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說課稿 >

落日的幻覺說課稿

落日的幻覺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落日的幻覺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落日的幻覺說課稿

落日的幻覺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課文內容:

本課是一篇融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哲理性於一體的科普文。文章的開始部分通過日出與日落的對比手法,描繪了日落的壯麗與神祕色彩,接著筆鋒一轉從多個角度介紹了奇異景象都是由幻覺造成的。從而闡明瞭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本課的特點,努力促使學生達到這樣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組內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形成注重觀察事物,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及本文的特點預設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全文,瞭解本文的主要內容

難點:引導同學們體會本文所蘊含的科學道理

4、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據新《新課標》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裡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

三、說學法

教法的根本是學法。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學的最終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為此,我將通過以下幾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閱讀學習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而獲得文中的資訊,從而理解課文的內容。

2、質疑釋疑法:師生通過共同質疑釋疑,探討和解決問題。

3、問題討論法:多角度,多思路,尋求多答案,培養髮散思維。

四、教學過程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體會本文所蘊含的科學道理,依據課文內容自身的特點,整合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的,現設計了聽-疑-繪-悟-越-實這六個環節。

1、鋪墊,創設情境激興趣。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盞渴求知識的燈,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去點燃它們。在學習課文之前,先鼓勵學生說:“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多姿多彩的世界裡,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熱愛大自然。那麼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你所欣賞的落日景觀是怎樣的呢?”可以通過課件播放輕音樂,欣賞幾幅帶有落日的圖片。經過老師這麼一點撥,學生的表現欲就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躍躍欲試,表達的慾望也就十分強烈了。

2、感知,質疑解惑曉內容。

有了那麼多的想象之後,學生在好勝心和求知慾下,學習變得相當主動,產生了趕緊學的慾望,這樣感知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聽,細心傾聽,行人更在春山外。

此時利用多媒體課件,一邊播放配有聲樂(《落日之幻覺》)的範讀,一邊讓學生看課文。學生眼看課文、耳聽範讀,就會初步的知曉課文大意了

疑,用心質疑,學者須疑方有成。

在聽的過程中,請學生把不易懂的字詞句劃下來。聽完以後,請同學相互交流。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天馬行空,任意馳騁,也可能為一個問題而吵得面紅耳赤。

此時老師要做的是巧妙的設疑、正確的引導,比如可以提問:落日的幻覺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文章第三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等等。古人嘗雲:學貴有疑。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個性化的問題,對課文內容的反應也是多元化的。老師在這個環節中,應當鼓勵學生髮問,培養質疑精神,促進自主學習。

3、抒寫,理解內容繪美圖。

整篇文章雖然沒有太多的科學術語,但是相對於科學性較強的後半部分,有些同學可能理解有些難度,這時候就需要引導大家有重點的去閱讀理解,然後把它描繪出來。

繪,移心描繪,落日有情此處著。

在閱讀與理解的基礎上,老師就引導合作小組的同學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集思廣益,用彩筆描繪出美麗的科學現象,然後每一小組推薦一位同學到黑板上去畫,然後給大家解說落日幻覺形成的原因。這樣就讓每位同學對課文的理解落到了實處,同時也獲取了一定的科學知識。

4、欣賞,集思廣益談感悟。

通過幾位同學的描述,此時學生一定有很多的話要說,急著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了。

悟,潛心感悟,談笑胸中換星斗。

請同學們談談,經過剛才一番描繪,你此刻最想說的是什麼?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有的說大自然是神奇的;有的說大千世界有很多的奧妙;還有的說要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將來去探索更多的奧妙世界。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想像,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本是創造,老師又怎能輕易的否定呢?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一直處於啟用的狀態,課堂氣氛湧動著創造的生命力。

5、探究,遷移情境能昇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更強烈。

越,齊心超越,腹中詩書氣自華。

這時,我就對學生說:“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同學對這篇文章的見解都很獨到,那麼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麼?作者難道僅僅是為了揭示落日的幻覺這種現象嗎?”

這兩個問題一問,同學們愣住了,不知道怎樣回答,個個都會到書本上雲找答案。這時我就說了:“課文內容我們都已經學習過了,熟悉了。而我們的答案都是寫在書本上的嗎?”讓學生全上課本,讓大家靜靜的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你感覺還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

經過這樣一引導,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走出課本談生活:比如藝術家美好的幻覺創造出不朽的作品;網路虛擬的幻覺將使人們隱藏在那盛大繁華的城堡裡,而遠離現實生活,只要一斷開連線,城堡瞬間就會崩塌。這時我又會突然間發問:同學們感覺到沒有這篇文章的結尾給你什麼感覺呢?同學們肯定會發現:這篇文章的結尾好像沒有寫完。文章寫了科學,然後可以再寫寫生活,把對生活的感悟作為文章的結尾會更好些。學生的話匣子也一下子打開了,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如果前面的環節是走進文字,與文字對話,那麼此時就是走出文字,進行閱讀反思,進一步辯明文字的價值取向、文化品位和藝術特色。

6、運用,挖掘資源重實踐。

語言課程標準中指出:語言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啟迪學生把書本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實,受驚實踐,絕知此事要躬行。

請同學們談,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存在什麼樣的科學現象呢?你是怎樣去觀察的?對你有什麼啟示呢?課外時間,讓學生去觀察大自然,也仿照此課文,寫下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把這些問題帶給學生,與學生們的生活相聯絡在一起,學生從中體驗到語言真有用,學好語言大有作為,同時體會到語言的博大精深。

五、教學說明:

在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力求集朗讀、評價於一體,熔理解、感悟、欣賞於一爐,在整個流程中凸現三個統一:

1。 學生主體與老師主導的統一。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說話的權利交給學生,老師只是學習的促進者,引導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不迷失方向,合理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是設計的核心。

2。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在確認語言學科的工具性的同時。在課程內容上,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在學習方式上構建開放、盥洗的人文氣息,在課堂教學上實現師生心靈相通,體現課堂的人文關懷。

3。 個體討論與集體講授的統一。

本著便捷恰恰高效的原則,討論與講授相結合,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

總結:總的來說一句話:學生髮展舉為先,誘疑導思擰成線,個性發言智慧顯,活躍氣氛課堂現。

落日的幻覺說課稿2

在兩個月的工作時間裡,參加了一次縣優質課評比,我把它當作一次公開課。本次優質課評比,我選擇《落日的幻覺》。教授這篇課文,開啟了我第一次對說明文教學的思考,主要從以下角度展開反思:

語文素養和考試,在糾結中前行?

在正式參加工作之前,唐老師一直跟我談這個問題,心理上已經有所準備。但真正面對這個問題時,感受卻很不一樣。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求取兩者的平衡。慢慢地,我認識到:1.這兩者是不矛盾的,更不應該分開來談。一位優秀的老師,一定是既能給學生好的成績,又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2.教師在面對這個問題,之所以會那麼糾結,很大程度上與語文課程的建設的不夠完善有關。當我認清這兩個問題後,內心的糾結也就慢慢淡去了。這是工作半個學期,一直縈繞我心中的一個主題。有了對這個主題的思考和大方向的把握,才有了下面種種。

說明文教學學生需要學什麼?我有以下幾個角度的想法:

說明文作為一種以說明為主的表達方式,其文體的教學價值。這點希望學生關注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的區別,關注說明這種表達方式的特點。

之於第1點的思考,於是有了“說明文是怎樣進行說明的”這個具體的問題,在這個問題的指導下,就有了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賞析等教學內容。

說明文行文思路的嚴謹,具體表現為說明文的順序。

說明文的目的:將事物或事理介紹清楚、說明白,以便人們讀懂了解,普及科技知識。

稍許權衡了以上幾點內容之後,我覺得《落日的幻覺》可能適合在說明順序和說明目的這一角度上選擇教學內容。於是,試圖以這篇文章作為“寫作內容選擇和寫作順序安排與寫作目的和讀者群體有關”的例文進行教學。

教學設計的過程,關注什麼?我的基本想法:

1.清楚明確地表現教學目標:我要教什麼?“教學內容有了”和將“教學內容表述為教學目標”是再一次對自己要教什麼進行梳理的過程,是對教師思維的又一次挑戰。這次設計中,對教學目標的表述,幾經糾結,但力求在目標中表達清楚我的教學內容。

2.簡明而多層次地呈現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設定務求簡明(一是環節要少,二是每個環節的教學目的要明確),所以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是三個板塊:板塊一:檢測預習;版塊二:研習課文,學習新知;板塊三:鞏固與運用。三個板塊在順序的排列上也符合學生的接受新知識的規律,也較為合理。

3.明確而有效的作業更進。因為時間倉促,這一教學內容的作業需要教師重新設計,因此並未在課堂呈現。

教學實踐過程,我缺少什麼?

我的反思:

1.核心問題:怎麼接好學生拋過來的“球”?所謂“球”,是學生對教師“拋”出去的問題的迴應。也許是因為新老師,我很早就發現自己在接學生“球”的時候,“平均”水平不夠,時好時壞(放鬆時,思路更清晰,思維更敏銳,可以較好接“球”),綜合實力不行。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很精彩,我沒有預料到學生這麼快就能達到我預設的目標,因此有些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接“球”。當然,有的時候,學生的'回答不是很到位,我也沒有意識到,從而錯過了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契機。總體感覺:優秀的學生,不夠優秀的老師。

2.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教師在執教時,缺少“第三隻眼睛”看課堂的能力,對於自己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態、課堂的學習節奏,教師都缺少一種課堂的敏銳感。例如,因為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導致這堂課不夠完整。當然,我不是一味地追求課的完整性,只是這堂課是可以通過努力調整成完整的。

以上兩點雖然都與教學經驗相關,但不應該成為我逃避的藉口。

前輩的建議:

1.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是否可以選擇更實際的內容?比如,說明文的語言賞析。

2.新授知識之前,是否能夠讓學生多花一點時間讓學生了解文字內容,可利用課後練習中的表格。

3.在導學案的語言上要簡練。

如何改進我的短板?思考了兩點:

教學實錄片段分析。可以給自己的課堂錄音,課後選取交流的高潮片段做出實錄並分析,若能每週一次,進步肯定大!

邀請有經驗的教師聽課。指導教師在聽完課後能夠坦誠指出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改進的指導,我要客觀分析,虛心接受。

曾經在面試天然寫作新教師的時候,問過所有老師一個問題:“你覺得,一個老師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當其中一位老師回答我“是反思的習慣和能力”時,我內心的激動和喜悅難以言喻。反思是一個新教師成長起來最有效的手段,這個成長不僅是在教學上的成長,更多的是他(她)面對這份職業在內心上的獲得的一種對自我清醒的認識和自信,甚至,這種認識和自信會慢慢地遷移到他(她)的生活中,影響、改變他的生活。

優質課的反思結束了,但我對生活和教學的反思將不會停止!

落日的幻覺說課稿3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落日的幻覺》。本文選自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的第四單元,本單元選的都是一些科普性的說明文,要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並注意說明文的順序和方法。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與手段、說教學過程設計、說教後反思五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這是一篇事理性的說明文,將用一個課時來完成教學。本課是一篇融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哲理性於一體的科普文。文章的開始部分通過日出與日落的對比手法,描繪了日落的壯麗與神祕色彩,接著筆鋒一轉從多個角度介紹了奇異景象都是由幻覺造成的。從而闡明瞭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

2、教學目標簡介

根據教材定位的特點,及新課改的理念,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A、知識目標:學習閱讀科普說明文,瞭解相關的光學知識,讓學生能夠說出落日的幻覺的科學依據。

B、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能夠篩選相關的資訊,培養默讀的能力。

C、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啟發學生對作者寫此文進行思考。

3、教學難點

本文所涉及的光學知識。以及如何做到不受說明文性質的限囿,將課堂上的充滿生機,使學生能在學習中得到思考。

二、說學生。

從文字來說,本文介紹的是常見的落日背後藏著的知識,接近生活。語言形象、生動、典雅,既不乏詩意的美感,也不缺科學知識。特別是它提出的層層問題,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文字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光學知識以及個別術語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常識重點突破。

從學生的能力來說,學生對這些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且七年級的課堂上已經學過簡單的光學知識了。所以學生能夠通過反覆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但是鄉下的學生顯得膽小,不愛發言,於是要設計一些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環節,多說一些鼓勵的話語,並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中,要學生能在學習中注重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之間有機的融合,三者共同發展。

a)默讀法。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就是激發興趣,可以說文章就是在一個個問題中展開的,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讀,在默讀中篩選資訊,理清思路。

b)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做以適當的點撥。

c)涵泳品味法。本文語言優美,特別是第一第二段充滿詩意,這就需要反覆誦讀來品味。

d)延伸拓展法。選巴金的《海上日出》這篇充滿詩意的散文跟本文進行比較。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環節一、匯入

我的匯入語:我們在上個學期學到過一篇文章《兩小兒辯日》從中我們知道我們的眼睛有時候是會欺騙我們的。所以自然界裡的很多東西,需要透過科學的鏡片才能觀察到他的真正面目。你有沒有聽說過“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這句話呢?你認為這句話講的是對的還是錯?說說你的判斷和你的理由。

設計這個問題,使學生對這句司空見慣的而且充滿哲理的話進行思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今天的課文。

環節二、提出問題:對於“夕陽”這兩個字眼,你有什麼想法。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聯絡學生的生活體念,拉近課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環節三、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分兩步走,先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然後分組討論。目的是解決一個問題:這篇課文告訴我們關於落日的哪些幻覺,並請你找找出現這些幻覺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教材思路清晰的介紹了夕陽給人的幻覺,以及幻覺形成的原因,語言通俗,學生可以通過默讀,得知大概,再通過互相學習理清思路。字詞教學可融入其中,在泛讀或領讀時完成,而不必專門做講解。

這一過程靠學生的自己領悟和交流學習。

環節四、說說作者的寫作意圖。你覺得作者寫此文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同學都會說作者寫作的目的是為了告訴我們科學道理,這時我就反問:難道作者寫此文是為了說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要改成“長河落日扁嗎”,這樣才符合事嗎?難道作者是想反駁“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這句話嗎?

也許會有學生說作者的目的是為了能讓我們用科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一切,但是這個體驗顯得大而泛,僅僅停留在表面。

出示巴金的《海上日出》,讓學生將兩文進行比較。

環節五、作業佈置

1、請你以夕陽為背景,以“誰在夕陽中”為題,寫一段文字,字數200。

2、收集描寫落日的詩句,並說說你的感想。至少收集4句

五、教學反思

《新課標》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能夠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因此抓住要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內容,上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背後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以及作者提出的問題。語文不是嘗試課,上語文課要搞好:知識,表達方式,語言形式三者之間的關係。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shuokegao/r14q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