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說課稿 >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5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5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在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用乘法表示比較簡單。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動物樂園走一走,你們想去嗎?(課件出示“動物樂園”的場景)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根據觀察到的情景回答。

師:你能根據看到的情景提數學問題嗎?

生:小白兔一共有幾隻?公雞共有多少隻?(教師最好能引導學生說出:大樹共有幾棵?)

師:算式該怎麼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2+2=6 3+3+3+3=12 2+1=3

師:為什麼要這樣算?(引導學生說出3個2、4個3)教師板書:3個2 4個3

師:說得真好,你把這個算式的意思說出來了。

2、師:動物樂園的牆角邊,一些美麗的花兒開放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幾朵花嗎?怎麼列式?(課件出示花)

引導學生橫著看,根據回答板書:5+5+5=15 3個5

3+3+3+3+3=15 5個3

3、師:觀察上面的算式,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比較算式,得出有的`算式都是相同的加數連加,有的算式的加數是不同的。)對啊,你們很會觀察。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像這樣的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

二、探索新知

1、師:走進動物樂園管理員叔叔的辦公室,看到了什麼啊?(課件出示電腦)算算這裡共有多少臺電腦啊?怎麼算?(教師板書:2+2+2+2=8 4個2連加)

2、(課件出示100臺電腦)師:要是有這麼多電腦,我們該怎麼算呢?有什麼感覺?你有什麼簡單的演算法嗎?

預設:

(1)學生直接說出“乘法”,教師表揚,然後問:乘法該怎麼寫呢?

(2)如學生說不出來,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像這樣好多個2相加求和的,還可以用“乘法”來算。教師說:我們就先來研究2+2+2+2這道算式吧,數學家們把4個2連加的算式寫成乘法算式是——板書:4×2。

你會讀這個算式嗎?(指名讀)

3、認識乘號

認識這個符號嗎?(乘號)我們一起來寫乘號。教師帶領學生書空乘號。

乘號該怎麼讀?(讀“乘”)

4、2×4還可以寫成——教師板書:4×2,指名讀算式。

5、對於這個加法算式和這兩道乘法算式,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如果學生沒有提出疑問,教師自己問:老師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加法算式裡都是2,怎麼乘法算式中有一個4呢?4是怎麼來的?

指名學生回答後,教師再次強調:原來4是指2的個數。

6、你能把上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嗎?

先指名一位學生把2+2+2改成乘法算式,然後讓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改寫其他的加法算式。

反饋,教師板書。板書的同時提問:5×3表示什麼?

師:2+1這個算式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嗎?為什麼?(再次強調只有求相同加數的和的時候才能直接用乘法算。)

教師指著課件上顯示的若干臺電腦,問:這裡這麼多電腦,該怎麼寫乘法算式呢?

指名學生列式後,問:大家想想,是用加法算簡單呢,還是用乘法算簡單?(再次得出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三、鞏固拓展

1、我們接著再去動物樂園瞧一瞧,看還有誰在?你們看,那裡有一群小朋友在跳繩呢。你能算出他們的人數嗎?

指名回答。課件出示: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4×5=20)或(5×4=20)

2、想想說說。

(1)一共有( )個2枝(課件出示鋼筆圖:每盒2枝,有3盒)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一共有( )個5朵(課件出示花朵圖:每束5朵,有2束)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聽聽,寫寫。

教師說學生寫算式。4個2相加;7個8相加。

反饋:有的學生可能寫乘法算式,有的學生可能寫加法算式。教師把兩種答案都板書在黑板上,然後提問:你們喜歡哪種?為什麼?(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得出寫乘法算式比較簡單。)

4、遊戲。

遊戲規則:生:老狼,老狼,幾點了?師:2點了。學生就要兩個兩個地抱在一起。

教師指名幾位學生上臺做遊戲,其他學生在下面喊,然後根據上面學生抱的人數寫出乘法算式。

5、聽到小朋友愉快的笑聲,一隻狐狸也出來了。它給我們帶來了一道聰明題,想考考我們。

你有辦法將下列算式改為乘法算式嗎?

2+2+2+2+1+1;3+2+4;6+3+3+3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成員間相互交流。全班交流。

四、 小結,暢談收穫

我們參觀動物樂園的行程結束了,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數求和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2、把加數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數數的方法聯絡起來,訓練學生用按群方法來理解乘法運算的涵義,為學習乘法口訣奠定基礎。

3、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

教具準備:

教科書第44頁遊樂場情景課件,以練習九的第2題為基本內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個學生準備20~3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準備

1.出示遊樂場情景圖。畫外音:小朋友們到公園裡見到過哪些娛樂活動?我們來看這些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畫面。

2.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適當給予啟發引導:有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坐小火車,這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呢?

請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3.解決問題。

(1)算一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5個觀纜車吊廂裡有多少人?

(2)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二、新課

1.擺圖形遊戲。

談話:同學們會用小棒擺圖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小樹、小傘、房子、亭子……想擺什麼,就擺什麼。現在開始擺圖形。

2.交流。

(1)擺好後,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組為單位交流。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麼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並把算式寫在紙上。

(3)請各組把每個加數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

3.乘法。

(1)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都相同。

(2)說明:算幾個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書:乘法)

(3)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①提問: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麼?(6個3連加的和是18)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②指出:求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接著在6和3中間寫上“×”,向學生說明“×”叫乘號,並說明乘號的寫法:先寫“/”,再寫“”。告訴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讀作“六乘三等於十八”。

④告訴學生: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3,寫作:3×6=18。

這個算式怎樣讀?(三乘六等於十八)

4.嘗試。

(1)請學生試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小結。學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後,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後,小結:求幾個相同數連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練習

1.教科書第46頁的“做一做”。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盪鞦韆?”的問題之後,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2.練習九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現2+2+2+2和4+4,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說得有理,就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時,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練習九的第2題。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齊讀、分組讀不同形式,讓學生練習乘法算式的讀法。

4.練習九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以直接填書上。完成後同桌交換互相檢查評價。

5.練習九的第4題。讓學生先觀察圖,確定圖下面兩個“()”裡分別填寫數幾,再根據圖意填寫乘法算式和讀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填寫。之後,同桌互相讀一讀填寫的乘法算式,並互相檢查是否全填寫正確。

四、總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每個小朋友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知識。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3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知識體系的起點,也是整數四則運算系列中的一個重點概念。學生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可以幫助理解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為解決相關乘法的實際問題提供依據,也是以後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具有統領全域性的作用。

2、編排特點

乘法的初步認識包括遊樂園主題圖、例1和練習九的第1~4題。教材的編排分兩個層次:第一,以學生活動情境提供同數相加的式題,進而引出乘法運算。第二,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係,說明乘法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材結合具體活動情境,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結合具體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這樣編排由學生活動中同數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

3、學情分析

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學生已學習了加法的相關知識,並且也學習了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認知策略,具備了一些知識經驗。學生在生活中有一組一組數的經驗,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學生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奠定基礎。有些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乘法,有的學生甚至還會背乘法口訣,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師若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入學習乘法的數學園地,一定能激發學生探究乘法的慾望。

《課標》在第一學段具體目標中指出: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能夠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的學習狀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2、在經歷乘法形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等多種感官能力和合作意識。

3、通過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係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二、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針對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教師主要採取操作感知,抽象概括的方法,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動探究乘法的意義。努力實現概念教學成為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這一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結構是:創設情境,激趣匯入——探究體驗,經歷乘法——應用拓展,鞏固乘法——課末總結,梳理乘法。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新,讓學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概念的引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接受。國小生學習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體事物,獲得感性認識開始的。教師在開課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樂園場景。“看,遊樂園多熱鬧!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交流:我看見摩天輪有5節吊廂,每節吊廂坐4人;過山車有6排座位,每排坐2人;有3個桌子,每個桌子擺了5把椅子……這樣設計,學生感知生活中按一組一組數的現象,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到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教師接著說:“看來,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同數相加的例子.不僅生活中是這樣的,其實在同學們擺小棒的遊戲中也有這樣的問題.”出示例1主題圖,“看小朋友們擺了幾個什麼圖形?每個圖形用了幾根小棒?”學生有了前面的經驗,馬上就說:左邊男孩擺了4把小傘,每把小傘用了5根小棒;右邊男孩擺了3個五角星,每個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教師接著說:“你們會像他們這樣擺一組漂亮的圖形嗎?要記住每個圖形的小棒根數相同喲!”從而激發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新知的慾望。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起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低年級學生一般以“概念形成”作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個過程應該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去完成,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去發現事物新的本質屬性和規律,進而獲得新概念。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發現不限於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的行為,正確的說,發現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

第一步:感知具體形象。思維始於操作,操作促進思維。學生用小棒擺一組圖形,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有的是幾個三角形,就是幾個3相加;有的是幾棵樹,就是幾個4相加……教師板書同數相加的算式。從而讓學生通過直覺思維,將主體感知與動作直接聯絡,獲得關於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感性認識,教師接著問:6個3相加可以寫出來,那60個3相加、600個3相加呢?寫起來非常麻煩,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思考:怎樣表示更簡便?通過巧設書寫障礙,使學生在寫和讀同數相加的算式的活動中,親身感受相同加數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實很麻煩,調動學生進一步探究怎樣表示更簡便的慾望。

第二步:形成乘法表象。在體驗理解乘法意義的過程中,教師應開展直觀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概念。教師組織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一組算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很快發現同一個加法算式的加數是一樣的,緊接著教師用精煉的數學語言概括:“像這樣的加法,還可以用一種新的運算方法——乘法表示。”再以6個3相加為例,“這道算式中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3?”教師用有幾個相同加數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體會乘法算式的意義,然後列乘法算式。6個3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6×3,讀作6乘3,還可以表示3×6,讀作3乘6,引導學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義,認識乘號。學生自由讀、齊讀算式,進一步梳理乘法算式的意義。學生把另外幾道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通過觀察算式,發現同數相加的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之間的對應關係。教師反問:“有了加法算式,為什麼還要用乘法算式呢?”學生結合直觀圖形和算式的視覺支撐,進行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到:乘法算式是由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演變過來的,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簡便形式,從而初步體會了乘法的意義。這樣的設計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概念形成之後,應及時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出來,以加深對概念的印象。教師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像這樣的加法算式,你們還有嗎?請寫成乘法算式。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遷移內化推出其它幾道加法算式對應的乘法算式。學生分析加法算式的意義,改寫成乘法算式,說改寫的思路,初步概括出乘法的含義。接著學生再一次回到遊樂園提數學問題,列乘法算式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具體含義。

通過以上三步學習活動,學生經歷了由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到乘法運算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由直觀動作操作到具體形象思維,最後形成初步抽象思維,並把兩種思維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感知了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係。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規律,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義。

(三)應用拓展,鞏固乘法的意義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概念一旦獲得,如果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概念抽象概括了,此時須有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促使學生的知識在發展中飛躍,學生的能力在鞏固中得到發展。本節課在這一環節主要採取直觀反饋、推理判斷等形式,鞏固乘法意義。

1、基礎練習。提供生活情境,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給學生提供各種感性素材,使每一道加法算式的意義是唯一的,那麼對應的兩道乘法算式的意義也是具體的、唯一的,學生容易理解。如做一做:盪鞦韆。練習九的第1、4題。學生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說一說怎樣想的,鞏固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圖和算式的對照,可以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體會。

2、變式練習。讓學生通過推理判斷,鞏固乘法概念。教師將練習九第3題改編成下題:把可以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寫出來。學生先仔細觀察算式表示的意義,再緊扣乘法的意義來判斷是否可以改寫,再去寫乘法算式。學生開展辨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在肯定或否定的思維訓練中,進一步感受、理解乘法的意義,形成乘法的初步認識。

(四)課末總結,梳理乘法

課末小結不僅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慾望。教師小結時問: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像什麼樣的問題用乘法?只要同學們仔細觀察生活,善於思考,虛心學習,會有更多的收穫!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的內容,並幫助學生加以梳理,辨清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絡,促進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後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繼續探究乘法的慾望。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4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和操作,使學生理解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義.

2.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會正確地讀出和寫出乘法算式.會正確地敘述乘法算式的意義;還要會用學具擺出乘法算式的含義.

3.培養和訓練學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事物是普遍聯絡”的思考方法.

教學重點

知道乘法的含義,瞭解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學難點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學生找出這兩個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裡?

學生回答後,教師說明:2+2+2這道算式的加數是相同的,那麼2就是這個算式中的“相同加數”(板書).

(2)數數看是幾個2相加?(3個)

2.出示算式:5+5+5+5.

提問:這個算式中的加數相同嗎?這個算式中的相同加數是幾?幾個5相加?

3.要求學生說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

教師小結:這些算式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板書)

4.設疑:2+2+2是3個2相加,那麼4個2相加,怎樣列式?5個2呢?50個2、100個2、1000個2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長.

5.引入:今天我們學習一種簡便的方法來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能使這些很長的算式縮短.這個方法叫乘法(板書).

教師出示教具加號“+”,然後向右旋轉成乘號“×”,貼在黑板上.

6.介紹乘號“×”及其寫法.

二、進行新課

(一)教學2×3=6.

1.出示小花圖.

板書設計

乘加乘減

例5桃子圖例6 4×3-2=

一共有多少個桃?

3+3+3+2=11 3×3+2=11

(1)先出示2朵.提問:你們看,這是幾朵小紅花?(2朵)我們把2朵小紅花看成一組.然後再出示2朵,又出示2朵.

(2)提問:一共擺了幾組小紅花?(生:3組.)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紅花,用什麼方法算?怎樣列式?(板書:2+2+2=6)

2.教學用乘法計算.

(1)這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數是幾?(生:相同加數是2.)寫乘法算式時先寫相同加數“2”,再寫乘號“×”.

(2)數數看這是幾個2相加?(板書:3個2)乘號後面寫“3”,這個3叫做“相同加數的個數”.(板書算式:2×3=6)

3.教學讀法.

這個算式怎麼讀呢?(板書:讀作2乘以3)教師帶讀,再要求齊讀.

4.鞏固意義.

提問:

(1)2×3裡的2在加法算式中叫什麼數?相同加數寫在乘號的哪一邊?

(2)這個3怎麼得來的?它在加法算式中叫什麼數?寫在乘號的哪一邊?

(3)2×3表示幾個幾相加?

(二)教學3×4=12.

1.指導學生擺小正方形:豎著擺,每3個為一組,擺4組.

2.提問:

(1)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形?用加法算怎樣列式?

板書:3+3+3+3=12.

(2)這個算式能寫成乘法算式嗎?寫成乘法算式,乘號前面應先寫幾?乘號後面應寫幾?板書:3× 4 = 12

(3)這個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板書:4個3)

(三)教學4×5=20.

1.投影出示:

提問:求一共有多少個小圓片?用加法算,怎樣列式?

2.嘗試:請小朋友試一試把這道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板書:□×□=□

指名填寫並討論:乘號前面為什麼寫4?乘號後面為什麼寫5,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四)比較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

1.請同學們觀察比較剛才我們寫的三道加法算式和三道乘法算式,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每組裡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哪種方法計算比較簡便?簡便在什麼地方?

2.小結:通過比較我們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以後我們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要用乘法計算.(板書:求幾個相同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五).改寫練習

1.將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3+3+3+3

4+4+4

5+5+5+5+5

2.討論:8+8+8=3×8,對不對?應改怎樣改正?

3.將乘法算式改寫成連加算式.

3×8 8×3

4.課前我們講的50個2、100個2、1000個2,怎樣改寫成乘法算式.

5.算式4+6+9,能否改成乘法算式?為什麼?

小結:只有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我們才能用乘法計算.

(六)質疑.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1)3×4讀作( )乘以( ),表示( )個( )相加.

(2)4×3讀作( )乘以( ),表示( )個( )相加.

2.看演示圖,敘述圖意,再說出乘法算式.(用投影演示)

(1)蘋果圖:有5個盤子,每個盤子放3個蘋果.

(2)蘋果圖:有3個盤子,每個盤子放5個蘋果.

(3)青蛙跳格圖:第一回,每次跳5個格,跳3次.第二回,每次跳4個格,跳4次.(學生回答後,再問一問4×4前面的4表示什麼,後面的4表示什麼.)

3.“送信”遊戲.(詳見探究活動)

四、課堂作業

1.看圖先寫加法算式,再寫乘法算式.

2.把乘法算式與加法算式用線連起來.

3+3+3+3 8×2

9+9+9+9+9 3×4

7+7+7 9×5

8+8 7×3

3.寫出乘法算式,再用圓形紙片擺一擺.

2個4連加; 4個2連加; 3個5連加; 5個3連加.

五、質疑歸納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1.凡是在加法算式中,每個加數都相同,就可以把這個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數學實驗教課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節內容乘法的初步認識,也就是課本47頁到48頁的內容。

本節是乘法教學的第一節課,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的主題圖,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並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絡。

二、教學目標

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制訂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1、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2、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採用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方法進行教學。結合學生年齡及新課改要求,我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式的方法。同時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等進行教學。

四、學法選用:

結合本節教材和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準備讓學生採用“觀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程式:

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兒童認知規律,體現新課標精神,按照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二)交流探索,解決問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所以在第一環節用3分鐘,直接出示遊樂園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情境圖,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我打算用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探究乘法產生的過程。學生理解了乘法含義後,安排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那麼第三環節估計要用15分鐘。剩下大約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己總結對乘法的.認識。下面我詳細說一下每一個教學環節。

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一上課我將創設這樣情景:出示課本情境圖,讓學生看看遊樂園都有哪些專案?然後用觀察 —— 提問題——列算式的方法解決小飛機裡一共有多少人,小火車裡一共有多少人,過山車裡一共有多少人。通過數一數活動和列加法算式解決問題,從中積累相同數相加的感性認識,為學習乘法作知識遷移。然後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整個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到的,並不是老師在傳授知識,而是我們自己的需要。當學生對幾個幾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時,下面讓學生用算式把幾個幾相加表示出來,剛開始可以說一些短的如:5個3相加、4個6和7個2相加讓學生輕鬆完成,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另一種運算表示。這樣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是在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乘法和我們的加法算式一樣,也有一個運算子號叫乘號。告訴學生×叫乘 號,後讓學生觀察乘號像什麼,可能學生會說像錯號,像漢語拼音裡的x。想力豐富的孩子會說把加號變斜就是乘法。這樣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的聯絡在一起,加深理解。學生在上面知道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師講解7個2相加,相同加數是2,在乘號的前面寫2,相同加數的個數是7,在乘號的後面寫7,7個2想加得14,然後老師教學乘法算式的讀寫法。7個2相加等於14,所以2×7=14,也可以寫成乘法算7×2=14。讓學生試著讀出乘法算式。葉聖陶先生曾說:“當老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手”。學生對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認識後,可以讓學生嘗試把3+3+3+3+3=15和6+6+6+6=24讓學改寫成乘法算式,最後進行反饋矯正。接下來出示旋轉木馬圖,解決“旋轉木馬上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觀察並列算式:3+3+3+2=11,教師提問:這個算式你們為什麼不寫成乘法呢?那什麼樣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呢?(引導學生說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算式才能)

到此第二環節結束,下面進入第三環節的教學:鞏固練習,開智培能。

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我安排了四個層次的練習。第一關看誰讀得最響亮,採用個別讀、集體讀練習,儘可能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使學生熟練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後面三關讓學生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為了加深學生對乘法理解,我將設計了第四環節的教學:及時總結,深化新知。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教師不要急於把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他對乘法的認識,也許語言不是那麼準確,表達不是太確切,只要孩子能正確說出他對乘法的理解,教師都要給予肯定。我的教學過程已全步結束,下面說一下板書設計。

六、板書設計

簡潔而又提綱領的板書不僅是本節教學內容的精縮,而且也會使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一目瞭然,因此,在板書設計上我頗費了一番心思。我把課題寫在主機板書的最上面,它告訴了孩子們本節課的中心內容,下面是連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對照,不僅美觀,而且有層次的呈現了知識產生的過程。這樣的板書簡潔、清楚、明瞭。

七、“誘思探究教學論”在本節中的具體體現:

本節課,我運用“誘思探究教學論”和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去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創設森林運動會開幕式的情景,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乘法產生的過程中,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並讓學生觀察遊樂園的圖片,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同時雙基得到落實,能力得到發展。通過學習學生不僅獲得成功的愉悅、探索的快樂,又感受到數學的妙趣、知識的價值。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6

教學內容: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內容的編排分兩個層次:第一,以學生活動情境提供同數相加的式題,進而引出乘法運算。第二,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係,知道乘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並理解乘法的含義,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的學習,進一步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教學重點:

建立一個新概念對六七歲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把“使學生知道乘法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把“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作為教學難點。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教法學法:

乘法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基礎知識,為了突出這個重點,突出這個難點,我採用分散知識點,滲透於各個教學環節,層層深入的方法進行教學,運用操作、交流遊戲等形式輔助教學。21教育網

根據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這個特點,我準備指導學生用“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探究”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具體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回顧舊知。

在遊戲中複習用加法求和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複習“少一點枯燥,多些樂趣。

二、引導探究,形成概念。

首先,通過“擺一擺”最喜歡的圖形,“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發現都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這個特徵。然後引導學生利用1分鐘寫出一個長長的相同加數的算式,當學生對自己寫出的長算式充滿成就感時,“老師說出能在1秒鐘內把這種長長的算式寫出來”,這種說法充分喚醒了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這樣我在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時,將“加號”一歪變成了“乘號”,將相同的加數合併成一個變成乘法算式中的一個因數,將相同加數的個數變成乘法算式中的另一個因數。在變化中完成了加法到乘法的過渡,並清楚地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到乘法的簡便。這樣教學重點得以體現,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三、鞏固練習

我設計了一些充滿童趣的情境讓學生去練習,及時給學生提供“用武之地”,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拓展應用、全課總結。

以遊戲結束,前後呼應,在遊戲中發現能用今天學的乘法知識應用到生活的很多地方。數學知識能為我們的生活服務,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7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乘法的初步認識》。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闡述。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乘法教學的第一節課,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的基礎。教材首先為學生安排了他們熟悉的反映校園環境和校園生活的情境圖,一方面使學生有親切感,更重要的是這幅圖為學生提供了素材,顯示出生活中有許多那樣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並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絡,同時也蘊涵了相同加數的因數。教材例1的情境圖是排列有序的樹苗,問題是一共植了多少棵樹?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之下,逐步明白乘法的含義,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幫助學生建立乘法的概念。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和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制訂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對同一情境同一數學問題的不同的解決方法,使學生初步接觸到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認識乘號,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

3、情感目標:學生通過學習,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解決類似的生活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乘法概念的匯入。通過相同加數連加和乘法在結果上的一致實現加法和乘法的對接。

2乘法算式中乘號的認識,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難點:

乘法概念的匯入。

三、說教法、學法。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新課改的要求,我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同時注重運用觀察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我讓學生採用觀察法、探究法、總結法、模仿法來學習。

教具準備:依據課堂教學的需要,我製作了多媒休課件一套

四、教學程式:

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體現新課標精神,按照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2、情境匯入,探究引新。

3、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4、鞏固練習,開智培能。

5、及時總結,深化新知。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應用的過程。所以我打算用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探究乘法產生的過程。學生理解了乘法含義後,安排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的鞏固練習,鞏固練習要用15分鐘。剩下大約5分鐘時間老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對乘法的認識。下面我詳細說一下每一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直觀的圖片非常感興趣。教育和心理學巨匠皮亞傑認為,兒童在理解乘法過程中,其數學思維發生了重要變化,教科書應該提供合乎兒童認知特點的知識和豐富的學習情境。

因此一上課我就引入教材第一頁上的的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並抽學生說說畫面上的內容。只要學生能將自己看到的講出來(如有小朋友在玩滾鐵環、接力賽跑等),老師都要給予鼓勵。

學生在觀察圖畫時,教師要有意識的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圖中三個小朋友提出的問題上去,並讓他們採用有利於引出乘法的方法來數數。如:圖中上面小男孩說:“每層樓有9扇窗戶,3層樓有多少扇窗戶”的問題,引導學生一層一層的數,即有1個9,2個9,3個9。然後用同樣的方法數教學樓左右兩邊樹的棵樹、盪鞦韆的人數、賽跑的人數等。在這裡要特別注意讓學生體驗數數的過程,充分尊重學生對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不必強求一致。無論學生是通過一個一個地數來解決問題,還是用連加計算來解決問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他們用的方法比較麻煩,並由此產生新的學習需求。

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有部分學生可能會列出連加算式來解決情境圖中的問題,這時教師可乘機說明除了這種方法外,還可以用別的更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同樣的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引出例1的教學。

2、情境匯入,探究引新。

建構主義認為:“複雜的學習領域應針對學習者先前的經驗和學習者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才可能是主動的。”

出示教材第2頁例1植樹的情境圖(幻燈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提問:你們怎麼來解決圖畫中的`問題呢?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已有的經驗,學生可能採用數數的方法算出共植了多少棵樹。數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樣的,如一棵一棵地數,兩棵兩棵地數,一行一行地數,一列一列地數等,不管學生怎麼數,老師都應給予肯定。如學生沒有出現1個8,2個8,3個8……,1個4, 2個4,3個4……,這兩種數法,老師應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啟發。

接著提出如何算的要求,由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並結合學生回答,教師將學生的各種演算法用算式表達出來(可能會有如下情況)

並板書:

8+8+8+8=32(棵)

4+4+4+4+4+4+4+4=32(棵)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說說你們發現了什麼。

啟發引導學生說出:這兩個算式都是連加法,每個算式中的加數都相同,結果相同等等。

然問向學生提問:“這兩個算式分別表示幾個幾相加?”

啟發學生說出:4個8相加和8個4相加。老師引導:“像這樣幾個幾相加的連加算式,在書寫上十分不方便,有沒有更簡單一點的方法呢?”讓學生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

在這裡,教科書採取了讓學生進行接受學習的方式,老師指出:“像這樣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計算。”並板書。

揭示課題板書:乘法的初步認識。

3、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這個時候,老師問4個8相加和8個4相加用乘法怎麼樣表示呢?請同學們看黑板老師教乘法算式的寫法:4個8相加可以在4和8之間寫一個乘號,8個4相加,可以在8和4之間寫一個乘號,在這裡,我把書本上安排的做了一個下調整,把4×8=32(棵)寫在了前面,以便於學生記憶和理解。

板書:

4×8=32(棵)

8×4=32(棵)

告訴學生:“×”叫做“乘號”,並板書。然後讓學生觀察乘號像什麼,可能學生會說像錯號,像漢語拼音字母裡的x等等。這樣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加深理解,加深學生對乘號的記憶。

然後引導學生比較一下,用加法算和用乘法算有什麼不同?使學生認識到從書寫形式上看,乘法比連加更簡便,同時乘法也是實際生活數學應用必須的。

下面老師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對照乘法算式教讀:

4×8=32 讀作4乘8等於32

8×4=32 讀作8乘4等於32

4、鞏固練習,開智培能。

葉聖陶先生曾說:“當老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手”。學生對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認識後,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首先我用幻燈片的形式出示4個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讓學生填空是幾個幾相加,然後再讓學生根據加法算式寫出乘法算式並且能讀出來。最後,老師把教材第一頁的校園圖畫展示出來,作為第三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數學問題,要求能用乘法計算,這樣讓學生感覺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真正把數學回歸於生活。

5、及時總結,深化新知。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乘法的理解,練習之後,老師提問:孩子們,今天大家學到了什麼知識,,你是怎樣理解的?教師不要急於把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他對乘法的認識,也許語言不是那麼準確,表達不是那麼完整,只要孩子能正確說出他對乘法的理解,教師都要給予肯定。我的教學過程已全部結束,下面說一下板書設計。

五、板書設計

簡潔而又提綱領的板書不僅是本節教學內容的精縮,而且也會使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一目瞭然,因此,在板書設計上我頗費了一番心思。我把課題寫在主機板書的最上面,它告訴了孩子們本節課的中心內容,下面是連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對照,不僅美觀,而且有層次的呈現了知識產生的過程。這樣的板書簡潔、明瞭。

各位老師,以上所說的,只是我預設的一種方案,但是課堂是千變萬化的,會隨著學生和教師的靈性發揮而隨機生成的。預設效果如何,最終還要和學生、課堂結合。

說課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4頁,相同加數連加。

教學目標:

1、通過觀看魔術,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

2、通過感受生活中的同數求和問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學生多方位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

教學過程:

一、興趣匯入,提出問題。

由“看魔術”的話題引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出示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提出數學問題。

1、仔細觀察第一頁情境圖,同桌相互說說圖意。

2、小組討論完成下面的內容:

(1)魔術師變花,變了()次,每次變()朵;有()個魚缸,每個魚缸裡有()條魚;空中掛了()串燈籠,每串有()個;有()盞聚光燈,每盞有()個燈泡。

(2)你能根據以上資訊提出哪些問題?小組相互說說。

(3)根據以上問題,請你在下面列式計算:

①一共變了多少朵花?

②4個魚缸裡一共有多少條魚?

③空中一共有多少個燈籠?

④4盞聚光燈中一共有多少個燈泡?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及時板書。

第一題:2+2+2=6(朵)

第二題:4+4+4+4=16(條)

第三題:3+3+3+3+3+3=15(條)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現有什麼特點?

生:都是連加生:加數相同。

師:對,每一題的加數都相同。2+2+2是幾個2相加?生:3個2相加,(依次說出後幾個算式。)師:請同學說一說20串燈籠的個數,怎麼寫算式?學生嘗試動手寫算式:3+3+3+3師:你覺得寫起來怎麼樣?生:很麻煩。

師:怎麼就不麻煩了?生:用乘法。

師:大家真愛學習。這個內容我們在下節課裡學習。

三、鞏固練習。

1、嘗試練習:

一個人一隻手有5個指頭,你和你的同桌兩個人一共有多少個指頭?

2、達標練習:

(1)一個同學有5支鉛筆,你和你們組4個同學,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2)自主練習1: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在下棋?學生觀察圖意,獨立列出算式,然後講一講,集體訂正。

(3)自主練習2:擺一擺,算一算,說一說。練習時,同桌合作,變換學具的個數反覆進行。通過練習,不僅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幾個幾連加運算的基礎,還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所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3、自主練習:

第3題:數一數,算一算。練習時,引導學生獨立地觀察情境圖,弄清圖意後獨立解答。

第4題提供的是從不同角度觀察可以列出不同加法算式的題目。練習時可以引導學生獨立地觀察情景圖,弄清圖意後獨立解答。

第5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先讓學生交流有關洗照片的生活常識,知道通常鏡頭中有幾個人就洗幾張照片,然後獨立解決。

第6題是找規律的題目。練習時,在學生獨立塗色後,充分地交流。學生找出的規律不一定是每次都加3,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相同加數連加

2+2+2=6 3個2相加

3+3+3+3+3=15 5個3相加

4+4+4+4=16 4個4相加

加數相同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乘法的初步認識》。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四方面的說課內容。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二、評價任務 三、學習流程 四、板書設計 。

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本節課我將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學情三方面來敘寫學習目標。

1、基於課程標準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在《課程標準》中是這樣要求的: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基於教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是乘法學習的起始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也對今後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於學情

通過課前調查發現,學生對乘法並不太陌生,甚至還有少部分學生能背出乘法口訣,但對於什麼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麼,意義是什麼,乘法和加法是否有關係,學生不太清楚。這就需要給學生搭建認知的橋樑,創設具體、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通過學生自己的探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的知識。

學習目標的敘寫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會列出同數連加算式,會把同數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並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通過觀察,認識乘號,會正確地讀出乘法算式。

學習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學習難點:探究乘法的意義。

二、說評價任務

1、通過觀察情境圖能發現資訊,提出問題,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歸納為幾個幾,會用乘法算式表示,並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結合乘法算式,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三、說學習流程:

為了達成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努力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在此學習流程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景十分必要。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認真觀察遊樂園裡有哪些好玩的專案。第二步:從圖中發現哪些數學資訊?第三步根據資訊提出問題:

1、小飛機裡共有多少人?

2、小火車裡共有多少人?

3、過山車裡共有多少人?

這樣設計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我也有意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主動思考、提問題的好習慣。

環節(二):探究新知,滲透意義。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為此,我分三步進行教學的:

活動一、教學例1,感受同數連加。

第一步:老師引導學生先解決小飛機裡有多少人?的問題。

出示課件學生再認真觀察小飛機裡的數學資訊獨立思考列出同數連加算式。

教師板書:5個3 3+3+3+3+3=15

教師提問幾個3相加?這裡的3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突出個數和相同加數。

第二步:知識遷移,用上述方法解決小火車裡共有多少人?

過山車裡共有多少人?的問題。

教師板書:

4個6 6+6+6+6=24

7個2 2+2+2+2+2+2+2=14

教師提問每個算式都是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6、7、2分別表示什麼?再次突出個數和相同的加數。為改寫乘法做很好的鋪墊。

活動二、學習讀寫乘法算式。

第一步: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這些加法算式有什麼共同點?(小組討論、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教師直接說出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我們就可以用乘法來計算。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第二步:引導學生分析最後一個加法算式:加數都是幾?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

學生回答,師邊板書邊總結:7個2相加就可以寫成7×2=14,或2×7=14。教師提問算式中的2表示什麼?7表示什麼?教師小結加數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須是用相同的加數和個數相乘。

第三步:認識“×”並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教師範讀、指名讀、同桌互讀)

第四步:知識遷移學生根據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幾組乘法算式並讀出。

環節(三)闖關比賽,鞏固新知

第一關、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寫出乘法算式,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做一做第一題)

第二關、看圖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題)

第三關、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題)

第四關、讀一讀(練習九第四題)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鞏固新知、理解乘法意義,我將練習設計成了學生喜愛的比賽形式,淡化了“練”的痕跡,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寓教於樂,寓學於樂,“樂在活動”中。

?總結全課,點明目標。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我們知道了加數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並能把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認識了“×”,還知道了乘法算式的讀法。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即對全課的教學內容起到了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這就是我這節課的板書它比較簡潔、清楚、有層次的精縮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一目瞭然。

乘法的初步認識

例1、加法: 5個33+3+3+3+3=15

4個6 6+6+6+6=24

7個22+2+2+2+2+2+2=14

乘法:2× 7=14讀作:2乘7等於14

7× 2=14讀作:7乘2等於14

乘號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0

一、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對今後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乘法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新認知的內容,如果將抽象的概念意義湛透到形象、直觀、簡單的操作活動中,那就能幫助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了。在這種情況下,教材十分重視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中具體活動情景,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揭示出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相同數量。這樣設計使數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絡。學生用所學的加法算出每種遊樂專案的人數,從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結合具體的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在學生活動中由相同加數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從而進一步領會乘法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

3、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數學問題,理解問題,並能解決問題。

4、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識別相同加數。

四、教法和學法

深刻體會教材編排意圖,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準》新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力圖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實踐,相互質疑,相互評價,最後獲取成功。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新課匯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標準》提出: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絡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觀察、操作、解決問題。創設的情境是為了給學生建立一種感性的認識,根據學生好玩、好動、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本節課一開始我就利用主題圖,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相同加數,感受幾個幾相加的加法算式。

2、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用小棒創作出美麗的作品,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擺出自己畫的圖形需要準備多少根小棒;第三個層次是通過觀察加法算式,展開想像:“如果擺100個圖案,所寫的算式會怎麼樣呢?”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會很麻煩。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的願望,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體會到了乘法算式的簡便之處。這樣的教學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個層次是教師展示學生的作品,在這環節中落實乘號、乘法算式中各數字表示的意義、算式意義,感受乘法計算比加法計算簡便,突出加數相同情況下才能寫出乘法算式。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接著讓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探討寫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後由學生獨立寫出乘法算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

3、合理練習,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訓練。因此,在練習時我始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做一做,從而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在出示遊樂場圖時,引導學生觀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並不是教師把問題強加於人,而是開放教學,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接著通過拍手遊戲、找朋友遊戲等練習,讓他們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在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4、指導總結,鞏固新知。

新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這對全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節內容。

一、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知識體系的起點,也是整數四則運算系列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學生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可以幫助理解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為解決相關乘法的實際問題提供依據,也是以後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具有統領全域性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學生已學習了加法的相關知識,並且也學習了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認知策略,具備了一些知識經驗,學生在生活中有一組一組數的經驗,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學生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奠定基礎。有些學生在生活聽說過乘法,有的學生甚至還會背乘法口訣,但知其所以然,教師若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入到學習乘法的教學園地中,一定能激發學生探究乘法的慾望。

基於以上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我對本節課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認識乘法,會讀、寫乘法算式。

2、在經歷乘法形式的過程中,培養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能力和合作意識

3、通過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係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老師是教人發現真理。”可見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於學生接受知識,鍛鍊能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採用情境教學法,提問引導探式的教法等,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希望通過我的這些教法,能夠讓學生掌握對比認識、由分析到綜合的抽象、概括的方法,以及合作交流法。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藉助於電教媒體,利用小朋友喜愛的米老鼠邀請森林裡的`小動物到家裡做客創設情境,能夠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良好愉悅的學習心情,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自主實踐,探索新知。

(1)在問題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數。

這時老師繼續課件演示並提問:你們看來了多少小動物呢?能用算式表示嗎?(數學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趣的,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幫助米老鼠數數朋友的人數,捕捉孩子們喜歡的問題,體味數學來源於生活的樂趣,將學生自然地帶進求知的情境中)。然後以同桌為單位學生討論後回答。但是學生說的算式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加數不同,另一種是加數相同。

(2)舉例設疑,感知概括幾個幾。

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這裡主要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直觀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驗相同加數相加的實際問題很普遍。同時引導學生從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不同等角度去看待問題,學會“幾個幾相加”的表達方式。比如:鞋子是一雙一雙地數,一雙就是兩隻,三雙鞋子多少隻?就要把3個2相加。

(3)在困惑中創造,認識乘法意義。

如果想知道這些小動物一共有多少隻腳怎麼辦?一隻動物四隻腳,難道一個四一個四的加嗎?那樣要寫多長的算式呀!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哇!”的願望,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充滿自信的基礎上,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並通過小組合交流,創造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利用媒體講述“三百多年前,英國科學家發明創造乘法的過程”拔亂反正引出乘法並介紹乘法的寫和讀、認識乘號。

(4)認識乘法意義。

學生經歷了的創造過程,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寫乘法算式)

再讓學生將所舉生活中的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並說出各自表示的意義。這樣能鞏固和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3、聯絡生活實際,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4、課堂總結,情知共融。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覺得最令你高興的收穫是什麼?

這一環節設計,是想通過學生的回憶,不僅反饋本課的學習情況,總結所學知識,促進知識建構,同時也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現知情共融。

五、遠端資源的應用

恰當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減少注意活動中意志成份的參與,能夠有效吸引和保持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注意力。在上課之初,由於學生剛入教室,學生情緒尚未穩定,甚至還沉浸於課間的歡聲笑語和趣味活動之中,急需將注意轉移到教師的教學上來。所以我藉助現代教育技術,選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景畫面刺激學生感官,使其產生興趣,較好的維持了注意。其次,在教學重難點時,我通過多媒體輔助,創設學生的感知過程。比如,先讓學生書寫加法算式,再觀察找到相同點,從而得出簡便演算法,最後介紹乘法的讀、寫和認識乘號。學生課堂練習,傳統的方法是請幾個學生上黑板板演,其餘的學生在座位上練習,但座位上的學生,往往不是自己做而是看別人做,這樣實際上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而使用了視訊展示臺之後,就可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還可以採用互動式教學,從而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多媒體技術,減少教師板書的時間。增加了學生的活動時間,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2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P46~48頁。

二、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這種概念又難以建立,教材一開始就專設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已經學習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基礎上,初步來學習乘法對學生來說並不困難。我班有一部分能掌握,有一部分學生不能靈活自如地掌握,對於這幾個小朋友還需花時間來輔導幫助他們更好地去了解算式的推導過程,從而加深對乘法的理解。

四、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學生初步瞭解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通過創設情景,培養學生觀察、發現、解決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瞭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的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出示口算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①2+3+3+4=②4+4+4=

③1+3+1+5+2=④3+3+3+3=

⑤1+2+3+4+2=⑥2+2+2+2+2+2=

2、生仔細觀察,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3、觀察加數的特點,你能把這些算式分為兩類嗎?說說分類的理由是什麼?

過渡語: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加數相同的例子,這節課老師就帶大家到遊樂園裡找一找。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課本46頁主題圖)生觀察主題圖,並從中尋找數學資訊。

計算小飛機、小火車、過山車人數(各題明確分別有幾個幾相加)

(1)小飛機裡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3+3+3+3+3=15(人)

(2)小火車裡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6+6+6+6=24(人)

(3)過山車裡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2+2+2+2+2+2+2=14(人)

由加法算式2+2+2+2+2+2+2=14中有7個2相加,延伸到有8個、9個、20個、100個2相加呢?從而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認識乘號“×”

教授乘號的寫法和讀法以及乘號的由來。

3、學習“7個2相加求和”的乘法算式。

出示課件,藉助課件演示7個2相加求和豎著看可以理解為7個2相加,橫著看可以理解為2個7相加,由加法算式引入到乘法算式的書寫(相同加數寫在乘號的前面,相同加數的個數寫在乘號的後面),從中感知相同加數的加法用乘法來計算更簡便。

師總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改寫成乘法算式的方法。例如:2+2+2+2+2+2+2=14。

(1)看,相同加數是幾。2

(2)數,有幾個相同加數。7個2

(3)乘,把相同加數和它的個數相乘。(重點)2×7

4、乘法算式的讀法。

5、認識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2×7=14(2叫乘數,7叫乘數,14叫積,即:乘數×乘數=積)。

鞏固應用:例2

6、改寫加法算式為乘法算式(課本P46頁主題圖中小飛機和小火車的總人數):3+3+3+3+3=15,6+6+6+6=24

(三)課堂練習

教材P48做一做。

(四)課堂小結

生暢談本節課你收穫了什麼?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二冊第三單元“表內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是一節新授課。

(二)教材簡析:

在座的數學老師都很清楚,“表內乘法”是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而“乘法的初步認識”又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建立“乘法”概念較為困難。所以教材結合具體活動情境,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並結合具體的事例,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係。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探究等學習活動,使他們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牢固紮實地建立“乘法”的概念,為以後學習多位數乘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重點和難點:

我們都知道,新概念的建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對於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就更為困難。因此,我針對他們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把“使學生知道乘法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把“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作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我們教育學生的目的無非是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點被大家所共識。因此,我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的學習,進一步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並理解乘法的含義,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三、說教法、學法

因為乘法的意義是最重要的數學基礎知識,而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就要特別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參與學習。基於這一點,本節課我準備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大量的觀察、操作、交流等形式輔助教學。同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各種情境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學習數學。

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準備指導學生用“發現探究”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在探究發現中,學生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學有成功、學的愉快,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說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的需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節課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一套,每個學生50根小棒。

五、說教學過程

(一)說整體設計。

在長期的教學中,大家都能體會到: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善於記憶具體事物。所以,我將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啟發誘導學生按照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有四個層次。

第一層:創設情境,激發情意(約7分鐘)

第二層:引導探究,概念形成(約15分鐘)

第三層:鞏固練習,促進同化(約8分鐘)

第四層:遷移運用,深化新知(約10分鐘)

(二)說區域性設計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意。

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課一開始就能夠為學生設計一個有趣的、有用的、可探索的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因此,我一上課,準備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情境。

師:小朋友,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裡,你們的爸爸媽媽都帶你們出去玩了嗎?都到什麼地方玩了呀?

這簡單的兩句話,就會把小孩子的表現慾望充分地激發出來,肯定個個都想把自己的“不平常”經歷炫耀給其他同學。正在他們的興奮中我會趁勢話鋒一轉,說: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公園,你們肯定沒去過,想去嗎?現在老師就帶你們這些聰明的孩子去逛一逛。(課件演示教科書P44的情境圖,P45的情境圖也被濃縮成一個極微小又不易看清的影象,置於情境圖中的一棵大樹下)。

聽完這句話,看到這幅圖,孩子們可能都會“哇”的一聲瞪大雙眼,不由自主地投入到特定的學習情境之中。正當他們驚歎這美麗的畫面時,我將提出問題:

“在公園裡,你們都發現了什麼?”

“小火車上的人是怎麼坐的呢?”

引導他們說小火車上每節車廂坐著3個人,摩天飛輪的每個吊廂裡坐著4個人等等,使他們初步體會“相同加數”,為引入乘法做準備。

由於P45的情境圖被濃縮的非常小,可能不容易被觀察事物只會直觀地看表面的國小生髮現,所以我就會繼續引導他們觀察:“仔細看看,你還發現了什麼?”

這時可能就會有學生提出“還有些人好像在遠處下棋”,或者可能會說“看不清楚他們在幹什麼?”

抓住這一時機,我說:“他們究竟在幹什麼呢?咱們一起過去看看”。(課件把P45的情境圖放大演示)

當學生看清是在拼擺圖形之後,我將激勵學生:你們帶小棒了嗎?想不想試一試?請用小棒擺出一種你最喜歡的圖形,並照著這一種學擺幾個,給你們兩分鐘的時間,看誰擺得又好、又多。(在學生擺的同時,我會巡視一圈)

我這樣設計的讓學生在“看中學、說中學、做中學”,不但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通過他們自己親眼看一看、親口說一說、親手做一做,獲得了真切、可信的感性認識,同時,又滿足了小孩子強烈的表現欲、求知慾,學習興趣也就油然而生。自然地進入教學的第二個環節。

2、引導探究,概念形成。

在這一環節,我準備先讓學生在小組裡(同桌兩人為一組)互相說說自己都擺了幾個什麼樣的圖形?每個圖形用了幾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然後在全班交流時,我將找有代表性的幾個同學說一說,根據他們的回答我將板書幾個有同數連加的和沒有同數連加的等式,以便於下邊的比較學習。由於二年級國小生的生活經驗非常少,空間觀念還很弱,他們頭腦中再現的一般都是他所見過的或學過的一些簡單的圖形,可能會擺一些三角形、正方形或者簡單的房子、樹、魚、船等等。所以就可能出現以下算式。例如:像這樣的

3+3+3+3=12(三角形)

7+9+4=20(一座房子、一條魚、一棵樹)

7+7+7=21(小船)

5+5+5=15(三座小房子)

現在新課標倡導要師生互動,共同參與學習。因此,我說:“老師剛才巡視了一圈,看到你們的作品都很優秀,看著你們這些優秀的作品,我也想露一手,所以我也擺了一種圖形,請看大螢幕”(課件展示)。

為了從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我準備先讓他們看這些圖形像什麼,然後說出每個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並說出加法算式。

4+4+4+4+4+4=24

接著,我將為學生出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如果老師擺了50個這樣的圖形,要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看誰能很快地把算式寫出來。

這時學生肯定會個個眼疾手快、大顯身手,半分鐘後我提問:

“寫完了嗎?沒有一個人寫完呀!為什麼?”

學生可能會議論紛紛,抓住這一契機,我再說:

“老師有一種方法可以在5秒鐘之內就可以把這50個4連加用算式表示出來,信不信?”

由於學生通過剛才的親目驗證,他們肯定大多數都認為不可能,所以會不相信,這時,我會趁勢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之後引出“乘號”教學,我將這樣提問學生:

“乘法既然是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它肯定就有一種新的運算子號,大家猜一猜,它可能叫什麼?”

我這樣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所以大多數學生可能都會猜到叫“乘號”。然後我邊說邊寫乘號,並讓他們觀察乘號的樣子像什麼?

因為低年級兒童的想像都是以具體形象的事物為基礎,所以他們的想像富於模仿性、再現性,也因此他們可能會說出:像風車、、像雪花、像錯號、像拼音X等等,我都將給予肯定。在學生認識乘號的基礎上,我再開始教學乘法算式的改寫。

我準備以6個4連加這道算式為例,先讓他們觀察這個算式顯著的特點,由此認識相同加數4(板書相同加數)然後讓他們看一看、數一數有幾個4。(板書個數)

在此基礎上,我會說:“像這樣6個4連加,我們就把相同加數4寫在乘號的一邊(板書4×),把4的個數6寫在乘號的另一邊(4×6=24)”。在完成乘法算式之後,讓學生對照加法算式說說4和6分別表示的是什麼?然後再告訴學生6個4連加還可以用6×4=24來表示。最後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

由於乘法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所以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喜歡的拼圖活動之中,並通過實物圖,同數相加的算式與乘法算式對照,讓學生完成對乘法的初步認識。這樣,使概念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都能體會到,小時候學東西學得快忘得也快。所以,針對小孩子的認知特點,及時地進行反饋練習就是一種幫助學生掌握新知的好方法。因此,我準備讓他們進行以下練習,課件演示:

2+2+2+2+2+2=()×()或()×()

4+4+4=()×()或()×()

6+6+6+6=()×()或()×()

在完成練習後,我將提出問題:

“通過剛才的改寫,誰能說說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呢?它必須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通過教師的適量啟發與學生的親身體驗,使他們進一步體會並理解了“乘法”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我讓他們用手勢來判斷輔板書上的算式,哪此算式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哪些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並說出為什麼,然後讓他們挑一道自己喜歡的算式,把它改寫成乘法算式。

這樣,乘法概念輕輕鬆鬆地就被建立在學生的腦海中,又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其實就這麼簡單”,重難點也迎刃而解。教學效果不言而喻,同時學生的個性也得到張揚。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在生活中、遊戲中,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新技能的掌握和發揮會使學生產生愉悅的情感,而重複使用新技能會使兒童有可能構築或重新構築情感圖式。這就像我們小時候剛學會騎自行車,我們會洋洋得意地一趟一趟地來回騎一樣。對於他們來說,展示新學到的技能就是一種樂趣,因此,我設計了第三個教學環節。

3、鞏固練習,促進同化。(課件展示)(先用小黑板)

(1)看圖填空:

()個()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個()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1、2+2+2()×()

2、3+3+3+3()×()

3、4+4+4+4+4()×()

4、5+5+5+5()×()

5、6+6+6+6+6()×()

我這樣安排,主要是給他們及時提供了“用武之地”,並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成功的歡樂又可以轉化為一種巨大的力量,成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在座的老師都知道,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使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這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因此,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體會知識價值,還可以從深層上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基於此,我設計了第四個環節。

4、遷移運用,深化新知

我準備讓學生重新觀察風景秀麗的公園這幅情境圖,之後,我先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

3.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屬於初級階段,由於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有意注意力佔主要地位,因此,要給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要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並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這樣設計使數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絡,教師還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和動手操作的環節,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乘法的意義。

突破方法:結合具體的事例,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係。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突破方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探究等學習活動中領悟。

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設情境法、引導探究式法。

學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準備:

主題圖、小棒、圓片。

教學過程:

一、新知鋪墊

(1)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

①(出示主題圖1)

一天,白兔和雞一起來到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邊玩著,一邊尋找食物。請仔細看圖,白兔是幾隻幾隻在一起的?雞呢?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雞是3只3只在一起的.。)

②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自由回答。

③誰能用算式表示白兔一共有幾隻?

2+2+2=6(只)

這裡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板書:3個2相加得6)

④誰能用算式表示雞一共有多少隻?

3+3+3+3=12(只),

這裡又有幾個3相加,得多少?(板書:4個3相加得12)

⑤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加數,它們有什麼特點?

(同組小朋友先思考,再互相討論)

加數都相同。

(2)?試一試

一次擺2根小棒,擺5次。

學生動手擺一擺。教師巡視。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樣列式?得多少?(思考,學生回答)

2+2+2+2+2=10

5個2相加得10。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乘法

①創設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主題圖2)一張電腦桌上有2臺電腦,4張電腦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

你是怎麼知道的?

4個2相加。

2+2+2+2=8

②如果再加入有4張桌子呢?8張桌子呢?

請學生先思考,小組討論,再把算式寫在練習紙上。

③你們在列式時感覺怎麼樣?

學生可能會說算式太長了,很麻煩。

說明:有一種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想學嗎?

(2)感知乘法。

①像4個2相加,還可以用乘法算。

寫作4×2=8或2×4=8

②介紹乘號、乘數、積的名稱

(板書4×2=8或2×4=8並在算式下邊標註乘號、乘數、積)

③算式的讀法

4×2讀作:4乘2;2×4讀作2乘4.

(3)反思乘法的意義

思考:

①4個2相加中“2”表示什麼?“4”表示什麼?

“2”表示相同的加數。

“4”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

②4個2相加,是怎麼樣用乘法算的?

4×2和2×4

③在這裡,4×2和2×4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什麼?

4個2相加。

(4)試一試

出示小雞圖。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列式。

5個4相加。

加法算式:4+4+4+4+4=20(只)

乘法算式:4×5=20(只)??或5×4=20(只)

(5)回顧剛才的學習,你發現了什麼?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知識鞏固

(1)“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麼?

你能用圖在括號裡填上數,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嗎?

學生填寫,再集體訂正。

(2)“想想做做”第2題

一起來玩一個擺圓片的遊戲,按要下面求擺。

每堆擺3個,擺4堆。

學生擺完後,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每堆擺4個,擺3堆。

學生擺完後,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同桌互相讀和說;每小組代表相互讀和說。

(4)“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收穫?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5

1、教材簡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知識體系的起點,也是整數四則運算系列中的一個重點概念。學生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可以幫助理解乘法口訣的和意義,為解決相關的乘法的實際問題提供依據,也是以後學習表內除法的基礎,具有統領全域性的作用。

二年級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也學習了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認知策略,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對學生來說“乘法”這個概念較難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的具體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意義。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的主題圖,圖中蘊含豐富的“相同加數”的因素,為引入乘法的意義做準備。然後,例1 以學生的操作活動入手,展示學生用小棒擺出的作品。這樣編排幫助學生建立乘法的概念,為以後繼續學習乘法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制訂以下幾個教學目標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3.教學重、難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及新課改要求,我採用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同時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

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準備指導學生用“發現探究”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在探究發現中,學生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學的愉快,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說教學思路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所以第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是引導學生探究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第二環節是安排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與鞏固乘法的含義和讀寫。第三環節是引導幫助學生自己總結對乘法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思路,我設計瞭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激趣引新,讓學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概念的引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接受。國小生學習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體事物,獲得感性認識開始的。因此在開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樂園場景。“看,遊樂園多熱鬧!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當學生說出有坐摩天輪的,玩過山車的,還有坐火車的後,這時我再問“誰能觀察的更仔細些?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資訊。”引導學生從數量上觀察。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摩天輪有5節吊廂,每節吊廂坐4人;過山車有6排座位,每排坐2人;小火車有4個車廂,每個車廂坐3人;有3個桌子,每個桌子擺了3把椅子。最後再提出 “兒童樂園裡藏著許多數學問題,誰能試著提一個?”

(二) 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

第一步:建立乘法的表象

通過看圖提問和列加法算式解決問題,從中積累對相同加數相加的感性認識,為學習乘法作知識遷移。然後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並舉出這樣的例子,比一比看誰說的長,教師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讓學生說得越長越好,假如學生說5+5+5……等學生說完後老師馬上丟擲問題:誰能完整地重複一遍!學生可能說著說著停下來,因為他說得太長只記得加5,卻不知道幾個5相加,可能有的.學生會重複,教師可以趁勢利導問你是怎樣記住的,學生要想記住必須數一數他說了幾個5。整個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到的,並不是老師在傳授知識,而是我們自己的需要。

第二步:感知乘法的意義

當學生對幾個幾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後,老師和學生一起寫20個5相加,然後交流寫算式的感受。學生通過和老師的交流會發現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煩了,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很麻煩,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啊”的想法,這時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創造簡單形式來表示20個5相加。然後交流、評價各種寫法,這樣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是在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學生在上面知道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師講解6個3相加,可以在3和6的中間寫乘號,告訴學生×叫乘號,然後讓學生觀察乘號像什麼,可能學生會說像錯號,像漢語拼音裡的x。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會說把加號變斜就是乘號。這樣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的聯絡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教學乘法算式的讀寫法。6個3相加等於18,所以3×6=18,也可以寫成乘法算6×3=18。讓學生試著讀出乘法算式。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此步驟是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發揮主體圖的作用,再次回到主體圖,讓學生說說前面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再一起改寫前面的加法算式,並重點說明什麼樣的算式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具體含義。最後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體會哪種寫法簡便。

(三)應用拓展,鞏固乘法的意義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概念一旦獲得,如果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概念被我們抽象概括出來了,此時須有一個及時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促使學生的知識在發展中飛躍,學生的能力在鞏固中得到發展。我在這一環節主要採取直觀反饋、推理判斷等形式,鞏固乘法意義。練習九的第二題,用於鞏固乘法算式的讀法。課前我製作了卡片,並適當豐富內容。採用“開火車”形式練習,儘可能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使學生在遊戲中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接著完成46頁的做一做和練習九的第一題。這兩題都是情景應用題,要求學生根據畫面情景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體會乘法的意義和鞏固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四)課末總結,梳理乘法

課末小結不僅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慾望。教師通過提問:“求什麼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注意什麼?按什麼順序讀乘法算式?”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的內容,並幫助學生加以梳理,辨清相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絡,促進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後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shuokegao/465m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