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計劃 >

有關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錦集6篇

有關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錦集6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錦集6篇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整體來說都比較活潑,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較積極,對學習英語具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較強,他們勤學好問。因此對他們而言,英語基礎知識需要繼續深入的滲透,把重點放到聽、說、讀、寫的要求上。擴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瞭解的知識領域,充分發展學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語的能力和習慣。但有個別同學的學習習慣較差,不願意學習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都有待提高。五年級的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整體有所下降,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所以本學期應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新教材系列配套,使教學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有助於因材施教。這不僅有利於發展不同水平學生的智力與能力,也適合農村地區的國小生的需要,確保他們也能達到《新課程標準》最基本的要求。突出興趣培養,保護和發展求知慾,寓教於樂。國小五年級英語教材突出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教科書全部採用彩色圖畫,情景會話貫串全套教材。緊密結合兒童好新奇、愛活動、善模仿、愛說、愛唱、愛跳、愛表演的特點編排和設計教材的內容與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兒童喜聞樂見的歌曲、遊戲、繞口令、謎語、小詩等和一些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

三、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書寫的習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能夠自覺學習,同時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朗讀流利,準確掌握書中的重點內容;幫助他們能夠利用簡單的.日常用語的交際。熟練掌握所學歌曲、chant等。同時,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世界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①四會句型、單詞。

②在任務型學習的過程中運用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完成某項任務。

③運用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並做到大膽開口,積極參與,發音清楚,語調正確。

2.難點:

①養成良好的聽英語、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

②使英語基礎差的學生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語成績。

五、教學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通過聽、說、讀、寫、唱、遊、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範、正確地書寫。

4.培養學生拼讀音標的能力,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

5.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6.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身臨其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我任教五年級1、2、3班,班級共有200多名學生,這些學生對科學課充滿興趣,動手積極,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一些調皮的學生,在課堂上如何培養學良好的動手習慣是重點,如何讓學生動手又動腦是難點。

三、教材分析

從本學期開始,學生們將進入國小高年級階段的科學課學習,科學教科書也將展現一系列新的內容,引導學生們開展更為豐富多彩的過程與方法活動。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對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態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領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四、教學目標

(一)生物與環境

1、科學概念目標

植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陽光、養分、空間等。動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空間和食物等。植物和動物都會對它們需要的環境進行選擇。不同的生物對環境有著自己特有的需要。所有的生物都會引起它們所生存的環境的變化。植物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存在著非常複雜的關係。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在一定範圍內的生物必須和諧共處,生態平衡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進行種子發芽的對比實驗,並收集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發芽種子的資料。觀察綠豆芽的生長,並記錄下它們的生長情況。進行蚯蚓選擇環境條件的實驗,並收集相關資料。用文字、資料、圖表等對所觀察到的內容進行記錄、整理與分析。通過文字、圖畫和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並與同學進行交流。運用所瞭解的生物與環境的知識來理解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通過閱讀資料來增加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理解。在人工環境中培育和養殖動、植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養成對植物和動物對環境需要進行研究的興趣。能夠敏感地意識到生物對環境的需求。獲得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環境條件的認識。形成積極的對待生物的態度。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光

1、科學概念

影子產生的條件是光源、擋光物體和屏。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在光的照射下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離有關。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會隨著太陽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光是直線傳播的。擋光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光是直線傳播造成的。光在傳播過程中碰到物體,會發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光的反射原理在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汽車反光鏡、潛望鏡等都是人們對光反射原理的運用。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會聚光線的特性,可以得到強光和高溫。這在實際生活中已得到廣泛運用。物體吸熱的本領與物體的顏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陽光的照射角度有關。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節能、安全的能源,人們正在大力開發和使用太陽能。

2、過程與方法

探究影子產生的條件,觀察影子、光源、物體之間的關係。用日影觀測儀觀察記錄一天中物體影子的變化,尋找變化規律。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陽光的強弱、材料的.屬性、物體受陽光照射的角度和物體升溫快慢的關係。較準確地記錄實驗、觀察中的資料,並根據這些資料繪製出柱狀圖。根據實驗現象和資料進行分析和推理,做出自己的解釋。製作簡易潛望鏡,設計、製作簡易太陽能熱水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對光的研究的興趣。認識到認真觀察、實驗、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資料的重要性。認識到自然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絡有規律的。

(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

1、科學概念目標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地球內部的運動和外力作用的影響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種地形的原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的。有的變化是在緩慢的過程中進行的,有的卻是一個比較迅猛的過程。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流水、風力、海浪、冰川等都會對地表產生侵蝕和沉積作用,並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人類活動也會改變地表形態,這種改變有時會加劇自然災害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資料,瞭解地球內部的運動如何引起地形變化,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風力、海浪、冰川等對地表的侵蝕和沉積作用。按要求進行實驗操作,通過實驗觀察探究雨水對土地的侵蝕,河流對土地的影響,以及土壤的成分。對控制變數的對比實驗有較好的把握,能設計模擬實驗,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等會影響土地被侵蝕的程度。用文字、圖畫、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描述實驗中的現象。對自然現象和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在小組內交流結果和想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認識到保護耕地不被破壞的重要性。認同人類活動也會影響地球表面的形態,會加劇或減輕各種自然力帶來的自然災害的觀點。

(四)運動和力

1、科學概念目標

物體運動有不同形式,如滑動、滾動和反衝運動。運動的快慢是可以測量和比較的。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力的單位是“牛”。常見的力有:重力、彈力、反衝力和摩擦力。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運動物體的重量、運動方式(滾動還是滑動)有關。摩擦力有時有利,有時有害,我們可以按需要增大或減小它。改變物體的靜止或運動狀態,必須有力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安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用橡皮筋彈力驅動的小車和氣球反衝力推動的小車。用簡單材料製作橡皮筋測力計,模擬滾珠軸承。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大膽想象,創造性製作小賽車。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用簡單器材做拉力大小與小車快慢關係的實驗、橡皮筋繞的圈數與小車行駛距離關係的實驗。在教師指導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簡單對比實驗。經歷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推測的過程,並作實驗記錄。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摩擦力有益還是有害作判斷,對自行車上增加和減少摩擦力的設計作解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合作和不怕困難,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發展對技術設計和動手製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資料,進行解釋的科學過程,樹立根據資料得出結論的科學態度。勤于思考、大膽解釋,樂意用科學知識分析日常事物。感受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

五、教學重點

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

2.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做好紀錄。

3.願意合作交流。

六、教學難點

1.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對證據與解釋之間的邏輯關係,提出自己的想法、評論,並與他人交流。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七、教改措施

1.以課堂為主陣地,向40分鐘要效率,培養學生的好習慣。

2.在探究活動中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也培養學生動腦意識,做到既動腦又動手。

八、後進生轉化

積極利用課餘時間輔導學困生,不歧視、不放棄。

九、教學進度

第一週:開學工作

第二週: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1、種子發芽實驗(一);2、種子發芽實驗(二)

第三週: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4、蚯蚓的選擇;5、食物鏈和食物網

第四周:6、做一個生態瓶;7、改變生態瓶

第五週:8、維護生態平衡

第七週:第二單元光1、光和影;2、陽光下的影子

第八週:3、光是怎樣傳播的;4、光的反射;5、光與熱

第九周: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7、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第十週:8、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第十一週:第三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

第十二週:3、堅硬的岩石會改變模樣嗎?4、土壤中有什麼5、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第十三週:6、什麼樣的土地容易被侵蝕7、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第十四周:8、減少對土地的侵蝕

第十五週:第四單元運動和力1、我們的小纜車;2、用橡皮筋作動力

第十六週:3、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4、測量力的大小

第十七週:5、運動與摩擦力;6、滑動與滾動

第十八週:7、運動與設計;8、設計製作小賽車

第十九---二十週:複習迎接期末檢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科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班級學情分析

五年級兩個班級共有學生47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5人。通過三、四年級兩年的學習,學生對科學和科學探究有了一定的瞭解,本冊教學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科學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學素養的其他方面都獲得進一步發展。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與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個別化物件分析:個別學生參與度不夠,像是局外人,需要在課堂上關注。如王笑語、周寒燕、戴哲昊、楊小雪、楊新園、陳慶昌、劉一心、王麒潤、俞佳、魏露露等,有的學生太活躍,容易開小差,如王賀磊、何景豪、金文琪、趙雙健、洪佳樂、唐揚、戴樂昊、李鑫、李森林等。

三、教學的主要目標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通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數實驗的技能,並學習實際控制變數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資料,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意義。

6.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從小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習興趣,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絡。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學生親歷科學探究活動,注重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新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器材,取得學校的支援,再購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5.注重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以平時表現和科學記錄本為主要方式,關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6.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絡,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六、教學進度安排: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五年級四個班的科學。經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由於在家過於嬌慣學生的動手實踐能手較弱。少數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不夠重視,導致科學意識淡薄,科學實驗的操作不熟練。

二、教材分析: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五冊。全冊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學生知道一天中陽光下影子變化的規律;懂得一天中氣溫和影子與太陽的運動有關;能收集資料,瞭解人類對晝夜現象認識的歷程等。《光與色彩》主要使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光是有顏色的;日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以及有關眼睛的構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識。《電和磁》本單元主要使學生知道電是生產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認識完整的電路組成;會組裝一個簡單電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掌握安全用電的常識;認識磁

鐵的性質;知道電能產生磁性;會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

瞭解電磁鐵的應用等。《呼吸和血液迴圈》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過程及常見呼吸疾病的`產生和預防的初淺知識;

瞭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強健康及保護的意識。《解釋與建立模型》和5個單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教學目標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建立科學檔案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好科學。

2、教師提供材料和資料,提倡學生自帶材料,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學,勤于思考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有什麼意義等問題,並做好記錄。

4、鑽研新標準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5、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6、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7、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10、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學過兩年多的英語,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良好的聽、說、讀、寫英語的習慣已基本養成。但由於教材難度偏大,教學內容與課時不成比例,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保持,兩極分化較嚴重。因此,本學期應注重轉化後進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級上冊學生用書Let’s learn部分的詞彙仍然是圍繞話題歸類出現的。這樣有利於學生記憶和開展話題的討論。本冊Let’s learn中的大部分詞彙要求學生做到聽、說、讀、寫四會掌握(即加粗的單詞)。用來鞏固複習詞彙的活動主要是結對和小組活動,以及Let’s find out等啟發學生主動思考的活動.

五年級下冊學生用書的Let’s start也是一項brainstorm式的活動,本冊的Let’s start部分既可以用來引入話題、引出新詞,也可以引出新句型。另外,在這一部分基本上都安排了一個任務型活動,需要學生通過問答、思考或討論來完成。

Let’s talk部分是一個濃縮了的情景會話,目標句型突出。為給學生提供靈活運用語言的機會,這一部分提供了可供替換的內容。

Read and write部分的教學目標是:讀懂對話或短文;完成檢測學生理解程度的填充句子練習;聽、說、讀、寫四會掌握兩組句子;完成一項綜合運用所學語言的任務型語言活動。

在Pronunciation部分,三年級上冊、四年級上冊學生用書中安排呈現了26個字母及例詞,使學生初步瞭解到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四年級下冊學生用書進一步呈現了5個母音字母在單詞中長短不同的發音,在此基礎上,本冊又安排了22個常見字母組合的發音,用繞口令的.形式將含有這些字母組合的單詞整合成趣味句子。

五年級上冊學生用書的階段複習密切圍繞各單元話題展開,將所有需要複習的語言點融進有實際交際意義的活動之中,並增加了考察綜合性閱讀理解能力的語篇,以增進對語言知識的積累。

三、教學目標

程標準對本學期的要求(二級目標)

(一)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目標(總體目標)

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資訊。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瞭解異國文化、習俗。

(二)語言技能二級目標:聽、說、讀、寫、玩。

(三)語言知識二級目標:語音、詞彙、語法、功能、話題。

(四)、情感態度二級目標:有興趣聽英語、說英語、背歌謠、唱歌曲、講故事、做遊戲等;樂於模仿,敢於開口,積極參與,主動請教。

(五)、學習策略二級目標

(六)、文化意識二級目標

本學期教學目標

1、能聽、說、讀、寫81個短語和單詞以及16組句子和11個單句。(包括日常活動、季節、生日、電話用語、動物和野營等幾個話題)。要求能在真實語境中正確運用並能讀懂簡短語篇。

2、能聽、說、認讀21個單詞。

3、能學會4個手工製作。

4、能聽懂、會唱8首歌曲。

5、能聽懂、會吟唱10首歌謠。

6、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7、能理解6個幽默小故事。

8、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四、教學措施

1、.重視語音的訓練,進一步複習鞏固音標。

2、紮實訓練四會句型,切實掌握語言材料。

3、加強課堂小測,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課課過關。

4、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生活中學習英語。

5、平時多與學生【您現在訪問的是由()提供的英語教學計劃,請勿轉載或建立映象】進行思想交流,瞭解其思想動向,關心學生學習和生活中情況,有困難時助其克服困難。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起訖



日期



單元及



總課時



教學內容



課時



安排






第一週



9.1——9.7



Unit14課時)



What’s he like? xKb 1



4




第二週



9.8——9.15



Unit14課時)



What’s he like?



4




第三週



9.16——9.23



Unit24課時)



My week



4




第四周



9.24——10.1



Unit24課時)



My week



4




第五週



10.2——10.9



Unit34課時)



What would you like?



4




第六週



10.10——10.17



Unit34課時)



What would you like?



4




第七週



10.18 ——10.23



Recycle 1




4




第八週



10.24——10.30



Recycle 1




4




第九周



11.1——11.8



Unit44課時)



What can you do?



4




第十週



11.9——11.17



Unit44課時)



What can you do?



4




第十一週



11.18——11.25



Unit54課時)



There is a big bed



4




第十二週



11.26——12.2



Unit54課時)



There is a big bed



4




第十三週



12.3——12.10



Unit64課時)



In a nature park



4




第十四周



12.11——12.18



Unit64課時)



In a nature park



4




第十五週



12.19——12.27



Recycle 2




4




第十六週



1.2——1.9



Recycle 2




4




第十七週



1.16——1.23



機動



複習



Unit1 Unit2



4




第十八週



1.30——2.6



機動



複習



Unit3 Unit4



4




第十九周



2.13——2.20



機動



複習



Unit5 Unit6



4




第二十週



2.21---



機動



複習



總複習



4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教科書分析

本教材共有十個單元,其中第一至第四單元和第六至第九單元為新的教學單元,每個單元由八個板塊組成;第十單元是複習單元,每個單元由四個部分組成。這些部分相對獨立,重點突出,密切相關,相互呼應。教師要正確理解教材的這種寫作意圖,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有機結合,合理安排各章節,使之相互滲透,融會貫通。

第一部分新教學單元閱讀與

說的是情景對話部分。通過情景對話,本節重點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以提高他們的會話技能,並介紹新的詞彙和句型。第二部分看,讀和

學習主要是通過結合話題分類和圖文來呈現詞彙。這些詞有的出現在3A,3B,4A,4B,有的是全新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特別是加強對四會要求掌握的詞彙的練習。第三、四節的句型是每個單元教學的重點,一般要求t掌握

該部分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初步語感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本書的第四單元和第八單元有很長的課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文,並努力初步理解課文。聽著,

找到並說出/進行調查/參與

兩人一組和其他活動部分具有遊戲和“任務型”學習的性質。本節提供的有趣的語言材料和生動活潑的活動有助於學生在中學和學校玩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二,教學目標

1、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突出語言的實用性和交流性,同時也突出語言的真實性和可用性。學生可以讀寫92個單詞或短語和13組句子。要求學生在真實語境中正確使用,閱讀短文。

2、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不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學生可以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積極參與和合作,主動解決學習困難,在與同學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得到幫助。

4、注重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培養。學生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角色扮演活動,理解六種幽默。

5、注重學科知識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和滲透,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獲得其他學科的知識。

6、注重中外文化知識的.雙向交流,讓學生通過學習培養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的能力,瞭解簡單的中西文化知識。

7、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運用恰當的學習策略,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三,教育改革措施

因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有不同的興趣、天賦、能力和學習方法,所以對英語的要求不同,學習成績也不同。這些不同特點的學生必須達到相同的基本目標,教學設計必須體現不同的層次,才能滿足不同型別和層次的需要。

1、尊重每一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和熱情。

2、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培養合作精神。

3、特別關注性格內向的學生或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儘量給他們創造練習語言的機會。

4、仔細分析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共同目標,再確定每節課的拓展方向和內容。

5、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活動,讓不同型別的學生都能得到積極參與的機會。

6、設計分層作業,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內容。

7、學科實踐活動

四,研究措施

1、課前指導預習;

2、創設情境,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

3、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途徑,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注重過程評價,為自主學習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jiaoxuejihua/oegw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