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反思 >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數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1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大小、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概念”。但數學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確性和廣泛應用性這三個特點,對幼兒來說是相對難理解的活動過程。教學內容是“找相同物體的匹配”,屬傳統的教學內容,但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來體現出課標的精神,還是值得探索的。於是,我在原有教材上反覆推敲每個環節,改變了一些教學結構,以師生互動的流程圖為主,適度地運用一些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比較活躍,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操作內容。

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製作方面,用了小雞、青蛙、老鼠一些孩子喜歡的動物,在講述中也用了動物的語言來吸引孩子。開始以春天談話匯入,一些小動物秋遊了,引出教學第一目標:手口一致的數出各種動物的數量。用“幾隻老鼠和我們做遊戲”“三隻小雞叫幾聲呢?一起學學看”“哪個小朋友想用好方法上來告訴青蛙一家有多”

“小朋友真能幹,還有一些小動物也來了,他們都是誰呀?都多少呢?大家幫他們數數,可以在心裡數,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小聲的說說,數完後,請舉手告訴大家。”等不同形式的遊戲玩法,積極的啟發幼兒主動的去學習,掌握目測兩隻、數出三隻,點數出四--6只的物體數量。遊戲結束了小動物也累了,它們要我們會動腦子有愛心的小朋友送它們去休息,請把我們數量一樣多的動物放在一起休息,小朋友很輕鬆的完成了第二教學目標:相同數量的實物圖片進行歸類。在小朋友的操作中,“樓上的小動物和樓下的小動物的數量有沒有一樣多的.?請小朋友找出來,用連線的好辦法告訴大家。”做對了,請獎勵一個紅蘋果。整個活動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參與。

反思:能引起孩子的喜愛、認同的教學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愛鮮豔、誇張的小動物作為教學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節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並讓孩子們積極的去想、說、做。本活動以小動物找春天和小朋友遊戲——休息——回家的故事情節串聯起了三個學習目標。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2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4以內的數量,能按同一數量歸類,匹配數量相應的同類實物。

2.通過嘗試活動發展幼兒的思維、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場地上畫有1-4個點的小動物家4個。

2.教具一套:投影機、錄音機、磁帶、投影片4張。

3.學具人手一套、動物印章、印泥、食物、卡片、點卡。

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嘗試慾望,引導幼兒感知4以內的數 :

1.聽音樂《騎小車》去參觀動物村(音樂附後),依次出現投影小貓、小狗、小雞、小免的家,讓幼兒說說每種小動物有幾隻?可以用幾的點卡表示?動物家的標記是幾個點?

2.嘗試按動物的數量模仿動物叫幾聲。

3.幼兒按點卡數找相應數量的小動物,並拿相應數量動物愛吃的食物。能力弱的幼兒,教師作適當的暗示,如4只小兔就拿4個蘿蔔。

二、幼兒玩“找小動物回家”的遊戲

讓幼兒在活動中感知4以內的數量,教師注意幼兒是否按照自己戴在脖子上的點卡找相應數量動物的家,並送相應數量的食物給動物。觀察幼兒的嘗試活動,對能力弱的孩子給予適當的提示。

三、遊戲“小貓小狗小刺蝟”脖子上戴著1-4點卡的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組合玩“小貓小狗小刺蝟”遊戲,結束課題。

“小貓小狗小刺蝟,請你猜猜我是誰。”當唸到“誰”時圈上的孩子站好不動,讓圈中央的孩子摸一摸,說出被摸著的是幾個點的誰。

教學反思:

本活動以孩子喜歡的故事為主體,把抽象的點數巧妙的融入故事情節。故事吸引孩子動手動腦,吸引孩子求知的慾望。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學會點數,並說出總數,在做做玩玩中,自然完成教育目標。

由於孩子年齡小,不喜歡久坐,為此,我把兒歌《我會骨碌碌》整合到故事裡,即滿足了孩子好動。又讓孩子運用肢體動作來感知點數的樂趣。在此環節中,我儘量引導孩子擴散思維動手錶示數字,為以後學習數的組成做好鋪墊。我感覺本活動最明顯的特點是溫故而知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首先利用小車引導幼兒複習3以內的數量,在此我覺得這是這節課的第個亮點,我的複習不是單純的複習點數,而是利用幼兒感興趣的.車子來進行復習。過後我利用故事,引起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故事向幼兒傳述新的知識點,使幼兒在愉快的故事中學到了新的知識。而後我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數量,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掛圖,讓幼兒說出圖中有什麼,它們分別有幾隻,讓幼兒進一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最後運用遊戲,鞏固複習新授知識在這個環節這個中我利用小豬獎糖的方式來鞏固4以內的數量的點數。我開始提出要求,小豬隻請喲而點數4顆糖,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求幼兒在拿時必須是邊拿邊數,做到手口一致地數,在檢查過程中,只有一個幼兒沒有拿對,其餘幼兒全對了,我覺得這也是這節課的亮點。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3

在幼兒的生活中,買一杯牛奶、一塊蛋糕、一件玩具,都要接觸到人民幣。在《自助銀行》中,我通過對教案的新增修改以便讓孩子正確認識一些貨幣的面額,並瞭解使用貨幣購物的常識,懂得合理地消費,同時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的現象和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使數學教育更加生活化、遊戲化、綜合化。

在活動開始我以“買早點”的談話匯入,“小朋友吃過這些點心嗎?想不想學著自己去買早點呢?讓我們來認識一些錢。”給幼兒以很真實、很生活化的感受。

在讓幼兒認識貨幣的面額時。我出示各類貨幣:“這些都是什麼?你們知道它們各自代表多少錢嗎?”“這些都是中國的錢,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幣。”

在幼兒觀察人民幣的面額時,我引導幼兒在投影儀下仔細觀察貨幣上的數字和漢字,讓幼兒通過觀察說出各種貨幣的面額。

在“超市”遊戲中,“今天超市裡有許多東西,我們來看一看,它們買多少錢?”,“現在我們來玩超市的遊戲,老師來當售貨員,小朋友當顧客,你來買東西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但要說清楚這個商品要多少錢,可以用哪幾種面額的人民幣購買,如果要找錢你還要算清楚應該找多少錢。”幼兒對超市遊戲很熟悉,因為在角色遊戲中經常玩,但今天我們讓幼兒使用真實的錢幣進行購物,這本身就極大地刺激了幼兒的遊戲慾望,同時,在購物中幼兒通過對商品價格的計算,既實地操作了貨幣的兌換,又複習了10 以內數的加減,同時學會了用簡單的數學方法來解決生活和遊戲中的某些簡單的問題,充分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讓幼兒討論自己買了哪些商品?用了多少錢,是怎樣用的?通過模擬情境再現生活,讓幼兒通過遊戲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感到無比的輕鬆和自然,使他們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幼兒對生活中的各類事物和想象感興趣,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遇到自己不懂、不理解的事物喜歡問為什麼?並且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幼兒也許積累了一些有關人民幣的知識,或使用過一定面額的人民幣進行購物。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每一個幼兒都參與嘗試、大膽探索,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發現和建構數學關係,懂得學習數學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經驗,而不是教師的經驗。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4

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的埋怨:鞏固題做了千萬遍,數學成績卻遲遲得不到提高!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了。誠然,出現上述情況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題教學值得反思,數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即所謂“拋磚引玉”,然而很多時候只是例題繼例題,解後並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就停留在例題表層,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奇怪了。

孔子雲:學而不思則罔。“罔”即迷惑而沒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例題教學為什麼要進行解後反思了。事實上,解後反思是一個知識小結、方法提煉的過程;是一個吸取教訓、逐步提高的過程;是一個收穫希望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講,例題教學的解後反思應該成為例題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文擬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些探究。

一、在解題的方法規律處反思

“例題千萬道,解後拋九霄”難以達到提高解題能力、發展思維的目的。善於作解題後的反思、方法的歸類、規律的小結和技巧的揣摩,再進一步作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挖掘例題的深度和廣度,擴大例題的輻射面,無疑對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原例題)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是4,底長為6;求周長。我們可以將此例題進行一題多變。

變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長為4,周長為14,求底邊長。(這是考查逆向思維能力)

變式2 已等腰三角形一邊長為4;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前兩題相比,需要改變思維策略,進行分類討論)

變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3,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顯然“3只能為底”否則與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相矛盾,這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嚴密性)

變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求底邊長y的取值範圍。

變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底邊長為y,周長是14。請先寫出二者的函式關係式,再在平面直角座標內畫出二者的圖象。(與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別是對條件0﹤y﹤2x的理解運用,是完成此問的關鍵)

再比如:人教版九年級幾何中第93頁例2和第107頁例1分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是一題多解不可多得的素材(AB為⊙O的直徑,C為⊙O上的一點,AD和過C點的切線互相垂直,垂足為D。求證:AC平分∠DAB)

通過例題的層層變式,學生對三邊關係定理的認識又深了一步,有利於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例題解法多變的教學則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思維定勢,而又打破思維定勢;有利於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

二,在學生易錯處反思

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達方式可能又不準確,這就難免有“錯”。例題教學若能從此切入,進行解後反思,則往往能找到“病根”,進而對症下藥,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這樣一個曾刊載於《中國小數學》國中(教師)版20xx年第5期的案例:一位七年級的老師在講完負負得正的規則後,出了這樣一道題:—3×(—4)= ?, A學生的答案是“9”,老師一看:錯了!於是馬上請B同學回答,這位同學的答案是“12”,老師便請他講一講演算法:……,下課後聽課的老師對給出錯誤的答案的學生進行訪談,那位學生說:站在—3這個點上,因為乘以—4,所以要沿著數軸向相反方向移動四次,每次移三格,故答案為9。他的答案的確錯了,怎麼錯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又怎樣糾正呢?如果我們的例題教學能抓住這一契機,並就此展開討論、反思,無疑比講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例題來鞏固法則要好得多,而這一點恰恰容易被我們所忽視。

計算是七年級代數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如何把握這一重點,突破這一難點?各老師在例題教學方面可謂“千方百計”。例如在上完有關冪的性質,而進入下一階段——單項式、多項式的乘除法時,筆者就設計瞭如下的兩個例題:

(1)請分別指出(—2)2,—22,—2-2,2-2的意義;

(2)請辨析下列各式:

① a2+a2=a4 ②a4÷a2=a4÷2=a2

③-a3 ·(-a)2 =(-a)3+2 =-a5

④(-a)0 ÷a3=0 ⑤(a-2)3·a=a-2+3+1=a2

解後筆者便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小結.

(1)計算常出現哪些方面的錯誤?

(2)出現這些錯誤的原因有哪些?

(3)怎樣克服這些錯誤呢?

同學們各抒己見,針對各種“病因”開出了有效的“方子”。實踐證明,這樣的例題教學是成功的,學生在計算的準確率、計算的速度兩個方面都有極大的提高。

三、在情感體驗處反思

因為整個的解題過程並非僅僅只是一個知識運用、技能訓練的過程,而是一個伴隨著交往、創造、追求和喜、怒、哀、樂的綜合過程,是學生整個內心世界的參與。其間他既品嚐了失敗的苦澀,又收穫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他可能是獨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過合作協同解決,既體現了個人努力的價值,又無不折射出集體智慧的光芒。在此處引導學生進行解後反思,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學習動機;有利於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自主探究學習;還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學習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就指出:反思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總之,解後的反思方法、規律得到了及時的小結歸納;解後的反思使我們撥開迷濛,看清“廬山真面目”而逐漸成熟起來;在反思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在反思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交流、合作,學會了分享,體驗了學習的樂趣,交往的快慰。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5

在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學生活動,因此,教學反思中,對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活動,應該深刻反思,不能沿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應該逐步展開以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活動,作好記錄,課後就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哪些活動採用的得當,哪些需要改進,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目的,以及學生們的切身感受深刻思考,及時聽取學生們的意見,這是非常寶貴的聲音。我認為,教學反思不只是停留在教師的層面,更應該多吸收學生的反饋意見,因為,要看效果,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學生的聲音,是最真實的聲音。

高中數學重在具備良好的數學思維,因而,在教學反思中,應該重點思考如何在教學中使學生具備數學思維。學生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是大多數,頭腦裡容下的是過多的題,這些題顯得雜亂無章,經過反思,我是這讓學生把握數學題、知識點的規律,將其科學的分類,這樣,知識有了條理,學習效率自然自然就上去了,教師的指導也就有了明確目標。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6

這次給孩子們上的是數學活動《有趣的排序》,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感知規律,增強觀察力和思維能力。難點是再現或再造規律,能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序。在環節設定上,我採用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法。

活動過程先採用遊戲的方式匯入,讓幼兒初步感知什麼是規律,什麼叫按規律排序。在匯入部分應該讓幼兒進行總結或老師和幼兒一起總結,這樣能讓幼兒的印象更深刻。然後出示一列小火車,請幼兒說一說小火車車廂上的東西是按什麼規律排得,為後面的練習進行鋪墊。在這個環節上,我忽略了一點,在教具的設計上我沒有把小火車的.車廂或是火車輪子也按規律排列起來,使得幼兒沒有很快的找出規律。

第二個環節是在發現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排序。每個幼兒都有一份操作卡,難度不一,幼兒有了前面的經驗積累,有些幼兒完成的還比較好,但對於另一些幼兒來說難度還是太大,在操作卡的設計上還應該更簡單一些。在操作之前老師要面對幼兒進行示範,以便幼兒能更好的進行操作。

最後的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讓幼兒切實的操作,幼兒能積極的投入其中,有個別幼兒能想出不同的規律來,但是大多數幼兒只想到了一種單一的方法。可能是前面的引導還不夠,導致很多幼兒的思維狹隘,單一。

這節課雖然還算成功,但是孩子未能進行舉一反三靈活多樣操作。在每個環節結束時沒有及時的進行總結,以致於在孩子的腦海中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在以後的區角活動中要繼續讓幼兒練習排序。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7

設計意圖綜述: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是一個成熟的季節。秋天,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都成熟上市了,帶給幼兒鮮美的味道及斑斕的色彩和各異的形態。本次活動根據秋天幼兒日常生活中可看到成熟的蔬果而設計,使幼兒在自然感受中探索秋天豐收的蔬果。另外,在多彩的秋天這一主題展開的過程中自然滲透數學排序知識的學習。

活動目標:

1、按一定的規律排序。

2、進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徵。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難點

重點:按ABAB、ABBABB的規律進行排序。

難點:鞏固、加深對蔬果外部特徵的感知。

教具準備

水果排列圖;按顏色、數量、形狀準備相應的蔬果教具

活動流程:

一:教師出示水果排列圖,請幼兒找出排列規律。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水果朋友,他們分別是誰,請小朋友們看看。

1、教師出示圖一(ABAB排列),說說這些水果是怎樣排列的?(教案來自:www.教案網.)(圖一任意畫上顏色、形狀不同的兩種水果按ABBABB規律排列。)

引導孩子觀察第一個是什麼,第二個是什麼,第三個是什麼,接下來又是怎麼排的?讓孩子自己發現這些水果ABAB的排列規律。

2、出示圖二(ABBABB排列),說說這些水果是怎樣排列的?(圖二任意畫上顏色、形狀不同的兩種水果按ABBABB規律排列。

引導孩子觀察第一個是什麼,第二個是什麼,第三個是什麼,接下來又是怎麼排的?讓孩子自己發現這些水果ABBABB的排列規律。

二:教師示範根據蔬菜的特徵進行排序。(用ABAB、ABBABB的排列規律)

師:看完水果們拍的隊伍,我們再來給看蔬菜們排的隊伍。(教師利用蔬菜卡片來根據蔬菜的的顏色形狀進行排隊)

1、(1)根據蔬菜的顏色形狀進行排隊:1個紅的'(番茄),1個綠的(青菜)

2、(1)根據蔬菜的顏色形狀進行排隊:1個紅的(番茄),2綠的(青菜)

三、請幼兒嘗試按照ABAB或ABBABB規律排序。(教師自制按ABBABB規律排列的操作圖,供幼兒按此規律畫形狀或圖顏色)教師將幼兒操作的水果蔬菜卡片分發給幼兒,幼兒按ABAB或ABBABB的規律排列。

活動反思:

我在本班進行了科學教學活動,本次的活動名稱是《水果排排隊》目標是體驗物體從大到小的順序關係並能根據全範例,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按大小給5個物體排序,操作完後能整理材料,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在活動一開始我用了情景匯入,讓小朋友們幫妞妞給果園裡的果子排排隊,小朋友們都非常有興趣。我特別強調要從小紅旗開始,可能是因為過於強調了,在說明操作規則時語言顯得有些囉嗦,用詞不夠嚴謹。作為一名新教師,這一點我一定要多加註意,儘量減少無效提問的出現。說明規則後小朋友開始動手操作材料,大家都很專心在操作材料,小朋友很快就做完了,但是在換組的時候還有小朋友忘了收材料就到另一組進行操作了。最後是講評,我顯得有些急於收尾,沒有等所有小朋友都收拾完我就開始講評了,我應該耐心的多等一等,等所有小朋友準備好了以後再進行講評。

通過這次觀摩活動,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當中的很多不足,也看到了其他教師的很多優點,我一定要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改進,多向他人學習。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8

數學遊戲能為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

設計遊戲的目的要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所以,設計數學遊戲,安排課堂活動時應注意下面幾個方面:遊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富於思考啟發性的“猜謎"、富有情趣的“小貓釣魚"、“摘蘋果",“幫白兔收蘿蔔"等遊戲一一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們都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直觀形象的數學遊戲可以在學生“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形象地表演“數的組成"、“數的分解"、“數字歌"、“找鄰居"、“找朋友"、“送信"、“爭當優秀售貨員"等遊戲都是藉助學生的表演動作和生活常識來理解數學知識,教學反思《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例如兒歌“2字像小鴨,圓圓小腦瓜,斜著長脖子,直著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數字“2"的字形和書寫要領。如“找兄弟",學生拿著數字卡片“6"說:“我今年6歲,弟弟比我小兩歲,弟弟在哪裡?"學生們想出答案舉起數字卡片“4"說:“我今年4歲,比你小兩歲的弟弟在這裡。"學生繼續問:“比我大1歲的哥哥在哪裡?"學生舉起卡“7"說:“今年我7歲,比你大1歲的哥哥在這裡。"在這個遊戲中,開始學生依據數序知識想出結果,為學習有關的應用題做了鋪墊。

所以學前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把遊戲結合到教學中來。

幼兒園數學活動中的遊戲一般是把教學內容,尤其是教學重點、難點與幼兒喜聞樂見的遊戲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把它適當安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

數學遊戲能為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

設計遊戲的目的要引導幼餓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所以,設計數學遊戲,安排課堂活動時應注意下面幾個方面:遊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富於思考啟發性的“猜謎"、富有情趣的“小貓釣魚"、“摘蘋果",“幫白兔收蘿蔔"等遊戲一一展示在幼兒面前,幼兒都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幼耳4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直觀形象的數學遊戲可以在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形象地表演“數的組成"、“數的分解"、“數字歌"、“找鄰居"、“找朋友"、“送信"、“爭當優秀售貨員"等遊戲都是藉助幼兒的表演動作和生活常識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兒歌“2字像小鴨,圓圓小腦瓜,斜著長脖子,直著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數字“2"的字形和書寫要領。如“找兄弟",幼兒拿著數字卡片“6"說:“我今年6歲,弟弟比我小兩歲,弟弟在哪裡?"幼兒想出答案舉起數字卡片“4"說:“我今年4歲,比你小兩歲的弟弟在這裡。"幼兒繼續問:“比我大1歲的哥哥在哪裡?"幼兒舉起卡“7"說:“今年我7歲,比你大1歲的哥哥在這裡。"在這個遊戲中,開始學生依據數序知識想出結果,為學習有關的應用題做了鋪墊。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9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認識橢圓形,能將橢圓形與其它圖形進行區分。

2、能夠讓幼兒找到與橢圓形相似的物體。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音樂《認識橢圓形》,紅色、黃色橢圓形若干個、各種顏色的圖形若干、小組操作圖、橢圓形和圓形卡片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

今天我們去參觀“圖形遊樂園”,路上要經過很多的圖形,我們一邊走一邊讀出它們的名字吧。幼兒聽音樂一邊走一邊複習已認識的圖形。

1、引導幼兒觀察“圖形遊樂園”裡有什麼圖形?

2、找一找“圖形遊樂園”裡來了什麼樣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麼?跟讀“橢圓形”

4、點選“環球動漫城”圖示,幼兒欣賞動畫。“我們剛才聽到的兒歌名字叫“認識橢圓形”,今天有三個小夥伴被帶入了橢圓形王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認知理解:

1、教師提問:

①魔鏡是什麼形狀的呢?

②他們踩著什麼樣的圖形來到巧克力噴泉邊?

2、視覺感知橢圓形:

①出示橢圓形,引導幼兒觀察其邊緣。(光滑沒有稜角)

②出示大小、顏色不同的橢圓形教具,這些都是橢圓形。

3、視覺辨別橢圓形:

①出示圓形和橢圓形,通過重疊比較的方法發現橢圓形比圓形扁,呼啦圈演示。

②通過比較橢圓形和圓形的兩條中心線不一樣長。

③出示所有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請幼兒從中找出橢圓形。並驗證。

三、操作體驗:

1、第一組幼兒給橢圓形塗色:將橢圓形找出來、塗上同一種顏色。

2、完成《迪多遊戲樂園》第21頁“大象的晚餐”遊戲。

四、經驗遷移:

尋找生活中見過的哪些東西是橢圓形的如:橢圓形的雞蛋、鏡子、包裝盒、餅乾等。“我們去外面看看有沒有橢圓形的東西好嗎?跟客人教師再見!”

隨音樂退場。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個數學活動,先出示不同的圖形,讓幼兒辨認圖形特徵,整節課程,思路清晰,設計完整,氣氛活躍。感知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瞭解橢圓形的主要特徵。提高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引導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類似橢圓形的物體。孩子們在活動中收穫的不僅是對圓形和橢圓形,更重要的他們懂得如何去區別它們之間的'不一樣。孩子能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大膽想象並能說出相應的圖形名稱,能在不同的圖案中找出不同的圖形再通過自己動手拼圖,更加進一步掌握了圖形的特徵。

不足之處:

語言不夠親切,缺乏親和力、幼兒動手操作貼上時間較長、缺乏了鼓勵孩子的語言、看到幼兒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品,便非常的無措,對個別幼兒的指導不夠、語言不精煉,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還要多加學習。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10

活動目標

1.模仿小魚、小鳥、螞蟻和青蛙的運動方式,發展動作的協調、靈活性。

2.體驗與同伴在一定範圍進行追逐遊戲的快樂。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讓幼兒學會聽口令玩遊戲,鍛鍊反應能力和傾聽能力。

活動準備

1.小魚、小鳥、螞蟻、青蛙動物頭飾若干,大灰狼頭飾2個。

2.場地佈置:在場地四角分別放4張椅子,分別掛上小河、鳥窩、草地、池塘的圖片,代表動物們的家。

3.歡快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幼兒自由選擇動物頭飾,四散站立在場地上,做準備活動。

2.幼兒相互介紹並模仿自己所扮演得小動物。

3.引導幼兒按照所扮演得小動物的運動的方式,找一找自己的家。

4.玩遊戲“小動物找家”。

(1)教師引出遊戲情節:“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一起來玩遊戲吧。”幼兒扮小動物在音樂的伴奏下自由活動。教師扮大灰狼出現,“小動物”按自己的運動方式快速回到各自的“家”。

(2)遊戲規則:“大灰狼”出現後繼續按所扮動物的運動方式“回家”。

(3)每次遊戲結束後,教師進行小結,表揚能遵守遊戲規則的幼兒,提醒個別幼兒在“大灰狼”出現後能繼續按規則遊戲。

(4)幼兒交換頭飾,大灰狼由多名幼兒扮演,以提高遊戲難度。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在戶外活動時繼續玩遊戲“小動物找家”。

教學反思:

我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的活動多一些,忽略了幼兒紀律的養成。

本文擴充套件閱讀:動物是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為食,能感覺,可運動,能夠自主運動。活動或能夠活動之物。包括人。根據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源於海洋。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11

一、幾個教學內容的處理

1.章前圖的處理——應圍繞章前言,作為課堂教育內容的好素材,不可隨意放棄;同時自然引入本章話題。例如,第一章《從自然數到有理數》是著名的珠穆朗瑪峰頂峰雄姿和盛產葡萄的吐魯番盆地。在學生欣賞照片,感受我國地大物博,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受到人文薰陶,關注西部風土人情的同時,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關注到兩地的氣溫和海拔高度這兩個因素上來。因為氣溫有零上、零下;海拔有高於海平面的高度和低於海平面的高度。為了準確的刻畫這些量,就要引進新的數。這就是本章學習的主要內容。

2.節前圖、節前言的處理——節前圖其內容涉及自然、社會等方方面面,有利於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學生人文精神和數學素養的形成,同時也為本節教學提供了實際背景,是課堂教學中情境匯入的最佳素材,應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教師沒有必要再另找情境匯入題材。例如,第四章第一節《用字母表示數》節前圖、節前言,用唱兒歌的`形式引入,“一隻青蛙二張嘴,二隻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讓學生在愉快的吟唱中接受用字母表示數,並體驗用字母表示數所帶來的簡捷明瞭。又如第三節《求代數式的值》節前圖、節前言,從計算時差開始,利用學生對我國申奧成功的自豪感,引出求代數式的值,過渡自然生動,滲透了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體現出課本內在的教育價值。

3.作業題的處理——我們知道學習是終生要做的事,那就應成為生活中最快樂的事。故要尊重《課標》的建議,明確作業題的要求,讓學生更多地體驗成功,不能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基於這樣的理念,我是“重視A組題,關注B組題,用好C組題”。同時把完成作業題的時間放到課外,但不減課堂容量,而是在設計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更多的合作、交流、評價等活動的時間,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思維品質。

二、必須達到的目標

1.突出問題解決的意義、過程、方法,讓學生充分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這是指的是波利亞的解決問題模式,更廣泛地用在解決實際問題、數學問題中去,形成一種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或者說當有問題需要解決時,學生會用這種方式去解決。

2.適度體現建構主義和活動(觀察、實驗、猜測、嘗試、推理、交流、反思等)教學的思想。

(1)構建“問題情境——數學活動——抽象概括(建立模型)——鞏固、應用和拓展”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改變“注入式”。

(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課堂學習方式。

三、必須重視的幾個問題

1.概念教學——概念的形成與鞏固兩個方面。

2.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自我評價:獲得成功,增進自信;相互評價:學會欣賞、學會鼓勵。

3.興趣的激發——閱讀材料導學、雙語嘗試、計算機輔學等。

4.教材中的教育素材——體現現代氣息,如水資源、保護動物、人口、環境、奈米技術等。

5.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我們不僅僅只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應關注學生合作的過程;不僅僅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更應關注小組的整體情況;不僅僅評價發言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更應關注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同學的發言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不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應關注他們在合作中所表現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與態度。另外,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環節時,應結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等因素,確保有效。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12

《找鄰居》教學反思

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可能也會有難度,而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可能更難。但它既然出現在了幼兒園中班的教材裡,就說明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還是能夠理解的,因而在今天的活動中我決定選擇《我的鄰居朋友》這一課,為了上好這一課讓幼兒能夠學會這一知識,我做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活動一結束就發現許多的問題。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特對此次活動作以反思:

一、藉助故事,激發幼兒學數學的興趣

本次活動我嘗試打破傳統教學的模式,把幼兒數學活動與故事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讓幼兒在輕鬆地在故事情節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

二、調整教學順序,分解知識難點

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教材中對學習相鄰數的安排是先認識比本數多1的數,再認識比"本數"少1的數,最後總結出比本數多1或少1的數是它的相鄰數。我覺得這種教學不利於幼兒掌握相鄰數這一知識,本課的重點應該是先學會找相鄰數,然後再認識相鄰屬於本數的關係,幼兒接受起來也就更加容易。

三、遊戲化的教學過程,促進幼兒對知識的掌握

雖然因個體差異有的幼兒不能脫口而出某一數字的相鄰數,但一定會用一節課中的學習方法,然後慢慢找出答案

一堂課下來我收穫頗多,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要勤於動腦思考選擇好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和規範性,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傾聽和應變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讓幼兒真正意義上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13

設計意圖

通過對幼兒日常活動的觀察,我發現幼兒對動物有濃厚的興趣。結合《指南》精神、幼兒興趣特點和年齡特點,我將感知數量與動物餐會的情境相結合,整個活動過程以遊戲化的情景引導孩子在遊戲中瞭解數量之間的關係,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到分享的快樂,充分體現數學生活化的理念和數學的趣味性。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在複習感知6以內數量的基礎上,通過遊戲幫助幼兒感知數量7,目測7以內的數量。

活動目標

1、瞭解7以內的數量間的關係。

2、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目測和感知7以內的數。

3、體驗在遊戲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按數匹配實物。

難點: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目測和感知7以內的數。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食物圖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境遊戲“小猴摘水果”匯入。

1、今天是小動物們聚餐的日子,小猴子想:我家果園裡的水果都成熟了,一定要帶給小夥伴們嘗一嘗。於是他來到了果園:看一看小猴的果園裡有些什麼水果呢?(開啟PPT,如圖一,讓孩子們進入電腦創設的情景。

2、桃樹上有幾個桃子?伸出你的小手指,我們一起數一數。7個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蘋果樹上有幾個蘋果?是不是7個蘋果呢?我請××來數一數。7個蘋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梨樹上有幾個梨子?大聲告訴劉老師。它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呢?

小結:我們的數字7可以表示7個蘋果,也可以表示7個桃子。數字7的'本領可真大。

二、基本部分

通過小動物分食物和裝盤子的遊戲感知7以內的數量,嘗試桉數匹配實物。

1、感知食物的數量

小猴子摘完水果了,你們猜猜他摘了幾個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麼多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小貓也來了,它帶來了幾條小魚呢?五條小魚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看看還有什麼小動物來參加聚會了?她帶來了幾根香蕉?七根香蕉梨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2、小動物分食物

這時,小雞們也來參加聚會了。來了幾隻小雞啊?我們一起數一數。小雞什麼都沒有帶,小動物們都想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小雞吃。那請小朋友們想一想,該把哪一種食物分給小雞,才是正好每隻小雞分一個,不多也不少呢?

小雞有食物了,這時又來了幾隻小狗?那誰的食物可以分給小狗,正好每隻小狗一個,不多也不少呢?

3、分組練習:小動物裝水果。

最後,小狐狸也來參加聚會了,可是食物已經沒有了。我們一起來幫小狐狸裝食物吧。裝之前,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小狐狸想要幾個食物呢?(7個)

是的,有的小狐狸需要7個食物,有的需要6個食物。請你按照小狐狸的需要幫它裝好食物。

三、結束部分

數一數食物有多少。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的小盤子裡都有什麼食物呢?

×××的香蕉有幾根?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我們一起把水果帶回教室給小狐狸吃吧。

活動延伸

進餐前通過數碗,進一步鞏固按數取物的能力,同時通過小組內人數的變化進一步感知數量間的關係。

快樂餐會(感知7以內數量)微反思

本次活動,全程以故事展開,加上故事環節以小動物為主,幼兒比較感興趣。首先通過數一數果園裡的水果複習數量6,幼兒通過跟著老師點數來完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其次,教師通過快樂餐會這一情景,與幼兒一同感知7以內數量,通過數香蕉、數蘋果、數小魚等,引導幼兒感知數量7,理解數字7可以代表任意7個物品。

在動畫效果設定上,我們選用超連結、路徑等技術創設動態場景,以此來調動幼兒興趣。結尾處教師通過幼兒無聲操作為觀看者營造人機互動的場景,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去。整體來看,我覺得本節活動思路新穎,教學效果顯著。但在微課製作的技術運用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14

本活動選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做個好孩子並不難》這個主題中的一節活動。之所以我選擇它,主要是來著我班的孩子們有時喝完水後,將水杯隨手一放,下一次喝水時找不到杯子了;自己玩的玩具弄的亂七八糟;孩子不認識自己的東西;每天都有丟東西的現象;孩子不會整理自己的物品,自理能力差;孩子自己的衣服也不會疊,即便疊了,放的時候也放亂了。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責任心的培養是很必要的。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孩子自己整理與歸類,形成良好的分類、整理習慣。孩子們往往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並從中受益,有次讓我選擇了此活動。

我為此活動設立了兩個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特徵命名和進行分類,並根據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

2、學習有條理地收拾、整理物品,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根據目標我為此活動的重難點定為:根據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我以觀看ppt拉開了活動,想要觀看這些圖片使幼兒感覺到“亂”這個詞,激發起幼兒整理的慾望。接著是豆豆家很亂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整理,我一次出示各類物品的圖片,請幼兒說說物品的名字並說說它們的用途,這裡反覆的要求幼兒說它的用途有點囉嗦。課後老師們與我交流到這環節是否先將這些物品出示在三張背景圖上,請幼兒分類,再說說為什麼這麼分的?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物品大分類,請幼兒自己把這些物品合理的送到每間房間裡,並說說它的用途給物品分類,有幼兒在說水壺是放在煤氣灶上燒的,我沒有準確的找到這點,提及幼兒物品擺放的合理性。第三環節是我會整理,我在請幼兒放了5種物品後說:“這裡還有許多物品,現在請小朋友們一起來整理一下。”有次過渡到幼兒自己整理,我要求幼兒每放一種就說說它的用途,貼的時候要整齊貼,小心疊放,經過孩子討論而得出的結果,孩子們的印象也比較的深刻,也知道去遵守這個規則。

幼兒有序的來到自己的位置前邊貼邊有幼兒說:“怎麼沒有檯燈?”,幼兒操作的材料與我之前示範的材料有所不同,為了能更好的檢驗幼兒學會的程度,我把整理的物品換了,操作環節孩子們邊說邊做,興致很高。

最後我請已完成的幼兒先自我檢查,說說你放每種物品的用途,到集體檢查,這裡我使用了投影儀,但是我讓幼兒都拿著自己的作業本,孩子們的心很容易分散,所以很多孩子邊觀看上面的本子,邊對照自己的本子,檢查的不是很仔細,如果檢查時把孩子們的本子夾起來,請先完成的幼兒幫忙檢查,到共同檢查,可能檢查的效果更好,這些要注意的地方我一定在第二次活動中改正,我相信通過整理、改進,孩子們對放東西時更注重合理了尋求更好的方法,我相信下次活動,我和孩子們學的更多。

幼兒數學教學反思15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

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而應用於生活。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遊,都離不開數學。既然如此,那麼,數學教師能否佈置讓學生寫日記或週記之類的“數學生活”手記呢?

讓學生把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事例、感受或自己的獨特想法記錄下來,讓他們體驗到生活須臾離不開數學,從而增強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意識,使其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興趣,並且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材,但又不能拘泥於教材,否則,那樣的教學必然是呆板而膚淺的。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識,與資訊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顯然不能適應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絡生活實際,吸收並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資訊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這些數學題材哪裡來呢?通過讓學生蒐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記錄下來,教師則對這些素材加以梳理、提煉,就可以成為通俗易懂而又鮮活的例題,學生通過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活動,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數學思想家”。

通常我感到語文老師通過讓學生寫日記、作文,和學生的情感溝通是比較多的,那麼數學老師如何實現和學生的溝通呢?我覺得除了找學生談心,找家長了解情況之外,通過文字溝通也許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哪個同學有難題?哪個同學跟不上?哪個同學最近有心事?抑或老師哪裡講得不清楚?……都可以從日記中反饋得到並及時處理解決。

我們一直在強調教學要因人而異,這是對的,但是我覺得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因人而異是很難的,講快了,學習底子差的同學跟不上,講慢了,思維快的同學“吃不飽”。怎麼辦?通過讓學生寫數學生活日記,鼓勵學有餘力的同學每次搜尋一道趣味題、思考題做做,給老師批改,我想對他們也是有好處的。

數學生活日記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比如還可以鼓勵學生讀一些數學家的故事,然後寫下讀後感等等都可以。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是否可行?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這還有待於在以後的教學中進行嘗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jiaoxuefansi/79q0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