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計劃 >

關於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模板五篇

關於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模板五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模板五篇

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

單元教材簡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並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和直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起探索數學的興趣。

角和直角本冊是第一次出現,只要求通過各種實際活動初步認識即可。如認識角,只要通過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對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認識,知道什麼樣的圖形是角;它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畫角就可以了。關於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識,將在以後的教材中進一步學習。

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內容雖然淺顯,但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語言必須是科學的、準確的。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3、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角、直角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辨認直角。

2、幫助學生建立角、直角的空間觀念

課時建議:

2課時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情境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通過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角,建立角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圓紙片、剪刀、吸管、三角板、三角形紙片、紅領巾、圖釘、兩個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學校是我們的.家,我們天天在這裡學習、遊戲、鍛鍊。出示課本38頁主題掛圖:圖中有我們以前學過的好多平面圖形,你發現了嗎?

2.藉助三角形紙片,問:為什麼叫三角形?角也是一種平面圖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找角

(1)我們的新朋友就藏在這幅圖裡,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2)出示紅領巾、三角板、剪刀、吸管,指出它們上面的角。

(3)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生活當中的許多物體上都有角,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認真找一找,哪裡有角呢?讓學生多說。

2。折角

(1)取出圓形紙片,上面有角嗎?你能想辦法在上面折出角嗎?

(2)生折角,展示不同形狀的角(貼在黑板上)。

(3)角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師把不同形狀的角畫出來。

3。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1)請同學們把你折出的角,像老師這樣做(師示範用角的“頂點”刺刺手心),說說有什麼感覺?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我們把這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板書)

(2)請同學們再摸摸這個地方(師示範摸邊),有什麼感覺?生說。

我們把這直直的地方叫做角的邊。(板書)

(3)那麼,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生說,師板書。

4。製作活動角

(1)用一個圖釘,兩根硬紙條做成一個活動角。(注意安全)

(2)轉動硬紙條,體驗角的大小:如何讓角變大、變小?

5。畫角

(1)試一試畫一個角,並讓生說是怎樣畫角的。

(2)教師示範畫角的方法。(板書:先畫頂點,再從頂點出發,畫出角的兩條邊)

(3)讓學生按照上面的步驟畫一個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指出一些角的頂點和邊。

2。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在角的下面畫“√”)

3。做課本練習八的第二題:學生自己數一數,說一說。

4。做第3題.先讓學生作出判斷,再讓學生用三角板的角比一比,最後教師要藉助活動角:依次剪短角的邊,讓學生觀察角的大小是否發生變化,從而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5。課堂作業:

(1)角有()個頂點,()條邊。

(2)畫出形狀不同的兩個角,並標出角的頂點和邊。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評價一下自己在這節課表現。

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有學生28人。從上學期的期末檢測來看,學生對學習數學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部分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差,綜合能力有待提高。經過前三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課堂學習方式,有小部分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後認真練習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養成了上課認真聽講,注意傾聽他人發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時向老師和其他同學請教,會通過獨立思考、同桌討論、小組交流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能獨立思考問題,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讀書、寫字姿勢正確。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餘數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是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第二單元《混合運算》(乘加、乘減、除加、除減、加減混合以及兩步有括號式題)。結合實際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要遵循“先乘除,後加減”及“有括號的先算括號裡面”的運算順序,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並掌握相應的運算。

3、第四單元《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會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4、第六單元《加與減(一)》、第八單元《加與減(二)》。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並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線路圖,能根據線路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第五單元《測量》,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3、第七單元《認識圖形》,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藉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三)統計

第九單元《統計》,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並能完成相應的圖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做出簡單的預測。

另外本學期的學習,還安排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教學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採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遊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後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孩子學習。

6、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包括三部分內容: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軸對稱、鏡面對稱。這些內容都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幾何中的“三檢視”是工程製圖、機械製圖的基礎,在這裡還不是正式教學三檢視,只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本單元,只是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實物,以後還將學習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例1展示了三名學生分別從前面、側面、後面觀察一個恐龍玩具的情景圖,下面給出從這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讓學生判斷這三種形狀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包括軸對稱(也叫反轉對稱)、中心對稱、平移對稱、旋轉對稱和鏡面對稱等多種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事物很多,學生對於對稱現象並不很陌生,例如,許多藝術作品、建築設計中都體現了對稱的風格。對稱的物體給人一種勻稱、均衡的感覺,一種美感。

本冊教材中的對稱,僅限於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第68頁的內容是認識軸對稱圖形。教材藉助於生活中的例項和學生的操作活動,判斷哪些物體是對稱的,找出對稱軸,並初步地、感性地瞭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而對於“軸對稱圖形”的名稱以及“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的性質,教材中並沒有明確給出,也不要求學生掌握。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4、通過以上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體驗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不同

2、會畫對稱及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難點: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突破重難點的措施: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教學時注意讓學生多動手畫一畫、看一看、想一想。

四、課時安排

觀察物體……………………………。。1課時

軸對稱………………………………。。1課時

鏡面對稱……………………………。。1課時

複習…………………………………。。1課時

課題:觀察物體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67頁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樣子是不一樣的,知道要全面的瞭解物體的特徵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辨認物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師:“十一”長假剛剛過去,在國慶節期間,老師去了一趟天安門,在那裡老師又一次看到了許多有名的建築物,我把它們拍攝了下來,你們想看看嗎?

出示圖片

提問: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建築物嗎?

2、提問:為什麼同樣是人民大會堂你們卻沒有說出來呢?或:為什麼看上去不一樣的兩張照片,你們卻說的'是同一個建築物呢?

3、教師小結:看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我們看到的樣子是不同的。那麼今天就一起來研究怎樣從不同的方位來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創設情趣,觀察物體。

師:老師還有許多攝影作品,你們想看看嗎?請你們看看這是什麼?

課件演示、依次呈現:

出示實物:果真是一個沉甸甸的存錢罐兒。

提問:你們開始為什麼會說它是“球”呢?你有什麼話要提醒大家嗎?

師:看來要想全面的瞭解物體的特徵,需要我們從不同的方向來觀察。

板書:不同方向

提問:我們都可以從哪幾個方向來觀察物體?

2、聯絡實際,觀察物體。

(1)課件呈現不同角度的汽車照片:

(2)提問:你看到的是汽車的哪一面?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的。

3、親身實踐,觀察物體。

(1)說一說:如果我想請你們為老師照張正面像,你應該站在什麼位置?

(2)站一站:如果我想請你們為老師照張側面像,你應該站在什麼位置?

(3)照一照:請你們為XX同學照一張側面像,左右兩位同學分別拍攝。

(4)猜一猜:出示剛剛拍攝的兩張照片,說一說分別是由誰來拍攝的?為什麼?請大家站過來看一看你們說的對不對。

(5)找一找:有一位阿姨,她照了一張像,可是底版丟失了,請你找一找可能是哪一張?說說為什麼。(這四張底版都可能是,因為他們是從不同角度給這位阿姨拍攝的。)

4、引導探究,深入理解。

師:小亮、小明和小紅他們也在觀察物體,他們在看什麼呢?

出示課件:課本P67例一“恐龍圖”

提問: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為什麼?請大家說說理由。

5、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在觀察物體時,都可以從哪幾個方向來觀察呀?

板書:前面後面側面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畫一畫。

(1)師:你們學的這麼好老師發給你們每組一個小獎品,請小組成員一起觀察。互相說一說,你坐在小獎品的哪一面,都看到些什麼?

(2)請你們把觀察到的樣子試著畫一畫。

(3)展示評價學生作品。

2、遊戲。

課件依次呈現一位老師不同角度的照片(後面——側面——前面):請你們猜一猜他是誰?

師:平時照相為什麼一般選擇正面或側面照?

3、做一做。(課本P67“做一做”)

師:請你們仔細辨認這三位同學觀察到的畫面各是哪幅圖,用線連一連。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說一說,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在日常生活中你們發現有哪些地方會用到從不同角度來觀察物體的這一觀察方法呢?

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數與代數

1、 第一單元“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 第二單元“混合運算”(乘加、乘減、除加、除減、加減混合以及兩步有括號式題)。結合實際情境,使學生體會到要遵循“先乘除、後加減”及“先算括號裡面的”運算順序,能根據這些運算順序計算有關問題,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 第四單元“生活中的大數”。結合例項,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數,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並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瞭解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萬以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會用詞語或符號來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4、第六單元“加與減(一)”,第八單元“加與減(二)”。結合具體情境,探索計算萬以內加減法及連加、邊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養成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估計的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 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徑的地方。

2、 第五單元“測量”。通過動手操作和實際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1千米”“1分米”“1毫米”;瞭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鈍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經歷簡單的`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的過程。

2、會讀統計圖表,會在方格紙上繪製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單間的實際問題,並能作出一些簡單的預測。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安排了豐富的實踐活動。例如:

1、設計希望小區示意圖。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數,並與同伴說一說。

3、估一估,數一數有多少片樹葉。

4、走一走10米大約有多少步,100米大約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約有多少步。

5、用附頁1中的七巧板拼出長方形、正方形。

6、用學過的圖形設計漂亮的圖案。

7、把幾十粒黃豆泡在水中,記錄生長情況,製成統計圖表。

通過以上一系列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二、學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在經過一年半的學習生活後,已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能做到認真聽講,及時上交作業,檢查和訂正作業的習慣也逐漸養成。個別後進生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學習任務。有幾個孩子對奧數有著濃厚的興趣。

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5

通過興趣小組的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讓更多的學生能有機會再進行學習,並且通過上學期的組織我們很快認識到辦興趣小組的必要性,下面就是我本學期為興趣小組指定的計劃:

一、培養學生的對數學的極大興趣。

有參加興趣小組的同學都有這麼一個感受:就是以前做數學或許只是應付老師的作業,有時甚至是為了向爸爸媽媽“交差”。但通過學習他們意識到他們不再是被動的而是變成主動的學習,他們的學習能夠自覺完成了而且還能頭頭是道地向同學介紹他所學習到的知識。在他們的指引下更多的學生參加了興趣小組。

二、培養學生的知識面。

在興趣小組中我將輸入更多數學的知識並且更多的是講述一些數學的相關知識,讓更多同學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豐富語文的功底,使他們的知識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實踐的機會。

由於興趣小組不僅有室內的理論學習而且還參與了實踐,所以給很多同學以動手的`機會,使他們認識到數學並不是僅僅用在“無聊”的計算上,而更大的就是“從實踐中來,服務於實踐”,使他們意識到學習數學的用處。當然也更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

從素質的角度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學生的生活不在僅限於課堂上,我更應該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樂趣,更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

五、 活動時間安排:

周次

活動時間

活動內容

第1次

每週星期三、星期四下午第三節課

按規律填數

第2次

數數圖形

第3次

間隔趣談

第4次

年齡問題

第5次

植樹問題

第6次

數字遊戲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

第11次

第12次

簡單推理

同樣多問題

簡便計算

排隊問題

時鐘問題

合理安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jiaoxuejihua/6m4mz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