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計劃 >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5篇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5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5篇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的生活型綜合課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一方面通過現實情境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得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20名,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大多數學生尊敬師長,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集體。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學生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於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意識狹隘。在新的學期應理論聯絡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養學生愉快、積極的生活。

3、培養學生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

4、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有創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規則意識,初步理解遵守規則、公平競爭的意義與要求。

6、瞭解消防安全知識、基本交通規則,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初步瞭解自然,愛護動植物,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措施

1、把每個學生的發展擺在第一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多唱、多聽、多動、多想、多說,在實踐中獲得學習的愉悅和能力。

2、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瀉,讓他們在鼓勵和讚揚聲中享受成功,不斷增強學習的興趣。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

附: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課時

第一週、2.12—2.17、我是中國人、2

第二週、2.20—2.24、瞧我這一家、2

第三週、2.27—3.3、家庭歡樂多、2

第四周、3.6—3.10、學做小主人、2

第五週、3.13—3.17、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2

第六週、3.20—3.24、牙齒怎麼啦、2

第七週、3.27—4.1(6天)、坐立走的正確姿勢、2

第八週、4.5—4.7(3天)、預防疾病有學問、2

第九周、4.10—4.14、用品人人離不開、2

第十週、4.17—4.21、學校設施用處大、2

第十一週、4.24—4.28、我是節約小能手、2

第十二週、5.2—5.5、愛護公物人人誇、2

第十三週、5.8—5.12、夏天到了、2

第十四周、5.15—5.19、我和星星打電話、3

第十五週、5.22—5.27(6天)、平安度過夏天、2

第十六週、5.31—6.2(3天)、開開心心過暑假、2

第十七週、6.5—6.9、複習、2

第十八週、6.12—6.16、複習、2

第十九周、6.19—6.23、期末考試、2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2

本學期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本人承擔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為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思想品德教育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安排如下:

一、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教材體現了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特點。”據此,以國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係中的自我發展為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國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

對於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著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中成長。

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國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髮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國中生活逐步展開後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在重要的意義。20xx年2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出臺,“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被作為中國學生髮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

青少年期的同伴關係,不僅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過富有情趣的生活。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

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到了青春期以後,隨著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脫依賴、走向獨立的願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衝突。教材不迴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衝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願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衝突背後“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過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既是本冊書前三個單元的價值昇華,也為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定上只是作為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二、教學措施

1、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思想品德的教學。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3、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例項,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5、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6、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三、教學進度

時間

內容

第一週

第一課第一框題、第二框

第二週

第二課第

一、二框題

第三週

第四周

第五週

第六週

第七週

第八週

第九周

第十週

第十一週

第十二週

第十三週

第十四周

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

第十七週

第十八週第十九周第二十週

第二十一週第二十二週第三課第

一、二框題

第四課第

一、二框

複習第一單元(月考)評卷、第五課第一框第五課第二框題第六課第一框、第二框

第二單元小測試第七課第

一、二框題複習一二單元期會考試

評卷、第八課一框題

第八課第二框題、第九課第一框第九課第二框題第十課第一框題、第二框複習、月考複習第一單元複習第二單元複習第三單元

複習第四單元

期末考試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3

學生情況:

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入學已經有一學期,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於有一部分學生因年齡偏小,自控能力較差,求知慾較強,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不斷啟發,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讓他們能對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這就要從各個方面加以訓練和引導。

 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課程。

 1、生活性

本課程遵循兒童的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的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 ,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線中單性的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

3、活動性

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 、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活動是教和學的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的只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教學理念:

 1、道德存於兒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與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只有源於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認識和道德體驗。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低年級的課程應該是通過由淺入深 的道德的、科學的 、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好基礎。

3、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教學目標:

 總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情感與態度: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長、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知識與技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過程與方法: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 教學措施:

1、聯絡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生多說多藝,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社會的能力。

3、重教學活動與實際活動相結合。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4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整體看學生還是很活潑。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其課堂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其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嚴展,其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本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的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三、教學目的及要求: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冬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初步瞭解一些健康常識,學會自我保健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6、通過觀察感受寒冷的冬天,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

7、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8、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以直觀的形象激發學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採取跟蹤調查,聯絡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啦

1 我上學了 第一週

2 認識新朋友 第二週

3 走,看校園去 第三週

4 參加升旗儀式 第四周

第二單元學校的一天

5 早早起,上學去 第六週

6 課堂上 第七週

7 課間十分鐘 第八週

8 放學啦 第九周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9 說說我的家 第十週

10 愛心伴我長大 第十一週

11 把我的愛傳給大家 第十二週

第四單元銀色的冬天

12 北風吹,冬天到 第十三週

13 冰雪世界樂趣多 第十五週

14 慶元旦,迎春節 第十六週

整理與考查(機動)第十七十八週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5

一、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學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由於學生剛從幼兒園轉入國小,學習習慣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加上他們來自不同的幼兒園,所學技能與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別。學習習慣養成還需要進一步的培養,教學的課堂常規對於剛入學的他們來說是一個新鮮的內容,更別說什麼道德與法制,法制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引導,才能讓他們慢慢地瞭解其內容。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法治意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16課。其內容為:

第1課

開開心心上學去

第2課

拉拉手,交朋友

第3課

我認識您了

第4課

上學路上

第5課

我們的校園

第6課

校園裡的號令

第7課

課間十分鐘

第8課上課了

第9課

玩得真開心

第10課

吃飯有講究

第11課

別傷著自己

第12課早睡早起

第13課

美麗的冬天

第14課

健康過冬天

第15課

快樂過新年

第16課

新年的禮物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進行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把法治教育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養成學生的與法治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1、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2、養成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法治意識。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講解法、演示法、案例法、啟發式教學法等。學法:自主學習法、交流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6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已經學習了一個學期,在情感態度與行為習慣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女裡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好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性綜合課程。具有以下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實際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展開學習內容,二手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有機整合學習內容。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功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性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張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幸福”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甘石溝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獲得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現實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只會,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性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斷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要求

《道德與法治》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健康、安全的生活、積極愉快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

四、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學校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裡要講文明、守秩序,遵守學校規則。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

1、體驗四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危險,注意遠離危險,規避危險。

第四單元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意識到在家在學校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的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和兒童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7

第一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學生進取積極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學校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裡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自救自護我能行

1、體驗四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危險,注意遠離危險,規避風險。第四單元:溫暖你我他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餐桌上的學問

第三週愛清潔講衛生

第四周做事不拖拉

第五週過好每一天

第七週我進步我高興

第八週

第九周

第十週

第十一週

第十二週

第十三週

第十四周

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

第十七週

第十八週成長不煩惱為你喝彩向快樂出發春夏秋冬學自護不玩火防觸電會變臉的水地震來了會應對心中有他人小手拉小手他們需要關愛期末測試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8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七(4)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個人認為整體素質還是不錯的。從初步摸底的情況看,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本學期在抓好各項教學常規工作的基礎上,應加強能力素質教學,努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把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七年級學生處在生長髮育的特殊階段,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本期所任教的學生的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有些學生還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既要求學生掌握好基本知識,又要養成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學會做人。

學生剛上國中大多數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較差,雖然思想品德的內容接近中學生的生活,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無法與我們的生活相聯絡不能很好的運用到生活中,本期在加強學生基礎訓練的'同時,還應特別注重綜合能力的訓練。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材為新版教材

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共四個單元十課,設計了21框。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為七年級上冊的起始單元

1.幫助學生積極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編寫好自己的夢想,以樂觀、積極的心態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2.幫助他們在清晰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接納自己、欣賞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一個更好的自己,從而享受成長帶來的一切,感受生命的充實和豐盈。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友誼的天空”,它是一單元的延伸。

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獲得友誼,擁有怎樣的交友智慧,特別是如何理性的結交網友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

第三單元的主題是“師長情誼”

第六課“師生之間”教師的重要作用,尊重和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幫助我們掌握教學相長、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係。

第七課“親情之愛”主要向學生介紹家是我們的寄居之所,家裡有親人和親情,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文化中傢俱有的深厚意味,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美德。本單元更加註重道德教育,隨著立德樹人觀念的落實,道德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道德教育關係著青少年的成長,關係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生命的思考”由第八課“探問生命”、第九課“珍視生命”、第十課“綻放生命之花”組成。

本單元是前三個單元的延伸,是整個國中課程中生命健康教育的最核心內容。它主要是針對我們青少年頻頻出現的健康安全問題而設定的。

學習本單元是讓我們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實現人生的價值。總之,本教材更加註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師跟學生之間更多地互動。教材的每個學習主題背後都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支撐,每一課內容的展開都包含著一條引領生活經驗的線索。

三、教學目標:

(一)、總的目標要求是:力求體現加強基礎知識;培養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提高思想覺悟,加強道德與法律的認識和學習。

(二)、具體目標是:

1、養成上課認真聽講,專心做筆記,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及時高效完成作業等習慣。並慢慢掌握答題技巧;

2、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課堂的合作學習,學會在老師引導、同學交流和分享中,總結出一些重要的結論;

3、積極參與課堂拓展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會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樂趣。

4、運用所學的課本知識來提高思想覺悟並貫徹到實際行動中。

四、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學好教學改革新理論,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教研理論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編寫目的和教學要求,提高駕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強教研活動,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做到多聽課、多總結。認真學習他人、他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做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4、自覺做好教學各項常規工作,按質按量完成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單元測驗等常規教學任務,尤其認真實施課堂目標教學法。

5、認真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充分體現思想品德課的知識、能力、踐行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6、認真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7、加強閉卷降分考試能力訓練,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使學生儘快適應考試的要求。

8、充分運用遠端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積極參加教研,提高業務水平

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道德與法治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資訊,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說服力。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1、優化課堂教學。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採用討論、演講、閱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靈活輔助差生。做好差生個別思想工作,利用課餘時間輔導,提高了差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

3、開展幫帶活動。鼓勵優生帶差生,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組長監督學習,檢查複習、預習及練習,及時反饋,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4、嚴抓思想工作。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思想狀況,做好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四)、強化德育功能,開展課堂活動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學校德育活動,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功能。採用演講、座談、辯論等形式活動,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2、嚴於律己,教書育人。立足本職,熱心向學生傳授真理,言傳身教,平等待生、愛護學生。工作認真細緻負責,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思想品德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9

一、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三、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好習慣

1.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2.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二單元:我和大自然

1.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春天的美好。

3.體驗、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與春天一起玩的過程中盡情享受春天、找到快樂。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

1.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學校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通過向學生求助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與人交往、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樂,體會學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體,從而學會感謝同學、關愛同學。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2、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4、讓學生體會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樂,體會學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體,從而學會感謝同學、關愛同學。

六、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七、課時安排:16課時

八、教學進度: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課時數

1

2.20-2.24

我們愛整潔

1

2

2.27-3.3

我們有精神

1

3

3.6-3.10

我不拖拉

1

4

3.13-3.17

不做“小馬虎”

1

5

3.20-3.24

風兒輕輕吹

1

6

3.27-4.1

花兒草兒真美麗

1

7

4.5-4.7

可愛的動物

1

8

4.10-4.14

大自然,謝謝您

1

9

4.17-4.21

我和我的家

1

10

4.24-4.28

期會考試

?

11

5.2-5.5

家人的愛

1

12

5.8-5.12

讓我自己來整理

1

13

5.15-5.19

乾點家務活

1

14

5.22-5.26

我想和你們一起玩

1

15

5.31-6.2

請幫我一下吧

1

16

6.5-6.9

分享真快樂

1

17

6.12-6.16

大家一起來

1

18

6.19-6.23

考試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0

一、教材分析:

從本學期開始,一年級品德教材更名為《道德與法治》,並按法治教育大綱相關內容要求作出修訂。將法治意識教育融入新教材,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彰顯兒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利用兒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響兒童的人生價值觀、審美價值觀和道德價值觀。教材有機整合了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相關內容,使兒童的學科素養得到綜合培育。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融入其中。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剛剛上學,對學校、老師、同學以及學習都很陌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學校這些陌生的事物對於他們都有一種新鮮感,能引起他們強烈的探索欲。在這個過程中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自己是國小生了,喜歡上學;初步熟悉學校的.環境,學習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遵守學校生活常規;知道要講禮貌,守秩序。

2、瞭解學校的環境、設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園環境中一些標誌性的

建築,瞭解學校的美,能夠主動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能愛護學校以及城市周圍的優美環境。初步培養學生環境素養。

3、形成初步的時間概念;按時上學,不遲到;放學後,不在路上逗留,按時回家;上學和放學途中注意安全;學習自己照顧自己。

4、讓學生主動把自己介紹給同學和老師,相互認識好朋友,然後分別從不同的方面來讓學生體驗與同學在一起玩耍、學習、活動的快樂以及感受老師的關心和朋友般的情誼,從而讓學生體驗到學校生活無處不充滿快樂與愛,激發他們喜愛學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學生學會自己穿衣、繫鞋帶、整理書包等自理勞動,學著幫助家人做擇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會關愛家人,能夠以優異成績、良好表現等形式向爸爸媽媽表達自己的愛意,嘗試自己製作心意卡向家人表達心意。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和切身體驗,引導學生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促進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質的提高。

6、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有禮貌、誠實、勇敢的孩子,並初步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

四、教學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說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我上學了 共6課時

主題:《我上學了》、《看看我們的學校》、《在學校的一天》

第二單元:上學路上 共7課時

主題:《從家裡出發》、《路上的安全標誌》、《好好走路》

第三單元:我的同學和老師 共7課時

主題:《請讓我來認識你》、《我喜歡和同學在一起》、《我們的老師真好》

第四單元:我的家 共6課時

主題:《我的家人》、《我是家裡的開心果》、《這是我的心意》

第五單元:喜歡我自己 共6課時

主題:《我有禮貌》、《做誠實的孩子》、《我不膽小》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1

一、 教學目標: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二、 學情分析:

班 平均分 達標率 鄉鎮名次 校名次 部級前40名 部級後2名 備

1、 上學期統考情況分析

2、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

3、 學生思想狀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三、 培優措施:

l.課內外輔導。

2.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

3.採用激勵機制,對差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繼續進取,在優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 補差措施:

1.採用一優生帶一差生的一幫一行動。

2.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差生加以學習。

3.對差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不斷提高做題能力,紮實知識與技能

4.充分了解差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五、 教材分析(重點、難點、知識結構)

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六、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教學的措施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研究不同課型的教法。如上覆習課時,要把知識進行網路,把知識進行列表比較,把知識系統,便於學生掌握;上習題評講課時,做到既評又講,評有代表性的學生答題情況,講知識的重點、易混點、熱點及考點。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優生率。

七、 實驗課題及實驗方案

課題:道德與法治教材研究

實驗方案:

一、準備階段:

a.完成方案的制訂及課題申報工作。

b.健全學習研究、交流制度。

二、實施階段:

a.在實施研究過程中進行階段性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不斷修正實施方案,促使課題研究順利開展。b.經常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為歸納和分析課題提供實踐依據。

三、總結階段:彙總本課題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結題報告及相關資料的整理,做好結題工作,為成果鑑定提供服務。

班 達標率 優秀率 差生轉化率 在縣或者鄉鎮所佔名次

八、 教學指標

九、 教學業務學習以及有關教學活動安排

周次 內容 周次 內容

1 撰寫計劃、集本備課 12 新課改理論學習

4 教師業務理論學習 13 常規檢查

5 觀摩錄影課 15 業務學習:《新理念培訓》

7 業務學習《新課程培訓》 17 撰寫優質教案及課改理論學習

8 新課改理論學習 18 課題總結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單元過關時間

1 9.4-9.8 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

2 9.11-9.15

3 9.18-9.22 9.20

4 9.25-9.29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5

6 10.9-10.13

7 10.16-10.20

8 10.23-10.27 10.25

9 10.30-11.3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0 11.6-11.10

11 11.13-11.17

12 11.20-11.24 11.23

13 11.27-12.1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

14 12.4-12.8

15 12.11-12.15 12.14

16 12.18-12.22

17 12.25-12.29 期末複習

18 1.1-1.5

19 1.8—1.12

20 1.15—1.19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 1

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

1、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開開心心上學。

2、 幫助學生熟悉學校環境,讓學生學會交際,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1、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裡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二週 開開心心上學去

第三週 拉拉手交朋友

第四周 我認識您了

第五週 我們的校園

第七週 校園裡的號令

第八週 課間十分鐘

第九周 上課了

第十週 玩得真開心

第十一週 吃飯有講究

第十二週 別傷著自己

第十三週 早睡早起

第十四周 美麗的冬天

第十五週 健康過冬天

第十六週 快樂過新年

第十七週 新年的禮物

第十八週 期末測試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3

活動體驗而獲得成長,這是教育生活不同於日常生活的特性。因而,本教材通過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作為低年段兒童道德學習的重要方式,現場教育體驗活動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促進兒童的道德成長。

首先,低年段兒童還沒有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教育中的現場活動體驗,更多是對兒童道德敏感性的培養。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例如,本冊教材第2課的《這樣真精神》,第6課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課的《大自然中的快樂》,第11課的《送“小夥伴”回家》,第12課的《再來學一招》,第13課的《大家一起歡樂多》,第15課的《快樂地分享》,第16課的《有人幫,不一樣》等活動環節的設計,都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的意義。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內隱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道德無意識狀態,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兩難情境、緊急情境和任務驅動的情境下,道德意義與價值則更容易顯現出來。教育體驗活動往往會設計上述比較典型的情境,向學生再現這種道德存在狀態,並對其進行現場引導。這種體驗活動能夠產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冊教材第2課的《我們天天有精神》,第8課的《大自然中的禮物》《大自然中的快樂》《大自然的語言》,第10課的《家人的愛藏在哪裡》《相親相愛一家人》《肩頭上的愛》,第12課的《乾點家務很不錯》,第13課的《大家一起歡樂多》,第16課的《有人幫,不一樣》等環節的設計就是為了實現這樣的教育意圖。

最後,在特殊現實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則的實踐智慧,如逃生、救護等,雖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教育的現場活動體驗,在某種意義上卻起到提前準備的作用。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學生學會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避免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5課的《風兒的“脾氣”》中“颱風中的自我保護”,第6課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課的《別讓自己受傷害》,第14課的《我要求助嗎》等中提到的危險情境等。

榜樣學習“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這不僅是因為榜樣如鏡子一樣,可以讓人更好地進行對照式自我反思,還因為榜樣有示範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驅動力。實際上,榜樣學習是21世紀課程改革前中國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無數榜樣故事,承載著人類精神,並將其代代傳承,這一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希臘《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中國包括堯、舜、禹傳說在內的各種榜樣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動人類精神前進的動力。

榜樣,不論真實與虛擬,都可以成為人類自我激勵的源泉。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具體化,因而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前的榜樣教育中,的確存在著問題:榜樣過於成人化,事蹟過於極端化,脫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強調模仿、忽視反思等。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本冊教材依然將榜樣學習作為低年段兒童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

本冊教材中的榜樣學習方式,一是體現在大量的繪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援的觀念,改變傳統上到學校只向教師學習的觀念。如第1課的《鏡子裡的我》《保持整潔有辦法》,第4課的《怎樣才能不馬虎》環節,就突出同學間的示範與相互學習。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更是以一個主題單元的方式,強調與身邊的人共在、樂群、分享、互助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入學已經有一學期,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 培養學生進取積極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學校生活真快樂

1、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裡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自救自護我能行

1、體驗四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危險,注意遠離危險,規避風險。

第四單元:溫暖你我他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 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5

一、班級情況分析

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習,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學生普遍都能尊師守紀,團結友愛,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但有時有點過於活躍,需要老師適時調控。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班級小主人,主要講同學們都是班級小主人,要班級就是大家的家,大家要一起做值日,共建圖書角,感受集體生活的美好。第二單元:這樣做真好,告訴大家要會照顧自己,懂禮貌,認真做事,不馬虎。第三單元:綠色生活真美好,帶領大家走進大自然,懂得環保有法,愛護大自然。第四單元:飛揚的紅領巾,怎樣才能加入少先隊,成為少先隊員,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三、本學期教學的總目標

1、熱愛大自然,能主動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特徵,對自然現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動植物的變化,人們衣著的變化,學習有關兒歌,知道種子發芽生長的條件,瞭解植樹節的相關知識,能在活動中初步認識春天的花及野菜,練習綜合的觀察、繪畫、朗誦能力,培養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

2、樂於參與班級的各項集體活動,能感受集體活動的美好,積極參與班級的衛生值日和保結工作,能為班級慶祝“六一”活動佈置教室。懂得要愛護公共財物、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道理。

3、能發現學習生活中的'快樂,從而激發對學習生活的愛與樂趣。

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通過尋找校園內、生活中的有趣豐富的學習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瞭解多渠道的學習方法,瞭解豐富的學習途徑。

四、教學措施

1、加強課前預習,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2、提高學生的有效性。

3、加強課堂評價,提倡多元化評價。

五、教學時間:38課時

六、進度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jiaoxuejihua/rmdx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