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計劃 >

【實用】教學計劃集錦8篇

【實用】教學計劃集錦8篇

時間真是轉瞬即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教學計劃吧。好的教學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計劃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教學計劃集錦8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 指導思想

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 教學任務

1.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蘇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2.在繼續抓好“課改”實驗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過去兩年的教學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課改”教學新成果。

4.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總結過去兩年中的教學的經驗和體會。

三、學生情況分析: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 但學生通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

四、教學總目標要求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知道動物的行為大多是通過運動來完成的,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都與它們的行為有密切的聯絡

3)獲得關於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的知識。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能力:1)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實踐性較強的活動。

3)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更好地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認識科學通過技術轉化為人們改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手段,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又具有實踐價值。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因此,其實踐價值就相當於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具有兩面性。此外,儘管社會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會化,但是,科學始終不是萬能的,人類社會面臨的所有問題,並非都能依*科學來解決。

五.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國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

應重視以下五種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學生學習。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

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通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絡,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教學計劃 篇2

我校現有教學班7個,在校生305人,教師22名。一年來,我校嚴格遵循縣教研室的工作精神,在鎮教管辦的關心和指導下,秉承“文明自強 、團結創新”的校風、“嚴謹治學 、爭優創先”的教風、“自主好學 、互助合作”的學風,堅持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以課堂教學改革為中心,真抓實幹,銳意進取,教育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高。現向各位領導彙報如下:

一、狠抓教學管理,落實教學常規。

1、建章立制,規範管理。我校制定了《教學常規管理細則》、《教學教研獎懲辦法》等各種教學管理制度,使全體教師工作中作到有章可循。學校建立健全教育教學管理機構,做到分工負明確,責任到人。

2、開全課程,上足課時。我校嚴格按照市教育局下發的課程計劃開設課程、開全課時,特別注重音、體、美、地方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同時積極進行學校課程的開發,共開發5門學校課程,制訂了地方課程、學校課程評價方案,將學校地方課程納入正常的教學管理之中。

3、認真落實教學常規。我校按照縣教研室的要求,對教師的計劃、備課、上課、學生作業及批改、輔導、測試、反饋矯正等環節提出嚴格要求,學校建有《教學常規管理辦法》和檢查制度,定期對教師的教學常規進行檢查,養成了教師認真備課、上課、輔導等良好的習慣,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搞好校本研究,走科研興校之路。

1、我校重點抓了“集體備課說課”活動,認真推廣“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認真組織“聽課評課活動”,倡導新課改精神。每學期組織3次校本研究活動,重點研究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積極進行作業改革探索。我校制定了作業改革實施方案,探索各科作業的新模式,融探究性、實踐性、活動性、趣味性作業為一體,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我校有1篇作業改革資訊在縣公文傳輸系統發表。

3、努力探索“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今年我校按照市縣教育局精神,把推廣“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當成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教師的業務培訓,提高教師授課水平,把課堂還給學生,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今年我校共有5篇教學論文和隨筆在《山東教育》、《黑龍江教育》、《班主任之友》、《新課程報》等刊物上發表,有3篇論文在省徵文中獲獎,在《當代國小生》、《學習報》、《時代學習報》等發表學習類指導文章40多篇,在“濰坊市金點子案例”評選中獲一等獎,有2位教師的縣科研課題結題,有14篇教學管理資訊在縣公文傳輸系統發表。

三、改革學生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用“成長檔案袋”來評價學生。我校不單純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採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注重結果,更關注過程。用成長檔案袋記錄學生的點滴進步。採用多種方法評價學生,讓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健康、快樂地發展。

2、深入開展“小明星”評選活動。我校建有小明星評選辦法,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和計劃,每學期組織一次“小明星”評選,通過小組評——班級評——學校評,層層評選的辦法,選出校級小明星。同時,利用校會、宣傳欄、班報等形式,宣傳小明星的事蹟,發揮小明星的榜樣作用,推動良好校風的形成。

四、搞好“語文主題”學習實驗

我校非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工作,精選了學科骨幹擔任實驗教師,並制定了詳細的實驗計劃,學校主要領導包靠這項工作,積極組織實驗教師參加市、縣的“主題學習”實驗培訓,大膽探索“語文主題學習”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閱讀“主題配套教材”,認真填寫“學案”,學生建立“語言積累本”和“閱讀記錄卡”。通過“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開展,學生閱讀量大了,知識面廣了,語文素養得到了明顯提高,今年我校學生卞曉楠、楊璐、郭敏同學的作文在《學習報》、《小天使語數英》等報刊上發表。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取得的成績是可喜的,但離縣教研室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希望各位領導多提寶貴意見,我們將借這次“教學視導”的東風,在今後的工作中,徹底更新觀念,善於鑽研、勇於創新、敢於實踐,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再創佳績。

XX年

教學計劃 篇3

本學期,本人擔任國小五(1)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首先,根據我所任教班級的實際情況,優生少得可憐,中差生卻俯視皆是。不是有人曾說: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生,哪教育還有什麼功能?又談什麼基礎的素質教育呢?因而對佔相對多數的中差生,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

應該說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優點,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有礙學生進步。我注意幫助他們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我作為一個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

厚愛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動人: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我在學生面前不敢有絲毫虛偽與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由於我能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因此促進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

其次,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注重研究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國小數學教學大綱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學科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範,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資料。為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最後,能制定好複習計劃,並能認真備好複習課,培養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幫助差生。但由於本學期授課時間較短,複習內容較多,複習比較倉促,同時發覺很大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習自覺性不高,班級的差生面積較大,致使無暇顧及,導致本學期教學成績未達所想。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穫!

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六(2)班有學生43人,大多數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很感興趣,學生對社會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對社會常識和社會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體驗”、“嘗試”、“調查”、“討論”等方面,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促進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會良好發展。

二、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從國小創造、從田野到車間、走近資訊時代、人類文明的足跡、我們去環球旅行。各單元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後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鍊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示: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製作、蒐集整理資訊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慾望。

白框: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三、教學目標

1、“從國小創造”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感受創造給我們帶來的益處,初步認識創造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理解什麼是創造,明白生活中創造無處不在,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初步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樂於動手的好習慣,在生活中不斷提高創造力。

2、“從田野到車間”這個單元教育學生了解工業、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體驗工人和農民的勞動與智慧;尊重工人和農民並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認識日用農產品及生活用品,探究這些用品的生產過程,知道農業、工業與生活的息息相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工業、農業,感受工農業給人們帶來的便捷、快樂、幸福。

3、“走進資訊時代”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感受現代通訊和現代傳媒與現代生活的密切關係,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現代通訊知識、技能,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嚮往。瞭解通訊方式的變遷,感受現代通訊的飛速發展,體驗科學發展給人類帶來的益處。瞭解通訊方式的變遷,感受現代通訊的飛速發展,體驗科學發展給人類帶來的益處。

4、“人類文明的足跡”這個單元教育學生,簡要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築、科技發明、文學藝術作品等在人類歷史上具有重要價值。激發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

5、“我們去環球旅行”這個單元教育學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佈,感受地球之大。瞭解千姿百態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瞭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等,對世界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用積極得心態去面對創造中可能遇到的失敗,並嘗試在失敗中汲取教訓通過創造活動,讓學生體驗創造帶來的快樂。

2、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明白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服務工農業將更造福人類的道理。

3、瞭解並遵守網路使用道德規範,努力增強對各種資訊的辨別能力。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資訊,充分享受資訊帶來的方便和樂趣。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自我調控能力、節制能力。

4、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築、科技發明、文學藝術作品等在人類歷史上具有重要價值。激發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

5、通過探究等活動,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滿足學生求知的願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絡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教師應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另外,由於品德與社會課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課程對學生的教育是要回歸生活,重視生活的價值。整個課程的時間座標應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課程的空間座標應該是整個社會存在。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空間就不應該只侷限在課堂上,要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絡,與社會生活的聯絡。要儘可能地創設條件,讓學生以各種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品德與社會課必須是開放的,教學上不能滿足於照本宣科,要幫助學生將他們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生活的廣闊範圍,將他們思維的領域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為此應該積極地開發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中,可以注重與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活動結合,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安排結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結合起來進行。

六、課時安排

(略)

教學計劃 篇5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共需學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全書共七個單元,四十節課,教材難度較大,任務較重,希望通過努力,能夠達到較好,能夠達到較好的教學成果。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聲音的感受力,並能用不同的材料進行模仿。2、在音樂學習中養成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激發學生對創造的興趣,並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3、逐步培養兒童聽音樂的習慣和興趣,通過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的'實踐活動,逐步培養兒童的音樂創造力和協作能力。

三、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在演唱中用自然的聲音、正確的姿勢歌唱。2、組織好上課形式,使之生動、活潑、有趣,並能使每一位學生都能主動、大方的表演。

四、教學難點:

1、引發學生對各種事物的興趣和關愛,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自然之間等各密切關係。

2、如何吸引剛入學的一年級國小生集中注意力聽音樂,幫助學生從願意聽、喜歡聽逐漸過渡到想聽音樂。

五、教學設想:

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要多引導,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系統認識,要把課堂組織形式靈活化和多樣化,注重學生的發音及演唱姿勢、表情,課上多加入互動內容,培養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合作意識。

六、教學準備

錄音機,DVD,電視,碰鈴、響板、數碼視訊展示臺等七、課時安排第一單元:4課時第二單元:4課時第三單元:4課時第四單元:4課時第五單元:6課時第六單元:4課時第七單元:6課時

教案

一、有趣的聲音世界

單元

教學內容:

一、尋找生活中的聲音《大雨和小雨》。二、尋找生活中的聲音《大鼓和小鼓》。

三、感受聲音故事中不同聲音的音色------《小白兔蓋新房》。教學目標:

一、感受並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音。二、感受人聲和樂器不同的音色。

三、能夠用不同的材料創造聲音(非常規音源)。四、能夠用聲音編織一個簡單的故事。教學重點:

一、培養學生對聲音的感受力,並能用不同的材料進行模仿。二、歌曲的正確演唱。教具:

風琴、數碼視訊展示臺。

第一課時

大雨和小雨

教學內容:

接受一個新的年級,師生之間相互瞭解,向同學們提出新學期的要求。

教學計劃 篇6

一. 教材分析

教科書採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每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

二、學年的教學總目標和總的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瞭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學情分析

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於積極狀態,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才能體會物理現象中蘊含的'規律,產生探究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

2.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瞭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從實際出發進行教育,並且根據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初步認識力學的基本內容。

B、初具瞭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中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

2、過程和方法:

A、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B、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資訊處理方法,有初步的資訊處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能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B、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五、教學措施:

1、鼓勵科學探究的教學

在現代社會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內與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學生這方面良好素質的形成。

2、幫助學生儘快小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

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模地的構建,而不是去複製知識,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才是至關重要的。

3、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絡。 六、教學進度:

教學計劃 篇7

教材分析:

《端午的鴨蛋》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17課。本單元課文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本課則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意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 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以及作者對故鄉的鄉土風情、民韻習俗的深深思戀之情。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青春期,有求知慾,有好奇心,也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和看法,有表達個人觀點的慾望,但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有些疏遠,因為他們缺乏認知傳統文化的機會,也就少了欣賞傳統文化的情趣,本課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號召他們重視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端午文化,感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習俗。

【能力目標】:1.加強朗讀,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課文內容,感受作者情趣。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情感目標】:1、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和對故鄉的熱愛的感情。

2、瞭解中華傳統節日,提倡保護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解讀文字韻味,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教學難點:解讀文字,品味語言。

教學方法: 匯入——朗讀——品評——拓展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組織形式:以學生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教師引導為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思路:說風俗——理思路——品鴨蛋——賞語言——談體驗

課前學生預習:

1.自我朗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

2.將你認為好的句子或有疑問的語句作上批註。

3、蒐集家鄉有關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傳說資料或具體實物。

教學過程:

一、讀詩激趣導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生答: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非常不錯,大家懂得真多。下面我們一起看一首詩,請你們猜猜這首詩寫的是哪一節日?(多媒體出示詩歌)

《午日觀競渡》

——邊貢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端午節)

2、你知道端午節有哪些風俗嗎?在你的記憶當中,端午有什麼讓你回味無窮的東西嗎?

(掛艾草,插菖蒲,喝雄黃酒,吃粽子,吃五香蛋,賽龍舟、、、、、、、)(多媒體出示風俗圖片)

3、今天,讓我們一起欣賞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回憶性散文《端午的鴨蛋》,看看作者從一枚小小的鴨蛋裡咂摸出怎樣的生活情趣。

意圖:在對傳統節日的回憶中走入文字,感受民間文化習俗。

二、走近作者(學生課外蒐集作者資料,課堂展示,教師多媒體補充。)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作家。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文風閒適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nà記事》散文集《蒲橋集》等。

三、讀文字,理思路。

1、自由有聲朗讀課文,要求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之後播放示範朗讀)

2、再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愛的語句。

3、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試試分別用小標題概括。

提示: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鴨蛋絡子),這就是的寫作思路!

意圖:感悟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誦讀。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既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朗讀能力。

四、讀文字,品“鴨蛋”。

1、齊讀課文2、3段,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課文內容,並以“這是-----------------的鴨蛋,因為-----------------(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為句式說一段話。(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2、作者是帶著怎樣的感情向我們介紹自己家鄉的特產——高郵鹹蛋呢?(讚美,自豪)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對鴨蛋名聲和特色的介紹)可以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呢?(濃濃的愛鄉之情)

意圖:培養學生自主搜尋關鍵資訊的能力,感知課文內容,感受作者情感。

五、讀文字,憶童年

思考探究:說起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最難忘的要屬兒時的記憶了。因而有人說,本文寫得最有趣的要屬四、五兩段了。這兩段寫什麼?(寫掛鴨蛋絡子)你認為最有趣的是什麼?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學生自由發言。)

思考:家鄉的端午除了吃鴨蛋、掛鴨蛋絡子之外,還有哪些風俗活動讓孩子們感到幸福和快樂呢?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寫出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熱愛和懷念。)

小結:課文寫家鄉端午的`風俗,寫家鄉的鴨蛋,寫端午的鴨蛋,想表達的就是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童年生活的熱愛和懷念。

意圖: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和對故鄉的熱愛的感情。

六、讀文字,賞語言。

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結構上閒適自由之外,語言也有特色,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這三點在課文中能看出來嗎?請你輕聲朗讀課文第二、三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探究課後練習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言。)

小結:汪曾祺的語言,熔書面語與口語於一爐,將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自然之中又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顯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語言功力。

意圖:讓學生學會品味的情趣並抓住關鍵語句賞析。

七、思熱點,談體驗。

同學們,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你回憶一下過去,你是怎樣過端午節的呢?

小組合作探究: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端午佳節。然而這個我們的傳統節日,亞洲某國家(指韓國)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並且在20xx年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你對此有何看法?(根據上課瞭解到:學生的看法基本都是去指責韓國非法竊取,不道德,厚顏無恥,根本沒有進行自我剖析和檢討。)

學生交流後,多媒體出示網友們的評論:

1、果真人家要申報,我們也不必大驚小怪,儘管這節日的“出生證”在我們這裡,但誰叫我們這幾年連粽子都懶得吃了,而人家卻有“規模和氣派”地發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節等會不會被“端”走,根本還在於我們對待傳統節日的態度問題,那就是我們對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熱愛,以及熱愛到何種程度。

3、與情人節、聖誕節等一系列洋節近年來在中國的火爆熱鬧相比,端午等中國傳統佳節實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同學們都沉默了,現在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筆當作鍵盤,用我們的紙當顯示屏,充當一回網友,或是透過自己的微博,也來發表一下建議和看法,好嗎?

示例:網友“端午的眼淚”刷微博:我們的端午被“端”走了。

學生寫,學生交流。(教師巡視、展示學生成果)

同學們,我們必須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就像珍視自己生命的價值一樣。我們要學會保護、宣傳我們的文化傳統,比如對聯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小組合作討論:我出下聯同學們擬寫上聯。(教師巡視、展示學生成果。)

下聯:話端午,品高郵鴨蛋鄉情意濃。

示例:賞中秋,喝馬洪老酒故土難離。

慶新春,嘗羅坊湖藕喜氣洋洋。

意圖:此環節讓學生中國傳統習俗、傳統文化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認識到重視傳統文化,珍惜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從而達到道德教育與審美薰陶的雙重教育目的。

八、小結全文

《端午的鴨蛋》這篇民俗散文,以閒適自由,平淡有味的語言介紹了家鄉高郵的端午風俗,包含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對家鄉鹹鴨蛋的難以忘懷,實際上,這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心態,也是人類普遍的心理,兒時的一切,在成年之後,都會籠罩一層異樣的光彩。

童年歲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包含人生的韻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才能真正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從小小鴨蛋裡嚐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們也會從一片葉,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長的快樂。

九、佈置作業

如果你對家鄉的端午體會不深,也可以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值得懷念的節日風俗,請將你的感觸用美妙的文字表現出來。如以《月圓話中秋》來談談你的中秋情思……

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和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發現並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二、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6、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如:進行生物學相關資訊資料的查詢和收集。

(二)過程與方法:

1、採取“目標激勵、同伴互助、師生共勉”的教學策略,增強主動性,密切合作性,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可持續發展。

2、著意培養學生的問題能力、歸納能力和自我檢測能力,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儘可能讓渡給學生。

3、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如:

(1)問題導向法。指導學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態結構特徵?如何適應環境?與人類的關係如何?”等基本問題自主學習、自主解答、自主測試、自主反饋,輔以同伴互助和教師點評,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2)實驗探究法。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實驗操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的科學探究的方法流程。

(3)理論聯絡實際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提升學習興趣,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4)比較法和歸納法。引導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比較和歸納,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絡,理順知識脈絡,形成知識結構,加深理解記憶。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瞭解生物科學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熱情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瞭解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善用可以為人類造福,濫用則會貽害無窮,確立全面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三、學情分析

一方面,經過七年級一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對生物學習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識、生物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少同學還對生物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為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目標不明確、自制力不強、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具體表現是學習習慣懶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業馬虎,好奇心有餘而自覺性不足,學習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

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課堂調控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學習思想引導、學習方法指導,特別是學習過程和效果的監控,不僅要讓學生態度端正、學習得法,還要促使學生養成及時鞏固、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成績有大面積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內容包括: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共三章。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內容編排圖文並茂,有較強的可讀性;欄目設定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本冊書的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與七年級的《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為《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樣性及其保護》離不開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人、動物、細菌和真菌等有機組成部分的和諧共存,前後內容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要注意類別知識的橫向對比,又要注意結構知識的縱向梳理,還要注意基本知識的多向遷移,搭建過渡橋樑、構建知識網路,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會貫通。

五、基本措施:

1、備課標、備教材。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單元本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絡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之中。

2、備學生。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式和教學方法。

3、備教法、備學法。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瞄準教學目標,靈活採取自學指導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手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根據教學內容不同,指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問題發現法、檢測反饋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實效。

4、備作業。注意控制好隨堂練習和課後作業的量,結合考點、突出重點、精選習題,把握好訓練的質,除了少數課後實踐性的作業之外,其他知識性書面作業儘可能當堂完成、當堂批改、及時反饋,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作業的效果。

5、備教學流程。精細設計教學流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做好引領,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提問,注意知識教學、分組實驗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標籤: 教學計劃 集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jiaoxuejihua/wxq3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