性)你能具體解釋一下嗎?

2、現在,老師心裡有個疑問:雖然我們認識的擺具有等時性,可擺和擺之間,它們的快慢都一樣嗎?(板書:快慢)

二、用擺做實驗:(23分鐘)

1、推測:擺的快慢你覺得與什麼因素有關係呢?(師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板書:擺繩長度、擺錘輕重等。如出現擺的幅度這個因素,可引導學生回憶課前演示的實驗。)

師:這些只是我們現在的猜測,還得找證據證明。

2、對擺繩長度、擺錘大小兩個因素,分別展開實驗教學。 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10分鐘 )

a 、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討論:

為了證明擺錘的輕重與擺的快慢到底有沒有關係,這個實驗可以

怎樣來操作?(學生回答後繼續追問:(1)改變的是什麼條件?哪些條件需要儘量保持不變?(2)是不是做一次就可以了呢?)

b、出示記錄表。師述: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三顆螺帽,我們就以15秒為時間界限,分別測三次,看看最後能發現什麼?準備好了嗎?靜悄悄的開始,比比哪組效率高!

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10分鐘)

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討論:

為了證明擺繩長度與擺的快慢到底有沒有關係,這個實驗又可以怎樣來操作?(學生回答後繼續追問:(1)要改變什麼條件?哪些條件需要保持不變?)

b、師述:大家看記錄表,我給大家準備了一根2倍長的繩子,3倍的那一欄把它劃掉。

c、學生實驗、記錄。(師巡視指導)

d、資料反饋、彙報小結。(展示兩小組資料,談談我們的發現: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三、擺的快慢與什麼有關:(7分鐘)

1、師:通過剛才的兩個實驗,你能回答作業本最下面的問題了嗎?

我發現:擺的擺動快慢與( 擺繩長度 )有關。

2、請大家把課本開啟,翻到P61,閱讀課本P61下面的插圖和文字。你覺得它們擺的快慢會怎樣?

3、師出示如圖的兩個擺,擺繩長度一樣,擺錘長度不一樣,演示實驗。(分別記30秒2次。)

4、討論: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想的?

四、小結

與擺錘的重量無關 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短有關

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說課稿 篇5

一、說課標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活用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特點

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是七年級語文第二冊(人教版)第一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人與自然單元。本單元的課文是以“成長”為主題,或記錄作者成長的足跡,或展示他人成長的歷程,多給我們以啟示。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性學習,可以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的煩惱,積極面對生活。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煩惱,知道生活本是豐富的、是多彩的這一道理,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2、活動目標

1、知識:學習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應用及各種描寫方法的應用;學習多角度選材、思考的方法,正確對待煩惱;

2、能力:說真話,抒真情;說得清楚、明白、連貫、完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調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並體驗成功的喜悅。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述說自己的煩惱,瞭解他人煩惱中受到啟發,促進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

4、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通過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綜合聯絡能力、自評互評能力。

3、活動重點、難點

A、重點:說得清楚、明白、連貫、完整;引導學生多角度選材,應用多種表達方式,尤其是多種描寫方法的合理應用;

B、 難點:敞開心扉,說真話,抒真情。

4、學情分析

剛剛步入少年之旅的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意識在一天一天覺醒,他們常常是幼稚與成熟並存,自尊與煩惱共增,一旦受了一點委屈,往往是憂鬱的感傷就籠罩了他們的心頭,生活也隨之失去了意義、光彩。再則,現在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顯得更為孤獨,更為敏感, 更為封閉。因此,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煩惱,互為彼此解決煩惱就很重要。

三、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情境設定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說話的情境中去,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2、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學法指導

教給學生學法是為了實現葉聖陶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學法具體如下:

彙集資訊,討論交流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 激情匯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播放歌曲《小小少年》目的是創設一種氛圍,引學生入境。)

先朗誦辛棄疾的《醜奴兒》,然後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來說學生從小到大所受到的關愛和教育,進而說明學生在大人眼裡是沒有煩惱的。目的是激起說話的興趣。

【設計說明】

此環節作為新課匯入部分,以直觀的聽覺、視覺效果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為此而心動,產生述說的慾望。這一環節需要老師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圖片,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二)訴說“我的煩惱”。

1、從煩惱出現的次數、煩惱的來源及煩惱的解決辦法三個角度完成調查,目的是瞭解學生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

2、提出說話要求:

(1)說真話,抒真情。

(2)說得清楚明白、連貫。

3、同桌兩人一組互訴煩惱。在班級交流並評價。

教師小結:選材範圍:

A、煩惱來自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

B、可以寫自己的煩惱

4、展示自己的`日記,學生四人一組給展示日記的同學出主意,幫助他。

教師小結:

(1)寫作要求:

A、敞開心扉;

B、張揚個性;

C、注重描寫

(2)、解決問題的方法:

A、積極樂觀,熱愛生活;

B、多角度換位思考;

C、主動獲得他人幫助。

【設計說明】

《新課標》“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通過生生、師生互動讓學生自由述說煩惱、自主解決煩惱,提高學生針對資訊分析、判斷、綜合的能力;“嘗試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快樂。

(三)拓展延伸,說說父母的煩惱。

教師小結:可以寫朋友、同學的煩惱,還可以寫父母、老師甚至自己仰慕的名人的煩惱。

【設計說明】

學生的探究學習應是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的,它不應該停留在一個層面上或一個小的範圍之內的。瞭解他人的煩惱尤其是父母的煩惱,它是需要與父母進行交流的,通過交流彼此瞭解易使學生理解父母珍惜現在,正確對待自己的煩惱熱愛生活。把對話深入到生活,這也是大語文觀的要求。

(四)結合實際,談體會:

你是怎樣看待這些煩惱的?

【設計說明】

引導學生明白:生活中的煩惱,其實它也是一種快樂。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各種體驗都是人生財富他有利於我們正確把握人生,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五)佈置作業:寫《成長的煩惱》

【設計說明】

語文學習應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不應只停留在課內,還要延伸到課外。通過寫作,使學生“書面與口語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達成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的融通,讓學生吸取生活的真知,接受生活的淬練,感受書本知識學習的意義與作用。

時間安排:激情匯入 4分鐘

訴說真情 20分鐘

拓展延伸 15分鐘

提升總結 4分鐘

佈置作業 2分鐘

【教後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本著“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落腳點”的教學理念,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本節課的特色如下。

1.運用多媒體。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寓教於樂,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2.主體性教學。該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過程性和創造性。在這個過程中,煩惱由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煩惱由學生解決。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善於學習,學會學習。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我更關注的是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比如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體驗,承認學生在學習內容、途徑和方法上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3.教學生活化。本課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三個層面的活動,真正做到了“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加強了師生的互動。

說課稿 篇6

各位專家、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國人要不要過聖誕節——資訊搜尋進階》。這一節的內容主要是學習資訊搜尋。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流程、設計理念等方面闡述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和理論依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人要不要過聖誕節——資訊搜尋》是華師版國中《資訊科技》第二冊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資訊搜尋與交流的基本概念與方法。這次課是在上一節課《資訊就在你指尖——資訊搜尋入門》的基礎上對資訊搜尋的進一步的學習。本節內容是第一節內容的深化,同時為本章第三節(下載軟體)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網上搜索自己所需要的資訊,是我們獲取資訊的基本途徑之一。學習本節,對於提高學生資訊素養,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探究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的確定及其依據

根據《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的理念,確定以下“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進一步熟悉不同的“搜尋引擎”。

⑵能正確使用各種符號縮小搜尋範圍,準確搜尋資訊。

根據《指導綱要》中: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確定以下“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 增強學生在資訊交流中的責任心和道德觀。

②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

③ 在學習活動中,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運用恰當的方法,快捷而準確地搜尋資訊的能力。能靈活運用搜索策略。

二、學情分析及學法指導

學情分析:學生目前已掌握了計算機操作基本知識,也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單從本節課知識性內容來看,並不複雜,學生能較快的掌握。但從資訊科技的工具性及課程的實踐性來看,給學生“自主實踐”的機會是關鍵。為此:我將本課的學法指導設計為:

1、 問題聯想、自主學習。利用“該不該過聖誕節”的辯論,指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問題,能運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

2、 綜合實踐、能力牽引。資訊素養涉及到不同學科、不同知識。本節課借“過聖誕節”這一青少年學生中的“新文化現象”展開辯論,使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數字邏輯推理能力、地理歷史中的試記能力、政治、美學中的不同文化的鑑賞能力,牽引到資訊收集、整理、鑑別、釋出等資訊素養上。讓學生在實踐中自覺整合各學科知識和能力。

3、 自主探究、貫穿練習。本節“辯論”必定涉及原有的計算機基本操作、涉及對上一節的“搜尋工具”的應用。以及以後各章節的資訊下載、資訊釋出等內容。指導學生對已經學習內容的應用以及沒有接觸的知識的探究是重要的學法指導之一。

三、教法分析

為適應資訊課具有的發展性、綜合性、實踐性、創造性等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考慮到學生層次的個體差異,結合國中學生對外來文化的好奇心理,勇於競爭的博異心態,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科特點的理解,我採用瞭如下教學方法。

① 情境激趣法:如動畫匯入,激發興趣等。

② 任務驅動法:本節課以“中國人要不要過聖誕節”為“任務”主題,整節課以一場“辯論賽”為活動主體,在辯論的過程中,正反兩方會不斷生成不同的“任務”。

③ 評比激趣法:“辯論”需要有說服人的材料,材料來自資訊的“準確搜尋”,辯論的過程就是評比的過程,只是評比的裁判不是老師,而是同伴、是對手、是學生。

④ 合作探究法:正反兩方的小組,只有通過組員的全力合作,才能在網路上搜索到有利於勝辯對方而不重複的材料。

四、教學流程分析

㈠情境激趣,匯入新課.

播放關於聖誕節的動畫,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簡單討論:中國人要不要過聖誕節?從而匯入新課。

設計意圖:動畫匯入,能激發學生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㈡教師引領,知識導航.

教師簡要講解本課知識點:

⒈ 閱讀搜尋結果的前幾條資訊.

⒉ 縮小搜尋範圍.

① 合理運用關鍵詞.

② 運用高階搜尋.

③ 使用邏輯操作符AND.

④ 使用引號連線字元.

⑤ 利用“+” “-”起限定作用。

設計意圖;緊緊扣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展開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老師的`講解伴隨著示範,讓學生更快的瞭解相關方法。為後面的自主探究作鋪墊。

㈢自主探究,展開辯論

⒈分組合作,搜尋素材

教師分發資訊記錄卡,並在大螢幕上示範“如何合理運用關鍵詞”。

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就本節課的話題,自己練習搜尋。學習用不同的方法搜尋資訊。

設計意圖:以知識導航,讓學生對準確搜尋的方法有所瞭解;教師起示範引導作用,學生練習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鋪墊。

⒉理性思考,各抒己見

學生加工整理蒐集的資訊,理性思考,得出觀點;教師適時評價點撥,把握學生辯論的方向。

本環節是學生展示自己才華和能力的關鍵環節,學生會爭先恐後的發言,教師特別要注意引導。幫助學生進行鍼鋒相對的辯論,學會根據對方的辯詞及時開始新的搜尋,明確活動中生成的新任務。並能快速應對。

特別重要的是:提醒發言的學生說明資訊的來源及其搜尋方法。

設計意圖:以辯論會的形式展開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搜尋熱情,激發他們的集體榮譽感。且正反兩方各有合作,學生互幫互學,反覆練習,有助於他們生成能力。教師要求他們說明資訊來源及方法,可以幫助鞏固知識,也可以進行資訊科技道德觀的教育。全面提高他們的資訊素養。

㈣歸納小結,自主完善

請學生從本課的辯論話題和本課的學習內容兩方面作小結,用一句話談談自己的收穫。

設計意圖:對話題的小結關鍵是從價值觀的角度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引導;學生談收穫,實際上是小結了本課的知識,起到鞏固知識點,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目的。

㈤拓展延伸,關注生活

設計一項課外作業:在中外節日中,任選一個你感興趣的節日,搜尋其由來、特色、風俗等,製作成一份電子板報。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空間,繼續鞏固搜尋的相關知識,同時鍛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把資訊科技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五、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比較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反覆練習,生成能力。

⒉堅持“情景與任務驅動相結合”的原則,創設了要不要過聖誕節的情景,讓學生在參與辯論的熱情驅使下主動積極去搜索。

⒊堅持“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原則。在辯論中,學生既要自主獨立完成,又要根據辯論的內容,不斷調整搜尋內容,操作能力強的學生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⒋堅持“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整合”的原則,本節課整合了資訊科技、語言表述、邏輯推理等學科知識,能綜合提高學生素養。

說課稿 篇7

教學指導思想:新的教學理念下課堂教學已經是一個多維度多中心的整體。教師學生都是參與課堂的主體,而教學設計與實驗則是課堂的載體,它將排程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並在參與中儘量獲取知識與能力上的探討,共鳴與思維能力的昇華與內化。教學應該揭示事物發展規律的呈現,注重學生把數學問題取之生活,用之生活。 本案將從現實中提取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在生活去發現問題,提煉猜想歸納,分析解決,得出事物或者問題發展規律;在此過程中學生得到的是自身發現能力的挖掘,建構模型的開發,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以及綜合創新與創造力的潛能訓練,這將有利於學生的素質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是不等式這一章的核心,對於不等式的證明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等應用問題都起到工具性作用。通過本章的學習有利於學生對後面不等式的證明及前面函式的一些最值值域進一步研究,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2、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通過現實問題進行數學實驗猜想,構造數學模型,得到均值不等式;並通過在學習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的定義基礎上,理解均值不等式的幾何解釋;與此同時在推理論證的基礎上學會應用。

3、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基於對教材,教學大綱和學生學情的分析相應制定的。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更為關注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意識的培養。因此,結合本節課內容與實驗,設計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對於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的理解以及定理的掌握;

過程與方法:通過情景設定提出問題,揭示課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習慣;引導學生通過問題設計,模型轉化,類比猜想實現定理的發現,體驗知識與規律的形成過程;通過模型對比,多個角度,多種方法求解,拓寬學生的思路,優化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綜合創新與創造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生活問題數學化,並注重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習慣,有利於數學生活化,大眾化;同時通過學生自身的探索研究領略獲取新知的喜悅。

教學重點: 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的理解以及定理的掌握;

教學難點: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以及定理髮現探索過程的構建及應用;

教學關鍵:學生對於實驗的實踐及函式模型的構建。

教學模式:探究式 合作式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質,高中的學生已經具有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他們希望能夠自己探索,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現在經歷課改的學生不僅僅停留在接受學習的框框內,他們更需要充滿活力與創造發現的課堂。課堂實驗可能存在問題:對EXEL軟體不夠熟練。對於模型構造思路不夠清晰。

三、教法分析

不同於傳統的講授課,基於數學實驗的'教學實踐課,教師的教應有瞻前性,應該在實驗課前讓學生對於軟體的應用有充分的準備,並進行分組討論得到數學模型。依據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問題教學法"確定本堂課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生活中發現問題,實驗中分析問題,設計中解決問題,總結問題,論證後延拓問題"五環節教學方法,運用這種教學方法能更好地使學生經歷實驗的發生,發展和"再創造"的全過程,主動地吸收新知識的精髓。

四、學法指導

新的教學理念下課堂教學已經是一個多維度多中心的整體。教師學生都是參與課堂的主體,而教學設計與實驗則是課堂的載體,它將排程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並在參與中儘量獲取知識與能力上的探討,共鳴與思維能力的昇華與內化。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根據數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這節課主要是教給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多訓練,多實踐。"的研討式學習方法。這樣做,增加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增強了參與意識,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通過這樣使學生"學"有新"思","思"有所"得","練"有所"獲"。學生才會學習數學中體驗發現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此過程中,學生學會了交流合作,並學以致用,才能適應素質教育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五、實驗內容與實驗程式:

問題:元旦晚會我們學校即將舉行遊園活動,每個班級有一條20米長的紅絲帶在燈光球場圍成一矩形的場地活動,請問大家應該怎麼圍才能使我們班級的場地面積最大

1問題提煉:(用數學語言表達)

2實驗步驟:

A 請根據題目要求選擇整數長度為邊,按照製圖方法繪製5個矩形,並比較面積

B 把上面的矩形按照邊長與面積的不同列表歸納

長度(m)

寬度 (m)

面積 ()

C 根據以上表格資料,請用exel軟體作出柱狀圖,並思考以下問題:

(1)在邊長變化過程中,面積的大小變化情況與趨勢

(2)由這種趨勢請同學們自己猜想總結一個結論。

3 實驗的感言與進一步構造數學模型的思考。

六、教學流程

1,生活問題創設情景:通過生活問題設定情景並構建實驗

2,構建模型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構建函式及不等式解決問題並發現均值不等式

3,定理總結結論表述:用數學語言表達均值不等式並用文字語言總結陳述

4,定理論證課堂練習:用幾何與代數方法分別論證結論並進行課堂練習

5,學習感言教學小結:由學生髮表學習感言,老師總結本堂課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發現問題――實驗猜想――構建模型――發現規律――論證再運用;學習方法:協作探討,自主實驗,猜想證明,發現應用。

七、教學反饋評價

本節課利用生活問題設計數學實驗,是現階段新課程改革的新試點,是學生進行數學研究性學習與自主學習的一重要手段與途徑。

本節課通過生活問題的合作交流探討,學生學習方式有了新的改變;在實驗的構造過程,學生的自主性,實踐性,創造性得到鍛鍊與提高;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分工合作精神更是得到充分的考驗與體現,學生學會了合作與分享;通過對數學模型的構建,學生更加體會進行自主研究,合作學習的樂趣,同時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與發現能力。

當然本節課的一個突出點在於從書本某一個知識作為切入點構造生活問題,設計數學實驗,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再利用,再編改。使得學生在課堂,課外自主學習與接受知識的方法途徑更加多樣,參與課堂的方式更加深入,更容易通過自己探究體驗發現的樂趣。這是傳統教學所沒辦法達到的。

說課稿 篇8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說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文寫了在開往新疆的火車上,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楊,讚頌了邊疆工作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本篇課文是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極好教材,在本單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個維度: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晰、新疆、戈壁”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體會無私奉獻的精神,瞭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 說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國小五年級學生,他們擁有了一定的字詞知識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在正確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強,學生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國小五年級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好動、愛模仿,學習積極性強,渴望受到老師的肯定。這些都將成為我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的因素。

三、說教法

教師的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朗讀體會法。通過默讀、有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和體會。同時,輔以問答法,通過丟擲問題讓學生思考與回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是隻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啟發者,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的地位,因此,在學習方法的制定上,我將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課程伊始,我將運用多媒體匯入法。運用多媒體展示戈壁灘上白楊樹的圖片,同時播放歌曲《小白楊》,讓學生對本節課要學習的白楊樹有一個清晰的瞭解。這樣,通過圖畫與聲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融入本堂課的學習中來。

(二)新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將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通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同桌相互幫助等方式,解決課文中的字詞障礙。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2、再讀全文,深入探究。在這一環節,我將向學生提出問題:在父親的話中,那些詞是課文的重點詞?這些詞又體現了白楊怎樣的特點?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將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並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總結髮言。無論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我將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導。通過這樣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意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父親話語中重點詞語為"直"、"堅強"、"不軟弱"、" 不動搖",這些詞語表現了白楊高大筆直、不擇環境、不懼災難的特點。

3、精讀課文,體會情感。我將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並提出如下問題:這篇課文是寫白楊樹的嗎?如果不是,那白楊樹又象徵了什麼?本篇課文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學生自己探究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相關段落,反覆閱讀,小組交流,仔細推敲,得出答案:白楊樹象徵了邊疆工作者,作者通過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達了對邊疆工作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精神的讚美之情。

同時,我將引導學生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然後,我將提問學生:在最後,父親為什麼笑了?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父親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體會白楊的象徵意義。在此環節,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三)鞏固練習

在這一部分,我將讓學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長大之後會紮根新疆嗎?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長大以後,你會為新疆做些什麼?讓學生自己思考後,談一談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的難點。

(四)小結在這一部分,我將以學生自主進行小結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強化新知,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作業佈置

讓學生蒐集邊疆建設者的相關資料,在課下以語文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西部邊疆的瞭解,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而且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六)說板書設計

3、白 楊

借物————————→喻人

|直 |紮根邊疆

白楊〈適應力強 建設者〈建設邊疆

|堅強 |無私奉獻

板書是一種無聲的教學語言。我的板書形象直觀的展示了我在本節課的授課內容,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

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文成公主進藏》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八單元的第二課。這組單元以故事為主題,有寓言故事,民間故事,神話故事。這篇課文屬於民間故事。關於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有很多版本,這個民間故事以歷史為依託,卻又與歷史有出入。反映了百姓對公主的崇拜與愛戴。故事首先講述了公主進藏的原因,接著介紹了進藏的經過,最後講了進藏的功績。文章語言生動,敘述張弛有度,扣人心絃,極富傳奇色彩和浪漫主義風格。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基於文章的特點和我對教材的理解,把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7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比閱讀,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感受故事的魅力。

3、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內容,簡要講述故事,感受故事的傳奇與美妙。

新課程總目標中指出:

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限制新風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第二學段目標中指出: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和突出這個重點,我準備從以下兩個教學環節進行教學。

一、 聽讀故事,感受魅力

1、老師講述《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儘量做到講得生動具體,讓學生感到我喜歡這個故事,並且要讓他們覺得我也要向老師一樣講故事。

講這個故事是因為:一是這個故事與《文成公主進藏》相類似,兩個故事都是講聯姻,都是對雙方有好處的事,是兩樁比較美滿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親關係。二是為下一個環節讓學生講述故事作個鋪墊。

2、問:老師講得怎麼樣?總結出講故事的注意點(課件出示):講故事就得講清楚,講明白,而且要生動,要是能做到有聲有色更好。

3、(課件出示)歷史意義:昭君出塞後,一直勸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不發動戰爭,因此六十年無戰爭。她促進了民族團結,給國家帶來了安定,給百姓帶來了幸福安寧。

4、還有一位公主,她的遠嫁使百姓幸福安寧以外,還對藏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她把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製陶、冶金、農具製造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曆法、醫藥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所有的百姓都很崇拜她。

5、接下來我們再讀一篇這個故事的秭妹篇《文成公主進藏》。

1)、默讀文章,有趣嗎?學生可能會說太神奇了,文成公主真是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太有趣了,沒想到文成公主進藏前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等等。

2)、激發起學生讀故事的興趣後,再推薦學生讀《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故事(課件出示)。

3)、比一比有什麼不一樣。

通過對比閱讀概括出民間故事中有5件神奇的事:

搭木橋 撒 遇烏鴉 見天鵝 背乃巴

這時讓學生想一想為什麼人們要編出這些神奇的故事來,那是因為對文成公主的崇拜和愛戴!

意圖:因為故事內容很淺顯,學生一看就能懂。所以設計這一環意在讓學生從更多的故事中去感受故事的魅力,並通過與歷史故事的對比閱讀使學生分清歷史與民間故事是不一樣的,民間故事是以歷史為基礎,增添了許多神祕的色彩,而歷史卻不同。

二、講述故事,積累語言

這麼神奇的故事想不想講給你的朋友或家人聽?意在激發學生講故事的熱情和慾望。

1、首先得理清文脈:

進藏原因

進藏過程

進藏功績

2、回憶講故事的要點:有條理,講清楚流暢,儘量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要重點講途中的幾件小事。

3、集體合作講述故事。由於是四年級的學生讓一個人把這麼長的故事講下來有點難度,於是讓學生四人一小組先合作講一部分。然後派代表合作把這個故事講下來。如果有時間的話,就讓一個孩子把所有的故事串連下來,因為有了前面的基礎。

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複述故事的能力,在複述的過程中內化並積累語言。

二、 拓展故事,培養興趣

讀另一傳說《文成公主進藏》和《同步閱讀》中的《一幅壯錦》《獵人海利布》等民間故事。

標籤: 範文 說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shuokegao/v5j3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