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春盡江南》讀後感

《春盡江南》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盡江南》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盡江南》讀後感

《春盡江南》讀後感1

《春盡江南》這本書的主人公取名端午,也許隱喻屈原,還有睡蓮,也許代表著社會中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極少部分人,他至始至終參與社會變革之中,卻以旁觀者和局外人的視角冷眼看待其他人在生活急劇變化中的各種表演,他代表著社會中極其稀少的那部分人,在強大的社會變革和急劇的社會變化中,無從適應、力不從心,每天墮落一點點。

關於作品的表現形式。《春盡江南》讀起來好象和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輕》有點類似,包括書中的哲學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問,都有相似之處。這也體現了作者作為學者型的作家,對於小說結構和敘述方式的超強掌控能力,體現了作品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儘管,我們更看重的是內容,但完美形式上的閱讀效果,往往也不容忽視。

關於與生命和解的思考。在通向生命的盡頭,每個人都得學會寬容和憐憫,在繁華落盡之際,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一切都終將過去!在經歷了人生的是是非非之後,我們回過頭重新審視走過的人生路,做過的人生事,一定會頓悟很多、覺悟很多……也許唯有愛,和解,寬容,能夠解決社會中的矛盾,尤其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因此,在作品的後面,綠珠原諒了陳守仁,選擇了簡單、樸素的生活方式,讓心靈歸於寧靜。

好的作家往往是對社會的生存困境最有深刻體驗和揭示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格非老師的《春盡江南》無疑是一部非常難得的好作品!

《春盡江南》讀後感2

故事的開始,是以譚端午和龐家玉的相遇開始的。那時候的龐家玉還是一個羞澀的學生,遇到詩人譚端午就像遇到偶像一樣開心,並且憧憬著與偶像的浪漫愛情。然而,這個一向清高的詩人卻在一個雨夜,深愛著他的女孩還發著高燒的時候,把她身上的所有錢拿走給自己買了早餐和車票離開了。

當讀到這個片段,我是非常不理解譚端午為什麼要這樣做?直至現在我也沒有理解。而對於龐家玉,我是深表同情的,看到一個孤苦無助的女孩遭遇身體和精神的雙層打擊,她是如何從這個深淵中走出來的,這大概是涅槃重生吧。在小說中,她後面改名換姓了,重新開啟了她的人生。對比前後的變化,以前是柔弱無助的學生女孩,後面是堅強韌勁的職場精英。果真,生活就是來歷練人的.。

龐家玉在小說中的結局:她在拼搏的一生中,她心裡清楚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越遠,犯下的錯誤也就越多,學法知法的她,一次次試探道德的底線,在法律邊緣打擦邊球,她的內心糾結、迷茫、痛苦,備受煎熬,四次西藏之行,只是想為自己的靈魂尋找救贖的棲息地。壓倒她最後一根稻草的是:發現自己身患癌症,她選擇了獨自離開,以自殺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是一個感傷的故事,能夠看到家玉為著自己努力的生活,而生活逼迫著她做了很多違背內心的事,最後無法安放自己的靈魂,在糾結迷茫痛苦中度過一生。回到我們的生活,貧困會讓我們很煎熬,但能夠堅守住自己的靈魂,活得坦蕩才是我們嚮往的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duhougan/d7z13w.html