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精選21篇)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精選21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跪著教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精選21篇)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1

這是南京師大附中語文特級教師的一篇教育隨筆,很遺憾我並不熟悉作者,但還是被題目吸引了。我是下載到手機上閱讀的,只有42頁,並不長但它的內容卻意味深長,讓我既感動又無奈,既明朗又糾結,讀的不是很透徹,以後還要再細細品味才行。

之前幾年初當老師的我很有熱情,但對於教育似乎並沒有什麼十分明確的概念,只知道盡力而為,把自己熱情、耐心和信心全部放在學生身上就是一名好老師了。所以我的熱情也不全是“正”的釋放,很多事情在處理上方法不盡得當。雖然畢業的學生依然記得我的好,但正是因為他們越懂事,我才越覺得自己曾經的固執、極端事實上是不合格的表現,那時那刻還以為自己一切為了學生,怎樣都是理直氣壯的,現在想想很慚愧,但還是肯定自己對教師的職業熱愛和對學生的熱愛。而現如今,我已經是個三歲半孩子的母親,在讀這篇隨筆的時候,自然流露出不一樣的想法和見解。在心裡一直嘀咕著。我在擔憂,擔憂自己沒有領會教育的真諦,耽誤了我的學生;擔憂我自己的孩子面臨教育的現狀和問題我該持有怎樣的態度,該怎樣處理教育和應試的矛盾。關鍵是我有能力嗎?似乎沒信心!

我對文章的不同章節有著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第一章節“永不凋謝的玫瑰”和第二章節“善良的心是一盞燈”真心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和自我思想意識的肯定,讀後心裡感到很溫暖很陽光,不謙虛地說我的教育理念中也有著跟作者相似的態度,這也要感謝書籍的力量,感謝我的孩子。因為育兒是一件很神聖又很艱難的使命,稍稍大意就可能使一個小小的偏差造成大大的後果,並且難以彌補甚至無法彌補。說的是看育兒書籍,但事實上我還是覺得教育幼兒和教育高中生的道理是相通的,就像作者在文章中也列舉了很多事例關於家庭教育的偉大力量,那是學校教育無法匹敵更無法替代的力量。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們懂得感恩懂得愛,一個沒有感恩之心缺少愛心的人不能稱其為健全的人。那也將成為沒有靈魂的教育,總有一天會有著接二連三的打擊,這種打擊一來打擊了受教者,更打擊了感覺自己付出了一切的教育者。《母親教我的歌》就是告訴我們良好的家庭教育傳承是多麼的珍貴和偉大。從我孩子的身上和眼睛裡,我看到了人性本來的純淨和真誠,毫無雜念的愛。就在前不久,我和愛人還有幾個朋友帶著他去長隆野生動物園玩兒,小孩子也跟作者筆下的小女孩兒一樣,摘下了一朵小花,然後就讓我抱他,旁邊的朋友說“媽媽累了,剛剛還抱著你呢!”孩子沒說話,堅持讓我抱,我就蹲下來把孩子抱起來,小傢伙就笑著把手裡的話戴在我的眼睛旁邊,然後就要求自己走了。這時在場的人都笑了,我很感動。就像之前有學生留了一塊小小的巧克力給我……那是她鄰居從國外帶回來的,樓下遇見隨手給她的,她知道我是一個愛吃的人,就特意帶來學校給我,看起來是一塊融化了的有點扭曲的巧克力,但是足夠感動我許久許久。這就是感恩教育的力量,我在想也許是我的教育有作用,但她一定有著讓人尊敬懂得教育的父母。

說到善良,我還是回想起自己的孩子。一次我們一起看動物世界,小傢伙看到獅子獵物時廝殺的場面不禁跟我說“媽媽,我很生氣”,問他為什麼。他說“那個小動物都受傷了,獅子還要咬它……”但是小傢伙看到兩頭強壯的獅子搏鬥時卻沒有這樣的情緒。也許這能說明人們從小就知道不與弱者為敵的道理吧!就像隨筆中寫到的關於希特勒的事例,坦迪確實沒有錯,他當年面對的不是納粹希特勒而是傷兵希特勒。無論是競爭還是戰爭,我們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場而已,絕對不能失去人性的真善美!作者第三章節的標題是“幸福的高三”,我挺喜歡的,我也這樣跟學生分享的。高三確實辛苦,甚至心理負擔大於身體的勞累,但奮鬥就是幸福的,能有機會和平臺去奮鬥就是幸福的。如果什麼都來得輕而易舉,那活著將無趣,一切物質也將失去它那吸引人的價值。真的沒有什麼能比十七八歲時奮鬥一場更幸福了!至於後面幾個章節的內容我不想多說了,很痛心很實在又很無奈的現狀,只是希望通過努力,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和教育理念,不要不假思索地跟風,從而偏離教育的軌道吧!引用文章的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按那種邏輯,教師自身的靈魂應當很高尚,才有可能對別人的靈魂設計並施工”。

作者喜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我想說,只要是思想正常的人應該都喜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吧!我想,無論對於一個做為一個孩子的母親的我,還是一個做一群學生的老師的我,最大的安慰,就是培養出了人,有感恩之心的人,經常能感受到感恩的心,就會覺得既幸福又平常。

最後引用序言裡的話結束我的文章,“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為我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感到自豪,同時也感到一種強烈的緊迫感!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2

有幸從工作室獲贈此書,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打量一番。初次看到書名——《不跪著教書》,甚是迷惑,不知其意。“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我不由地陷入思考,什麼叫跪著教書?帶著疑問拜讀了吳非老師的這本教育隨筆,看完之後才明白,這裡的跪著教書是說教育界普遍存在著的一種不自由的狀態,老師不自覺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機器,成了考試的奴隸。看完以後,我慢慢明白吳老師在書中說的那句話的含義了,它使我不得不思考我們應該做一個怎樣的教師。

要教書育人,首先就應該自己站直了。通過不斷地學習來充實自己,通過深入的觀察來了解學生,讓他們從一些細小的事情中不斷地發現人性的美,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直了的人。“不一廂情願的教書”表明了一種基本態度,就是學生在學校裡的學習行為,不是一種孤立的存在,它是在一種互動的環境中產生,需要在師生雙方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我們的教育、教學效益才有可能提高一個高層次。“以生為本,敬業求實”就是要求人文性和科學性的統一。其中的人文性就是人性和愛心。沒有愛心的教育將導致青少年喪失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同樣,沒有愛就談不上尊重人的生命。愛是教育的永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吳老師批判昏庸,不思進取的教師,從內心深處呼喚適應時代需要的教師;他批判一切有悖文明、破壞社會和諧的人與事;他更是毫不留情地批判教育腐敗現象。但無論社會的風氣多麼不正,學校的問題多麼令人痛心;也無論自己曾有多麼的痛心疾首,他始終保持自己的一份冷靜,一份樂觀,一份豁達。

《不跪著教書》傳達的是一種理想,一種理想的知識分子人格,一種理想的教育。當這種人格和理想與現實相抗衡時,她又成了捍衛人格尊嚴和理想大旗的武器。我真的佩服吳非老師的勇氣和魄力,一種世人皆惑我獨醒、舉世逐利我獨清的傲骨,一串串錚錚然擲地有聲的思想,閃爍著真理光芒的思想。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根本,我想,如果每個教育者,在瑣碎勞頓的教育工作中都能這樣思考: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那麼,我們的民族真的就有希望了。當然,《不跪著教書》一書的本身,就告訴人們:這個社會還有希望,中國的教育還有希望,因為,我們的面前還有這樣站著寫作的人,鐵骨錚錚的人!

最後我想說,《不跪著教書》真是一本好書。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謝吳非老師,他給我帶來了觸及靈魂的感悟。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希望生活中能有這樣的美好。我要學習吳老師,做吳老師那樣的教師。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3

最近有幸拜讀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著教書》,還沒正式讀時就被作者的自序所吸引,“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一開始我感到非常好奇,跪著和教書有什麼關係?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帶著這份疑惑我閱讀了吳老師的這本書。此書一共分為六輯,每一輯各有自己的主題,記錄的都是吳非老師見到或聽到的教育現象以及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每一篇觀點鮮明新穎,作者針對這些教育現象分析得一針見血,書中並不是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高深理論,而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一線教學生活可能正在發生的事情,我讀後獲益匪淺。

吳非老師書中所說的“跪著”,是指教師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只會隨波逐流、趨炎附勢。那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書中反覆強調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要堅持讀書,善於思考。教師是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能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模仿的人,所以首先教師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多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讀到這裡我不禁反思,我做到博覽群書了嗎,我能夠帶領學生找到知識的湧泉嗎?教師這份職業決定了我們必須是學習者,教師只有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才能“站直了”教書。教師如果不讀書不學習,就沒有自己的思考,就沒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沒有教育創新。所以這點醒了我,平時不僅要注意知識的積累,做學識淵博的教師,還要向新的高度攀登。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必須要堅持讀書不斷思考,具有大膽質疑的精神,保持自己的教學主見,做智慧型的教師,唯有這樣,才能開拓思維,站在教學的前沿,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不跪著教書,意味著不僅要傳授給孩子書本上的知識,更要以身作則給他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師是堂堂正正“站著”的人,才能教出“站著”的學生。教師的教育物件是正在成長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逐漸形成,這就要求從教者要像對待綠葉上的露珠一樣認真細心地善待每一位學生。作為一名新時代教師應懂得:教育無小事,事事為育人;教師無小節,節節皆楷模。我們必須要規範自己的言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平時工作要精緻每個環節,細雕每個問題,實事求是,表裡如一,準確傳承文明科學、啟迪智慧,真摯地感悟人生,引導學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是呀,心中永遠裝著學生,為學生的生動活潑發展撐起一方藍天,嚴謹務實,恪盡職守、終身學習、精益求精,做教人求真的真人,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著”的人。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4

《不跪著教書》是吳非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最開始吸引我的,是這個題目,教書為什麼會跪著,讀完我發現,這是思想的上的跪著,很多教師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是一味的模仿別人,慢慢的可能真的就找不到自己了,也讓學生找不到自己,現在的社會環境特殊,有些老師和家長在歲月的牽引下竟然慢慢的走上了對立面,每天鬥智鬥勇,其實我不敢苟同,家長和學生都是同一個出發點——為了學生,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尷尬的處境?我不斷的問自己。

今年是第二次帶一年級,說實話,真的是很累,不單是肉體,更累的是心,我本就不是一位有耐心的好老師,而且我喜靜不愛鬧,每次教室的譁然都會讓我焦躁和頭痛,很多時候學生讀書聲音大了,我都會有夢遊的感覺,這讓我很擔憂,這種狀態是怎麼才能做好自己,怎樣才能教好學生,四十多個小天使,總會有不同的狀況,這時候如何與家長溝通交流就顯得很重要,畢竟他們程度各不相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傳統卻是很現實的問題,畢竟在家長的眼中,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最棒的,學習自然不應該差。我想說的是,學生是家長的影子,你有什麼他就會顯現出來什麼,家長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更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思想與健全人格,才能叫健康成長,我更要時刻提醒自己做好自己,正如文中那句“我美麗,因為我有思想。”

文中更多的再接露了現在教師的弊端與毛病,很大程度上給我們敲醒了警鐘,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解答了很多疑惑,家長是家長,老師是老師,只有做好自己,才能言語他人。

那麼,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我認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

職業的特殊性註定了,要不斷的讀書,不斷的學習,真的 做到活到老學到老,也許才有可能不跪著教書。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5

《不跪著教書》,聽到這麼一個名字,我很驚詫,也很迷惑,不知是什麼意思,帶著期待、懷疑、審視,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便放不下了,胸中湧起無限的溫暖……書中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中國人曾經有著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從骨子裡向外透著奴性。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為了不使我們的下一代繼續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吳非老師所說的,得要站直了教書,得要有鐵骨!文章對當前教育界的一些問題所作的深入的剖析與抨擊,深深地吸引我。讀完之後更是受益匪淺!

在書中,吳非老師說:“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是的,社會上許多不懂教育的人不斷糟蹋我們的教育,加上我們老師往往屈服於壓力或利益而跪著教書。這樣一來,基礎教育的光明在何方?當我們說理解教師的艱難處境時,往往忽視了教師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能夠對學生身心產生影響的人,一個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教師的思想,教師的人格,教師的尊嚴,教師的勇氣在哪裡?許多中國的教師都在訴苦:考試不改,教學沒法改;領導要檢查,壓力太大,所以只好為了教而教。能有幾人真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書,為了學生生命而教書?教師應該有教育理想,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最後教育必然失去生命。

《不跪著教書》這本書裡傳達了一種理想,一種理想的教育。看完這本書,我想說的是當老師首先要當回自己,不需要你刻意扮演,更不要這麼去刻意證明自己;因為你無需證明,你就是老師,如果你真實,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學問,那麼盡情在學生面前表現真實的你吧,當你表現自己的時候,在學生心中,儘管你不高大,儘管你不瀟灑漂亮,但是那時候的你是最美的!

《不跪著教書》真是一本好書!它給我帶來了觸及靈魂的感悟。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需要站著,站著教書。站直腰桿,不僅僅需要底氣,更需要的是信念!一個教育者的信念!有了鑑定的信念,我們還用得著跪著嗎?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6

讀完了吳非的《不跪著教書》,我又一次翻開了書的首頁,讀了作者的《序》,突然發現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內心,他在真摯地呼喚,大聲地吶喊,直面現實,懷揣夢想,絕不放棄。書中的篇篇隨筆如陣陣波濤,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我,讓我洞悉當今教育現狀,反省自身的教育行為。

吳非老師在書中的《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語文老師應當是思想者,語文課應當擔負起思想啟蒙的任務”“語文教師不能跪著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學會思考是“師與匠之間的差別”我們要學會思考,思考如何培養出能思考,會創新的學生嗎?

在《教師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師》中,他也把我帶入思考的王國,思考的同時也讓意識到教師沒有信仰,沒有精神追求,他的學生很難成為站立起來的人。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講有個學生考進名校不久,非常高興地同父母和剛從海外回來的親友到學校參觀,豈知一進校門就遇見了班主任,父母出於禮貌問班主任:我們的女兒在校表現怎麼樣呢?班主任當著學生的面對家長說:你們的女兒,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腦子笨了一點,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看到這,我也不禁憤怒起來,這是為人師該說的話嗎?該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轉學,父母也覺得失望,親友也很難堪。

這讓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師的批評只會使這些學生感到學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師害怕疏遠、對考試感到緊張。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一事實,“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們的每一個過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孩子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悅的心情去讚許孩子們的每一點成功。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時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這一系列問題面前,我們該如何應對,如何選擇,繼續做教書匠?還是做個獨立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們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於孩子們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但教師更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7

讀了吳非老師撰寫的《不跪著教書》,讓我受益匪淺。

翻開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在“序”中他如是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對於這句話,相信很多教師都是認同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在國小生的眼裡,甚至於“神”一樣的存在。孩子的眼睛都是緊隨教師而移動的,我們必須站直了,孩子才會跟著勇敢地站起來,成為一個健康向上的人。所以我們不能“跪著教書”。

慢慢品讀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標題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裡面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著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對照現實,這情況確實存在。曾幾何時,我們都有著一樣的經歷。我們既想改變,但又怕因為改變而耽誤了孩子的成績。結果就是,為保萬無一失,我們繼續沿著老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從這本書裡我意會到了教師不只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還有“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有思想、不盲從且很自信的人,這樣才能引領學生一步步邁向更高的人生目標,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否則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我常常想,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的思想必將會對孩子有著深刻的影響。怎麼做個有思想的老師?我算是個有思想的老師嗎?在書中,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說得很好!讀書能增長見聞、積累知識。有了知識,我們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常言道:“教師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我們必須時刻能為孩子續上“一杯水”,這樣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長。要“不跪著教書”,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能力站起來,所以,就算我已經進入不惑之年,我依然會堅持讀書和不斷學習。有了知識,我們還要有勇於創新的膽量。順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東風,我要學會穩中求變,勇於創新,做一個有思想、有個人風格的教師。時代在變,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方式也要不斷改變,順應時勢,適應潮流。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讀了吳老師的《不跪著教書》這一本書,我明白了:教師應是燈塔,引領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教師應是陽光,照耀著祖國的花朵健康成長;教師應是自己,活成一個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8

近期繼續在讀吳非先生寫的《不跪著教書》這本書。真是越讀越有勁,這本書不同其他專著,書中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而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或教學隨想,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那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使我看後久久不能平靜。

原來“跪著”,意為教師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意為趨炎附勢,意為為名利而失去教師的責任,意為隨波逐流。書中有一段話一直縈繞在我耳畔——“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

吳非先生在書中多次強調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要堅持讀書,善於思考。“只要讀書,什麼都好辦”,“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書中的這些話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的心為之一顫,作為一名老師,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讀的書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淺。現在學校推進新教育實驗,校長經常提醒我們應該博覽群書,但是,自己卻常常以忙、累為藉口推脫。事後我反問自己:要給學生一杯水,你準備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斷的水源了嗎?尤其是書中講到現在的教師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頭苦幹”,不知“及時反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往往視而不見,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樣,有時經常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但沒有及時去反思,時間過了也就忘了。現在我告訴自己“思考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長期的缺乏思考教師就會成為教書的機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必須激勵自己多思考。

我要多思考,最實用的方法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活力、教育創新,一句話: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不跪著教書,是一個教師最初的姿態,也應該是一個教師終生的姿態。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9

科組推薦了一本書,要求我們繼續讀書學習,我被《不跪著教書》這本書吸引了。什麼叫跪著?誰跪著了?向誰跪著?教師怎麼不跪著教書呢?可能嗎?身為教師,我僅從標題就能感覺到這觸及到現行教育的痛處和教師的尷尬,憑直覺,這是本好書。

帶著期待、懷疑、審視拿起此書,便放不下了,胸中湧起無限的溫暖和遐想,書中平實樸素的文字浸滿了對教育、對學生、對教師的愛,親切而感人。書裡沒有什麼高深的觀點,也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而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或教學隨想,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但是,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證著他幾十年教育教學工作的信條:“不跪著教書”。參加教育工作幾年了,正處於年輕力壯的階段,按說正是奮發有為的時候。可是,感覺到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推行新課標、強化新理念以後,感覺教育無所適從了,你尊重學生,可學生不尊重你;你嚴格要求學生,他們說你不給他自主的空間;你想懲罰違紀的學生,他卻說你體罰他。學生難調、課本難教、大學聯考難以應付、家長社會要求太高,總感覺自己生活在社會的夾縫之中,困惑無法解決,激情難以燃燒,身心疲憊,表現出對職業倦怠。但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後,給了我很好的啟迪,特別是教師如何獲得幸福感,對我的觸動很大。

記得上學期高二級舉行男女子毽球比賽,比賽前要組織學生參賽,但我們班學生一直對集體活動不感興趣,在動員會議上,全成了我的獨角戲。最後,我不得不強硬點名參賽。下午男子比賽時,我來到賽場,居然不見我們班一位男生,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於是,我叫他去找別的同學,誰知,那個同學走後,就一去不復返。等著等著,我開始怒火攻心,一氣之下,我說:“我們班棄權啦!”於是我就興沖沖地走了。一段很長時間裡,我很鬱悶,很難過。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一書,更讓我認真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平時的師生關係。作為教師,我們不僅教書,更重要在於育人,因此,教師的任務不是約束學生,而是為學生提供自由的空間,引導學生學會自由地思考和自覺地自我約束。此後,當學生犯了錯誤,出現問題時,我先使自己冷靜下來,思考出現問題的原因,找出行之有效、既不損害師生關係、學生又樂於接受的辦法,而不是與學生為敵。事實上,如果當時我能夠擁有一顆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冷靜客觀地對待學生,理智地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並作出恰當合適的決策,就不至於弄到如此地步。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10

身為一名教師,我們時常有這樣的煩惱——抄寫不完的材料,應付不完的檢查,花樣百出的課改,名目繁多的評比,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即便有氣也不敢出,生怕得罪了哪路神仙——領導談話、扣績效、外送取消評優評先。我們時常嘀咕:要好好地教教書就那麼難嗎?我們選擇做教育就是做這些莫名其妙的事的嗎?無處安放的初心,讓我們一度迷茫……

最近讀到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著教書》,篇篇觀點與我們不謀而合,迷茫的內心終於找到了精神的依託。吳非老師在“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發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

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也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而書中提出的“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的質問振聾發聵!

《不跪著教書》有一個標題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吳非老師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著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事實上,我們常常在教參與個人思想之間舉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認為的來教,萬一考試考到這個問題,而標準答案肯定是以教參為準,那豈不吃了虧?鬥爭的結果,往往是違心地將教參上的觀點與標準答案傳授給學生,寧可躲過學生懷疑的目光。讀了《不跪著教書》,知道了,我們不只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我們還要“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很自信的人,學生才能在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更懂得為人處世,更能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什麼叫有思想?怎麼做個有思想的老師?我是個有思想的老師嗎?什麼叫不跪著教書,怎樣才能不跪著教書?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這是告訴我們要多讀書才能有思想,不跪著教書。“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典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著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他本身應該站著教書。

“繁華落盡見真淳”,教育本來的面目便是如此,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初心,不要被外物矇蔽了雙眼,迷失了方向。不忘初心,毅然前行,這才是教育王道。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11

吳非老師在書的“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也讓我漸漸明白吳非老師說的“不跪著教書”是指的是什麼。讓我們不由得思索: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書中的教育隨筆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作者以幾個時代豐富的教育人生體驗,以一個教師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審視著當今教育的種種弊端,以一箇中國人具有的愛國情懷呼籲每一個教師做一個有思想、有追求,當一盞能夠長久地照耀學生一生道路的明燈!

教師究竟是什麼?從古至今,教師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美麗的花朵;有人把教師比作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著學生美好的心靈;還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其實,我覺得,教師就是教師,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些,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

《不跪著教書》中有一個小標題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吳非老師說:“課堂應當擔負起思想啟蒙的任務。”這告訴我們不跪著教書,“老師應當是思想者”。吳非老師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著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在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那我們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

首先,教師的人性要豐滿。教師應成為情感健全的人,應向學生廣施仁愛、感恩、善良的人性,使學生具備仁慈善良、互助友愛、節儉樸素、自尊自愛的心靈,只有給下一代留下真善美的種子,我們的學生將來不管身處何等惡劣的環境,都能在心中盛開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都能照亮他前行的人生。

其次,教師應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吳非老師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說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胡適與魯迅是同時代人,他們的性格與思維方式有很大差異,教育風格也不同。胡適熱情,好為人師,循循善誘,他總是教育學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魯迅冷峻,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尋找出路。而毫無疑問,他們不同的風格都影響了一大批後來有成就的學生。

第三,教師要讀好書,也要教育學生讀好書,要通過文學閱讀淨化學生的心靈世界。作者在書中提到:“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成長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吳非教師談到“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被超越,那真不是什麼幸事。”“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教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我們也要儘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要讓學生有精力去讀經典名著,從前人文化中吸取營養,要避免產生有文憑而沒文化的學生。

第四,教師的人品應站直。教師要遠離權貴,要和家長保持適當距離,要遠離粗俗和惡俗,要自覺抵制社會上的歪風邪氣,保持人品的純淨。

讀了《不跪著教書》這本書我知道了,我們教師不只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我們還要“傳道”,我們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而我們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很自信的人,我們的學生才能在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更懂得為人處世,更能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正如吳非老師說的“語文老師不能跪著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我們要做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深厚底蘊,增長智慧。要時時瞭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做一個正直的、真誠的、寬容的、有愛心的、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12

寫在前面。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詞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

剛拿到《不跪著教書》這本書,我就急切想搞清楚,在吳非老師眼中,“跪著”教書的教師為什麼跪著?又在向誰下跪?中國人有千年的下跪歷史,雖然辛亥革命覆滅了封建帝制,跪拜的儀式在絕大多數場景下被廢除,但這並不代表,國人實現了真正的站立。

從古至今,中國的知識分子是非常不喜歡“跪”著做人的,更何況教書了。然而文明的發展進步,從來都是迂迴向前的,有坦途,也有曲折。現階段,師道尊嚴,似乎進入了至暗時刻。

書中那些種種羅列的事實,我邊讀邊嘆息。還有身邊的諸多事實,老師被家長扇耳光堵在教室門口辱罵;學生在課堂下五子棋,老師勸說無效,無奈下跪;老師罰站遲到學生,被家長關押到派出所;老師用試卷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賠家長3萬元。就連二十年前體罰了學生,也會遭到掌摑的報復……這些現今在身邊層出不窮的眾生相,隨處可見的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的淪喪,對扼殺生命的專制落後的教育,吳非老師無不在做著各種長嘆,各種憤慨,各種譏刺。

我是向來不贊成“天地國親師位”的神祀牌,把教師放在跪敬物件的位置,那是封建禮教殘餘的糟粕。我們教師只是普通勞動者,給予應有的尊重即可,不需要別人向自己下跪,也不應該向別人下跪。

有時候感慨,建國七十年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迷戀等級尊卑?要麼高人一頭,要麼低人一等。或倨或恭,從不想平等待人。一會兒把教師奉上神壇“捧殺”,一會兒把教師按在地板上“棒殺”。

鐵骨教師,鑄造靈魂。忽然間想起以前讀過的一個故事:在1922年10月17日,北大的那場講義風波,面對幾百個憤怒學生的圍攻,蔡元培捋起袖口,向學生吼道:“我跟你們決鬥!”然後滿臉青筋地步步進逼,學生旋即潰散。

又想起之前看到的一篇新聞報道——“我的學生在課堂上罵我,我回罵!那一刻,我心靜如湖,愛他如初。但,罵他就是教育!我有責任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不是任你馳騁由你撒野的遊樂場,罵人要被人回罵,打人也要被人痛打……

姑且不論老師回罵學生對不對,但是這份教訓傳遞給學生的資訊卻是對的,罵人,是要付出代價的,無論是回罵還是回打,都有可能在社會上面對。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積極、樂觀、自信、堅毅、不斷進取。可是,沒有這樣的老師,又怎會有這樣的學生?

言傳身教的影響,不僅僅來自家長,也來自老師。如果老師頹廢、自卑、悲觀、偏激,有太多負面的情緒,一定會傳遞給學生,影響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想要自己的孩子擁有優秀的品質,就不要讓他們的老師跪著教書。善待老師,就是善待我們的孩子。(陳雅如)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13

很偶然的,我在上網時看到一個大學同學的QQ簽名上寫著:不跪著教書,我很詫異,亦很迷惑,更百思不得其解,心想:這人,平時驕傲得很,怎麼難道真的有學生給他難堪了?原來,丟臉丟大發了的一直是我,他說他指的是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著教書》,亡羊補牢,我立馬跑到圖書館買下了這本書。

我對這本書的感覺真的可以用貪婪來形容,可能是工作一年以來一直感覺自己很忙,根本就沒時間好好的閱讀,現在一定要好好惡補一番。正如吳非老師在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也許一直以來教師這個職業的真諦很難捉摸:教師到底是什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呢?

常常有人這樣形容老師這份職業,老師是辛勤的園丁。但是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教師不應該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著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都在奉獻的,都在實現自身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冶煉,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但是,一直以來,提倡的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然而,吳老師也在書中提到,現在的老師是對課本,對參考書是頂禮膜拜的,記得在我記憶中聽過這麼一句話:老師是神,放的屁都是香的,意思就是說老師的話都是真的,而老師的話大多來自於書本,今天這個話題有些沉重了。在課堂中,也不乏有一些照本宣科的,缺乏的是教師自己獨立思考的精神。一個學生,只有成為一個思想者,他才有充實的內心,才有可能始終充滿活力,才能稱得上知識分子。現今課堂上最缺少的通用語是我認為,我們不能培養馴良的思想奴隸,要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一個優秀的教師如果自己都喪失了對思考的精神,能靠他去立人嗎?作為教師,應當時常提醒學生學會識別皇帝的新衣,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而且,吳老師的認為,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更不能跪著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這比喻非常生動形象,現實中,教師就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

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教師應該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絕不能跪著教書。

同時,吳非老師還認為,評價一個老師的工作,簡而言之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這話雖說簡單,做好的還需花一定的功夫。

首先,讓學生喜歡你的課。我覺得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不然學生聽了兩三年也說不出對這個老師上課的印象。其次,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說實話,語文是最有靈性的學科,讓學生喜歡很難,討厭也很難,畢竟這是最為基礎的學科。所以,讓學生單純的照著課本的知識點梳理,機械記憶,這遠遠不夠的,最關鍵的是要引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這種思維,理科適用,學習語文同樣也合用。從課本出發,學習閱讀課外的名著,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我想現在的學生家長,包括大部分老師也是持這樣的觀點的。關鍵學生自己是這麼認為的嗎?如何做呢?老師要有表率作用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

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的第二輯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這是有一年由吳非老師出的一道作文題,我同樣深有感觸。現在所謂的美麗,都被外表的光環罩住了,真正的獨立的思想者鮮有所聞。而吳非老師就是其中一個充當思想者的角色,他在本書中不僅僅找出了中國教育的痼疾,還開出拯救痼疾的良藥。縱觀全書,你就會發現,作者在書中談到的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或者說痼疾,比如不讓學生請假過生日、不讓學生遲到、不讓學生組織課外活動,教師接受學生禮物,以及怎樣做一個出色的教師、做一名優秀的校長、做一位合格的父親等等,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還為所有的閱讀者開出了一副普遍適用的良方,那就是:讀書。

不跪著教書,不做刻板思想的奴隸,站直了教書,才能教出大寫的人。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給了我一次思想的洗禮。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14

在《不跪著教書》這本書中,老師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師的職責,身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持之以恆要做到的:

一、要拋棄學科本位的思想:身為教師,不負責任,那就是老師的悲哀。老師對學生要有正確的評價觀,不以分數為標準把學生劃分成三六九等,應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做事的態度,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關注學生做人的原則,一個學生,如果沒有優異的學習成績,但他認真,誠信,富有愛心,作為教師,你應該為這樣的學生自豪,雖然這樣的學生不會給你帶來所謂的榮耀,但會讓老師的內心變得踏實!

二、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一個老師不能一味用語言教育學生,身教重於言教,老師良好的行為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老師,你希望學生善良,那老師的內心就要柔軟和慈悲,你希望學生正直,那老師就要誠信,你希望學生積極向上,你老師就要不畏困難,你希望學生陽光朝氣,那教師就要樂觀開朗,老師要知道,若干年後,在你的學生身上會折射出老師的影子,我們希望,這些影子是美好的!

三、要有執著的方向:在當今人心浮躁的社會,老師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釣譽,要能經受住一些誘惑。我們要明確,教師的主陣地在課堂,老師的著力點在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站立的人是我們永遠努力的方向,身為教師,千萬別把心思花在人際關係的內耗上。

《不跪著教書》這本書展示了老師的氣節和氣度,它是一本讓老師補鈣,讓老師醒神的好書,值得一讀。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15

去年,師兄送我一本《不跪著教書》。《不跪著教書》是中學語文教師吳非 老師的教育隨筆。該書篇幅較長,分為六部分,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教育的不同問題。該書收錄的是近年有關教育問題的雜感隨筆 , 有的 是 記錄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有的是教學 的 隨想,有的則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

一看書名,我很驚詫,更是迷惑 , 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揭開它的真面目。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封面上的這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吳非老師的字裡行間 透著點點思想和智慧,給我許多啟發。在《母親教我的歌》中, 他寫道:面對最早接觸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總會學習父母的態度。這一點我很有感觸,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著莫大的作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親緣關係的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著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若父母親缺乏理智,脾氣暴躁,都會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家長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表現出驚恐不安、措手不及,對子女的影響也不好;如果家長處驚不變、沉穩堅定,也會使子女遇事沉著冷靜,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起到積極作用。

家庭教育具有及時性。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其情況可說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變化,即使是一個眼神都能使父母心領神會, 及時 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教育糾偏,不讓問題過夜,使不良行為消滅在萌芽之中。而學校,老師面對著幾十個孩子,只能進行共性教育,因時間及精力所限,不可能 周全 到每個孩子的特點,易產生顧此失彼的現象,因此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和心理品質 ,為接受集體教育奠定了 良 好的基礎,又可彌補集體教育的不足。

當然這裡只講了很少的一點,這本書還讓我收益頗多,比如讓我明白:教師不僅是園丁, 教師自己本身 更 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學生;教師也不僅是春蠶, 其生命在每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他本身就應該站著教書。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16

《不跪著教書》,看到這個書名,心裡覺得非常奇怪,什麼叫跪著?誰跪著了?我也像學生看到課題就會質疑一樣。這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帶著期待、懷疑、審視和好奇的心態,我打開了這本書,便就放不下了,書裡沒有什麼高深的觀點,也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而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或教學隨想,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那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使我胸中湧起無限的溫暖。

跪著,意為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意為人云亦云,意為趨炎附勢,意為為生存而失去教師的責任。書中闡述了吳非老師幾十年教育教學工作的信條是:“不跪著教書”。也就是說教師首先必須成為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一個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教師人格獨立了,才能給學生良好的示範;思想獨立了,才能教會學生用智慧去懷疑,去判斷,去立論,去創新!“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只有用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薰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師的人格偉岸與厚重,才不會導致學生的人格猥瑣與淺薄。

不跪著教書,必須要有站起來的勇氣,要有視野的寬度、知識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獨立的思考。深記自己做為教師的責任。開啟學生的智慧,完善學生的品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要把學生培養成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識,有能力的人。作為教師還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從我們內心深處長出來,其長勢取決於土壤的肥沃程度:我們的文化底蘊,我們的學識修養,心性修養,精神修養。”也就是說要想擁有並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須從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淵博自己的學識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養、昇華自己的教育追求來入手,才能不斷地積澱自己的教育智慧,舍此,別無他徑可尋。“教師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是跪著的,那他的學生只能趴著了。”這句話,我想對教任何課的老師都適用。針對目前教育界很多教師“跪著教書”的現實,吳老師給出了一個良方:就是讀書。“教師要學會教書,首先應該學會讀書,學會思考。”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了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吳老師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說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言簡意賅,把握住了現代“師道”的實質。課堂中我們要有激情,這種激情勁兒很重要地來自言辭,不僅僅是將預先準備的內容表達地流暢、有韻味,更多的還是對隨機出現的問題能接過話題闡釋和借題發揮,有了新意,有了深度,學生怎麼會厭學呢,學生喜歡有激情的老師,喜歡有激情的課堂,我們得靠激情感染學生。我們要和學生對話溝通,要展現所教學科的內在魅力,體驗老師的妙趣橫生。你看,這將是一件多麼令人人興奮的事,我們現在所做的不僅僅是傳播,更是創造,傳說人本來是泥做的,因為得到一口靈氣而開始了生命,也許經後我所做的就是要傳承著這股靈氣,讓更多的生命有新的呼吸。有教學個性的教師,他們的課往往體現著一種獨立思考的意識,展現自己的學養;而一個不善於思考問題的教師,只能做“傳聲筒”。

教育首先要培養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這是吳非的基本觀點。因此教師要有“心”:愛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純潔的心;要教會學生擁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愛一切生命,懂得寬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溝通情感,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觸控心靈!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標。也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薰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師的人格偉岸與厚重才不會導致學生的人格猥瑣與淺薄。

我們要做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底蘊,、和智慧。要時時瞭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做一個正直的、真誠的、寬容的、有愛心的、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17

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不跪著教書》,我很驚詫,亦很迷惑,不知其意。不跪著教書?平時我們不是站著教書的嗎?怎麼是“跪著教書”?這“跪著教書”指啥?怎樣才不是“跪著教書”?帶著疑惑和好奇,我把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所寫的這本《跪著教書》一口氣讀完,胸中湧起了無限的溫暖,書中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作者吳非是南京師大附中的語文教師,擅寫雜文隨筆,這本書就是一本隨筆集,這本書收錄的,是吳老師平時對於一些教育教學現象的思考與感悟。此書篇幅很長,分為六輯,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不同問題,吳非先生確是一代大家,把近三百頁的內容濃縮為一段話啟迪我們,使我感觸頗深。

吳非先生所說的跪著教書是說教育界普遍存在著的一種不自由的狀態,老師常常不自覺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機器,成了書本的奴隸,考試的奴隸,各種教學比賽的奴隸。吳非老師在書的“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看了書,值得我深思的問題是:教師是什麼?要如何才能不跪著教書?

教師是什麼?

有人把教師比著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美麗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師比著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還有人把教師比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著學生美好的心靈;更有人把教師比著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教師是什麼?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著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說,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那麼,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

如何做到不“跪著教書”

1、思想有深度

因為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活動已不再是單維的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而必須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學生的人格建構。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薰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語文名師竇桂梅老師的課堂就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在不斷的提問和師生互動中體會的愛生之情讓人感動,她那親切、和善、平等、尊重的言語,無時無刻不觸動學生的心靈深處,從人格上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老師的熱愛,從而內在的履行“親其師信其道”。

2、知識有厚度

吳老師在《只要肯讀書》中提到:天下事道理多有相通。換個話題,說到教師的教學觀念及業務素養,可能也該說一句:“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為什麼教師的地位仍舊沒有高起來,為什麼教師群體的綜合素質提高緩慢,除了社會的原因之外,教師本身道德修業意識比較淡薄也是一個方面。這集中反映在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夠。

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讓自己有一定的高度、深度和厚度,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否則的確會“人云亦云”。

以讀書為支撐,教師可以立足課堂,從從容容播種傳道,以讀書為信仰,教師可以積極坦然而寧靜,明朗的面對人生;以讀書為生活,教師可涵養自己的豐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銳的判斷,和不竭的創造力,更好服務於學生的發展;以讀書為己任,可使教師的生命之樹常青,無聲的潤澤學生也悄悄的蔥蘢自己。

讀書,思考,實踐,再讀書,再思考,再實踐,這是一個迴圈往復的規律,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們要在今後的教育程序中堅持遵循這一規律,一路前行。

最後我想說:《不跪著教書》真是一本好書。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謝吳非老師,他給我帶來了觸及靈魂的感悟。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希望著生活中能有這樣的美好。願吳非老師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境界能給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都帶來深刻的反思和啟迪,願中國湧現出更多更多的“鐵骨教師”,教育出的學生都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18

《不跪著教書》是吳非的一部教育隨筆,由於是隨筆,閒暇時讀的很輕鬆,在輕鬆的文筆中,透著作者點點思想和智慧,給我許多啟發。作者寫道:面對最早接觸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總會學習父母的態度。這讓我很有感觸,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很大作用。

曾看到這樣一個案例,讓人匪夷所思。案例:小A是一個平時少言寡語的小女孩,打扮得卻很像一位假小子,非常聽話,上課從來不講話,卻也從不發言。可是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她竟然接連好幾天沒做作業,考慮到她性格內向,開始我讓她回家補上就行了,老師不批評。可沒想到平時那麼聽話的她竟然只補了一小部分。問她原因,她一句也不回答。我心想:這孩子怎麼了,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應該問問家長怎麼回事?於是讓她請家長來一趟,結果等了三天都沒來,而且每一天她都會撒一個在我們成人看來十分可笑的謊。事情更嚴重了,我於是親自在放學時到校門口請其家長來談談。她媽媽到辦公室後,我剛跟她媽媽說了一句:小A這幾天作業一直沒有完成。我話還沒說完,她媽媽就衝上前,啪地使勁打了小A一巴掌,自己馬上也紅了眼眶。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小A還只是一個國小生呢。她犯了錯誤自然不敢跟媽媽承認,老師要請她媽媽來,她為了逃避,自然要撒謊,而為了圓之前的那個謊,她又不得不編出更多的謊,這無疑是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的怪圈。

在對兒童實施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校教育始終處於主導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卻起著關鍵作用,由於這種關係,二者必須有機結合達到合諧統一。做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是連線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紐帶。教師要經常與家長聯絡,反映學生在校情況,瞭解在家表現,針對情況制定措施。作為家長更應該主動到校瞭解學生在校表現,配合老師做好工作,限事態於萌芽狀態,切實負起家長的職責。可一部分家長往往是臨渴才掘井,發現自己的孩子落後很多了才來關心,表現為被動教育,不利於孩子成長。讓我們為共同的目的一道擔負起對孩子的教育吧!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19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現在的孩子都極缺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難題也沒有努力思考的習慣,遇到一點問題就開始找父母要手機百度。我也是孩子的媽媽,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學生的不思考,遇到難題沒有鑽研精神,想要直接和現成的答案。沒有思考,就不能成熟;沒有思考,就不會成功。

吳非老師的這本《不跪著教書》,收入的是對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對教育的思考。他希望看到的是身為教師的我們,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而不跑著教書。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

而想要成為一個站立的人,首先得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和習慣。“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應當是知識分子的必備要素。我們所培養是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只有我們愛思考,才能引領學生成為思想者,鑄造健全的人格。

作為一名公民,應當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考慮一些大事,研究一些大問題。多讀書,多思考,才能有所發現,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盲從,不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一個學生,只有當他有思想,具有理性的批判與懷疑精神時,他才會有充實的內心,才會對探索的熱愛,他才能始終充滿活力,才會真正認識到世界的美妙。我們就是想培養出這樣的人——能夠經常地變換自己的思路,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養成周密思考的習慣,具有冷靜地觀察與思考的習慣,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給學生心靈世界種下什麼樣的種子?這是每一位老師都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沒有好好思考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教育者。我們要培養合格的公民,也是在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這絕不應該是一句空話,而要不思考,不斷付諸行動。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光怪陸離,學校也不應該成為汙濁世俗之地。我們永遠都該傳遞給學生真善美,傳遞給學生正能量,教育學生一生追求真理,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活著,能不斷掙斷纏繞過來的鎖鏈,能在精神上有追求,勇於反思與求索。

而我要做一個會思考的老師,首先得做一個愛讀書的老師。都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我們現在只有一桶水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這常流水。不但量要足,而且內容要不斷更新,然而,這些東西如果不從書上而來,應該如何實現呢?我們的知識儲備,我們的思考方式如果保持不變,我們如何面跟得上這資訊時代和這個時代下的未來的一代?

我們一直希望教育是詩,老師是神,在校園這一片淨土上書寫未來的童話,為了培養培養站直的人而不跪著讀書也不跪著教書!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20

曾經不止一次與同行們談起,如今的教師,社會輿論譴責,學生家長指責,學生辱罵要忍受,領導恐嚇無處訴。領導得罪不起,“主人”招惹不起,教學質量下滑擔待不起!前段時間的“撐傘”事件,引起社會的關注,更多的人在不明真像就指責教師,在他們的心裡教師已經不再讓人信任,師道尊嚴在這物慾橫流的世界裡已經被淡化了。我們總以為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了良知,沒有了希望,到處是德性的淪喪、精神的墮落;總以為中國的教育已經走進了死衚衕走進了瓶頸走進了深淵走進了黑暗,因為社會中的一切勢利、惡俗、庸碌功利、人心不古已經滲透到學校這塊淨土。然而在抱怨這種種現象的同時,我們可曾反思,能有幾人真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書,為了學生人生而教書?我不禁汗涔涔,教育怎麼了?教師怎麼辦?

吳非老師《不跪著教書》一書,就像在我無奈形同沙漠悲涼絕望的心海里,扔進了一顆石頭,激起了思想的浪花。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為。萬丈高樓平地起,教育大廈的基礎在最基層的學校。一切的高談闊論都無益,我唯一想到是挺直了腰桿教書。我們常說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我應該在自己的學生身上先找到尊嚴,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我們還能希冀社會給教師信任和尊重嗎?

幾千年的師道尊嚴,讓我們放不下自己的身段,然而,正因為這個想法讓我們失去了這師道尊嚴。我們不能把自己從講臺上拉下來,總是把學生放在順從接受的位置上,沒有公平的對話,哪來互相的尊重?沒有平等的位置,如何推心置腹,又如何開啟學生的心門。教育制度沒有錯,教育需要與時倶進,於是,就有這樣的聲音:“我們老師除了給學生們跪下了”。卻不知,原來是自己讓自己跪著教書了。

教師在學生的潛意識中應是學習的楷模,我們反對個人的盲目崇拜,但作為成長中的學生應該有學習的榜樣,老師這個榜樣不須是偉人,也不需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不要刻意的去修飾,而是我們現實生活中自然的點點滴滴,但最難也就是點點滴滴。十幾年的教學生活中,我發現一個老師帶一個班級幾年之後,一些學生的性格都會有點像這名老師。看來老師的一言一行及人格魅力直接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現代科學研究揭示:基於生活經驗形成的情感素質和人格條件對人的影響作用相比知識佔有更重要的地位。我覺得,一些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除了有效好的教學方法之外,主要是他們的人格魅力,他們帶給學生的是學習的愉悅、心智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而不單純是技巧和知識教育。正是這種人格魅力贏得了學生的欽佩和敬愛。只有,老師站直了“教”,學生才能站直了“學”!

老師放下了姿態,注重個人的人格魅力的提高,不斷豐富自身的內涵,再加上一顆真正愛孩子的心,學生自然會依賴尊重老師。這裡所說的愛,並不意味著縱容與嬌慣。教師應該深入去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成長規律、個性特性等方面,以平等寬容的心態,真正走進學生的世界。嚴愛結合,在他們走偏了,曉之以理,動之心情,提出嚴格的要求,督促其行為,少一些體罰、諷刺、挖苦。在他們遇到困難、迷茫時,伸出關愛之手,多一些呵護、鼓勵和幫助。心靈只有用心靈去碰撞,真情只有用真情去喚醒。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有了愛,師生才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只有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樑,才會有相互尊重與信賴的美好境界!

學生就是我們的未來,得到了學生的尊重就是贏得了教育未來。只有得到了學生的尊重,才有家長、社會的信任。我們才能挺直了腰桿說:我不是跪著教書的!

無論是激情澎湃的陳詞,還是平靜的敘述;無論是憂傷地感嘆,還是憤怒的叱罵。作為一名教師不應該隨著人心而沉淪;不應該為了現實的不盡如人意而望洋興嘆;不應該在瑣碎繁雜的教育工作中麻木。教師應該有一副世人皆惑我獨醒舉世逐利我獨清的傲骨,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魄力。教育遠不是世人所說的那樣輕描淡寫,我們不為任何人,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與信念,民族需要鐵骨錚錚的教師,需要懂得怎樣頂天立地站著教書的教師!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篇21

最近讀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著教書》,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

教師究竟是什麼?從古至今,教師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美麗的花朵;有人把教師比作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著學生美好的心靈;還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其實,我覺得,教師就是教師,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永不凋謝的玫瑰》深深地打動了我,這個故事長久地激勵著吳非老師,他說:“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幻想著生活中有這樣的美好。”這個故事也深深觸動了我,我們老師往往被傳統觀念束縛,忽略了學生的想法。我想如果是我,我肯定會去批評這個小女孩,然後耐心地教育她應該保護花草樹木。那麼這個孩子這麼善良的行為不是被我給扼殺了嗎?我被這麼美好的、有愛心的小女孩感動,更為蘇霍姆林斯基愛的教育感動。在感動的同時我也感到了沉重,教育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教師的責任不僅在傳授知識,更重要的還是育人,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看到這,我不禁問自己:“面對孩子,我是怎麼做的?我做好了嗎?”當我認為學生犯錯的時候,我總是會馬上告訴他這樣做不對,有時甚至發怒責備,以為嚴厲的批評可以給他深刻的教訓,下次他就不敢犯錯了。我想我的“不夠耐心”與“不夠機智”不僅讓我失去了許多教育的契機,說不定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傷害了一些孩子幼小的心靈,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呀,想到這,我不禁毛骨悚然。

書中多次強調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要堅持讀書,善於思考。“只要讀書,什麼都好辦”,“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書中的這些話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的心為之一顫,作為一名老師,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讀的書還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淺。校長經常提醒我們應該博覽群書,但是,自己卻常常以忙、累為藉口推脫。事後我反問自己:要給學生一杯水,你準備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斷的水源了嗎?尤其是書中講到現在的教師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頭苦幹”,不知“及時反思”,對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往往視而不見,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樣,有時經常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但沒有及時去反思,時間過了也就忘了。現在我告訴自己“思考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長期的缺乏思考教師就會成為教書的機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必須激勵自己多思考。

讀了《不跪著教書》這一本書,讓我明白了: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著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他本身應該站著教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duhougan/egje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