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說課稿 >

我站在鐵索橋上說課稿

我站在鐵索橋上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站在鐵索橋上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站在鐵索橋上說課稿

我站在鐵索橋上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我站在鐵索橋上》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遺蹟”這個話題,編排了了三篇體裁各異的文章。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思緒萬千,追憶了我工農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激烈戰鬥場面,歌頌了紅軍英勇頑強、勇往直前的的大無畏革命精神,追昔惜今,表達了對先烈的緬懷和對今天幸福生活的熱愛。全詩共四節,感情熱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琅琅上口。

二、說教學目標

綜合學生意見,依據新課程標準及本單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詩節。

2、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3、培育學生的閱讀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達才能。

瞭解詩句,領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三、說教法

《語文課程規範》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剖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理解……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

因而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採取了“以讀為本,自讀自探自悟”的教學形式,將師生各種方式的讀貫串於閱讀教學的一直,旨在強調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如感知、探求、感悟等,都要以讀為前提,也就是要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探求、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有得,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情境設定法:在本課開始,我就利用單元主題匯入,創設情境,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2、主問題引領法:用主問題引領的方式可以簡化教學頭緒,更好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避免傳統教學中的碎問碎答,一問到底的弊端。

3、朗讀法:這是一首詩歌,應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它的韻味,讓“朗讀”貫穿全課,通過教師範讀,學生個別讀、齊讀、接讀、默讀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完成教學。

4、合作討論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說學法

六年級學生能聯絡上下文、藉助字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誦課文。教學中我重點引導通過朗讀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這堂課我設計的學法指導,具體如下:

1、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於動筆,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合作討論法。

五、說教學過程

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讀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討論等多種學習方法的有機結合,達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提高認識的目的。基於以上的一些理論指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揭題

1、同學們,本單元的主題是----(板書:遺蹟),前面我們遊覽了綿延萬里的長城,感受了歷經風雨的索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有關“遺蹟”的文章。齊讀課題:《我站在鐵索橋上》。

2、通過預習,你知道本文中的鐵索橋指的是哪一座橋?你對它有哪些瞭解?(鐵索橋名為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橋長100多米,寬2、8米,由13根碗口粗的鐵索組成,橋身有鐵鏈9根,上鋪木板以作橋面,是歷史上從內地到藏區的咽喉要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老師板書:顧工,學生齊讀小資料)

(二)整體感知、示標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指名讀(4人分小節)、齊讀、默讀:想一想這首詩主要講什麼?(學生自由說)

2、作者通過這些內容,想表達什麼思想感情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探究的主要問題。

3、請看學習目標:齊讀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對先烈的懷念和對今天幸福生活的熱愛。

(2)背誦自己喜歡的詩節。

(三)自主學習(8分)

師: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請看自學提示:指名讀

自學提示:

自由朗讀詩文,詩人站在鐵索橋上看到了什麼?(用~~~~畫出)想到了什麼?(用———畫出)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什麼?在旁邊做簡單批註。

(這個環節我只設計了一個能牽動全文的的主問題,通過這個問題簡化教學頭緒,更好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避免傳統教學中的碎問碎答,一問到底的弊端。)

(1)個人學習(2)小組交流

(四)交流釋疑:

1、檢查自學情況(小組展示)

過渡:同學們都學得很認真,並做了批註。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大家的學習收穫。

詩人站在鐵索橋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過渡:由詩人看到的、想到的,你體會到什麼?小組派一個代表把你們組的體會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老師評價,隨機用紅筆圈出重點詞,並隨機指導朗讀課文。

預設:

(1)抓住“頭上雲霧、腳下白浪”體會橋險、景美;(這組的同學從第一小節體會到的,把你的感受送進去,讀一讀。)

(2)抓住“冒著、攀著、衝破”等動詞,體會到戰鬥的激烈,體會紅軍戰士英勇頑強、奮不顧身、捨生忘死、不怕犧牲

教師補充資料:鐵索橋高高的架在江水之上,橋下水流湍急,別說是用手抓住鐵索走過去,就是看一眼也會不寒而慄,可是紅軍戰士個個是英雄好漢,他們攀著一根根鐵索,冒著密密的彈雨,邊前進邊鋪板,衝進了對岸漫天大火的橋頭堡,衝破了敵人的火網。真是鐵索橋上顯威風啊!讓我們帶著雄壯豪邁的感情讀第二小節。(自己讀、指名讀、齊讀)

(在這一環節教學中我主要運用個別讀、齊讀、接讀等不同的朗讀方法。我在這裡只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真正體現了新課標中這一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抓住學生體會到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你從哪兒體會到?)

小結:是呀,沒有烈士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因此,我們要——緬懷先烈、珍愛生活(板書)讓我們帶著對英雄的敬佩之心、崇敬之情來緬懷他們,有感情地讀第三小節,讀的時候我們採用男女分讀的形式。

小結:看到:頭上雲霧,腳下白浪;想到:紅軍強渡(冒著、攀著、衝破),又想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者怎能不“心潮洶湧激盪”呢?讓我們和詩人一起高聲歌唱,齊讀第四小節。

過渡:一座索橋,一個故事,讓我們銘記發生在這座索橋上的故事,記住作者帶給我們的優美詩篇。

3、熟讀成誦:

(1)自由練習背誦。

(2)喜歡一個小節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背誦。

(3)每個小組的4號或6號單獨展示。

(五)總結寫法:

學完課文,你學到了哪些寫作方法?(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反覆;)你從鼕鼕的話中體會到什麼寫作方法?(聯想;對比:把遺蹟的過去和今天聯絡起來)

(六)拓展鞏固:

1、關於紅軍、關於瀘定橋,毛澤東主席曾寫了一首著名的七律《長征》,齊背。

2、課外蒐集:關於戰爭年代的詩歌與小組同學交流。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既能夠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內容要點,也儘可能做到精練美觀,本課板書設計抓住課後問題,作者看到什麼,想到什麼,體會出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緬懷先烈珍愛生活。

板書設計:

看到:頭上雲霧腳下白浪緬懷先烈

我站在鐵索橋上樓房成課堂梨花開放鮮花撒地上

想到:紅軍強渡(冒著、攀著、衝破)珍愛生活

綜上所述,本課我主要通過感知內容——品析語言——探究主題——拓展延伸幾個環節,採用主問題引領全文,用朗讀貫穿全課,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無論是教學問題的設計還是作業的設計都從學生為出發點,真正體現了語文新課程教學的理念,是一個與時代為伍的教學設計。

我站在鐵索橋上說課稿2

各位老師:

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讀中感悟入境生情”,說課的內容是鄂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0課《我站在鐵索橋上》。我的說課將按照:立足文字說教材、結合實際說學情、依據大綱說目標、打造特色說策略、力求高效說流程、突出重點說板書這一程式來進行。

【說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自己對教材的理解。

“鐵索橋上顯威風,勇士萬代留英名。”《我站在鐵索橋上》是鄂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英雄讚歌”這個話題,安排了三篇體裁各異的文章。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思緒萬千,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鬥的場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詩共四節,感情強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琅琅上口。

【說學情】

要上好一節課,除了透徹地理解教材外,還要做好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願意交流。他們已不是低年級的國小生,想法開始更加獨特,對生活有所體驗與感悟,思想也開始向成熟發展,正是培養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期。學習上,他們也具有一些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能聯絡上下文、藉助字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仍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循循善誘,關注每名學生的個性體驗,用文字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樑。教學中我將重點指導他們總結理解詞句的方法,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字表達的情感。

【說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國小四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冊教材的重點,以及本課書所在單元的學習重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知識目標:

1、會認1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文中詞語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流暢地背誦課文。

2、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達的能力

情感目標:

1、瞭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2、理解重點句子,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確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閱讀教學的過程也就是三維目標的整合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努力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才能真正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

【說教學策略】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樂於表達的學習特點,這節課我具體採用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教法:

1、朗讀感悟法: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書聲琅琅、議論紛紛,高潮迭起的課堂。《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採取了“以讀為本,自讀自探自悟”的教學模式,將師生各種形式的讀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始終,旨在強調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讀為前提,也就是要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有得。

2、想像感悟法:在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像的閘,在研讀中體驗文字,既基於文字,又超越文字,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3、情景教學法:我藉助歌曲欣賞,配樂朗讀、展現畫面,播放視訊等方式,再配合充滿感染力的語言,緊緊扣住學生心絃,引領學生搜尋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文字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4、評價激勵法: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只要言之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讓學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悅。

學法:

採取“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用抓住重點詞句的反覆朗讀,對重點內容進行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用讀來表達感受,交流感受。

基於以上的一些理論指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課前多媒體播放歌曲《我站在鐵索橋上》

(因為音樂是具有強大感染力的,讓學生在歌曲渲染的情境中走進課文,既能激起自讀課文的興趣,又奠定了學生的情感基調)

2、導語激趣

我設計的導語是:“俗話說:睹物思人。是啊,每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聽到雄壯的國歌嘹亮地響起時,不禁想起無數革命先烈為了讓後代過上好日子,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曾經就有一批英勇的革命戰士,用他們的英雄虎膽在鐵索橋上譜寫了壯麗的詩篇!(板書課題:我站在鐵索橋上)板書課題後,全班齊讀一遍。

(我以這樣的一段導語引入,意在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引領學生搜尋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下文和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二、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全詩共四節,開頭和結尾是反覆吟唱。開頭營造了很美的意境,輕輕搖晃的橋身、飄過的雲霧、大渡河的白浪引發作者無限的遐想;結尾同樣的景物,卻能感受到作者強烈的情感。這兩節詩的內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順序教學的方式,指導學生先學習第1節和第4節詩。

1、教師配樂範讀全詩,引出新課的學習,提出問題:“詩人站在橋上看到了什麼?”學生先對全詩有了一個整體的印象,繼而由問題匯入到第1節詩的學習中。

(1)首先,學生自由朗讀這一節後,說說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2)接著,課件出示課本上的鐵索橋圖片,學生結合圖片展開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見,對詩人站在鐵索橋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體驗。一幅靜止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經過再想象、再加工、再創造,就變成了鮮活的、動態的場面。這裡,對學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傾聽能力及表達能力的培養都有所體現。

2、“此時,我們的詩人正站在橋上,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由這樣一個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到第4節詩的學習當中去。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詩,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詞語,劃下來。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心潮洶湧激盪”的意思.

(2)再自由地朗讀感悟第四節詩。通過指導朗讀、觀察比較,引導學生髮現這兩小節詩描寫的內容差不多,但第4節比第1節表達的感情更強烈一些。

這兩節詩的教學中,我以圖畫的展現,音樂的渲染,創造了與課文相通的具體可感的生動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得到屬於自己的真實感悟,學生在有限的課堂裡拓展想象,在無限的想象中讀出自己的體驗,感悟到語言的魅力。在所有文體中,詩歌的音樂性是最強的,很講究韻律和節奏。所以朗讀自然就成為綜合感受詩歌語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教學過程中,我採取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比如指名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配樂齊讀等。優美的音樂配上動情的朗讀,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境界,也體會到了老師工作的艱辛,也進一步激發了尊師愛師的情感。

3、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是領略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內容或重點段落,體會表達的情感。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詩歌的2、3小節,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節。“詩人站在橋上回憶什麼?”我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第2節詩。本節中作者追憶紅軍飛奪瀘定橋、與敵人激烈戰鬥的內容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太遠,難以理解,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我讓學生初步感知後,自己想象一下當時激烈的場面。

第二,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再現當年紅軍戰士們飛奪瀘定橋的激烈場景,讓學生們進入到詩句所描繪的具體的情境中去。

第三,迴歸文字,細細體味詩句,和小組同學交流討論出第2節詩中最能體現紅軍戰士英勇無畏的詞句:勇士們哪,攀著一根根鐵索,冒著密密的彈雨,衝破了敵人的火網!我利用課件出示這一重點句,細細品味,深入理解。抓住“攀著、冒著、衝破”這三個動詞體會紅軍戰士的英勇頑強以及不屈不饒的獻身精神。

國小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此時,我來了一段激情的演說:鐵索橋高高的架在江水之上,橋下水流湍急,別說是用手抓住鐵索走過去,就是看一眼也會不寒而慄,可是紅軍戰士個個是英雄好漢,他們攀著一根根鐵索,冒著密密的彈雨,邊前進邊鋪板,衝進了對岸漫天大火的橋頭堡,衝破了敵人的.火網。真是鐵索橋上顯威風啊!這一段聲情並茂的描述,再配上多媒體音畫的感染,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入情入境,有了最深刻的體驗,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時空距離。學生感悟語言文字不再枯燥,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就較好地結合在了一起。

第3節詩的內容是讓學生在小組裡和小夥伴合作學習來完成的,這一部分描寫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隔不遠,不難理解,我主要還是進行朗讀的訓練。

我是這樣指導的:是呀,沒有烈士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因此,我們要——緬懷先烈、珍愛生活。讓我們帶著對英雄的敬佩之心、崇敬之情來緬懷他們,有感情地讀第三小節。此時,學生在經歷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動的情感體驗過程後,教師引導朗讀全詩,他們在學習中積累的強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釋放出來。

教學的全過程中,學生自由讀,指名讀;經過想象畫面後讀;觀看影片後讀;理解重點詞句後讀;最後帶著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讀。讀的層次一步步上升,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是在逐步加深,整個學習過程學生都是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也體現了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到整體的教學思路。

三、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學習本文後,你想對無數先烈說些什麼?

2、回顧全文,全班感情朗讀。看到:頭上雲霧,腳下白浪;想到:紅軍強渡(冒著、攀著、衝破),又想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者怎能不“心潮洶湧激盪”呢?讓我們和詩人一起高聲歌唱吧!

3、教師總結:一座索橋,一個故事,同學們,那些參加鐵索橋戰爭的戰士的生命已離我們遠去,唯一不變的是橋上那13根冰冷的鐵鏈,讓我們記住他們的身影,銘記發生在這座鐵索橋上的故事,記住作者帶給我們的優美詩篇吧!

四、鞏固練習,拓展積累

1、準確流暢地背誦課文。

2、課後欣賞。(本詩的歌曲演唱、毛澤東詩詞《長征》、蕭華的詩《飛渡大渡河》)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四年級閱讀教學要求重視詞句的教學,注重詞句的積累。可以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語言,同時還要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和在生活中積累。所以此環節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走出書本的侷限,走向更寬廣的語文天地,充分利用身邊的語文課程資源,架起學習與生活的橋樑。

【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成功的板書設計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可以突出知識的重點與關鍵,給學生以啟迪和美的享受。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抓住重點段落的理解,通過三個重點詞語“攀著、冒著、衝破”,體會出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

我站在鐵索橋上;

攀著冒著衝破;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結束語:“雲無定姿姿萬態,教無定法法自在。”在教學中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過程,是我們每位教師不斷探索的目的所在!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我站在鐵索橋上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讀中感悟讀中激情”,說課的內容是鄂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0課《我站在鐵索橋上》。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說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鐵索橋上顯威風,勇士萬代留英名。”《我站在鐵索橋上》是鄂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英雄讚歌”這個話題,安排了三篇體裁各異的文章。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思緒萬千,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鬥的場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詩共四節,感情強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琅琅上口。

【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能聯絡上下文、藉助字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中我重點指導他們總結理解詞句的方法,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本冊教材的重點,以及本課書所在單元的學習重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第二課時可制定如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說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2、瞭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達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準確流暢地背誦課文。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閱讀教學的過程也就是三維目標的整合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才能真正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

【說教學特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

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採取了“以讀為本,自讀自探自悟”的教學模式,將師生各種形式的讀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始終,旨在強調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讀為前提,也就是要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有得。

【說教法、學法】

接下來我說一說設計這節課所採用的教法和學法。

教學中我採用的是以教師有指導地自讀自探自悟式教學方法為主,以講授法、啟發式談話法、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為輔,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而進行的。

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讀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討論等多種學習方法的有機結合,達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提高認識的目的.。

基於以上的一些理論指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俗話說:睹物思人。是啊,每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不禁想起無數革命先烈為了讓後代過上好日子,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同學們,還記得咱們上節課學習的一首現代詩嗎?”教師以這樣的一段敘述語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板書課題後,全班齊讀一遍。

二、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全詩共四節,開頭和結尾反覆吟唱。開頭營造了很美的意境,輕輕搖晃的橋身、飄過的雲霧、大渡河的白浪引發作者無限的遐想;結尾同樣的景物,卻能感受到作者強烈的情感。這兩節詩的內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順序教學的方式,指導學生先學習第1節和第4節詩。

教師配樂範讀全詩,引出新課的學習,提出問題:“詩人站在橋上看到了什麼?”學生先對全詩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繼而由問題匯入到第1節詩的學習中。學生自由朗讀這一節後,說說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此時課件出示課本上的鐵索橋圖片,學生結合圖片展開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見,對詩人站在鐵索橋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體驗。一幅靜止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經過再想象、再加工、再創造,就變成了鮮活的、動態的場面。這裡,對學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傾聽能力及表達能力的培養都有所體現。

“此時,我們的詩人正站在橋上,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由這樣一個問題把學生引到第4節詩的學習當中去。請學生們快速瀏覽全詩,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詞語劃下來。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心潮洶湧激盪”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讀感悟第四節詩。通過指導朗讀、觀察比較,引導學生髮現這兩小節詩描寫的內容差不多,但第4節比第1節表達的感情更強烈一些。

這兩節詩的學習中,我採取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比如指名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配樂齊讀等。在所有文體中,詩歌的音樂性是最強的,很講究韻律和節奏。所以朗讀自然就成為綜合感受詩歌語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是領略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內容或重點段落,體會表達的情感。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詩歌的2、3小節,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節。“詩人站在橋上回憶什麼?”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第2節詩。作者追憶紅軍飛奪瀘定橋、與敵人激烈戰鬥的內容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太遠,難以理解。學生初步感知後,先自己想象一下當時激烈的場面,然後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再現當年紅軍戰士們飛奪瀘定橋的激烈場景,讓學生們進入到詩句所描繪的具體的情境中去。再回過頭來細細體味詩句,和小組同學交流討論出第2節詩中最能體現紅軍戰士英勇無畏的詞句(勇士們哪,攀著一根根鐵索,冒著密密的彈雨,衝破了敵人的火網!),利用課件出示,深入理解。“攀著、冒著、衝破”這三個動詞直接體現了紅軍戰士的英勇頑強以及不屈不饒的獻身精神。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把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較好地結合在了一起。

第3節詩的內容是讓學生在小組裡和小夥伴合作學習來完成的,這一部分描寫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隔不遠,不難理解,我主要還是進行朗讀指導。

學生帶著問題自由地讀,指名讀;經過想象畫面後的讀;觀看影片片斷後的讀;理解重點詞句後的讀;最後帶著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讀。讀的層次一步步上升,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是在逐步加深,整個學習過程學生都是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

此時,學生在經歷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動的情感體驗過程後,教師引導朗讀全詩,他們在學習中積累的強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釋放出來。教學的全過程也體現了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到整體的教學思路。

三、拓展積累、昇華情感

1、準確流暢地背誦課文。

2、學習本文後,你想對無數先烈說些什麼?

3、課後欣賞。(本詩的歌曲演唱、毛澤東詩詞《長征》、蕭華的詩《飛渡大渡河》)

四年級閱讀教學要求重視詞句的教學,注重詞句的積累。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語言,同時還要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和在生活中積累。

【說板書】

本課教學抓住重點段落的理解,通過三個重點詞語“攀著、冒著、衝破”,體會出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10我站在鐵索橋上

攀著冒著衝破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結束語:“雲無定姿姿萬態,教無定法法自在。”在教學中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過程,是我們每位教師不斷探索的目的所在!

附:課文

10我站在鐵索橋上

我站在鐵索橋上,

橋身在輕輕地搖晃。

頭上飄過二郎山的雲霧,

腳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英雄的紅軍,

曾在這裡強渡,

高舉著紅旗,迎著火光。

勇士們哪,

攀著一根根鐵索,

冒著密密的彈雨,

衝破了敵人的火網!

啊!

當年激烈戰鬥的樓房,

如今成為孩子們的課堂;

勇士們灑過獻血的地方,

滿樹的梨花正在開放。

人民捧著美麗的鮮花,

輕輕地,輕輕地撒在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鐵索橋上,

心潮洶湧激盪。

頭上飄過二郎山的雲霧,

腳下滾著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聲歌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shuokegao/d904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