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反思 >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1

在上這節課前,我認真研究了課標和教材,同時瞭解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之前法律部分的學習,發現學生的相關法律常識欠缺,於是確定教法和學法。從總體上看,我的教學目標得到了充分的落實,下面我對教學的成功和不足以及原因進行分析,並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成功之處有:

1、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我重新整合了教材,運用近期社會熱點案例和準確到位的列舉方法使得教學效果良好。

2、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方法較好,在匯入新課和課堂總結昇華兩個環節中落實到位。

3、教學過程中安排了“我要懂法”和“我要守法”兩個板塊同時採用分析“房祖名吸毒案”以及“我要當法官”兩個活動設定體現了課堂教學的實用價值。

本課的不足之處在於一些案例的選取應該更加具有時效性,同時應該更加的準確。尤其是對一些有爭議的案件,不應當做教學事例列舉。

在我看來,怎樣的一節課算是好課呢?仰望星空問碧天,追根究底探黃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鍵怎樣提高興趣?概括說來,教師應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營造寬鬆的教學環境,採取靈活的教學形式,組織得當的教學過程。內容、形式、過程、環境,都會引發學習興趣,也可能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所以,評價一堂課,第二個方面就看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濃郁,看老師的煽風點火是否奏效,看課程設計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沒有吸引力,看研習收穫有沒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動有沒有感召力,看學生的注意力有沒有分散轉移。如果一堂課,師生均進入狀態,物我兩忘,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那麼,這樣的課堂一定是最好的。而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教學設計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自主的收穫了知識!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2

在原先的思品課教學中,我設計的問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漠視學生的發言。老是牽制著學生的思維方向,課堂預設性太強,缺乏隨即生成的精彩。雖然有“傾聽”學生髮言的表現,但卻是裝模作樣,“虛假”地傾聽,並沒有用心體會學生髮言的結果以及思考過程,動輒就說:“你說得不對,坐下吧!教師之所以容不下學生的錯誤,消極評價學生和控制學生的思維,其根本原因是教師教育理念的落後,使得本應是“我”——“你”性質的和諧師生關係,被異化為“我”——“他”教師在教學中,以自身或者權威的觀點,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的“灌輸”。學生要做的就是“聽話”和服從。應當承認,“聽話”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增大課堂資訊的容量,破解教學難點上有重要的意義。教師當講時必須講,而且要講透。但是,有些教師卻始終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不分何種情形、何種課型、何種學生,一概要求學生“接受”學習。更有甚者,要求“聽話”本來是教學的一種手段,在一些教師那兒竟然被異化為一種教學內容,一種教學目的。並且將是否“聽話”作為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這樣帶來的後果則更為嚴重:師生間無法“對話”,教師對學生思想情感的脈絡一無所知,學生視教師如“老虎”,視學習如畏途。其結果必然是:教學效率低下。

如果經常運用冷漠、輕蔑、諷刺、嘲笑、武斷、粗暴、威脅、命令的.“冷暴力”語言,很容易導致學生的牴觸情緒,導致學生的厭惡和反感,尤其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本身就有叛逆特點,更易引起師生的衝突,導致“突發事件”的發生——有的學生可能會以激烈的方式反抗。這樣不僅導致教學的中斷、惡化師生的情緒、消減課堂的學習氣氛,而且還會讓教師以“負面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教學的效果。我想以後應該改掉這些習慣,抱著寬容的心態去上好每節課。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3

寬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種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寬容也是一種豁達和摯愛,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為玉帛;寬容是一種深厚的涵養,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寬容它蘊藏著一種殷切的期望和潛在的教育動力。

作為一名教師,天天面對學生,如果經常隨口而出:“怎麼這麼笨”……久而久之,學生不論做什麼事,都往往囿於一個框框內,如同驚弓之鳥,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則就可能風雨交加,使自己動輒得咎。結果導致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多姿多彩的.學生生活被剔除了,學生的天真無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殺了。

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得到家長和老師的理解,能傾聽他們的心裡話,為他們排憂解難。適時的傾聽,平等的交流,勝似長篇大論的勸說。家長和老師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學生,真誠地傾聽學生的心聲,才能真正實現心與心的溝通,只有寬容的教育氛圍也才有利於學生的全面成長和個性發展。就像一首小詩所說的:

土地寬容了種子,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擁有了未來。

教師不會因為寬容而失去威信;平庸的教師也不會因為粗暴而平添尊嚴。寬容的教師深諳教育的藝術,"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對學生以誠懇為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如沐春風;寬容的教師潤物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形成文明的舉止和高尚的人格;寬容的教師修養有素、魅力無窮,它對下一代的成長極為有益。

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應多給學生一些尊重和寬容,善待學生的“黑點”並加以正確地引導。讓我們擁有寬容,保持寬容吧!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讓我們永遠記住;寬容可以使我們年輕。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4

知識是求真的,只有有效地知識傳遞,才能引起情感的變化,情感的內驅力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導致行為傾向的改變。也就是說,學生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認識,就不會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就難以形成穩定的.道德心理品質和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那麼我們的道德教育目標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我們在實施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將教育形式與教育內容有機地統一起來。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活動設計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現實生活。一方面,要從學生不斷擴充套件的生活出發,在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提煉問題,創設情景,展開教學;另一方面,要從教學目標出發,並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引導教學活動,向著不斷深化主題、拓展知識、解決問題的逐步提升的層面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澄清是什麼、為什麼和怎樣做等一系列實現教學目標必須解決的問題。

2、教學活動的安排要適當、適量。教學活動的安排要適當、適量,是指教學中防止活動的形式過多,晃動的頻率過快,使學生視、聽的畫面過雜。在教學活動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收集資料、獲得新知、做出選擇、尋找答案。

3、找準教學活動的落腳點。我們就要以課程目標的要求為出發點和歸宿來設計教學活動。脫離了這個目標,教學就會流於形式,就很難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三、挖掘課程資源,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要解決第三個問題“如何處理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問題。”這必須要從探究如何開發課程資源中體現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通過這個過程來實現。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5

本學期以來我班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錯。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其目的是通過營造寬鬆、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使每一位學生的自主性都得以發揮,個性都得以張揚。實踐證明,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有效形式。

然而,我們又不難發現,在當前的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中,有些小組合作學習課,當教師佈置了任務後,學生幾人分成一組七嘴八舌地開始了討論研究。乍一看起來課堂上氣氛非常熱鬧、學生非常活躍,學生主體得到了充分參與。但是,只要我們深入其中,就會發現這種流於形式的討論只是表面熱鬧,一部分學生說的、做的都與老師的要求無關並且沒有切切實實的功效。而討論後真正進行交流的又僅僅是班級的幾個“好”學生,大多數學生還在那裡靜靜旁觀。頻繁的討論讓小組合作佔據過多的課堂時間,使學科化學習淡化,另外我們又遺憾地發現,當小組合作學習出現問題的時候,有的教師並未進行鍼對性地指導和幫助,反而成了一個旁觀者,沒有參與其中,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出現混亂現象,處於無序狀態。

針對新課程下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這一現象,我校思品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要選好時機。

有的教師往往不考慮必要與否,動不動就採用小組討論,且討論的`內容不講層次,使學生沒有獨立學習的時間,在討論中花的時間較多,收效卻甚微。整堂課貌似熱熱鬧鬧,卻實如一盤散沙。

實際上,並非所有的內容都適合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究竟在什麼場合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要依據教材內容的難易、知識的前後聯絡以及所涉及問題的性質等諸多因素而定。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1、在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

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點往往也是難點問題,學生只有通過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完成。面對疑難,我們就會發現,中上等程度的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往往是半信半疑,沒有十分的把握;而中下等程度的學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無從下手。這時,如果採用討論的形式,學生就會你一言我一語,茅塞頓開,解題的思路也就會漸漸明朗開來。這樣就有助於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當學生意見不統一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由於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廣度有差異,意見往往不統一,這正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好時機。這時,讓學生互相說說理由,不僅問題會越辯越明,而且學生間的包容意識也會得到及時的培養,學生間的對話精神也會得到積極的發揚。意見由不統一走向統一,或者走向多元並存,這不僅是一個長知識、增能力的過程,更是一個小組合作、多方對話的過程,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無疑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比如:在講七年級思想品德《學習中的苦與樂》這一課時,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學習苦大於樂”和“學習樂大於苦”這兩種不同意見,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和辯論。然後引導學生明白:學習是苦樂組合的,先苦後甜,苦中有樂,學習中有苦更有樂,只有不斷地發現自己的潛能,就能獲得不斷超越自己的快樂。

3、當問題的答案不唯一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6

課堂上,同學們聯絡現實生活,踴躍發言,在組織辯論活動時,沒想到學生竟然普遍認為挫折是好事,從而自動地傾向反方的立場。

課後我在思索:為什麼學生在辯論中偏執一方呢?難道他們真的認為“挫折是好事嗎?”當然,我首先想到了課堂教學設計方面的原因,如:在探究一中,討論:“挫折給我們帶來什麼”這一問題時應多引導學生作更深一步的探討和感悟,讓同學們更深刻的理解“挫折帶給我們每個人的首先是壓力,痛苦和打擊。”更有必要做的就是應該給學生提供一些由於遭受挫折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一生碌碌無為;或是在思想和行為上發生偏執,從此走向歧途的典型事例,事實上,挫折在這方面的影響而似乎更大更廣。這樣一來,不但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間接增加了他們的閱歷,還會有利地引導他們避開某些不該發生的'挫折從而保護自己。如:避開生活中的安全隱患等。

從本節課的教學本意上看,引導學生直面挫折,敢於戰勝挫折的生活態度無疑是正確的,但讓學生產生挫折是好事,而歡迎挫折的錯覺,顯然又是錯誤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jiaoxuefansi/4n50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