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計劃 >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1

高二思想政治課本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南,結合中學生的認識和實際,構成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的一個體系。課本由前言和既帶有專題性又有內在邏輯聯絡的八課組成。

貫穿全書的主線是“兩個統一”: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課本的內在理論體系表現為“三個統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統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世界觀與人生觀的統一。

教學總目標

知識方面: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世界為什麼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能以自己的理解有條理地進行表述;懂得客觀物質世界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性質,同時瞭解到運動不是雜亂無章,而是有規律的,應做到認識事物運動規律、按規律辦事;懂得矛盾的含義,瞭解到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懂得世界是普遍聯絡的整體,沒有聯絡就沒有世界,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孤立的事物存在;懂得由事物的聯絡構成事物的運動,由運動引起事物的變化發展,分清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關係。

能力方面:通過教學,訓練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能初步體驗出哲學理論的抽象性;訓練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初步體會“兩個統一”、“三個辯證”之間的關係;提高辯證思維,分析具體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清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表現。

覺悟方面:能瞭解有神論、形而上學的荒謬性,自覺堅持無神論、唯物辯證法,能自覺要求自己,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國情出發,要把立足點放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

教材分析和教材物件分析

高二政治由前言和八課組成的,前言著重講哲學的概念及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

八課內容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講物質和意識辯證關係,是唯物論知識,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前提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第一課。

第二部分 :講事物聯絡、運動、變化發展方面知識,是唯物辯證法部分,闡述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及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區別,主要是二、三、四三課內容。

第三部分:從認識論上講了現象、本質、認識的發展與深化及認識與實踐的關係等等屬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部分,主要是五、八兩課。

第四部分:集中講人生觀問題,但不是純粹的人生觀,而是以主觀與客觀的統一觀點來闡述人的行為準則,人生價值與理想。

就教育物件學生來說,高二學生思維能力有限,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因此,要引導學生入在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由淺入深,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與完成教學任務的措施

為完成本學年教學任務,計劃上學期完成哲學常識的上冊,下學期完成下冊。每課內容結束複習,講解典型例題,然後測驗。上課以啟發式教學來開導學生,具體教學方法根據課時特點來定,並聯系實際開展課堂討論,組織寫哲學小論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達到啟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課時安排

每學期安排17周教學時間,每週3節課時。

為完成教學任務,做到有計劃教學,具體安排見教學進度表。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2

思想政治課作為中學教育的主要課程之一,作為德育的主要渠道,其作用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既要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學習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學科知識,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注重在學科知識的學習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一、政治教育在新課改過程中凸現的問題

在知識、經濟、文化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之魂,在推進素質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也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進行了全面的改革,但隨著課改的深入,由於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我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仍存在許多的問題需要我們亟待解決。

(一)培養方法不科學,教學方式不適宜

多數教師只知道新課改倡導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等學習方式,但卻沒有真正理解這些學習方式的實際含義。走進政治課堂,教師大都採用分組的方式讓學生討論合作,或者讓學生寫小論文、做調查報告。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許多的內容選擇得並不恰當,討論的時間分配不合理,老師的引導不夠到位,因此,許多問題討論的並不深刻。同時,探究式學習花費的時間相對較長,而且有些教學內容也不適合於探究的方式。

(二)評價體制尚未完善

在現行政治課程評價體系中,評價的內容仍然過多的偏向學科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綜合素質的考查[1]。評價過程中仍然過分強調甄別選拔的功能,評價重心仍過分關注評價者的活動結果,卻忽視了他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評價標準機械、單一,過分強調共性和一般的趨勢,忽略了學生、教師、學校的個性發展和個體間的差異性。評價方法過於注重量化評價和傳統的紙筆測驗,而很少採用對新課程所提倡的質性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二、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教師自身素質偏低

“沒有不可教育的學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師。”我國教育的突出癥結是教師素質不高,而教師自身的素質又直接會影響新課程的實施效果。現如今,隨著國家對學歷的越來越重視,一些學歷不達標的在職教師也通過自考等方式取得了合格的文平,從而迅速提高了學歷的達標率,但是他們的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並沒有得到顯著提高。在新課改條件下,由於教師自身素質偏低的緣故,許多政治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概念十分模糊,缺乏開發、整合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創新興趣,滿足不了學生的`實際需要。因此,政治教師的素質低也是造成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的原因之一。

(二)長期實行的“應試教育”的影響

“應試教育”是以應試為教育目標,片面追求考試成績,以考試為中心來進行教學體系的構建和教學內容的安排的教育。[2]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通常實行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以考試為中心,思想保守,缺乏創新,考什麼就教什麼、練什麼,教學方法傳統陳舊,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長期的應試教育也成為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最大的一個障礙,它是造成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對策與建議

隨著高中政治新課改的不斷演進,那麼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到底怎樣才能持續深入的發展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學習和教學實踐及對新課改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自己對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對策與建議。

(一)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新課改的理念之一就是“以生為本”。雖然新課程從開發、實施到評價的每一個環節,都建立在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之上,打破了過去單一灌輸性的教學,將主動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納入高中教學當中,突出個性化的教學特點,允許學生提出不同意見。但在教學實踐中卻又存在著這樣的誤解: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等同於“滿堂問”,盲目追求課堂教學中提問題的量,沒有區分學生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因此,不能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新理念只停留在宣言的表面,而應將其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二)全面提高政治教師自身的素質

“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自己就得有一桶水[3]。”許多教師在從教十多年後都會有一種感覺,覺得自己已經被“掏空”了,沒有東西再教給學生。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自己原有的“那桶水”上止步不前,沒有再進行不斷地學習來提升自己。在知識、經濟、文化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教師作為人類知識的傳授者,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去將自己的“那桶水”時不時地更換一下,注入當今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清泉,使學生得以汲取到最新的知識。作為與時事熱點聯絡極其緊密的政治學科,其教師必須有很強的求知慾,不斷地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各個國家的政治動態都要盡力去關注瞭解,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鑑別力和政治敏感性,切實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

(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展積極評價

評價改革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過去,我們的評價標準過於強調甄別選拔的功能,重視量化評價,忽視質性評價。無視個體差異的存在,統一編班,統一授課,統一作業,統一答案。在這種統一的尺度下,學生的個人潛能得不到發揮,同時,也使學生失去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新奇感,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利於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因此,在評價改革中,評價內容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外,應特別關注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揮。評價標準既要體現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3

為了更有效地提升高中教師的學科教學水平,搞好思想高三的複習,提高課的教學質量,特制定揚中市高中思想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指導,以課本為依據,充分研究大學聯考。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探索高三教學模式,增強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試的能力,從而提高課的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以課本和課程標準為基本,充分研讀考綱,從整體上把握複習的要求。讓學生詳讀教材,記憶和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改變教學觀念,膽進行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給予學生以思考和消化的時間和空間。

3.加強教研,研究大學聯考和大學聯考試題,把熱點與教材知識的有效結合,注重知識的遷移與運用,精選習題,避免陷入題海中。

4.進行有效的知識落實。把課堂的知識落實做為主渠道,及時進行“章結”、“單元過關”和“月清”。

5.學生的學科成績在優生率、平均成績和及格率上有明顯提升。

三、高三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高三教學、複習的整體把握和詳細計劃及實施措施。對高三隻是有致的階段安排與複習進度,對每一階段的教學和複習目標、複習策略和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沒有細緻的考慮,這種計劃的盲目性,必然導致教學的盲目性,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必然是盲目的。

2.缺乏對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研究。在課的課程標準中有對知識掌握程度的明確要求,如“識記”、“理解”和“運用”。在考試說明中有明確的考核目標和要求,並有詳細的解讀說明。我們的教師對其沒有認真的研讀和分析,也談不上有效的依據課標和考試說明去教學。

3.忽視課本,依賴資料。課本知識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寫的,有完整的體系和邏輯。我們的教師在高三教學和複習中總是拋棄課本而按照資料來進行,捨本求末,學生對於知識沒有系統性的把握和理解。目前,學生對於課本知識的記憶和熟練程度是相當差的。例如,在xx年的大學聯考試題中“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幾乎就是課本中的原話。

4.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效率低,效果差。表現在:仍然按高一和高二的教學方式進行,不進行充分的研究高三的特點,課堂效率低;在複習中,就知識講知識,缺乏對知識的深層次分析,只是知識的簡單羅列,對於主幹知識的把握不到位;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上,因而也就談不上知識的遷移和運用。教師占課堂,學生被動在聽,沒有自己的感悟和落實的時間。

5.缺乏對學生的基礎知薯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近幾年的大學聯考命題思路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注重學生的學科思維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問題的情境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注重基礎、以綱、考綱為指導,以課本為本,注重基礎知識和對知識的遷移與應用,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主線來統領知識。靠做量的題來使學生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只能是事倍功半。

6.缺乏對學生學習和複習策略的指導。我們的教學仍停留在我講你聽,我說什麼你就做什麼上,沒有對學生進行學習和複習的指導,如何做,應該怎樣做。導致學生的學習沒有主動性和方向性,教師辛苦,學生辛苦而沒有太的成效。

7.缺乏對習題的篩選和對大學聯考試題的研究。很多學校給學生髮了很多資料,教師講資料,學生做資料,教師對於資料中的習題不進行選擇和預做,學生陷入題海中而無法自拔,沒有對知識的消化時間和空間。由於教師對於大學聯考考試題缺乏研究和深入分析,自己覺得這個題好就讓學生做,不去考慮是否與大學聯考的要求一致,是否與大學聯考的命題思想相一致,也很少去考慮這些題目考察學生什麼、訓練學生什麼。尤其在綜合複習階段,教師給學生布置量的難題、偏題和濫題而脫離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無效勞動太多。教師也很少去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8.試題的設計缺乏整體性和針對性。表現在:教師給學生命題只是東拼西湊,沒有命題思想,我要考察學生什麼,要了解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否符合大學聯考命題要求;沒有自己對大學聯考的感悟,沒有自己的創新試題。

9.課本知識與熱點、重點問題的聯絡空泛。表現在理論聯絡熱點、重點問題時只是點到為止,泛泛而談,沒有把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從一個切口入手進行細緻的分析。所謂講題也只是就題講題,就答案講答案,所謂學生掌握就是記住,面對新的.問題仍然無從下手。

四、採取措施

1.從整體上考慮和制定教學、複習計劃,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實施。學科組應該在集體教研的基礎上制定詳細的計劃和措施。在計劃的制定中要有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以及具體措施、評價、時間安排、內容安排等內容。

2.在每輪複習中應注意的問題:針對近幾年大學聯考的命題特點和學科實際,一般可用三輪複習法。

第一輪複習主要是抓課本基礎知識的落實,讓學生細讀教材,讓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圍繞主幹整理知識,形成知識內在立體結構和網路。在課堂上落實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習題應注意基礎性和基本知識的遷移。強化對主觀題練習,主觀題的題目不宜過。

第二輪複習主要側重於課本知識與實際問題的結合,提升對課本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往往以時政、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作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檢測理論聯絡實際的效果,同時也突出了試題的時代性和現實性。因此,在第二輪複習中,要著重關注本年度的熱點問題。遵循“巨集觀把握、微觀切入”的原則,要了解每個熱點的背景材料,圍繞熱點尋找切入點,教師要結合題目給學生以詳細的示範,如怎樣分析歸納材料要點,怎樣尋找材料和知識的結合點,怎樣以知識去統領材料,怎樣組織答案等。學生進行鍼對性的練習,逐一突破。

第三輪複習是重新梳理課本知識,回顧熱點,對照考試說明上的知識點,查缺補漏。教師少講,讓學生自己進行,並進行適當的練習。練習的題目要精,針對自己學生的實際問題,注意答題的規範性。

3.研讀課標、考綱和考試說明,充分利用好大學聯考試題。教研組的教學研究,應具體到課標、考綱、考試說明要求是什麼,教學中怎樣體現和實施,怎樣依據要求去選擇習題,學生怎樣落實。研究各種大學聯考試題、組合和有效的使用大學聯考試題。

4.提高課堂效率,做好知識落實。對於課來講,教師在課堂上不要每一個概念都講,面面俱到,而應該通過問題來引領學生讀書,理解知識,教師對於重要的概念、觀點和原理進行講解,助學生理清基本思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予學生理解和消化的時間、空間。

知識的落實要堅持“三清”或“四清”,注意把知識的系統和記憶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堂堂清”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天天清”清基本的練習題,建議每天做6—8道客觀題,2道主觀題,教師主要檢查學生主觀題,“週週清”讓學生自己整理本週的內容,“章清”是對於本章中的沒有掌握的知識進行落實,不必面面俱到。

5.精選不同等級和要求的練習。根據每一輪的複習目標,精選不同等級、不同要求的習題進行練習,避免毫無目標的題海戰。對在練習中發現的新問題,要多思、多問及時解決。重點解決學生在主觀題上的問題,針對性的訓練。在專題複習中的熱點問題要一題多問、一題多解,舉一三,觸類旁通。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4

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

西北師大教育學院

石銀桂

摘要:新課程改革強調課程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是把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是讓學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學中學會生活的這樣一種教學過程。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教學理念

20xx年秋季新課程正式在甘肅實施,新課程改革強調課程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經驗出發,探討生活現象背後的一些道理,提高認識能力,並能學以致用。所以新教材的內容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貼近學生生活。思想政治學科四個必修模組均緣自於生活,立足於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需求,將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實現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的有機結合。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課課堂的生活質量,如何讓學生從生活中理解知識,用知識來生活,許多教師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並進行“生活化”理念下的教學的嘗試,也總結了一些經驗。下面談談我對高中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的一些認識。

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發,把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是讓學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學中學會生活的這樣一種教學過程。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要體現出思想政治教學應立足於生活、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教學理念。因此課堂教學應設計一個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體驗到生活和存在的意義。要能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一、教師要樹立教學生活化的理念

教學的理念指導教學行為,教師學應認識到學生作為生命個體,帶著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思考參與課堂生活,是課堂的主人,是教學的主體。我們的教學一切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有了這個理念,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要思考:這堂課最終會交給學生什麼樣的生活知識;該怎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這堂課;對於這堂課學生的已有知識是什麼,要用什麼樣的生活情景匯入這堂課;選用哪些素材設計既有生活性又有深刻性的探究活動,這個探究活動,學生的憑藉已有的生活經驗,會探究到什麼樣的程度;教材中的這個概念我該用什麼樣生活知識讓學生理解等等。對這些問題思考是教師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基礎。

二、整合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體現生活化

新教材編寫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教材中不乏社會事件的展示,不乏生活例項的列舉,但還是難以趕上社會時事的瞬息萬變。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依據課程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資源作取捨,可以選用當前有針對性時政熱點作為素材,可以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又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素材來替換、改造教學資源,也可挖掘自身的資源,“現身說法”。儘可能使抽象內容具體化,學習內容生活化。尤其可以選用當地學生生活情景或現象作為教學資源,更能感同身受。比如在“價格變動的影響”教學中,不必機械照搬教材中的探究活動設計。可以選用的生活的具體素材很多,因為學生自己也是消費者,也會遭遇某些商品價格上漲,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為素材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興趣。

三、教師的教學方式貼近學生的生活

教師要利用形式新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

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採用遊戲、情景模擬、討論、等活動來組織課堂,由於這些活動都是學生學習生活、日常生活情境的再現,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教師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感悟到他們就是生活的主角,讓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理解、領悟相關的經濟學、政治學等道理,鍛鍊能力,感悟人生的意義。如果課堂沒有生動的生活化活動和學生的主動參與,理論講解再詳細也是低效的。但,各種生活化的教學活動的開展一定要有序,要有活動的必要意義。要注意活潑與秩序相結合,效率與效果相結合。

四、樹立良好的教學生活氛圍,走進學生生活世界

學生是生活的主人,是未來生活的創造者,自然也應是教學真正主體,教師是教學生活的組織者、策劃者、引導者,是學生的合作伙伴。所以教師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師權威,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在教學中,教學活動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與人格尊嚴。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問。例如:在學生回答問題中,教師應站在一個傾聽意見者的角度,不要隨意打斷學生,也不要武斷的否認學生的看法。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敢於發表意見。學生的觀點與建議可能偏離主題,教師應做出適當的引導,引導的過程中應辯證的分析學生的觀點,等等。這樣才能貼近學生思想、情感和心理。才能真正融入學生,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生活,瞭解學生的實際,才能走進學生的世界,這樣教學才能貼近學生生活,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課堂外要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獲取知識

教育家陳鶴琴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生活本身就是實踐,教學為了實踐。教師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投身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獲取社會經驗和生活體驗。教師可以在課前或課後佈置實踐性的作業,如讓學生收集整理資料、撰寫調查報告等,要求學生結合知識,去考察現實生活現象、生活事件,通過自己的觀察、體驗與思考而作出一定的考察結論,從生活實踐中獲得知識。

當然以上種種教學生活化的實施與落實,需要教師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不斷地深入社會去獲取生動豐富的生活閱歷,要努力鑽研在新課改及生活化教學背景下的教學技術與藝術,認真鑽研新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加工,對教學中的生活內容進行精心選擇,切實提高生活化教學的課堂組織、協調與控制能力,提高生活化教學的課堂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5

總體教學目標

高一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標準,深入學習教學大綱及考綱,做到教學要有針對性,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出發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為目標,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確保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以其使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教學的進度 高一年級思想政治的總體教學任務為必修1,根據學習行政歷的規定,本學期高一政治教學周21周,其中教學時間19周,複習兩週的工作計劃,分解細化教學進度為:9月份完成教學計劃1—3課;10月份完成積極哦啊小計劃4—6課;期會考試完成後,11月份完成7—8課;12月份完成9—11課;元月份複習進行期終考試。

教學設想及措施

高一思想政治課教學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教學中首先要注重細節,每課每個單元的重點、難點、易混點的梳理工作,對重點 難點、易混點講解清晰,備課要充分,講練要結合,多啟發,多誘導,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能用學習的理論解決時政問題;其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育人工作,是思想政治課的基本任務,要用基本理論解決心理問題,為學校的德育工作開闢第二課堂,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以下措施:

備好每堂課。

備課是上課的重要前提,只有熟知、真知教材的框架結構,領會教材編寫意圖,才能上好課,講好課。

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參加互聽課活動。

教研活動和互聽課活動是借鑑學習他人長處彌補自己不足的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堅持才能修正自己。

積極學習本專業的教研理論,閱讀最新的時政新聞,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給人一碗水,自己就應有一桶水,只有博覽群書,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才能給學生解答、釋疑,才能真正做到學深為師。另一方面,政治課的時政性和時效性很強,所以,每天要閱讀、收聽、收看大量的時政新聞,用新鮮的時政知識輔佐理論,用理論解決時政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最佳途徑,在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採用啟發法、情境法、漫談法等多種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改善師生關係,化解學生厭學情緒。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對本學科感興趣,除了學科本身的`吸引力外,師生關係的好壞,也是導致學生對本學科失去興趣的最直接的根源,所以,要轉變觀念,變師生關係為朋友關係,多關心、多關懷學生,以自己的愛心感動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喜歡你,他才會喜歡你的課,學習你的課,使課堂產生良好的效果。

因材施教,分類指導。

對各類不同的學生分類指導,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尤其是對學生,要分析成因,透析“病理”,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克服學生厭學情緒,提高教學效率。

多考、多練。

多考多練雖然是老生常談的方法,但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多考多練,才能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才能找出病因,對症下藥,起成效。

總之,作為課任老師,只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學藝術和技巧,走進學生心靈,才能教好每堂課,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6

高二思想政治課本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南,結合中學生的認識和實際,構成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的一個體系。課本由前言和既帶有專題性又有內在邏輯聯絡的八課組成。貫穿全書的主線是“兩個統一”: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課本的內在理論體系表現為“三個統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統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世界觀與人生觀的統一。

教學總目標:

1、知識方面: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世界為什麼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能以自己的理解有條理地進行表述;懂得客觀物質世界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性質,同時瞭解到運動不是雜亂無章,而是有規律的,應做到認識事物運動規律、按規律辦事;懂得矛盾的含義,瞭解到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懂得世界是普遍聯絡的整體,沒有聯絡就沒有世界,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孤立的事物存在;懂得由事物的聯絡構成事物的運動,由運動引起事物的變化發展,分清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關係。

2、能力方面:

通過教學,訓練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能初步體驗出哲學理論的抽象性;訓練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初步體會“兩個統一”、“三個辯證”之間的關係;提高辯證思維,分析具體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清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表現。

3、覺悟方面:

能瞭解有神論、形而上學的荒謬性,自覺堅持無神論、唯物辯證法,能自覺要求自己,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國情出發,要把立足點放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

教材分析和教材物件分析:

高二政治由前言和八課組成的,前言著重講哲學的概念及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

1、第一部分:

講物質和意識辯證關係,是唯物論知識,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前提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第一課。

2、第二部分:

講事物聯絡、運動、變化發展方面知識,是唯物辯證法部分,闡述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及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區別,主要是二、三、四三課內容。

3、第三部分:

從認識論上講了現象、本質、認識的發展與深化及認識與實踐的關係等等屬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部分,主要是五、八兩課。

4、第四部分:集中講人生觀問題,但不是純粹的人生觀,而是以主觀與客觀的統一觀點來闡述人的行為準則,人生價值與理想。

就教育物件學生來說,高二學生思維能力有限,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因此,要引導學生入在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由淺入深,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與完成教學任務的措施:

為完成本學年教學任務,計劃上學期完成哲學常識的上冊,下學期完成下冊。每課內容結束複習,講解典型例題,然後測驗。上課以啟發式教學來開導學生,具體教學方法根據課時特點來定,並聯系實際開展課堂討論,組織寫哲學小論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達到啟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課時安排:

每學期安排17周教學時間,每週3節課時。為完成教學任務,做到有計劃教學,具體安排見教學進度表。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7

xxx年9月,新一輪高中課改已在湖南地區全面鋪開,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較大的創新和突破。這對各任課教師來說,將是嚴峻的考驗。高中思想政治課舊教材教學內容枯燥、陳舊,形式單一,嚴重滯後於時代的發展、社會實際,也嚴重滯後於學生實際。學生聽不懂,也不願學,給老師教學也帶來很大的困難。新的課程改革給思想政治教學帶來了新的希望,使思想政治課煥發了勃勃生機。在新課改理念下,我們應如何應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呢?今年10月份我被安排在邵陽市隆回縣第九中學進行高一349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習,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打破“嚴師出高徒”教學模式,向良好的師生關係轉變

在傳統觀念下,教師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嚴師,所謂“嚴師出高徒”,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師只要求學生尊重老師,所謂師道尊嚴,根本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割裂了師生間的互動與情感交流。學生只有被動的服從,缺乏必要的溝通。而這樣做的結果必然導致師生關係緊張,有些逆反心理強的學生甚至暗中和老師對抗,嚴重影響教學工作。新課程中,旗幟鮮明地提出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即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實施者、探索者。

教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提供給學生學習的機會,而不僅僅是教師教給學生東西。獲得知識、參與活動、增加體驗都是教學的結果。因此,教師要轉變以往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的教學觀,樹立知識學習與智慧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這就要求我們倡導教學民主,建立雙向互動的師生關係。這是發揮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體現學生主體性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愛護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為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寬鬆的環境,使每一個學生自覺、主動地活動,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探索者,而不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另一方面,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使教師的教在對學生的學的誘發、組織、輔導、調節、反饋等方面而發揮作用,而不只見傳授現成的知識和結論。這樣,使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形成促進學生髮展的合力。在教學過程中,要使那些比較單調的認知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變厭學為樂學。便接受為探究,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使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課堂氣氛相統一。還要注重知識的昇華和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有所得。

二、打破“一言堂和滿堂灌”教學模式,向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過程中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是主體。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思想政治課要優化教學過程,必須改變單向灌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這種教學模式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他們只是一個被動的受體,這樣的方法不但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制了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而且助長了學生的學習依賴性,阻礙了學生的素質的提高。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在努力探索師生互動,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把“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瞭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指導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分層要求、分類提高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把“考”的重點放在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培養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啟發、引導學生善於把不同知識重新組合解決問題,善於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等。首先,做好課前預習,使學生認識到看書、閱讀的好處及重要性。預習工作要循序漸進,由少到多,一步一步地進行。其次,做好課堂提問。在上課一開始佈置篇目後,要讓同學們積極獨立思考並能提出問題。所以每次上課前我都去了解情況,收集整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充分做好課堂提問,並啟發同學們積極回答問題,使學生在由“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轉變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充分激發其興趣,樹立其信心。再次,要做好課後歸納。教師在對看書認真、提問大膽的學生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要善於做好歸納和總結工作,以便學生對照檢查,明晰概念,學有所得。雖然這一做法只是個嘗試,但它的確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

三、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環節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先導,是會學的前提。我國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學習目的與興趣是相輔相成的。一旦有了興趣,學生的思維就會被充分調動起來。只有學生把學習看成是一種需要,一種享受,才會產生巨大的內驅力,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慾,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能抓住匯入新課這一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先聲奪人,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創設問題情境,啟用學生思維思源於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疑,有所進取。因此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創設敢想敢問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啟用學生思維也就顯得十分重要。

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實用型問題情境。藉助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悉的生產、生活情景,以及學生所關心的熱門話題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認識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和運用的知識,有些已經進入了他們的潛意識。在教學中引用這類事例,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思想政治課學習的現實意義,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愉悅心情,觸發學生的情感和求知慾,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日常生活世界引進課堂,創設一些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例如:高一《經濟常識》第六課的“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其目的不僅是使學生了解法律知識,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更主要的是在於提高學生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在行使自己合法權利時不損害別人的合法權利,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體現知識性與教育性的統一。在學習這一課題時,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消費者、經營者、法官、旁聽的觀眾。首先由“當事人”講述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真實故事,然後,每個角色的扮演者分別就這一事實陳述自己的觀點,最後引導學生分析此次事件中存在的問題,“當事人”的權益有沒有受到侵害?如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解決?最佳的解決辦法是什麼?通過這種形式的活動課,使學生進一步意識到: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自覺地學法、守法、用法,規範自己的行為。既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又要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就很好地體現了政治教學的德育功能性原則———既教了書,又育了人。這樣教師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以此來啟迪學生,從而使學生理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相關知識。可見,結合生活例項創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學科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目的。

四、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進行教學,適應終身學習型社會的需要

人類進入21世紀後,知識門類激增,大量的邊緣學科湧現,資訊化特徵明顯。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一個更加註重開發人類自身的資源、潛力與價值的時代。21世紀對中學生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終身學習既是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對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學生髮展為本,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力爭全方位地落實科學素養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生是教育產業的“產品”,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普通高中教育是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高一層次基礎教育,肩負著為高等學校和社會各行各業輸送素質良好的高中畢業生的重任。思想政治課也要適應新課程的要求,為社會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都應符合這一要求。從教學內容來看,新教材一改過去單純說教,從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的實際出發組織教學內容,使得教材更加接近生活,接近教學,接近學生,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通過課程結構的優化,促進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根據個人志向、興趣和需要自主選擇修習選修課程,適應了社會變化發展對人的發展提出的新挑戰和新要求,為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教學方法來看,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倡導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老師從課堂的主講成為教學的促進者、參與者和引導者,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時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幫助學生自主地完成學科研究性課題和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學評價標準也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為主,更加註意與學生情感的交流,更加註意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有讓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去發現、感悟,以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昇華,才能把學生與學科知識結合起來,營造出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積極的心態中進行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切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學習生活的愉悅,得到精神滿足及能力的發展。

五、優化小結,激發熱情

課堂小結是完成某項教學任務的收尾階段,是教師富有藝術性地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總結和轉化昇華的行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結”,可以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餘味無窮,讓學生達到前後渾然一體的美妙的境界,以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熱情。

1、優化教師“結束語”。好的結束語要求精粹而又便於記憶,概括教學內容得要領,形成新的學習動機;能讓學生帶著美感下課堂,帶著繼續探索的心理走出課堂。例如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中我用“棒子”、“鞭子”、“篩子”這六個字生動地概括了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精粹而便於記億,使學生終身難忘。

2、讓學生作總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種做法促使學生積極動腦,由老師“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取得良好效果。如講完“國家的巨集觀調控”後,老師讓學生作總結複述。一個同學總結為:市場對資源起基礎性的作用,但由於不是萬能的,而且具有自身的弱點和缺陷,所以國家要進行巨集觀調控,因而,可以用一句順口溜概括為“有形手,無形手,手拉手,向前走”。

3、聯絡社會熱點,學以致用。例如在學完了“國家巨集觀調控”後,結合中央一號檔案提出:農民增產不增收,農民賣糧難問題,讓學生分析討論,得出市場經濟具有盲目性、滯後性的結論,並且讓學生提出解決的方法。由於事例大多數從學生身邊、電視和報紙上獲得,學生非常感興趣。

其實,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的過程也就是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學習方法去改造、完善自身學習方式的過程,其最終結果是使學生在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識的同時,學會求知,使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和思想覺悟得到提高。

總而言之,課程改革對我們每一位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這就要求我們根據政治學科和學生的特點,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優化教學環節,合理恰當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他們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到對知識的發生、發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全面培養學生能力的課改精神。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8

總體教學目標:

高一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標準,深入學習教學大綱及考綱,做到教學要有針對性,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出發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為目標,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確保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以其使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教學的進度高一年級思想政治的總體教學任務為必修1,根據學習行政歷的規定,本學期高一政治教學周21周,其中教學時間19周,複習兩週的工作計劃,分解細化教學進度為:9月份完成教學計劃1—3課;10月份完成積極哦啊小計劃4—6課;期會考試完成後,11月份完成7—8課;12月份完成9—11課;元月份複習進行期終考試。

教學設想及措施:

高一思想政治課教學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教學中首先要注重細節,每課每個單元的重點、難點、易混點的梳理工作,對重點難點、易混點講解清晰,備課要充分,講練要結合,多啟發,多誘導,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能用學習的理論解決時政問題;其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育人工作,是思想政治課的基本任務,要用基本理論解決心理問題,為學校的德育工作開闢第二課堂,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以下措施:

1、備好每堂課。備課是上課的重要前提,只有熟知、真知教材的框架結構,領會教材編寫意圖,才能上好課,講好課。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參加互聽課活動。教研活動和互聽課活動是借鑑學習他人長處彌補自己不足的'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堅持才能修正自己。

3、積極學習本專業的教研理論,閱讀最新的時政新聞,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給人一碗水,自己就應有一桶水,只有博覽群書,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才能給學生解答、釋疑,才能真正做到學深為師。另一方面,政治課的時政性和時效性很強,所以,每天要閱讀、收聽、收看大量的時政新聞,用新鮮的時政知識輔佐理論,用理論解決時政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上下功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最佳途徑,在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採用啟發法、情境法、漫談法等多種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5、改善師生關係,化解學生厭學情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對本學科感興趣,除了學科本身的吸引力外,師生關係的好壞,也是導致學生對本學科失去興趣的最直接的根源,所以,要轉變觀念,變師生關係為朋友關係,多關心、多關懷學生,以自己的愛心感動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喜歡你,他才會喜歡你的課,學習你的課,使課堂產生良好的效果。

6、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對各類不同的學生分類指導,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尤其是對學生,要分析成因,透析“病理”,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克服學生厭學情緒,提高教學效率。

7、多考、多練。多考多練雖然是老生常談的方法,但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多考多練,才能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才能找出病因,對症下藥,起成效。

總之,作為課任老師,只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學藝術和技巧,走進學生心靈,才能教好每堂課,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9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化學教學任務,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綱的要求,本學期需要完成高中化學必修二的教學任務。為了能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必修一的內容,特制訂一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積極開展教學教研工作。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為中心,結合學生現狀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狠抓教學常規,提高教學效率。

二、具體工作和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標,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加強教育教學的理論學習,研究新課標,組織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教育,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2.轉變教學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以新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溝通和"對話"中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努力建立互動的師生關係。

3.改變備課方式,提高教師的課質量、例題的選擇,習題的配備與要求,可根據每個班級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重視教學過程的思,儘可能做到每節課後教師要思教學過程。

4.發揮備課組的集體作用集體備課,礁和學案基本統一。每一節課都有一個主備,然後集體討論,補充完善。備課組要做到資源共享。作業在完成課本上的習題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完成補充習題。

5.完成教材中必要的實驗探究和演示、學生實驗,並適當補充部分實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三、課程的實施與操作

1.備課要求

對於化學概念、知識與技能的備課,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連線點;同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基礎來確定重難點,找出突破難點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學概念、知識與技能的內容。突出促進學生、教師的`發展,體現學科特點、教師特色,備課思路過程要有特色。

2.授課要求

⑴應重視新知識的引入,新知識的引入是實現舊知識向新知識遷移的過程。在新知識引入中既應重視與舊知識的聯絡,又應創設有利於遷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講好引入是講好新課的一個關鍵。

⑵新授課應樹立化學課堂教學是一種化學活動的教學的觀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化學活動的教學。化學活動是學生經歷化學學習過程的活動,也是學生自己建構化學知識的活動。

⑶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有效的化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的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化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⑷新授課應重視培養學生應用化學的意識和能力。

⑸新授課應重視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創造精神。

3.作業佈置與批改

作業是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記錄學生成長和評價饋的重要手段。但是作業過多過難,則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疲於應付,嚴重地束縛和影響學生的智力發展和身心健康。故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適量性,使適量的作業既可以達到鞏固所學知識和提高各種能力的目的,又能夠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自學、總結、歸納和思。

⑵層次性,作業本身要有層次,應由易到難。

⑶針對性,設計或佈置一些有針對性的、適合其個性發展的作業,培養和促進每位學生髮展其特長。

⑷實踐性,讓學生動手、動腦,理論聯絡實際,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能力。

4.測驗評價必要的測驗檢查是檢測教學效果、激勵學生學習的一個有效方法。各章及時過關考試,認真對待周清、月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jiaoxuejihua/rmdq9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