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說課稿 >

精選說課稿範文合集六篇

精選說課稿範文合集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說課稿範文合集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各種聲音無處不在,到處充滿著各種各樣奇妙的聲音:比如拿個勺子敲敲會發出噹噹的聲音,用鈴鼓碰碰會發出嘩啦啦的聲音。大班孩子們喜歡這些聲音,樂意表現這些聲音,他們有了辯聽、探索各種各樣聲音的能力,本次學習活動“奇妙的聲音”就是想在幼兒的原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給孩子們有個提升,使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更主動地探索自然中各種奇妙的聲音,激發幼兒探索的能力。

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瞭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能辨別生活中常見物體發出的聲音。

活動的難點:讓幼兒感知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知道是由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發出不同的聲音。

2、感知聲音是由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的,豐富幼兒對聲音的感性認識。

3、對生活中各種現象有探索興趣。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因此我做了以下準備:

1、各種聲音的錄音帶。(鈴鼓的聲音、翻書的聲音、筷子的聲音、小碗的聲音等等)2、提供了多種物品,讓幼兒探索。如:打擊樂器、書、紙、積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三、教學方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在幼兒尋求聲音的操作活動中,運用觀察指導法,對他們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困難予以幫助指導,完成活動目標。

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本次活動有兩次的操作過程;一次是讓幼兒自由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通過物體的碰撞、震動感知。第二次是通過各種方法模仿聲音,感知聲音的樂趣。

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這個方法貫穿在幼兒操作活動的始終。

四、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猜一猜,聽一聽。(指導語:你聽見了什麼聲音?)教師為幼兒設定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幼兒猜猜發出的是什麼聲音,這時老師不作迴應。

二、操作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聲音的形成。(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剛才猜測的是否一樣?)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

1、剛才你猜對了幾種聲音?(操作後回答)

2、你用什麼東西發出了怎樣的聲音?幼兒討論交流自己的發現。

小結:許多東西都可以發出聲音,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不同。

第二次探索:幼兒自由在活動室內“尋找”聲音,再次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1、誰有辦法讓各種東西都發出聲音來?(幼兒隨意走動,尋找並製造聲音,然後說出自己的做法。)

2、聲音是怎麼來的呢?(動,振動,)

小結:物體間相互碰撞、振動產生了聲音。

三、配音遊戲活動,感受樂趣。

1、播放不同的聲音,幼兒辨聽並模仿這種聲音。(鳥叫、風聲、馬蹄聲)

2、讓幼兒利用自己的手、腳和口發出聲音(跺腳、拍腿表示馬蹄聲)。

3、用準備的材料發出聲音(搖動紙張等模仿風聲;搖塑料袋模仿下雨等。)。這一環節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慾望,讓他們對聲音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活動推向高潮。

延伸活動:活動結束給幼兒再次提出懸念:辨別噪音和美妙的聲音。讓幼兒到生活中去傾聽尋找,給此活動留下更多的回味。

說課稿 篇2

一、對教材的理解

《花臉》是(鄂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十二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作家馮驥才的一篇敘述性的散文。全文共10個自然段,文字淺顯,但內涵深刻。作者回憶了兒時的經歷,用孩子的視角描寫花臉,寫出了少年對花臉的喜愛,對英雄的那種樸素的、自發的崇拜。

作為六年級的國小生,能體會出作者對花臉的無限熱愛之情,但究其實質,作者是想通過買花臉、戴花臉等生活細節,表現“我”對英雄的仰慕和崇敬。抒發“我”心靈深處所隱藏的渴望成為英雄的少年豪情。因此,本文是通過細節表現人物心理的寫作方法的範文,是引導學生感受語言魅力的載體。我們可以通過品讀“關公花臉”的樣子的語句,“青龍偃月刀”的樣子的語句,感受到作者對花臉的喜愛。通過“我”買花臉時“驚喜地發現了一個”,但“看得直縮脖子”,“竟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揚下巴”等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感受人物內心的情感。

再讀文字,我們除了知道作者喜愛花臉之外,還讀出了童真、童趣,對過年的渴望,給人帶來美好享受的民間傳統文化等等。從而探求到作者的真正寫作意圖,花臉不是一個簡單的臉譜,它與代表人物的形象、氣質、故事、精神融為一體是幾年來民族歷史的縮影。所以,我將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摻 膠 儼 臭 俊 鍋 嵌 斬”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細節描寫,體會少年喜愛花臉,愛慕英雄的熱情.

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課文、抓住細節描寫、體會少年喜愛花臉愛慕英雄的熱情。難點重在學習細節描寫,來豐富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學生都是十來歲的孩子,最喜歡玩,尤其喜歡家人團聚。小夥伴們在一起遊戲過年過節。所以本文教學能激起學生興趣。但對“花臉“這種民間傳統文化又有些陌生。因此,作好充分的預習是學習課文的基礎。那麼,在此基礎之上,怎樣引領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更深入地讀文悟文,體會少年喜歡花臉的感情。我想抓住花臉和偃月刀的樣子的語句,反覆朗讀。體會花臉的“特別”、“偃月刀”的精緻漂亮,讓學生在觀察、想象朗讀中,不斷增強學習興趣,對花臉感興趣,對作者感興趣,對作者的細節描寫感興趣,從而始終在積極主動地讀文、悟文,使學生在感受作者快樂的童年的時候,也回憶自己童年的快樂。

三、設計思路。

基於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對教材的個人理解,本課的教學設計立足於“注重細節、讀中學寫”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更加關注細節描寫,與文字更充分對話,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體驗,感覺作者喜愛花臉、仰慕英雄的情感,發展語文素養,學習細節描寫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們過年對於你來說有什麼魅力?”直接將學生過年時的喜悅心情調動起來,在輕鬆憐憫的氣氛中對話、聊天,易於開啟學生的話匣子,激發學習新課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抓住文眼。

1、這篇文章敘述了什麼內容?(愛花臉——買花臉——戴花臉)

2、有一個詞貫穿於這些過程,在課文的第一段,也可稱得上是文章的眼睛?

(三)朗讀課文,注重細節。

1、以描寫花臉的缺點處,體會作者對花臉的喜愛。

(1)花臉戴上後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氣味難聞悶得很)

(2)為什麼戴著不舒服,卻還喜歡花臉?

(3)在第2段中,抓住“儼然、威壯不凡”這兩個詞體會喜歡一般花臉是因為可以炫耀。

2、從描寫花臉的外形,體會作者對關公花臉的喜愛。

2、3、4、5自然段是本節課教學重難點所在,我想緊扣“喜歡”一詞,引導學生對第2段“對一般花臉的喜愛”,第3段對“關公花臉的喜愛”,第4段對“偃月刀的喜愛”的段落逐一品味。讀中感悟、體會作者喜愛花臉的情感。

(1)抓住“特別”一詞,品讀花臉有哪些特別之處?

色:能面赤紅 一又墨眉 綠頭巾

形:眼角吊起 長巾垂下 馬尾鬍鬚

神:莊重之氣 咄咄逼人

在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師生連讀的活動中,學生的感受也不斷增強,不同也發出感嘆:這花臉真特別!

(2)為什麼喜歡這個特別的花臉?(喜歡是因為懼怕,想要別人也怕)

指導讀句子“直縮脖子……,管叫別人也嚇得縮脖子”,“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揚下巴”體會作者又愛又怕的心情。

3、口頭描述偃月刀,學習細節描寫。

(1)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知道關公佩戴的是青龍偃月刀,誰能按作者寫花臉的方法,從顏色、形狀等方面描述一下這把寶刀。

(2)再指名讀文中對偃月刀的描寫,從對比中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

四、昇華感受,拓展延伸。

1、在學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對花臉的喜愛之後,教師小結,我真正喜愛花臉的原因是因為對英雄(關公)的崇拜,並自己也渴望成為一個人人敬長人人喜愛的英雄。2、推薦欣賞資料《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對他們夫妻的外貌描寫,及至的誇張加上比喻使學生捧腹大笑之餘,又佩服之極。

她比他高十七釐米。她身高一米七五,在女人們中間算做鶴立雞群了;她丈夫只有一米五八,上大學時綽號“武大郎”。他和她的耳垂兒一般齊,看上去卻好像差兩鬥!

再說他倆的模樣:這女人長得又幹、又瘦、又扁,臉盤象沒上漆的乒乓球拍兒。五官還算勉強看得過去,卻又小又平,好似淺浮雕;胸脯毫不隆起,腰板細長僵直,臀部癟下去,活象一塊硬挺挺的搓板。她的丈夫卻像一根短粗的橡皮輥兒;飽滿,軸實,發亮;身上的一切——小腿啦,嘴巴啦,鼻頭啦,手指肚兒啦,好象都是些溜圓而有彈性的小肉球。他的面板柔細光滑,有如質地優良的薄皮子。過剩的油脂就在這面板下閃出光亮,充分的血液就從這面板裡透出鮮美微紅的血色。他的眼睛簡直象一對電壓充足的小燈泡。他妻子的眼睛可就象一對烏烏塗塗的玻璃球兒了。兩人在一起,沒有諧調,只有對比。可是他倆還好象拴在一起,整天形影不離。

有一次,他們鄰居一家吃團圓飯時,這家的老爺子酒喝多了,乘興把桌上的一個細長的空酒瓶和一罐矮礅礅的豬肉罐頭擺在一起,問全家人:“你們猜這象嘛?”他不等別人猜破就公佈謎底,“就是樓下那高女人和她的短爺兒們!”

3、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教材只是我們學習語文,學會表達的載體,因此在課堂中讀中學寫是訓練學生書面表達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我設計了一個課堂練習:按照出示的句子寫一段話。

(1)這鉛筆盒(或書包)真漂亮!……

(2)這--------(玩具)真有趣!……

(3)這--------(工藝品)真特別!……

“授之以漁”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基礎之上,讓學生注重細節描寫的感悟,掌握細節描寫的方法,才是樸實的有效的語文課堂。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

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熱的傳遞》。我將從以下七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熱的傳遞》是蘇教版國小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冷和熱》的第二課,這一單元主要是根據課程標準中“能的表現形式”和“物體與物質”中的部分要求建構的。從結構上看,這一單元探究的都是生活中一般的熱現象及簡單的規律。

而本課是學生在認識溫度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研究三種形態的物質用什麼方式來傳熱(即傳導、對流和輻射);使學生認識熱是從高溫處向低溫處傳遞;並能解釋生活中有關熱的傳遞現象。本課是從另一個角度對熱現象的研究。同時也是後面《加熱和冷卻》、《吸熱和散熱》的研究基礎和鋪墊。

二、說學情分析

冷和熱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氣溫的高低、物體的冷暖、加熱、製冷等,學生都有豐富的生活感知,但他們對冷和熱的認識,更多時候還是停留在自我感覺的層面,對很多冷熱現象,並沒有刻意地關注,還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因此,當教材引領學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冷熱現象時,當他們面對熟悉的現象而產生迷茫時,探究的慾望是何等的強烈,這就是學習的內在動力。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 知道熱總是從高溫處向低溫處傳遞;2、 知道傳導、對流、輻射是熱的三種傳遞方式;3、 能正確使用酒精燈。

過程與方法:1、 能通過實驗理解熱的三種傳遞方式;2、 能使用酒精燈幫助完成實驗;3、 能運用熱的傳遞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1、 能保持積極的觀察實驗的興趣;2、 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所獲得成功的喜悅。

根據課標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熱的三種傳遞方式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酒精燈

三、說教學模式

在設計本課時,我關注了對學生的思維引導,整堂課就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採用“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解釋問題”的教學模式,通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驅動學生的好奇心,根據生活經驗對該教學情境可能產生的結果進行猜測,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並在這一問題的引領下,進行有目的地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再利用答案,解釋相類似的生活問題。因此我將本節課教學流程設計為:1、 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2、 自主設計,認識熱傳導 3、 合作探究,認識熱對流 4、 討論交流,認識熱輻射 5、 鞏固延伸,拓展應用

四、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激發興趣:

課始我以小魔術:《靈敏的鼻子》入題,讓學生猜測魔術中的祕密,之後再創設冬天的情景,讓孩子們想辦法利用哪些東西,讓老師的手馬上熱起來?

這樣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猜測中喚醒對知識的探究慾望,並通過生活化的探究與引導,獲取知識的共鳴——熱是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的。

(二)自主設計 ,認識熱傳遞。

對於熱傳遞的研究,首先從研究熱在固體中的傳遞開始,這個環節,我以研究熱在鐵棒中的傳遞為主要任務展開教學,通過下面六步展開:1、 提出問題 ;2、 進行預測 ;3、設計實驗;4、實驗驗證;5、討論分析;6、拓展應用。

同時這也是一個典型的科學探究的過程。而科學探究總是從問題開始,“鐵棒中的熱是怎樣傳遞的呢?”這個問題,來源於生活,但學生平時很少去思考其中的科學道理,科學課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不斷地引導學生聚焦生活現象,發現、探究、解釋其中的奧祕。學生的預測,是學生最初的理解,對於這個問題,我安排讓學生畫出他們認為的傳遞路線示意圖。有了自已的預測,實驗是最好的驗證方法,於是我放手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四年級的學生,經過三年級一年的科學學習,是具備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的,同時,這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設計實驗能力,為以後的教學打下基礎。

學生可能設計的方案:

1、 把開水作為熱源,把銅棒的一頭放入水中,不斷地用手摸,感覺熱的傳遞的過程。(此方案,能感覺到,但不能夠看到)

2、 把酒精燈作為熱源,在銅棒的一頭加熱,感受熱傳遞的過程。 (此方案,較危險,用酒精燈加熱,銅棒的溫度較高,容易燙手,而且也不能看到傳遞過程)

3、 把酒精燈作為熱源,在銅棒上用凡士林粘住數根細木棒,在銅棒的一頭加熱,利用觀察細木棒掉落的順序觀察熱傳遞的過程。(此方案較佳)

(三)合作探究,認識熱對流

熱在固體中的傳遞方式是熱傳導,而在液體和氣體中的傳遞方式是熱對流,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熱對流,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其主要步驟和“研究熱傳導”大致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提出問題:熱在水中是怎樣傳遞的?

2、進行預測:在圖上畫出水的運動路線

3、設計實驗:主要解決什麼方法能讓我們看到水的運動

4、實驗驗證:學生分組實驗討論分析:得出結論,熱在液體中的傳遞方式是對流。

5、拓展延伸:熱在氣體中的傳遞方式也是對流嗎?談談生活中熱對流的應用例項,如空調的位置等。

(四)討論交流,認識熱輻射

接著引導學生認識熱輻射,首先提出問題:在夏天的烈日下,為什麼物體摸上去很燙?

通過討論讓學生認識到,太陽將熱傳遞到地面上來,既不是傳導,也不是對流,像太陽這樣,不靠空氣或其他物體也能傳熱,這種熱傳遞方式叫“輻射”。

(五)鞏固延伸,拓展應用

此時,學生已經掌握了熱的三種傳遞方式,為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區分這三種熱傳遞方式,我設計了讓學生分析圖中的熱傳遞方式這一環節。

至此,完成本課教學目標,故而形成板書:

五、說板書設計

2、熱的傳遞

溫度較高 溫度較低

由於採用了實驗法,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我在黑板上只書寫了上述文字,簡潔明瞭,讓學生一目瞭然,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印象。

六、說課堂評價在課堂的評價中,老師要注重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注意採用劃分等級的辦法,使評價結果得以量化,顯性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價學生。1、能否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2、能否把學到的科學知識靈活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來。3、能否積極主動的與同學進行交流、合作。4、能否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並改進自己的探究。5、我比以前有進步嗎?

七、說課程資源開發

對於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我感覺,

首先是要活用教材資源。比如:在第一個探究實驗中教材中使用蠟燭來粘住小木棒,而通過實際操作發現用蠟燭粘對學生來說不易操作。因此我選擇了生活中常見且更易於操作的凡士林。

2.善用生活資源,在實驗探究的實施過程中,藉助生活情景和經驗,促進有效問題的產生,明確研究方向。本課探究實驗中所利用的材料就是生活中常見易得的。

3.巧用多媒體資源。學校已實現了電子白板“班班通”,不僅可以播放各種多媒體課件,還能播放視訊直觀演示教學內容。比如熱輻射概念很空洞,很難理解,可以利用網路視訊,使學生直觀瞭解更多關於熱輻射的知識。

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七冊裡的一篇觀察描寫某種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葉爺爺在本篇課文中用細緻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來啟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本篇課文是安排在本冊中的第七單元組中,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併為保護自然環境做力所能及的小貢獻。

根據新《大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具體接受能力的情況,我在本課裡安排了兩個課時,下面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在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的基礎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具有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自然保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本課詞句的理解,進一步來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課文的理解難點。要讓學生知道“一腳一腳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隊員一樣一腳就一腳牢地往上爬。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我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利用實物觀察教學法進行教學。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我選定實物觀察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是因為《爬山虎的腳》首先是介紹某種植物形狀特點的一篇說明性的文章。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懂得爬山虎腳的特點,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細緻有順序地去觀察某種事物。這個重難點要突破,讓學生充分了解,用講授法或其它教學方法來完成可能難度會很高,而且時間也會很長,唯有選定直觀性的實物觀察法。選定實物觀察教學法在這裡我是有三個依據的:

(1)從人的認識客觀規律來看,學生的認識總是遵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具體到抽象認識這一規律。

(2)從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來看,國小生的思維發展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的發展階段,而且我所要教的學生基本上是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3)從提高教學效果來看,運用直觀手段獲得的表象,使學生感到形象清晰、鮮明、生動有趣、印象深刻、便於記憶、容易鞏固,容易引起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上課時先不慌讓學生開啟課本,而是先把實物爬山虎擺出來,實物一出現,學生就可以用眼睛感知爬山虎是什麼樣的東西,什麼顏色。我再對著實物的腳、莖、葉、以及葉柄等部位進行簡單說明。讓學生來個賞試觀察法,叫學生們先自己觀察爬山虎的各個部位是怎樣的,然後再開啟課本看課文作者又是怎樣對爬山虎的各個部位進行觀察和表達的。這樣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也就不難了。

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通訊王國探祕》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們生活在資訊時代》的第一個主題。教材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發現人類智慧,讓學生知道隨著通訊的發展,我們居住的地球變成了小小的村莊,而我選的《文明通訊》是這個主題裡面的第三個課時,這個課時的教材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學會怎樣去做一個文明的通訊人。瞭解我們關於通訊的一些法律知識,成為一個保護通訊設施的好公民。

二、 說學生情況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他們生活在資訊高速發展的社會,對資訊採集的方法、能力比較強;對大多通訊方式都有過使用經歷,但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正確使用。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他們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較強,但往往認識不夠深刻或會說不會做、甚至說的比做得好。另外,對法律法規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清楚瞭解,有的有一定的瞭解,但自控力不足,也不能完全遵守。

三、 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遵守通訊過程中的公共道德、法律法規,會使用文明的用語;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文明通訊,愛通訊設施的行為習慣;

能力目標:學會正確使用電話。

教學重點:學會正確使用電話

教學難點:遵守通訊過程中的公共道德,法律法規,會使用文明用語,培養學生文明通訊,愛通訊設施的行為習慣。

四、說設計思路

設計教學時,我注重體現課程的開放性、生活性。我根據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使教學內容迴歸生活。同時我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進行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在整節課上我作一個旅遊活動貫穿始終(參觀瀏覽通訊王國)。在活動中,我以複習闖關進入通訊王國,再參觀快樂影視廳、禮儀樹林、故事館、、智慧屋,最後國王頒獎來結束課程。

五、 說教學準備

1、師生收集各種電話娛樂資訊臺的使用方式、收費情況,瞭解人們使用電話時節約費用的各種小竅門。

2、課件

六、 說教學過程

1、 在匯入新課時,我採用複習舊知匯入的辦法,但我設計的是讓學生看到緊閉的通訊王國的大門,激發學生想進去的興趣,只有回答對了門衛的話才能進。這樣既鞏固了前一課所學的知識,又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讓他們對大門內的風景產生好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在進入大門後,我們來到了通訊王國的“快樂影視廳”這裡將為學生放映一個相聲《打電話》。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從囉唆的電話中懂得打電話要節省時間,精打細算,講究公德。同時也考慮到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囉唆電話,讓他們來談談體會。體現課程的開放性、生活性

3、 禮儀樹林是我本節課的第三個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採用直觀教學法和體驗、探究性學法。通過讓學生根據我佈置的情境,同桌的討論,表演打電話的`過程。然後讓全班學生分析、探討他們為什麼取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從而讓學生明白在通訊的過程中要講文明,講禮貌。然後我設計了讓學生迴歸自己的生活說說常用的文明用語。並直觀的把這些用語掛在我的“禮儀樹上”。讓學生把它們用到自己打電話的過程中去。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學內容和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指導他們文明的通訊。

4、 “禮儀樹林”之後,我要帶領學生到達“故事館”。讓學生看動畫聽《一份電話單》的故事。然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說說為什麼有如此的高額話費。然後討論我們面對的各種各樣的聲訊服務我們能否打呢?這樣設計是為了符合品社教學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這一理念,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組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5、 下一個活動我們來到了“智慧屋”。我採用直觀的教學方式,把書本上的三幅圖放到課件中,讓學生判斷對錯,並說理由。這幾幅圖都是他們的同齡人做的事,而且有可能學生也做過這樣的事,所以他們很會判斷,但是為什麼?他們就要思考一下了再說了。這樣設計,是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他們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但往往認識不夠深刻或會說不會做、甚至說的比做得好,所以在課堂上提出來,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再一次昇華。同時為他們再一次鞏固119、120、110、122的用法與注意事項,為他們的文明生活打下基礎。

6、 通訊王國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皇宮,到皇宮前國王為大家發來簡訊,是兩條關於通訊的法律知識。這樣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就知道有時並不能因為好玩兒,而做了國家法律不容許的事。瞭解了法律知識後,國王為整節課表現的學生頒獎。讓學生在參與了思考、討論、回答後不僅能得到老師的肯定,更能得到同伴們的認可,在學習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在班集體內形成一種良好學習,交往氛圍,這幾是我們品德老師的責任。

7、 最後小結,我並沒有安排學生直接離開通訊王國,而是說我們的旅遊集體活動今天就到這裡了,讓他們下課後,還可以繼續在通訊王國瀏覽。學生更多的通訊知識,做了人人尊重的文明通訊人

七、 說教學預設

我總的設計的這些程式,我覺得還是很流暢的,但是對於我不熟悉的學生,心中還是很緊張的。主要是我怕我設計的活動,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說在整節課上,學生參與的活動比較多,我擔心學生覺得容易而不能深入思考。然後品德是一門和學生的生活聯絡很緊密的課程,我設計的活動很貼近生活,但是活動的容量是否適中,也需要我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課堂上能隨機應變。

以上是我教學《文明通訊》這一課時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希望能得到各位領導和同仁的幫助,指出缺點和不中足,以備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成熟起來,謝謝!

說課稿 篇6

《滿井遊記》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本中第六單元的第四課,這是一個以寫景記遊為主的古代散文單元,經過前三篇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能把握這種遊記的特點。根據要求,通過這些要學習體會遊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並學習的寫景方法。《滿井遊記》作為一篇自讀的記遊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語言,寫出了一個南方人眼中的“北國之春”,而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據以上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重點及難點。

首先,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理解作者寫景的特點,學習賞景技巧;2. 能力目標,重視誦讀,力求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技巧,增強自身寫作能力;3. 德育目標,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其次,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學會初步的觀賞景物的方法。第三,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由於這是一篇自讀篇目,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會語感,把握作品的藝術風格,通過聽朗讀,讓學生自己想象畫面,感受意境,力求突破教學重點;比較閱讀法,通過與其他同類篇目的比較,加深對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作者個性化的寫景特點,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教學過程中注重課堂討論,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在學法上,力求讓學生掌握通過畫面想象,再現藝術形象,賞析寫景的學習方法,培養其自學能力。本堂課使用朗讀帶作為輔助手段,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再現情境。

那麼以下是我的教學過程:

(首先必須說明,這節課是我上的滿井遊記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我將的字詞意思及的脈絡大體串了一遍,並且佈置學生將其中的寫景第二段改寫為現代文。)

一、回顧上節課、分析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普遍問題(學生在賞析寫景時都只是照字面分析),從而匯入新課,介紹賞析景物描寫的方法。

二、具體過程,介紹“四步賞景法”

1. 再現畫面,感受藝術形象

通過配樂朗誦(班得瑞ne da in spring),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展開合理的想象,感受藝術形象

2. 動化畫面,感受情境氛圍

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由發言,說說對第二個步驟的瞭解,再由教師補充,加深他們的理解。讓學生描繪第二段中的早春郊遊圖,感受如何將靜態的畫面動化起來。

3. 品味修辭,把握景物特徵

讓學生找出其中的修辭手法,並分析其表達效果,使他們能通過修辭把握景物的特徵,使畫面更加生動、形象。

4. 歸納景點,把握寫景層次

要求學生在三個步驟之後再次回顧全文,歸納景點,理清層次,對有個總體的把握。

5. 對這四個步驟作個簡單的小結

三、課堂練習

將理論運用於實際,讓學生再次重溫《湖心亭看雪》,利用所學的賞景方法賞析西湖雪後奇景,力求加深他們的印象。

四、課堂總結

聯絡實際,要求學生培養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發現美的能力。

五、佈置作業

滿井遊記(詳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shuokegao/d65n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